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基斯坦和印度,哪個國家更富裕一些
印度富,從進口武器的數量上,就可以看出印度要有錢得多
❷ 關於印度: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表了一項有關中國與印度市場比較的調查報告,文中指出盡管兩個市場有相似之處,而且在推行經濟自由化和改革方面,兩國均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中國是處於領先地位。
《經濟學人》雜志這份「印度和中國專題調查」的作者西蒙·朗(Simon Long)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優勝於印度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起步較早,此外,在為貧窮階層提供教育和衛生保健,以及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方面,中國比印度作出更多的努力。兩者相比之下,中國的改革開放步伐更多,因此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中印兩國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失業、地區差異和農民貧困都是首要的經濟問題。兩國人口眾多,對資源的需求也相應提高,如何防止環境污染也是重要的課題。西蒙·朗在調查報告中認為,印度需要學習中國的經濟模式。
印度經濟發展被超越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才超過印度。此後,兩國經濟均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印度GDP每年平均增長5.6%,在1991至2003年每年平均增長5.8%。中國的增長幅度相當,但其起點更高,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GDP增長平均每年為9.3%,在1991至2003年則為9.7%。
由於印度人口增長較快,兩國的人均GDP差距便更大。在1990至2003年期間,中國的人均GDP年均增長8.5%,而印度為4%。2003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達1,100美元,而印度僅為530美元,換算為人均購買力後,中國比印度富裕70%。
在國際貿易方面,中印的差別更加明顯。1990年,中國佔世界出口和進口的份額分別為1.9%和1.6%。到2003年,中國佔世界出口和進口的份額增至5.8%和5.3%。去年,中國的雙向貿易增長36%,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然而,印度的雙向貿易額還不到世界總額的1%。
由於經濟迅速增長,中國的貧困水平顯著下降。在1981至2001年期間,中國日收入低於1美元的人數大約減少4億。在1977和2000年期間,印度貧困人數減少6,900萬。現在,35%的印度人日收入低於1美元,而17%的中國人日收入低於1美元。
世界看好中國經濟
導致中印兩國經濟增長速度有別的主因是「外國直接投資」(FDI)。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國家。去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600億美元,是印度的12倍。中國對外國投資者有兩大吸引力:巨大的潛在國內市場和便利的出口環境。
據一家跨國公司估算,中國可支配消費收入的人口達3億人,這遠遠多於印度的5,000萬人。此外,中國擁有優越的基礎設施,例如它的高速公路總長3萬公里,是印度的10倍。同時,中國每1,000人擁有的移動和固線電話數量是印度的6倍。
印度的優勢仍然是其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層和法律、機構和金融市場等「軟基礎設施」。在高端市場上,印度有大量英語流利的技術人才,而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方面,中國工人則在基礎教育方面有很大優勢。
隨著更多外國投資者青睞中國,有利投資者的合作項目日益增長,中國加入WTO也令其經濟活動自由化進程比印度快得多。
工業和農業
盡管印度有知名的IT專長和繁榮的外包產業,但這與廣大群眾並不相干。整個IT行業大約只有100萬名從業人員,其產值僅佔印度GDP的4%。西蒙·朗認為,印度製造業增長速度遠低於服務業,而且提供很少就業機會,這是令人擔憂的現象。2002年,印度製造業只吸納了620萬勞動人口,而中國製造業卻有1.6億名從業人員,中國已經成功地變成了世界工廠。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這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為新的鄉鎮企業輸送數千萬員工。印度不可能發生這樣的奇跡,但是它仍需努力令農民從農場轉往工廠工作。
目前,印度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0%,而中國農村人口佔60%。中印兩國面臨著同樣的農業問題:生產率低、農場規模小、農民在改進生產方面作投入的能力有限。
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
事實上,中國和印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雖然印度可能以中國為標准衡量其經濟增長和國際影響,但中國是以美國為比較對象。另外,中國與印度的關系正在變化。目前,兩國外交關系十分友好,並且雙邊貿易繁榮。西蒙·朗估計印度和中國將成為「競爭性合作夥伴」。印度擔心中國可能取代它在IT服務和外包輸出方面的領先地位,只需幾年,中國就能夠造就與印度數量相當的軟體工程師和會說流利英語的大學畢業生。鑒於它在全球經濟中的巨大影響,中國可能會取代印度這項毋容置疑的競爭優勢。
更重要的是,印度是否能在出口型勞動密集製造業方面與中國分庭抗爭。這是印度經濟增長趕上中國在過去20年達到的水平的唯一途徑。印度希望成為出口大國,但在發生重大變革之前,它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
在今後幾年,中印兩國都面臨著解決地區差別的巨大挑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將有助於決定它是否能夠保持目前的高增長率。對印度來講,這也將決定著它是否能夠提高目前的增長速度。西蒙·朗指出,假如印度不著手第二度大刀闊斧的變革,它不可能達到中國的增長速度,更談不上趕上中國的發展水平,這種改革目前看來不大可能,但並非絕不會發生。
資料:《經濟學人》雜志
❸ 阿富汗窮嗎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2020年的一項資料顯示:阿富汗名列「世界上最窮的五個國家」之列(另外四個國家是:委內瑞拉、剛果民主共和國、辛巴威、尼日)。美國國會研究服務中心今年6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大約有90%的阿富汗人生活在政府規定的每天2美元的貧困線以下,近40%的人口處於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的絕對貧困狀態。世界銀行最新數據顯示:全世界只有六個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於阿富汗。
阿富汗是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阿富汗擁有豐富的祖母綠、黃金、碧璽、海藍寶、紅寶石、雲母、銦、鉬、鉻鐵、花崗岩等礦藏。被稱為「世界的寶藏國家」。早在2010 年,美國軍方官員和地質學家就透露,位於中亞和南亞十字路口的國家坐擁價值近1萬億美元的礦藏,可能會極大地改變其經濟前景。然而,社會動盪、基礎設施缺乏和嚴重乾旱阻礙了全球最有價值礦物的開采。在長期內外局勢的動盪下,阿富汗要引進外商投資與合作也很困難。阿富汗也因此被稱為「躺在富礦上的『窮戶』」。早在2010年,美國地質調查局就曾預言:「如果阿富汗有幾年的平靜,允許其礦產資源的開發,它可能會在十年內成為該地區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❹ 中國陸陸鄰國哪個最富
如中國接壤的鄰國有14個,即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朝鮮;俄羅斯和蒙古。
這些國家中,如果按照2019年全球GDP總量來看,印度第一,俄羅斯第二,分別為世界第五和第十一位。
❺ 印度是窮國嗎
印度國家有富的地方也有窮的地方,印度國家貧民窟非常的多,環境污染嚴重,加上治安混亂,國內的基礎設施都不完善,印度人的貧富差距很大,印度的窮人比富人多,所以印度國家還是一個窮國。
亞洲最窮的10個國家裡排名印度排第九名,貧困的程度跟非洲的很多國家差不多,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貧民窟和窮困人口,人均收入才1000多美元,但是印度很愛面子,他們認為自己很強大,所以也不接受其他國家的援助。他們大量的購買軍事設備早已負債累累。
❻ 亞洲20個窮國家排名
亞洲20個窮國家排名?在全球各大洲都會存在貧富差距比較大的國家,比如在亞洲有些國家的民眾可以說是窮到了讓人無法想像,下面排行榜123網就整理了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一起來看看吧,或許這樣才能感受到自己生活是有多幸福呢!
一、緬甸
在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中緬甸其實可以說是個很有特色的國家,只是在經濟等方面的開發能力確實是比較落後的,國內民眾也沒有途徑擺脫困境,據聯合國的統計當地貧困率已經達到了37%以上。
二、尼泊爾
尼泊爾在亞洲是一個比較熱門的旅遊城市,但是當地國民經濟的發展還是比較慢的,超過70%人口每天的生活費只有十幾塊錢(人民幣),但當地民眾生活的幸福指數據統計是很高的。
三、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被聯合國評為後發展中的國家之一,人均人均GDP九百多美元,相比較發展迅速點的國家來說的話是比較落後的,國內各種生活、工作所需的東西也都不是很完善。
四、巴基斯坦
提到巴基斯坦,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那紛飛的戰火,所以國內總體的經濟發展可想而知是比較滯後的,民眾的生活水準也不高,每年還有不少的民眾都處於是不斷逃離的生活之中。
五、越南
說到越南這個國家亞洲窮國之一,或許不少人是持懷疑態度的,據統計當地有40%的民眾每天的生活費標準是低於兩美元的,但國內的各種自然美景讓凡是去過的遊客都是流連忘返。
六、寮國
在亞洲十大最窮國家排名中寮國可以說是極度貧困的,當地民眾每天可支配的資金是其它不少國家民眾的一餐飯錢的一半,人均年收入也很低。
七、東帝汶
東帝汶這個國家在當地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一大半,各方面經濟的發展落後,據了解統計當地有大部分的孩子發育都不是很好的,有些甚至還是身體衰弱的狀態。
八、菲律賓
菲律賓在亞洲是非常貧窮的國家之一了,而且似乎近些年來這種極度貧窮的狀況還沒有得到一丁點的改善,而且還在往更可怕的方向發展著,但不得不說確實是一個很值得去旅遊下的國家。
❼ 印度富裕嗎我看到世界十大首富裡面就要四個是印度的
印度總的來說,經濟不是很發達,但是,印度的貧富差距比較大,政府對社會公平做的也比較少,這樣就形成了印度現在這樣的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大富豪,同時更多的是處在貧困線下的平民。
印度的軟體業很發達,可以與美國相抗衡,班加羅爾是印度的軟體業的代表城市。
印度近些年來,與中國、巴西、俄羅斯一起並稱為正在崛起的四大經濟體,對國際的社會的影響比較大。
還有,個人認為財富不是一個人一生最大的追求,有錢也許不是一件很好的事
❽ 印度和巴基斯坦哪個更窮
巴基斯坦更窮。
事實上印度和巴基斯坦公民是一致的,都是大片的貧困人口生活艱難,貧富差距巨大,富人生活的相當的好,只不過印度人口更多總體更有錢,富人規模更大,使得印度富人生活總體上比巴基斯坦富人更好。
只不過巴基斯坦由於靠近阿富汗的原因國內更混亂,和印度的軍事對峙使得更小體量的巴基斯坦受傷更重,經濟發展收到了很難制約。加上地理上,國際政治上印度的優勢,gdp增速巴基斯坦不如印度。
❾ 印度和巴基斯坦,哪個更富
印度和巴基斯坦二者中,印度相對更富一些。
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國慶日為1月26日,獨立日為8月15日。印度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作為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截至2011年擁有人口12.1億,僅次於中國,占接近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與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人口超越10億的兩個國家。1950年4月1日與中國建交。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若以同等購買力來衡量,印度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457兆美元,在世界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但是若以美元匯率評估,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萬的已發展國家澳洲相差無幾。過去20年間,印度年成長率為5.8%,並於2011年至2012年間達6.1%。社會財富在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極度不平衡,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3%的收入。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1991年以前,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影響,經濟政策採行貿易保護主義,印度政府過分干預勞工及金融市場並監管商業活動,由於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加上蘇聯解體,新國大黨政府使印度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14],藉由外國貿易及直接投資,逐步轉型為自由市場,印度的經濟規模獲得了較快速度的增長。
印度有4.876億勞動人口,居世界第2位,其中50%從事農業或農業相關行業,28%從事服務業及相關產業;從事工業的佔18%。以佔GDP比例來看,農業佔GDP的18.1%,服務業和工業分別佔55.6%和26.3%。主要農作物包括大米,大麥,油菜籽,棉花,黃麻,茶葉,蔗糖和馬鈴薯。主要工業包括軟體,汽車,水泥,化工,消費電子,食品加工,機械,采礦,石油,制葯,鋼鐵,運輸設備和紡織品。於2006年,對外貿易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24%,於1985年時,僅佔6%。印度佔2008年全世界貿易額的1.68%。於2011年,印度為世界第10大進口國及第19大出口國;印度主要出口品為石油製品、紡織品、珠寶、軟體、工程器材、化工製品及皮革;進口品則為原油、機械、寶石、肥料及化工製品。於2001年至2011年間,石化製品及工程器材占出口比重由14%成長至42%。
巴基斯坦,即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位於南亞,東與印度比鄰,南面是印度洋,西與伊朗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連,東北面可通往中國的新疆。是個多民族國家,是英聯邦成員國。巴基斯坦是中國最堅定的友國,是最早承認我國的國家之一。在烏爾都語中,「巴基斯坦」這個源自波斯語的字的意思為「聖潔的土地」或「清真之國」。從前首都在卡拉奇,現在首都位於伊斯蘭堡。1951年5月21日,中國與巴基斯坦建交。巴基斯坦是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是世界貿易組織、伊斯蘭會議組織、77國集團、不結盟運動和英聯邦成員國。
巴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24%。受國內政局不穩、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揚等因素影響,2008年巴經濟形勢持續惡化。2009年以來,在巴基斯坦自身調整努力和國際社會幫助下,巴基斯坦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增多,重要經濟指數較前有所好轉。2010年,巴發生歷史罕見特大洪災,經濟損失達460億美元。
❿ 阿富汗,曾經的富有之國
近日,阿富汗備受關注,學習了一下阿富汗的歷史,歷史上的阿富汗,曾經富有、強大過。
1747年,統治阿富汗的波斯政權發生內亂,國王被親信殺死,一名負責保護國王、後宮嬪妃的守衛軍官,憑一己之力擊退前來騷擾的凶徒,順利突出重圍。這名軍官叫艾哈邁德·沙阿·杜蘭尼,經此一役,一舉成名。
艾哈邁德是個25歲的年輕人,在波斯政權內亂之前,他是國王身邊最可信賴的將士,不到20歲,就已統領一支4000人的精銳騎兵部隊。
內亂導致波斯政權瓦解,阿富汗的部落長老們坐下來開會,准備推舉出一位新國王。很令人意外,沒有任何部落威望的艾哈邁德,被部落長老看中,戴上了麥草編織的王冠。史書上說,是因為部落長老看他擁有「貴族和王者之氣」。
榮登寶座後,艾哈邁德沒有走專制之路,反而把不同部落的首領團結到一塊,成立9人制的顧問委員會,一起治理國家。
在他的治理下,不同部族和諧相處,城市鄉村互通有無,國家一派欣欣向榮之象:說波斯語的塔吉克人、信仰什葉派的哈扎拉人,以及隸屬突厥語族的烏茲別克人,都向年輕的國王俯首稱臣,帝國疆域西至今日伊朗,東至印度河畔,盛極一時。
阿富汗人民,第一次形成民族意識,共同居住的區域也第一次被人叫阿富汗,後人因此尊稱艾哈邁德為「國父」。
艾哈邁德治下的阿富汗,是伊斯蘭世界中僅次於奧斯曼帝國的第二大強國。當時的美國還未建國,英國正跟法國人死磕,剛剛奪取了一小塊印度大陸的殖民權。
激烈反抗的印度土著,把英國侵略者塞進「加爾各答小黑洞」,生氣的英國人廢了一個印度總督。
艾哈邁德率領的部隊卻打到印度首都,直接廢黜了莫卧兒帝國的皇帝,扶持傀儡政權,佔領印度西部大片領土。
阿富汗就是這樣,曾經強盛到把印度踩在腳下,能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現代國家分庭抗禮、同桌而食。
當時的阿富汗和今日相比,反差巨大,以至於很多人並不知道也不相信,其實阿富汗祖上也曾經強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