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沒有人說「俄羅斯威脅論」或「印度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因為我們和俄羅斯有共同的利益和對手,所以,即使是歷史上對土地貪得無厭的俄羅斯也會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至於印度,中國一般把它放在二流國家之列,中國眼裡只有美國,印度和中國隔著喜馬拉雅山脈,國內問題眾多,所以,也沒什麼威脅,畢竟1962年血的教訓在那擺著,所以,只需要注意日本和美國,其餘都是見風使舵的貨色。
2. 為什麼沒有「印度威脅論」
很高興回答,
世界上,只有即將崛起的強國才會被人家視為威脅。
比如蘇聯,中國
包括以前的美國,也被英國【當時的頭號強國】視為威脅,後來英國才慢慢接受了
而印度阿三,我想他不具威脅級別。
1.研製飛機,輕型戰機研究了N年也沒生出來
2.引用印度媒體的話:「阿瓊」由「主戰坦克」戲稱為「主敗坦克」,最後坦克不能國產,還是從俄羅斯買。
3.航母雖有,可是都是別人不用的破爛,萬一打仗導彈掉自己家裡,可是丟人了。
4.雖然擁有SU30先進戰機,但是發動機太菜,飛不了多久就得換一個
綜上所述,阿三還不適合被當成威脅
3. 印度一心想當南亞霸主,為何卻沒有印度威脅論這一說呢
所謂的威脅論,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打壓其他國家發展的一種輿論手段。不過,面對印度在南亞欺凌小國的行為,西方勢力從來都沒有提過「印度威脅論」這一個說法。西方勢力之所以不提「印度威脅論」,原因有三:1、印度政府是親西方勢力的政府;2、印度在南亞的凌霸行為,沒有傷害到西方勢力的利益;3、印度還太過弱小,不足為慮。
3、印度還太過弱小,不足為慮
印度在南亞次大陸,腳踢斯里蘭卡,拳打巴基斯坦,口噴尼泊爾,目瞪孟加拉,好不威風的樣子。但在西方勢力的眼裡,好不威風的印度,算個屁,一點威脅都沒有。盡管印度野心勃勃,但他的實力真的支撐不起他的野心。在西方勢力眼裡,印度現在也就一個小毛孩,不足為慮。
4. 為什麼沒有人說「俄羅斯威脅論」或「印度威脅論」
俄羅斯用威脅誰嗎,戰斗民族惹上了就是毀滅的下場,美國人都犯怵。印度人太窮,實力太差,都沒有威脅的資格。這是嚇唬中國這樣的暴發戶的,意思是悠著點,給別人點機會。
5. 西方國家為何不流行印度威脅論
主要是因為印度構不成威脅,如果我們混成印度那樣,西方國家也不會把我們當成威脅,另外雖然西方國家沒有印度威脅論但是不代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防著印度,他們同樣害怕印度的崛起。畢竟印度的體量放在那裡。
6. 1998年5月,印度以什麼為借口進行了五次核試驗。
以「中國威脅論」為借口。
印度人民黨政府堅持冷戰思維,認為只有發展核武器才能提高印度的國際地位。印度新政府深知進行核試驗必將遭到國際社會的嚴厲譴責,因此採取了製造「中國威脅論」的辦法為其核試驗找借口。
1998年5月11日,印總理瓦傑帕伊在給柯林頓的信中說,印度對中國使之「面臨不斷惡化的安全環境,特別是不斷惡化的核環境深感不安」。
印度新政府製造「中國威脅論」的另一個目的是想轉移國內的注意力和混淆國際視聽。印度開動了所有宣傳機器:總理到處寫信說中國對其安全構成威脅;國防部長親自動筆,以散發「機密通知」的方式,說中國采購武器強化戰爭機器,造謠說中國在緬甸有駐軍;政府的喉舌刊物則說中國在西藏部署了核武器。
(6)印度威脅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948年,印度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制定了《原子能法》,表明印度要「全力以赴地縮小長期的殖民統治所造成的技術差距」。
1954年,印度成立原子能部,執行原子能發展計劃。印度通過民用核能計劃秘密儲存核武器材料,研究、開發核武器技術並取得突破,於1974年5月爆炸了第一顆核裝置。
後來印度一直沒有進行核試驗,但從未停止核武器發展計劃,有一支2萬多人的科研隊伍長期從事核武器的研究與開發。
由於印度拒絕參加《核不擴散條約》,因而它不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核查其核反應堆等核設施,加之美國等國把印度列為「民主國家」,印基本上得以不受限制地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設備包括發展核武器的關鍵技術,西方國家媒體指出,印度的核計劃正是在美國的姑息、縱容之下發展起來的。
7. 印度有那方面的高技術已經超過中國了
對印度,兄弟們往往以阿三相稱呼,看不起之極。不過最近西方經濟學家卻對印度頗為看好,參考消息已經轉載了不少認為印度完全有可能超過中國的文章。其觀點不外以下兩個:中國的軟環境不如印度,目前的增長已經到了極限,而印度才剛剛發力;印度要做的是「世界辦公室」,向全世界提供增值服務,而中國不過是世界工廠。 一時間,印度好象馬上要超過中國創造又一個經濟奇跡了。有趣的是,西方卻並不擔心出現「印度威脅論」,反而帶著欣喜和期盼來對待印度的崛起以西方為中心嗎?這是本質區別。 我們多少都通過文字和圖片,對印度的情況有所了解。這個國家雖然在現代化方面殫精竭慮,但是作為武器愛好者的我們都知道,一個大國不可能靠購買來建立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一個國家的經濟也是一樣. 印度海軍的來訪更堅定了我們對印度軍隊的不害怕,它海軍的艦艇素質和水兵素質都太有限了。看看它粗製濫造、東拼西湊搞起來的主力艦,實在讓人不忍心去批評它對海軍現代化的努力付出。在一個狹窄的前甲板上裝了8發重型反艦導彈,恐怕在打沉對手之前,自己就已經被尾焰吹散了架。相比之下,經過幾十年的嘔心瀝血,中國海軍艦隊的鋒芒已經開始乍現,所缺的是一場嘗試霜刃的戰爭。 海軍只是一個影子,我們所關心的是整個國家的強大。這是中國和印度都在追求的目標。對於強大,可能不同文化會給出不同的定義。中國雖然一再強調和平崛起,不稱霸。但是烽火從小所受到的教育給了我這樣的信念:強大就是堅船利炮!說再多都沒有用,當別人的大炮架到海岸上,無論怎麼論證都不能證明自己的國家是強大的,即使你佔了全世界百分之幾十的產值。換句話講,強大就是能迫使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而且能壓制住別人任何方式和范疇的反抗。 我的論述可能太繞彎子了,簡單一點講,中國的崛起,無論以戰爭方式還是以和平方式,都是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開自己的車。而印度的發展,一直都基於搭某人的車,不是蘇聯就是西方。這就是中國的發展會導致威脅論的根本原因,而印度卻不會。 在中國,中蘇蜜月時期,中國引進的幾乎全是製造業。在新時期改革開放中,製造業是優先被引進的,而服務業幾經波折才開了個小口。金融和保險業更是小心翼翼。這反映了中國執政黨的信念。鄧公有言,「發展是硬道理」,其實這後面還應該有一句,「造東西是硬道理」。只有把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所需要的物質資料真實地製造出來,攥在手裡,我們才有實力可言。否則,沒有糧食吃,沒有汽車開,沒有鋼鐵和水泥用,沒有坦克大炮和彈葯去抵抗,開著滿大街的銀行有什麼用?這是舊上海的情景,恐怕也是毛、周等老一代領袖深惡痛絕的。我們欣喜地看到,這種信念至今未變。而這個信念的核心,就是建立中國自己的、不依賴任何人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這是一個西方不能奈何的體系,是威脅。 有人會說,印度早期對民族產業的保護比中國還厲害,OK,這個問題我們下一章談。不過我們所看到的,是印度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工業體系,連某個完整的現代產業都沒有。實際上,印度對西方一直抱有一種很厚重的感情,他對奴役過自己的英國沒有怨恨,沒有憤怒,只有一種深深的惆悵,好象自己是一個被始亂終棄卻又余情未了的情婦。這樣的印度,在蘇聯消失後,必然把對未來的期望寄託在西方身上。維護西方還來不及,當然不會威脅西方。這就是印度的GDP增長率趕上中國後,不少西方人歡呼的原因所在。(
8. 越不守規矩的人 越聰明越危險是什麼意思
越不守規矩越能做出別人想不到的事,敵想不到就克敵算聰明,友想不到就算無法信服信任算危險人物。
有句話叫威脅論,就是沒有安全感,比如有錢人,對有的女人來說就是沒有安全感,每一個人的容納范圍都是有限的,而有的人他的容納范圍是移動的,這種人往往就會讓人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
9. 什麼是威脅論
威脅論就是一個人要挾一個人
10. 印度一心想當南亞霸主,為何沒有「印度威脅論」
沒有「印度威脅論」的原因有三:首先,「印度威脅論」是個政治宣傳手段,只有他們真正威脅到西方國家了才會有「印度威脅論」的提出。其次,印度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沒有強到能威脅哪個國家的地步。而且印式民主體制和選舉體制其實跟西方的民主體制是很相似的,這就讓西方國家莫名對印度有種親切感。
一、印度沒有威脅到西方國家
雖然印度曾經發動了很多軍事戰爭,但它的目標都是周邊小國,從來沒有跟與其實力相當或者國土面積相當的國家打過仗。因此,印度對西方國家其實沒有威脅。畢竟印度從來沒有在大國手裡討到過便宜,因此西方國家對印度絲毫沒有忌憚之心。
所以,印度之所以沒有被西方國家猜疑,提出「印度威脅論」,還是因為他們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並不足以讓西方國家忌憚。因此西方國家不會無緣無故就找印度的麻煩,提出莫須有的「印度威脅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