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為什麼要在印度取經

為什麼要在印度取經

發布時間:2023-01-20 20:57:34

1. 古時候是不是印度比中國發達為什麼中國要去印度取經學習呢

發達到不見得,所說的取經指的是求取佛經,應為佛教的發源地是古印度,所以後世的許多僧人認為只有到達印度才能學習到比較純正的佛法,所以去印度取經。

2. 唐僧為什麼要去印度取經

#以書之名#唐僧為什麼要去印度取經? 歷史 上的唐僧與古典小說《西遊記》里的唐僧並不相同。唐僧姓陳,名煒,生於公元600年,法名玄奘。玄奘走南闖北,向許 多高 僧學習佛教,他決心西行印度去學習佛教 。當時還沒有漢譯本,玄奘踏上西行征途,歷盡千辛到達北印度。玄奘在迦釋彌羅國(今克什米爾)苦學兩年,把佛教徒第四次結集的30萬卷佛經全部讀完,總共學完916萬字的佛教典籍。兩年後,玄奘開始旅行全印度,訪問佛教古跡並向名師學習,在伽耶城(今印度比哈爾邦)頂禮膜拜當年釋迦牟尼曾經修道的一株古老的菩提樹。最後,玄奘來到了印度的那爛陀寺。那爛陀寺的長老是年高德勛戒賢法師。在那爛陀寺學習的4000名和尚中,精通20部經律論的有1000人;精通30部經律論的有500人;精通50部經律論的,包括玄奘在內,只有10人。玄奘在那裡被稱為「三藏法師」,地位非常高貴。因為玄奘是中國唐朝人,所以又叫大唐三藏法師。公元641年,戒日王請那爛陀寺的高僧去參加辯論,戒賢法師派出了玄奘,結果大獲全勝,玄奘名揚全印度。玄奘載譽歸國時,帶回佛經657部,佛的舍利(釋迦牟尼的遺骨)150粒,釋迦牟尼金質塑像一座,以及金質、銀質佛像和花果種子。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長安。唐太宗親自在洛陽接見玄奘。玄奘不願做官,決心把印度佛經譯成漢文,並撰寫了《大唐西域記》。不料在公元664年2月,玄奘在緊張的翻譯工作中猝然逝世。其遺骨當時珍藏在樊州(西安)的佛塔里。

參考文獻中國戲劇出版社《十萬個為什麼》

3. 為什麼古印度那麼落後玄奘還要去取經

歷史記載,玄奘大師出家之後,看到我國佛教經典不完整,特別是唯識學經典缺乏,而當時印度的佛教典籍非常豐富,所以才決定去取經的。
《大唐西域記》記載,玄奘大師到印度不僅是取經,在印度留學期間,也把中國的《道德經》翻譯成梵文。這也是一種文化交流。
中國在歷史上,有幾次成為世界最強的國家,但並會因為自己強大就停止文化交流,這正是中國的文化自信。

4. 玄奘為何要去印度取經

原因:鑒於法相學形成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思考解決的問題。武德九年(626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譯,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

貞觀元年(627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余里。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二十九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

(4)為什麼要在印度取經擴展閱讀:

《玄奘西遊記》之一《玄奘身世》

唐僧師徒四人上西天取經的故事幾乎人人都知道,但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這三個徒弟不同的是,唐僧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唐朝時一個偉大的僧人,號稱玄奘法師。他徒步十多萬公里,歷時十七年,遠赴印度取經。玄奘的西行之路,被現代人認為是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享有如此贊譽的玄奘,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的身世又是如何的呢?

在《西遊記》中,對玄奘身世的描寫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西遊記》第十一回寫到玄奘時,有一段話:轉托塵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羅網,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臨惡黨,父是海州陳狀元,外公總管當朝長。可見玄奘的父親是狀元,外公是當朝丞相。玄奘的父親經歷了金榜題名,洞房花燭的喜悅,又遭遇了月黑殺人,拋屍江底的慘劇,使玄奘尚未出生就開始歷經磨難。

《西遊記》中對玄奘的描寫可有依據?歷史中真實的玄奘是一個什麼樣的身世呢?是什麼樣的人生經歷,使他敢於徒步往返17年,遠去西天取經?

根據歷史的真實記載,玄奘的確是出生於一個名門望族,祖上出了很多高官,但是到了他父親這一輩,陳家從高級幹部降到了縣令。玄奘的母親姓宋,是洛州長史之女,跟當朝宰要相差得很遠了,但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關於玄奘出生的時間,因為我們知道《西遊記》講的是貞觀十三年海州陳狀元娶了殷小姐,就算當年懷孕當年生子,那麼照這么說,玄奘法師應該生在貞觀十三年,這個是錯的。

玄奘的出生年月,在歷史上是需要一番考證能考出來的,除了《舊唐書》的本傳以外,基本都說他是唐高宗的麟德元年,也就是公元的664年,玄奘去世。一般認為玄奘是生活了65個春秋,那麼一推,玄奘就是生在公元600年。

《西遊記》中寫到,玄奘的父親是新科狀元郎,母親是當朝宰相之女,玄奘的父母新婚之後,都遇到了什麼樣的事情?怎麼會使自己的孩子歷經磨難呢?按照《附錄》里的說法,唐太宗授予陳狀元江州州主的官,叫他即刻上任。誰知道,這一走就走出一段天大的禍事來。賊人劉洪把陳狀元推入江中,拿了陳光蕊的官憑,也就是當官的憑證,帶著殷小姐居然就到江州去上任了。

5. 唐玄奘取經的完整路線,唐玄奘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

玄奘西行路線

長安(今陝西西安)——秦州(今甘肅天水)——蘭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瓜州(今甘肅安西縣東南)——玉門關——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魯番)——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逯迦國(今新疆阿克蘇)——凌山(今天山穆蘇爾嶺)——大清池(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葉城(即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國(都在今烏茲別克境內)——鐵門(烏茲別克南部茲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今阿富汗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取經原因:唐太宗時期,佛教流派分歧眾多,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玄奘西行印度取經!在當時,印度是佛學的發源地和集中地,而且,太宗為了恢復絲綢之路的秩序、擴大版圖,急需西方的各種資料,於是,西印度乃不二選擇!

6. 為什麼中國去印度去印度取經呢。

佛教的發源地是在尼泊爾境內,當時的尼泊爾就是在印度國的范圍內,佛祖一路從尼泊爾經過印度國境宣揚佛教,傳到中國(好像在前往中國的傳法路途中年老了,涅槃了)傳到中國的佛法大部分都不夠全面不夠多,中國佛教人士就去印度取經,也有從印度那邊的高僧來中國傳法。

7. 玄奘為什麼去印度取經

早在南北朝時,佛教學術界就開始了「一闡提眾生有無佛性」的論爭。到玄奘時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經》、《成實經》、《毗曇》學與真諦在南方譯傳的《攝論》、《俱舍論》,構成當時南北佛學的主流。但玄奘師通過學習,深感真諦等古德譯著不善,致使義理含混,理解不一,註疏也不同,對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分歧很大,難以融合。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遂產生去印度求彌勒論師之意。
鑒於法相學形成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思考解決的問題。武德九年(626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譯,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

8. 唐玄奘為什麼非得要去印度取經他為什麼不去義大利半島取經呢是當時的唐朝負擔不起那麼遠的差旅費嗎

1.當大唐帝國處於貞觀之治的盛世唐朝的時候,義大利的歐洲還處於黑暗的落後的中世紀。美國還沒建國。如果,唐三藏去義大利取經的後果就是,把中國的先進封建制度再復辟到落後的奴隸時代。就像現在的中國留學生為什麼要去讀哈佛,而不去非洲讀叢林大學,學習鑽木取火一樣。
2.唐三藏是佛教徒不是基督教徒。如果你要去哈弗進修,你會去日本學習日語玩嗎?
3.唐三藏要學的是印度的佛學經典《瑜伽師地論》而不是《聖經》所以他必須去印度,而不能去義大利。
4.唐三藏可以穿越沙漠,但他不是龍王,所以不能穿越太平洋。比如:未來人問老哥為什麼非得要去哈弗讀大學?你為什麼不去織女星考公務員呢?是當時的中國負擔不起那麼遠的差旅費嗎?你咋回答?!

9. 李世民為什麼派玄奘法師到印度去取經

  1. 當時的唐朝極其信佛,加之當時中國僅有的佛經數量有限,翻譯有多次錯誤,由於宗教需要,李世民要靠佛教穩固國民思想,創立較穩定的盛世,需要有人取經經,翻譯。而玄奘法師又是遠近聞名的大法師和佛經翻譯家,德高望重,又悟性極好,學習能力強,還有光復佛教的思想,所以玄奘法師當然是不二人選。

10. 玄奘是貞觀19年回到大唐的,但是他為什麼要去印度取經,朝鮮難道當時沒有嗎

第一:印度是佛教發祥地
第二:當時的印度人對佛教理解的更為深刻,玄奘西行取經也是因為聽了一個印度來的僧人講經才去的,相比之下中國的佛教太簡單,太狹隘,太教條,甚至是錯誤的教條,所以他要取經改造中國的佛教(雖然最後還是沒有改造成功)
朝鮮黨是應該有佛教了,但是應該是從唐傳過去的,所以唐朝的著名僧人到那邊(包括鑒真東渡日本)都是去傳教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在印度取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1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6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4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59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4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2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3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2
伊朗的海拔多少米 瀏覽:925
nuri是什麼意思印尼 瀏覽:280
哪裡可以看義大利籃球比賽 瀏覽:302
為什麼印度有彎曲鐵軌火車 瀏覽:521
墨脫和印度哪裡交界 瀏覽:997
義大利的物價為什麼便宜 瀏覽:68
伊朗火車價格多少錢 瀏覽:197
為什麼很多潮汕人都在印尼 瀏覽:976
改造後義大利風情區有哪些高科技 瀏覽:44
中國最美楓葉林在哪裡 瀏覽:932
中國哪裡沒有木薯 瀏覽:808
印尼白燕窩多少一克 瀏覽: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