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摔了多少飛機
.. 說到衰飛機,我們第一世時間想到的就是印度,印度被大眾譽為世界上摔飛機概率最高的國家,萬國牌的裝備,加上落後的後勤保證,以及不過關的飛行員。導致印度成為全球摔飛機概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017年到現在,印度就發生了最少5起墜機事故,其中包括直升機、戰斗機、教練機等。
在過去40年,印度摔飛機的數量超過1000架,平均每年都在25架左右,近年來有所減少,這些摔的飛機多數來自前蘇聯或者俄羅斯製造的飛機。其中摔掉的飛機中,米格21占據半壁江山,在過去印度購買的米格21數量接近1000架,其中有近500架墜毀,被稱為「飛行的棺材」。
除了米格21,印度摔掉的飛機還包括幻影系列、蘇27、蘇30、教練機、直升機等等,在全球來看,40年左右的時間摔掉1000多架飛機,的確是非常多。但是,你看了這個國家的墜機數量後,恐怕會改變你的看法,這個國家就是美國,眾所周知,美國在全球遍布軍事基地,戰機數量也非常多,並且都是頂尖戰機,正因為太多的前沿科技的使用,導致美國戰機飛機墜毀的數量,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媲美。
包括印度也是如此,印度40年摔掉1000多架飛機,但是美國在過去的1947年到1987年之間,40年的時間里摔掉1.2萬架飛機,60年的時間里墜毀了2萬余架飛機,造成8000多名飛行員喪生。當然這和越南戰爭和艦載機技術不成熟有很大關系,在近30年時間里,美國損失的飛機雖然在減少,但是平均數量依然每年15架以上,排名世界第一。
我們以近兩年來說,隨著無人機的不斷發展,美國在無人機領域的應用也非常成熟,特別是軍用無人機領域,但是成熟的前提了大量的墜毀換來的。據統計,2001年到2013年12年的時間里,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以色列等中東地區,損失的無人機在400架左右,包括被擊落的、故障墜毀的,這些無人機包括捕食者、死神等頂尖無人機。
說完過去幾年,我們再說說去年的美國,2016年美國損失的飛機數量在20架左右,其中F18艦載機摔機的次數在10架以上,魚鷹運輸機摔了3架以上,另外還有C-130運輸機、F16戰機、B-52戰略轟炸機、U-2偵察機、黑鷹直升機、KC-130空中加油機等,都有一定數量墜毀,可以說2016年是進入21世紀後摔飛機最多的一年,說到這里.....................
2. 被稱為空中的ak47的米格21它到底好在哪裡又有什麼不足
米格21被稱為空中AK47,咱得從T34坦克開始談!這是一個司機、廚子和裁縫的故事。
而依靠數量優勢,米格21的空戰效果也是值得期待的。在歐洲,蘇軍如果真准備打,空中完全可以形成4架米格21打1架F4的局面,還是T34圍毆虎式的效果。誰輸誰贏?
AK47、T34坦克、T72和米格21都是一樣的思路:因為簡單所以便宜,因為便宜所以可以大量裝備,因為裝備量大,所以在戰場上形成優勢。都是靠量來取勝的武器。
這些武器都是為群毆准備的,所以不足之處也很明顯:最怕單挑。
這咱就不詳談了。可以說不怕單挑,但最初設計的先天優勢肯定是發揮不出來了。米格21這種武器,戰爭規模越大,它的優勢就越明顯。反之亦然。
只有先腦補一下1萬架米格21從頭頂飛過去的景象你才能理解它的精髓。
3. 求米格系列戰斗機的詳細資料
米格戰斗機家族
米格-21「魚窩」
米格-21戰斗機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設計成功並定型的。1958年下半年,米格-21飛機開始在高爾基市的索克爾製造廠量產並進入系列化,1965年1月第一架交付空軍。米格-21戰斗機及其改進型共生產了10000多架。現在至少還有20個國家的空軍還在使用它。在米格-21數十年服役生涯中,曾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重要改進。
米格-23/27「鞭撻者」
在它服役的那個時期,米格-23是一種很受歡迎的戰斗機,所以它的服役數量也是非常的大。作為從米格-23發展來的先進戰斗轟炸機,米格-27的原型機在1971年2月18日完成首飛,72年共生產了24架。飛機最大載荷400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可達到1點7馬赫。
米格-29「支點」
第一架米格-29原型機在1977年10月首飛,飛機所有技術驗證階段共用了14架進行測試,1980年5月,飛機通過國家驗收認證開始量產。西方社會和北約給了它一個綽號「支點」。它的良好的機動性能贏得了大量的贊譽。它爬升速度快,加速度大,探測距離遠,並且需要的地面維護工作都比較簡單。
翼展:11.36米 機長:17.32米 高度:4.73米
載油量:4640千克 最大馬赫數:2.3 海平面最大爬升率:330米/秒
最大升限:17500米 武器:2枚R-27R中程空空導彈,4枚R-73格鬥導彈或3000千克炸彈和無控火箭。單管機炮備彈150發,機翼內側前緣。 自身防護:兩具拽光彈布撒器,「梔子花」主動電子干擾器。
米格-31「獵狐犬」
1976年4月22日,編號83-2的二號原型機攜帶完整的機載系統進行了試飛,它能在擔任領空作戰任務時指揮其它飛機,並且裝備了Zaslon雷達,該雷達能與其它戰斗機分享數據。截至目前,俄羅斯共有350多架米格-31戰斗機。
翼展:13.464米 機長:22.688米 機高:6.15米
最大馬赫數:2.83 最大速度:3000千米/小時 武器:4枚半主動雷達制導R-33S空空導彈、2枚中程R-40TD導彈或4枚R-60M近距空空導彈。一座6管23毫米機炮,備彈260發 自身防護:主動電子對抗裝置。
米格-25「狐蝠」(Mig-25 Foxbat)是蘇聯在1960年代研製部署的一種高空高速戰斗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斗機,在冷戰時期曾出口過敘利亞、伊拉克、印度等國家,至今仍活躍在這些國家的空軍。
米格-25的研製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的研發中的XB-70轟炸機與A-12/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這種偵察機的最高速度同樣達到3馬赫,普通的截擊機根本無法追上更遑論跟蹤監視攔截,只有米格-25可以輕松的尾隨在SR-71的後面隨時監視其航向,並在其有不軌舉動時提出警告。
米格-25在裝備蘇軍初期由於其極高的性能參數,一直為西方世界所關注,西方甚至以此推測蘇聯的軍用航空製造技術已經領先於世界。直到1976年9月6日蘇軍飛行員別連科中尉駕駛米格-25飛機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開了該飛機神秘的面紗。美日的技術專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後運到東京以北100多公里的百里空軍基地,經過徹底的檢查,該機70%的部件是不銹鋼,雖然極限速度很高,但是技術性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從整體性能上說僅僅相當於美國的F-4「鬼怪」戰斗機,和美國當時正在研製的F-15「鷹」和F-16「戰隼」戰斗機更是相距甚遠。
但是不管怎麼說,蘇聯工程師能用相對落後的技術生產出某方面性能突出的戰機,某些設計理念至今仍為世人推崇。米格25在其服役期間擊落過各類戰機,甚至有消息說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米格25曾擊落過美軍的F/A-18大黃蜂戰斗機。
米格-AT是俄羅斯米高楊設計局和法國斯耐克公司等聯合研製的高級教練機,由俄羅斯米高楊設計局負責全機的製作與組裝、系統整合與後勤支援,另外RSK公司負責銷售,斯耐克公司提供發動機,塞克斯塔公司提供航電系統。雙方為能共創雙贏,俄方出資68%,法方出資32%。俄羅斯空軍計劃用米格-AT取代現在正在服役的L-29和L-39「信天翁」教練機。米格-AT於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設計,1992年法國公司參與合作。1996年3月21日米格-AT原型機進行了首次試飛。目前該機已進入試生產階段。
據俄專家評估:與米格-29相比,米格-AT的機動性要稍勝一籌,在近戰中也更占優勢。由於米格-AT採用了西方規格的航電系統,經過相應的培訓之後,飛行員既會操控米格-29、蘇-27,也能操控「幻影」2000、「台風」、F-15、F-16、F-18和F-22等當前世界各型先進戰斗機。這使米格-AT具有可觀的市場潛力。
米格-AT機身長12.01米,高4.62米,翼展10.16米,最大起飛重量在6噸左右,最大飛行速度為900公里/小時,飛行距離可達3000公里,極限飛行高度近1.6萬米。在作為殲擊機使用時,該機可以配備一門20毫米機關炮、兩個非制導火箭吊艙(或兩枚輕型航彈)以及兩枚空對空導彈。
它採取前後串列的座艙設計,採用下單翼常規T字形尾翼布局。兩台引擎被安裝在機翼上部。它的飛行控制系統採用與先進戰斗機相同的線傳控制。主翼採用低單翼直線翼型。機翼接近機身處改向斜前方伸展。為能提高升力,機翼前緣有高升力條板,後緣有雙重縫翼。它使用了大量的復合材料,這使得它的推力遠高於同時期的其他高級教練機。它還有幾個驚人的地方,如機翼攻擊角上限與F-16相同,可達25度。它的7個外掛點可載武器達兩噸,只有俄羅斯的另一款高級教練機雅克-130可與之媲美。它裝有多功能雷達,搜索距離達60公里。
4. 2014印度空軍簡介 空軍的部署建制
印度空軍司令部是空軍最高指揮機構,駐新德里。空軍參謀長是空軍最高指揮官。空軍司令部下轄訓練司令部(班加羅爾)、保養司令部(那格普爾)和東部(西隆)、
中部〔阿拉哈巴德)、西部(巴蘭)、西南(左德普爾)、南部(特里凡特琅)5個地區司令部。作戰部隊主要由飛行、導彈,雷達部隊組成。聯隊為最大建制單
位,分為飛行聯隊和導彈聯隊。聯隊下轄若干中隊,中隊為空軍基本作戰單位。
印度空軍兵力11萬人。裝備各型飛機約1400架(其中作戰飛機777架)、直升機180架(其中武裝直升機34架)。
共計有17個攻擊戰斗機中隊(53架米格-23BN/UM型、88架「美洲虎」、148架米格-17型、79架米格-21MF/PFMA型);
20個戰斗機中隊(69架米格-21FL/U型、169架米格-21bis/U型、26架米格-23MF/UM型、64架米格-29型、35架「幻影」2000H/TH型、8架蘇-30MK型);
3個攻擊直升機中隊(32架米-25/35);
2個偵察機中隊(8架「堪培拉」、8架米格-25R/U型具有作戰能力);
12個運輸機中隊(105架安-32型、43架D0-228、28架BAe-748型、25架伊爾76型);
11個運輸直升機中隊(74架米-8型、37架米-17型、10架米-26型);
1個要員專機中隊(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
5. 請問印度有多少架蘇-30和蘇-27戰機
印度空軍總兵力為14萬人,主要裝備有作戰飛機700餘架,編有由戰斗機、直升機和運輸機組成的40個中隊,號稱名列「世界第四位」。日前,印度空軍公布了其新的戰略方案,表示還要新增加15個戰斗機中隊。
其空軍六大主力戰機:
蘇-30MKI戰斗機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和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俄向印度轉讓成批生產蘇-30MKI殲擊機許可證的合同,這是兩國迄今為止簽訂的一項金額最大的軍事技術合同,價值33億美元。除了向俄羅斯直接購買32架蘇-30MKI戰斗機外,印度還得到俄方授權,在今後17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殲擊機。蘇-30MKI成了印度空軍裝備的最新型戰斗機。
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3梁式機翼;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5。
蘇-30MKI主要機載設備有N-101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激光測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戰機雙翼下有12個武器掛點,可以掛載4~6枚R-27中程空空導彈、R-73近距紅外空空導彈等。
「幻影」2000戰斗機
從法國進口的49架「幻影」2000戰斗機是印度空軍的新型主力戰機之一。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幻影」2000採用與「幻影」III相同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但應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以及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屬第3代超音速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裝備有9個外掛架(機身下5個,兩機翼下各兩個),執行截擊任務時可帶兩枚R530中距和兩枚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時可載各種炸彈。另外,印度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3.78億歐元的合同,以購買10架法國的「幻影」2000H型戰斗機。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蒂普尼斯稱,空軍計劃使用「幻影」2000型戰斗機來實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戰斗機
印度空軍還裝備有116架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種改型。
從外形上看,「美洲虎」頗有特點———它在機翼上部裝備有導彈掛架,迎面一看,彷彿在肩膀上扛了兩枚導彈。該機最大飛行馬赫數為1.5,最大作戰半徑1300千米,機上裝有兩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最大載彈量約 4.5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戰機曾參戰實施對地攻擊,結果被地面火力擊傷多架。
LCA戰斗機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製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首次試飛成功。印度軍方高度評價這一成功,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為印度空軍的「未來之星」。
LCA飛機整個研發過程歷時近18年,可謂路途坎坷。據印度媒體稱,LCA整體技術十分先進,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多功能戰斗機」。這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集速度、機動性、加速性、可靠性於一體,符合現代空戰的嚴格要求,能實施全天候制空、對海、對地攻擊作戰任務。
從公布的照片看,LCA飛機頗似「幻影」2000的濃縮版。在未來,LCA飛機將與蘇-30MKI重型戰斗機構成輕、重搭配。LCA的機載雷達很有特點,它是一部多功能雷達。它具有探測、追蹤、地形迴避和制導武器發射等功能,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下,掃描和追蹤可同時進行。多普勒脈沖使其具有俯視射擊效果和地形繪制能力。LCA共有7個裝備外掛點,在武器的配置上力求作到最大的適應性,即可發射各種導彈、炸彈和火箭。根據任務需要,LCA可發射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
米格-21戰斗機
20世紀50年代初期,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出米格-21戰斗機,此後曾不斷改進,出口到全世界37個國家。印空軍擁有4種型號125架米格-21戰斗機。
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單發輕型超音速戰斗機,米格-21重量輕,機動性好,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縱性好。從外形上看,米格-21小巧靈活,戰機的最大飛行馬赫數能達到2.1,作戰半徑270千米。武器裝備有: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翼下4個掛架可帶4枚K-13A紅外空對空導彈或「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也可帶火箭彈或常規炸彈。載彈量一噸。
也許是由於服役時間太長的緣故,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斗機事故率較高。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空軍出資數億美元,從1999年開始與俄羅斯合作,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希望米格-21能繼續承擔主力戰斗機的重任。
米格-29戰斗機
作為當今世界優秀的第3代戰斗機之一,米格-29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一直頗為暢銷,曾出口10餘個國家。在印度空軍中,米格-29戰斗機也是當仁不讓的「頂樑柱」。
米格-29戰斗機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雙發高機動性超音速戰斗機,可執行截擊、護航、對地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俄羅斯出具的技術任務書上說明,米格-29的近距作戰和超視距作戰性能均優於美國的F-16和F/A-18。
米格-29戰斗機採用全後掠下單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帶有較寬的機翼前緣邊條,液壓助力機械式操縱系統,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復合材料結構佔全機重量的7%,作戰半徑574千米,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米格-29戰斗機的特點是強調飛機的高亞音速機動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但不具隱形能力,是典型的第3代戰斗機。
米格-29戰斗機裝備有大功率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和超視距攻擊,機翼下有8個外掛點,可攜帶先進的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如R-60紅外空空導彈,也可攜帶R-73A或R-73E紅外空空導彈以及各種炸彈和火箭等。機上裝有「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還有獨具特色的頭盔瞄準具(可用於導彈離軸發射)等。
6. 米格戰斗機和蘇式戰斗機區別
區別:米高揚設計局主力設計輕型戰斗機(即所謂的前線型戰斗機),蘇霍伊設計局主力設計重型戰斗機(國土安全型)
簡介:米高揚和蘇霍伊設計局同屬蘇聯高端飛機設計局,具備研製和開發大型戰斗機的經驗,同美國「波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樣為歷史悠久的飛機設計局。兩個設計局設計的多款戰斗機參見了多次戰斗,從二戰到海灣戰爭都能尋覓到其蹤跡。
兩家公司設計的飛機產品同時還出口到了全球多個國家級地區,已經成為不少國家的空軍主力裝備,我國也曾經分別引進過兩家公司的拳頭產品。如朝鮮戰爭中我國飛行員就使用米格-15型戰斗機創造出了米格走廊的神話。隨著新時代空軍使命的來臨我國也開始引進重型戰斗機蘇霍伊Su-27型號,列裝空軍主力飛行部隊使用並形成戰鬥力。
代表作:
米高揚設計局:
米格21「魚窩」(Fishbed):米格21戰斗機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設計成功並定型的。1958年下半年,米格21飛機開始在高爾基市的索克爾製造廠量產並進入系列化,1965年1月第一架交付空軍。米格21戰斗機及其改進型共生產了10000多架。如今至少還有20個國家的空軍還在使用它。在米格21數十年服役生涯中,曾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重要改進。
米格29「支點」第一架米格29原型機在1977年10月首飛,飛機所有技術驗證階段共用了14架進行測試,1980年5月,飛機通過國家驗收認證開始量產。西方社會和北約給了它一個綽號「支點」。它的良好的機動性能贏得了大量的贊譽。它爬升速度快,加速度大,探測距離遠,並且需要的地面維護工作都比較簡單。
米格31「獵狐犬」米格-31是在米格-25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新一代截擊戰斗機。於1975年9月16日首飛,1979年開始小批量生產,1980年開始交付部隊試用,1981年正式交付部隊,主要改進型包括米格-31B、米格-31BM、米格-31M等,至今仍是俄羅斯空軍主力戰
蘇霍伊飛機實驗設計局
蘇-27戰斗機(俄文:Сухой Су-27,英文:Sukhoi Su-27,中文:蘇-27;北約代號:Flanker,中文:側衛)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第四代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懸壁式中單翼,翼根外有光滑彎曲前伸的邊條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進氣道位於翼身融合體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氣動性能,進氣道底部及側壁有柵型輔助門,以防起落時吸入異物。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鈦合金,傳統三梁式機翼。4餘度電傳操縱系統,無機械備份,靜不穩定設 計。
蘇-30戰斗機(俄文:Сухой Су-30,英文:Sukhoi Su-30,中文:蘇-30;北約代號:Flanker-C,中文:支點-C)是俄羅斯針對美國F-15戰斗機而研製的一種多用途重型戰斗轟炸機,具有超低空持續飛行能力、極強的防護能力和出色的隱身性能,在缺乏地面指揮系統信息時仍可獨立完成殲擊與攻擊任務,其中包括在敵領域縱深執行戰斗任務。目前主要裝備中國空軍、越南空軍及印度空軍等。
蘇霍伊蘇-35(英語:Sukhoi Su-35,俄語:КБ Сухой Су-35)戰斗機,北約代號「側衛-E」或「超側衛」(Flanker-E、Super Flanker)是蘇霍伊設計局在蘇-27戰斗機的基礎上研製的深度改進型單座雙發、超機動多用途重型戰斗機,在戰斗機世代上屬於第四代戰斗機改進型號,即第四代半戰斗機。
部分飛機圖片:
米格21
7. 米格21和T72,T54/55總共生產了多少架/輛
米格-21是一種設計較好的戰斗機,被大量使用,總生產量在5000架以上。1973年下塔吉爾的T-62生產線改生產T-72,1974年批量裝備部隊。T-72系列坦克產量在20000輛以上,捷克、波蘭、印度、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也有生產。目前至少有15個國家裝備了T-72系列。蘇聯、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蘭共生產T-54/T-55坦克50000輛左右,約佔全世界二次世界大戰後坦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8. 印度的戰斗機有哪些,數量是多少
印度空軍目前擁有272架蘇-30MKI戰機,66架米格-29UPG戰機、51架幻影2000-5戰機, 125米格-21Bison型戰機,139架美洲豹攻擊機,超過100架米格-27戰斗轟炸機。
總數量約789架。LCA戰機雖已有20架定單,但還未形成全面戰力。另外海軍還擁有大約20架米格-29K艦載機和11架海鷂艦載機。
9. 米格21這架戰斗機怎麼樣
一、震撼西方的飛機。
米格21的出生就打了對手一個措手不及,其於1953年開始設計,短短兩年時間就把原型機搞上了天。之後在1956年的莫斯科航空節上,原型機翱翔在了天空。
西方情報機構其實早就知道米格21的存在,因此在航空節見到它一點都不意外。真正令人震驚的是,情報人員本以為這是一架試驗機而已,要裝備部隊至少還需要好幾年。
可萬萬沒有想到,航空節僅僅兩年後,也就是1958年,英國情報人員無意中在莫斯科附近的軍事機場上發現了米格21的戰斗機中隊!這個速度對於西方來說可以是相當震撼了。
經過實際表現,很多人批評米格21的空戰性能不佳。其實這樣的說法有失公允,因為米格21的設計就是做短距離沖刺,使用導彈殺傷敵人,纏斗並不是她的長處。奈何中東的客戶們總是喜歡把其當作活塞式戰機使用……
總之,米格21強調的是高空高速,以靈巧、爬升快著稱。但是非要讓這個飛機在低空與敵方戰斗機纏斗,那出現劣勢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