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哪個種族最幸福

印度哪個種族最幸福

發布時間:2023-01-22 04:08:58

『壹』 印度人的幸福指數為什麼比中國人的高

(轉)當經濟以不可抵擋的勢頭沖擊世界幾千年的歷史乃至文化時,我們會發現很多規則都被經濟修改甚至顛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正逐漸從邊緣向主流邁進,甚至一手遮天。是不是我們可以劃出這樣的等價式,金錢(物質豐富)=幸福?

以前看到過一則有關幸福感的調查顯示,有90%的印度人不願意出國定居,精神遺產的驕傲和經濟發展讓人期待是他們願意留在國內主要原因;而中國則是有64%的人回答是願意出國的,其中有38%的人說在國內生活缺乏尊嚴。現在,來到印度,才發現,在這個物質並不豐富,甚至可以說匱乏的國度,幸福遍地開花,印度人的幸福指數之高已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

這次來印度攝影,不是以官員和商務人士身份來到印度,印度無需粉飾太平,也沒有必要掩蓋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我有更多的機會深入農村、家庭極教育機構等基層,能更深層次的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也包括他們的幸福感。

說印度的交通熱鬧和混亂,一點也不為過,我走過印度的大小城市,交通狀況大都如此:大巴、小汽車、摩托、三輪、馬車和行人同時在馬路上前進,少有紅綠燈,還有牛在散步。然而,這么擁擠交通,卻亂而不堵,也少有交通事故。即使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最多笑笑,很和氣地走開。

我對印度學校印象也非常深刻。印度校服很有款式,彰顯出學生的朝氣和活力;中國的校服則顯得死氣沉沉。在印度,學生的壓力比較小,教育機構更關注學生精神境界的塑造,灌注給他們的多是怎樣活得更為幸福自在;在中國,生存與競爭的壓力已經從他們的父輩滲透到孩子身上,為出人頭地,做得人上人,德、智、體、美,樣樣爭第一,孩子缺少他們那個年齡應有的朝氣和活力。

很多人對印度人所享有的幸福時光不解:印度人物質並不富足,街上有很多流浪漢或者乞丐,為什麼他們抓住了幸福的真諦,彷彿走進了天堂?

從現實看,印度也是個貧富分化差距極大的國家,但這並不妨礙窮人過著自由而有尊嚴的生活。國家的不少政策,如福利政策,多傾向於窮人;政府官員更不會為了美化城市,而不有損市容的窮人趕出城市。富人多不會露富,在窮人面前開著洋車、住著洋房耀武揚威。因而,窮人沒有很強烈的被剝奪感,仇富情結也不嚴重,使得窮人能夠與富人和諧共處。

從信仰上看,印度人都有信仰。普遍的信仰自由,讓印度人在信仰中獲得尊嚴與活著的希望。印度人遵循的人生哲學是自由自在、隨心所欲,他們相信輪回轉世,寄希望於來世,所以窮人少了對富人的嫉妒,多了今世的幾分灑脫,活得逍遙自在。印度人安貧樂道,追求來世幸福,所以幸福指數比較高。

雖然印度文化也有不可取的東西,如消極、散漫、不注重行為禮節等,但它卻創造了窮人的天堂。與印度的物質不豐富相比,中國經濟的跳躍式發展一再把中國的物質生活推向新的階梯。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聽到最多的不是,「生活更幸福了」,而是 「最近比較煩,」「我一點也不快樂」等等與幸福相去甚遠的抱怨,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人信仰的缺失。

經歷了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打破了舊世界,卻沒有建立起一個新秩序,由此導致價值文化的空白。自改革開放以來,盡管一再倡導物質、精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但現在看來,中國的發展也不是兩條腿走路:經濟迅猛發展,精神文化的發展卻相對滯後,從而導致精神危機的出現。缺乏信仰的時代,對人的生存價值、生命意義的拷問會更加強烈而迷茫,人們的很多行為方式都缺失了基本准則。信仰的缺失,不僅會導致幸福沙漠的產生,還會對經濟產生不容置疑的破壞性穿透力,一個缺乏信仰、倫理的市場同樣也是混亂不堪的,我們很有可能因為信仰的缺失,而陷入人類最昂貴的市場經濟制度,而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價加以彌補。

誠然,我們不希望讓時代倒退,像印度一樣,在中國打造一個窮人的天堂。我們的藍圖是創造富足的天堂,在物質豐富的基礎上,人們的幸福指數很高,而實現這一藍圖的前提是,重構我們遺失的信仰。

『貳』 印度的婆羅門是什麼意思印度的婆羅門到底有多厲害

婆羅門的意思就是祈禱,那些掌握向神靈祈禱權力的祭司們,就被稱為婆羅門。婆羅門是印度種姓制度之中最高等級的種姓,他們擁有諸多特權,可以免稅,不必遭受一些懲罰,還可以接受低種姓人士的跪拜和供養。

而婆羅門下面的低種姓之人,就算操勞一生,再努力奮斗,也無法突破種姓的束縛,沒有辦法變成尊貴的婆羅門。對於這些低種姓的人,他們沒有資格跟高種姓的婆羅門進行通婚,更不能平等相處,這種不合理的制度仍然沒有真正消失,在剝削著印度的底層人士和勞苦大眾

對於婆羅門而言,他們是幸福的,但是對於底層的首陀羅來講,他們是悲哀的。個中滋味,或許只有真正身處其中的人,才能真正知道吧。

『叄』 印度的人種主要是什麼人種

第一種,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可以說是印度土著,不過卻是印度最悲慘的人種。主要原因就是其他人種入侵,對尼格利陀人進行了不斷的殺戮。尼格利陀人最初來自非洲,外貌有很多非洲黑人的特徵,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等等。現在主要生活在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等地區。

第二種,原始澳大利亞人。也是一支較早來到印度的人種,和尼格利陀人的體貌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因長相酷似澳大利亞土著人,所以稱為原始澳大利亞人,學界普遍認為,他們根本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在體貌特徵,生活方式,甚至語言方面,都和澳大利亞土著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現在這類人種主要分布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地區。

第三種,達羅毗荼人。祖先來自地中海一帶,在原始澳大利亞人之後來到印度。他們進入印度後,和原始澳大利亞人不斷的殺伐融合,形成了達羅毗荼人,所以有澳大利亞土著和地中海人種的特徵,他們膚色呈淺黑或黃褐色,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淺褐色,唇薄。正是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現在分布比較廣泛。

第四種,雅利安旁遮普人。他們身材高大,頭型窄長,眼眶深陷,鼻樑高而窄,毛發濃密,膚色較淺。祖先來自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經開伯爾山口一帶進入印度,然後毀滅了印度河文明,創造了吠陀文化和種姓制度,經過和達羅毗荼人的融合,形成了雅利安旁遮普人,現在分布比較廣泛。

第五種,東亞人種,祖先來自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他們膚色多呈白色、淡黃色,鼻樑中等,頭發呈黑色,主要分布在現在印度的東北地區。實際上這些東亞人種,也是當地的土著,原本並不屬於印度,歷史上也從未與印度本土統一,直到英國殖民時期才被並入印度,所以印度東北部的東亞人種聚居區,對印度的認同感很低。

以上就是印度五大人種,及其體貌差異,其實體貌的差異,原本無關地位高低,但自從雅利安旁遮普人來到印度之後,創造了種姓制度,把所有印度人分成了四個種姓,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種姓,膚色越淺,地位越高,其中婆羅門地位最高,主要就是雅利安旁遮普人,所以雅利安旁遮普人的外貌,眼眶深陷,鼻樑高窄,膚色較淺,便成為了印度地位最高的長相。

『肆』 印度心福民族

沒有這個民族
印度的民族為:
印度少數民族很多,有幾百個。據1981年統計,共540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 7.29%左右,各少數民族人口數量多少不等,相差懸殊。人數最多的有貢德、桑塔爾、皮爾 、吳朗沃、孔德和蒙達等,人口在200萬以上;人口最少的是安達曼人,只有幾百人。少數 民族的分布不均,雖幾乎遍布於全國各地,但其中在9個邦少數民族的人數較多,人口超過1 0萬,它們分別是:中央邦(824萬人)、奧里薩邦(492萬人)、比哈爾邦(473萬人)、古 吉拉特邦(331萬人)、拉賈斯坦邦(306萬人)、安得拉邦(157萬人)。這9個少數民族超 過3293萬人,佔印度少數民族總數的86.66%。此外,那加蘭邦和梅加拉亞邦也是以少數民族 為主體的小邦,其人數分別佔全邦人數的88.6%(52萬)和80.48%(101萬)。?
由於印度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和自然條件不同,以及一些其他原因,生產發展很不平 衡,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他們的謀生方式可分為以下6種類型。?
(1)採集漁獵型?
這類少數民族分布在印度各地,其中有柯欽的迦德爾人,泰米爾鈉 德邦的馬拉本特拉摩人、巴里揚人、巴尼揚人、伊普拉人、吉隆巴人、高亞人、貢達雷迪人 ,安得拉邦的金糾人、耶那迪人,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克達克利人,中央邦的克馬爾人、白伽 人 、阿布其馬利亞人,比哈爾邦的霍爾人、克利亞人、比爾吉亞人、帕拉西亞人和科爾瓦人, 北方邦的拉吉人,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馬拉潘塔蘭人、阿蘭丹人、庫龍巴人和安達曼群島 的昂吉人、傑拉瓦人、森蒂奈爾人、尼克里人、尚彭人等。這些民族至今還處在靠天然資源 維持生活的階段,他們中絕大多數不懂農業,或對此不感興趣。他們分許多群體,多數以家 庭為單位,有時狩獵也幾家合作進行。住在小山林里的民族靠採集野果、野花、塊莖、蜂蜜 、野菜謀生。同時也獵獲野豬、猴類和野雞等飛禽以及其他一些小動物。近年來,商 人們與他們有了較多聯系,他們開始吃大米和穿衣服了。因此,其生活發生了變化。?
(2)游牧型?
一些少數民族主要靠游牧為生。主要有南印度尼爾吉利地區的多達人、 喜馬偕爾邦的古賈爾人、北方邦的婆迪亞人等。他們幾乎完全以放牧為業。靠吃牛奶、奶制 品、野菜、野果為生,有的也吃各種肉食。他們的放牧有固定的范圍。夏季,全家帶著 牲畜和家中的財產用具,到高山地區和森林地帶放牧;冬季,再返回山下的平原地區過 冬。現在他們的放牧受到了一定限制,只能在森林局允許的地區放牧。?
(3)刀耕火種農業型?
印度有近5400多萬少數民族,其中80%以上從事農業生產。但不同 地區,不同民族所採取的生產方式不同,有的採用刀耕火種的方式,耕地經常變動;有的采 用較先進的耕種方法,使用固定耕地。阿薩姆地區所說的秋摩或叫糾摩,奧里薩地區所說的 拉馬、達哈、達里、包都、迦馬納、高孟、古里亞和各加爾傑斯,都是指這種經常更換的刀 耕火種的方法,在阿薩姆、蒂里普拉和曼尼普爾地區的洛哈爾、安加米那加和古喀人,孟加 拉的莫爾巴哈里亞人,比哈爾邦的阿蘇爾人,奧里薩的沙奧拉和糾昂格人,北方邦的高拉瓦 以及中央邦的白伽人和貢德人中特別普遍。?
刀耕火種的農業由於多採取伐林造田的辦法,已嚴重危及到生態平衡和導致水土流失, 所以印度各邦政府開始採取措施,限制這種亂砍亂伐現象。?
(4)固定耕作型
印度大部分少數民族已跨過了刀耕火種階段,採用了固定耕作方法 ,如比哈爾邦和孟加拉邦的桑塔爾人、奧朗沃人、霍人,北方邦的塔魯人、高拉瓦人,中央 邦的貢德人、皮爾人、皮拉拉人,拉賈斯坦邦的皮爾人,奧里薩和泰米爾納德的沙奧拉人和 尼 爾吉利的巴達迦人等,這些民族在農業耕作和管理方面已相當進步。他們使用牛、犁、耙、 鋤,犁田耙地,也用水渠和澆水灌溉了,因此,生活比較安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但由於生產水平很低,大多土地貧瘠,交通不便,再加上高利貸商人對他們重利盤剝,所以 他們一般較窮。近年來,各邦政府為保護這些少數民族的利益而採取了一些措施,如給無 地人分土地,還幫助他們解決耕牛、種子、農具、住房以及其他同生產和生活有關的?問題 。
(5)勞工型?
有些民族之所以從事勞工,其主要原因是他們喪失了土地,生活無著落 ,或者因他們的住區附近有了工業。一些原來從事農業的民族現在為人打短工,當農業工人 或在工業部門當雜工。據統計,約五分之一的工人為農業工人。有的做季節工,有的在林場 、牧場、漁場、茶園或果園中工作,不少人在礦山、工廠、鐵路、公路和建築行業中幹活。 在阿薩姆茶園做工的大多是從孟加拉、比哈爾、中央邦和奧里薩等邦來的桑塔爾人、奧朗沃 人、蒙達人、克里亞人、貢德人等,其中比哈爾邦的奧朗沃人最多。另外,在孟加拉、比 哈爾、中央邦、奧里薩、安得拉等邦工作的礦工基本上是少數民族。賈姆歇德普爾的塔塔鋼 鐵廠的工人幾乎全是桑塔爾人和霍族人,中央邦的大部分錳礦工人是少數民族,比哈爾的雲 母礦工中有上百萬工人也是來自少數民族。?
(6)民間藝人型?
有些少數民族專靠賣藝謀生,他們以唱歌、跳舞、彈奏、雜耍、耍 蛇等為生,生活並不安定。如安得拉邦的帕爾丹人、奧賈人賣唱;多馬拉人、比努盧人演雜 技;帕盧庫姆古拉人、帕丁提高拉人和巴胡魯帕人耍魔術;拉賈斯坦的卡爾拜里亞人耍蛇 ;北方邦的納特人、薩陪拉人等以彈唱、跳舞等謀生。

『伍』 印度人是什麼人種

印度人的人種有:

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

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

尼格利陀人血統較明顯的印度人。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原始澳大利亞人: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蒙古利亞人:

以蒙古利亞人為主體的亞洲大陸先民移居印度,形成了外來種族遷入印度的第三波。印度的蒙古利亞人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族群,蒙古人和與藏族關系密切的漢藏語系民族。

達羅毗荼人:

達羅毗荼人的直系祖先主要來自地中海地區,被稱為地中海人。他們可以分為三個類型,即膚色淺黑的古地中海人、膚色黃褐的所謂正宗地中海人以及東地中海人或稱閃米特地中海人。

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最初是可能居住在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的一支古民族,約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穿越西北部的山口來到印度。

『陸』 印度生活水平差異很大,印度人是如何區分高低種姓的呢

種姓制度即血統論,就是一生下來你的出身就決定了你的一生,無論用什麼方式都無法改變你的社會階層。1947年印度法律正式廢除種姓制度,但是它在生活中卻仍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最後一點,就是看你從事的工作,因為在印度只有高種姓的人才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夠通過高學歷得到體面的工作。

印度奇葩的制度其實非常的多,但是最為可悲的人那裡的人民並不會為了自由反抗,看了印度人民的生活,我就覺得在中國生活實在是非常幸福了。

『柒』 印度種族等級制度

(婆羅門)

首先,讓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種姓的差別。婆羅門地位最尊崇,因為在遠古時代雅利安人尊崇神權,婆羅門僧侶具有天然的神聖性,也是少數掌握文化話語權的群體,因此被認定為第一種姓,神聖不可侵犯。即便到了現在,重要的宗教儀式依舊由他們主持,婆羅門階層在印度的教育,文化界勢力很大。

其次是剎帝利,不管是實行軍事民主制的原始社會末期還是到了中世紀封建時代,國家的武力階層和行政官僚都是高高在上的。剎帝利階層的人是天生的軍人和公職人員,君主。他們直接管理世俗社會,因此位居第二種姓。

再次是吠舍和首陀羅,他們是商人,手工業勞動者和農民。比如,印度總理莫迪,家裡以前是賣油郎,標準的吠舍階層。他們是國家重要的稅收來源,也是古代社會中的良民,構成了社會的中下層。與吠舍不同的是,首陀羅在古代大多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半奴身份,不屬於自由民。今天在印度看到的小商販,司機,大商人基本都是吠舍和首陀羅。
(吠舍)

當然,最可憐的是達利特。在印度教社會中,達利特屬於最底層的人,即便到了現在,達利特也被人看不起。人們認為欺負達利特是理所應當的,他們很難去做良民能從事的職業,大多數從事屠宰,喪葬,排污工作。

對於大多數印度人來說,想知道另一個人屬於什麼種姓,只要知道對方的姓名就可以了。印度人的名字都和他們的職業,祖先,居住地息息相關,具有特殊含義。

有些人的姓氏意思是「國王」,「勇猛」,「戰士」或者「宰相」,那麼他一定是剎帝利。有些人的姓氏是「富有四海」,「儲蓄」,「財富」,那麼他一定是吠舍階層。而姓氏的含義中包含了學問,神袛,宗教相關的詞彙,那麼他一定是婆羅門。

沒有人會傻到改變姓氏,因為你根本不可能冒充高種姓。只要外人詢問你的家庭條件,你兄弟姐妹結婚,就讀的情況一下子就知道真偽了。假冒高種姓即便被打死都不奇怪。
(達利特)

大多數印度人就是通過姓氏判斷種姓的,甚至有些印度人也會詢問外國人的姓氏。

除此之外,印度的穆斯林,錫克教徒不屬於印度教種姓制度的范疇,但實際上人家也有默認的身份。高等級的穆斯林「阿什拉夫」是古代突厥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和波斯征服者後裔,他們做功可以去清真寺內部,而低等級的人就只能在門外。至於錫克教徒,他們和拉起普特人一樣以武力起家,被默認為是剎帝利種姓。

『捌』 印度地位最高的種姓是婆羅門,他們在當地能享受哪些「特殊」待遇呢

我們國家有很多的鄰國,但是給大家留下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印度這個國家。我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很多不少印度的光輝事跡,這個事情讓我們大跌眼界。最著名的還是他們的種姓制度,作為地位最高的婆羅門,他們享受的待遇就不一般。

印度在大家看來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他們的種姓制度一直被現在思想所拋棄。雖然印度早早就出台了政策取消這種種姓制度,但是這種觀念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之久,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這種制度就是每個階層的人會被來自上層階層的人欺負,相反被欺負的人會對低自己一層的人大會肆大罵。

其實印度人也看出了這種制度的弊端,但是從根本上改變是需要時間的,通過本文你見識到婆羅門有多尊貴了。以上說法,僅代表個人觀點。

『玖』 印度主要人種

印度主要有以下人種: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徵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亞人

由於身體特徵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們大都長頭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爾人,傑糾人,蒙達人,奧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所以又稱維達類型人。有學者認為,這種人早於達羅毗荼人,所以也稱他們為"前達羅毗荼人"。

3、達羅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歐羅巴人種,這一人種從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據有關人類學家研究,它分幾支,早於雅利安人,從不同時期進入印度。這種人的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淺褐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操達羅毗荼系語言,使用象形文字,是這一人種創造了印度河流域文明。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譯亞利安人,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後納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將北歐五國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的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實際上兩者毫無關系,相距甚遠。

5、東亞人種

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東亞的東亞人種在不同時期,從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南亞次大陸,東亞人種其膚色多呈紅潤色、白色、淡黃色。長顱型的分布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的土著民中,圓顱型分布在傑德崗等地。

(9)印度哪個種族最幸福擴展閱讀:

印度各個民族:

1、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2、泰盧固族(TELUGU)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3、孟加拉族(BENGAL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4、馬拉地族(MARAT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5、古吉拉特族 (GUJARATH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語,多數人信仰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和耆那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較發達。

6、加拿達族 (KANNADA)

佔印人口3.87%, 說加拿達語,分布在卡納塔卡邦。

7、馬拉亞拉姆族 (MALAYALAM)

佔印人口3.59%,說馬拉亞拉姆語,分布在喀拉拉邦。

8、旁遮普族 (PUNJAB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語,少數操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信奉錫克教和印度教。多數人從事農業,少數人從事畜牧業和手工業。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閱讀全文

與印度哪個種族最幸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8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76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1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3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66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1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66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4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59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4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2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3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2
伊朗的海拔多少米 瀏覽:925
nuri是什麼意思印尼 瀏覽:280
哪裡可以看義大利籃球比賽 瀏覽:302
為什麼印度有彎曲鐵軌火車 瀏覽:521
墨脫和印度哪裡交界 瀏覽:999
義大利的物價為什麼便宜 瀏覽:69
伊朗火車價格多少錢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