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亞洲有哪些山脈
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天山、陰山、大興安嶺、長白山、橫斷山脈、長江、黃河、珠江、瀾滄江(湄公河)、恆河、印度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雅魯藏布江
亞洲之最
裏海--世界最大的內陸湖
裏海是世界最大的內陸湖,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西面為高加索山脈。整個海域狹長,南北長約120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320公里。面積約386400平方公里,比北美五大淡水湖加在一起還要大出一倍多。裏海湖岸線長7000公里。有130多條河注入裏海,其中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和捷列克河從北面注入,3 條河的水量佔全部注入水量的88%。裏海中的島嶼多達50個,但大部分都很小。海盆大體上為北、中、南三個部分。最淺的為北部平坦的沉積平原,平均深度4至6米。中部是不規則的海盆,西坡陡峻,東坡平緩,水深約170至788米。南部凹陷,最深處達1024米,整個裏海平均水深184米,湖水蓄積量達7.6萬立方公里。海面年蒸發量達1000毫米。數百年間,裏海的面積和深度曾多次發生變化。裏海為沿岸各國提供了優越的水運條件,沿岸有許多港口,有些港口與鐵路相連系,火車可以直接開到船上輪渡到對岸。
馬里亞納海溝--海洋最深深度
馬里亞納海溝位於北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以東,為一條洋底弧形窪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寬69公里。主海溝底部有較小陡壁谷地。1957年蘇聯調查船測到10990米深度,後又有11034米的新記錄。1960年美國海軍用法國製造的""的里亞斯特""號探海艇,創造了潛入海溝10911米的紀錄。一般認為海洋板塊與大陸板板塊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塊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沖插入大陸板塊之下,進入地幔後逐漸溶化而消亡。在發生碰撞的地方會形成海溝,在靠近大陸一側常形成島弧和海岸山脈。這些地方都是地質活動強烈的區域,表現為火山和地震。
恆河三角洲--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恆河三角洲,它寬320公里,開始點距海有500公里,面積達7萬多平方公里,分屬孟加拉國和印度。恆河下游分流縱橫,主要水道就有8條,在入孟加拉灣處又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一起,形成了廣闊的恆河三角洲。在三角洲地區,恆河分成許多支叉,是一個頗具特點的三角洲。這里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是南亞次大陸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作物的重要種植區。河口部分有大片紅樹林和沼澤地。這里地勢低平,海拔僅10米。河網密布,海岸線呈漏斗形,風暴潮不易分散而聚集在恆河口附近,形成強烈的潮水,鋪天蓋地地湧向恆河三角洲平原,很容易引起大面積洪水泛濫。
死海--地球表面的最低點
地球表面的最低點是死海。那裡的水面平均低於海平面約400米。死海是一個內陸鹽湖,位於以色列和約旦之間的約旦谷地。西岸為猶太山地,東岸為外約旦高原。約旦河從北注入。死海長80公里,寬處為18公里,表面積約1020平方公里,最深處400米。死海位於約旦-死海地溝的最低部,是東非大裂谷的北部延續部分。這是一塊下沉的地殼,夾在兩個平行的地質斷層崖之間。死海位於沙漠中,降雨極少且不規則。利桑半島年降雨量為65毫米。冬季氣候溫暖,夏季炎熱。湖水年蒸發量平均為1400毫米,因此湖面往往形成濃霧。湖面水位有季節性變化,在30至60厘米之間。死海水含鹽量極高,且越到湖底越高。最深處有湖水已經化石化(一般海水含鹽量為千分之35,而死海的含鹽量在千分之230至250左右。表層水中的的鹽分每公升達227至275克,深層水中達327克。)。由於鹽水濃度高,游泳者極易浮起。湖中除細菌外沒有其他動植物。漲潮時從約旦河或其他小河中游來的魚立即死亡。岸邊植物也主要是適應鹽鹼地的鹽生植物。死海是很大的鹽儲藏地。死海湖岸荒蕪,固定居民點很少,偶見小片耕地和療養地等。
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瑪峰是喜瑪拉雅山主峰,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13米。位於我國西藏與尼泊爾王國交界處的喜瑪拉雅山脈中段。北緯27°59′15.85〃,東經86°55′39.51〃。山體主要由結晶岩系構成。冰川規模大,約有冰川600多條,面積達1600平方公里。是低緯度地區現代冰川作用中心。冰舌的中上游普遍發育有高大的冰塔,為珠穆朗瑪峰地區山谷冰川的特殊形態。珠穆朗瑪峰的北、東和西南均有大型冰斗,使珠峰成為高出冰斗底部達3000米的金字塔形大角峰。在珠峰北坡,海拔7450米處為冰雪和岩石的交界線,其下冰雪皚皚,上部因崖壁陡峭,風力強勁,冰雪無法積存而岩石裸露。峰頂常為雲霧籠罩,似以珠峰為旗杠而自西向東飄動的旗幟,這是珠峰特有的氣象現象,人稱旗雲。1718年清朝標記為朱母朗馬阿林,1855年英國人命名為埃佛勒斯峰,1952年我國政府更名為珠穆朗瑪峰。1953年5月29日英國兩名探險隊員首次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登頂成功。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登頂成功。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並在主峰頂豎起覘標,首次獲得了珠穆朗瑪峰高度的精確數據。1988年5月,中國、日本和尼泊爾運動員實現了從南、北坡登頂跨越珠峰的壯舉。1989年國家建立珠峰自然保護區,面積3000平方公里。
馬來群島--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世界上最大的島群由印度尼西亞13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稱為馬來群島。其中主要的島嶼有印度尼西亞的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伊里安,菲律賓的呂宋、棉蘭老、米鄢群島。該群島還包括東馬來西亞、汶萊、巴布亞紐幾內亞等。群島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沿赤道延伸610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3500公里,總面積約243萬平方公里。西與亞洲大陸隔馬注甲海峽和南海,北與台灣之間有巴士海峽、南與澳大利亞之間有托雷斯海峽。除菲律賓北部外,各島都在赤道10度以內,平均氣溫21度,年降水量從8100mm至500mm不等,大部分地區越過2000mm。每年7至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風20餘次,常襲擊菲律賓。馬來群島的動植物群非常豐富且種類各異。農村和農業經濟占壓倒優勢,農村居民絕大多數為定居耕種者,主要農作物是水稻,商品作物有橡膠、煙葉、糖等。森林資源重要,提供貴重木材、樹脂、藤條等。石油為主要礦產,錫產量佔世界的10%,水力資源豐富,但未充分開發,製造業不發達,輕工業主要是紡織、造紙、玻璃、肥皂、卷煙等。
雅魯藏布大峽谷--世界第一大峽谷
令國內外關注的我國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首次全程網格式地質調查,如今已圓滿結束,世界第一大峽谷的神秘面紗正在被全面揭開。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以中科院院士謝學錦為組長、中科院院士肖序常為副組長的專家組,在鄭州對河南地調院、甘肅地調院分別承擔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地區1:20萬區域化學測量項目》進行了評審。專家們認定:這次大調查成果豐碩,是大峽谷地區首次獲得的系統化學成果;在高海拔、深切割(550-7700米高差)的地區開展42種元素地球化學測量,在國內外均屬首次,項目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專家組一致同意該項目以優秀級通過評審。
雅魯藏布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被成為「地球上人類最後的秘境」。峽谷長504.9公里,平均深度5000米以上,最深處達6009米。區內雪峰林立,山腰森林茂密,谷底江水湍急,是世界上罕見的動植物王國,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和旅遊資源。從地質上講,這里是歐亞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結合帶,東為喜馬拉雅山的東構造節,是解開青藏高原隆升乃至地球之謎的鎖孔之一,是全世界地質學家關注的焦點地區,也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地質空白區之一。為了揭開其神秘面紗,中國地調局於1999年決定在此開展1:20萬地球化學測量。
豫、甘兩省地調院通過招標獲得了這一艱巨的地質調查項目,並分別於2000年4月進入了測區。兩年多來,地質工作者攀絕壁、走冰川、涉湍河,忍受著大量蚊蟲叮咬,經歷了一次次雪崩和泥石流的襲擊,圓滿完成了該區首次大規模的全程網格式調查。據統計,此次調查共完成水系沉積物測量17162平方公里,採集單點樣3954件,完成岩石測量采樣400件;異常三級查證13處,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438平方公里,采樣973件;土壤測量16.5平方公里,剖面測量55.5平方公里,分析了42種元素及氧化物,編制各種主要圖件上百張。為大峽谷地區基礎地質研究、資源潛力評價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與評價提供了一份珍貴的基礎地球化學資料。
在大量調查基礎上,地質工作者將地球化學與地質、遙感解譯等密切結合,從不同角度較深入地研究區域元素化學分布特徵和典型地質體的化學特徵,總結其判別指標,為研究和探討大峽谷地區地質構造特徵提供依據,並已取得了一些新認識和成果。與此同時,還結合地質找礦,圈定綜合異常區數十處,通過對13處的異常三級查證,劃分了多個成礦預測區,並對今後的找礦方向和潛力作出了初步評價,為今後該區域的找礦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據。
2. 地理六大板塊分界線
1、亞歐板塊
北大西洋東半部、歐洲及亞洲(包括中南半島,不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
2、非洲板塊
非洲、南大西洋東半部及印度洋西側。
3、印度洋板塊
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紐西蘭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4、太平洋板塊
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國南加州海岸地區)。(幾乎都是 大洋)
5、美洲板塊
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蘭、南美洲與南大西洋西半部。
6、南極洲板塊
南極洲與南美洲西側太平洋。
(2)亞洲與印度的分界線是什麼山脈擴展閱讀:
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一一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帶、雅魯藏不江
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一一紅海
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一一白令海峽
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一-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溝--島弧鏈
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非洲板塊一大西洋海底大洋中脊
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一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落基山脈
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一安第斯山脈)
3. 亞洲最高的山脈是什麼位於哪兩個國家的交界處
亞洲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位於中國和尼泊爾的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脈:位於中國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50米。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長2450km,寬200~350km。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又名聖母峰,藏語名:Qomolangma) ,是藏語第三女神的意思,位於中國和尼泊爾兩國的交界處,海拔高達8844.43米。
4. 亞洲分界線是什麼
一、亞-歐分界
1、烏拉爾山脈
烏拉爾山脈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達拉茨灣,南至哈薩克草原地帶,位於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之間,綿延2000多千米。
2、烏拉爾河
烏拉爾河發源於烏拉爾山脈南部,流經俄羅斯聯邦與哈薩克共和國,在阿特勞注入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裏海,全長2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內流河,主要支流有薩克馬拉河等。
3、裏海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且為鹹水湖。位於歐洲和亞洲的內陸交界處。裏海在地理學上屬性為「海跡湖」,它與黑海最後分離成為一個內陸湖泊,距今不過1.1萬多年。
4大高加索山脈
大高加索山脈是高加索中部年輕的褶皺山系。西瀕黑海,東臨裏海,自西北向東南延伸於俄羅斯與喬治亞、亞塞拜然的邊界上,全長1100千米以上,最寬180千米,面積約145000平方千米。
5、黑海
黑海是亞歐大陸的一個內海,面積約42.4萬平方千米。黑海通過土耳其海峽與地中海相連。流入黑海的重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聶伯河。
6、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海峽溝通了地中海與黑海,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峽,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全長345千米,大體呈東北-西南走向。
二、亞-非分界
1、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1869年修建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阿拉伯埃及共和國貫通蘇伊士地峽,溝通了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印度洋至歐洲與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是亞洲、歐洲、非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之一。
2、紅海
紅海位於非洲東北部與亞洲阿拉伯半島之間,呈狹長型。其西北面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東南面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與阿拉伯海相接,屬印度洋)相連。
3、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是連接紅海和亞丁灣的通道,位於亞洲葉門與非洲吉布地、厄利垂亞三國之間,溝通了紅海與亞丁灣。
三、亞-北美分界
1、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於亞歐大陸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與美洲大陸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西經169°40′,北緯65°35′,約85千米寬,最窄處約37千米,深度在30米~50米之間。海峽溝通了楚科奇海(屬北冰洋)和白令海(屬太平洋)。名稱來自丹麥探險家維他斯·白令。
四、亞-大洋分界
1、帝汶海
帝汶海是印度洋的分支海域,位於帝汶島東南、澳大利亞西北,西連印度洋,東接阿拉弗拉海。寬約480千米,面積約615000平方千米,容積25萬立方千米。最大深度在北部的帝汶海溝中超過3300米。
2、阿拉弗拉海
阿拉弗拉海是印度洋東部邊緣的島間海,位於新幾內亞島與澳大利亞北岸之間。
其他大洲分界線
一、歐-北美分界
丹麥海峽
丹麥海峽位於北歐冰島與丹麥屬地格陵蘭島之間。北極圈穿過其中部。海峽向北溝通了北冰洋,向南溝通了大西洋。
二、北美-南美分界
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共和國,橫穿巴拿馬地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世界橋梁」。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造完成,於1914年通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大洲分界線
5. 中國和印度半島的分界線是喜馬拉雅山脈嗎
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是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所以南凸的喜馬拉雅山脈,位於印度半島和青藏高原之間。
6. 亞洲與其他大洲的分界線
亞洲與其他大洲的分界線:
蘇伊士運河各大洲的分界線 ①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 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緊密相連,成為地球上一塊最大的陸地,叫亞歐大陸。人們習慣上把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亞兩洲大陸的分界線。 ②蘇伊士運河——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 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亞洲通往歐洲各國的航線比繞道好望角縮短8000千米~10000千米。 ③巴拿馬運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 巴拿馬運河是人們在中美地峽最窄處開鑿的一條運河,它的開通,大大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程,使巴拿馬運河成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運的樞紐。 根據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它們兩者之間的分界線是美國和墨西哥的國界線,即美國以北的美洲(含美國)稱為北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稱為拉丁美洲。 ④白令海峽——北美洲和亞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狹窄水道 ⑤德雷克海峽——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德雷克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狹窄水道 ⑥丹麥海峽——歐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丹麥海峽位於冰島與格陵蘭島之間,溝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⑦直布羅陀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 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沿岸各國通往大西洋的必經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這里的表層海水,從大西洋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峽底部流向大西洋。
7. 世界上各大洲的分界線是什麼
一、亞洲和歐洲分界
1、烏拉爾山脈
烏拉爾山脈,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達拉茨灣,南至哈薩克草原地帶,綿延2,000多千米,位於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之間。
2、烏拉爾河
烏拉爾河,1775年之前稱「亞伊克河」。發源於烏拉爾山脈南部,流經俄羅斯聯邦與哈薩克共和國,在阿特勞注入裏海,全長2,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內流河,主要支流有薩克馬拉河等。
3、裏海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且為鹹水湖,位於歐洲和亞洲的內陸交界處。裏海擁有與海洋相似的生態系統,海運業發達。
4、大高加索山脈
大高加索山脈,是高加索中部年輕的褶皺山系。西瀕黑海,東臨裏海,自西北向東南延伸於俄羅斯與喬治亞、亞塞拜然的邊界上,全長1,100公里以上,最寬180公里,面積約十四萬五千平方公里。
5、黑海
黑海是歐亞大陸的一個內海。面積約42.4萬平方公里。黑海通過土耳其海峽與地中海相連。流入黑海的重要河流有多瑙河和第聶伯河。沿岸國家有土耳其、保加利亞、烏克蘭等。沿岸重要城市有伊斯坦布爾、布爾加斯、瓦爾納等。
⑥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海峽,被稱為「天下咽喉」,溝通了地中海與黑海,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峽,故又稱黑海海峽。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全長345千米,呈東北-西南走向。
二、亞洲和非洲分界
1、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1869年修建通航,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阿拉伯埃及共和國貫通蘇伊士地峽,溝通了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印度洋至歐洲與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線。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是亞洲、歐洲、非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
2、紅海
紅海,位於非洲東北部與亞洲阿拉伯半島之間,呈狹長型。其西北面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連,東南面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與阿拉伯海相接,屬印度洋)相連。是世界上鹽度最高的海,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
3、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是連接紅海和亞丁灣的海峽,位於亞洲國家葉門與非洲國家吉布地之間,溝通了紅海與亞丁灣。蘇伊士運河通航後,為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紅海通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必經之地,戰略地位重要。
三、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
白令海峽
白令海峽,位於亞歐大陸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與美洲大陸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西經169°40′,北緯65°35′,約85千米寬,最窄處約37千米,深度在30米~50米之間。
四、亞洲和大洋洲分界
1、帝汶海
帝汶海,是印度洋的分支海域。位於帝汶島東南、澳大利亞西北。西連印度洋,東接阿拉弗拉海。
2、阿拉弗拉海
阿拉弗拉海,是印度洋東部邊緣的島間海。位於新幾內亞島與澳大利亞北岸之間。北面以塞蘭海和班達海的南界為限,東面以珊瑚海在托雷斯海峽的西界及新幾內亞島西南岸為限,南界為澳大利亞海岸,西界為澳大利亞北部阿納姆地北端唐角至塔寧巴爾群島連線。
五、歐洲和非洲分界
1、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南歐國家西班牙最南部和北非國家摩洛哥最北部之間(西經5度36分,北緯35度57分),長58千米,最窄處在西班牙馬羅基角和摩洛哥西雷斯角之間,寬僅13千米。是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重要通道。
2、地中海
地中海,由北面歐洲大陸,南面非洲大陸和東面亞洲大陸包圍,東西共長約4,000千米,南北最寬處大約為1,800千米,面積(包括馬爾馬拉海,不包括黑海)約為251.2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
六、歐洲和北美洲分界
1、丹麥海峽
丹麥海峽,位於北歐國家冰島與丹麥屬地格陵蘭島之間。北極圈穿過其中部。海峽向北溝通了北冰洋,向南溝通了大西洋。
七、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
1、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共和國,橫穿巴拿馬地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的「世界橋梁」。
2、龍口海峽
龍口海峽,位於南美洲國家委內瑞拉與北美洲西印度群島國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查卡查卡雷島之間。
八、南美洲和南極洲分界
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位於南美洲南端火地島與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之間,長300千米,寬900~950千米,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處4,750米。德雷克海峽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最寬處達970千米,最窄處890千米。此海峽也是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分界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