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佛教Ⅰ修建寺廟的功德你知道多少
寺院最早起源於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在印度佛陀時代,最初稱寺院為「精舍」,設於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與舍衛城的只園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於當時精舍大都建築在都城郊外幽靜的林地,故又稱「蘭若」,意即寂靜之處;又稱「伽藍」,意指僧眾所居的園林。 寺院在中國就是佛教傳教的場所,是外來文化。宋代以後,漢傳佛教寺院的建築平面逐步模式化,形成了「伽藍七堂制」。即:佛寺通常坐北朝南,沿山門南北中軸線,保持一定的距離修建若干殿堂,殿堂建築大致按以下順序排列:山門殿――彌勒佛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佛殿――法堂――藏經樓(閣)。配殿和附屬設施是分布在中軸線東西兩側對稱建造的次要建築,通常由鍾樓(東)、鼓樓(西)、伽藍殿(東)、祖師殿(西),以及客堂、禪房、齋堂、寢堂、浴堂、寮房、西凈(衛生間)、放生池等組成。寢堂等生活設施按內(出家人)東外西(居士、施主)的原則安排。這樣,寺院就成了一組規模宏大而排列有序的建築群。
Ⅱ 在寺廟里供奉佛像的殊勝功德
燒香拜佛,敬水供燈等,這是一種修行方法,是佛教的8萬4千法門之一。
具體出自於:地藏菩薩本願經。
這種修行,究竟會得到什麼利益呢?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講述了28種利益。
當然,這還要看修行達到了什麼程度。所獲得的利益,也不可能相同。
偶爾燒香,與終身燒香,一心一意拜佛,與三心二意拜佛,不可能利益相同。
在佛教的8萬4千法門中,最簡單易修的,就是燒香拜佛,敬水供燈等。
而其他的修行方法,要高難多了。例如:布施,持戒,禪定,般若慧觀。那都不是人人可修的。
Ⅲ 介紹一下印度的四面佛教。
是泰國的 「四面佛」
四面佛,人稱「有求必應」佛,該佛有四尊佛面,分別代表愛情、事業、健康與財運,掌管人間的一切事務,是泰國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對信奉佛教的人來說,到曼谷來不拜四面佛,就如入廟不拜神一樣,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據說四面佛的靈驗超乎尋常,因此,有些遊客為了在四面佛前許誓還願而多次往返泰國,更有許多港台影視明星,年年都來泰國膜拜四面佛,可見四面佛的魅力。
四面佛原名「大梵天王」梵文(Brahma)為印度婆羅門教三大神之一,乃是創造天地之神、眾生之父,天王在天界中法力無邊,掌握人間榮華富貴,具備崇高之法力。大梵天王有四面、八耳、八臂、八手,每手所執之物均有其深長意義:一手持令旗(代表萬能法力);一手持佛經(代表智慧);一手持法螺(代表賜福);一手持明輪(代表消災、降魔、摧毀煩惱);一手持權仗(代表至上成就);一手持水壺(代表解渴、有求必應);一手持念珠(代表輪回);一手持接胸手印(代表庇佑)。
人們在拜四面佛時,通常用鮮花、香燭、木象祭神,或者將麻雀放生,有的則雇幾名穿著泰國古代民族服裝的少女在佛像前隨著音樂邊歌邊舞,意在祭神、謝神或還願。
位 置:世貿中心的斜對面,曼谷愛侶灣酒店邊、崇光百貨公司旁的馬路轉角處離暹羅廣場走路大約就5-10分鍾左右。
交 通:空調巴士4、5路,普通巴士13、14路及204路均經過此地。
四面神(Four-Face Buddmst ldol),又稱四面佛,意為梵王。梵王是印度婆羅門教主神。泰國各地以至泰人住家院庭內多有設置。以此處最為靈驗,香火旺盛。神像供奉在高約4米、工藝精細的花崗岩神龕內,正襟危坐,全身金碧輝煌,東南西北四面都同一面孔,同一姿態。
傳說四面佛掌管人間的一切事務,其四面所求各不相同。一說是,四面分別代表事業、愛情、健康與財運。正面求生意興隆,左面求姻緣美滿,右面求平安健康,後面求招財進寶。另一說是,表慈、悲、喜、舍。凡是祈求升天者必須勤修這四種功德。
求神的信徒一般要有一套祭品,包括12柱香,1支蠟燭,4串花。拜神從正面開始,上燭祭拜,轉左,再由右至後,轉一圈,每面獻花一串,上香3支(第一支是拜佛祖,第二支是拜佛經,第三支為拜和尚)。朝拜時信徒摩肩接踵,神台上火光通明,香案上青煙裊裊,串串鮮花堆積如山,還有麻雀放生。每隔一段時間,一群頭戴皇冠、身穿艷麗傳統服飾的赤足少女,排成兩行翩翩出場,繞神像起舞,歡快活潑。
因為出了名的靈驗,香火鼎盛,所以對神像的祭祀活動最有看頭。每年的11月9日是四面神生日,更有許多國外名人、明星雲集於此,集體上香可叩拜。可以在暹羅廣場附近購物的時候順道游覽,時間最好是每年的11月9日四面神生日的時候,因為那個時候有祭祀活動。
Ⅳ 佛家弟子去寺廟一般可以做什麼一般人去寺廟又是做什麼
您好
進廟上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可以燃上一枝、可以兩枝、最三枝。不必多上。
進廟上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在寺院請,不過一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以你也可以直接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佛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樣有功德。
燃上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廟里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的;在廟里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
進廟前盡量不要走中間,沿著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盡量不要走正門,因為住持們朝晚課時都是從正門進的出的,而小師傅們等則從偏門進出,所以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應盡量從偏門進出,男左女右,進門的時侯盡量跨右腳,不要踩在門檻上(一般寺院門檻做得很高)。
心要虔誠,要茹素,手要干凈,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嘩和講不敬的話語。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不可以隨口胡亂許願,不要隨口許諾,然後又拋到腦後。這個說法是要讓我們不要隨意承諾,所謂做人應該有言必踐吧。護法菩薩所惱的應該是這些虛妄之言吧。
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願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在大雄寶殿前拜也可以。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點燃香後(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現在為了防止火災,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燒香了),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然後向上方提至眉心處,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上香時先上香後禮拜,很多人抓著一大把燃著的香到處拜,滾燙的香灰在寺院到處飄著,陣陣濃煙熏著人們的眼睛,以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誠,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實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後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或磕一個、三個頭既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凈的心。
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然後三拜。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發願,三拜;然後朝南,朝北。
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不要跨過蒲團,因為會給人一種不庄嚴的感覺。而你後拜,卻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禮貌的行為,因為可能會讓別人起嗔念,貪、嗔、痴就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滅難見真如本性。
不要不經寺院同意採摘寺院管理范圍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這也是不對的行為,叫「偷盜四方常住」也要獲果報的。
一般顯宗寺廟拜佛是:雙手合十,然後90度鞠躬的同時,右手放到拜墊的正中央,然後左手放到右手的左上方,然後右手再放到左手的對面;注意此時手掌心向內,然後反掌,手心向上;頭磕到兩手的中間。起的時候雙手翻回來再起。
Ⅳ 燒香拜佛有何功德
佛經中禮佛拜佛的十大功德
《分別善惡報應經》:爾時佛告輸迦長者。若復有人於如來塔合掌恭敬。
有十功德。何等為十。
一貴族廣大。二妙色廣大。
三形相廣大。四四事廣大。
五珍財廣大。六美名廣大。
七信根廣大。八憶念廣大。
九智慧廣大。十藝業廣大。
如是長者。若復有人合掌恭敬如來之塔。獲斯功德。若復有人於如來塔合掌禮拜。獲十功德。何等為十。
一言辭柔軟。二智慧超群。
三人天歡喜。四福德廣大。
五賢善同居。六尊貴自在。
七恆值諸佛。八親近菩薩。
九命終生天。十速證圓寂。
如是功德。禮拜佛塔獲如斯報。
《增一阿含經》雲: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承事禮佛有五事功德。雲何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聲,三者、多財饒寶,四者、生長者家,五者、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所以然者?如來無與等也!如來有信、有戒、有聞、有慧、有善色成就,是故成就五功德。「
磕大頭 大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