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蒙古人征服印度多少年

蒙古人征服印度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3-01-15 14:04:31

1. 歷史上印度被很多北方民族征服,為何蒙古沒有徵服印度

歷史上印度被很多北方民族征服,蒙古沒有徵服印度的原因如下,就是因為蒙古大軍在遠征的時候攻打,也經歷過一場戰爭之後,為了追擊敵人才進入了,印度也沒有做好充足的准備來攻列印度,所以才沒有徵服的。而且蒙古人他們經常生活在寒冷的地方,印度也是特別熱的讓蒙古人,他們的兵馬都被炎熱烤著,而且還有一些疾病困擾著蒙古人,所以還沒有打仗,他們的心思就已經開始亂了,當時印度也沒有特別強大的,但是民眾在內戰進攻的時候也經歷了很多,不怕艱險的情況讓他們成功的打敗了蒙古,而且利用自己的地形和數量。其實像是說蒙古族沒有徵服印度,這種說法也是不準確的,在成吉思汗的時候攻列印度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在後代攻打也是成功的,在真正歷史上,蒙古族和印度是沒有仇恨的,也沒有殺,但是就是因為印度殺了蒙古去的使者,並劫了他們的商隊,這才讓蒙古生氣大所以才會有進攻印度的情況。

2. 印度在歷史上被征服過幾次

印度的歷史就是一次次被外族蹂躪的血淚史。

(藍紫色區域為嚈噠帝國)

五,穆斯林的入侵。

1,馬默德於998年繼位,成為突厥人在阿富汗建立的伽色尼王朝蘇丹。998年到1030年,統治了南從印度洋北到阿姆河流域的廣大地區。

1001年後,馬默德蘇丹在26年間17次遠征印度,他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對印度佛教大肆摧毀。

3. 蒙古帝國為什麼不能征服印度

蒙古帝國的締造者成吉思汗最大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他的子孫能夠延續他的輝煌,用武力征服全世界,確實,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蒙古人已經從橫掃了大半個亞洲,從中亞一直打到西亞,甚至深入歐洲腹地,可是對於南亞的印度卻始終未能徹底征服以建立有效的統治,以下是筆者對各個時期蒙古未能征服印度原因的簡單梳理:

補充一點,有的讀者說公元1526年-1857年間統治印度的莫卧兒帝國也是蒙古人建立的,因此可以說蒙古征服了印度。這里筆者想說的莫卧兒帝國是由已經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兒(此時已經演化成了烏茲別克族)的後裔巴布爾在帖木兒帝國敗亡後率軍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國,已經和早期的蒙古有著千差萬別,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4. 中國古代幾次攻列印度結果如何

歷次中印戰爭

(648-649)

公元641年,中國唐王朝與印度卡瑙季王朝建立睦鄰友好關系。公元647年,唐
皇太宗派遣使團覲見印度國王。使團到達時,發現原國王已經駕崩,阿周那(公
元7世紀中期在位)篡奪了王位。新國王收下贈品,卻陰謀殺死全部中國官員。
唐朝使臣王玄策(活動時期公元7世紀中期)和1名使團成員設法逃往尼伯爾,在
那裡招募了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部隊。在中國騎兵的支援下,王玄策率部進入卡
瑙季,圍困並攻陷其王都,俘獲阿周那,將其披枷帶鎖押回長安(今西安)。

(1221-1329)

由於偶然原因,中國蒙古汗國入侵印度,與其蒙古進行的其他戰爭不同,入侵
印度由始自終都沒有周密的計劃。第一次是因為追趕花剌子模王子札蘭丁(卒於
1231)1221年蒙古人在印度河戰役取得輝煌成果。1241年、1292年及1299-1308年間
,蒙古人又多次入侵印度,戰爭主要在帝遮普的拉合爾附近進行。1329年,蒙古
人兵臨德里城下。至此中國蒙古汗國及中國元朝對印度的戰爭完全結束。然而蒙
古民族對印度的征戰卻只是剛剛開始。70年後貼木兒大舉入侵印度德里城被毀,
1526年4月25日年貼木兒的第五代(父系)和成吉思汗的第14代(母系)後裔「雄
獅」巴伯爾入通過一系列征戰進入印度德里以自己的名義在清真寺讀誠圖白(阿
訇講道用語)成為印度莫卧爾王朝(莫卧爾即蒙古人的意思)的開國皇帝,他的
子孫則逐步征服了整個印度,莫卧兒王朝為印度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1959-1962)

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即聲稱其與中國之間的邊界線為英國人劃定的邊界線。
而中國人的立場是,由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劃定的邊界線是非法的,應重新予以協
商。雙方有爭議的地區是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賽欽高原——印度堅持認為該地區
性拉達克山的一部分,以及「麥克馬洪線」沿線地區。50年代末,中國修築了穿
過阿克賽欽高原直至西藏西部的公路直到1959年印度才得知這一情況,並發現中
國武裝部隊已經牢固佔有該地區。隨後,雙方不可收發室免的發生了交火事件。
由於印度對中國實力的低估,談判解決問題的努力歸於失敗,印方甚至認為自元
朝即為中國固有法定領土的西藏也應脫離中國。1962年,其時中國剛剛結束三年
自然災難,印度政府命令軍隊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中國對此表示抗議。由於印
軍拒不撤回實際控制線印方一側,中國部隊發起反擊。印軍慘敗撤回。中國即宣
布停火,並從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後撤數英里。

5. 蒙古人在印度建立了莫卧兒帝國,為何如今在印度不見純正的蒙古人

中華大地,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上生活著56個民族,各民族和諧共處,這其中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和東三省的蒙古族,在中國 歷史 上占據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 歷史 上第一個非漢族大一統王朝,元帝國由蒙古人一手建立,此後的500餘年 歷史 中中原王朝與北方蒙古部落之間的 穩定 始終是明清兩朝的重心所在。

蒙古族人能歌善舞、善於騎射又熱情好客,在號稱同化能力極強的漢文化面前,仍舊保持著極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然而,在神奇的南亞次大陸上,蒙古人也曾經揮師南下,兵鋒深入印度境內,並且在印度建立起穩固的統治秩序,創造出印度 歷史 上極為輝煌燦爛的莫卧兒王朝。

可是,如今再看印度何處可見曾經蒙古族人的痕跡?或許唯有泰姬陵前的無聲嘆息和史書之中點滴記載了,想要在印度找到一個純正的蒙古族人難如登天,想要在印度看到富有特色的蒙古文化,幾乎不太可能,就好似曾經統治印度331年、由蒙古人建立的帝國未曾傳承下文化般?

在中國都不能完全同化的蒙古族,竟能夠在印度被同化,難道是因為印度文化比中華文明的同化能力更強?

想要弄明白上述問題,就要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正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首先要弄明白的第一個問題是,蒙古人是如何進入印度的?

蒙古族起源於中國北方大草原,地處溫帶,印度身在南亞次大陸,地處熱帶和亞熱帶,兩者之間相隔萬里,有著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作為阻擋,又是怎樣產生聯系?

蒙古一詞的文獻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蒙古族最初不過是草原上一個不起眼的小部落,逐水草而居,臣服於草原王者。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稱成吉思汗,蒙古帝國宣告成立。我在文章:海陸空各誕生一位世界霸主,下一位霸主會是誰,將在何領域獨霸? 就已經論述了蒙古帝國作為人類 歷史 上第一位陸上世界霸主對於人類文明的意義在於打通亞歐大陸之間的陸上聯系,其對於蒙古族來說,則是將自身民族的血脈足跡灑遍亞歐大陸各處,印度自也不例外。

公元1219年,蒙古帝國西征開始,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在中亞建立了察合台汗國,蒙古族人開始定居在中亞,並且入鄉隨俗中亞的蒙古人開始突厥化,使用突厥語言,皈依伊斯蘭教。

察合台汗國分裂後的公元1370年,西察合台蒙古貴族帖木兒建立起帖木兒帝國,1398年鞏固汗位的帖木兒,沿著 開伯爾山口蒙古大軍大舉 進攻印度 德里蘇丹國 首都 德里 ,洗劫印度北部後而回。 帖木兒帝國對於印度的進攻雖然沒有佔領印度,但是對於印度的富庶安逸的印象卻在蒙古族人的口耳相傳之中流傳下來。

128年之後的1526年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再次兵臨德里城下,這一次蒙古人沒有走,而是選擇留下,一個統治印度長達331年的莫卧兒王朝由此建立。

莫卧兒王朝的締造者巴布爾出生於1483年,出生地大約位於今天烏茲別克的費爾干納,巴布爾的母親是東察合台汗國大汗羽奴思的女兒,正統的成吉思汗後裔。1494年年僅11歲的巴布爾繼承王位,此時帖木兒帝國四分五裂,內部爭權奪利,一片混亂。1497年,年僅14歲的巴布爾短暫奪取帖木兒帝國的首都撒馬爾罕後。

1501年, 巴布爾被昔班尼擊敗,被迫南下,巴布爾先後佔領了今天阿富汗境內的喀布爾和坎大哈。可是面對昔班尼的窮追不舍,走投無路的巴布爾想起了血脈之中關於那片富庶安逸之地印度的傳說,於是巴布爾率領蒙古部落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兵鋒直抵南亞次大陸。

1519年巴布爾佔領巴基斯坦,1526年兩次征伐後巴布爾佔領德里,突厥人建立長達320年的德里蘇丹國被滅。巴布爾自封為印度皇帝,他的帝國也被後人稱之為莫卧兒王朝。

莫卧兒在波斯語是蒙古的意思, 莫卧兒帝國,是印度 歷史 最後一個大帝國,從 1526年建立到1857年被英國人所滅,長達331年,在印度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近3000萬蒙古族後裔,而作為蒙古族發源地的外蒙古不過300萬人口、中國境內的蒙古族也不過650萬人口 (註: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莫卧兒帝國對於印度來說意義重大,廣闊的疆域奠定了近現代印度國土的雛形,莫卧兒帝國時期的不少制度至今仍在印度發揮著重要作用。

蒙古人在印度統治的300餘年的 歷史 中,享受著南亞次大陸的安逸,也將自身民族徹底融入到印度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再也不見多少成吉思汗時代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雖然蒙古人在印度建立了輝煌一時的莫卧爾帝國,並且留下了如今在印度近乎3000萬的蒙古族後裔,然而這些蒙古後裔早已沒有了純正的蒙古族特色,融入了當地,這與蒙古鐵騎在征服世界過程中執行的政策有著莫大的關系。

蒙古最初由各個游牧部落組成,沒有統一的思想文化體系,成吉思汗時代,蒙古族人口不過170萬,隨著蒙古帝國的征伐擴張,帝國疆域急劇增長,然而蒙古部落的人口增長卻難以跟上這種擴張速度,為了維持帝國的統治,蒙古人建立的各大汗國之間或是被動更多的是主動地選擇融入當地,最為典型的是蒙古在中西亞地區的突厥化,即使在蒙古帝國的發源地元朝其實也在努力的融入漢文化之中。這即是蒙古帝國維持統治的必需,也是因蒙古部落發展初期自身文化薄弱導致的必然選擇。

莫卧兒帝國以及其前身帖木兒帝國,帝國的建立者雖是蒙古人,卻都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他們放棄了蒙古語,全面使用波斯語等語言,莫卧兒王朝蒙古貴族通用波斯語,並且皈依了伊斯蘭教,莫卧兒帝國的高層貴族也主要由蒙古人、突厥人和阿富汗人構成。

如果說 莫卧兒帝國的建立者巴布爾還殘留著一些明顯的蒙古人特徵,等到其繼任者胡馬雍開始,波斯人的血統逐漸占據上風,成為莫卧兒帝國皇室的主流,並且由於長期與波斯貴族通婚,這種趨勢愈演愈烈。

沙賈汗統治時期可以說是莫卧兒帝國最為興盛的時代,沙賈汗不斷向德干高原用兵,吞並了艾哈邁德納加爾,帝國的版圖擴大到科佛里河附近。巔峰時期的莫卧兒帝國,疆域從喀布爾到吉大港,從克什米爾到卡維里河,除半島極南端以外的整個次大陸都納入了莫卧兒帝國的版圖。

如今,距離蒙古人在印度建立的王朝,莫卧兒帝國滅亡不過164年, 從蒙古高原走出,一路跋山涉水進入中亞, 跨越興都庫什山脈,先是在中亞突厥化,又在印度波斯化,最終這些遠征而來的蒙古人已然完全融入到印度的各民族之中, 再也看不到蒙古人的影子。蒙古是莫卧兒王朝的名字,蒙古人在印度最終從一個民族成為一個符號和象徵,沉寂在 歷史 的長河之中,不復存在。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印度的蒙古人被同化了,而在中國的蒙古卻還能保持著蒙古族特色?難道是印度的文化同化能力更強?

其實這個問題,與其說是蒙古人被印度文化同化,不如說是蒙古人因為自身人口不佔優勢,為了維持統治,主動選擇融入中亞、印度,並且蒙古人進行的同化選擇更多也是伊斯蘭文化或者是突厥、波斯文化,與所謂的印度文化,其實關聯性並不高。

我們常常自豪於中華文化的同化能力,古往今來,多少民族、部落在中華大地上閃亮登場,最終都逃不過被同化的命運, 強大如匈奴、鮮卑、柔然、室韋、契丹、黨項、 沙陀等等民族如今安在?血脈早已融入到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之中,不分彼此。

那為什麼蒙古人在印度被同化,而在中國卻還保持著民族特色呢?

在古代世界,一個民族被同化總體來說,除了戰爭之外的和平手段無非兩種,一種是因為人口數量弱勢一方主動融入,通常手段有通婚或者自上而下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另外一種則是數量占據優勢一方強勢容納,比如漢唐時期中原王朝強盛時期,周邊多少部落紛紛歸化,轉為中央王朝治下的良民。

蒙古人在中亞首先數量上並不佔據優勢,在沙漠、山地居多的中亞和西亞地帶,蒙古人更是被切割成為一小塊,分散在各地,與此同時的是,蒙古人在中亞地區建立的汗國並不穩定,內部的權力爭奪異常激烈,戰爭時有爆發,為了壯大自身勢力,通婚聯姻成為最好的選擇,代代聯姻之下,本身在人口上處於弱勢的蒙古人在中亞、西亞乃至印度自然也就順理成章的被同化了。

反觀之,蒙古族在中國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一方面蒙古大草原是蒙古族的發源地,這里聚集著大量的蒙古部落,另一方面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讓後續蒙古部落追崇,也就減少了對中原文化的嚮往之心,特別是土木堡之變的爆發,讓蒙古與中原王朝之間的實力達到平衡,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大大降低,這種同化速度自然大大減弱。

另外一點,蒙古人在中國的同化是文化上的同化,在中亞和西亞乃至印度的同化則屬於宗教上的同化。

宗教歷來具有排他性,蒙古人本身人口在中亞和西亞乃至印度便處於弱勢,若是不能夠在宗教上的支持,固然以蒙古人強悍的武力可以鎮壓住一切不服,然武力終究不是長治久安之道,進行宗教上的同化是唯一也是無奈的選擇。

與此相反的是,文化上的同化,特別是中華文化的同化,則更為開放和自由,不拘信仰、地域,不限人種、民族,凡是認同我中華文明者皆為中華之子民,若是不認同我中華文明者即使出身漢民族亦非我中華之子民。正如孔子所言: 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中華文化的同化更為包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華文明在不斷的同化中汲取養分,化他為己,壯大自身,更加璀璨!這種同化是一種基於自身民族文化優秀而強大的無比自信!

曾經占據大半亞歐大陸的蒙古帝國早已灰飛煙滅,化作 歷史 長河之中的浪花,成吉思汗帶領自己的子孫後裔將蒙古族繁衍壯大,足跡遍布亞歐大陸諸多地方。可是而今,還能剩下幾處還保持著純正的蒙古民族特色?

武力得來的征服能保障一時的統治,卻無法帶來長久的安定,唯有文化才是一個民族繁衍生息不斷壯大發展的根源!

文明沒有高低上下之分,能夠傳承至今的文明都必然有著輝煌的過去,以及優秀之處。我們睜眼看世界,既要看到世界之大,也要看到自身之強,保持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昂首向前,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圖源網路,侵刪!

6. 元朝蒙古人有沒有徵服印度

元朝時候沒有主要原因1.蒙古大軍長途遠征,功列印度以前剛剛經歷了和中亞大國花剌子膜的戰爭,為了追趕敵人才進入印度的,沒有做好充分准備.

2.蒙古人長期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地區,印度炎熱的夏季使的蒙古人士兵和馬匹全部被炎熱,毒蟲,和疾病困擾,未戰先亂.

3.當時的印度雖然沒有強大的王朝,但是當地民眾在內戰和對抗阿拉伯人進攻的歷史過程中養成了驍勇善戰,不怕艱險的性格,成功的利用地形和數量優勢打敗了蒙古.

4.當時有個傳說, 印度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後來有人想到以前對付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騎兵時使用過的戰象, 利用戰象另蒙古騎兵的馬不敢前進,自亂陣腳, 經過幾次吃虧後,蒙古大軍被迫撤退.

但是, 成吉思汗的一個後代帖木兒在中亞建立強大的蒙古族政權後,逐漸適應了氣候和地形, 逐漸向印度地區挺進. 過了200年後, 帖木兒的後代巴布爾帶領已經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騎兵再次進入印度,並且打敗了當地人而建立了莫卧兒王朝, 最後還是讓蒙古人統治了印度長達331年.

7. 我國的哪個少數民族,統治了印度幾百年,還建造了泰姬陵

印度的泰姬陵,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一些旅遊節目中主持人往往會簡單的介紹其歷史背景。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是印度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心愛的妻子,在1631年至1648年間建造的。其實很少人知道,下令建造泰姬陵的皇帝並非印度人,而是當時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這個民族不僅僅只建造了印度這個舉世聞名的陵墓,其後裔還統治了印度長達300餘年。

(莫卧兒帝國版圖)

前面我們提到的莫卧兒帝國其實就是蒙古人的後裔,而修建泰姬陵的皇帝沙賈汗,正是莫卧兒帝國第五代皇帝,所以其建築應該是蒙古後裔所建。莫卧兒帝國開國皇帝巴布爾,建立莫卧兒王朝,就像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一個打敗了當時中國漢人統治的宋朝,一個打敗了當時印度國土上諸多的小國,奠定了現在印度的版圖。所以,此後的印度被蒙古後裔統治了長達300多年,這個帝國比較幸運不像中國的元朝一百年不到就滅亡了。

網上還有流傳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強大?如果從成吉思汗開始算起,蒙古人征服的土地,比地球上任何一個朝代和國家征服的土地都要多,當年成吉思汗沒有進攻印度,300年後竟然被其後裔征服了,當然成吉思汗所征服的土地,在歷史上也只能排第二,而排第一的國家,就是現在的大英帝國。

閱讀全文

與蒙古人征服印度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38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3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1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0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8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5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8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3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6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6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