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評價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關系
中印名列世界發展最快的兩大經濟體,同為發展中國家,難免會在現在,特別是未來有著比較大的競爭關系,加上歷史上中印發生過局部戰爭,並且印方如今控制了大量爭議地區,中巴關系密切和印巴關系緊張,嚴重阻礙了中印關系的發展,不僅如此,中印在邊界上雙方都還大搞軍事建設,兩國互信度很低,雖都是大國,但兩國之間的貿易量卻像小國,特別是在經濟發展上中國總體上不僅比印度強,而且在發展速度上也比印度快,甚至在許多方面關鍵領域印度也稍遜中國,給印度造成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可見,如果兩國是兩只蟈蟈,那中國是公的那隻,印度則是母的那隻。(不交配的前提下)
『貳』 中巴兩國友誼為什麼這么好,淺談中巴建交歷史
中國和巴基斯丹是1951年5月21日建交。
為什麼說中巴友誼從1951年建交以後一直保持到現在那?原來印度和巴基斯丹同屬一個國家,後來印巴分治時期印度和巴基斯丹分裂為兩個國家。
是指於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印度次大陸的歷史事件,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誕生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由於當時分治條款只涉及現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國的劃分問題,漢語常稱之為「印巴分治」。這個問題很簡單呀!就是印度一直都有想巴巴基斯坦收回來的想法,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印度沒有實現統一巴基斯坦一個是歷史問題、在一個是巴基斯坦也和印度一樣是一個獨立完整領土的國家、另一原因這個原因很重要就是咱們中國共產黨政府一直在背後支持著巴基斯坦,你看到巴基斯坦軍隊配置的武器全都是咱們中國研究的或者進口到巴基斯坦全部嶄新的武器。
再來看看印度軍隊人們說:「印度軍隊是萬國牌!」這句話是意思那?意思是指印度軍隊裝備的武器其他國家武器佔大部分比例,況且還是別的國家淘汰下來的武器加上一改裝就出售給印度。在軍事實力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話巴基斯坦比較強一些、印度比較弱一些。因為巴基斯坦所有的武器都是中國給他裝備全都是最新式的武器、都是嶄新沒有改造過。直接生產完了直接出口到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後面還有中國在幫助他。而印度天天與咱們中國爭奪所謂的「麥克馬洪線」爭議領土,咱們中國政府早已經忍無可忍了不會幫印度的,由於聯合國和《國際公約》擺在這里所以中國沒有敢動印度。如果沒有聯合國和《國際公約》在這里,中國早就跨過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了收復北印度霸佔地區。1959年中印軍隊就在這個地區就是阿克賽欽地區發生了中印自衛還擊戰把印度軍隊趕回阿克賽欽印度控制區。
往下再說說中巴友誼是怎麼一回事了純屬個人理解,巴基斯坦和印度分治後,印度一直有想把巴基斯坦收回的想法,但是巴基斯坦已經在1947年獨立是英國政府同意的。巴基斯坦政府不想和印度合並因為印度對巴基斯坦人壓迫很重、欺負很大。所以巴基斯坦人不願意讓印度人收回巴基斯坦。進行了印巴戰爭持續了15個月。印度啥了不少巴基斯坦人。後來1951年與中國建交後中國開始援助巴基斯坦武器、糧食、技術人員很多都支援了巴基斯坦軍隊。自從1951中巴建交以後印度軍隊再也沒有打過巴基斯坦因為中國的武器比較狠一些打不過巴基斯坦。中巴友誼也是建立在友誼和朋友基礎上並不是完全建立在軍事幫助上。不是有一句俗話說的好嗎?「幫助你了,你也得感恩戴德吧!」巴基斯坦和中國一直保持友好往來都是因為中國政府和人民無私援助的原因,巴基斯坦人很感謝在長期保持於中國友好往來。咱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中共產黨幫助了非洲大部分國家、還有越南、朝鮮等國家。
其他國家對咱們中國幫助還是感謝的,只有越南和朝鮮這兩個國家是一個忘恩負義的狼崽子。越南進行了抗法戰爭和抗美戰爭,咱們中國在越南抗法、抗美戰爭時期給了越南支援有多少呀?無數的大米和武器源源不斷的輸送到越南抗法、抗美戰場上去。周恩來總理說:「咱們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也要支援越南人民和政府抗擊外國侵略者的斗爭中,」可是這個越南那?不感恩戴德不說反過來還要入侵中國領土。毛澤東去世後文革結束後鄧小平上台後對越南的行為很不滿,終於在1979年3月中國對入侵我國領土越南軍隊展開中越自衛還擊作戰狠狠教訓了一下越南。到現在越南政府還是霸佔我國西沙和南沙部分領土不願走。
朝鮮那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咱們中國派出了多少軍隊去支援他們呀!死了多少人?可是現在到了和平建設時期那,朝鮮不在表面上罵咱們中國而在背後罵中國不是人,還說什麼?中國大陸是朝鮮的領土完全屬於胡說。只因為中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不和朝鮮一般見識中國政府只是忍著,但是中國政府利用經濟制裁來制裁朝鮮。別忘了朝鮮連同韓國原來都是咱們中國的屬國。韓國和朝鮮所在朝鮮半島原來屬於中國領土。
亞洲只有巴基斯坦和咱們中國是友好的。還有錫金、不丹、尼泊爾等國。
『叄』 中國與巴基斯坦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原因如下:
因為中巴現在有一個最重要的利益關系:印度問題 印度視中國為敵人,一直在挑釁中國,而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設米爾地區的糾紛,特別是印度取得核武器技術後,巴基斯坦迫切需要一個有力的夥伴。
兩國的關系是有兩國發展的需要決定的,因為國家的關系是有力量和利益決定的。
歷史原因導致,1955年萬隆會議。在那次會議上,周總理會晤了巴基斯坦總理阿里,隨後於次年訪問巴基斯坦,從此奠定了中巴實質上的同盟關系。
『肆』 中巴關系為什麼這么好中印關系為什麼不好
印巴之戰過後美國拋棄了巴基斯坦,就在巴基斯坦絕望之際,是中國無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即將滅國的巴基斯坦度過難關。而在後來中國的大力幫助下,巴基斯坦的建設也越來越完善。
中印關系由於邊界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所以經常發生沖突。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4)印度如何評價中巴關系擴展閱讀
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華,雙方重申願通過平等協商,尋求公正合理以及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邊界問題的方案,在最終解決之前共同努力保持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致力於繼續執行為此目的簽署的有關協定。
雙方同意各自任命特別代表,從兩國關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發,探討解決邊界問題的框架。經過雙方特別代表5次會晤,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印期間,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2005年9月至今,雙方特別代表舉行6次會晤,重點探討解決邊界問題的框架。
『伍』 中巴經濟走廊成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為何印度不願看到
其實一帶一路的項目是中國根據世界格局的變化而做出的一個選擇,最近這幾年中國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的戰略關系其實是高度相容的,雙方都願意把中巴經濟走廊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項目。現在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三國的關系還算是比較緊張的,特別是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是非常深的,所以印度自然不願意看到中國和巴基斯坦打造這個項目。
即使現在印度不願意看到中巴合作,但事實上只要中巴兩國科學規劃,能夠自如的應對各種風險,那麼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肯定是會越來越好的,未來的前景可期。
『陸』 巴基斯坦指責印度,中國和印度對此是何態度
中巴表示願同阿方一道,本著互利共贏原則,積極探討中巴經濟走廊以適當方式向阿富汗延伸。考慮到政府強烈反對中巴經濟走廊的態度,這一延伸計劃對於印度來說可是大事。
所以,中巴經濟走廊是經濟合作項目,不應將其政治化。走廊與地區現有的爭端,包括領土爭議沒有關系,也不應有關系。
『柒』 印度稱同時打贏對中巴的戰爭是什麼意思
本來不想回答的,看到 咋咩名都有 的回答,總結為「就是在邊境線同時對中國和巴基斯坦作戰並取得勝利」。這種說法不全面,對印度軍事和現代戰爭不了解,思想仍停留在上個世紀。
在邊境線同時對中國和巴基斯坦作戰並取得勝利是印度陸上作戰的思想,其他還包括:
1、在印度洋擊退中國海軍的進入,實現印度對印度洋的壟斷性控制。
2、在采購俄羅斯空中裝備的同時,引進西方空中先進戰斗機,對中巴形成空中優勢,在戰爭時期利用這種空中優勢,打擊中國地面力量,威懾中國,在最惡劣的條件下,突襲中國戰略目標,打擊中國戰爭實力,並最終取得戰爭勝利。
3、大力發展彈道導彈防禦和空間作戰能力(包括摧毀中國衛星等資產空間),建設印度的天軍。在戰時,有能力與中國展開空間攻防。建設這些能力,是印度軍方和其媒體多次強調的。
4、核力量。印度核力量和投送能力自度不能與中國抗衡,但也要對中國形成戰略威懾,使中國不敢輕易地使用核力量。在最壞的情況下,印度的核力量可以對包括北京在內的中國戰略目標實施核打擊。這一點,也是印度這些年大力發展「大地」、「烈火」等3000KM以上彈道導彈、發展核潛艇的意圖所在。
所以,僅僅看到邊境戰爭,這種思想太陳舊了。
『捌』 從宏觀層面看中印關系面臨哪些挑戰
一、高層互動與機制化溝通熱絡頻繁
中印兩國高層互動和機制化溝通是雙邊關系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雙方互信不足的情況下,高層會晤和工作層面溝通顯得尤為重要。中印兩國領導人通過高層會晤,建立了工作友誼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也為整體氛圍的穩定和改善提供了可能。同時,高層會晤中所達成的溝通共識,也有助於建立新的工作層面溝通機制,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化解分歧。
二、第三方因素對中印關系沖擊加大
冷戰結束以來,中國在南亞奉行印巴平衡政策,印度也逐漸改善了同美國的關系。在中印敏感問題上,雙方都注重奉行相對平衡的政策,警惕第三方因素介入。但由於中印之間尚存未解決的領土邊界問題,兩國同時崛起所引發的區域競爭態勢也日益凸顯,這就為第三方「涉入」提供了更大空間。2016 年以來,印度的做法趨向於逐步打破平衡原則,而中巴關系發展也被印度視為中國正在逐步改變印巴平衡政策。
(一)美日等國「涉入」中印領土爭議問題
(二)「巴基斯坦因素」的沖擊
三、印度對華外交的「實用主義」和強硬色彩日趨明顯
莫迪政府在國內居於強勢地位,加之外部發展環境良好,因而在對華外交中顯得更為自信。在涉及中國重大利益關切的問題上,印度敢於發聲,突出表現在對南海問題的態度上。而在中印分歧的具體議題上,尤其在2016 年申請加入 NSG 問題上,印度對華採取施壓方式,展現出對華政策趨於強硬的態勢。
(一)以「實用主義」態度對待南海問題
(二)以強硬態度處理加入NSG問題
四、中印關系面臨的挑戰
當前中印關系的發展積極面與消極面共存。兩國領導層的積極引領和工作層的政策溝通為兩國關系穩定提供了基礎,第三方因素的涉入和印度對華政策的變化則侵蝕中印關系穩定發展的基礎。印度對華外交政策的新趨勢深原因固然是兩國戰略互信較低,而直接原因則是莫迪政府在大國外交上打破「平衡政策」,與美日進一步走近,尤其是印美防務關系迅猛發展,為其提供了對華「強硬」的基礎。與此同時,兩國在外交政策上仍需進一步磨合,以使雙方最終達到各自合理的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