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別致」的隱形戰機,征服者-313到底別致在哪裡
隱身戰斗機又稱第五代戰斗機,最著名的特徵就是其高機動性,高隱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性能。這有滿足這三個特點之後的戰斗機才能被稱作隱身戰斗機。而這次伊朗居然宣布了其五代機的研發計劃,甚至造出了原型機。這是讓我始料未及的。從伊朗公布的照片來看,征服者313這型飛機非常別致。首先就是其採用的是鴨翼加主翼的設置方式,但是主翼卻在末端下反。其次就是這架飛機的尾噴口讓筆者感到非常意外,難道這架飛機上二維矢量發動機了么?最後就是筆者覺得這架飛機可能真的只是一個模型而已了,因為伊朗根本無法掌握這么強大的技術。
最後就是筆者覺得這架飛機可能真的只是一個模型而已了,因為伊朗根本無法掌握這么強大的技術。畢竟目前成功研製隱身戰斗機的國家只有美國,我國,而俄羅斯的半吊子蘇57也勉強算是研製出了五代機,日本研製的心神上天飛了兩圈之後就放棄了。所以一個中東地區的伊朗很難說能研製出五代機。
❷ 印度為什麼不購買蘇35米格35和蘇35哪個好
印度不買蘇35的原因如下:
1、陣風戰斗機的雷達、飛行性能等各方面指標均優於蘇35。
「陣風」機載雷達的信號特徵水平明顯小於蘇-35,而且擁有更好的飛行性能。位於機翼附近的水平前翼(鴨翼),能夠使飛機迅速進入大迎角攻擊狀態,能更加快速地傾斜。水平前翼能在機翼前端創造低壓雲,從而實現更好的機動性能。「陣風」爬升率為305米/秒,這表明飛機具有極高的加速參數。機翼載荷僅為275千克/平方米,能夠在大迎角狀態下製造更大的升力,從而賦予「陣風」瞬間完成任何方向轉彎的能力。推重比等於1.2,使飛機具有良好而穩定的轉彎速度。蘇-35的爬升率僅為280米/秒,甚至不如蘇-30,以及歐洲「台風」、中國殲-11和殲-10。機載載荷為377千克/平方米,這表明飛機轉彎時的速度相對較低。推重比等於1.24,表明飛機轉彎速度相當好。但是,蘇-35具有較大的雷達和紅外信號特徵,不能以突然出現的方式令敵方驚慌失措,而且這種較強信號特徵的機載雷達針對敵方的探測距離不夠遠。盡管蘇-35配備推力矢量發動機,但是機動性能仍然不如法國「陣風」。
2、陣風戰斗機上使用的技術比蘇35高級
印度航空工業非常需要法國戰機較高的技術。印度非常期望得到最新的RBE2「緊湊」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它將有利於印度為國產「敏捷MKII」和AMCA第五代前景戰機研製機載雷達。拒絕「陣風」戰機將會導致前景技術無法落戶印度。此外,「陣風」戰機還擁有一些未來技術,比如強大的中央計算機,能夠自行選擇最重要的信息傳輸到顯示器上,簡化飛機的操縱和武器的使用。另外還有人機對話模式的語音控制系統。
3、米格35跟蘇35的對比中,蘇35更強。
米格35的前世是米格29前線戰機,其發展來的米格35還是挺適合一些買不起貴飛機的小國家的。而蘇35就比較適合國土較大的國家購買。但是蘇35已經小批量交付部隊,有俄羅斯空軍、中國空軍的訂單,必然對買家有所影響。而米格35還沒有完成設計製造,也沒有俄羅斯的訂單,必然形成先天的劣勢。武器裝備是在體系下作戰的,只要性能相差不是很大,單個機體爭個誰弱誰強對實際作戰沒太大意義。
參考資料:
蘇35不是陣風戰機對手 印度或贏得對華優勢--軍事--人民網
鏈接:
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0113/c1011-26375044.html
❸ 印度空軍戰鬥力到底怎麼樣呢
10月5日,印度空軍參謀長稱,印度空軍已經做好了空襲中國的准備。此話一出,全球嘩然,印度空軍參謀長這句話,是美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美國蘭德公司曾經做了一個戰爭假設報告,叫做《與中國開戰:想不敢想之事》,印度這就已經做好准備了。那麼印度空軍到底有何家底,讓他們膽子這么壯呢?
圖為飛行中的印度陣風戰斗機,印度對其給予厚望。
陣風戰斗機強調航程,但是由於自己的機內燃油不足,因此標配就是3具副油箱,無論是空戰模式還是攻擊模式,3具4300升的大容量副油箱都幾乎是標配,當然,在空戰被拉近到格鬥距離,或者需要避免導彈攻擊時,這些副油箱還是需要拋棄的。陣風戰斗機的發動機是M88-3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是8噸,軍推是6噸,雙發最大推力16噸多,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但是在使用3具副油箱時,飛行速度就上不去了。
❹ 蘇30為什麼有些有鴨翼有些沒有
蘇30MK是俄羅斯開發的一種多用途重型戰斗機,與美國F-15E對應。在世界上沒有條件採用西方尤其是美式戰機的國家,蘇-30作為能和西方戰機相抗衡的高性能戰機而大受歡迎。所以中國和印度兩個大國,都不約而同地把蘇-30作為了主力戰機,但由於兩國不同的需要,所以空軍裝備體系不同,兩國的蘇-30無論性能上還是使用上都是走的極其不同的道路。
但必須要提的是,蘇-30當初被蘇聯開發的目的,是作為截擊戰斗機而非多用途戰斗機。專用截擊戰斗機是蘇聯國情下的一種產物,區別與「前線戰斗機------由於蘇聯國土遼闊,尤其在廣大遠東地區條件惡劣,不可能處處都部署地面雷達,所以蘇聯開發了能夠獨自在廣闊領土上不受地面雷達限制而獨立作戰的專用國土防空戰斗機,要求不需要地面雷達指揮獨立承擔攔截任務,並具備相當的高速性能和航程,米格-25,米格-31就是這一思想的產物。
當時蘇聯截擊戰斗機的主力是米格-31(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斗機),米格-31採用超大功率的相控陣雷達,探索距離和處理能力是預警機級別的,而米格-31超遠航程也是一大優勢。但米格-31太笨重了,為增大飛機的燃油攜帶量使飛機的機動敏捷性大為降低,這樣在與美國F-15一類的大型空中優勢戰斗機相遇時,米格-31幾乎毫無勝算可言。所以蘇聯決定在,在現有的蘇-27的基礎上研製一種全新的遠程截擊戰斗機。要求是接近米格-31的航程和不低於現有蘇-27的機動敏捷性,蘇-30就誕生了。
那麼為什麼作為截擊機使用的蘇-30被蘇-30MK代替了呢?因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再也無力裝備蘇 -30,為了挽救軍工,不得不打開出口市場,所以俄羅斯決定在蘇-27UB的基礎上,加裝蘇-27M的RLSU-27多功能雷達綜合火控系統,並配以蘇 -24M的對地攻擊組件,就是最開始的蘇-30MK。
現在切入正題,中國的蘇-30MKK與印度蘇-30MKI的對比。
印度的蘇-30MKI是偏重於制空的多用途重型戰斗機,採用三翼面設計和推力矢量噴口,動性能超群,並配備了「雪豹」式無源相控陣雷達,裝備了R-77等「發射後不管」的中距空空導彈後,空戰性能超越了美國F-15C戰斗機,也是亞洲最先進的重型戰斗機之一。
而中國的蘇-30MKK則是偏重於對地攻擊的重型戰斗轟炸機,與印度的蘇-30MKI相比,設計要保守得多,既沒有採用矢量噴口,也不是三翼面設計,但載彈量卻達到了12噸,超過了蘇-34和蘇-30MKI的8噸,並可以發射所有俄制空地導彈和制導炸彈:中國采購蘇-30MKK,並不是想獲得一款新的制空戰機,而是以蘇-30MKK的裝備,首次具備了遠程縱深空地打擊能力。蘇-30MKK並不追求空戰性能,也是因為中國空軍的構建思想所致:印度是想有一種高性能多用途戰斗機,而中國則是偏重製空的殲-11與偏重對地和對海攻擊的蘇-30MKK的組合,也就是兩種相對「專業」的戰機配合作戰,而不是印度裝備一種「全能戰機」的思想。
印度的蘇-30MKI突出多用途,並極其注重技術指標上的先進,結果很多技術不成熟,印度空軍多次發生蘇 -30MKI因故障而全部停飛的事件,而推力矢量噴口,俄羅斯說明書上寫的是250小時壽命,結果印度每飛行20小時就不得不更換(後經俄羅斯改進後壽命達到500小時)---------而中國蘇-30MKK更多採用的是成熟技術,所以出勤率遠高於印度的蘇-30MKK.
但至少值得印度慶幸的是,蘇-30MKI在印度優秀飛行員的"調養"下,真正形成了戰鬥力,並多次在與西方聯合演習的時候打敗西方先進戰斗機.
蘇-30MKI除了隱身性能相當不足以外,算是一款標準的"三代半"戰斗機.
中國的蘇-30MKK,則沒有強行要求一些指標上突出,更多體現的是"實用性",而且在不斷的改進中,融入國產先進技術,同時用蘇-30MKK的技術改進自己的航空工業.而蘇-30MKK的任務目標也很強:縱深打擊.所以蘇-30MKK做到了"好鋼用在刀刃上",非常遠的航程和相於戰斗轟炸機來說巨大的載彈量都是這一思想的證明.
而蘇-30MKK在信息化和精確對地打擊能力上,也優於蘇-30MKI.
如果說兩者一對一空戰哪邊占上風,那如果在飛行員素質相當的情況下,當然是蘇-30MKI,因為蘇-30MKI是側重於制空;而如果縱深精確打擊能力,就是蘇-30MKK更勝一籌了.
同時,蘇-30MKI計劃也暴露出印度在采購新型戰機的時候,容易頭腦發熱,一看技術指標就興奮,而不看新技術自己消不消化得了,或者技術是否成熟,而且印度也存在一種"爆發戶"心態,什麼都要買最好的,連戰斗機也是----與其采購"全能"的 200架蘇-30MKI,倒不如采購160架制空的蘇-37和40架蘇-34的組合更有效率,這也反應出印度軍備采購的一些幼稚.
而我國空軍,在大量裝備殲-11的基礎上,沒有必要再發展另一種強調制空的重型多用途戰機了:所以我國空軍明顯採用了更明智的方案:空戰性能更好的單座殲-11專門負責制空,而蘇-30MKK則兼顧對地/海的打擊任務.
當然我國軍備采購的一個原則是,以消化吸收他國先進技術為主,所以我國既沒有盲目到去采購200架先進的"全能機",也沒有說搞一個蘇-37與蘇-34的"先進組合",而是發展自己的,俄羅斯要改進是俄羅斯的事情,我們獲得了蘇-27/30的機體製造技術後,就只會用自己的改進型了,也更符合自身的實際需求.
所以,中國發展了國產制空戰機殲-11B的與以縱深對地打擊能力的多用途戰機蘇--30MKK的組合,看似哪一機都不如蘇-30MKI先進與全面,但相互配合起來,完成任務的效率絕對在蘇-30MKI之上,同時,也完成了對外國先進技術的吸收.
❺ su系列戰斗機太像了,su系列飛機都有什麼各自的外觀特點。
你指的是SU27 側衛系列以及其家族產品吧
幾款常見的側衛經典機型特徵:
Su-27:機頭有空速管;單坐;光電感測球在坐艙正前方;沒有空中加油系統;單前輪;無鴨翼。
Su-27UB:機頭有空速管;雙串列坐;光電感測球在坐艙正前方;沒有空中加油系統;單前輪;無鴨翼。蘇聯服役的編號都是6X
Su-30:機頭有空速管;雙串列坐;光電感測球在坐艙左前方;有空中加油系統;單前輪;無鴨翼。源於SU-27UB
Su-30mk:機頭有空速管;雙串列坐;光電感測球在坐艙左前方;有空中加油系統;單前輪;無鴨翼。其實就是SU-30 編號三位 6XX 5xx
Su-30mkk:機頭有空速管;雙串列坐;光電感測球在坐艙左前方;有空中加油系統;雙前輪;無鴨翼;換裝新式垂尾。 為中國製造以30幾身為基礎 換裝蘇-35的機鼻
Su-30MKI:機頭有空速管;雙串列坐;光電感測球在坐艙左前方;有空中加油系統;雙前輪;為印度製造的部分加裝鴨翼。是以30為基礎,加強了電子系統,由加長了方向舵,
部分加裝矢量噴口(TVC)
Su-27IB:機頭有空速管;雙並列坐;無光電感測球;有空中加油系統;雙前輪;傳統後起落架;有鴨翼;無腹鰭。
Su-34:機頭有空速管;雙並列坐;有空中加油系統;雙前輪;新式後起落架;有鴨翼;換裝新式粗大型尾錐;無腹鰭。
Su-33:機頭有空速管;單坐;光電感測球在坐艙左前方;有空中加油系統;雙前輪;無前輪擋泥板;有鴨翼;主翼和水平尾翼均可折疊;尾錐縮短;加裝著落攔阻鉤。編號在60左右 還有 33有新的雙逢襟翼
Su-33UB:機頭有空速管;雙並列坐;光電感測球在坐艙正前方;有空中加油系統;雙前輪;無前輪擋泥板;有鴨翼;主翼可折疊;尾錐縮短;加裝著落攔阻鉤。
單機 編號21 尾號717
Su-35:機頭無空速管;單坐;電感測球在坐艙左前方;有空中加油系統;雙前輪;有鴨翼;新式垂尾[是高大的SU-27UB的垂尾削平的]。
在機尾傘倉加裝雷達,IFR 探測器[代替原來的空速管] 和新型的雷達整流罩
以及全新的武器系統 編號在7XX
Su-35UB:機頭有空速管;雙串列坐;電感測球在坐艙左前方;有空中加油系統;雙前輪;有鴨翼;新式垂尾。除了雙座外 其餘的和35一樣 很難辨認 但也只有一架801號
Su-37:機頭無空速管;單坐;電感測球在坐艙左前方;有空中加油系統;雙前輪;有鴨翼;新式垂尾;加裝矢量推進系統;機號711
同時給你解答將戰機分解成各個部位,讓你可以迅速准確的抓住其特徵。
1、機頭空速管
不要看簡簡單單的一根空速管,其實對你分辨側衛系列有很大的幫助。簡單的說,在Su-27家族中,大都安裝有機頭空速管,但是有兩種機型沒有:單坐Su-35和Su-37。
2、機頭
機頭的主要區別是一般Su-27機頭和Su-34的扁型機頭。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扁扁的好像鴨嘴獸樣的機頭,那麼這架飛機就是Su-32或者是Su-34了。
3、光電感測球
光電感測球在機艙正前方的話,那麼它就是一架Su-27的基本服役機型。但還是有例外的,那就是海軍的Su-33UB它的光電感測球也在正前方,但是su33有鴨翼。
光電感測球左偏,同時機艙右側出現空中授油管。那麼它就是Su-27以後的機型:su30、su33、su35、su37。同時要說明一點su32和su34是沒有光電感測球的,但它們使用的不是側衛的經典機型,所以比較容易分辨。
ps:如果你遇到的飛機即是側衛家族的經典機型,又沒有光電感測球。那麼恭喜你,你遇到了一架格羅莫夫試飛院的表演機型。
PS: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戰術、客戶的需要,越來越多的Su-27也加裝了空中授油系統,造成了光電感測球左偏。但介於本篇的定位為初級水平,在這里便不予涉及。
4、坐艙
單人坐艙:su27、su30KI、su33、su35、su37。
雙人串列坐艙:su27UB、su30(MK、MKK、MKI)、su35(機號801)。
雙人並列坐艙:su32、su34、su33UB。
5、鴨翼
鴨翼本身就是分辨側衛系列的一個重要特徵。
su27基本機型是都沒有鴨翼的。但是從Su-30以後的機型(不包括su30但是包括Su-30MKI)就都安裝有鴨翼了。
值得注意的是su33ub的鴨翼和su27系列戰機的傳統鴨翼是有些許不同的。
6、前起落架
從Su-30的基本型號仍沿用單輪前起落架,但是su30以後的型號如:su30MK、su30MKK、su30MKI,以及後來機型:su32、su33、su34、su35、su37就換裝了雙輪前起落架。
起落架的擋泥板,不要忽略這個小部件。前起落架擋泥板的作用是防止輪胎拋起碎石被吸入飛機近氣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說側衛系列的飛機是可以在夜戰機場上起飛的。但是有一種情況是絕對沒有碎石等東西的干擾的,那就是在航空母艦上。所以在航空母艦上裝備的兩種機型su33和su33UB的雙輪前起落架是沒有安裝擋泥板的。這也成為了它們的重要特徵。
7、機翼
如果發現機翼可以折疊或者機翼中間有折疊的中縫,[那麼這就是一架海側衛(su33或者su33UB)的機翼。而且su33的水平尾翼也是可以折疊的但是su33ub的水平尾翼卻是不可折疊的。
8、主起落架(後起落架)
側衛家族的後起落架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給大多數蘇式戰機裝備的起落架。一種是裝備在su34上的串置起落架,需要注意一點的是Su-27IB和su34外向上雖然很相似,但是Su-27IB仍然沿用老型號的主起落架,只是進行了加固,直觀上不易分辨。
9、垂尾
側衛系列的垂尾有兩種,一種是比較常見的側衛家族標准垂尾。令一種是新型垂尾其主要區別是新型垂尾頂部是平直的,而標准型號垂尾頂部有一定的傾斜角度。
目前為止,加裝新型垂尾的只有su35、su37和su30MKK,側衛家族其他的機型仍然沿用標准垂尾。
10、腹鰭
su32和su34這兩款機型是都沒有安裝腹鰭的,這也是側衛家族裡唯一沒有腹鰭的型號。這可能是su34主要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對空戰機動性能要求不大的緣故吧。
11、尾錐
側衛家族的尾錐大體相同。
只是為了防止著落的時候尾錐和甲板相碰,su33和su33UB的尾錐短小且在下面加裝了攔阻鉤。
su34的尾錐出奇的粗大,而且在裡面加裝了後視雷達。但Su-27IB仍然是傳統尾錐。
如果滿意請採納
❻ 蘇-27系列家族速鴨翼的有哪幾個型號是類似殲10的全動鴨翼
加鴨翼的蘇27系列?我知道的就幾個,蘇30MKI(專門出口給印度的蘇30),蘇30MKM(馬來西亞用的,跟蘇30MKI差不多)蘇34(近期才正式裝備老毛子空軍,是款真正意義上的殲轟擊,蘇蘇30其實是還是殲擊機),蘇35的第一架驗證機有,從第二架開始就拆了,蘇37,由蘇35發展的一款驗證機,機動性超強,就弄了一架,還有一個就是蘇33了蘇27的艦載版,蘇32和蘇34是一個東西,最初設計蘇32是蘇34的出口版本後來取消了這個編號,這些鴨翼沒法全動
❼ 發現就 J20 有鴨翼 而沒有平衡尾翼 其他的 F35 F22 T50 都沒有鴨翼 但是有很大的平衡尾翼 講講其中的區別
鴨翼有優點也有缺點,相對常規氣動布局沒有什麼優勢 中國用鴨翼主要是發動機的推力問題 像f35f22a 擁有大推力發動機 根本不需要鴨翼 我在說點題外話 或許憤青 腦殘人士不愛聽
LZ 我不想騙你,中國的j20的確沒有美國的F22好,你不要聽網上的YY言論 F22已經形成戰鬥力5年了,而所謂的J20還只是停留在實驗階段,現在沒有任何數據顯示它具備4代戰斗機的4s標准,發動機一直是中國戰斗機的軟肋,我們連3代機的發動機都是俄羅斯的,按照國內目前的科研水平,教育狀況,20年內都無法真正掌握矢量推動技術,看看汽車發動機就知道了,我們研究了多少年了,可是現在國產的汽車發動機有拿的出手的嗎,F22上的一個螺絲都體現了美國基礎工業的發達,我們在某些尖端科技上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是基礎工業和整個工業體系的落後嚴重製約國防科技的發展,F22從項目成立到形成戰鬥力花了30年,對比下美國,想想我們要花多久 J20是否起飛過還是個問題。中國要造出性能如F-22的飛機保守估計還要20年
誰不想自己國家強大 但強大不是yy出來的 看看咱各大軍事論壇 有幾條新聞能看 動不動就是世界震驚 美日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