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印度不怕打仗,不怕經濟崛起被打斷
何以這么叼?印度建國後聯合國說克什米爾地區應由當地人民自主選澤歸屬,印度就違反聯合國決議果斷出兵佔領克什米爾地區,巴基斯坦也只能出兵佔領另外一部分.
三次印巴戰爭,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
1961年印度出兵打敗了葡萄牙軍隊,強占果阿等地區.
1962年雖然戰術上印軍敗了,但是戰略上他們拿到了想要的土地,戰略上並沒有輸
1965年進入洞朗地區,中國說三天內印度不撤軍中國就出兵,印度撤了.
1967年印度再次入侵中國,雙方交火互有死傷
70年代印度武力吞並了錫金共和國,開始控制不丹政權.
1987年印度趁中國和越南打仗,再一次入侵中國,最後被出兵逼退.
1999年印度出兵和中國在東章瀑布地區對峙82天,後雙方撤軍.
2001年印度再出兵佔領中國領土東章瀑布和多果兒草原
2014年印度出兵生吃中印雙方爭議區提布列地區.
B. 在南亞非常霸道的印度,為何不敢兼並近在咫尺的小國馬爾地夫
這是因為馬爾地夫這樣一個小國根本不會對於印度構成任何的威脅,而且一旦侵略馬爾地夫的話,反而會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這樣的話反而會使得印度的國際聲譽受到嚴重的影響,會使得印度得不償失。所以馬爾地夫根本不會遭到印度的侵略,因為馬爾地夫並沒有任何價值。
所以我們看到印度這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使得印度的野心越來越膨脹,對於周邊國家的領土都有很大的野心,所以我們應該警惕印度這樣一個國家。因為印度這個國家可能有可能會成為中國在未來的主要競爭對手。
C. 中印開戰有多大的可能性
可能性不大,原因如下:
1、中國和印度不會爆發戰爭。62年的時候,中國可以用的手段很少,只有打和不打兩種選擇,現在中國是五常之一,有世界第二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不用軍事手段,一樣可以讓印度很難受。
舉個例子,中國在巴基斯坦某港口部署神盾艦隊(或潛艇部隊),一下就把印度逼到死角和兩線作戰的狀態上了。
2、如果發生戰爭,中國一個國家,打2個印度不成問題。空軍來說,印度300多架三代機,還保養不善。中國1300多架三代機。
中國神盾艦22艘,印度為3艘。等等。
3、印度是打不過,中國是不想打。最希望打的就是日本很米國了,估計俄羅斯也非常喜歡,有可以買蘇30了。
D. 印度為什麼老是打不下巴基斯坦
因為現代戰爭的勝負不是靠軍隊多少、人員數量決定的,而是靠武器裝備、軍隊素質、指揮員和士兵的素質、戰鬥力等綜合因素決定的。
印度的工業體系不完善,軍工企業不發達,印度的武器裝備一直以來都靠進口,俄羅斯提供給了印度70%以上的武器裝備。印度買了俄羅斯的武器,但沒有這方面的技術人員,武器裝備出點問題,都需要找俄羅斯。
印度軍隊的總體素質不高,人們常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但現在僅靠四肢發達打戰肯定不行了,必須運用腦袋打戰。印度雖然有10多億人口,有140萬軍隊,但總體上文化素質都不高,還有不少數量的文盲。這樣的軍隊打起戰來,能打出什麼結果?現代戰爭中,武夫、莽夫吃不開了。
因為武器裝備靠進口,人員素質不高,導致戰鬥力不行。戰鬥力就是作戰能力,由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數量質量、編制體制的科學化程度、組織指揮和管理的水平、各種保障勤務的能力等因素綜合決定。
因為戰鬥力不行,印度軍隊與巴基斯坦軍隊發生沖突時,巴基斯坦軍隊肯定會找准印度軍隊的「軟肋」攻擊,打到印度軍隊的「七寸」。而且,印度軍隊沒有自信,哪怕占據優勢也很難轉化為勝勢,每次印巴沖突,雖然不都是印度軍隊失敗,但也很難說印度軍隊獲得了勝利。
(4)印度為什麼不敢開戰擴展閱讀
同為南亞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發展程度其實差不多,印度有的巴基斯坦也都有,比如說核彈頭印巴都擁有。雖然在領土面積上,巴基斯坦沒有印度大,但軍事實力差不多。不過總體來說,印度要比巴基斯坦強大一點,這也是兩國綜合國力造成。
依靠進口武器的印度,在海軍方面擁有航母和和14艘潛艇,各型號其他艦艇70多艘,而巴基斯坦則擁有5艘潛艇和10艘其他護衛艦。空軍方面,印度擁有2000多千架飛機,大部分都是三代半戰機,而巴軍只有400多架戰機,而且印度還在積極采購更為先進的武器裝備。
陸軍方面印度3000多輛先進坦克,巴軍擁有2000輛性能不錯的T80和2300輛老師的輕型坦克,而且還擁有500多架武裝直升機,比印度多了一倍,都能趕上中國了。
在陸軍方面,巴軍要比印度的實力稍微好點,不過在實際作戰中,印度軍隊遠沒有巴基斯坦軍隊團結敢於拚命,再加上印度國內宗教信仰不同,大部分的精力要花費在解決貧富差距,宗教沖突等國內矛盾問題上,對於巴基斯坦全力以赴的戰斗只能靠邊站。
所以說,一個國家要想被尊重,一定要團結一致,國民生活水平也要提高,這樣才能有效對抗外敵。
E. 為何印度從來不敢招惹同是英國殖民地的緬甸
印度當時之所以不敢攻打緬甸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緬甸非常強大。要知道印度雖然非常有野心,但是他肯定不會主動招惹那些實力比較強大的國家,對於印度來說,緬甸已經被他們放在了實力比較強大的國家隊伍當中。再加上由於我國也一直支持緬甸的發展,也進一步對印度施壓。
要知道當時印度侵略的原則就是找軟柿子捏。當面對緬甸強大的軍隊的時候,印度也不敢輕易招惹緬甸。如果印度與緬甸進行戰爭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對整個印度都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而印度的東北部地區也會遭到緬甸的襲擊。經過一番權衡之後,印度不但沒有能夠打敗緬甸,同時還會讓自己喪失一部分土地,這對於印度來說是一筆不劃算的買賣。再加上當時緬甸也有中國的支持,所以也讓印度更加忌憚。說到底還是因為這個國家的實力非常強悍,所以才讓印度不敢打它。
F. 印度 拒絕 撤軍 為什麼 不打
任何兩個國家,不管是誰,打仗都不是那麼好打的,打仗打的是經濟實力,一旦開戰,對本國的經濟發展都有很嚴重的影響,所以,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輕易開戰的。
G. 印度90萬大軍駐扎在克什米爾地區,為何他們不敢主動對巴基斯坦發動進攻
因為在氣勢上印度就輸了。印度盡管這幾年發展很快,卻改變不了貧窮落後的事實,文化教育普及率必然不高,文盲半文盲現象一時難以改觀,反映在軍隊上,就是人員的軍事素質很難達到現代化軍隊的要求,在戰備訓練、作戰風格、抗打擊能力以及靈活機動上,表現不足。而巴基斯坦雖然經濟比不上印度,軍隊數量也遠遜於印度,但巴鐵注重軍事戰斗人員的素養,著力打造能打仗、打勝仗的優秀隊伍,培養廣大官兵吃苦耐勞的精神,對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使命感更為強烈,這就在氣勢上壓倒了印度軍隊。
而巴基斯坦盡量將有限的資金用於刀刃上,不求全但求精,並要求軍人熟練掌握每一項武器裝備的性能特點,作戰要求,努力做到不浪費一槍一彈,確保百戰百勝。
H. 中國和巴基斯坦真實的關系,為什麼印度不敢打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和中國關系這么好,主要三件國際大事奠定基礎。
第一件事:1960年代初,國際形勢和中印關系的急劇變化,對中巴關系產生了深刻影響。當時,巴基斯坦對美國在軍事上援助印度的政策感到不滿,對美國扶植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組織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沒能給予巴任何援助也大為失望。巴基斯坦在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中,明確支持中國的立場。巴基斯坦認為:邊界沖突的責任在印度,中國完全是出於自衛;中印的沖突是有限的,西方國家沒有必要向印度提供軍事援助;印度從西方獲得大量武器,不僅為了對付中國,而且是為了對付巴基斯坦。
當時的國際背景對中國是非常不利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公開指責中國是入侵印度,並給予印度巨大的ammo支持。毫無疑問,中國主動撤軍跟後勤跟不上並不是唯一的因素。
在中印邊界沖突後,巴基斯坦對中國採取了更加友好和合作的態度。
中國則投之於桃,報之於李。在隨後的兩次印巴戰爭中,中國堅定的站在巴基斯坦的一邊。中國的介入也徹底影響了戰爭的結局。
第二件事:促使中巴關系向更深層次發展的最大因素還是1989年發生在夏天的事件。事件過後,美國單方面宣布將採取軍事制裁中國。更讓人惱火的是,美國還鼓動巴基斯坦跟隨美國的政策。美國的一份「美巴兩國協議備忘錄」稱:美國與巴基斯坦國,都是同時屬於民主化的國家,而與巴國有著關系的鄰國中國,是一個極端缺乏民主的國家。此次採取得「暴行」是應該受到國際社會譴責與制裁的。巴國應該遵循我國go-vern-ment所提倡導--制裁中國。
在這之後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聯合國成員國人權擴大委員會」上,美國率先針對中國開始提議聯合國制裁中國議案,隨後絕大多數成員國是贊同的,而一部分與中國有著「一定友好關系」的國家如朝鮮、非洲等國家,均投票表示了棄權。
出乎美國意料的是巴基斯坦國代表在大會上正式宣布go-vern-ment決定:「巴基斯坦國將一如既往堅決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go-vern-ment的主張,巴基斯坦國堅決反對聯合國公開干預成員國內政的錯誤。特別是干涉一個聯合國及其重要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事務」。
巴基斯坦的做法對當時的中國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在眾多敵對國家的虎視眈眈下,在中國對朝鮮等國家的失望下,巴基斯坦站了出來,堅定支持處在困境中的中國。
提醒一點,美國為報復巴基斯坦的做法中斷所有合作協議或合同!據保守估計,巴基斯坦損失巨大。
哪個國家不感恩?!
從此,中巴關系飛速發展。
第三件事:1998年的印巴核試驗。
印度為提高多巴基斯坦的核威懾力,分別於5月11日和13日在其西部臨近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的拉賈斯坦邦連續進行五次地下核試驗。
印度接連進行了5次核試驗的消息徹底激怒了巴基斯坦人民,巴舉國上下一致譴責印度的核試驗,並要求巴go-vern-ment採取有力應變措施,堅決維護國家的安全利益。
5月28日下午3時30分巴基斯坦在其西南部的俾路支省查蓋地區成功地進行了5次核試驗。5月30日下午1時10分巴在同一地區又進行了一次核試驗。
作為回應,巴基斯坦共進行了6次核試驗。
這次多達11次的核試驗被稱為冷戰結束以來出現的第三次核擴散危機,它將南亞核競賽推進到了一個新時期,印巴之爭的升級不但為南亞地區增添了戰爭陰影,也增加了外部力量介入南亞戰略發展的可能性。
本來印巴核試驗是不管中國什麼事的,可印度並不這么想。在核試驗前後,印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和總理瓦傑帕伊一唱一和,公開或暗指「中國對印度構成核威脅」,公然誣稱「中國是對印度的頭號潛在威脅」,「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個鄰國的核威脅使印度安全環境,特別是核安全環境日益惡化,促使其進行核爆炸」。這種為了替核試驗尋找借口而不惜犧牲中印兩國關系的大局的行徑,妄圖掩蓋其真實意圖,實在是可惡。
也就是這一次,中國徹底認清印度的德行!反正中國參不參與印巴事宜,印度都會拉中國下水的。如其被動參與,還不如主動打擊。隨著當前印巴局勢的升級,印度更關心中國的一舉一動。
做為大哥,中國對巴基斯坦是尊重的,中巴之間的友誼是平等的!巴基斯坦每每最困難的時候,心裡想的都是中國。當小弟有難時,做哥哥的拔刀相助、該出手時就出手是應該的。
想想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是讓巴基斯坦感恩著;中國遇到困難時:八九之夏、四川地震等巴基斯坦也一直讓中國感動著。滴水之恩,必當泉涌相報!這是兩國人民相互的承諾,也正是兩國關系最好的寫照。
I. 印巴對峙中印度占絕對優勢,為何卻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互為世仇。兩國立國之後,一直紛爭不斷,從來都沒有平息過。印度憑借自己的國土面積龐大、人口數量巨多等優勢,經常在對持中占盡優勢,不過印度從來都是吃力不討好,根本拿巴基斯坦沒有辦法。之所以這樣,原因有三:1、印度軍力外強中干;2、巴基斯坦尚有一戰之力;3、印度自身問題多多,根本不敢盡力和巴基斯坦一戰。
3、印度自身問題多多,根本不敢盡力和巴基斯坦一戰。
真的進行傾國之戰,印度大概率能贏下這場戰爭。但印度根本不敢進行傾國之戰,因為印度自身也是問題多多。印度是一個聯邦國家,本身自身就不夠穩定,某些勢力甚至有獨立的傾向。一旦印度和巴基斯坦全面開戰,印度就有四分五裂的危險。單單就是這一點,印度就不敢輕舉妄動了。
J. 印度網友討論:為什麼沒有人敢和印度打仗
印度人總有印度的人看法,不過印度網友倒是說了句大實話,的確沒有人敢和印度開戰,倒不是因為害怕,不過說害怕倒也是真的,但不是害怕印度的武器裝備,而是人口。
通常打仗,最害怕的是消耗仗,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國,擁有將近十三億人口,直逼中國,未來2020~2025年,印度的人口最少在百分之六十以上會超越中國。
印度的國土面積也很大,人口數量很飽滿,就算排除老弱病殘孕,能戰斗的至少也有五億。
五億人口啊,一旦打起消耗戰,對一國的經濟傷害可想而知。
其實現在的大國,甚至是美國在內,就算是和平時期,武器裝備的保養也只能說在勉強范圍,大國根本無力面對任何一場規模龐大的戰爭。充其量只是能說應付局部的小規模戰爭。
和印度開戰,不管哪一國,如果不能段期間內解決戰斗,那麼戰斗就會進入不死不休的局面,導致最後,本來只是軍隊的戰爭,變成了兩國,兩個民族之間的斗爭,進入一種不死不休的局面。
印度在國際上雖然排不上號,但也是一個潛在的超級大國,雖然平時看印度閱兵很笑話,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了印度應有的戰鬥力。
隨帶一提:印度網友認為沒有人和印度開戰,是因為印度的武器裝備很先進,沒有人敢和印度開戰,至少多數印度人是這么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