㈠ 油菜什麼時候播種
油菜在9月上中旬播種,在10月中下旬移栽。
培育壯苗
1、選擇品種。選擇適宜品種是油菜高產的關鍵,要求品種具備高產、優質(「雙低」、高含油量等)、高抗(抗倒、抗耐菌核病等)等特性,如中雙11號、華雜9號、常雜油2、3號等。
2、選好苗床地。選擇土質疏鬆肥沃、排灌方便、地勢平坦,且2年以上未種過油菜的旱土或菜園土作苗床。苗床面積:大田面積以1:5/6比例為宜。
3、施足底肥。播種前精細整理苗床,按每畝腐熟豬牛糞1.25噸、碳銨20公斤、鈣鎂磷肥25公斤、氯化鉀6公斤混合拌勻堆漚10天,結合苗床整理作底肥。
4、適時播種。播種時間為9月上中旬,每畝按1公斤硼砂+火土灰+油菜種0.4-0.5公斤拌勻均勻撒播。播種前畦面保持一定濕度,遇乾旱天氣應及時灌水,否則將大大影響出苗率。播種後用火土灰蓋好,並趁濕在廂面噴施乙草胺防治雜草。
5、及時間苗。出苗後在1葉期間苗1次,3葉前定苗,做到除去小苗、弱苗、病苗、雜苗,去密補稀,定苗時按70~100株/m2為宜。定苗後苗床按每畝30g多效唑兌水50公斤進行噴施,可培育矮壯苗;防治蟲害:苗期主要防治菜青蟲、蚜蟲、猿葉蟲、地老虎等害蟲。
(1)印度是怎麼種植油菜的擴展閱讀:
食用油菜的好處
1、油菜是人體黏膜及上皮組織維持生長的重要營養源,對於抵禦皮膚過度角化大有裨益。
2、油菜有促進血液循環、散血消腫的作用,有一定的美容效果。孕婦產後淤血腹痛、丹毒、腫痛膿瘡者可通過食用油菜來輔助治療。
3、油菜含有能促進眼睛視紫質合成的物質,能起到明目的作用。
吃油菜的注意事項
油菜的營養素含量及其食療價值可稱得上諸種蔬菜中的佼佼者,如油菜中的多種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C含量都比大白菜高。一般人群都是可以吃的,但在食用的時候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哦。
1、食用油菜時不宜烹飪時間過長,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把鮮嫩油菜切好後久放。洗凈後切好應立即烹調,適宜用旺火爆炒,這樣既可保持鮮脆,又可使其營養成分不被破壞。
2、熟油菜過夜後不宜再吃。綠葉蔬菜里含有較多的硝酸鹽,儲存一段時間後,由於酶和細菌的作用,會變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導致胃癌的有害物質。
3、油菜在多種本草書上均載本品為發物,因此痧痘、孕早期婦女、眼疾、疥瘡、狐臭等慢性病患者要少食。
4、對油菜過敏的人不宜食用。油菜也有可能成為過敏原的,如果是對油菜過敏的話,食用油菜就可能造成皮膚紅腫、經常性腹瀉、消化不良、頭痛、咽喉疼痛、哮喘等過敏症狀了,所以此類人群也要避免食用油菜。
㈡ 油菜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油菜栽培歷史十分悠久。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栽培油菜最古老的國家。從我國陝西省西安半坡社會文化遺址中就發現有菜籽或白菜籽,距今約有6000-7000年。印度公元前2000-1500年的梵文著作中已有關於「沙遜」油菜的記載。油菜的起源地一般認為有兩個:亞洲是芸薹和白菜型油菜的起源中心;歐洲地中海地區是甘藍型油菜起源地的起源中心。芥菜油菜是多源發生的,我國是其原產地之一。
㈢ 油菜怎麼種植方法
說到油菜,大家都很熟悉而且都食用過。油菜的生命力很強,是一種能在寒冷的環境中生存的作物,內寒能力非常強,在我國許多的地方都很種植,分布非常的廣泛。油菜的口感鮮美,還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受大家的喜愛與追捧。購買的消費者逐步的增多,市場上的銷售量遠遠不夠。引起了許多種植戶種植這種項目。那麼該咋樣種植呢?以下內容會詳細的介紹出來油菜的種植。
種植時間:種植油菜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氣候,、管理、品種、病害、蟲害、作物等。但是在東性和半冬性的品種適合提前播種,這樣能充分的利用季節、營養期間增長。有利於發揮品種的內在潛能、高產,播種的溫度大概在20℃,油菜的播種時間在9-10月份,最適合育苗移栽的時間在9月15日-9月30日。
種植密度。密度一般為大株7000-8000株,小株為8000-12000株。最好是按照當地的地段和條件決定密度,不同的地段和條件都不一樣。適合的種植密度的差距也會隨著增大。種植方法。不同的密度和不一樣的條件就會有不一樣的種植方法。1、寬窄行。寬行和窄行要求一致種植,能有效的提升通風、透光的條件環境,對地表面的溫度和土壤溫度也有很大的提高,協調好個體和群體的長勢,這樣才能更加方便的追肥和田間管理。大約行距的寬度為1.4尺,窄行為1尺。
2、窄行窄株。把行距放寬,縮小每株的距離,每行距在1尺,每株的距離在4-5寸。可以延遲封行。不要避蔭的作物,會影響到良好通風透光。做好田間的管理工作。3、等行株距。採用行、株的距離一致的方法種植,在密度低的情況下採用這種方法,分枝分布比較均勻,分枝和結果的產量大大提升。生長的條件:溫度。油菜是種寒的作物,它的抵抗力和內寒能力非常的強大,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在3-5攝氏度,在20-25℃的溫度條件喜愛3天就能出苗了,開花期間的溫度為14-18攝氏度,角果的生長發育期保持溫度為12-15℃,在夜間的溫差很大,有利於開花和角果的發育。干物質和油成分會增多。
水分。油菜在生育的期間比較蔓延,營養成分需要的多,結果的器官數目也很多。每一個生育的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都不同,出苗期間的水分控制種在田間持水量的65%。蕾苔期間和開花期間的為田間的持水量的75-85%,角果發育期間田間的持水量要控制在70-80%。肥料。油菜是種喜肥的作物,特別喜歡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長。
在整個生育的過程中需要不停的吸收大量的氮肥、磷肥、鉀肥等營養成分。硼肥也是油菜在生長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微量元素,缺少這種元素的種子不會開花,就算開花了,長勢也不會大而且不結實。土壤。油菜屬於直根系的作物,根部很發達,要求土壤深厚、肥沃、結構優良、保肥保水、通氣疏鬆的土質。在弱酸的土壤中對產量的增加會更加的有效,提升高菜籽的含油率。
㈣ 油菜最早從哪裡來的
中國和印度都是油菜最古老的種植地。
在距今8200年前的中國甘肅秦安大地灣一期遺址F374號房基西南角下面,就發現了已碳化的糧食作物黍和油菜籽的殘骸;而從中國陝西省西安半坡社會文化遺址中就發現油菜籽或白菜籽,也距今有6000~7000年了。印度公元前2000~1500年的梵文著作中已有關於「沙遜」油菜的記載。油菜的起源地一般認為有兩個:亞洲是芸薹和白菜型油菜的起源中心,歐洲地中海地區是甘藍型油菜起源地的起源中心。芥菜型油菜是多源發生的,中國是其原產地之一。
㈤ 誰知道油菜的基本常識
一。植物:
名 字
中文名: 油白菜
拉丁學名:Brassica campestris L.
別名: 芸苔、寒菜、胡菜、苦菜、苔芥、青菜。
又名芸薹、胡菜、薹菜。
油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莖葉,原產我國,顏色深綠,幫如白菜,屬十字花科白菜變種。南北廣為栽培,四季均有供產。
油菜按其葉柄顏色不同有白梗菜和青梗菜兩種。白梗菜,葉綠色,葉柄白色,直立,質地脆嫩,苦味小而略帶甜味。青梗菜,葉綠色,葉柄淡綠色,扁平微凹,肥壯直立,植侏矮小,葉片肥厚。質地脆嫩,略有苦味。
油菜的招牌營養素含量及其食療價值可稱得上諸種蔬菜中的佼佼者。據專家測定,油菜中含多種營養素,所含的維生素C豐富。
營養價值
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分93克,蛋白質2、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2、0克,維生素0、5克,鈣140毫克,磷30毫克,鐵l、4毫克,維生素A3、15毫克,B10、08毫克,B20、11毫克,維生素C51毫克,尼克酸0、9毫克,胡蘿卜素3、15毫克。
食用功效
1、雞油炒芸苔油菜500克,鮮蘑菇IO0克。將油菜去老葉,切成6厘米長後,洗凈;鍋燒熱,放雞油100克,待油燒至五成熱時,將油菜倒入煸炒。再加黃油、鮮湯,至八成熱時,放細鹽、糖、味精、蘑菇;再燒1分鍾後,用水澱粉勾芡,澆上雞油,裝盆即成。此菜具有寬腸通便,解毒消腫的作用。適宜於習慣性便秘,痔瘡大便干結等病症,亦可作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食療蔬菜。
2、清炒油菜油菜500克,洗凈切成3厘米長段。鍋燒熱,下菜油,旺火燒至七成熱時,下油菜旺火煸炒,酌加精鹽,菜熟後起鍋裝盤。本菜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脂的作用,適宜於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食之。
3、油菜炒蝦仁對蝦肉50克,油菜250克,姜、蔥適量。將蝦肉洗凈切成薄片,蝦片用醬油。料酒、澱粉拌好;油菜梗葉分開,洗凈後切成3厘米長段;鍋中加入食油,燒熱後先下蝦片煸幾下即起出,再把油鍋熬熱加鹽,先煸炒油菜梗,再煸油菜葉,至半熟時倒入蝦片,並加入佐料姜、蔥等,用旺火快炒幾下即可起鍋裝盤。此菜具有營養強壯身體的作用,可提高機體抗病能力。老年體弱者可常食。
4、涼拌油菜嫩油菜500克。將油菜梗。葉分開後洗凈,切3厘米長段,瀝干水,人滾水中煮熟,撈出瀝水裝盤,以麻油、精鹽拌食。此菜鮮腴爽口,具有寬腸通便,降糖之功,糖尿病、便秘患者均應常食。
科 屬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十字花目 Brassicales
科: 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Cruciferae
屬: 芸薹屬 Brassica
種: 油菜種 Brassica campestris L.
形態特徵
油菜為十字花科,芸苔屬,一年生草本。直根系。莖直立,分枝較少,株高30-90cm。葉互生,分基生葉和莖生葉兩種。基生葉不發達,匍匐生長,橢圓形,長10-20cm,有葉柄,大頭羽狀分裂,頂生裂片圓形或卵形,側生琴狀裂片5對,密被刺毛,有蠟粉。莖生葉和分枝葉無葉柄,下部莖生葉羽狀半裂,基部擴展且抱莖,兩面有硬毛和緣毛;上部莖生時提琴形或披針形,基部心形,抱莖,兩側有垂耳,全緣或有技狀細齒。總狀無限花序,著生於主莖或分枝頂端。花黃色,花瓣4,為典型的十字型。雄蕊6枚,為4強雄蕊。長角果條形,長3-8cm,寬2-3mm,先端有長9-24mm的喙,果梗長3—15mm。種子球形,紫褐色。細胞染色體:2n=20。
地理分布
北方小油菜原產我國西部,分布於我國的西北、華北、內蒙古及長江流域各省(區)世界各地也廣泛分布。
生態特徵
油菜不是一個單一的物種,它包括芸苔屬中許多種,根據我國油菜的植物形態特徵,遺傳親緣關系,結合農藝性狀。栽培利用特點等,將油菜分為三個類型,即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甘藍型油菜,每個類型中又包括若干個種。白菜型油菜:主要有兩個種,一是小油菜的原始科(B.camPestis) 一是普通白菜的油用變種(B.chinensis var.oleifera Mak.)。
種 植
白菜型油菜生育期變幅較大。北方春小油菜的生育期60—130天;冬小油菜130—290天。油菜的階段發育比較明顯,冬性型油菜,春化階段要求0—10℃,需經過15—30天;春性型介於春、冬型之間,對溫度要求不甚明顯。油菜為長日照植物,每天日照時數為 12—14小時,能滿足日照要求,開花結實小增加日照,可以提前開花結實。反之,則延緩發育。
油菜依生育特點和栽培管理不同,可分為苗期、曹苔期、開花期和角果發育成熟期。苗期時間長,一般為60—90天。春性強的油菜,苗期較短。這個時期主要是葉片生長和根系建成。曹苔期是從植株露出花蕾到第一朵花開放為止。這個時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階段。營養生長較快,每天植株增高2—3cm,葉片面積增大,莖生葉生長並開始分枝。蕾苔期受類型、品種、溫度及栽培管理條件諸因素的影響,一般為30天左右。油菜有25%的植株花時,即為初花期,75%植株開花為盛花期,花期約30天左右。油菜的開花順序:主莖先開,分校後開;上部分枝先開,下部分枝後開;同一花序,則下部先開,依次陸續向上開放。油菜的開花期對土壤水分和肥料要求迫切,特別是磷、硼元素尤為敏感。油菜的子實期是從終花至種子成熟,一般為1個月左右。這個時期對礦物質營養的需要逐漸減少,特別是氮肥不宜太多,氮肥過多會貪青晚熟,對油分積累不利。油菜是根深、枝葉繁茂、生長期長的作物。要求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水分適宜的土壤中。土壤PH在5—8,以弱酸或中性土壤最為適宜。較耐鹽鹼,據營口市鹽鹼地利用研究所資料,在含鹽量為0.2—0.26%的土壤中能正常生長。
飼用價值
油菜是豬、禽的優良青綠飼料。莖桿和果殼含粗蛋白質2.1—3.1%,粗脂肪2.3—4.7%,粉碎後可做家畜的飼料。油菜子榨油後的餅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同時有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營養,是畜禽的優良飼料(表125)菜子餅含有硫代葡萄糖甙(芥子毒素) 這種物質本身無毒,但遇到芥子酶時,就會發生水解,產生咧坐烷硫酮和異硫氫酸鹽和腈類等有毒性物質,這些物質在消化吸收過程中,可變成促甲狀腺素物質,使單胃家畜發生甲狀腺腫大,消化道受損,但對反芻類家畜無毒害。用菜子餅做飼料時,應先打碎,用溫水浸泡8—12小時,除去浸泡水,加清水煮一小時,並經常攪動,使毒素蒸發後即可與其池飼料搭配們用。國外已選育出不含或少含硫代葡萄糖甙的油菜品種.油菜的花期長,也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油菜蜜 功效:清熱潤燥、舒張血管、行血破氣,消腫散結、和血補身。常用於肝膽系統病變患者及脾胃虛弱者,療瘡熱癤患者食之相宜。
栽培要點
種植油菜的方法有商種,即直播或育苗。北方多採用直播,南方則以育苗為主。大面積種植多用直播,小面積多為育苗。油菜種子較小,千粒重2.5-4g。要求整地精細,施足底肥,根據利用目的,選擇不同的行距。做青飼用2.5-40cm行距,播量0.3-0.4kg/畝,若收子用則加大行距,減少播種量。飼用的油菜可條播,也可撒播。育苗的油菜,要先做苗床,整地更精細,施肥、灌水條件較好,苗床撒播,待長到1-2片真葉時,即可移人大田。在油菜生長期間,要施肥、灌水,保證苗壯。北方冬季要覆蓋一層有機肥以保溫.防凍。
病 害
A.特點
1。油菜菌核病 此病主要為害莖桿,亦為害葉片、花和莢果。莖上的病斑初為淡褐色,略凹陷,後變灰白,濕度大時,病部變軟腐爛,表面長出白色絮狀物(病菌的菌絲體)。病莖皮層腐爛,髓部多消失而成空腔,內生有大型黑色的菌核,狀如鼠糞,有時莖表也長有菌核。此病在油菜開花期開始發生,並一直為害至成熟期。引致植株早枯,種子皺癟,減產減收。
2。油菜霜霉病 此病在油菜的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生,引致葉片枯死,花序肥腫畸形,此病可為害葉片、莖、花和莢果。其症狀是在被害葉片正面初生淡黃色不明顯的病斑,呈多角形,葉背病部上長出白色的霜狀霉。不能結實或結實不良,菜籽產量和質量下降。
3。油菜花葉病 油菜花葉病的症狀特點是感病後,在嫩葉上產生明脈症狀,全部或部分葉脈呈淡黃色(對光觀看略透明),隨後產生花葉症狀(即黃綠與濃綠相間)。少數葉片變畸形,植株矮化,結實少,不實粒增多。發病較重的,全株矮縮畸形。莖上往往產生水漬狀、褐色至黑褐色的枯死條斑。病莢彎曲,重病株往往早期枯死。
4。油菜缺硼萎縮不實 油菜萎縮不實是甘藍型油菜因缺硼而引致的非侵染性病害,嚴重缺硼時,油菜從苗期至抽苔期均可發病,病株萎縮死亡。中輕度缺硼時,植株在花期出現症狀,莢果不實。其症狀特點是植株根系發育不良,表皮變褐,有的根部腫大;葉片變暗綠色,葉形變小,葉質增厚,甚至凹凸皺縮,後變紫色和藍紫色,葉脈褪綠變黃;生長點和花序頂端過早褪綠發白,萎縮乾枯;莢果停止發育,結實少或不結實,莢果和莖部表皮也變紫色或藍紫色,或紫藍色的條斑。
B.綜防技術
1。選用抗病良種與種子處理。因地制宜選用甘藍型雜交抗病豐產良種,這是最經濟有效的防病措施。播種前可採用篩選、溜選等辦法清除秕粒和混在種子中的菌核。
2。合理輪作。採用輪作是防治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方法是實行水稻、油菜輪作或與禾本科作物如小麥、大麥等隔年種植,可顯著減輕病害的發生。
3.狠抓苗期治蚜防病。蚜蟲是油菜病毒病的傳毒介體,而油菜幼苗最易感染病毒病,預防油菜幼苗感病非常防治。在油菜未播種前,應對其它寄主上的蚜蟲普治1次,以消滅傳毒的介體。油菜在未移栽前,要勤查蟲,當發現有蚜蟲時,應立即進行葯劑防治。常用葯劑有:每667平方米用50%抗蚜威20克,或48%樂斯本乳油20毫升,對水50千克常規噴霧。
4.加強栽培管理。①選好苗床,培育壯苗。選前作為非十字花科蔬菜地並遠離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塊作苗床,並清理田塊四周雜草。適期播種,加強管理,培育壯苗。②消滅菌源。播種前要深翻土地,深埋菌核,早春結合中耕培土破壞子囊盤。結合苗床管理,拔除病苗、劣苗。油菜開花前摘除老黃病葉並帶出田間集中處理。③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④深溝高畦,合理密植。雨水過多時,及時開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⑤根據土壤缺硼的實際情況,在苗床和本田噴施硼砂或硼酸1-2次。可有效治療因缺硼引起的「萎縮不實病」、「花而不實病」。
5.葯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尤其是油菜進入抽苔開花期發病,必須及時施葯,以控制菌核病、霜霉病、白銹病等病害的擴展為害。多雨時應搶晴噴葯,並適當增加噴葯次數。
葯 用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人肝、脾、肺經。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解毒消腫,寬腸通便,強身健體。主治游風丹毒,手足癤腫,乳癰,習慣性便秘,老年人缺鈣等病症。
【營養成分】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分93克,蛋白質2.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2.0克,維生素0.5克,鈣140毫克,磷30毫克,鐵l.4毫克,維生素A 3.15毫克,B1 0.08毫克,B2 0.11毫克,維生素C 51毫克,尼克酸0.9毫克,胡蘿卜素3.15毫克。
【食療作用】
1.降低血脂 油菜為低脂肪蔬菜,且含有膳食纖維,能與膽酸鹽和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並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故可用來降血脂。中醫認為油菜能活血化瘀,用於治療癤腫、丹毒。
2.解毒消腫 油菜中所含的植物激素,能夠增加酶的形成,對進人人體內的致癌物質有吸附排斥作用,故有防癌功能。此外,油菜還能增強肝臟的排毒機制,對皮膚瘡癤。乳癰有治療作用。
3.寬腸通便 油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加糞便的體積,縮短糞便在腸腔停留的時間,從而治療多種便秘,預防腸道腫瘤。
4.強身健體 油菜含有大量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油菜所含鈣量在綠葉蔬菜中為最高,一個成年人一天吃500克油菜,其所含鈣、鐵。維生素A和C即可滿足生理需求。
油菜味辛、性溫、無毒,入肝、肺、脾經;
莖、葉可以消腫解毒,治癰腫丹毒、血痢、勞傷吐血;
種子可行滯活血,治產後心、腹諸疾及惡露不下、蛔蟲腸梗阻。
【保健食譜】
1.雞油炒芸苔 油菜500克,鮮蘑菇IO0克。將油菜去老葉,切成6厘米長後,洗凈;鍋燒熱,放雞油100克,待油燒至五成熱時,將油菜倒入煸炒。再加黃油、鮮湯,至八成熱時,放細鹽、糖、味精、蘑菇;再燒1分鍾後,用水澱粉勾芡,澆上雞油,裝盆即成。此菜具有寬腸通便,解毒消腫的作用。適宜於習慣性便秘,痔瘡大便干結等病症,亦可作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食療蔬菜。
2.清炒油菜 油菜500克,洗凈切成3厘米長段。鍋燒熱,下菜油,旺火燒至七成熱時,下油菜旺火煸炒,酌加精鹽,菜熟後起鍋裝盤。本菜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脂的作用,適宜於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食之。
3.油菜炒蝦仁 對蝦肉50克,油菜250克,姜、蔥適量。將蝦肉洗凈切成
薄片,蝦片用醬油。料酒、澱粉拌好;油菜梗葉分開,洗凈後切成3厘米長段;鍋中加入食油,燒熱後先下蝦片煸幾下即起出,再把油鍋熬熱加鹽,先煸炒油菜梗,再煸油菜葉,至半熟時倒入蝦片,並加入佐料姜、蔥等,用旺火快炒幾下即可起鍋裝盤。此菜具有營養強壯身體的作用,可提高機體抗病能力。老年體弱者可常食。
4.涼拌油菜 嫩油菜500克。將油菜梗。葉分開後洗凈,切3厘米長段,瀝干水,人滾水中煮熟,撈出瀝水裝盤,以麻油、精鹽拌食。此菜鮮腴爽口,具有寬腸通便,降糖之功,糖尿病、便秘患者均應常食。
★ 注意事項——油菜在多種本草書上均載本品為發物,產後。痧痘和有慢性病者應少食。
【文獻選錄】
《齊民要術》「蜀芥、芸台取葉者,皆七月半種。地欲糞熟。蜀芥一畝,用於一升,芸苔一畝,用於四升。種法與蕪箐同。既生,亦不鋤之。十月收蕪箐訖時,收蜀芥。芸苔,足霜乃收。」
《食療本草》:『芸苔,若先患腰膝,不可多食,必加極。又,極損陽氣,發口瘡,齒痛。又,能生腹中諸蟲。道家特忌。」
《本草綱目》:『芸苔:寒菜,胡菜,苔菜,油菜。此菜易起苔,須采苔食,則分枝必多,故名全苔;而淮人謂之苔芥,即少油菜,為其子可榨油也。」
《本草從新》:「煉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為五葷,道家以韭、薤、大蒜、芸苔、胡荽為葷。」
《隨息居飲食譜》:「芸苔,辛滑甘溫。烹食可口。散血消腫,破結通腸。子可榨油,故一名油菜。形似菘而本削,莖狹葉銳,俗呼青菜,以色較深也。」
【我國栽培史】
油菜栽培歷史十分悠久。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栽培油菜最古老的國家。從我國陝西省西安半坡社會文化遺址中就發現有菜籽或白菜籽,距今約有6000-7000年。印度公元前2000-1500年的梵文著作中已有關於「沙遜」油菜的記載。油菜的起源地一般認為有兩個:亞洲是芸薹和白菜型油菜的起源中心;歐洲地中海地區是甘藍型油菜起源地的起源中心。芥菜油菜是多源發生的,我國是其原產地之一。
我國古代油菜稱芸薹,東漢服虔者<<通俗文>>中,「芸薹謂之胡菜」。最昌種植在當時的「胡、羌、隴、氐」等地,即現在的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一帶,其後逐步在黃河流域發展,以後傳播到長江流域一帶廣為種植。歷史上栽培的都是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50年代在長江流域推廣,並以勝利油菜為基礎逐漸培育出大批早、中熟高產甘藍型品種。70年代初,甘藍型油菜引入黃淮地區,由於具有較好的豐產性的抗逆性,在北方冬油菜區大面積推廣。
【相關文化】
宋·韓駒。《順老寄菜花干》:「道人禪余自鋤菜,小摘黃花日中曬,峨嵋灑脯久不來,曲摻姜絲典刑在。封題寄我紙作囊,中有巴蜀齋廚香。起炊曉甑八月白,配此春盤一掬黃。」
元·呂誠。《謝惠菜》:「江鄉正月尾,菜苔味勝肉。莖同牛奶腴,葉映翠紋綠。每辱鄰家贈,頗慰老夫腹。囊中留百錢,一日買一束。」
清·《清稗類鈔》:「武昌之洪山,產芸薹菜甚佳,李文忠公嗜之,督直時,曾令人取洪山之土,運以至津,種之。蓋以易地種植,即失本味,如橘之瑜淮而為枳也。」
歷史典故:南齊江泌仁,不吃生,有孝名。且吃油菜不吃菜心,只吃旁邊老葉,有人奇怪,問他原因,他說:「恐怕傷了這顆菜的生命。」一時引為趣談。
民間故事:古代江蘇吳江有一名叫芸香的姑娘,聰明美麗,清秀可愛。可是不幸患上皮膚病,身上癤瘡累累,痛癢流膿,久治不愈,只得閉門在家。一天夜裡,夢見一片油菜花,金燦燦的十分誘人。夢醒之後,獨自思考,莫非公苔可治癒我身上的病么?於是到菜地里,摘取新鮮帶有花蕾之嫩苗,洗凈後,炒食之,果然味道鮮美,清香可口。不久,大便通利,皮膚上的瘡癤也逐漸緩解。於是,她堅持炒食芸苔,在沒有芸苔的季節,則將曬干腌好的芸苔炒食。數月後,姑娘全身皮膚光亮平滑,甚至疤痕也沒落下,臉龐卻比以前更漂亮了。此後用芸苔治瘡癤、乳癰一類疾患的方法,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歷史傳說:唐名醫孫思邈曾記敘,貞觀七年三月,曾因多飲,至夜覺身體骨肉疼痛,至曉頭痛,額角有丹如彈丸,腫痛,目不能開,痛苦幾斃。此時,忽然想想本草有芸苔治風游丹腫的記載,遂取葉搗敷,隨手即消,其驗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