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扎達哪裡靠近印度

扎達哪裡靠近印度

發布時間:2023-01-20 20:39:03

㈠ 阿里地區札達縣薩讓鄉海拔多少

阿里地區札達縣薩讓鄉海拔:3500米左右。
阿里地區札達縣薩讓鄉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西部,西、南與印度交界。
距離札達縣城170公里,因處於喜馬拉雅山西段的恆河源,盤山的道路奇險無比。
屬高原亞寒帶乾旱氣候區,日照時間長,空氣稀薄,乾燥多風。

㈡ 寫出扎達土林的形成過程地理題

方圓近幾百平方公里的土林內滿是高低錯落的「林木」,形態各異,並有早期人類洞窟遺址。扎達土林是經流水侵蝕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襯托下,宛若神話世界。人們都說阿里扎達的霞光是最美麗的,霞光中的土林是最迷人的。那是因水平岩層地貌經洪水沖刷、風化剝蝕而形成的獨特地貌,陡峭挺拔,雄偉多姿。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峽谷中靜靜流淌,置身其中,宛若在仙境一樣,夢游在一個奇幻無比的世界。明麗的晚霞賦予土林生命的靈光,似城堡、碉樓、帳篷、宮殿,參差嵯峨,儀態萬千,大自然的傑作真讓人驚嘆不已。

㈢ 新藏線 | 在西藏阿里行走的時光

神山岡仁波齊,岡底斯的主峰,被譽為「眾山之王」。此山是印度教、佛教、苯教及古耆那教共同尊奉的「世界的中心」。

藏紅花是藍色,不是紅色。鄭鈞1994年寫出《回到拉薩》的時候還沒有去過拉薩。唱《阿姐鼓》的朱哲琴是南方歌手。武俠小說中的療傷聖葯雪蓮,曬干後灰撲撲的,幾塊錢一顆。詩人海子寫了兩首關於西藏的詩《西藏》、《遠方》。

80年代的詩人海子省吃儉用幾個月,花了150元人民幣的巨款買了一本唐卡畫冊。他從西藏千里迢迢背回去兩塊瑪尼石,後來鑲嵌在他的墓碑上。如今,詩人這種生物業已絕跡。

余純順,上海男人,在8年走了42000公里後,死在了穿越羅布泊的路上。余純順曾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相比之下,自行車騎行、摩托車騎行、越野自駕者都不說話了,因為這個男人站在鄙視鏈最頂端。

我的腦迴路經常會背著我干一些胡亂牽線的事情,例如把《西藏生死書》和《西藏生死戀》、《生死墨脫》之類的書籍混為一談。所以總感覺生死書是講述男女之間在西藏的生死戀,甚至自作聰明的猜測,兩人相愛過頭,割破指頭用血書寫一本生死書(不知道那些偽仁波切們知道會做何感想)。再到偶然一次機會,翻了翻這本曾經在文青之中念叨已久的書,發現是正兒八經講關於生與死的事情,頓時索然無味。

多年前一個在藏區開客棧的朋友和我說,有天夜裡,一個喇嘛要爬窗進客棧和她討論雙修事宜,她不是好學之人,激動之下打電話叫來人民警察幫忙成功阻止了這場學術討論活動。這導致我對藏地的喇嘛有了新的認識,也可能是偏見。

西藏是聖地,聖地的特徵就是普通人到了很難適應,空氣乾燥到時刻流鼻血,稀薄到夜裡像上岸的魚一樣張口呼吸才行。水很寶貴,飯館里的老闆給我們倒茶,發現多倒了一杯,就要把那杯茶倒回茶壺,沒有自來水,飯館的水是花錢買的。

我在參觀藏區曾經的大戶寺廟哲蚌寺的時候(對不起,這里不應該用參觀兩個字,聽上去似乎是重要的政要來視察一樣)。不小心進入一個偏殿里,一個喇嘛正在曬著從窗戶中透過來的清晨陽光。

大清早的能遇到一個喇嘛,比較稀罕,我有點慌亂,因為手頭沒有零錢,錢包里只有一張50元,這張50元要用來和布達拉宮合影用的。在寺廟里,不捐點錢或者酥油,顯得非常格格不入。

喇嘛畢竟是方外之人,本著坐著曬太陽是修行,招呼遊客也是一種修行的原則,不由分說一把拉著我到一尊佛像面前,我下意識雙手合十,不知道該說扎西德勒還是阿尼陀佛。喇嘛從裡面拉出一根竹竿,竹竿光滑錚亮,想必被無數人敬仰並且撫摸過。喇嘛讓我的腦袋和竹竿的一頭碰了碰,儀式就算完成,然後喇嘛雙手合十,露出和陽光一樣燦爛的笑容。我還沉浸在儀式感中一臉懵逼,喇嘛說,不要緊不要緊,隨便看看。

我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所以就接著隨便看看。別的藏族人民都是塞1角錢給佛像,我若一下子塞50,會不會有炫富之嫌,光塞一個別的神佛會不會有意見。如果每尊大師、神佛、金剛像都塞,這哲蚌寺轉下來,只怕要申請破產。

在內地人心裡,大概還殘留著一些自己的臆想,大意是說藏族人民不講衛生,如果要住藏族人家,自己要准備睡袋。在我看來,准備睡袋是必須的,但絕不是因為床不幹凈,而是一個遊客整日風塵僕僕,不見得比藏族人民干凈,你若睡人家的床鋪,人家沒有嫌棄你就很了不起了。這一路下來,住過幾次,人家的被子和床鋪真的很乾凈。

有天夜裡住了個通鋪,在國道邊的一個邊陲小鎮上藏家的二樓,一個鋪位30元人民幣,我動作慢了一點,沒有搶到最佳鋪位。我那鋪位一頭放著一筐干牛糞,一頭是另一個鋪位的尾,干牛糞已經沒有氣味,地位等同於內地取暖用的蜂窩煤。主人說,這牛糞都是花錢買來的,冬天取暖全靠它。

藏族老闆一臉笑容,額頭上是高原標配額頭紋,常年充足的日照使得膚色和略顯昏暗的房間融為一體。一會給我們送個插座,一會端個熱水瓶,一會告訴我們如果冷的話,邊上有被子自己加。主人的熱情和冷清的小鎮成了鮮明的對比,路上連個鬼影都看不見。我們的車停在院子里,一個柴油發電機轟隆隆賣力的發電,還有一條進入暮年的藏獒勉強撐開眼皮看著漆黑的夜。

同伴用十分遺憾的語氣告訴我,他的腳要和我的腦袋做鄰居。我看了一下房間,通鋪的床位首尾相連,連成一個方形。我說,你管好的腳,不要超出被子就行。那天夜裡,沒法刷牙沒法洗臉洗腳,寒冷和環境讓我失去了給電池充電的興趣,時鍾指在23點的位置,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音入睡。

半夜裡,依稀感覺到有人起來喝水,有人起來找開關,有人下樓,有人打呼嚕,有人說夢話。轟隆隆的聲音消失了,人類科技文明的成果也消失了,電沒有了,燈也開不了。鬧鍾在凌晨7點准時響起,此刻的天空和北京時間的5點一樣漆黑。我們把房費放在一樓的桌子上離開了,繼續我們的旅途。

離阿里首府獅泉河很近的一個地方叫做扎達,扎達有壯觀的土林和古格王朝。這個古格王朝和谷歌帝國沒有一毛錢關系,但我總是會把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聯系在一起,一堆殘缺的黃土建築遺跡,不看也罷。

那天夜裡趕夜路,在5000米海拔的山裡,車子出了狀況。幸好有兩輛車,我們有三個人留下來,另外一輛車帶走其他人,路過的好心人小貨車司機送去附近幾公里外的道班,因此我們避免了凍死在高海拔山谷的下場。

夜空中有無數閃爍的星星,但是在中秋之後的月亮下面,璀璨不起來。但依然可以看見銀河。我們坐在有爐火的道班屋子裡,和道班的工作人員聊天。他們都是藏族,拿著幾千元的工資,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奉獻自己的青春。道班是養路工人的組織,每個班負責養護一段大概30公里左右的公路,隸屬於公路局,中國從1927年開始設立公路養護道班。

沒有4G信號,幾大運營商也不會在平均10平方公里才有1個人的地方搭建信號塔。我們被帶去見道班的班長,班長在一個更溫暖的房間里和他的手下正在圍爐夜話。滿面紅光,顯然是剛喝過酒。班長要了我的身份證確定我們不是通緝犯之後,讓人給我們安排了一間房。倒上熱茶,噓寒問暖。

晚上23點多,來自那曲的藏族班長乃美年齡才20出頭,說著不太流利的漢語,長得像夏雨,我忍住想問他會不會演電影。大部分時間是看著我們不說話。就像總有人問來自內蒙的孩子是不是騎馬上學一樣,我試著問乃美你家有多少氂牛。乃美說家裡沒有氂牛。話匣子一打開,就聊了很多。

乃美是子承父業,父親退休,自己就來道班上班。語氣中不無惋惜地說,可惜沒有去寺廟里學習過。在這里靠自己的努力當上了班長,幾年下來,有後台有關系的人都想辦法調走了。最初由40多個人的道班如今只剩下十幾個人。他的家鄉附近有個著名的景點納木錯,長期在這里待著,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問他想去哪裡,他說想去成都看看。

對他來說,成都大概是個比較遠的地方吧。我勸他來深圳看看,深圳有大海,很溫暖,隔壁就是資本主義地盤。但是我很擔心,深圳的零海拔會不會讓他醉氧。乃美沒有說以後會不會去深圳,我心想乃美有可能沒有聽過深圳,於是沒有再說什麼。乃美給我們拿了幾床毛毯,不停地說,這都是沒用過的,很新。

信奉神靈的乃美告訴我們,藏區的公路很邪乎,每隔些日子,山路就會有車輛出事,不是翻下山谷,就是在急轉彎的地方相撞。有一次夜裡,他開著車,遠看著對面一輛車開著遠光燈過來,等他會車的時候,把遠光燈一關,忽然發現對面這輛車消失了,彷彿從來沒有存在過。乃美說這是「幽靈車」,可能是那些出事故的車輛不甘心吧。聽得我們毛骨悚然,夜變得更冷了。

乃美說,你們路過岡仁波齊,一定要去轉山,神山會保佑你們。(據我所知,藏區有馬年轉山、羊年轉湖、猴年轉森林的習俗。此時前往朝拜福德不可限量,其他時間就可能呵呵了。)

在和我們准備休息之前,乃美特意問了我們一句,要不要拿些方便麵過來,我心裡想著,好啊好啊,多不好意思啊。嘴上不知為何說出,不用不用,謝謝了。乃美看我這么認真就告辭回屋睡覺。

第二天早早醒來,5030米的海拔讓人有些頭疼。起來以後,發現大家都沒起來。於是在院子里曬太陽,在道班裡散步,無聊到站在道班外的公路上看遠方,寂靜的公路,半個小時過去一輛車也沒有出現。

道班裡冷冷清清,連條狗都見不著。偶爾有個小姑娘經過,我們問她哪裡有吃的,小姑娘一臉羞澀,我們都沒明白她為啥羞澀。她指著隔壁說,可以到這里買方便麵。於是我們從早上八點等到中午12點,隔壁才開了門。我們聽到動靜跑過去一看,原來隔壁就是乃美住的地方。

乃美睡眼惺忪的出來,望瞭望太陽,還有垂掛在天上的月亮。然後打了一通拳,扭了幾下腰,估計是餘光看見在牆根蹲著的我們大吃一驚,你們在這里做什麼。我們心想你再不出來,我們就因為餓暈而躺在這里了。同伴用僅剩的力氣說了兩個字,泡麵。

乃美說,快起來,到房間里坐坐。我沒動,同伴跟著進去不到一個呼吸就跑出來了。我問他怎麼了,他說,那味道受不了。我望瞭望天空,湛藍的天空,還有凌冽的風吹過來,空氣新鮮極了。

乃美看著我們狼吞虎咽的吃完了泡麵,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決定中午給我們炒幾個菜吃飯。我心想,早知道吃什麼泡麵,直接吃中飯就是了。

下午乃美要去阿里首府獅泉河補充物質,可以順帶我們一起過去。我們一起擠進他的奇瑞里,我的個頭太高,撞了幾次車框。乃美的車還算新,跑了幾萬公里。一個月5k的工資,這應該是幾年的積蓄買的車。但是乃美心裡明顯不滿足,一路上念念叨叨,像是在念咒語,我豎起耳朵聽見他一直在默念,Prado......prado......prado(普拉多)。這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里,我的腦海里都是這個聲音。

在獅泉河和乃美告別,我們住進賓館,和其他隊友匯合。

放好行李之後下樓走過一個長長的過道,過道對面迎面走來一個帶著金項鏈和墨鏡,穿著夾克衫的寸頭大哥,這位大哥走路雖然不算招搖,但是依然引起了我的注意。

只見他手裡拿著一根火腿腸,一邊走一邊哼著小曲,時不時還咬一口。我聞到火腿腸的味道,想起了這一路上泡過的方便麵,竟然沒有配上一根火腿腸,不由得為這幾碗方便麵感到悲哀。

可惡,我一定要去附近的超市買火腿腸吃,然後握緊拳頭出門。

這一次行程的路上大多數時間都在荒山野嶺中穿行,品嘗過東風南風西風北風,以及混合沙子的罡風,風吹就流淚,效果奇佳。

大多數小鎮經常沒有飯館,只有大一點的縣城才有。有一次餓得前胸貼後背,到了一個縣城,同伴說我們去吃正宗的川菜吧,然後把車停下,吃飯的時候,我問同伴,你怎麼知道這家川菜正宗,同伴指了一下玻璃大門上貼的招牌,上面四個正楷字:正宗川菜。

車上有爐頭和氣罐,是留著在無人區的時候救命用的,以防餓死。但是一直沒有用過,最後把氣罐都留在路上的道班了。

回到拉薩,3800多米的海拔,我們覺得很舒適。把車還了,沐浴在西藏的陽光下。在酒店的頂樓望著布達拉宮的朝陽,邊上是金碧輝煌的大昭寺和人頭攢動的八廊街。

在拉薩討生活的人大多數是四川人和河南人。和藏族的士司機的談話中可以看出當地人民對河南人頗有微詞。四川人在藏地開著川菜館,河南人以租車為主。所以遊客們在西藏的日常通常都是在四川人開的葯房買感冒葯高反葯,租著豫車牌的豐田車翻山越嶺,在路上吃川菜館。

過去的幾天就像夢一樣,夢總是要醒的,對吧。我審視了一下內心的靈魂,一切如舊,和來時沒有什麼不同。我們和藏區依然是屬於不同的時空。

假如來西藏就能洗滌心靈,這個世界上也不需要監獄了,把罪犯們都送去西藏洗滌洗滌。

在西藏,時光(時間和陽光)會洗滌你的面容,不是如溪澗流水一樣輕輕撫過你的臉,而是如金剛砂布用力擦過你的皮膚一樣,又黑又糙。

在拉薩的最後一個夜晚,我們一起喝著青稞啤酒,一起在KTV圍著點歌台跳著舞唱著歌慶祝這個假期結束,去他媽的高原不要喝酒,去他媽的高反。

再見,拉薩。

1.新藏線也叫219國道,是繼川藏、青藏公路之後,進入西藏的第三條公路,於1957年建成通車。新藏線北起新疆葉城,南抵西藏阿里的噶爾(獅泉河鎮),迤邐東行,在終點拉孜與318國道中尼公路段會合,全長2178公里。途經峽南口、大紅柳灘、日土宗和噶爾昆沙,跨過拉斯塘河、葉爾羌河、喀拉喀什河、獅泉河等河流,越過新疆與西藏之間6700米的界山大坂等10處山隘,海拔5000米以上的線路有13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無疑也是海拔最高的進藏路線。著名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班公錯鳥島、札達土林、古格王國遺址、神山岡仁波齊、聖湖瑪旁雍錯都在新藏公路沿線。

2.普蘭是青藏高原的西南門戶,南有喜馬拉雅,北有岡底斯,被稱為「雪山環繞之地」。岡仁波齊峰和瑪旁雍錯在普蘭縣境內。

3.岡底斯的主峰岡仁波齊和山下的瑪旁雍錯被稱為神山聖湖,岡仁波齊被譽為「眾山之王」,瑪旁雍錯被視作「眾湖之後」。

4.阿里地區的行署駐地獅泉河鎮,也叫噶爾,為藏語「帳篷、兵營」之意。從獅泉河鎮到拉薩也分南北兩線:南線途經巴噶、仲巴、薩嘎、拉孜、日喀則到拉薩,北線穿過羌塘草原,經江巴、改則、尼瑪、安多、那曲抵達拉薩。南線北線合稱 阿里大環線 。

5.絨布寺:創建於1899年的紅教寺廟絨布寺,位於珠峰北坡的絨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整個絨布寺依山而建,共5層,現在仍在使用的只有兩層。絨布寺距離珠穆朗瑪峰頂約20公里,很多登山專家認為絨布寺所在地正是觀看珠穆朗瑪峰的最佳位置。從絨布寺到珠峰大本營8公里,步行需2小時,坐車只要15分鍾。

6.對老拉薩人來說,他們至今還是認為真正的拉薩城就是「林廓」所包圍的那片區域。而這些老拉薩人,除了少數是貴族的後人外,大部分是來自各地的朝聖者的後代。對他們而言,神性的拉薩才是真正的拉薩,世俗的拉薩,與真正的拉薩無關。盡管今日的拉薩已形成了「左(西)世俗、右(東)宗教」的城市大格局。

7.「布達拉」一詞系梵語音譯,漢地將該詞譯作「普陀」,意為聖地。

㈣ 札達縣與印度交界危險嗎

不危險。因為國家在札達縣入駐了很多軍隊,時刻保障著人民的安全,時刻讓人感到安心,所以不危險。札達縣,南與印度以喜馬拉雅山脈雪峰線為界。札達縣,藏文?????????????意為「下游有草的地方」,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阿里地區下轄縣。

㈤ 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境內到印度境內還有多遠

不知道我會不會審題有誤,這里我說兩個答案。1.札達縣到印度最短的直線距離大概60公里。2,如果是入境的話,中印關口是關閉的,就算到了那裡也不能出關。你要先從札達縣到尼泊爾再入境印度。

㈥ 西藏地區哪個縣人口最少

西藏人口最少的縣是札達縣。2000年「五普」時人口只有6384人,2003年總人口約1萬人,是中國人口最少的縣。

札達藏語意為「下游有草的地方」,位於西藏自治區西部、象泉河流域, 為阿里地區邊境縣之一。總面積24601.59平方千米,除少數漢族、回族外均為藏族。

該縣均屬高原地帶,平均海拔4000米,西接印度喜瑪偕爾邦,南鄰印度旁遮普邦,北為克什米爾地區,地勢南低北高。札達縣境內有大小河流14條,其中阿里地區的第二條大河象泉河橫穿縣境。

這個地區屬高原亞寒帶乾旱氣候區,冬寒夏涼,空氣稀薄,乾燥多風。年日照時數為3000小時左右,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年無霜期130天。

(6)扎達哪裡靠近印度擴展閱讀:

札達縣原為扎布讓宗和達巴宗屬地。1956年10月兩宗合並,設立扎達宗辦事處。1960年5月建立札達縣,屬阿里地區管轄至今,縣府駐托林,距拉薩1760公里。為該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札達縣是阿里地區以牧為主、牧農並舉的縣。主要飼養綿羊、山羊、耗牛、偏牛、黃牛、馬、驢等。農作物主要有青棵、春小麥、大麥、養麥、豌豆、蠶豆、油菜等。

1965年修通了札達至獅泉河的第一條公路,全長279公里。1984年又修通了至獅泉河的第二條公路,全長380公里;現在全縣除薩讓區外都已通了汽車。

境內著名的古格王朝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象泉河兩岸土山林立,蜿蜒曲折數十里,形成獨特的地貌結構。在土山中已發現藏族先民遺留的400多座洞窟,形成了以象泉河流域為主的古建築群。

另外,北宋時期古格王國在阿里地區建造的第一座佛寺——托林寺,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寺始建於公元996年,包括殿堂、僧舍和塔林三部分。白殿殿內牆壁上繪有許多精美的壁畫。托林寺融合了印度、尼泊爾以及西藏本地的建築風格。

皮央東嘎遺址位於札達以北40千米處,還有中國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遺址。洞窟壁畫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壁畫題材主要有佛像、菩薩像、佛傳故事、說法圖等,還有各種裝飾圖案紋樣及密教曼陀羅等。

札達縣還是阿里地區藏族民間歌舞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其中「古格旋」舞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盛行於托林薩讓、底雅地區,每逢節日慶典更是歡跳「古格旋」舞。

㈦ 去西藏的時候,你認為必去的10個景點是哪裡呢

西藏幅員遼闊,這里不僅有高山湖泊還有充滿魅力的藏族文化。要說西藏必去的十大景點,我會比較推薦布達拉宮、大昭寺、納木錯、羊卓雍措、南迦巴瓦峰、羌塘草原、岡仁波齊、然烏湖以及米堆冰川、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除了這兩片有名的湖泊以外,我個人是很推薦去看看南迦巴瓦峰的,南迦巴瓦峰海拔將近八千米,終年積雪,它是神聖而又雄偉的山峰 ,在山腳處看日落有時還可以看到日照金山的美景。此外,羌塘草原是很遼闊雄偉的,風景很壯麗。在羌塘草原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牧民的帳篷,以及眾多的牛羊。

以上就是我喜歡的一些景點啦。

㈧ 西藏札達縣&噶爾縣:阿里地區意外風景,印占拉達克還遠嗎

噶爾縣與札達縣屬於阿里地區,位於西藏的最西端,與印控克什米爾,以及印度的非克什米爾地區交界。

噶爾縣是阿里地區的行政中心。

札達縣有1鎮6鄉,噶爾縣有1鎮4鄉。

札達縣有約1萬人,24580平方公里,噶爾縣有約2萬人,18087平方公里。

噶爾縣舊版介紹如下,注意平均海拔是4350米,是到此處 旅遊 的主要障礙。

札達縣舊版介紹如下,注意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

作為地區政府駐地,噶爾縣城市極徑超過5公里。縣城距離西部邊境的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直線約75公里。

噶爾縣唯一的鎮,就是縣城所在的獅泉河鎮。獅泉河鎮在獅泉河畔,這條河流進森格藏布河,然後流出國境,進入印控克什米爾拉達克的印度河。噶爾縣有一塊飛地在革吉縣,在革吉鎮附近。獅泉河鎮附近有一座著名的山峰麥札日妞。

札達縣唯一的鎮,就是縣城所在的托林鎮,位於朗欽藏布河畔,這條河又叫做象泉河。札達縣是由曾經的札布讓宗和達巴宗合並而來,裡面的 歷史 地理名勝還挺多的,著名的札達土林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格王國遺址、土林古格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托林寺都在札達縣城托林鎮旁邊。可惜札達縣還沒有國道通過,而噶爾縣有國道219通過。

阿里地區的機場,阿里機場,位於噶爾縣的昆莎鄉,又叫昆莎機場。上圖中,昆莎鄉位於噶爾縣和札達縣之間,選址很好!到噶爾縣獅泉河、札達縣土林等地 旅遊 都很方便。注意到昆莎鄉到札達縣香孜鄉的路上,可以比較方便的穿越阿伊達日居雪山。

札達縣城,一端到另一端最長2.5公里。縣城距離南部邊境的印度約直線55公里。縣城在河流兩岸,不考慮土林等景區,風景也不錯。兩岸高山林立,山坡上刻了很多字,意外的風景。

札達縣城,山坡刻字:大美札達。

札達縣城,山坡刻字: 旅遊 興縣、開放富民。

札達縣城,山坡刻字: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另有一排:中國公安邊防、愛民固邊的大字涉及軍營就不放圖了。

在札達縣和噶爾縣附近,至少有上述6處與印度的邊境還沒有劃定,就是圖中的大小6塊紅色區域。

由於時間關系,這篇寫到這里。唐師事實研究,歡迎轉發轉載交流。若需數據資料圖紙文件或約稿,贊賞再私信。

唐師有關文章:

西藏日土縣vs改則縣:全面對比,阿里地區無人區?

和田地區和田市與和田縣介紹,傻傻分不清楚?新疆買地養老?

中美之間幾個數據對比,2020年8月,值得了解的細節

㈨ 獨行西藏:印度頭上的二踢腳和邊境旁的手術

「差不多了吧?」藏族小醫生有些不忍。

「沒關系的,切大點,深點。」我堅持道。

小醫生再次拿起刀,我又將紗布咬入口中。

——※※※※※※——

提示:本文部分內容或會引起不適,勿謂言之不預也。


前篇回顧

轉入通往阿里札達縣的X705縣道,目睹從未見過的天地之景,確信這是中國最奇瑰壯麗的公路。


01 札達之最

晚上9點,到達被土林包圍著的札達縣縣城,此時的中國最西端,天還是亮的。

提起札達縣的名字,絕大多數國人都會覺得陌生。這是因為地處中國版圖最西端偏南角落的札達太偏僻了,交通不便,人口極少,毫無影響力。

札達是中國人口最少的縣,常住人口僅8千多人,佔地面積卻有2萬多平方公里。如何形象地理解札達的人口密度?可以這么比較:札達縣的人口僅相當於內地一個普通鄉鎮,面積卻接近台灣的八成,兩者的人口密度相差2500倍。

人口如此稀少(0.25人/平方公里)當然基於地理環境。人們常說,藏西阿里的地質風貌舉世無雙,最著名的是阿里三圍,即「雪山圍繞的普蘭」、「岩石圍繞的札達、「湖泊圍繞的日土」。普蘭縣即前篇神山聖湖所在地,日土縣是去年中印對峙的地方,札達縣為岩石所環繞,其惡劣的生存環境可想而知。

註:阿里三圍另有含義,見下篇。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札達的一側是喜馬拉雅山脈,另一側阿伊拉日居是岡底斯山脈的支脈,中間則是以札達土林為代表的乾涸的土地,只有在冰川融化的雪水沖刷出的河谷里,才能進行規模很有限的農耕畜牧。

札達(也包括阿里全境)高海拔、極乾燥、全年刮大風、平均氣溫0度。這種生存環境下,不僅是內地來的漢人吃不消。在札達我曾問過一位本地藏人,他們是如何適應環境的。

「誰說我們就適應了?」對方嘆道,「幾個月一滴雨都沒有,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熱得要命。難受的時候就是頭痛,睡不著覺。」

「那怎麼辦呢?」我問。

「怎麼辦,吃去痛片唄!」這位中年漢子翻著眼睛冷冷地答道。

還以為只有我們這種人用去痛片,真想不到藏人也用。怪不得去痛片在西藏葯店裡可以隨便買,而內地很多葯店因為去痛片太便宜,早就不賣了。

註:頭部悶痛是最常見的高原反應症狀,很多遊客進藏前都會帶上氧氣罐、紅景天、西洋參之類的以應對。以筆者的經驗,兩毛錢一粒的去痛片最有效。別的不僅多花錢,佔地方,效果還來得慢。


02 達摩克利斯之二踢腳

到達札達縣城,我打開地圖軟體後被嚇了一跳:「怎麼搞的?我在印度?前面是新德里?」當時的截圖如下:

這是大地圖下的顯示模式與誤差造成的,但這張地圖也說明了札達縣特別的地理位置以及與印度、巴基斯坦的關系。

札達是中國距印度首都新德里最近的縣,直線距離僅300多公里。雖然離得近,卻也沒有更便捷的交通方式——中間橫著喜馬拉雅山脈呢。中印邊界札達這一段也有幾處爭議區,卻未曾發生過嚴重沖突,這是因為僅有的幾處隘口一年也只有個把月能通行,還要經過大片的無人區,雙方軍人都無法駐扎對峙。前文介紹過, 歷史 上阿里與印度之間的主要通道,在旁邊的普蘭縣。而去年爆發中印沖突的日土縣,兩國都有公路直達邊境。

在札達,更能感受到印度人的壓力。喜馬拉雅山脈這一段有六七千米高,三百公里外的新德里呢?海拔216米。這么說吧,你在札達邊境的山上點個大號二踢腳,就能射到印度總統府院子里。這種廉價二踢腳咱們有的是,A-300的火箭炮了解一下?最大射程290公里(400公里以上射程的更大號的二踢腳咱都有,290也是刻意寫的,其實是300),准確性能打旗桿。如果架在山頭,算上海拔高度加成,340公里外的總統府旗桿……真奇怪,難道不是應該打碉堡么?為什麼咱們對外宣傳火箭炮能打旗桿?有意思哦。

當然,愛好和平是自古以來的,一般而言咱們不會在札達土林中埋二踢腳破壞自然環境。不過你若是印度人,就算是鄰居聲稱不會威脅你,你能不能安穩睡覺?

就好比你家是小河邊的一棟平房,緊挨著的鄰居卻是十層大house,你晚上在院子里鋪席子睡覺,看到鄰居家那個壯漢在十樓陽台上抽煙喝茶抖腿,壯漢的腿毛甚長,肌肉甚壯,還笑嘻嘻地看著你。什麼感受?人家在樓上無意中丟個煙頭就能讓你晚上睡不安生。

1962年中印之戰,為什麼印度舉國哀鳴,新德里人紛紛外逃?

將心比心就知道什麼是寢食難安,什麼叫做達摩克利斯之二踢腳。 首都又不能搬走,真個是愁人。


03 給自己來一刀?

再次強調,本節及以下內容可能引起不適。

縣城的街道寬敞齊整,比我想像的要大點,畢竟這個縣的一半人口都住在縣城裡。天色漸暗,店鋪多已關門,穿過這清冷寧靜的小縣城,我在一處政府辦公樓外的圍牆前停下車。四下無人。

打開後備箱,將行李雜碎歸攏到一邊,我鑽進車里,關上車門。拿出爐灶准備點火,再將前日在吉隆縣買的和自己帶的紗布、膠帶、酒精、碘伏、魚石脂等等擺開,之後掏出那把一直隨身攜帶的當年在俄羅斯買的鋒利的匕首,脫下褲子……我准備給自己動刀了。

對此需要做點解釋。數日來,一直為臀部上的膿腫所困擾。這塊因為長期駕車久坐造成的感染,在皮下很深的地方,長期不能潰口。不得不繼續駕車,膿腫被壓迫愈發嚴重,以至於痛不可忍。我很清楚,如果再不處理發展成血液感染,能不能活著離開西藏都是個問題。

當務之急是引流。也就是將皮膚切開,排出膿液。切開並不麻煩,來一刀就行。因此我考慮著給自己來一這么刀。唯一麻煩的是,那地方我自己看不見,必須憑感覺一刀捅准,捅錯位置的話……要知道,附近重要東西挺多的……

是不是在瞎扯?真不是,老毛病了,年輕時候懶得跑醫院,我就在衛生間里自己干過不止一次,搞得滿地是……反正挺嚇人的。

為什麼不到醫院動手術?上回在吉隆縣去過醫院(見《 問道·49 道 別 在蒼茫孤寂的世界屋脊 》),卻發現偌大個醫院竟然空無一人,也讓我對當地的醫療水平深表疑慮。本地藏人告訴我,他們從不去縣醫院,看病就到拉薩,最差也是日喀則。這意味著當地人去醫院,來回一趟少則兩三天天,多則一個星期。

我相信能處理好自己,只是車里太狹窄,但我總不能光著屁股蹲在馬路旁邊干,讓人看見會認為我要練葵花寶典。於是准備點燃爐子,燒匕首消毒。臨到最還是猶豫了,我有用於皮膚消毒的酒精、碘伏,卻沒有術後用的抗生素和軟膏,萬一動完刀子後感染,在這種地方麻煩可就大了。

揉揉患處,我估計那地方已經像一顆快爛掉的軟軟的黑布林了,摸著鋒利的刀刃思前想後,我還是提起褲子,准備先去醫院看看,實在不行再給自己捅刀子吧。


04 動手術

果不其然,縣城醫院面積不小,樓房也挺新,內科、外科、急診等一應俱全,還有棟住院部。就是沒有任何人出入,若不是值班室里亮著燈,醫院一絲人氣都沒有。這兒的醫院叫衛生服務中心,之前去過的吉隆縣也是這樣,我猜測是診療水平達不到醫院標準的緣故。

值班室里有人,一位年輕的女護士,和一位更年輕的男醫生,兩位都是藏人,普通話很好。護士顯得挺干練,小醫生卻是一臉青澀的模樣。我說明來意,小醫生有些猶豫,他說老師們都下班了,明天上午再來更合適些。

他說的老師是援藏醫生。藏區的醫療水平落後,各個醫院和服務中心都有內地援藏的輪崗醫生駐守,這些醫生除了看病,也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在牆上我看到一張表格,寫著醫生們的聯系方式。

除了拉薩、林芝等少數地方,西藏大多數地區的生存環境較差,尤其是打小生長在平原地區的內地人,如果長期在高海拔環境下生活,對 健康 傷害極大。我不知道援藏醫師們輪崗一次要多少年,但我理解他們真不容易。捫心自問,如果讓我來阿里這種地方支教,敢么?

我對小醫生說,就是個小手術,割兩刀很簡單的,再說我明天早上就離開,等不及了。小醫生答應了我的請求,將我帶到換葯室,讓我躺在床上,脫下褲子。

我看看兩米開外敞開的窗戶,沒吭聲,乖乖地寬衣解帶。窗外是院子,那邊是一盞燈都不亮的住院部。在這種地方也不用擔心被人窺視,再說咱是個大男人有啥在意的?

藏族醫生對我的那隻碩大成熟的黑布林表示由衷地贊嘆,摸了摸,捏了捏,問我能不能挺得住。我滿懷豪情地說不怕。因為已經腫大,這種引流手術不能打麻葯,或者說打了麻葯也沒什麼用,患者只能硬抗。

小醫生開始做手術准備,我就從容地跟他聊天。小夥子是日喀則人,二十多歲,學醫於西藏醫學院,也就是位於拉薩的西藏大學醫學院。這所學校應該是西藏唯一一所本科醫學院。聽到這我也放心了點,外科不比內科,還是西醫讓人放心些,若是中醫、藏醫出身,我會提起褲子跑掉的。

這位挺帥氣的藏族小伙兒挺謙虛地說,平日里都是援藏老師動手術,這邊也只能做小手術,他都是幫忙,跟著學。我說沒關系的,來吧。說完偷偷將一塊紗布塞入嘴裡,用牙死死咬住。這么多年來飽受蹂躪的我知道將遭遇什麼。

小醫生的動作很輕柔,手法卻有些生疏,輕挑慢點總是不到位,還很關切地問我感覺如何。終於我悶哼一聲,抽出口中紗佈道:「再來,弄開些。」

「差不多了吧?」小醫生有些不忍。

「沒關系的,切大點,深點,不然不幹凈。」我堅持道。

小醫生再次拿起刀,我又將紗布咬入口中。

我又鼓勵勸說了幾次,甚至指導對方應該如何切口(看不見但我感覺得到),這小夥子還是太溫柔了,始終不肯下猛手,寧可慢慢幫我擠壓排膿。無奈,只能很不盡興地結束了手術。之後我提上褲子,對這位藏族小伙兒深表感謝。

引流手術必須到位才能利於膿液排出,我這種重度膿腫,術後還應該埋入紗條,不然膿未排完,傷口再次癒合,手術就白做了。小醫生還是經驗不足,我的感覺他做的切口太小,也埋不進紗條。

離開這冷冷清清卻讓我撿回半條命的衛生服務站時,天已經黑了。十點多,出了一身汗已是疲憊不堪的我,駕車找了個安靜的街道,磨磨蹭蹭地燉了鍋午餐肉玉米湯,慢慢吃完,爬入車中,沉沉睡去。

8月2日,出行第23天,本日早上7:30從日喀則的仲巴縣帕羊鎮出發,進阿里,過聖湖瑪旁雍錯,觀鬼湖拉昂錯,途經神山岡仁波齊,穿扎達土林,晚上9:30到達札達縣城動手術。自駕約14小時,全程550公里。

今天精神狀態很糟,精力、智力、體力大幅度衰退,還好,扛過來了。



後記

中國 歷史 上,死於癤癰膿腫的名人不勝枚舉。有了現代醫學,這些以前因為感染而造成極高致死率的疾病,如今不過就是個簡單的門診小手術而已。在此,特別感謝國家為藏區高規格建設的衛生服務中心,藏醫院培養的本民族醫學生,以及援藏老師們的傳幫帶,正是這些人力物力的投入,才拯救了我和無數藏民、遊客。

筆者自小體質較差,也不止一次在長途旅行中患病,總是因為自己拖延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本次雖然在札達及時動了手術,卻留下很大的隱患,半年後在另一次獨行中再次復發,而且更加嚴重。趕回家後我乖乖住院動手術,在病床上躺了兩個月,幾乎是在醫院里過的春節,個中痛苦煎熬,一言難盡。

屁股的破事兒,到此結束。與之後的災難相比,這病痛和手術真不算啥,自稱撿了半條命也是誇張些。

問道之旅的破事兒,多去了。

㈩ 死人城的歷史

的是古格王朝遺址吧?
古格王朝遺址位於今西藏阿里扎達縣境內象泉河南岸扎布讓區的一座小山上,總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物沿著逶迤的山勢,層層而上,直抵山頂,布局嚴格,氣勢雄偉。整個城堡,從地面到頂端高300多米,由房屋、洞穴和佛塔以及雕堡、工事、地道組成。
殘存下來的窯洞、房屋、碉堡、古塔等各種建築物共1416處(座),其中窯洞879孔、房屋遺跡445座、碉堡60座、各類殘塔28座、暗道4條。4條暗道使建築群內部可以四通八達。外圍則有黃土築成的城牆,城牆上可以看到許多大型卵石上雕刻的佛像和藏、梵文經咒。遺址內的房屋建築約系土木結構,平頂。較大的建築有紅廟、白廟、國王的宮殿和集會議事廳。
保存較好的有紅廟、白廟、度母殿、大威德殿和壇城殿等。白殿和紅殿的面積差不多大,約為300平方米,廟內有36根方形立柱,柱上和天花板上都有彩繪花紋和佛像,牆上繪滿了各種不同題材的壁畫。白殿內有一幅吐蕃歷代贊普和古格國王世系的壁畫,非常珍貴。紅殿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038年阿里王意希沃迎請古印度佛學大師阿底峽的壁畫,畫中一隊舞女翩翩起舞,旁邊有人擊鼓吹號,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是在統一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後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後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後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治范圍最盛時遍及阿里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後重新找到立足點,並由此逐漸達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吐蕃王朝末代贊普郎達瑪時期,滅佛毀寺,不少避難僧人遠遁阿里。阿里地處西部邊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響,加上又是苯教的發源地,所以便成為各種思潮、各種力量匯集之地。公元843年朗達瑪被一位僧人刺殺,內戰紛起,4年後平民起義,吐蕃王朝崩潰。之後先後曾出現大小7個王國,長期處於封建割據狀態。
古格王國最神秘的地方在於,擁有如此成熟、燦爛文化的王國是如何在一夜之間突然、徹底消失的。在其後的幾個世紀,人類幾乎不知其存在,沒有人類活動去破壞它的建築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畫和藝術風格。它甚至保留著遭到毀滅的現場。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的呢?
在17世紀的時候,古格王國已經有了西方來的傳教士,當時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領袖——其實是國王的弟弟矛盾比較深,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古格國王開始藉助西方傳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響。1633年,僧侶們發動叛亂,古格王的弟弟勾結了與古格同宗的拉達克王室利用拉達克的軍隊攻打古格都城,企圖推翻古格王朝,於是一場殘酷的攻堅戰就在這里打響。
而建在一座山上的古格王宮是防守能力最強的建築,整個王宮只有一條隧道可以通到山上,從這里絕對沒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懸崖。戰斗持續了很長時間之後,拉達克開始驅趕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頭樓,他們的想法是等這座建築修的和山頂一樣高的時候,他們就可以最終拿下古格了。
現在我們在古格的半山腰可以看到這座石樓的遺址,很好找的,因為周圍的建築都是土的,只有這里是石頭砌成的。並沒有修完,大概有十幾米高。沒有修完的原因是因為在修的時候,上面的古格王出了變故。據說,由於拉達克人強迫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繼夜的修石樓,老百姓在下面非常凄苦的唱歌,被國王聽到了,國王非常難過,於是做出了決定。
一說國王最後從懸崖上跳了下去,國王一死,古格自然也就城破了;另一種說法是為了挽救百姓古格王投降了。
從歷史記載上來看,似乎後一種情況更可靠。楊公素在《中國反對外國侵略干涉地方斗爭史》及伍昆明《早期傳教士進藏活動史》的記載是,古格的最後一個國王及全家被拉達克人拉回拉達克都城列城關進了監獄。
不管國王最後的下場怎麼樣,古格老百姓的結局卻都很慘,古格下面的無頭干屍洞就是證明。但是干屍洞里的屍體遠沒有十萬只多,而現在又找不到古格人的後裔,那麼當日十萬之眾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呢?
從記載和考察的結果上看,戰爭造成的屠殺和掠奪並不足以毀滅古格文明。可事實上,硝煙散盡的古格王國卻迅速淪為一座龐大的廢墟。
也有人說除了戰爭以外扎達地理環境的迅速惡化是主要的原因。的確,現在古格遺址一帶沙漠化程度十分嚴重,當年能養活10萬之眾的綠洲,今天已所剩無幾了。但是問題還是那10萬人去那裡了,如果是遷徙走了話就一定會有後裔知道之後的歷史。另外還有很多猜測,諸如天災、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榮富強的文明突然間完全徹底消失,而且沒有留下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幾戶人家守著一座空盪盪的城市廢墟,但是這些人也都並不是古格後裔。看樣子古格的秘密短期內是難以解開了。
古格王國的統治中心在扎達象泉河(藏語為朗欽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達今克什米爾境內的斯諾烏山,南界印度,西鄰拉達克(今印占克什米爾),最東面其勢力范圍一度達到岡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讓位於現扎達縣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讓北面的香孜、香巴、東嘎、皮央遺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達巴、瑪那、曲龍遺址等,都具有相當的規模。
古格王朝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爾學經,翻譯佛經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歷數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峽底到阿里地區弘法,使阿里成為佛教復興之地,佛教史稱之為「上路弘法」。
古格在西藏經濟和文化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當時古代印度的許多重要佛教教義,就是從這里傳入西藏腹地的,這里又是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干屍洞就在古格遺址近旁,它坐落在一岩壁之上,洞口離地2米左右,毫不起眼。洞內十分寬敞,深幾十米,堆滿無頭干屍。據傳洞的最盡頭是喇嘛,緊挨著的是兒童,其次是婦女和男人。由於氣候乾燥,屍體沒有完全腐爛,散發著一種怪味。關於干屍洞的傳說有許多種,最可信的一種說法是:當年古格兵敗,拉達克人將寧死不屈的古格兵士斬去頭顱,而屍骨則棄於洞中。

閱讀全文

與扎達哪裡靠近印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36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4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0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1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19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0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398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8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6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1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3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6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1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6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4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1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6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