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紗麗是印度哪個民族的
紗麗 (又稱紗麗服)是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婦女的一種傳統服裝。並非一個或幾個民族所特有,而屬於南亞很多國家、多個民族所共有。
用絲綢製作的莎麗一般長5.5米,寬1.25米,兩側有滾邊,上面有刺綉。通常圍在長及足踝的襯裙上,從腰部圍到腳跟成筒裙狀,然後將末端下擺披搭在左肩或右肩。
「紗麗」(Saree或Sari),是印度女性心中舍棄不了的情結,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以自己別具一格的創造力詮釋著他們對於生活、審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有人說「如果泰戈爾的詩里有最高超的理想主義,那麼紗麗里就有女人最美麗的情懷」,委實如此。紗麗之於印度和巴基斯坦女性,不啻漢服之於中國女性、奧黛之於越南女性、和服之於日本女性,雅緻而又不落奢華,清婉而又不失莊重,無論在繁華的都市街區,還是在幽靜的鄉村巷弄,無論在婚喪宴席的重大場合,還是在上班勞作的日常生活,幾乎無處不能瞥見飄逸、妍麗的「紗麗」。盡管婚後的印度婦女普遍日漸體態豐腴,但只要她們裹上紗麗,半是遮掩半是敞露,影影綽綽的身姿美感立生,顧盼神飛,懾人心魄,使得聲名遠播的國畫大師張大千也不禁慨嘆:南亞紗麗是世界上最美的衣服。
B. 印度女人額頭上的紅點是什麼意思
吉祥痣是身份的象徵,由於印度人大多數都信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點上紅點可以說也是一種宗教符號,把吉祥痣點在前額的眉心,可以消災避難,有吉祥喜慶的意思。如果是古代男子要上戰場,家人也會為他們點上一個吉祥痣,希望藉此保佑上戰場的男子平安歸來。
在古代印度女人點上紅點確實是強制行為,而且她們對於這紅點也有個特殊的叫法叫作「吉祥痣」。但凡是結婚的女子,都要點上吉祥痣,尤其是在婚禮上。
這吉祥痣表示該女子已經有了歸宿,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古代印度,點了吉祥痣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一種嫁作他人妻子的象徵。古時候如果是沒有結婚的女子或者寡居的女子是不允許點上吉祥痣的。
(2)印度旁遮比在哪裡擴展閱讀:
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的用硃砂點吉祥痣的方法正逐步被淘汰,女士們大都用市場上買來的一盒盒現成的吉祥痣,用時取出貼在前額上,不僅方便,而且尺寸、顏色多種多樣,可供挑選,以搭配不同色澤的衣服與首飾。在印度,有最時髦的顏色,也有最傳統的顏色。
按照傳統習俗,寡婦不能點吉祥痣,連色彩鮮艷的衣服也不能穿,首飾也不能配戴。這種習俗在當代已有所改變,尤其是城市女性已不再固守成規。
印度的傳統女裝紗麗和旁遮比,傳統男裝托蒂,傳統服飾鼻環和吉祥痣等,都來自於一個「詩的國度」,它們是服飾中的詩,看到紗麗,看到旁遮比,看到托蒂,看到鼻環和吉祥痣,常常就會想到泰戈爾的詩。
C. 印度女人為什麼還穿紗麗
印度男性不穿紗麗啊,只有印度女性才穿的!
紗麗之於印度女性,是印度女性心中舍棄不了的一種情結。就像旗袍之中國女性、奧黛之於越南女性、和服之於日本女性。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以自己別具一格的創造力詮釋著他們對於生活、審美、色彩的理解和追求。
有人說「如果泰戈爾的詩里有最高超的理想主義,那麼紗麗里就有女人最美麗的情懷」,委實如此。只不過上述的國家不及印度傳統烙印之深,所以穿旗袍、奧黛、和服一般於特殊場合,不像印度人普遍。
在西式服裝廣為流行的今天,巴基斯坦的新式女性不可避免出現上著T恤、下穿牛仔褲的風潮,但這並未能撼動紗麗的主流地位,已婚女性是紗麗的最大擁躉,未婚的上班族女性則出於簡捷,習慣穿著旁遮比。
但紗麗的地位在印度女性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D. 印度人什麼天氣穿紗麗
印度的傳統女性(無論是否結婚)一年四季都會穿紗麗(或旁遮比),冷的時候會加披肩之類的。而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則會以現在流行的服飾為主,較少穿著紗麗。
E. 印度人額頭上那個紅點是什麼意思
紅點叫作吉祥痣,這是印度的民俗,代表喜慶吉祥之意。
印度婦女都在兩眉之間前額正中點一個紅點,成為「迪勒格」,即吉祥痣,是印度的民俗。點吉祥痣時要用硃砂,糯米和玫瑰花瓣等搗成糊狀,點在前額的眉心。是一種宗教符號,可以消災避邪,代表喜慶吉祥之意。
瑜伽行者認為,前額眉心是人的生命力的源泉,必須塗膏葯加以保護,現在仍然有不少印度教苦行僧在前額上點硃砂。在印度教的婚禮上,要為新娘點吉祥痣,預示婚後幸福美滿。在重大的歡迎儀式上,主人不僅要向貴賓獻花,而且也要給客人點吉祥痣,以示敬意。
現代吉祥痣
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的用硃砂點吉祥痣的方法正逐步被淘汰,女士們大都用市場上買來的一盒盒現成的吉祥痣,用時取出貼在前額上,不僅方便,而且尺寸、顏色多種多樣,可供挑選,以搭配不同色澤的衣服與首飾。在印度,有最時髦的顏色,也有最傳統的顏色。
橘黃色(Saffron)就是印度最莊重、最傳統的顏色。每次我參加重要慶典場合,都會看到印度教的高級祭司「斯瓦米」穿著橘黃色教袍出席活動,接受教徒的參拜。按照傳統習俗,寡婦不能點吉祥痣,連色彩鮮艷的衣服也不能穿,首飾也不能佩戴。這種習俗在當代已有所改變,尤其是城市女性已不再固守成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吉祥痣
F. 印度河周圍的自然地理特徵
印度河(Ins),梵名Sindhu(信度)。乃南亞之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喇昆侖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右岸交會喀布爾河,左岸匯流旁遮普(梵Pan~ja^b,五河之意)地方之諸支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流域屬於亞熱帶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但由於東北部高山山脈的影響,使氣候通常介於乾燥與半乾燥、熱帶與亞熱帶之間。一年分為四季:12-翌年3月為東北季風季,氣溫低、降水少、濕度小;7-9月為西南季風季,降水多.雷暴多,濕度大,是全年的降雨季節;4-6月是東北季風向西南季風轉變的過渡期,又稱熱季,空氣乾燥、溫度高;10-11月是西南季風後退季,也就是西南季風向東北季風的過渡季節,降雨少,晝夜溫差大,但季節比較涼爽。
流域內最高氣溫在46℃左右,最低氣溫在零下15℃左右。平均年降水量約300毫米。
從河源至河口,印度河地區年降雨量在125~500毫米(5~20寸)之間。除了巴基斯坦山區部分外,印度河流域均在次大陸最乾燥的地區。西風冬季掃過上印度河流域,帶來102~204毫米(4~8寸)的降雨量--這對於小麥和大麥的生長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