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種蝴蝶幼蟲吃山黃麻葉子
薴麻黃蛺蝶幼蟲吃山黃麻葉子。薴麻黃蛺蝶的學名Acraca issorie (Hubner) 鱗翅目,蛺蝶科。異名Pareba vesta Fabricius。別名薴麻斑蛺蝶。俗名麻毛蟲、麻辣蟲。薴麻斑蛺蝶低齡幼蟲群聚取食山黃麻葉正面葉肉,杷黃麻葉子吃成火燒葉。3齡後分散至全田食黃麻葉子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僅留葉脈,形成敗蔸而乾枯。
⑵ 黃麻葉的做法,黃麻葉怎麼做好吃,黃麻葉的家常做法
主料
黃麻葉
300g
輔料
獨蒜
2粒
豆醬
1湯匙
鹽
1/2茶匙
清水
適量
食用油
2湯匙
步驟
1.麻葉只取其頂尖上的嫩葉。
2.將其洗凈。
3.准備好獨蒜。
4.去皮,剁成蒜蓉。
5.煮開水,下鹽。
6.下麻葉。
7.略過一下水,麻葉變色即撈起。
8.下油,待油溫略升高,下蒜蓉,用中小火將蒜蓉煸炒出香味。
9.下油,待油溫略升高,下蒜蓉,用中小火將蒜蓉煸炒出香味。
10.轉大火,下麻葉,翻炒將豆醬與麻葉炒均勻。
11.加入兩湯匙上湯或開水。
12.再快速翻炒幾下,熄火,裝盤食用。
⑶ 黃花菜病害有哪些
daylily diseases
羅寬
世界已報道20多種,中國至1991年約有10種。為害葉和花薹的有銹病,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Colletot-richum dematium),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為害葉的有葉斑病、葉枯病,斑枯病(Septona hemerocallidis)等。為害莖基的有白絹病(Athelia sotfsii)等。病毒病有條紋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Tobacco mosaic virus,TMV)最重要的是葉斑病、葉枯病和銹病。
葉斑病
各地都有發生,危害較大,一般年份損失5%~10%,嚴重的達30%左右。葉片上形成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花薹上病斑梭形或不規則形,凹陷,中央淡褐色,邊緣深褐色,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淡紅色霉狀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物為同色鐮孢。屬半知菌,瘤座孢目。品種荊州花易感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枯死的秋苗上越冬。氣溫12℃以上,葉面濕潤,分生孢子即可萌發侵入,3天後出現症狀,6~7天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再侵染頻繁,風雨傳播。湖南一般在3月上旬始發,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旬平均溫度17~18℃,相對濕度80%以上,時有降雨,在感病品種上常引起流行。病害控制:應清除病殘體,培新土;冬季施足基肥,春季少追或不追氮肥;發病初起噴施硫菌磷,滅病威或硫托膠懸液等殺菌劑。
葉枯病
湖南、湖北、浙江等省均有發生,使葉片枯死,一般損失約5%,嚴重年份感病品種可損失60%以上,甚至失收。被害葉生褐色窄梭形條斑,從葉尖向下呈赤褐色枯死,濕度大時斑面生黑霉層(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物為泡狀匍柄霉[Stemphylium vesicarium(Wallr.)Simmons]。屬半知菌、絲孢目。品種茶子花感病,長嘴子花抗病。發病最適溫度18~23℃,相對濕度80%以上,低溫多雨有利發病。主要以菌絲體在枯死秋苗上越冬,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侵入5天後顯症。在湖南4月上旬開始發病,4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流行期。一般有兩個發病高峰。病害控制:應採用抗病品種;增施磷鉀肥和硅肥,噴施硼酸;發病初期噴施硫菌磷與福美雙混合膠懸液。
銹病
中國南北產區均有發生,一般損失5%,感病品種達30%。為害葉片與花薹,夏季產生黃色皰斑(病菌夏孢子堆)破裂後散出鐵銹色粉末(病菌夏孢子),秋季皰斑呈黑色(病菌冬孢子堆),內含大量冬孢子,不破裂。發生嚴重時葉片與花薹枯死。病原物為萱草柄銹菌(Puccinia hemerocallidis Thuem.)。屬擔子菌,銹菌目。轉主寄生,轉主寄主有黃花龍芽(Patrinia scaliosaefolia)、粗糙敗醬(P.scalra)和敗醬(P.villora)。品種長嘴子花和荊州花抗病。發生與氣候、施肥和品種抗病性關系密切。病菌以冬孢子越冬、翌年產生擔孢子侵入敗醬。在湖南4月中、下旬,敗醬上出現性孢子器和銹子腔。病菌在溫暖的南方還可以夏孢子越冬,逐漸向北傳播。病害最早5月上旬發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為發病盛期。病害控制:栽種抗病品種、增施磷鉀肥、發病初期噴施粉銹寧等殺菌劑。
黃亮(1906~1975)
植物病理學家。廣東省梅縣人。1929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園藝系,留校任助教、講師。1935年赴美國深造,1937年獲加利福尼亞大學碩士學位,1939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後,任廣西農事試驗場技正,兼任廣西大學農學院教授、植物病蟲害系主任。1949年以後,任廣西農學院教授、教務長、植物保護系主任,曾擔任廣西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廣西植物病理學會理事長。
他早期從事蔬菜、果樹、禾穀作物病害的研究,1953年開展甘薯瘟病研究,先後選育出3個抗病豐產優質的甘薯良種,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治辦法。他先後主編了《廣西農作物病蟲害名錄》和《普通植物病理學》等,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陳育新)
黃麻病害
jute diseases
陳洪福
已知黃麻病害有51種。中國發現31種,其中真菌病害22種,細菌病害2種,病毒病1種,線蟲病2種,寄生性種子植物2種及缺素症2種。以炭腐病(枯腐病)、根結線蟲病、立枯病、炭疽病和花葉病對產量影響最大,常年因病減產15%左右。
簡史
1917年印度菲隆(R.S.Finlow)在西孟加拉首次發現黃麻由病毒為害引起「失綠症」。1922年日本澤田兼吉在中國台灣發現莖斑病為害。1927年英國阿斯比(Sidney Francis Ashby)發現印度黃麻因炭腐病為害引起苗腐、根腐、莖基腐和莖腐等。40年代初,日本鑄方未彥和山本和太郎在中國台灣分別發現黃麻受炭疽病和炭腐病為害。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方中達和陳廼用對南京近郊的黃麻病害作了調查。50年代後,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和浙江蕭山棉麻所等單位對黃麻病害作了系統的調查研究,並提出以種植抗病品種為主的綜合控制措施。
分布和種類
中國有苗病12種,分布廣,為害重的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R.cerealis Vander和R.crocorum Fr.)、苗枯病(Alternaria sp.,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和F..solani(Mart.)Sall.等)、炭腐病(Macrophomina phaseoli Ashby)、圓果種黃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orchorum Ikata et Tanaka)和長果種黃麻黑點炭疽病[C.gloeospor-ioides(Penz.)Sacc.]等,可致黃麻爛種、爛芽、苗腐和猝倒。長江流域和華南麻區均有發生;印度、孟加拉國、泰國和緬甸等黃麻主產國亦有分布。
黃麻病害按其為害部位分為根病類、莖病類和葉病類等。
根病類
主要有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和爪哇根結線蟲(Mjavanica Chitwood)引起的根結線蟲病,可致麻株根系產生許多瘤狀物,引起葉黃、株矮、生長發育不良,線蟲病株易遭菌類侵染引起根腐。
莖病類
中國有11種,分布廣,為害重的有圓果種炭疽病、長果種黑點炭疽病和莖斑病(Cercospora corchori Saw.),可致莖部產生黑色病斑。白絹病(Sclerotium rolfsii Sacc.)和黑枯病(Diplodia cor-chori Syd.)可致麻株莖部枯死。此外,莖瘤病(Physoderma corchori Lingappa)在麻株莖部散生許多突起的瘤狀物,中國、印度和孟加拉國部分麻區經常發生,可使麻株成片枯死。莖腐病(Ascochyta cor-chori Hara.)和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是台灣麻區常見的病害。
葉病類
中國有9種,主要有長、圓果種炭疽病,引起長圓果種黃麻葉片腐爛。莖斑病,可致葉片產生不規則形病斑。圓果種黃麻葉枯病(Helmintho-sporium corchorum Watanabe et Hara),病斑褐色,具輪紋,病葉早落,嚴重時麻株呈光稈。葉斑病(Phyllosticta corchori Saw.),可致大部分葉片布滿黃褐色病斑,病葉早落,中國和印度局部麻區發生較重。黃麻細菌性斑點病(Xanthomonas nakatae Dowson)是長江流域、台灣和日本圓果種黃麻上的常見病害,使葉上形成許多多角形油漬狀黑色斑,病葉早落。
此外,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是為害維管束的細菌病害,中國、印度、孟加拉國部分麻區屢見發生,使麻株成片枯死。長果種黃麻枯萎病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et Rav.)是為害維管束的真菌病害,使麻株枯死,浙江、湖南發生嚴重。葉粉虱傳毒的黃化花葉病(JYMV)由球狀病毒引起,使葉片變色縐縮畸形,生長受阻。另外,麻地缺鉀引起金邊葉病是中國連作麻地的常見病害。
世界部分產麻國嚴重為害而中國尚未發現的病害有圓果種黃麻梢枯病(Curvularia subulata),是印度70年代才發生的新病害,可致麻株頂端柔嫩組織凋萎。黃麻白粉病(Oidium sp.)使葉片、枝條和種莢覆滿白色粉孢子,麻葉早落、種子喪失發芽力。長果種黃麻根腐病(Cylindrocladium ilicicola Boe.et Rei.)可致麻株根系腐爛而枯死,早熟巴西麻區的特有種。
黃麻多數病害的病原菌能在種子和病殘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黃麻生長期間籍風雨、昆蟲、流水及農事操作再侵染。種子及土壤帶菌量高,苗期低溫高濕,麻地地勢低窪、板結、種植感病品種,麻株密度過大,偏施氮肥,田間管理粗放及連作麻地均有利發病。
病害控制
主要採取以下措施:①種子處理。用克菌丹、福美雙、硫菌靈、多菌靈、多福合劑、代森錳鋅浸種或拌種。②栽培措施。清除病殘,種植抗病品種、適期播種,輪作換茬,合理施肥、合理排灌,及時中耕、除草、間苗等。③葯劑控制。福美雙、克菌丹、甲霜靈、多菌靈和托布津等葯劑對多種真菌病害都有效。根結線蟲嚴重發生的地塊可用D-D混劑、涕滅威或克線丹處理土壤。
⑷ 黃麻葉的做法,黃麻葉怎麼做好吃,黃麻葉的家常
主料
黃麻葉
500克
輔料
油
適量
鹽
適量
豆醬
適量
蒜頭
適量
步驟
14.倒進備炒的麻煩,快速翻炒。便可。
小貼士
麻葉炒得好不好吃,關鍵在於油的份量控製得到不到位。炒麻葉的這個油要比平時炒菜多1倍。炒出來的麻葉就香嫩,爽口,不會有老感。
⑸ 麻葉怎樣炒好吃
麻葉 麻葉是潮汕一種特有的紅麻的葉子,在以前是不吃的,因為潮汕人要等紅麻長老了,拿紅麻的皮來編繩子,現在已經沒有人編繩子了,這種麻葉就上了人們的餐桌。麻葉是在紅麻還很小的時候就把它頂尖上的葉子摘下來吃,所以這種紅麻永遠也長不大,也做不成繩子了,但是上了餐桌的麻葉卻是難得的美味,麻葉要過水一遍後去除澀味,再拿來清炒,有點咸,送粥卻是再合適不過的,珊珊覺得它的纖維很多,吃起來有點象番薯葉,咀嚼後有點滑口,非常保健。
【潮汕名小菜】麻葉.
麻繩很少人用了,但麻葉做萊發揚光大了,一年四季最貴的青菜就是麻葉,潮汕餐廳都有這道菜,做法;麻葉在80度左右水中泡一下,撩起涼干,鍋中放油煎蒜蓉微赤,加豆腐煎香,放麻葉炒入味即可.
潮陽禾皋甜麻成席上佳餚
本報訊潮陽市兩英鎮禾皋村,根據本地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目前,該村種植甜麻500畝,甜麻葉香飄大江南北,光此一項,年收入300多萬元。
禾皋村民世代務農,有種植黃麻的傳統和經驗。以前種植黃麻主要是收獲麻皮作工業原料,嫩黃麻葉可供當蔬菜食用,是潮汕人喜愛的食品。近年來,隨著現代工業發展,種植黃麻者人漸稀少。前幾年,禾皋一台胞回鄉,帶來了良種的甜麻種籽。為了鼓勵和幫助農民種植甜麻,增加收入,鎮政府撥出專項資金,對農民種植甜麻每畝獎給鉀肥100公斤。經試驗種植,目前已形成規模。甜麻每畝產量高達1噸,每噸平均價值超過7000元,是高產高值蔬菜作物。
甜麻葉不但味道香爽,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營養豐富,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深圳各大城市潮味飯店、賓館紛紛前來大批采購,本地市場也很熱銷。麻葉,這一過去粗俗潮汕農家食品,如今已成了大城市的席上佳餚。(郭亨渠)
甜麻葉——鄉村散記之三
居住鄉下,家門前是一大片農田。佇立門口,或站在陽台上,青青綠綠的莊稼就撲入眼簾。因這田野,我能發現春天到來的第一抹綠色,那是「草色遙看近卻無」、在向陽的田陌上泛起的淡淡的嫩綠;我也能聽到春天走近的腳步聲,那是來自小渠邊剛剛從冬眠中蘇醒的青蛙的初鳴;盛夏君臨,則有如潮蛙鼓、如歌蟬鳴前來報信;至於南國姍姍來遲的冬天,就只有聆聽北風掠過黃肥綠瘦的田園才能捕捉到些許信息。一年四季,田野上枯榮交替,生息嬗變,我都能在第一時間領略其變化和風采。那是一種享受,一種如古人「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那種欣欣然的心情一樣的喜悅。
對於住宅前的田野,我最為關注的還是甜麻園。麻園似茶園,卵形的麻葉綠油油的似茶葉;采麻像採茶,一手挎籃一手靈巧地採摘麻心,晨曦里偶或也把星星采進籃里。從早春播種到暮春開采,從仲夏的收獲旺季到晚秋的採摘尾聲,甜麻的每個生產流程都次第走進我的視野。有時我也走進麻園里,聞一聞略帶青澀的麻葉的芳香,心裡會感到無比的充實。
鄉人擅於種麻。從前種的是黃麻。麻皮剝下來曬干,可以賣錢,可以打麻繩、織麻布、做麻袋。過去鄉下人的蚊帳,都是用麻布做的,結實耐用,一床麻布蚊帳,縫縫補補,兩三代人都用不爛。桑麻自古就是農家不可或缺的寵物。可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老黃歷不管用了。麻皮沒人要,麻布受冷落,麻園逐漸從田野上消失。許多農民「下海」經商或打工去了,這時沒有洗腳上田的人發現,以前作為豬飼料的莧菜、厚合菜及番薯葉都冠冕堂皇登上酒樓飯店的菜譜,於是便想起了麻葉。憑經驗,麻葉可以吃,而且有消食開胃、清熱祛暑的作用,只是味道有些苦澀,過去只有貧困農家才用麻葉做菜。現在,忍飢挨餓的日子已成過去,許多營養過剩的人們正在尋覓返樸歸真的綠色食品,麻葉一定另有用處。勤勞聰敏的鄉人經過幾年摸索試驗,終於培植出一種有別於傳統麻的食用麻。這種食用麻的葉子做菜,煮、炒及做湯都可以,味道甘醇鮮美,清香爽口。要是酒肉吃膩了佐以甜麻葉下飯,那感覺,用一句老少皆知的廣告詞來形容最恰切:味道好極了!每年,頭茬甜麻葉在暮春登場時,常常每斤賣到十多二十元,比豬肉貴一倍以上。
家鄉種植甜麻已近20年,生產規模逐年在擴大。年產值六七百萬元的禾皋村甜麻葉生產基地,可以說是粵東地區甚至是世界上獨具特色的蔬菜生產基地。2003年,經有關部門檢測,兩英鎮禾皋村生產的甜麻葉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國家農業行業標准,省農業廳特發給《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多年來,甜麻葉廣受青睞,不僅暢銷粵東各地,在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酒樓飯店也不乏其身影。夏天,有些人嗜吃甜麻葉,簡直到了「不可一餐無此君」的痴迷程度。此外,充滿潮汕鄉土風味的「番薯絲粥配甜麻葉」,更是吸引了許多返鄉的海內外鄉親,吃過這款風味獨特的飯菜的人都津津樂道。
甜麻葉,已成為故鄉聲譽遠播的名牌。
黃麻葉
黃麻葉(Corchorus capsularis Linn) 潮汕地區別名稱為苦麻葉、老麻葉、麻葉、麻仔葉、嫩葉心名麻秧。外地別名稱為麻骨頭等。本品為椴樹科黃麻屬黃麻。為一年生草本。人工栽培的農作物。
黃麻葉味苦、性寒,無毒。種子有毒。內服涼腸止血、解暑、清熱。外用拔毒消炎、退腫。入心脾經。主治中暑、傷暑發熱、喉痛、熱痢、大便下血、河豚中毒。外治皮膚瘡癤紅腫熱毒等。
麻葉菜
潮汕菜的另一特色是喜歡吃粥,而且特別多送粥的小菜,鹹菜、貢菜、橄欖菜等都是人們比較熟悉的,這里介紹的麻葉則是一種用野菜做成的小菜。
麻葉是潮汕一種特有的紅麻的葉子,在以前是不吃的,因為潮汕人要等紅麻長老了,拿紅麻的皮來編繩子,現在已經沒有人編繩子了,這種麻葉就上了人們的餐桌。麻葉是在紅麻還很小的時候就把它頂尖上的葉子摘下來吃,所以這種紅麻永遠也長不大,也做不成繩子了,但是上了餐桌的麻葉卻是難得的美味,麻葉要過水一遍後去除澀味,再拿來清炒,有點咸,送粥卻是再合適不過的。
⑹ 西柚可以拿來泡酒嗎,因為太多吃不完。
西柚可以拿來泡酒嗎,因為太多吃不完。
你好!目前沒有西柚泡酒的,太多吃不完可以換種方法:
葡萄柚果醬
【原料/調料】
葡萄柚 600公克
麥芽糖 150公克
細砂糖 120公克
檸檬 2/2個
【製作流程】
1.檸檬洗凈榨出果汁備用;葡萄柚先切成4~8片後將皮去除,再將果肉去籽並撕除白色薄膜備用。
2.將處理好的葡萄柚果肉放進耐酸的鍋子中,加入檸檬汁用中火煮沸。
3.轉成小火並加入麥芽糖繼續熬煮,熬煮時必須用木杓不停地攪拌。
4.待麥芽糖完全溶化後便可加入細砂糖,繼續拌煮至醬汁呈濃稠狀即可。
西柚可以拿來泡酒嗎,因為太多吃不完。
葡萄柚橙子飲
【原料/調料】
葡萄柚1個,橙子1/2個,氨基酸飲料150毫升,碎冰塊適量。
【製作流程】
1、將葡萄柚、橙子分別洗凈,切成小瓣,再去皮及核.取出果肉備用。
2、將葡萄柚、橙子放入果汁機中,加入氨基酸飲料、碎冰攪打均勻.倒入杯中即可。
西柚可以拿來泡酒嗎,因為太多吃不完。
葡萄柚沙拉
【原料/調料】
葡萄柚、大芹菜、乳酪塊、葡萄柚汁、蜂蜜
【製作流程】
1.將葡萄柚切成兩半,用水果刀將果肉挖出,然後用湯匙挖掉所有瓣膜成一空果皮
2. 芹菜撕去粗絲,和乳酪都切成小塊,連葡萄柚果製成沙拉盛在皮殼中,包上保鮮膜冷藏
3.將葡萄柚汁和蜂蜜調勻,吃時淋在沙拉上
西柚可以拿來泡酒嗎,因為太多吃不完。
葡萄柚番茄汁
原料:西紅柿1個,葡萄柚1/2個.黃麻葉1/2束,砂糖15克,冷開水適量。
製法:
1、將西紅柿洗凈、切塊;葡萄柚去皮及核,取出果肉,黃麻葉放入沸水鍋中略煮,撈出待用。
2、將西紅柿、黃麻葉、葡萄柚放入果汁機中,加入冷開水、砂糖攪打均勻,即可倒入杯中飲用。
西柚可以拿來泡酒嗎,因為太多吃不完。
葡萄柚果凍
上層材料:蒟蒻果凍粉25克、細砂糖90克、葡萄柚汁500克 下層材料:葡萄柚1顆、蒟蒻果凍粉15克、細砂糖50克、冷開水300克 模型:豆腐盒約2個
製作:
1.將上層材料中的蒟蒻果凍粉與細砂糖先干拌混合,倒入葡萄柚汁中拌勻,以小火加熱至80℃,煮至砂糖與果凍粉完全溶解即可
2.趁熱倒入模型中1/3滿,放置常溫冷卻備用
3.葡萄柚剝去外皮與薄膜,果肉人切成小丁備用.
4.將下層材料的蒟蒻果凍粉與細砂糖先干拌混合,倒入冷開水中拌勻,以小火加熱,煮至砂糖與果凍粉完全溶解,再加入葡萄柚丁即可
5.趁熱倒入做法2的模型中,待完全冷卻後扣出,就完成這道兩層的美麗果凍。
西柚可以拿來泡酒嗎,因為太多吃不完。
希望回答幫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