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建國後,為何發生了如此多的戰爭
印度戰爭非常的多,印度在建國後,覺得周邊的小國家很好欺負,非常的想要擴張出去,所以就導致了很多的戰爭。先反觀一下最近發生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其中的原因是兩個國家剛建國的時候就爆發了第一次印巴之戰。結果就是戰爭雙方共有約1500名士兵陣亡。巴基斯坦獲得了克什米爾約2/5的地盤。印度獲得了3/5的地盤。之後在1965年的時候又開始第二次印巴戰爭,這一次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1965年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
第二,南亞地區板塊封閉,地理位置隔絕,外部勢力很難到達,加上印度的鄰國都比較弱,讓它成為了這個地區的扛把子,所以入侵或吞並在技術上非常容易。加上各國利益的得失不同,所以對印度的行為都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間接地壯大了印度的野心。
❷ 印度和巴基斯坦共發生了幾次戰爭,勝負如何
影響印度和巴基斯坦關系的主要障礙是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為了該地區的歸屬問題曾打過三次大仗。
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7年10月,克什米爾土王哈里·辛格宣布,該地區將歸屬印度,並已經和印度簽署了正式合並協議。印度軍隊隨後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裝展開激戰。這場沖突愈演愈烈,終於在同年底發展為印巴雙方的大規模軍事沖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最終印軍從巴基斯坦武裝手中終於奪回了有著重要戰略價值的乍吉山口,打通了克什米爾東西的聯系。應該說第一次印巴戰爭印度取得勝利。
戰爭最終沒有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不得不把該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會兩次決定克什米爾問題交由克什米爾人民自己來決定。但是,印度認為,克什米爾問題已經由1947年10月26日其土王與印度簽署的協議解決,而反對由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歸屬。
1949年7月29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簽署協議,在克什米爾地區劃定停火線。
第二次印巴戰爭
第二次印巴戰爭又稱作「第二次克什米爾戰爭」,印巴雙方沒有正式宣戰就匆匆進入了戰爭狀態。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隨後巴基斯坦正規部隊在8月14日也捲入沖突。印巴兩國軍隊在克什米爾停火線附近山地展開交戰,印度軍隊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佔了巴方控制線一側的多處山嶺。雙方在戰斗中動用了空軍支援地面戰斗並展開激烈空戰。最終巴軍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到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因而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獲勝。
1965年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
第三次印巴戰爭
1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印巴戰爭爆發。23日,巴總統葉海亞·汗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巴軍全力抗擊印軍。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在三個作戰方向的印軍先後完成對達卡合圍攻擊的作戰准備後,印軍開始向達卡發起總攻。12月15日,印軍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系。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因此印度於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 所以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成為勝利方。
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國。此外印度還佔領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320平方公里的土地。1972年7月,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定》,雙方同意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尊重1971年雙方停火後形成的實際控制線。
❸ 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發生了幾次戰爭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戰爭。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因為解放軍在進入西藏後,與印度領土接壤而產生一系列領土問題。
在雙方會談破裂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中印兩國開始交惡,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並出兵造成此次戰爭。美國的古巴導彈危機和此次戰爭幾乎於同一時間爆發。
(3)印度有哪些地方發生戰爭擴展閱讀:
中印戰爭發生的部分原因:
1、英國埋下中印邊界糾紛禍根
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兩國人民共同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但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為由,擅自劃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中印爭執的禍根。
2、印度獨立後的多次侵佔中國領土
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麥克馬洪線」,而且要侵佔中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
印度獨立後,西藏地方政府認為印度脫離了英國的管轄,西藏同樣也應從英國侵佔的特權下擺脫出來。為此,西藏地方政府與印度駐拉薩「代表處」進行了交涉。對西藏地方政府的合理要求,印度政府卻以大國主義的傲慢態度宣布,要繼承英帝的「麥克馬洪線」的劃定。英國侵略者雖然炮製了「麥克馬洪線」,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未敢侵入中印傳統習慣線以北地區。
❹ 列舉印巴歷次戰爭
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並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從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嚴重不滿。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印度參戰部隊有2個師及若干土邦部隊約4000餘人,從東、南和西南三個方向巴軍發起進攻。巴基斯坦參戰的多為部落武裝約5萬人,從西、西南和北三面進軍克什米爾。印、巴軍隊經過1年多的爭奪戰,雙方傷亡慘重,勝負難分,後在聯合國干預下於1949年1月停火。印度方面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二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餘為巴方控制。這次戰爭沒有解決克什米爾歸屬問題。
第二次印巴戰爭
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巴方在停火線南部展開反擊,並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雙方展開激烈的空戰,巴基斯坦地面部隊在坦克的配合下,給印度軍隊以重創。隨後,雙方陷入僵局。最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使印、巴雙方於9月23日正式停火。
1966年1月,在前蘇聯斡旋下,印巴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諾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不使用武力而採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和「互不幹涉內政的義務」
1947年至1949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因為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發生第一次印巴戰爭;1965年,兩國又在歸屬未定的大卡奇沼澤地區發生武裝沖突,導致第二次印巴戰爭。1971年3月,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政府派兵鎮壓,大批東巴難民逃往印度。印度支持東巴獨立,並准備入侵東巴。11月21日,印軍侵入東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隨即巴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於12月3日派空軍襲擊了印度8個機場。當天,印度出動500架次飛機轟炸了東巴、西巴10個機場,掌握了制空權。與此同時,印海軍封鎖東巴各港口,切斷了東、西巴的聯系。印軍以「東攻西防」的方針,在西巴以攻勢防禦牽制巴軍主力,在東巴分四路對達卡實施向心突擊。在東巴,印軍西路軍相繼攻佔傑索爾、福里德布爾;東路軍相繼攻佔錫爾赫特、庫米拉和梅克納河上3個渡口,逼近達卡;北路軍進占傑馬勒布爾,並以1個傘兵旅在達卡西北約70公里的坦蓋爾傘降,爾後奔襲達卡;西北路軍攻佔了博拉格。12月15日,印海軍在科克斯巴扎爾實施營規模兩棲登陸。翌日,印軍1個傘兵營進抵達卡市郊,迫使巴守軍當日投降,巴守軍9.3萬人被俘。17日,印度宣布在西巴邊境單方面停火。1972年3月15日,印度從孟加拉國撤軍。
❺ 印巴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首先,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印巴戰爭或第一次克什米爾戰爭,是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就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問題於1947年到1949年爆發的一場戰爭。它是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大規模戰爭中的第一場。開戰原因如下:
1、在英國殖民時期,克什米爾是一些名義上依然獨立,但實際上依附英國的印度國家之一。英國從印度撤軍後,從英屬印度獨立出來的兩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爾加入它們。克什米爾則要求獨立。
2、英國撤軍後一支由親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組成的軍隊從巴基斯坦西北邊省進入克什米爾。印度藉此機會也進軍克什米爾,由此導致克什米爾戰爭的爆發。
3、戰爭結果。印巴雙方議和,克什米爾喪失了其獨立地位,1948年的停火線實際上成為克什米爾的分裂線,巴基斯坦占據克什米爾的2/5,印度占據3/5。
第二,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年3月27日——1965年9月20日,印巴爭奪庫奇蘭恩地區和克什米爾地區又展開了一次較量。開戰原因如下:
1、1965年2月,印度陸軍在航空兵的支援下突然佔領了庫奇蘭恩的北部地區。3月27日早晨6點30分,在強大火力支援下巴基斯坦軍向印軍發起了猛烈進攻,由於庫奇蘭恩地勢狹小,水網遍布,不適合大規模的作戰行動,雙方簽訂停火協議。
2、印度沒能全面佔領庫奇蘭恩的北部地區,心有不甘,立即開始了對克什米爾的爭奪。1965年8月巴基斯坦的「自由戰士」的穆斯林武裝人員進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對印軍的哨所、補給倉庫、車隊進行襲擊,以達到迫使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進行讓步之目的。但穆斯林武裝人員很快被印軍所鎮壓,5291名穆斯林武裝人員被打死,戰爭被觸發。
3、戰爭結果。巴軍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1965年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雙方簽署《塔什干宣言》,一致同意停火撤軍,並宣布不使用武力而是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第二,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年3月,印度通過了支持孟加拉國獨立的決議,1971年11月 ,印度在巴基斯坦內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出兵東巴基斯坦。12月,戰爭進一步擴展到西巴基斯坦。戰爭在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個戰場展開。12月17日,印巴雙方全線停火。戰爭原因:
1、巴基斯坦政局動盪,印度趁機支持東巴獨立。1971年3月,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
2、為了尋求國際支持,印度還於1971年8月間同蘇聯簽訂了《和平友好合作條約》,並從蘇手中獲得了坦克、裝甲輸送車和地空導彈等武器裝備。巴基斯坦高度警惕印度的戰爭備戰,也進行了相應備戰。有了蘇聯的支持,印度顯得底氣十足。
3、戰爭結果。東巴守軍於1971年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因此印度宣布,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❻ 印度建國之後和什麼國家打過仗
跟巴基斯坦打了三次,分別是:
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1949),目的是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結果是印度佔了五分之三,巴基斯坦佔五分之二。
第二次印巴戰爭(1965),還是為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結果是巴基斯坦丟了一些地方。
第三次印巴戰爭(1971),當年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省發生動亂,印度介入,雙方由此開戰,結果是巴基斯坦喪失東巴基斯坦省,這片土地獨立為現在的孟加拉國。
第三次印巴戰爭後印、巴雙方還爆發過數次沖突,如1984年的錫亞琴冰川沖突、1999年的卡爾吉爾沖突等。
和葡萄牙打了一次,時間是1961年,葡萄牙在印度有幾塊殖民地:果阿、達曼、第烏,印度獨立時曾要求葡萄牙歸還,但沒得同意,最終印度等不下去了決定武力收復。
和中國打過一次,時間是1962年,這個網上大把介紹就不羅嗦了,這以後雙方還有些沖突。
另外2001年和孟加拉國發生邊界沖突,1987—1990年出兵斯里蘭卡介入與猛虎組織的作戰,1988年出兵馬爾地夫平息政變等。
❼ 印度邊訪和哪國家正在發生戰爭
巴基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獨立以來,便對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爭奪不斷,兩方不斷的發生戰爭。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導致巴基斯坦分裂為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兩方對克什米爾地區的爭議還沒明確的解決方案,邊境沖突不斷發生。
❽ 印度和哪些國家發生過戰爭【侵略和被侵略】
1.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1947年印度立國後,繼承了部分英國殖民者占據的中國領土,到1951年前後,印軍侵佔中國?v屆政府從未承認過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約9萬平方公里的英國殖民者所佔的領土。 2.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侵佔部分中國領土。1959年,印軍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建立了43個據點。中國政府提出談判解決邊境問題,遭到的印度方面的拒絕。 3.1962年6月,印軍向中國邊防部隊開槍,打死打傷中國官兵幾十人。10月20日,印軍2萬多人在空軍的配合下從東段和西段向中國發起進攻,中國軍隊進行反擊。戰爭打響。
戰爭過程
4.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是中國反擊的第一階段。在東段,中國西藏的邊防部隊收復了達旺地區被印軍佔領的爭議領土;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部隊拔除了印軍37個據點。 5,10月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停止沖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印度再度拒絕,並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不斷增兵。
11月16日至21日為中國軍隊反擊的第二階段。11月14日和16日,印軍再次向中印邊境發起進攻。 6.在東線,中國西藏邊防部隊在東、西段向印軍發動反擊,至11月21日,擊敗了各路進攻的印軍,拔掉印軍據點16處,一直追至傳統習慣線附近。 7.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部隊拔除印軍在班 ,
❾ 歷史上印度跟哪個國家發生過戰爭
很多了。首先是雅利安人吧。古印度文明神秘消失,後來雅利安人東支進入印度,他們算最早入侵者,但也算是當今印度人的祖先。
在古代,主要是西北印度地區,與波斯(伊朗)各個時期的國家、希臘馬其頓人(亞歷山大帝國)、大月氏人(還在西北印度建立了貴霜帝國)、阿拉伯帝國等都打過,與吐蕃也發生過戰爭。另外,蒙古西征的時候,也進入過西北印度,蒙古帝國之後的帖木兒帝國,也攻入了印度,其後裔征服了整個印度,建立了莫卧兒帝國。
近代,主要是英法,後來英印軍隊進入緬甸,與日本人作戰。
中國和印度,也有很多戰爭。唐朝時,吐蕃就與印度有過沖突。此外,唐朝使節王玄策出使印度時,正趕上戒日王死,內亂爆發。王玄策從吐蕃等過借了一點兵,然後迅速平定了這次內亂。更為華麗的一場戰爭,是60年代初那一次。
❿ 印度的歷史就是被侵略的歷史,印度都被哪些國家侵略過
1498年達伽馬遠航至印度,在果阿建立了第一個殖民據點;1616年,荷蘭在印度獲得了一地塊殖民地,蘇拉特,並建立起東印度公司,並曾一度控制馬拉巴東岸和泰米爾納德邦海岸;1660年,英王伊麗莎白一世宣布在印度建立東印度公司;1624年,英艦登陸,對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進行軍事滲透;18世紀,法國開始插手印度殖民,並一度佔領安得拉邦和奧里薩邦的大半印度領土;1770年,英法針對印度殖民問題發動英法戰爭,法國喪失其殖民地;19世紀初,英國的殖民勢力已滲透印度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