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是個黑人國家,為什麼很多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 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其膚色為小麥色至黑色。
『貳』 印度多少人
印度的人口為12.1億(2011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
印度統計普查總署2011年3月31日公布2011年人口普查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印度總人口數已達12.102億,其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根據普查結果,過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764%,較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2.115%出現明顯下降。普查結果還顯示,印度擁有自獨立以來的最低兒童性別比例,即男女比例為1000:914。
2001年人口普查表明,72.22% 的人生活在超過55 萬個村莊中,其餘生活在2000多個城鎮和城市中。印度的主要族群包括了80%的黑人。蒙古人種和其它佔20% (2000年)。
『叄』 印度黑人多嗎﹖
有,比較多,佔印度人口的25%。印度最早的文明是黑人文明,後來白人雅利安人入侵,黑人文明消失了,所以今天印度主要是白人,雅利安人(日耳曼人、波斯人也都是雅利安人的後裔)的後裔今天印度人膚色看似較黑,那應該是長期熱帶氣候所致,人種是白人沒變。然而,在今天印度南部,德干高原里,還有黑人,被稱為「達羅毗荼人」,佔印度人口的25%,不算少了。但是,以前稱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土著黑人為棕色人種,不稱黑人,後來又歸到黑人里了。他們和非洲正宗的黑人沒有可考證的關系。
『肆』 美國和印度哪個黑人多
美國黑人是尼格羅人種。印度的土著居民叫達羅毗荼人,不是尼格羅人種的。
補充一點。
印度的種族成分比較復雜。樓下說的白種人的確有,是雅利安人。他們是後來遷移到印度的,但人數不是最多。土著人達羅毗荼人是棕色人種,數量最多。剩下的一部分是過渡過渡類型人種。
『伍』 將世界各大洲按黑種人所佔的比例由大到小排列
世界各大洲按黑種人所佔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為:非洲(主要是撒哈拉以南地區)、北美洲(包括美國黑人、西印度群島上的黑人)、大洋州(主要是澳大利利亞土著黑人)、亞洲(主要是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的土著黑人)、南美洲(南美洲黑人,主要是歷史上販賣到此的黑人的後代)、歐洲、大洋州(沒有長住人口,當然也沒黑人。
附:
該人種現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西印度群島、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美拉尼西亞、加里曼丹等地。
原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後因販奴而廣布於南北美洲。如海地幾乎全是黑人;阿根廷、巴西在獨立之初黑人也占相當比例;南美洲很多國家的人口主要是黑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種;美國黑人是第二大種族。
國家分布
該人種現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陸、西印度群島、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美拉尼西亞、加里曼丹等地。
原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後因販奴而廣布於南北美洲。如海地幾乎全是黑人;阿根廷、巴西在獨立之初黑人也占相當比例;南美洲很多國家的人口主要是黑人與印第安人的混血種;美國黑人是第二大種族。
『陸』 澳大利亞的黑人和印度的黑人數分別是多少
?澳洲黑人是當地土著人,大概2000萬左右吧,印度黑人其實是白人,可能有的是混血有的是太陽曬得,因為印度很熱,印度人種是雅利安人種
『柒』 全球白人,黃種人,黑人的人口比例是多少
黃種人大黑種黑種大白種!黃鍾大其他兩種!具體比例如下!
白種人又稱歐亞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佔世界總人口的54%左右。
黃種人又稱亞美人種,是世界上占第二位的人種,約佔全球總人口的37%。
黑種人是世界第三大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5%。
1、黃色人種:皮膚黃(棕)色,眼睛棕色,頭發黑而直,鼻樑中等高度,嘴唇中等,身材中等,地處非洲中部、亞洲南部;
2、白色人種:皮膚白色、淺棕色,眼睛灰色、淺藍色,頭發金黃色呈波浪狀,鼻樑細高,嘴唇薄,身材較高,地處大洋洲南部、歐洲;
3、黑色人種:皮膚黑棕色,眼睛黑(棕)色,頭發短、捲曲,鼻樑低而寬(扁平),嘴唇厚,身材四肢較長,地處北冰洋南岸。
皮膚中的色素細胞越多,膚色就越暗。從地理分布來看,人種膚色大致由赤道向極地逐漸變淺。赤道地區,太陽輻射強,皮膚中色素的增加,使人免受紫外線傷害。
介於高低緯度之間的人種皮膚呈黃色。
各人種的長相區別是由於適應環境的結果,並不能說哪種膚色的人高貴,哪種朊色的人低賤,各種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
今年7月11日是第15個世界人口日。二戰後,世界人口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這一快速增長的趨勢今天還在繼續。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對地球的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多年來,許多國家的政府為控制人口增長作出了艱巨努力。以下是摘自聯合國人口司報告中的一些世界人口最新數字。
世界人口70年增加了2倍:1930年全球人口大約為20億,1960年上升到30億,1974年達到40億,1987年突破50億,1999年達到60億。目前,世界人口約為64億。如計劃生育措施有效實施,世界人口在2050年將有望被控制在89億左右。 世界人口5大國:中國(13億),印度(10億),美國(2.97億),印度尼西亞(2.23億)和巴西(1.81億)。
世界人口目前年增長率為1.2%,其中最不發達國家年增長率最高,達2.4%。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人口年增長率分別為0.25%和1.46%。
世界人口目前每年凈增長7700萬,每秒增加2人到3人。對世界人口年增長「貢獻」最大的7國為:印度(21%),中國(13%),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印尼和美國(均為4%)。
世界各主要地區的人口排名依次為:亞洲(38.7億),非洲(8.69億),歐洲(7.26億),拉美和加勒比地區(5.5億),北美(3.29億),大洋州(3300萬)。其中,非洲人口增長最快,年增長率為2.3%。而歐洲人口在過去10年中一直在減少,每年平均負增長0.02%
中國人口為世界人口的20%。
『捌』 世界上黃人,黑人,白人的比例
世界上黃人、黑人、白人的比例分別為54%、37%、8.5%,還有0.5%的棕種人。
白色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4%左右。他們的體質特徵是:膚色多呈淺淡色;發呈金黃,有的呈黑褐色;眼色碧藍或灰褐色;發形呈波狀或直狀;唇型為薄唇;鼻狹而高;顴骨不高突;體毛和胡須較發達等。白色人種主要分布於歐洲、北非及亞洲的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等地。近幾百年來,隨著殖民主義的擴張,又逐漸分布於美洲、南非和大洋洲等地。
黃色人種是世界上人口數居第二位的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37%左右。他們的體質特徵是:膚色呈黃色或黃白色;發形直,發色黑;眼色深;顴骨較高;面部扁平;鼻子高低、寬窄適中;體毛和胡須稀疏。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的中國、朝鮮、日本、蒙古、蘇聯的西伯利亞、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美洲的印第安人,歐洲的馬扎爾人、芬蘭人也屬黃種人。
黑色人種是世界上第三大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5%。他們的體質特徵是:膚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發形為曲卷形或波形,發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較厚;鼻寬扁或較寬;眼裂較大。黑色人種主要分布於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美拉尼西亞、加里曼丹等地。
『玖』 印度本土原著黑人居多,為何高種族出現很多白人呢
縱觀整個的國際社會,我們應當是能夠看到太多的不一樣,畢竟在歷史長河當中,所有的發展也是各有千秋,可若是對宗教方面有一定的關注,那很多人就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那就說我們的理解當中,受佛教影響我們整個的一個思路就應當是「眾生平等」,可在印度,作為了佛教的發源地卻和我們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印度如今都是有很嚴格的種姓階層,而這種情況的發生,也是造就了當地高種姓人群竟然是白種人。
而像最之前的達利特也是成為了最底層的賤民,甚至很多本土子女是流落街頭,黑種族的一個原始部落,最終竟然是不斷被白人所統治,造就了如今在印度高種姓為什麼膚色很白。而如今像他們國家很多的一些個政要都是最初的低種族。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印度的這種現象我想也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緩和,尤其是有佛教2000多年的歷史傳承,最終肯定會將這種不公的偏見驅趕,迎來屬於他們的光明時期。
『拾』 黑人人口數量
黑人佔世界人口的16%。
黑種人主要特徵是黑色呈小捲曲狀的毛發,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兩個類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鼻矮,通常為圓顱型,膚色相對較深;後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區,鼻高唇薄,總體膚色較深。
黑人的種族分類主要有蘇丹尼格羅人、班圖尼格羅人(兩者占黑色非洲人口的絕大部份)、科伊桑尼格羅人、庫希特尼格羅人(屬於黑白混血種族)、澳大利亞原住民等。在中世紀時期和中世紀以前,他們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後來因為歐洲國家的帝國主義和重商主義,大批量的黑人被迫作為奴隸送於南美洲和北美洲。
(10)印度黑人多少人擴展閱讀
不同的社會對誰歸類為「黑人」採用不同的標准,這些社會結構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在許多國家,社會變數影響分類與膚色一樣多,而「黑度」的社會標准也各不相同。在英國,「黑人」在歷史上等同於「有色人種」,這是非歐洲人民的總稱。
在南非和拉丁美洲,混血人通常不被歸類為「黑人」。在澳大拉西亞等其他地區,定居者使用「黑色」一詞,或者由具有不同歷史和祖先背景的當地人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