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0000印度幣可以換多少人民幣到什麼銀行換
1人民幣元=6.6854印度盧比 1印度盧比=0.1496人民幣元 50 000印度盧比=7 478.9841人民幣元 到中國人民銀行兌換。不過具體的匯率會有所波動,要根據當天銀行的匯率為基準。
Ⅱ 撥款100億!印度宇航員2022年上天 用一款「不銹鋼神箭」發射
在拖沓近十年之後,印度的首個載人航天計劃終於突破了官僚和國會的重重束縛,得到了總額達1000億盧比(約合100億人民幣)的專款預算。而在這筆巨大的預算款背後,將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同樣宏大的目標:在2022年之前,該組織將用國產火箭和國產飛船,將3名印度宇航員送進地球軌道,並至少停留一周的時間。
圖為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不銹鋼神箭"GSLV.MK.3。
當然,把時間表掐得比誰都緊,已經是印度人的"傳統項目":在接下來不到3年的時間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要先完成2次無人測試,再完成最後的載人發射。而最為關鍵的是,在這三次發射之間,印度人只規劃了僅僅半年的間隔。
對比之下,中國的"神舟"飛船發射間隔都長達近一年,而印度的GSLV系列火箭並不如同當時的"長征"家族已積累了豐富的發射和遙測控制經驗,筆者實在難以想像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是"哪裡來的自信"。
圖為發射後"放煙花"的GSLV.MK2火箭,以印度目前的水平實在難保這一幕不會重演。
當然,無論是造航母、造飛機、抑或是造坦克,印度人把原本制定的一兩年計劃拖到八年十年,都是常有的事——說近點,印度早在2006年就對載人航天"有想法",真正邁出第一步就已經是整整十二年之後,而誰也難以保證,印度接下去每走一步還要不要花十年的時間。
但對於印度空間研究機構來說,時間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節點可以拖,鴿子可以放,但看似"天文數字"的預算其實根本不夠用,這才是最為關鍵的死結。
圖為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它以一己之力完美地撐起了中國載人航天計劃。
誠然,1000億盧比(約合100億人民幣)的預算對平民百姓而言的確是天文數字,但在航天領域,尤其是最為復雜的載人航天領域,可以說是投進去都不帶響:省吃儉用的中國航天從90年代起步的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到神舟六號安全返回,完成第一階段目標就花了200億人民幣,這已經是極便宜的"白菜價"了!
相比之下,日本為了能拿到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所開發的H-2B火箭+HTV無人貨運飛船組合,其總的研發費用就超過5000億日元(約合311億人民幣),這還要考慮到HTV飛船不需載人升空和返回大氣層,結構相對"神舟"要極大簡化,成本上也能節省不少!
圖為抵達國家空間站的HTV飛船,由於不需回收,其外殼並不需要隔熱設計。
換句話說,在載人航天這場"燒錢馬拉松"中,區區1000億盧比根本不夠印度空間研究機構"燒",更何況印度各類技術研發組織/機構向來以花錢大手大腳聞名,"錢去哪兒了"這種問題可謂家常便飯。
而從具體費用來分析,1000億盧比也就堪堪夠支撐起3次GSLV.MK.3火箭的帶載發射,印度內閣的這次撥款事實上非常值得玩味。
圖為"聯盟-11"號飛船,其額定載員量為三人。
更何況,不同於一步一個腳印的中美俄三國,印度在載人航天計劃上"畫餅"力求一氣呵成的態度也令人捉摸不透:首個飛船就要達到載三人在軌一周的目標,這不免有些吹牛的味道了。
至於印度至上而下,包括印度空間研究機構在內是真正沉浸在"印度航天夢"當中,還是在進行著"叫不醒的裝睡",只是將載人航天作為一個幌子,當"搖錢樹"肆意使用,那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最終答案了。(利刃/TO)
Ⅲ 印度的航母是什麼級別的
印度有兩艘航母是從外國購買的。
其中一艘是「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屬中型航母。
還有一艘是維拉特號航空母艦,屬輕型航母。
印度還有一艘自製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航母,也屬於中型航母。
附:三艘航母詳細資料。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基輔級的第四艘。
原名「巴庫」號,
排水量44720噸。
長273米,寬56.2米,吃水9.7米。
1978年始建,1984年下水,19 87年服役。主機功率20萬馬力,航速29 節,自持力30晝夜。使用了比以前先進的 指揮系統及3D雷達系統。可載雅克-141超 音速戰斗機。1992年開始一直在北方修船 廠進行大修,但經費嚴重不足。
根據俄印兩國於2004年1月在新德里簽署的一攬子協議,俄方將無償地向印方提供「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但該艦須在俄北方機器廠接受現代化改裝並裝備俄制艦載機。協議的總價值高達7億美元。據印度亞洲通訊社2009年12月17日報道,俄羅斯與印度已在不久前就「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的改裝費用問題達成了最終的協議。根據印軍方消息人士日前透露的消息,印度將總共向俄支付23億美元的航母維修和改進費用,其中,已經支付的金額為7.22億美元。該通訊社提供的數據稱,俄方就改進「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的估價為29億美元,但在談判過程中,這一數額被降低至24億美元,而雙方最終商定的價格則是23億美元。除了降低要價外,俄方同時還同意免費為航母安裝一批額外的裝備。根據雙方達成的這一最新協議,印度將不會因航母交付日期推遲一事向俄方索賠。根據俄印兩國最初達成的協議,俄方應在2008年完成航母的改裝工作並將其交付印度海軍,而安裝最新的約定,航母的交付日期已被推遲至2012年。
現在,該艦已被印海軍重新命名為「維克拉馬迪特亞」號。據悉,改進後的航母的甲板有所延長,先前裝備的「玄武岩」導彈發射系統也被拆除。這樣以來,「維克拉馬迪特亞」號便能夠搭載米格-29K型戰斗機,而非僅局限於直升機或是雅克-38和雅克-141型垂直起降戰機。
改進後的「維克拉馬迪特亞」號的排水量接近5萬噸。就噸位和主要性能來說,該艦已非常接近法國的「夏爾·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由於需要定期添加燃料,前者僅僅在續航能力方面落後於後者。
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維拉特」號航母正在科欽船廠的維修碼頭上進行延壽改裝,這也是為「維拉特」號航母的服役50周年紀念做准備,其前身是英國皇家海軍1959年服役的「競技神」號航母。
「維拉特」號航空母艦原為英國皇家海軍的「競技神」號。1986年 4月,印度海軍以 2500萬英鎊較低的價格從英國購買進此艦。
數據參數 排水量: 27800噸(滿載)。
長:226.9米 寬:27.4米 吃水:8.7米。
主機:2台燃氣輪機,最大功率 7.6萬馬力
航速:28節。
武備:2座「海貓」艦空導彈發射裝置;2 x 40毫米博福斯艦炮;2 x 30毫米AK-230加特林艦炮等
艦載機:12架海鷂戰斗機和 7架 MK—42型反潛直升機
雷達:對空搜索:馬可尼Type 966型,A波段並有IFF 1010型敵我識別
對海搜索:Type 944, E/F波段
導航:2座Racal Decca 1006型, I波段
火控:2座Type 904, I/J波段等
作戰數據系統:CAAIS型戰斗數據自動控制系統, 10號數據鏈。Has衛星通訊。
飛行控制:Type 984 3-D (Hermes)
飛行指引:Type 277Q,Type 293Q
聲納:格萊斯比Type 184M 殼體聲納主動搜索/攻擊,6-9 khz。
編制:455人,航空聯對146人
印度正在位於南部港口城市科欽的科欽船廠進行延壽改裝,為其50周年服役紀念做准備。 「維拉特」號航母正在科欽船廠的維修碼頭上進行延壽改裝,這也是為「維拉特」號航母的服役50周年紀念做准備,其前身是英國皇家海軍1959年服役的「競技神」號航母。印度於1986年從英國購買了剛於1981年參加馬島海戰的28700噸的「競技神」號航母,並於1987年將其編入印度海軍。
「維拉特」號航母將於7月結束這次現代化和系統升級的延壽改裝,駛回位於孟買的母港。該報道援引「維拉特」號艦長Anil Kumar Chawla上校的話說,該艦的龍骨和位於水下的艦體都非常的堅固。但這次將對推進系統進行一次大修,包括更換兩個蒸汽輪機,更換鍋爐管道和對主動力進行檢修。改艦的電子系統,如雷達、著陸輔助系統和通信設備都將進行升級。 印度正在科欽船廠建造一艘自研航母,並與俄羅斯談判購買另外一艘航母,以達到其擁有藍水艦隊的目標。
維克蘭特號航母
維克蘭特號航母是印度自行研製的第一艘航空母艦,2009年2月28日,印度海軍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在南部港口城市科欽舉行了龍骨安裝儀式。這就是被命名為「維克蘭特」號的航母,預計2011年下水,2014年裝備完畢交付使用。
印度的航母夢
印度海軍司令梅塔表示,印度除建造維克蘭特號航母外,還將再建造兩艘航母,計劃在2015年前擁有一個由至少三艘航母組成的航母戰斗群。屆時,印度航母數量將僅次於擁有11艘現役航母的美國,與英國持平。印度自製航母意味著:繼美、俄、法、英之後,印度也加入了世界航母建造國俱樂部。
印巴戰爭:成也航母,敗也航母
早在20世紀60年代,印度就從英國購買了第一艘輕型航母,取名「維克蘭特」號。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印軍航母在戰爭中大顯身手。
當時,印度海軍對巴基斯坦主要港口進行嚴密封鎖,切斷了東巴基斯坦與西巴基斯坦的海上聯系,使巴基斯坦海軍無法東西兼顧。
「維克蘭特」號航母出動海鷹戰斗轟炸機和貿易風反潛機襲擊了東巴海港及軍事基地。隨後還對巴基斯坦海上對外貿易通道實施封鎖,為印度贏得戰爭立下大功。
就在印度試圖擴大戰果的時候,在印度洋游弋的美國「企業」號核動力航母戰斗群浩浩盪盪地開進了孟加拉灣國際水域,直逼印度海軍的後方。
與來勢洶洶的美軍新型核動力航母「企業」號相比,建造於二戰時期的印度輕型航母「維克蘭特」號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迫於壓力,印度不得不與巴基斯坦停火。東巴趁機脫離巴基斯坦成為今天的孟加拉國。1997年,「維克蘭特」號航母退役。
那場戰爭印度雖然沒有完全達到目的,但戰果顯著,它不僅分裂了對手巴基斯坦,還佔領了克什米爾原巴控區3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不過,美國航母的恫嚇行動讓印度海軍如鯁在喉。
這次挫折讓印度嘗到了受制於人的滋味,開始萌生自行建造超級航母的想法。而此後 印度航母
購買俄羅斯航母的曲折經歷更加堅定了他們的想法。
無力造,只能買,仰人鼻息
長期以來,包括印度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都無力建造航母,只能購買發達國家的退役航母裝點門面、增強自身作戰能力,所以總是仰人鼻息。
1986年5月,印度花5000萬英鎊從英國購得退役航母,改造後成為印度海軍西部艦隊旗艦,取名「維蘭特」號。
不久冷戰結束,各國海軍新艦下水的速度大大放慢。印度原本打算從英國購買無敵級航母,但由於英國決定繼續使用此種航母,印度的計劃落空。這時,擁有諸多武器裝備但經濟窘迫的俄羅斯進入了印度的視線。但苦於雙方在價格和武器配備等問題上存有較大分歧,始終沒能如願。 2000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把待修多年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贈送給印度。這對印度海軍來說,無異於天上掉餡餅。
然而由於甲板設計問題,「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只能搭載俄制雅克飛機,但這種飛機早已被淘汰。為避免出現「有艦無機」的尷尬和其他系統問題,印度同意支付15億美元,由俄方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進行全面改造升級,並配備艦載機和其他武器裝備。
改裝的重點是加長飛行甲板,但是,由於艦體銹蝕嚴重,許多關鍵系統特別是動力系統基本處於癱瘓狀態,改裝費用大幅攀升。另外,由於艦體結構發生變化,航母原本具有的強大對空、對艦、反潛作戰能力大大削弱。為了維持基本的防空能力,俄羅斯希望安裝最新型的俄式防空系統,然而印度卻希望安裝以色列的「巴拉克」系統或法國的類似防空系統。但後來發現改裝設計時根本沒有為任何導彈垂直發射系統留下空間。
根據俄印兩國最初簽訂的合同,俄方應於2008年8月將航母交付給印度海軍。但現在交付時間至少要推遲到2010年。此外,負責改裝的俄羅斯北方造船廠提出:當初嚴重低估了成本,現在印度需要支付29億美元。
自建航母,不看別人臉色
29億美元,這比當時的要價15億美元翻了將近一倍!而交付時間卻一再推遲!在與俄羅斯打了十多年太極拳之後,印度自行製造航母的工程正式上馬。
早在1989年,印度就打算在國內自行建造兩艘航母,並與法國艦艇建造局簽訂了設計合同。但因自身科技水平有限,最終不了了之。
20年來,印度的造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盡管印度國產航母設計方案一變再變,但科欽造船廠已經具備了建造5萬噸級大艦的能力。
2004年11月底,印度政府宣布撥款300億盧比,開始自主建造一艘標准排水量為3.75萬噸的航母。這艘航母與國產核潛艇一起,被看做是印度海軍未來發展的核心項目。
航母原計劃於2005年鋪設龍骨,2010年到2012年正式服役。但印度國產航母也遇到了工期拖延的問題,直到上個月才鋪設龍骨,所以下水和服役的時間也相應推遲。但無論如何,印度國產航母建造計劃經歷20年波折後終於塵埃落定。
航母是一項復雜的作戰平台。受技術水平、地緣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印度航母還未出世就面臨著諸多先天性不足:比如主力艦載機嚴重依賴進口、缺乏配套護衛艦艇以及與其軍事戰略需求不相吻合等等。印度自製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還有待檢驗。
而人們更關心的問題是,印度航母將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印度扼守著印度洋要沖,加強海軍力量無疑將提升其整體軍事實力。我們希望,各種軍事手段的目的都是維護和平、遠離戰爭。 資料
「維克蘭特」號航母設計排水量4萬噸,艦長260米,寬60米,高度相當於14層建築,最高航速28節。最多可搭載30架艦載機,配備的機型包括印度國產的LCA戰斗機、俄制米格-29K戰斗機和卡-31預警直升機。其中米格-29K戰斗機性能先進,最遠可以打擊1600公里左右的目標;其打擊范圍超過英國海軍的「海鷂」艦載機,僅次於美國和法國的海軍艦載機。這艘航母的造價為326億盧比,約合6.6億美元。
藉此機會談一下我的個人觀點:
1 印度是一個忘恩負義,見利忘義的國家,五六十年代中國對印度的幫助早已被印度忘得一干二 凈了。
2 印度是美國的走狗,是美國的一枚棋子,印度人就是一坨屎。
3 印度軍力的發展對中國而言沒有任何好處,遲早會成為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
最後總結為一句話:
遠離印度,珍愛生命。
Ⅳ 關於印度: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表了一項有關中國與印度市場比較的調查報告,文中指出盡管兩個市場有相似之處,而且在推行經濟自由化和改革方面,兩國均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中國是處於領先地位。
《經濟學人》雜志這份「印度和中國專題調查」的作者西蒙·朗(Simon Long)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優勝於印度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起步較早,此外,在為貧窮階層提供教育和衛生保健,以及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方面,中國比印度作出更多的努力。兩者相比之下,中國的改革開放步伐更多,因此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中印兩國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失業、地區差異和農民貧困都是首要的經濟問題。兩國人口眾多,對資源的需求也相應提高,如何防止環境污染也是重要的課題。西蒙·朗在調查報告中認為,印度需要學習中國的經濟模式。
印度經濟發展被超越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才超過印度。此後,兩國經濟均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印度GDP每年平均增長5.6%,在1991至2003年每年平均增長5.8%。中國的增長幅度相當,但其起點更高,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GDP增長平均每年為9.3%,在1991至2003年則為9.7%。
由於印度人口增長較快,兩國的人均GDP差距便更大。在1990至2003年期間,中國的人均GDP年均增長8.5%,而印度為4%。2003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達1,100美元,而印度僅為530美元,換算為人均購買力後,中國比印度富裕70%。
在國際貿易方面,中印的差別更加明顯。1990年,中國佔世界出口和進口的份額分別為1.9%和1.6%。到2003年,中國佔世界出口和進口的份額增至5.8%和5.3%。去年,中國的雙向貿易增長36%,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然而,印度的雙向貿易額還不到世界總額的1%。
由於經濟迅速增長,中國的貧困水平顯著下降。在1981至2001年期間,中國日收入低於1美元的人數大約減少4億。在1977和2000年期間,印度貧困人數減少6,900萬。現在,35%的印度人日收入低於1美元,而17%的中國人日收入低於1美元。
世界看好中國經濟
導致中印兩國經濟增長速度有別的主因是「外國直接投資」(FDI)。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國家。去年,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達600億美元,是印度的12倍。中國對外國投資者有兩大吸引力:巨大的潛在國內市場和便利的出口環境。
據一家跨國公司估算,中國可支配消費收入的人口達3億人,這遠遠多於印度的5,000萬人。此外,中國擁有優越的基礎設施,例如它的高速公路總長3萬公里,是印度的10倍。同時,中國每1,000人擁有的移動和固線電話數量是印度的6倍。
印度的優勢仍然是其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層和法律、機構和金融市場等「軟基礎設施」。在高端市場上,印度有大量英語流利的技術人才,而在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方面,中國工人則在基礎教育方面有很大優勢。
隨著更多外國投資者青睞中國,有利投資者的合作項目日益增長,中國加入WTO也令其經濟活動自由化進程比印度快得多。
工業和農業
盡管印度有知名的IT專長和繁榮的外包產業,但這與廣大群眾並不相干。整個IT行業大約只有100萬名從業人員,其產值僅佔印度GDP的4%。西蒙·朗認為,印度製造業增長速度遠低於服務業,而且提供很少就業機會,這是令人擔憂的現象。2002年,印度製造業只吸納了620萬勞動人口,而中國製造業卻有1.6億名從業人員,中國已經成功地變成了世界工廠。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這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為新的鄉鎮企業輸送數千萬員工。印度不可能發生這樣的奇跡,但是它仍需努力令農民從農場轉往工廠工作。
目前,印度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0%,而中國農村人口佔60%。中印兩國面臨著同樣的農業問題:生產率低、農場規模小、農民在改進生產方面作投入的能力有限。
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
事實上,中國和印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對手。雖然印度可能以中國為標准衡量其經濟增長和國際影響,但中國是以美國為比較對象。另外,中國與印度的關系正在變化。目前,兩國外交關系十分友好,並且雙邊貿易繁榮。西蒙·朗估計印度和中國將成為「競爭性合作夥伴」。印度擔心中國可能取代它在IT服務和外包輸出方面的領先地位,只需幾年,中國就能夠造就與印度數量相當的軟體工程師和會說流利英語的大學畢業生。鑒於它在全球經濟中的巨大影響,中國可能會取代印度這項毋容置疑的競爭優勢。
更重要的是,印度是否能在出口型勞動密集製造業方面與中國分庭抗爭。這是印度經濟增長趕上中國在過去20年達到的水平的唯一途徑。印度希望成為出口大國,但在發生重大變革之前,它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
在今後幾年,中印兩國都面臨著解決地區差別的巨大挑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將有助於決定它是否能夠保持目前的高增長率。對印度來講,這也將決定著它是否能夠提高目前的增長速度。西蒙·朗指出,假如印度不著手第二度大刀闊斧的變革,它不可能達到中國的增長速度,更談不上趕上中國的發展水平,這種改革目前看來不大可能,但並非絕不會發生。
資料:《經濟學人》雜志
Ⅳ 印度專家稱「根據歷史規律,中國能建空間站,印度也能」,如何評價印度的載人航天計劃
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觀規律。這一點,是毫無意義的。
在建設空間站這件事情上面,同樣要遵循客觀規律。
具體來說,要想成功建設空間站,就必須具備以下幾方面條件:
1,強大的經濟實力。
建設空間站,需要大量資金。……因此,要想建設空間站就必須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做依託。……這是做好這項工作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後續的工作才能順利實施。……缺乏這個基礎,後續的工作就無從談起了。
2,豐厚的人才儲備。
建設空間站,是一項高技術領域的工作。……這需要大量高技術人才的參與。
因此,成功建設空間站,必須擁有一支人才梯隊,形成豐厚的人才儲備,這樣才能不斷進取,最終獲得成功。
3,高超的技術水平。
空間站是高技術系統,需要高技術的加持。……只有掌握了高技術,才能建設成功空間站。
4,長期有效的規劃。
建設空間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這是需要堅持不懈多年才可能取得成功的大工程。
因此,要想成功建設空間站,就必須進行長期規劃,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具體落實,這樣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5,勇於探索的精神。
建設空間站,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新環境,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因此需要不斷探索,才可能最終成功。……在此過程中,需要勇於探索的精神,不斷進取,才可以最終取得空間站建設的成功。
因此,建設空間站絕不是口頭上一句話就能建成的,而應該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去做,才能取得成功。……否則,只能一事無成。
Ⅵ 暫停國際航班、實施「公共宵禁」,印度出台了哪些防疫政策
除了暫停國際航班和實施公共宵禁,印度在三日下午還宣布義大利、伊朗、韓國、日本公民的簽證失效以及一些印度國內的防疫衛生措施。
在中國疫情爆發時期,印度是防止輸入型病例響應最早的國家之一,在一月三十日發現首例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之後,印度就開始設立了中印檢疫檢查。因為在早期的時候因為印度防疫措施響應的早,所以在當時印度很少有人感染新冠病毒,3月22日整個印度國內也才只有360例感染。雖然,印度的葯業確實很發達,但是新冠病毒至少現在還沒有可行的疫苗。還有一點印度的防疫手段很容易被人吐槽,印度黨員哈利普利亞竟然聲稱,牛糞牛尿具有殺死病毒的作用,導致印度很多人紛紛效仿,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Ⅶ 有誰可以幫我列舉一下今年印度空軍摔了多少架各種型號的軍用飛機呢
對於號稱「墜機空軍」的印度空軍的2019年的頭兩個月可謂真的是「倒霉透頂」!我們且先不說在2月27日讓印度空軍顏面丟盡的印巴空戰損失的「米格」型21戰斗機和在2月墜毀的米-17 V5直升機,根絕印度空軍公布的官方數據表明2019年1月開始到3月9日,印度空軍在2019年包括直升機到戰斗機和教練機和戰斗機一共損失了7架飛機!
所以,這樣驚人墜機率其根源還是印度薄弱的工業基礎和操之過急的擴軍造成的。要想解決這樣的復雜的問題,在短時間基本是很難的,
Ⅷ 出差印度200美元 補助夠嗎
我經常往返中印之間,現在印度,剛從delhi飛到varanasi
順便說下,印度盧比波動很大,現在匯率為美元:盧比=1:46左右,我剛從銀行換的錢。
一般來說,200美元一天足夠用了。
在印度的話,吃相對國內要便宜些,用的東西如拖鞋啊,牙膏啊,洗衣粉啊什麼的跟國內價格差不多。
在印度第一大城市孟買6000盧比就能住很不錯的那種私人酒店套間了,我就住過,如果你就住單間,那就更便宜了。所以即使這個200美元不含住宿費,也足夠了。
至於購物什麼的,不知道你要買什麼,買多少,自然也不好說了。
Ⅸ 中國移動打電話到印度,對方是當地的號碼,一分鍾多少錢
我經常打電話給印度,我就是中國移動的卡,列印度號一分鍾22.99元,接電話一分鍾5.99元。
Ⅹ 1萬印度幣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首先,
印度是一個國家 在南亞
印度尼西亞是另一個國家 在東南亞 這是兩個不同的國家,樓上給的是印度盧比的匯率,不是印度尼西亞盾,
樓主說的SEPULUH RIBU RUPIAH是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的貨幣,叫印度尼西亞盾或盧比 ,和印度沒有任何關系
匯率是 :1 印尼盧比= 0.000860624285 人民幣
因此:
1萬印度尼西亞盾大約 = 8塊6 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