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檸檬葉湯的做法,誰知道
主料
檸檬
1個
相剋食物
薄荷葉
4根
輔料
溫水
2L
冰塊
適量
調料
蜂蜜
4大勺
相剋食物
製作步驟
1
一顆檸檬切片放入2L的杯中
2
用擀麵杖壓檸檬心,擠出檸檬原汁
3
自己養了一盆薄荷~摘取四個較高的桿
4
放入杯中微微搗一下
5
加入四大勺蜂蜜~我家的蜂蜜結晶了,不過完全不影響。
6
加入約2L溫水(切忌不能是熱水,會破壞蜂蜜的營養)
7
搖晃均勻放入冰箱冷藏室
8
3小時後取出凍好的冰塊和檸檬汁。(我在宜家買的小魚冰塊盒~好可愛呀~)
9
濾過檸檬和薄荷葉倒入小杯子中,加冰塊即可
2. 印度盛飯的葉子叫什麼
芭蕉葉,芭蕉葉在印度很常見、取材方便,經常被用來作成樹葉碗盛飯菜、或者直接把飯盛在大葉子上。
3. 印度美食文化
雖然牛肉在印度屬於禁忌食品,但印度對於牛奶製品情有獨鍾,比如印度乳酪就是隨處可見的素食食品;還有印度人每天必喝的奶茶內也是使用牛奶作為原料。酸奶也是印度常見的食品之一。
印度的主食以米飯和麵食為主,印度南部偏愛米飯,而北部常見麵食。用手吃飯是傳統印度人必不可少的習慣。
麵食常見種類有:較厚的發面餅——饢、帶餡的酥油餅、全麥無發酵小餅和南方常見的帶餡薄餅——杜莎等。食用麵食時,大部分印度人喜歡將餅類撕成小塊,卷著豆湯或其他菜式食用。
印度的菜式口味偏重,無論青菜還是肉菜都會使用很多種調味料烹制。咖喱毋庸置疑是印度使用最多的一種調料。除了咖喱,辣椒、胡椒、肉桂、丁香等等調料都是印度菜式必備的調料。
印度文化特點
印度是個宗教國家,歷史上曾先後產生並流行多種宗教,對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等也擁有廣泛的信徒。多種宗教在印度的長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濃郁的宗教性。
宗教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也都是在宗教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語言、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為中心。
此外,印度有數以百計的民族和眾多的部落,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斷吸收異族文化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起來的,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多樣性。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印度對所有的外來文化均採取兼容並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類型的地域文化、語言文化和宗教文化里,既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各種不同的外來文化成分,又與外來文化融為一體。
4. 印度美食:印度阿婆做菜為什麼要放樹葉
首先,印度人針對不同飯菜設計不同飯盒,根本不用擔心飯、湯漏掉。
再一個,如此的飯盒用罷可直接丟棄,由於取材於大自然,沒有經過化學處理啥的,對環境一點兒危害沒有。而且飯盒會成為肥料。
再一個,你不用擔心衛生問題,因為裝飯前,樹葉可以很輕易地洗干凈。
還有,印度氣象炎熱,樹葉飯盒取材非常簡單,零成本。如果家裡買個陶瓷碗、金屬碗,還得花錢。
5. 印度有什麼特產
對於印度這個國家來說,我的印象一直不算太好,印度這個國家驕傲自大,在整個東南亞來說,和中國的關系也一直最差。
印度曾經也發生過直接的沖突,也正是因為領土的紛爭,其實我們在他們的眼中也並不友好,所以不建議大家到印度去旅遊。
相對印度這種大米來說,泰國的大米更加的受歡迎,只不過印度真的沒有太拿得出手的特產而已。如果喜歡吃咖喱的朋友,去印度也可以帶一些咖喱粉回來。
但是印度的咖喱味道更加濃厚,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咖喱,都是被稀釋之後才使用,印度的咖喱吃起來更加的辛辣。
6. 哪些樹葉日常被我們忽略了,其實它們可以做菜
去過印度旅遊的小夥伴都知道,印度有很多奇葩的吃法,這不就在刷視頻的時候,我刷到這樣一個視頻,名字叫火燒檳榔葉,就是在檳榔葉上塗抹上一些咖喱、番茄醬等一些佐料,點上火就往嘴裡塞,從視頻里可以看到的。
10、田七葉
都知道田七是個好東西啊,除了本身是葯材以外,還可以當成佐料入菜。但是它的葉子,北方的小夥伴你們見過嗎?是的,這東西在西南方如貴州雲南多有種植,小編我是沒見過只見過根沒見過葉子的。
7. 請問外國人做菜放的酸樹葉是什麼東西呀
芫荽子(Coriander)
芫荽別名胡荽、香菜,屬水芹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東歐、中東,現在全球都有種植。芫荽的英文名Coriander源自希臘語,意指「臭蟲」,原因是芫荽的種子未成熟前,莖葉的味道類似甲蟲味般不太好聞,待果實成熟後則轉變成類似茴香的辛香味。芫荽的氣味一般人在第一次接觸時較難忍受,尤其是較少使用芫荽的西方國家。但是在中國與東南亞卻大受歡迎。不僅芫荽葉可生食,還經常放在食物或醬汁上做除腥提味的香料,芫荽子更是印度咖喱的原料之一,可以說是萬能香料。墨西哥菜中也常用到它。
芫荽味道溫和酸甜,微含辛辣,近似橙皮的味道,並略含未質清香,以及胡椒的風味。芫荽的莖、根、葉用炒等方法加熱後,好像有柑桔的香味,但比之加熱前,香味已嚴重流失。顆粒的芫荽子外殼很薄,所以應盡量以原顆粒保存,時間可長達1年之久。若研成細粉則只6個月的香氣有效期。
檸檬葉(Lemon Leaf)
為芸香科植物黎檬或洋檸檬的葉。
黎檬的葉中含黃酮類、香豆精類、有機酸等。黃酮類中,有槲皮素和根皮素。香豆精類中,有傘形花內酯、東莨菪素和馬栗樹皮素。有機酸中,有阿魏酸、p-香豆酸、水楊酸、p-羥基苯乙酸、芥子酸、p-羥基苯甲酸、香莢蘭酸、龍膽酸和o-香豆酸;還含香莢蘭醛。以上各成分,主要均以結合形式存在,其中傘形花內酯、阿魏酸和水楊酸同時以少量的游離形式存在。葉中還含揮發油、維生素C-119~232毫克%和葉綠素a、葉綠素b、葉黃素、蝴蝶梅黃素等色素。
8. 印度手抓飯一般放在新鮮葉子上嗎
印度人通常使用一種干樹葉或者新鮮樹葉壓製成的盤子來盛米飯等食物,這倒是很環保。
印度人在集體用餐時,吃飯用的飯盆常常是樹葉做成的。這種盆兒由幾片很大的整片樹葉相拼疊而成,內外兩層,樹葉和樹葉之間用比火柴棍還小的小枝條縫起來葉盆呈圓形,周圍還有一個翹起來的邊緣。
印度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印度人仍然習慣用手抓著吃飯,盡管用手吃飯,他們吃飯前也會凈手。手抓飯一定會用右手,給人遞食物,餐具更得用右手。因為在印度人的觀念里右手干凈,左手臟。這又與印度人的另一個習慣有關,印度人如廁後不用紙,而是用水沖洗,沖洗時用左手。
吃的時候每個人面前擺個大盤子,把米飯盛上澆上菜和湯,然後稍加混合捏成團狀,在小吃街或者寺廟里則會用樹葉製成的盤子來盛食物,有的餐館則給客人一大片樹葉,這很環保。當然印度人也認為手抓飯更能引起人們對衛生的關注,很多西方人很難接受用手指用餐認為這很不衛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9. 十幾億印度人每天吃飯都用芭蕉葉做餐盤,不怕芭蕉葉不夠用嗎
1.同樣的外國人也有疑問,中國人每餐都用一次性筷子,不怕樹木都被砍光了嗎? 這是一個非常類似的問題。
2.首先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的都是能夠展示給別人看的,就是你看到的可能是人家用芭蕉葉做餐盤;就如同老外看我們在外面餐館吃飯,用一次性筷子一樣…!
真正的在家吃飯是不可能那麼講究的,用不上的! 芭蕉葉用量沒有那麼大的! 這也是我特意舉例說一次性筷子問題,你在家吃飯用一次性筷子嗎?
3.花草樹木都是可再生的,而且生長速度極為驚人!只要控制好,只會越用越多!!你瞧中國森林面積是不是在增大?但是中國每年的一次性筷子又是多少呢? 只要長得足夠快,你能天天割韭菜,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們不需要去深究人家用量多大,只要人家芭蕉種植面積在擴大,不影響我們,就讓他們自己玩去吧。
熱帶地方芭蕉和野草一樣,到處都是,發得還快。不光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斯里蘭卡這些國家,國內雲南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綠葉宴。
芭蕉葉在印度跟雜草一樣多,怎麼可能不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