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介紹一下印度的兩艘航母
維克蘭特」號小型航母
原英國「尊嚴」級航母,1943年開工,中途停工十年之久,直至1957年印度購入方繼續建造,1961年服 役。是亞洲的第一艘航空母艦。1979、1983年兩度改造後,1987-88年再度改裝,加裝了滑翹式甲板。
滿 載排水量1.98萬噸。參加過1971年的印巴戰爭。可搭載6架英制「海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9架 「西風」式反潛直升機、「海王」式反潛/反艦式直升機。已於1997年1月退役。
「維拉特」號小型航母(Viraat)R22
原英國航母「競技神」號,建於1944年,1955年服役,曾參 加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1986年5月英國將它以6000萬英鎊賣給 印度,並進行了改裝大修,1987年5月編入印度海軍並改名。 排水量23900噸(標准)28700噸(滿載),長226.9米,寬 48.8米,7.6萬匹馬力,航速28節,編制1350人。裝備有艦對 空導彈系統,各種防空反潛裝置。裝備8架英制「海鷂」式垂 直/短距起降戰斗機和8架「海王」式反潛/反艦式直升機。 據報道,該航母將在孟買的海軍船塢進行為期兩年的整修。整 修工作包括安裝遠程監視雷達和便於進行保密通信和增強通信 能力的先進計算機裝置。同時,還將增大航母上的飛機庫容量 及航母的載重量。
據報道,印度政府在98年7月份已表示同意由本國建造一艘20000噸的防空戰艦,該艦可配載20架作戰飛 機。造價約7.5億美元,10年後開始服役。這將是印度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將在南印度的柯欽(Cochin)造 船有限公司建造。
1996年開始,印度與俄羅斯進行了買賣俄3.5萬噸級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中型航母的談判,以 填補印度因老齡航母「維克蘭特」號的退役而留下的空缺。有消息說,俄已決定將該艦以廢鋼價格(150 美元/噸)賣給印度。但也有消息說,印度方面最後表示無力購買該艦。
維克蘭特」號小型航母
原英國「尊嚴」級航母,1943年開工,中途停工十年之久,直至1957年印度購入方繼續建造,1961年服 役。是亞洲的第一艘航空母艦。1979、1983年兩度改造後,1987-88年再度改裝,加裝了滑翹式甲板。
滿 載排水量1.98萬噸。參加過1971年的印巴戰爭。可搭載6架英制「海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9架 「西風」式反潛直升機、「海王」式反潛/反艦式直升機。已於1997年1月退役。
「維拉特」號小型航母(Viraat)R22
原英國航母「競技神」號,建於1944年,1955年服役,曾參 加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1986年5月英國將它以6000萬英鎊賣給 印度,並進行了改裝大修,1987年5月編入印度海軍並改名。 排水量23900噸(標准)28700噸(滿載),長226.9米,寬 48.8米,7.6萬匹馬力,航速28節,編制1350人。裝備有艦對 空導彈系統,各種防空反潛裝置。裝備8架英制「海鷂」式垂 直/短距起降戰斗機和8架「海王」式反潛/反艦式直升機。 據ǖ潰 煤僥附 諉下虻暮> 虢 形 諏僥甑惱 蕖U?修工作包括安裝遠程監視雷達和便於進行保密通信和增強通信 能力的先進計算機裝置。同時,還將增大航母上的飛機庫容量 及航母的載重量。
據報道,印度政府在98年7月份已表示同意由本國建造一艘20000噸的防空戰艦,該艦可配載20架作戰飛 機。造價約7.5億美元,10年後開始服役。這將是印度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將在南印度的柯欽(Cochin)造 船有限公司建造。
1996年開始,印度與俄羅斯進行了買賣俄3.5萬噸級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中型航母的談判,以 填補印度因老齡航母「維克蘭特」號的退役而留下的空缺。有消息說,俄已決定將該艦以廢鋼價格(150 美元/噸)賣給印度。但也有消息說,印度方面最後表示無力購買該艦。
B. 明搶了!印度地方政府攔截運氧車,印度的疫情現在到底多嚴重
非常嚴重。因為現在的疫情基本上都失控了,而且被感染了很多人。
C. 請問印度有多少架蘇-30和蘇-27戰機
印度空軍總兵力為14萬人,主要裝備有作戰飛機700餘架,編有由戰斗機、直升機和運輸機組成的40個中隊,號稱名列「世界第四位」。日前,印度空軍公布了其新的戰略方案,表示還要新增加15個戰斗機中隊。
其空軍六大主力戰機:
蘇-30MKI戰斗機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和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俄向印度轉讓成批生產蘇-30MKI殲擊機許可證的合同,這是兩國迄今為止簽訂的一項金額最大的軍事技術合同,價值33億美元。除了向俄羅斯直接購買32架蘇-30MKI戰斗機外,印度還得到俄方授權,在今後17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殲擊機。蘇-30MKI成了印度空軍裝備的最新型戰斗機。
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3梁式機翼;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5。
蘇-30MKI主要機載設備有N-101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激光測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戰機雙翼下有12個武器掛點,可以掛載4~6枚R-27中程空空導彈、R-73近距紅外空空導彈等。
「幻影」2000戰斗機
從法國進口的49架「幻影」2000戰斗機是印度空軍的新型主力戰機之一。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幻影」2000採用與「幻影」III相同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但應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以及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屬第3代超音速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裝備有9個外掛架(機身下5個,兩機翼下各兩個),執行截擊任務時可帶兩枚R530中距和兩枚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時可載各種炸彈。另外,印度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3.78億歐元的合同,以購買10架法國的「幻影」2000H型戰斗機。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蒂普尼斯稱,空軍計劃使用「幻影」2000型戰斗機來實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戰斗機
印度空軍還裝備有116架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種改型。
從外形上看,「美洲虎」頗有特點———它在機翼上部裝備有導彈掛架,迎面一看,彷彿在肩膀上扛了兩枚導彈。該機最大飛行馬赫數為1.5,最大作戰半徑1300千米,機上裝有兩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最大載彈量約 4.5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戰機曾參戰實施對地攻擊,結果被地面火力擊傷多架。
LCA戰斗機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製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首次試飛成功。印度軍方高度評價這一成功,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為印度空軍的「未來之星」。
LCA飛機整個研發過程歷時近18年,可謂路途坎坷。據印度媒體稱,LCA整體技術十分先進,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多功能戰斗機」。這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集速度、機動性、加速性、可靠性於一體,符合現代空戰的嚴格要求,能實施全天候制空、對海、對地攻擊作戰任務。
從公布的照片看,LCA飛機頗似「幻影」2000的濃縮版。在未來,LCA飛機將與蘇-30MKI重型戰斗機構成輕、重搭配。LCA的機載雷達很有特點,它是一部多功能雷達。它具有探測、追蹤、地形迴避和制導武器發射等功能,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下,掃描和追蹤可同時進行。多普勒脈沖使其具有俯視射擊效果和地形繪制能力。LCA共有7個裝備外掛點,在武器的配置上力求作到最大的適應性,即可發射各種導彈、炸彈和火箭。根據任務需要,LCA可發射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
米格-21戰斗機
20世紀50年代初期,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出米格-21戰斗機,此後曾不斷改進,出口到全世界37個國家。印空軍擁有4種型號125架米格-21戰斗機。
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單發輕型超音速戰斗機,米格-21重量輕,機動性好,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縱性好。從外形上看,米格-21小巧靈活,戰機的最大飛行馬赫數能達到2.1,作戰半徑270千米。武器裝備有: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翼下4個掛架可帶4枚K-13A紅外空對空導彈或「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也可帶火箭彈或常規炸彈。載彈量一噸。
也許是由於服役時間太長的緣故,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斗機事故率較高。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空軍出資數億美元,從1999年開始與俄羅斯合作,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希望米格-21能繼續承擔主力戰斗機的重任。
米格-29戰斗機
作為當今世界優秀的第3代戰斗機之一,米格-29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一直頗為暢銷,曾出口10餘個國家。在印度空軍中,米格-29戰斗機也是當仁不讓的「頂樑柱」。
米格-29戰斗機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雙發高機動性超音速戰斗機,可執行截擊、護航、對地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俄羅斯出具的技術任務書上說明,米格-29的近距作戰和超視距作戰性能均優於美國的F-16和F/A-18。
米格-29戰斗機採用全後掠下單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帶有較寬的機翼前緣邊條,液壓助力機械式操縱系統,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復合材料結構佔全機重量的7%,作戰半徑574千米,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米格-29戰斗機的特點是強調飛機的高亞音速機動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但不具隱形能力,是典型的第3代戰斗機。
米格-29戰斗機裝備有大功率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和超視距攻擊,機翼下有8個外掛點,可攜帶先進的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如R-60紅外空空導彈,也可攜帶R-73A或R-73E紅外空空導彈以及各種炸彈和火箭等。機上裝有「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還有獨具特色的頭盔瞄準具(可用於導彈離軸發射)等。
D. 印度的水面艦艇
以綜合國力的角度(政治、經濟、教育、社會結構等)觀之,印度充其量只是個開發中國家,而且面臨經濟問題與人口爆炸隱憂。不過純就軍事力量而言,印度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南亞強權,不僅擁有核子武器,其海軍遠洋力量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從1970年代以來,印度不斷地投資並充實海軍力量,經營至今不僅擁有規模在亞洲數一數二的水面與水下艦隊,還擁有亞洲國家少見的航艦兵力,甚至在1987年至1997年一度擁有兩艘航空母艦。未來印度海軍除了建立水下核能潛艦兵力之外,也會繼續擴充、更新其航空母艦艦隊,維持其空中縱深打擊能力。以下便簡介印度目前擁有或曾經擁有的兩艘航空母艦,以及未來印度的航艦兵力獲得計畫。
印度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的前身,是英國海軍在二次大戰期間建造的第五艘尊嚴級(Majestic Class)輕型航艦——海克利斯號(HMS Hercules),標准排水量14224噸,滿載排水量18085噸,全長213.4m,全寬24.4m,吃水7.3m,動力為四具鍋爐、兩具Parsons蒸汽渦輪,可輸出40000軸馬力,雙軸推進,最大航速25節,航速14節時續航力12000海里,艦上編制1100人(包括航空聯隊)。海克利斯號建造於二次大戰期間,承包商是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廠(Vickers Armstrong, Newcastle),1943年10月安放龍骨,在1945年9月22日——也就是日本投降後的20天——下水,在1946年5月工程進度達75%時拖曳至貝爾法斯特的哈蘭&伍爾夫(Harland & Wolff)造船廠完成其餘主要工事,包括加裝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以及降落指示系統等,這些都是因應噴射艦載機時代來臨的新裝備。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沒有必要擴充海軍規模,所以包括海克利斯號等戰爭期間剛完工或建造中的新艦都停止工事,即便是即將完工的海克利斯號也沒有機會完工投入服役,遂在船塢中躺了10年,直到1957年1月被印度訂購才得以復工完成最後的建造工作。在1961年3月4日,這艘航艦進入印度海軍服役,命名為維克蘭特號(INS Vikrant R-11)。由於本艦的斜角甲板構型與加拿大向英國購買的波那區文號(HMCS Bonaventure)相同,所以也曾有不正確的謠言指出維克蘭特號其實是波那區文號改裝而來的。
印度海軍第二艘航空母艦——維拉特號(INS Viraat R-22)也是購自英國的二手航艦,該艦原本是鼎鼎大名的賀密士號(HMS Hermes),是一艘半人馬級(Centaur Class)航空母艦,建造於二次大戰期間,由Vickers-Armstrong造船廠承造,於1944年6月安放龍骨。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5年9月初結束,英國海軍對新航艦的需求頓時盪然無存,導致賀密士號的建造工作停頓多年,直到1953年6月才下水,於1959年11月完工。當然,賀密士號完工時的面貌與原始設計不同,因為此時航艦艦載機已經進入噴射時代,所以新出現的斜角甲板、蒸汽彈射器等都成為航空母艦的標准配備。賀密士號標准排水量23900噸,滿載排水量28700噸,全長226.85m,舷寬27.43m,吃水8.7m,動力為四具鍋爐、兩具Parsons蒸汽渦輪,可輸出76000軸馬力,雙軸推進,最大航速28節,航速20節時續航力5040海里,艦上編制2100人(包括航空聯隊)。在1970年,賀密士號接受改裝,艦首加裝仰角7度的滑跳甲板,以操作新出現的海獵鷹STOVL戰斗機,並作為英國皇家海軍旗艦。1982年英阿福島戰爭爆發,英國特遣艦隊便在旗艦賀密士號的率領下遠征南大西洋,賀密士號在戰爭中並有著出色的表現。賀密士號於1985年7月除役,英國在1986年4月決定將本艦售予印度。經過達文港船塢的翻修後(包括更換鍋爐、飛行甲板補強、換裝新雷達與射控系統、改良核生化防護系統等),賀密士號於1987年5月進入印度海軍服役,重新命名為維拉特號(INS Virrat R-22)。加上原有的維克蘭特號,印度海軍至此擁有兩艘航空母艦。
維拉特號編制有12至18架海獵鷹FRS MK.51戰機、6架海王MK-42B反潛直升機與3架海王MK-42C運輸直升機,此外還可操作Ka-27反潛直升機;如果將艦上所有空間用來搭載海獵鷹,最多可攜帶30架。維拉特號的偵測裝備包括一具英國Marconi Type-996對空搜索雷達、一具Marconi Type-994對空/平面搜索雷達、兩具Racal Decca Type-1006導航雷達、兩具負責導引防空飛彈的Plessey Type-904射控雷達、一具Graseby Type-184M艦底主/被動聲納等。艦上武裝包括兩座英制海貓(Seacat)防空飛彈發射器、兩門波佛斯40mm/70倍徑快炮、兩門俄制AK-230 30mm/65倍徑機炮以及八具魚雷發射器等,此外還擁有兩具Knebworth Corvus誘餌發射器。包括航空人員與43名軍官,維拉特號共編制1350名乘員。維拉特號在1999年入塢進行大翻修與現代化改良,包括保修動力系統、飛機升降機、加裝先進通訊系統、長程搜索雷達等,翻修工程持續至2001年4月。在2002年,本艦以俄羅斯最新型的CADS-N-1炮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取代原有的AK-230。經此翻修改良後,維拉特號可望服役至2006甚至2010年。
由於維拉特號年事已高,最多隻能撐到2010年左右,所以印度海軍目前正積極構建下一代的航艦兵力。原先印度曾等待法國海軍福熙號(FNS Foch R-99)除役再行購買,但由於不確定性高而作罷(法國曾考慮保留福熙號,作為新航艦戴高樂號的備份,此外巴西也在申購福熙號。最後福熙號果真售予巴西)。在1999年1月,印度開始與俄羅斯交涉采購大筆軍火,項目包括SU-30MKI戰斗機、T-90主力戰車等,此外還有俄羅斯高西可夫號(Gorshkov)短場起降航空母艦。高西可夫號是最後一艘基輔級(Kiev class)航艦,在前蘇聯時代原名巴庫號(Baku)。高西可夫號在裝備上較前三艘姊妹艦有諸多改良,大量採用庫茲涅索夫號(Adm. Kuznetsov)傳統起降航艦預定採用的裝備,故可稱為後者的驗證艦。高西可夫號的艦島造型類似庫茲涅索夫號,其上裝有四具望天(Sky Watch)相位數組雷達的巨大天線,短程防空飛彈統一為垂直發射的SA-N-9(前三艘基輔級裝備SA-N-2/3/9等防空飛彈),SS-N-12反艦飛彈的數目則由前三艘本級艦的八枚增至12枚。
高西可夫號標准排水量38000ton,滿載45000~45500ton,全長273m,寬53m,吃水10.8m,動力系統為八具鍋爐與四具蒸汽渦輪,可輸出200000匹軸馬力,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11670海里,人員編制1200至1600名(包含航空人員)。本級艦的航空兵力包括12或13架Yak-38鐵匠(Forger)STOVL戰機、14到17架Ka-25荷爾蒙(Hormone)或Ka-27/29蝸牛(Helix)反潛直升機,武裝包括24組八聯裝SA-N-9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12枚SS-N-12反艦飛彈、兩門100mm 70倍徑快炮、八具AK-630 30mm近迫機炮、10具533mm魚雷管。高西可夫號於1988年6月進入蘇聯海軍服役,不過於1994年2月發生機艙爆炸意外,之後拖回位於莫曼斯克的北方艦隊造船廠整修,但由於經費短缺而遲遲無法修復。由於俄羅斯無力負擔本艦的修復與維持費用,所以同意了將本艦售予印度的交易。在2001年初,俄羅斯同意將高西可夫號的艦體無償贈送印度,但是重新整修、改裝以及艦上裝備、機隊組建的費用則由印度自行負擔。2004年1月,印度與俄羅斯正式簽約敲定這筆交易,由俄羅斯的Severodvinsk造船廠負責改裝工程,總金額16億美元(包括艦體翻修改造、艦上裝備以及艦載機等),工期約達52個月。印度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原始設計上只容許操作STOVL戰機的高西可夫號上起降傳統定翼機,因為本艦原來配備的Yak-38過於老舊,早在1992年就除役了。不過由於高西可夫號本身擁有可觀的武裝,如果將這些武器拆除,就能大幅增加飛行甲板面積。
除了高西可夫號外,印度從1995年起也決定推動一個自製航空母艦計畫來取代該國的英制二手航艦。印度自行設計的航艦將以法國DCN在1980年代向印度推銷的一種標准排水量達28000ton的防空型航艦(Air Defense Ship,ADS)設計為基礎,並預定繼承維克蘭特號的艦名。以下仍簡稱印度自製新航艦計畫為ADS。
在構想之初,ADS將是一艘17000ton的輕型航艦,到了1997年則增至20000至28000ton。在1999年6月,印度政府正式批准ADS的建造,並於該年先投入5億美元,建造工作由印度Cochin造船廠執行,此外還斥資擴充該廠設施以配合航艦的建造。新航艦所需的特種鋼材原本打算自俄羅斯引進,但由於遇到某些困難,一度使造艦進度延遲;幸好最後印度的鋼鐵廠最後終於研發出這種鋼材,建造才得以繼續進行,據說印度國產鋼材反倒優於俄羅斯產品。根據2002年以後的信息,目前ADS全長約250m,排水量再增至37500ton,以四具燃氣渦輪提供動力,航速30節,續航力750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作業45天。ADS設有一個斜角飛行甲板,故擁有兩條起飛動線,跑道長200m,飛機將依靠一個艦首滑跳甲板起飛,但也有消息指出本級艦將配備蒸汽彈射器,讓高性能戰機以外的固定翼機起飛;不過由於目前只有美國有能力開發現代化的蒸汽彈射器,印度如何取得將是一大問題。新航艦的艦載機組合可能為16架Mig-29K搭配20架直升機,或者18架自製的LCA、8架ALH與兩架Ka-31預警直升機,每艘編制約2000名人員(400名軍官,1600名士兵)。裝備方面,由於印度當局認為過早定案的話,等新航艦建造完成時便已跟不上時代潮流(先前印度幾個進行不順、大幅落後的國防武器研發案便嘗到這種慘痛的滋味),所以目前暫時不做決定。建造首艘新航艦大概需要8至10年的時間,未來印度打算建造至少兩艘。
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國防廠商在印度此項新航艦的合約中佔有重要份量,顯示印度似乎企圖擺脫以往自主國防科技對俄羅斯的高度依賴,但未來恐怕又要面臨科技來源過多的整合困擾(這是許多印度自製武器計畫陷入泥沼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維克蘭特號在2005年4月11日開工,可望在2012年初完工交艦,配合原有的維拉特號、改裝的高西可夫號以及一艘甫完工的新一代自製航艦,印度海軍屆時將同時擁有三艘航空母艦。由於之前印度都是尋求國外的二手航艦,不僅不一定有適當的現成貨,而且一買來就面臨艦齡老化、裝備老舊的問題,維修與翻修成本也偏高;如果能自製全新航艦,不僅效益會大幅增加,而且不會受制於人,這大概是印度對於自製航空母艦始終不遺餘力的主因之一。
印度海軍負責保護印度的海上利益,保衛7600多公里的海岸線和所屬的一些島嶼。印度97%的國際貿易來自海上,保護其海上交通航線十分重要。
海軍由西部、東部和南部3個司令部組成。獨立的潛艇司令部、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聯隊也劃歸印度海軍編制。3個海上突擊大隊(各包含若干快速反應部隊)負責在敵人前線後方執行隱蔽的特殊作戰任務。
海軍航空部隊由15個中隊組成:
1個戰斗機/攻擊機中隊
4個海上偵察中隊
1個反潛/巡邏中隊
5個反潛直升機中隊
1個搜索和救援直升機中隊
1個聯絡中隊
2個教練中隊
兵力
印度海軍現役人數為5.5萬,其中包括7000員海上航空兵和1200員海軍陸戰隊員。
裝備
1997年2月 1999年3月 艦船
潛艇
4 4 SHISHUMAR級攻擊潛艇(訂購中,下一艘將於2003 年開始服役)
8 8 辛德赫格霍斯級攻擊潛艇
6 6 庫蘇拉級潛艇
11 11 CE-2F/X100 戰車SDV潛艇
航空母艦
1 1 維拉特號
驅逐艦
0 1 德里級驅逐艦(首艘1997年開始服役,下一艘將在 1999年4月服役)
5 5 拉吉普特級
護衛艦
3 3 戈達瓦里級
0 1 布拉馬普特拉河級戈達瓦里級的改進,首艘1997年 開始服役,1999年又一艘服役)
7 7 尼爾吉里級
小型護衛艦
7 7 蘇坎亞級
4 4 庫克里級(2000年另一艘將服役)
4 4 阿納拉級
小型作戰艦艇
# 2 超級德沃拉(Super Dvora)MkⅡ
11 9 維爾級導彈艦導彈巡邏艇
3 3 維賈亞杜爾格級小型護衛艦
4 4 阿巴伊級反潛作戰巡邏艇
8 6 普拉錢德級導彈艇
7 7 SDB MK3級巡邏艇
2 2 SDB MK2級巡邏艇
兩棲作戰
8 8 古爾帕德級中型登陸艦
2 2 馬加爾坦克登陸艦
7 10 瓦斯科·達·伽馬通用登陸艦
水雷戰
12 12 蓬迪切里級海洋掃雷艦
4 4 賓利帕坦級近岸掃雷艦
6 6 馬赫級近岸掃雷艦
輔助艦船
0 1 ADITYA級加油船(印度)
2 1 迪帕克級加油船(德國)
1 1 阿姆巴潛艇供應艦(俄羅斯)
1 1 拉克沙德維普醫院船(印度)
1 1 蒂爾學員訓練船(印度)
6 1 桑達亞克級測量船(印度)
4 4 馬卡級測量船(印度)
1 1 NIREERKSHAK潛艇營救/支持(印度)
導彈
艦對艦
# # SS-N-2c冥河飛航導彈(俄羅斯)
# # SS-N-2d冥河飛航導彈(俄羅斯)
# # SS-N-27星明水下-艦導彈(俄羅斯)
艦對空
# # 巴拉克-1導彈(以色列)(購買中)
# # 特里蘇爾導彈(三叉戟)(印度)
# # SA-N-1小羚羊導彈(俄羅斯)
# # SA-N-4壁虎導彈(俄羅斯)
# # SA-N-5杯盤導彈(俄羅斯)
# # GWS 22海貓導彈(英國)
此外,海軍還使用大量的輔助和支持艦船,包括測量船、海洋研究船、補給船、油船和拖船。
海軍航空部隊
1997年2月 1999年3月 飛機
戰斗機
20 16 海鷂FRS MK51戰斗機(英國)
海上巡邏/反潛/偵察飛機
9 9 BN2A海上防禦者海上巡邏機(英國)
6 6 BN2A島民運輸機(英)
1 1 Hs748運輸機(英國)(借用印度空軍)
5 5 I1-38五月巡邏機(俄羅斯)
8 8 圖-142M 熊-F巡邏機
24 24 Do 228-101/Do 228-201海上巡邏機(德國)
教練機
4 2 海鷂T MK60(英國)
6 6 HJT16吉林1(印度)
6 6 HJT16吉林2(印度)
8 8 HPT-32迪帕克
直升機
10 10 獵豹反潛作戰直升機
5 5 獵豹通用直升機
0 2 高級輕型直升機(印度,采購中)
0 3 Ka-31雷達巡邏機(俄羅斯,采購中)
15 8 Ka-28蝸牛-A反潛作戰直升機(俄羅斯)
5 5 Ka-25激素-A反潛作戰直升機(俄羅斯)
8 8 海王MK42反潛作戰直升機(英國)
3 3 海王MK42A反潛作戰直升機(英國)
19 19 海王MK42B反潛作戰直升機(英國)
6 3 海王MK42C運輸機(英國)
導彈
空對空
# # R550魔術空空導彈(法國)
空對艦
# # 海鷹反艦導彈(英國)
印度空軍在海上攻擊作戰時使用大量美洲虎戰斗機/轟炸機,其中每架飛機裝備2枚海鷹反艦導彈。
部署
海軍總部位於新德里(位於德里邦)INS(印度海軍組織),它是海軍參謀機構所在。主要基地位於:
西部司令部 孟買
果阿
東部司令部 維沙卡帕特南
Virbahu
馬德拉斯
加爾各達
布萊爾港和 viyayaraghavapuram
南部司令部 科欽
Dronacharya
卡爾瓦爾
海上突擊隊 INS Abhimanyu
印度海軍航空中隊常駐基地編制包括:
海軍航空部隊總部 新德里邦
300攻擊/防空/偵察中隊(海鷂MK51飛機) INS Hansa
310海上巡邏機中隊(D0228飛機) INS Hansa
312海上巡邏機中隊(圖-142M熊F飛機) INS Hansa
315海上巡邏機中隊(I1-38五月飛機) INSHansa
318運輸/巡邏機中隊(BN42B/T海上防禦者飛機) INS Utkrosh
321聯絡中隊(獵豹直升機、雲雀Ⅲ直升機) INS Kunjali
330反潛作戰/搜索與營救中隊(海王MK42/MK42A飛機) INS Hansa
331反潛作戰中隊(獵豹直升機、雲雀Ⅲ直升機) INS Garuda
333反潛作戰中隊(Ka-25、Ka-26飛機) INS Hansa
336作戰訓練中隊(海王MK42B飛機) INS Garuda
339反潛作戰中隊(海王MK42B飛機) INS Garuda
550運輸/巡邏機中隊(BN42B/T,迪帕克飛機) INS Hansa
551訓練中隊
A小隊(吉林教練機) INS Hansa
B小隊(海鷂TMK60教練機) INS Hansa
561反潛作戰/搜索與營救中隊(獵豹直升機) INS Garuda
???艦隊支持中隊(海鷂MK42C飛機) INS Margar
???海上巡邏中隊(Do 228飛機) INS Hansa
VIP飛行小隊(Hs 748飛機) INS Hansa
潛艇VLF通信機構 蒂魯內利
位於卡爾瓦爾的印度最大的海軍基地將於2005年竣工。一旦使用,卡爾瓦爾基地將通稱為INS海鳥。位於Binga Ba和Uchipuli的兩個海軍航空部隊機構最近已經完成建設。
發展規劃與計劃
【艦船采購與改造】
1993年末,印度政府宣布計劃自行建造採用常規動力的航空母艦,以替代已有32年歷史的維克蘭特航空母艦,該航母已於1997年1月退役。稱作防空艦的新航母排水量為17000噸級,搭載12~15艘戰斗機,造價約33億美元,服役期暫定為2010年。
3艘布拉馬普特拉河級護衛艦中的第一艘服役日期,由於經費短缺和俄羅斯的零部件供應不穩定而推遲。計劃將為該級別的護衛艦裝備卡拉爾艦艦導彈和特里蘇爾艦空導彈系統。
1996年12月,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的拉姆塔分部獲得一項價值1000萬美元的合同,為印度海軍建造2艘超級德沃拉MKⅡ高速巡邏艇。德沃拉將用於海岸監視、搜索與救援,並將裝備小口徑火炮和夜視系統。計劃在1998年交付。海軍和海岸警衛隊計劃額外采購。
【潛艇采購和改造】
1997年1月,印度政府簽訂一項價值150萬美元的協議,追加采購2艘俄羅斯製造的基洛級柴油發電機潛艇,替代1999年前逐步淘汰的6艘F級潛艇。新型基洛潛艇將加入正在服役的8艘基洛潛艇艦隊。8艘基洛中的4艘計劃在以後的12~24個月內進行正常的中期大修。根據與德國HDW公司簽訂的價值1.4284億美元合同的一部分,印度潛艇部隊將增加2艘209型級攻擊潛艇。1997年在馬扎岡船塢公司開始建造,並計劃在2003年和2005年交付。防禦研究與發展局繼續研製國產的稱為先進技術潛艇(ATV)的核潛艇。該潛艇以俄羅斯C級Ⅱ型核潛艇的設計為基礎,並據報道攜帶射程為1000km的巡航導彈。集成和製造問題繼續困擾核反應堆部件項目,此項目費用達2.857億美元。根據印度海軍稱,製造作戰核潛艇估計將耗費7.143億美元。詳情還未透露。
【艦對艦導彈】
1994年7月,研製中的採用沖壓式噴氣發動機的潛艇發射攻擊導彈Sagrika開始進行風洞試驗。該導彈從1992年開始研製,據稱射程為300公里(160海里),但目前尚不能安裝在現有的印度海軍潛艇平台上。這暗示著印度正在計劃購買新級別的潛艇。據報道,Sagrika導彈將在2000年左右服役。
【海軍航空部隊采購與改進】
1994年12月,用更先進的FA2改進型飛機更換海軍海鷂FRS51飛機的計劃宣告終止,取而代之的是在現有的鷂式飛機上加裝先進的雷達和空空導彈系統。正在考慮的導彈包括瑪特拉、Vympel R-77(北約編號為AA-12 "蝰蛇")和拉法爾公司的超視距空空導彈系統。改造還計劃安裝多種用途雷達,候選系統包括GEC-馬可尼公司的藍雌狐機載雷達和埃爾塔EL/M2032系統。但由於經費限制,海軍被迫採用價格低的待選系統。海軍型的輕型作戰飛機要等到新世紀之初才開始服役。
6架BN2A防禦者海上巡邏機將由布里頓·諾曼公司改造為BN2T設計結構。改造工作包括安裝新的320軸馬力的艾利遜250 B17C渦輪機、推進器、更大的翼尖油箱和座艙控制裝置與儀表。該項目於1997年中期完成。1998年改進了另外5架防禦者飛機。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製造的先進輕型直升機(ALH)的海軍型樣機於1996年1月進行首航。在執行反潛作戰和部隊運輸時,該飛機將取代過時的獵豹直升機。ALH由2個1300軸馬力的LHTEC T800發動機提供動力,可攜帶多種空對艦導彈。海軍型ALH計劃在2000年進入大批量生產。最後的生產數量仍未透露。
由於海鷹反艦導彈成功地集成到海軍的8架圖-142熊F飛機上,因而增強了印度海軍的海上封鎖能力。每架圖-142飛機可攜帶2枚導彈,海軍5架I1-38五月飛機每架也可攜帶相同數目的導彈。
E. 有誰可以幫我列舉一下今年印度空軍摔了多少架各種型號的軍用飛機呢
對於號稱「墜機空軍」的印度空軍的2019年的頭兩個月可謂真的是「倒霉透頂」!我們且先不說在2月27日讓印度空軍顏面丟盡的印巴空戰損失的「米格」型21戰斗機和在2月墜毀的米-17 V5直升機,根絕印度空軍公布的官方數據表明2019年1月開始到3月9日,印度空軍在2019年包括直升機到戰斗機和教練機和戰斗機一共損失了7架飛機!
所以,這樣驚人墜機率其根源還是印度薄弱的工業基礎和操之過急的擴軍造成的。要想解決這樣的復雜的問題,在短時間基本是很難的,
F. 2006年5月27號哪裡發生了地震
2006年05月27日,06時54分05.1秒 在印度尼西亞(南緯7.65,東經109.85) 發生6.4級地震。
G. 不到一個月,印度連「捅」俄羅斯兩刀,到底著了誰的道
我認為很有可能是著了美國的道,美國最近正在考慮相關的項目,而這些項目恰恰對印度有利。
H. 國內媒體稱中國葉門撤僑的的速度遠遠快於印度為什麼引
因為位置很近亞丁灣,那有中國軍艦護航商船,一接到命令,就暫停護航任務,馬上趕赴葉門接人,幸好葉門華僑很少,才500多人。葉門幅員也不像利比亞那麼大,提前幾天通知僑民,才能那麼快集中僑民,才能那麼快撤走。不像上次利比亞撤僑3萬多人,不必出動那麼多軍艦、運輸機、還租用大型輪船。
ZF高層的戰略判斷,在戰爭初期就意識到事態會擴大化,葉門會全國無ZF的混亂狀態,當機立斷下令撤僑。29日晚中國軍艦就停靠在了葉門港口亞丁,准備撤離當地的590名中國人,30日中方宣布撤僑圓滿完成。這意味著很多國人可能都沒明白葉門局勢來由之時,中國已經妥善安排了自己的僑民和海外利益。這次撤僑從有萌芽到實施,反應非常迅速,說明中國對海外公民利益維護體系日益成熟;更深一層分析,或許也能看出統籌國內外兩個安全大局的國安委在背後的主導和協調機制在起作用。
印度其實也沒那麼不堪,撤僑速度比不上中國那麼快,主要有五大原因:
一、印度需要撤離的僑民數量遠超中國:印度在葉門的國民超過4000人,還答應幫孟加拉國撤離2000名僑民,中國則不到600人。而且不少印度僑民不懂事,遲遲不肯撤離。
二、印度政府的撤僑行動開始並不比中國晚:從1月21日開始,印度曾三次要求在葉門的印度公民撤離;印度和中國的撤僑行動開始於同一天。
和國媒報道的印象不同,印度ZF對身處葉門的國民絕不是毫不關心。印度外交部曾於今年1月21日、3月19日和3月22日三次警告印度國民離開葉門。在1月21日的旅行警告中,印度駐葉門大使館就曾警告「如果條件允許,在葉門的印度國民應在自願的基礎上盡早考慮以商業途徑離開葉門」,並宣稱將為沒有護照的國民提供協助。但截至3月26日,仍有4000印度國民不願意或者無法離開葉門。
僅此開始撤僑的時間來看,印度也算不上晚:根據新德里電視台的報道,印度政府早在26日就宣布開始撤僑行動,並於28日被允許將首批約80名印度國民通過葉門航空的商業班機轉移到吉布地。這首批80名印度國民目前已經接回到了印度。據國媒報道,中國海軍在亞丁灣的艦隊收到撤僑命令也同樣是26日。
三、利用民航飛機撤僑並非「軟弱」,各國撤僑行動中,通常會優先使用商業交通方式而非軍事力量;利用民航飛機撤僑也是最快捷方便的辦法:海灣戰爭中,印度曾在59天內將11萬人疏散回國。
在各國的撤僑行動中,一般會優先使用商業性交通方式,不會輕易使用軍事力量。因為動用軍事力量可能會帶來復雜的外交後果和巨大的經濟負擔。比如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的撤僑政策是,一旦需要撤僑,美國政府會優先幫助國民使用商業性交通方式離開該國,利用軍事力量撤僑被當做是「最後迫不得已的手段」(last resort)。具體到印度此次撤僑中,利用民航飛機撤僑顯然是最理想的方式:約2500到3000名印度國民都住在距離葉門首都薩那機場約一小時車程的地方。只要機場條件允許,將葉門境內的印度國民都運回來也不會特別困難。在海灣戰爭爆發時,印度政府曾利用民航客機在59天內將11萬1000名印度國民從科威特和伊拉克疏散回國。
事實上,據路透社的報道,3月30日印度政府就派遣了2架空客A320客機前往阿曼的馬斯喀特等待,隨時准備前往薩那機場撤僑。但一方面,沙特領導的聯軍早在25日就將葉門全境劃為了禁飛區,關閉了葉門全境所有機場,任何未經聯軍許可的飛機起飛都可能會被擊落。另一方面,葉門首都薩那的機場目前在胡塞武裝控制之下,且該機場在29日遭到了沙特領導的聯軍空襲,據稱設施遭到了嚴重破壞。
四、和中國一樣,印度竭力通過海路撤僑:印度已經用軍艦疏散了350人,另外4艘撤僑船隻也正在趕往葉門途中。
既然通過民航客機難以從葉門直接撤僑,海路就成為相對安全的選擇。根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政府早在27日就發布公告宣布將派遣船隻撤僑,並於30日派出了2艘軍艦和2艘民用船隻從印度出發前往葉門,計劃於4月4日將被困國民疏散到吉布地後再空運回國。另外,印度同樣將正在亞丁灣執行反海盜巡邏任務的護衛艦「蘇米德拉」(INS Sumitra)派往葉門的亞丁港,已經於31日成功將350人疏散到了吉布地,還將繼續駛回亞丁港撤離更多僑民。這批僑民已經乘印度空軍的C-17運輸機從吉布地返回了印度。
五、「國力」和單次事件中體現出的疏散能力顯然無法簡單劃等號:巴基斯坦和中國同一天撤僑,利用飛機疏散了近500人,只因沙特希望其加入聯軍,開放了部分空域,自然方便很多。但印度受到空管,自然就不那麼方便了。
部分國媒將疏散能力和「國力」簡單劃等號,認為印度至今尚未完成撤僑顯示了中印兩國在「國力」上的差距。但除了機場等客觀條件限制,撤僑行動往往受到外交政策的影響,將「國力」和疏散能力劃等號並不合理。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沙特軍方發言人於3月29日宣稱,巴基斯坦空軍派出的一架運輸機於29日將約500名巴基斯坦僑民撤出了葉門。如果從巴基斯坦這次撤僑行動中得出巴基斯坦和中國「國力」相似的結論,顯然過於草率。巴基斯坦得以利用飛機撤離僑民,是因為其和沙特同屬穆斯林國家,沙特希望巴基斯坦加入其牽頭組織的聯軍,因此沙特才為期暫停了空中行動,對其撤僑飛機開放了空域。
這世界上沒有哪個完全不關心人民死活的ZF,只是受各種條件限制,執行效率不同而已。何況印度非常喜歡跟中國較勁,怎麼可能甘心落後中國呢?一方面,國媒宣傳我國撤僑多快,主要為彰顯國力,增強民族自豪感,這無可厚非,但有些媒體和網友又順便踩下其他國家撤僑慢,還和國力掛鉤就有點亂來了。當然不喜歡印度,喜歡埋汰印度,也是理由之一。印媒也喜歡這樣埋汰印度,以此刺激印度ZF加快改革,提高效率,都是激將法而已,沒必要太當真。
I. 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導火線是什麼
起義爆發的導火線是關於子彈潤滑油的傳言。1857年初開始在雇傭兵中流傳這樣一種說法:東印度公司用豬油或牛脂做潤滑油塗在來福槍的子彈上。當時在裝子彈之前,士兵必須用牙齒咬破來福槍子彈的彈殼,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深怕用嘴接觸不純凈動物的脂肪,因而拒絕使用這些子彈。東印度公司宣稱,這種說法是謠言,並且已經換了新的用臘作潤滑劑的子彈。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懷疑潤滑油不幹凈。
3月,第34團的一名士兵 Mangal Pande 攻擊他的英國中士,傷害了一名軍士長並開槍自盡。作為公共的懲罰,東印公司決定取消這個兵團,其他士兵因而感到不滿。
J. 大象在印度象徵什麼
象神是強壯、長壽、聰慧的象徵。
在印度,大象是一種頗受敬畏的動物。大象越來越受歡迎,在各種節慶活動中都會出現大象的身影。但一旦老得不能工作,大象又往往遭到象主人的嫌棄。印度喀拉拉邦宣布在6月份開放印度首個「大象退休之家」,為工作了一輩子的大象提供一個安詳而無憂的晚年。
人們經常用大象來代表印度。比如中國與印度經濟上的競爭被稱作「龍象之爭」。而印度股市大漲是會被稱作「大象狂奔」。
大象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通常以家族為單位活動。大象的皮層很厚,但皮層褶皺間的皮膚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蟲叮咬。象牙是防禦敵人的重要武器。
大象的祖先在幾千萬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大象家族曾是地球上最占優勢的動物類群之一,目前已發現400餘種化石。但由於歷史上氣候和人為原因,導致這個族群的種類越來越少。目前地球上大象僅剩下2屬3種:亞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且它們也正受到嚴重的威脅。
(10)印度27號曾多少擴展閱讀:
相傳象神格涅沙是濕婆神和雪山女神之子,年幼時被濕婆神誤砍了頭顱,情急之下,濕婆神只好將一頭犯禁大象的腦袋移植到了格涅沙的軀體上。從此格涅沙就成了一個象首人身的大象守護神,而且有了大象一樣的品格,強壯、聰慧而且善良。所以,每年格涅沙的生日慶典結束後,僧侶們都會把人們供奉的萊杜分贈給貧困的孩子們,以表達格涅沙的祝福。
在印度,大象印度神象節 百萬萊杜敬象神是強壯、長壽、聰慧的象徵,是印度人最喜愛的動物,而守護大象的象神也贏得了他們最衷心的尊敬。8月27號是印度象神格涅沙的生日,虔誠的印度人在印度北部的齋浦爾為這個象首人身的神靈舉行了熱鬧的慶祝活動。
一大早,人們就在象神格涅沙的寺廟外跳起了傳統的慶祝舞蹈。除了歌舞之外,大家還要為格涅沙製作一種特殊的食物,叫做萊杜。萊杜有點像中國的粽子,它是麵粉攉上砂糖、椰粉、油等東西蒸熟,再用香蕉葉包好,然後由每一個人唱著虔誠的頌歌,供奉到格涅沙的神像前。每年,格涅沙神像前都會擺上好多萊杜,而今年萊杜的數量就更是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