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看待位元組跳動或將出售TikTok印度業務
1、如何看待今天市場?
答:市場今日出現全面反抽,是否會形成短線上攻趨勢需要認真分析。之前分析過,上證指數成分中大盤藍籌居多,裡面的資金又以機構和外資為主,這部分資金傾向於中長期投資,基於宏觀經濟表現及行業基本面做出決策,所以資金量漲跌的對上證的影響相對較小,即使成交均量有所下滑,但並不影響上證的大結構,支撐底部的強力因素仍在,底部仍然牢靠。
但中小創的情況不同,之前分析過,中小創受到資金影響較為明顯,很多機構大資金對該板塊持迴避固網態度,裡面的資金以激進資金為主,風格更傾向於短炒。而資金驅動為主的市場形成趨勢上漲的必要條件是移動平均成交量要不斷的上升。但今天市場的成交量相對前幾日是顯著下降的。這並不意味著市場會出現下跌,而是要與之前的量價水平進行對比。
12月第二周的估值中樞較12月第一周有明顯上移,同時成交量也相對於12月第一周有明顯放大,問題的關鍵在於多出的成交量是否可以估值中樞穩定在當前值附近。我認為,如果明日成交量繼續萎縮,則中小創極有可能出現估值中樞回落。
基於此,我依舊維持之前的建議策略:短線操作需要繼續採取高拋低吸策略,中長線則可繼續分批布局績優股。
2、如何看待位元組跳動考慮出售TikTok的多數股權?
答:先做些背景介紹:抖音是位元組跳動的子公司,TikTok是抖音的海外版,也是位元組調動的子公司,位元組跳動控股抖音和TikTok。老外對於抖音也是情有獨鍾,TikTok常年居於蘋果商店和google商店的APP下載量前十。
但最近美國指責TikTok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說TikTok收集美國公民信息。無論位元組跳動如何解釋,也改變不了美國國會的質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位元組跳動被逼的沒有辦法,想出了出售TikTok股權的辦法。
以TikTok的火爆程度,位元組跳動完全可以自己運營,享受公司發展的全部紅利,但在美國的脅迫下,只能通過讓出大部分利潤,換取美國國會對自己的高抬貴手了。
3、如何看待華為將發布搭載石墨烯電池的手機事件被證實為假消息?
答: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學家甚至預言石墨烯將「徹底改變21世紀」,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新技術新產業革命。從上面這一段。各位讀者們就可以了解到石墨烯的前景與增長潛力,但目前資本市場過度透支石墨烯概念,還是會制約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
雖然我國當前走在行業的前列(相關專利位於世界前列),但當前我國的石墨烯產業仍面臨一些深層次問題,如基礎研究能力薄弱,缺乏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脫節,產業鏈不成熟,生產成本過高等問題。總而言之,石墨烯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若真的取得實際應用,將引起爆發式的影響,但目前來看,還沒有達到這個技術。
㈡ 「印度巨頭」信實工業集團:哥哥亞洲首富,弟弟百億老賴
根據印度商務部的數據, 2020年中印雙邊貿易額達777億美元,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國。
作為地緣關繫上的鄰居,中國和印度的經貿合作看起來似乎是水到渠成的。即便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沖擊與中印關系惡化的情況下,中國仍然超過美國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可見中印雙方在經濟上的聯系之牢固之深厚。而在未來,隨著疫情局勢好轉與雙邊關系的回暖,中印經貿關系想必會進一步發展。
因此,我們接下來會寫一寫印度的大型商業集團與初創企業,以了解我們重要的貿易夥伴們。而提起印度商業,稍微有點了解的朋友可能會聯想到印度首富安巴尼以及他的信實工業集團。
為什麼第一個介紹信實呢? 因為它是印度市值最高的公司, 其影響力仍在不斷擴大,而脫胎於它的兄弟公司卻拖欠中資銀行上百億不還,除此之外還有觀眾喜聞樂見的「豪門分家產大戲」。
倒賣香料起家,政商結合發家
上世紀60年代,德魯拜·安巴尼和他的堂兄在孟買創立了信實工業集團的前身--信實商業公司。其辦公室僅30平米,總資產只有一張桌子、一部電話以及三把椅子。信實商業一開始從事的是:從阿拉伯國家葉門進口聚酯紗到印度,從印度出口香料到葉門,說白了就是倒買倒賣。
葉門是老安巴尼獲得人生第一桶金的地方。
1948年,老安巴尼和堂兄來到葉門亞丁港,在殼牌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老安巴尼發現當地硬幣的含銀量的價值居然高於其面值,隨後他決定把這些硬幣鑄成銀條賺取中間的差價。葉門政府很快發現市面上的硬幣迅速減少,並派人調查此事。老安巴尼的賺錢大計敗露,被遣送回國。也就是在亞丁,老安巴尼有了第一個兒子,未來的亞洲首富---穆克什·安巴尼。
靠著和供應商建立的良好關系,老安尼成功說服他們把具有壟斷性質的香料賣給自己。單這一門生意,信實商業就能從中獲得2倍的利潤。在老安巴尼的努力下,信實商業的生意有了很大的起色。
老安巴尼的朋友曾形容他是一個和藹可親但又有極端冒險精神的人。 很快,他就不滿足於當前暴利的生意。
1965年,老安巴尼與堂兄分道揚鑣,隨後創辦了信實工業公司。他認為,建立自己的品牌非常重要,並通過品牌營銷不斷擴大品牌的知名度。當時,信實工業每年花在廣告上的費用多達120萬美元。
1975年,信實工業的利潤增長高達700%;1977年,公開上市,募集了180萬美元的資金。 到1979年,該公司年銷售額達到1.9億美元,已成為印度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商。
政商結合是印度大企業慣用的商業手段。老安巴尼贏就贏在將寶押在有著「印度鐵娘子」之稱的英迪拉·甘地身上。 在印度大選中,他給予英迪拉資金上的全力支持。而英迪拉上任後,印度政府給予信實工業一系列的優惠。巔峰時,這家公司控制了全國紡紗業產能的50%。除此之外,印度政府還同意了信實工業各種擴張的請求,相繼獲得了電力、通訊、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等天然具有壟斷性質的國計民生行業的經營許可。
1996年,信實工業成為印度第一家獲得國際信用評級機構評級的私營企業。
到21世紀初,信實工業已成為印度最大的企業。 2004年,信實工業總營收為170億美元,佔印度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5%;其毛利潤達25億美元之巨,幾乎是當年所有民營企業利潤的30%;全國多達四分之一的股民持有信實工業股票......
西方媒體稱老安巴尼在印度創造了一個美孚、通用和AT&T的綜合體, 安巴尼家族就是印度的「洛克菲勒家族」。 很多印度人開玩笑地說,印度最大的政黨就是信實黨。
親兄弟反目,豪門分家產大戲
老安巴尼第二個兒子阿尼爾·安巴尼1959年出生,比哥哥穆克什·安巴尼小兩歲。阿尼爾曾在采訪中表示,父親會帶他們進行「激勵性郊遊」,如果完成徒步10公里,會獲得一盒芒果,但也會因為在客人面前表現不好而受到懲罰。不知道是不是老安巴尼讓兩兄弟從小保持競爭,最終才導致兄弟反目,引發轟動整個印度的「分家產」大戲。
1980年,雖然有塔塔集團、阿蒂亞·比拉集團等40多家大型企業的激烈競爭,信實工業仍獲得了滌綸生產資質。為了幫助建造工廠,老安巴尼將正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穆克什叫了回來。1983年,阿尼爾從沃頓商學院畢業後也開始幫助父親打理集團日常事務。
在1986年的第一次中風後,老安巴尼開始逐步將信實工業的的控制權交給穆克什和阿尼爾,他仍然是公司的董事長,穆克什和阿尼爾為總經理和副總經理。
2002年6月24日,老安巴尼再次中風,並於7月6日去世。曾三度出任印度總理的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緬懷道: 一個普通的印度人在進取精神的激勵下,在決心的驅動下,可以在自己的一生中實現什麼?這個國家剛剛失去了標志性的證據。
猝然離世的老安巴尼並沒有留下只言片語,也沒有像很多西方家族創始人一樣為子女建立信託,分配自己的財產,這為安巴尼家族日後的分裂埋下伏筆。
按照當時的《印度繼承法》規定,男性後代享有相同的繼承人權益(2005年修訂為女兒也是共同繼承人)。但在印度傳統里,長子仍擁有繼承大部分遺產的權利。更何況穆克什幾乎完整參與了信實工業的高速發展,外界普遍認為穆克什成為新掌舵人幾乎沒有懸念。
作為長子,穆克什很早便受到父親的重用,16歲時就隨父親打理生意。為信實工業奠定堅實基礎的紡織工廠從零開始建立時,穆克什就在老安巴尼身邊幫忙。後來,穆克什成立了信實通訊,24歲時又負責建造了帕塔爾甘加石化廠。 可以說,穆克什讓父親的紡織工廠發展到了難以想像的高度。
而阿尼爾也不是紈絝子弟,沃頓商學院畢業後,他進入集團主要負責投融資,發揮其非凡的人際交往能力,在一眾富賈名流中如魚得水,儼然成為公司的對外代表。同時他也積極開拓移動通信和電力業務,在集團有不小的影響力。
2004年起,阿尼爾就多次向穆克什抱怨自己被排除在集團重大決策之外,甚至暗示兄長操縱董事會。他氣憤地說:「現在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努力鞏固父親留下的事業了,這種變化讓人悲哀。」
2004年11月22日,穆克什在給公司全體員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稱,他將全權負責信實工業集團事務,集團所有權問題已得到了妥善解決。被徹底激怒的阿尼爾向董事會遞交了長達500頁的報告,歷數了穆克什的種種管理不當,指責穆克什作假賬,甚至將其告上法庭。
這場家族內訌一度成為印度各大媒體最熱衷報道的花邊新聞,兄弟倆在電視上的相互攻擊和謾罵甚至成為收視率最高的節目。
2005年,兄弟倆的矛盾終於全面爆發。這場兄弟間的豪門恩怨甚至驚動了當時印度財政部長P•奇丹巴拉姆和總理辛格親自出面調停,但也無濟於事,整個印度經濟也因此受到波及。
2005年12月,在母親科姬娜的調解之下,穆克什和阿尼爾最終敲定分家協議。根據協議, 穆克什得到信實總資產的30%, 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石化、煉油和製造; 阿尼爾同樣得到了30%的資產, 接管了電力、電信和金融服務。科姬娜保留了30%的信實股份,其餘10%在老安巴尼的兩個女兒之間平分。協議中還規定,雙方將把對方在自己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完全清除,同時 二人各守本業,即便新拓市場,也不得在10年之內直接相互競爭。
分家後,穆克什仍使用信實工業集團的名稱,而阿尼爾則將分到的公司裝入新成立的公司,取名為信實集團。據說這是他們母親的意思: 合力做大做強「信實」這個金字招牌。
豪門恩怨的落幕也給印度股民吃了一顆定心丸。協議達成的第二天,印度股市大漲,信實旗下的公司也有不同程度的漲幅。很多印度人預測,分拆後的信實工業集團競爭力下降,安巴尼家族會就此走向沒落,然而現實卻頗具戲劇性。
分家後的信實工業和信實集團在穆克什和阿尼爾分別帶領下,於各自的領域大展拳腳。在2008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兩兄弟同時位列前十名,穆克什以430億美元的身家位居第五,而弟弟阿尼爾以420億美元排名第六。
但從2009年金融危機後,阿尼爾成了「財富縮水最快的人」,資產縮水近300億美元,降至120億美元。
十年後,哥哥穆克什的信實工業愈發強大,勇奪亞洲首富的寶座。而阿尼爾則每況愈下,不但破產,還拖欠中資銀行上百億貸款,差點入獄。
哥哥亞洲首富,弟弟百億老賴
關於穆克什·安巴尼已經寫的很多了,簡單概括就是「守業出奇」,守住主業能源石化等,積極發展新業務---通信服務和電商。(穆克什旗下的電信服務商Jio,成立於2015年底,所以他信守了十年不競爭之約。)據《福布斯》報道,截至2021年7月9日,穆克什是亞洲最富有的人,凈資產為786億美元,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13。
這里我們主要說一說阿尼爾的失敗之路和欠錢不還的老賴之路。
實際上即使兩兄弟分家後,爭斗仍在持續。先是阿尼爾指責穆克什違背天然氣供應協議,並在2008年向穆克什提起了 21.2 億美元的誹謗訴訟。同年,穆克什破壞了阿尼拉的信實通訊與南非第一大電信公司MTN的合並。
2009年,阿尼爾公開表示:信實工業想盡辦法,甚至用上不得檯面的招數,破壞信實集團的生意,實在貪得無厭。
而2016年後, 穆克什創辦的電信運營商Reliance Jio更是大打價格戰,直接迫使包括阿尼爾的信實通訊在內的十多個電信運營商退出市場。 2017年12月,信實通訊沒能出售給Jio,走上破產之路。
作為信實集團核心之一的信實通訊的失敗只是阿尼爾帝國坍塌的一隅。實際上從2009年金融危機開始,信實集團就開始加速墜落。過去,乘著印度經濟發展的浪潮,信實集團利用寬松的信貸環境,為旗下龐大的重資產型企業募集了巨額貸款。而當印度經濟放緩時,信實集團多項投資都面臨現金流枯竭。
2020年5月22日,倫敦高等法院商務法庭判決阿尼爾·安巴尼21天內向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三家銀行支付7.16億美元欠款,同時裁定75萬英鎊的法庭費用應由敗訴方阿尼爾•安巴尼承擔。
但阿尼爾在庭上辯解稱未償還貸款屬於信實集團,自己個人並沒有簽署個人擔保,而且自己現在一分錢沒有,已經破產了。中資銀行律師代表表示, 阿尼爾先生過著奢侈的生活,他不僅購買了一艘遊艇,還花巨資買下一架小型飛機和多輛豪華 汽車 。
雖然阿尼爾個人已經破產,但其領導的信實集團旗下仍有6家上市公司:信實基建、信實電力、信實資本、信實海軍工程(沒錯,信實集團是印度第一家有造軍艦資質的民營企業)、信實通訊以及信實醫療。阿尼爾多年來拒不還錢,可以說是非常惡劣了。
阿尼爾為什麼會欠中資銀行這么多錢?這要從2010年說起。2010年10月,信實集團旗下信實電力向上海電氣集團訂購了價值上百億美元的電力設備,這是當時中印之間簽署的最大的商業合同之一。當時的印度經濟飛速發展,似乎是海外業務拓展的好地方,因此數家中資銀行為這筆交易提供了約10億美元融資。
2010年12月,信實通信從國開行獲得了19.3億美元,但其中大部分資金都被用於償還短期債務。2012年,信實通信從國開行、進出口銀行、工行又獲得13億美元貸款,這筆貸款也被用於償付到期的美元可轉債。
這實際上就是,借新錢還舊債。事實上,信實通訊當時的境況已經不太樂觀。 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信實通信凈負債近70億美元,其凈負債已達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4.4倍。
2019年6月,信實通信公布了破產後的債權人名單,其中, 拖欠中資銀行債務高達人民幣約150億元。根據信實電信破產清算方案,三家中資銀行損失約600億盧比(約60億元)。
而在此前的2018年5月,阿尼爾曾陷入另一場法律糾紛,甚至差點坐牢。當時印度最高法院表示,如阿尼爾不按時向愛立信印度部門支付57.1 億盧比欠款,則將面臨三個月的牢獄之災。隨後,哥哥穆克什伸出援手,幫弟弟還清了債務。阿尼爾發表聲明,稱感謝兄嫂的及時幫助,證明了強大家庭的重要性。
在近二十年的緊張關系之後,安巴尼兩兄弟關系似乎有所緩和。印媒甚至猜測,風雨飄搖的信實集團可能會被信實工業集團收購,兩家集團重回一家。
鮮為人知的是,阿尼爾旗下的信實 娛樂 和斯皮爾伯格領導的夢工廠有著多年的合作。雙方一起製作了很多廣受好評的電影,包括《幫助》、《間諜之橋》、《林肯》等。 不知道在簽下分家協議的那一刻,阿尼爾是否想過,哥哥穆克什可能是那個結束南北戰爭的「林肯」呢。
㈢ 印度富豪欠中國120億!謊稱沒錢成「老賴」,現今如何
引言
商業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財富圈,有人會走的圈中去,但是有總有人會被轉到圈外去,那麼轉到圈外他就可能面臨著失敗的困境。在商業之中,即便是身家擁有幾百個億的大佬也會有失敗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說是可以一生順風順水,在商業中做什麼什麼能成功。但是即便是有風險,很多人還是會為了自己以後的財富選擇邁入商業的行界之中,但是只要是走錯一步,就有可能面臨著巨大的負債壓力,成為每天都被追債的人。
但是有一些有錢的人仍然也是天天被追債,甚至他的哥哥還是前世界首富,這樣的一個人他就是印度的一個富豪——阿尼爾安巴尼。
總結
但是即便是這種情況我們也不需要擔心他會怎麼樣,因為作為實力雄厚的家族,他的哥哥是曾經的額亞洲首富,實力定當能夠還上這一筆債務,即便是兄弟二人不和睦,但在是是非非面前仍然可以拿捏得清楚,所以面對這種情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真的審核他是否具有貸款的能力,以及貸款給他多少錢財。
㈣ 科技巨頭排隊入股,印度的「Jio」打造第四種互聯網模式
已關注
Jio的崛起之路。
編者按:在收購了Jio後,印度首富安巴尼帶領從電信業務起家的Reliance Jio Infocomm在印度的互聯網一路乘風破浪。Jio通過為印度人提供免費電話和極為便宜的4G網路逐漸壯大起來,目前從用戶數量計算,Jio已經是印度最大的運營商,據統計,Jio在過去的12個星期內得到了157億美元的注資,相應的,Jio在這段時間內共計交出了自己25.24%的股權。本文作者知名分析師 Ben Thompson認為,Jio走的是美國、中國、歐洲之外的第四種互聯網道路。原文標題《India, Jio, and the Four Internets》
互聯網的分裂加劇:美國模式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默認模式,但歐盟和印度正越來越多地追求自己的道路。
美國模式
美國的互聯網模式是一種自由放任政策的模式,很難否認它的有效性。多年來,不僅科技行業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而且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占據了主導地位,傳遞著美國的軟實力,就像麥當勞和好萊塢。但這種做法有明顯的弊端:互聯網缺乏競爭,既導致壟斷企業主導市場,又形成了良莠不齊的社區。
美國的做法的優點和弊端如下:
優點: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在美國自由經營,使其擁有龐大且有利可圖的用戶基礎,為海外擴張提供資金。
新的美國科技公司面臨的進入壁壘相對較少,尤其是在內容或數據收集的監管方面。
美國政府向這些美國公司徵收絕大部分稅收,包括來自海外的收入,也看到美國整體的世界觀通過美國科技公司對外輸出,同時也能獲得非美國公民的數據。
美國公民在網上的自由度很高,不過對私人公司收集數據的限制很小。
非美國公民在網上的自由度很高,盡管對私人公司或美國政府收集由此產生的數據的限制很小。
非美國公司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美國和其他效仿美國做法的國家自由經營。
缺點:
非美國政府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控制有限,對其收入的獲取有限,對信息傳播的控制有限。
我的偏向是顯而易見的:我認為美國的做法是最好的。當然,很多人站在新公司的角度提出質疑,因為大公司傾向於主導他們的市場,而其他人玩家則專注於數據的收集;我擔心提出其他的解決方案比目前的情況更糟糕,特別是考慮到數據工廠的消費者利益。不過,我相信歐盟法院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即美國政府從非美國公民那裡收集數據的能力是一個嚴重的隱私問題。
這些爭論凸顯了我們都能同意的一點:非美國政府對美國科技公司的霸權有很多合理的抱怨。
中國模式
中國模式的驅動力首先是對信息的控制。同時,中國的做法對中國的經濟效益也是不可否認的。中國是唯一一個在規模和廣度上可以與美國相媲美的國家,這得益於龐大的市場和缺乏外部競爭的結合。此外,這也導致了各種創新,因為中國向移動領域的跨越式發展避免了PC時代的包袱,而這種包袱仍然限制著許多美國公司。
注意到這一點,我們不禁要問,中國模式的可復制性到底有多大。如果沒有中國這樣的龐大市場,實現中國模式可能就要難得多了。
歐洲模式
歐洲通過GDPR和新版著作權法案(Copyright Directive)等法規,以及近期法院判決駁回歐盟委員會和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談判的隱私保護框架(包括之前判決駁回安全港隱私原則框架),歐洲正在分裂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互聯網。
不過,這個互聯網,感覺是所有可能的結果中最糟糕的一個。一方面,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是贏家,至少相對於其他競爭者而言:是的,所有的監管的繁文縟節都增加了成本(對於目標廣告來說,可能會減少收入),但對潛在的競爭對手的影響要大得多。用一種比喻的說法,歐盟正在限制城堡的大小,雖然它大幅挖深加護城河。
歐洲的競爭者似乎也不太可能填補這個空白。任何希望實現規模化的公司都需要先在本國市場實現規模化,然後再走向國外,但對於那些已經完成了數據迭代和實現產品與市場契合的公司來說,歐洲作為二級市場似乎更有意義,因為歐洲市場對實驗更開放,監管負擔更輕。更高的成本意味著你需要一個更大的成功預期,這意味著一個經過驗證的模式,而不是一個投機的模式。
最糟糕的是,至少從歐盟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對歐洲政府來說並沒有任何好處。這就是過分監管的問題:如果不注重增長,就很難創造雙贏的局面。
印度模式
印度市場一直有點獨特:在數字商品領域,外國公司通常不受約束,導致谷歌和Facebook等美國公司以及TikTok等中國公司在印度擁有大量用戶,但在實體科技層面,印度卻管得更嚴。從對電子產品徵收大量的關稅,到禁止外國直接投資於電子商務等領域。此外,在互聯網接入和物流方面,印度一直是最具挑戰性的市場之一。
同時,印度市場對於美國和中國的科技公司來說是世界上最誘人的市場,中美的本土市場已經基本飽和。這導致外國科技公司與印度監管機構之間經常發生一些碰撞,無論是Facebook試圖在印度引入Free Basics(免費上網服務)或WhatsApp支付遇到的困難,還是加大對亞馬遜和Flipkart電商業務的限制。
不過,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美國科技公司已經看到了一個正視這個圈子的方法,它預示著第四種互聯網:投資Jio平台。
對Jio的賭注
印度佔主導地位的電信網路Jio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它體現了建設的力量,以及押注技術驅動的顛覆所帶來的巨大回報。我在4月份描述了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打賭經濟學原理(the economics of the bet )。
理解安巴尼賭注的關鍵在於,印度現有的移動運營商都和全球的移動運營商一樣,是建立在語音通話基礎上的數據公司,而Jio從一開始就被打造成一個數據網路公司,特別是4G網路。
與2G和3G不同的是,4G不支持傳統的電路交換電話服務;相反,語音呼叫的處理與其他數據一樣。
因為一切都是數據,所以4G網路可以用商品硬體來構建,而2G和3G網路則不能。
由於Jio提供的是數據網路,所以帶寬相對較低的語音通話是最便宜的服務,而且容量實際上是無限的。
換個角度來說,Jio是一個賭注,賭的是零邊際成本,或者說,至少比競爭對手的邊際成本大幅降低。這意味著,最佳策略是, 花費大量的前期資金,然後尋求服務於最多的消費者,以獲得前期投資的最大杠桿。
這正是Jio所做的:它花了320億美元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印度的網路,推出了三個月的免費數據和免費語音服務,一旦服務期滿,就還是保持免費語音服務,同時只對千兆位元組的數據收取幾塊錢。這是典型的矽谷賭局:先花錢,然後在數量上補回來,因為技術的零邊際性造就了優越的成本結構。
這個故事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為與Facebook的免費上網服務Free Basics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終的結果是扎克伯格所說的必須要做的事情: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該國最貧困的地區,他們連接到了互聯網。不過與Free Basics不同的是,這是Jio提供所有的互聯網服務。
對印度人來說Jio,比Facebook的Free Basics要好得多。扎克伯格並沒有計劃顛覆印度舊的移動秩序,在那裡,運營商將大部分投資集中在印度最大的城市,並爭奪社會上最富有的階層,收費如此之高,以至於知名投資人Andreessen可以直截了當地宣布,不提供Free Basics是 "道德上的錯誤"。在那個世界裡,印度的窮人也許可以使用Facebook,但不會有更多的東西,相反,有了Jio,他們不僅有整個互聯網,而且從印度到中國到美國的公司都在競爭為他們服務。
我寫過Facebook投資57億美元入股Jio平台10%,結果那是對Jio眾多投資中的第一筆:
5月,銀湖資本(Silver Lake Partners)投資Jio 7.9億美元獲得1.15%的股份,General Atlantic投資9.3億美元獲得Jio 1.34%的股份,KKR投資16億美元獲得2.32%的股份。
6月,穆巴達拉和阿迪亞阿聯酋主權基金和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分別投資13億美元獲得1.85%的股份,8億美元獲得1.16%的股份,16億美元獲得2.32%的股份;銀湖資本增資6.4億美元,將持股比例提升至2.08%,TPG投資6.4億美元獲得0.93%的股份,Catterton投資2.7億美元獲得0.39%的股份。此外,英特爾投資2.53億美元,獲得0.39%的股份。
7月,高通投資9700萬美元,持股0.15%,谷歌投資47億美元,持股7.7%。
憑借這一連串的融資,信實工業徹底還清了為打造Jio而借來的數十億美元。不過,越來越明顯的是,該公司的野心遠遠超出了單純的電信提供商的范疇。
Jio的願景
上周三,在信實工業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穀歌投資Jio平台後,安巴尼表示:
我想首先與大家分享一下Jio當前和未來舉措的理念。數字革命標志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顛覆性變革,可與大約5萬年前地球上出現的具有智慧能力的人類相媲美。之所以可以相提並論,是因為人類現在開始將幾乎無限的智慧注入到周圍的世界中。
我們今天正處於一個智慧星球進化的初始階段。與過去不同的是,這種進化將以革命性的速度進行。在21世紀剩下的80年裡,我們的世界與20世紀前的世界相比,將發生更多難以察覺的變化。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機會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大問題。這將為所有人創造一個繁榮、美麗和幸福的世界。印度必須引領這場變革,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為此,我們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企業都必須通過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和能力來實現和賦權。這就是Jio的目的,這就是Jio的雄心。
朋友們,Jio現在是印度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擁有最大的客戶群、最大的數據和語音流量份額,以及覆蓋我國縱橫交錯的世界級下一代寬頻網路......Jio的願景站在兩個堅實的支柱上。一個是數字連接,另一個是數字平台。」
簡而言之,Jio決心實現其他國家電信供應商長期以來未能實現的夢想:從固定成本的基礎設施向高利潤服務的升級。安巴尼的願景是全面的。
Jio利用其投資成為印度電信服務的壟斷供應商。
Jio現在是印度政府的一個籌碼,既可以對互聯網實施控制,又可以收取自己的收入份額。
Jio成為外國公司投資印度市場的可靠介面;是的,他們將不得不與Jio分享收入,但Jio將撫平許多的監管和基礎設施障礙。
這種做法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好處和壞處的邊界變得模糊了,一方面,Jio為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帶來了互聯網,而這些印度人從來沒有接觸過互聯網,隨著Jio的服務和合作關系的上線,這種投資的好處只會增加。另一方面,鎖定一個壟斷性的玩家,尤其是在政府已經表現出希望對信息流進行更多控制的情況下,這確實是一個不利因素。
如果一個有效的市場意味著所有的利潤都流向矽谷,印度又何必特別在意效率呢?在以Jio為中介的市場中,美國的科技公司賺得更少,印度不僅在國內收了更多的稅,從長遠來看,對印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印度的抗衡
在不考慮利害關系的地緣問題的情況下,評估科技行業,越來越不可能,或者至少是不負責任。考慮到這一點,我歡迎Jio的野心。美國期望印度在技術上成為某種附庸國,不僅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尊重印度的,Jio考慮的是美國科技公司經常忽略的問題,這不僅對印度很重要,對世界其他大部分國家也很重要。
歐洲的互聯網與美國、中國、印度的願景不同的是,缺乏願景。除了不斷說 "不 "之外,什麼都不做,導致只剩下蒼白的模仿,結果就是金錢比創新更重要的現狀。
(譯者:蒂克偉)
㈤ 從英國到印度的電纜是如何鋪設的
印度電信巨頭Bharti Airtel公司計劃與全球15家電信公司聯合鋪設一條連接英國和印度的寬頻海底電纜。 中國電纜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至中國電纜網
中國電纜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至中國電纜網
這條新電纜線路被稱為「歐洲-印度快速通道」,全長1.5萬公里,途經歐洲、亞洲、非洲的13個國家,計劃於2010年第二季度投入商業運營,預計耗資7億美元。 中國電纜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至中國電纜網
中國電纜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至中國電纜網
新電纜線路的陸路起點站設在印度孟買。除在沿途各個國家開設站點外,新電纜還將與全球其他大型電信網路實現無縫對接。
㈥ 印度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的企業塔塔集團,是什麼樣的存在
塔塔集團是印度最大的集團公司,創立於1868年,是名副其實的百年企業,其創始人賈姆謝特吉·塔塔被譽為“印度工業之父”。
所以,一個企業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不能想當然的去要求復刻這樣的成功,而是要從自身實際出發。
㈦ 印度測試5G設備,華為設備網速排名第一,可以說明華為設備是最好的嗎
我覺得並不能如此絕對,華為設備未必是最好的,但是我堅信華為會做的越來越好。
隨著技術領域的不斷突破,5G即將走進我們的生活。當年4G到來的時候,都是給手機用戶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如今讓人期待已久的5G即將要來到每個人身邊,想想都讓人激動的事情。
但是,單就5G技術方面定義華為設備是最好的,我覺得並不合適。如今手機行業眾多,像蘋果,三星等這些企業的能力也是不容小看的。既然有這華為這樣的例子,就不能斷定未來的某一天不會有一個品牌的手機技術領先於世界。但我相信著,華為的成就絕不會就此而止。在未來的某一天,華為還會讓我們大吃一驚。
㈧ 請問南半球與北半球的財富比較
你以為自己知道這一切:全球經濟實力正在從北半球向南半球遷移。新興市場的中產階級正在激增;他們將變得越來越城市化,越來越年輕。世界各國政府都主張加強對各自國家重點行業和資源的控制。商業活動再也不會像從前那樣了。你以前就已經聽說過這些。
拉姆•查蘭的新書《全球傾斜:如何引領你的企業適應全球經濟實力大變遷》(Global Tilt: Leading Your Business Through the Great Economic Power Shift)的一大優點是,它表明你對這些趨勢的理解是多麼地不充分。沒錯,你的確知道這些趨勢,但許多來自南半球和北半球、未能把握這些趨勢、甚至被它們壓垮的商界領袖同樣也了解這一現象。我們都知道這種變遷是巨大的;查蘭表明,它比我們許多人意識到的程度大得多,而且要求我們改變企業的營運方式,這種改變的劇烈程度是大多數管理者做夢也想像不到的。
雖然經濟實力大遷移幾乎會影響地球上每一家企業,但《全球傾斜》一書主要針對的是北半球那些根本不知道他們必須在多大程度上變革企業運行方式的管理者。查蘭令人信服地表明,南半球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他指出,南北分界線大約位於北緯31度,大體上橫跨墨西哥、非洲和印度的頂部)。南半球的企業往往以賺取現金,而不是以提高根據公認會計准則(GAAP)計算的每股收益為管理宗旨;資本成本高昂;公司大多數為私人所有,而不是上市公司——這一切都與北半球的規范截然相反。社交網路也完全不同;忠於職責、美德和進步的文化價值觀對他們很陌生;而政府的作用則或許會令人困惑。
查蘭所做的不僅僅是指出這些差異,盡管他的確給出了一些很有說服力的例證。他還表明,在一個傾斜的世界中,成功的公司如何通過改變管理和領導方式贏得先機。比如,他闡述了印度電信巨頭巴帝電信公司(Bharti Airtel)如何在17個非洲國家占據主導地位,該公司CEO馬諾吉•科利如何通過掌握每個國家的當地環境而做到這一點的——社會、經濟和政府治理差異要求這家公司對其在印度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作出改變。
You think you know all this: Global economic power is shifting from North to South. Emerging-market middle classes are surging; they'll be increasingly urban and young. Governments worldwide are asserting stronger control over their nations' key instries and resources. Business will never be the same. You've heard it before.
The great virtue of Ram Charan's new book, Global Tilt: Leading Your Business Through the Great Economic Power Shift, is that it shows you how inadequate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rends probably is. Yes, you know about them, but so did the many business leaders from North and South who failed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m or who even got steamrollered by them. We all understand this shift is big; Charan demonstrates that it's much bigger than many of us realize and will demand far more drastic changes to the way we run our businesses than most managers have dreamed of making.
While the shift affects virtually every business on earth, Global Tilt speaks mainly to managers from the North who have no conception of how deeply they must transform their business lives. The South, Charan shows persuasively, is a different world. (The dividing line, he notes, is about 31 degrees north latitude, which runs more or less across the tops of Mexico, Africa, and India.) Businesses in the South tend to be managed for cash, not for GAAP earnings per share; capital costs are high; companies are mostly private, not publicly held -- all opposite of Northern norms. Social networks are radically different; cultural values governing loyalty, goodness, and advancement are unfamiliar; government's role can be baffling.
Charan does more than just point out such differences, though he does that with strong examples. He also shows how successful companies are winning in a tilted world by changing the way they're managed and led. He shows, for example, how Bharti Airtel, the Indian telecom giant, is building a dominant business in 17 African countries, and how CEO Manoj Kohli is doing it by mastering the local context in each one -- social, economic, and governmental differences that require business model changes from what worked in India.
大多數北半球組織無法作出調整,從而無法在南半球獲取成功。預算和目標往往與老闆宣示的贏取新領地的崇高願望不匹配。績效考核不能根據在南半球真正的獲勝之道作出調整。重大決策也不是在正確的地方做出的。查蘭對不可避免的失敗,以及運行良好的公司如何避免這些失敗做了一番解釋。
最發人深省的是,《全球傾斜》一書對南半球公司羞辱北半球競爭對手的種種方式進行了廣泛的分類。許多人都知道起源自巴西的百威英博公司(AB InBev)如何通過充滿活力的全球收購不斷擴張,並最終收購了毫無准備的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很少有人知道,一家名為 GMR,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印度公司屢屢擊敗北半球競爭對手,正在世界各地獲得眾多規模巨大的基建工程,原因在於,GMR的攀升速度遠快於這些北半球公司。而在中國公司中,海爾集團(Haier Group)多年來一直出類拔萃,卓爾不群。這家專注於質量和品牌的公司現在已進入了161個國家,業已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家電品牌。北半球的管理者們知道這些傢伙非常優秀,但當這些管理者體會不到南半球的對手究竟有多麼優秀時,他們也就隨之成為後者的手下敗將。
一如他此前所有的著作,查蘭告訴我們必須如何做出改變,還進行了具體的展示,他的權威性幾乎無人匹及。他是全球范圍內一位頂級顧問,很早以前就構築了一個良性循環:每個人都咨詢他的意見,因為大家都這么做。因此,他比任何一位CEO都更加了解這些問題。他從不怯於告訴管理者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北半球的管理者應該悉心聽取他的真知灼見,勿猶豫,勿彷徨。(財富中文網)
㈨ 全球10大電信運營商
中國電信
中國移動
中國聯通
中國網通
中國鐵通
移動和聯通是我國的手機運營商。
在國外有:
一、 韓國:
SK電訊(以信息通訊產業為核心之一的世界一流企業)
LG Telecom(韓國移動業務排名第三)
KTF(韓國移動業務排名第二位)
KT(韓國電信,固定電話業務第一大運營商)
二、 日本:
KDDI(日本最大的3G運營商)
NTT DoCoMo(日本排名第一的移動通信公司)
Vodafone(日本排名第二的移動通信公司)
日本電信
三、 美國
Cingular Wireless(美國第一大手機運營商)
Sprint(美國第三大電信運營商)
Verizon Wireless(美國最大電話通訊公司)
AT&T (美國第一大電信運營商,世界頂尖數字通信公司之一)
四、 英國
3UK
Virgin Mobile
Vodafone (英國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在全球29個國家擁有子公司)
Orange
MMO2
T-Mobile UK
五、 德國
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德國第一大電信運營商)
德國手機運營商O2
德國E-Plus公司(德國第三大手機運營商)
德國MobileCom
六、 法國
法國電信(法國第一大電信運營商)
Orange(法國電信運營商)
SFR(法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
七、 新加坡三大運營商
新加坡電信(Singtel)新加坡第一大電信運營商,購並力度較大,資本運營較為突出
新加坡移動運營第一通(MobileOne)(新加坡第二大移動通信運營商)
星和(StarHub)(新加坡第三大手機運營商)
八、 義大利兩大運營商Vodafone Italy與TIM
九、 香港 和記黃埔,Sunday,People,
十、 台灣 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
十一、 越南 VNPT、 Mobifone、 VinaPhone
十二、 泰國 AIS 、 TelecomAsia 、 CAT 、TOT 、 TT&T Public 5大運營商
十三、 印度尼西亞 PT Telkomsel
十四、 菲律賓 菲律賓環球電訊公司 、菲律賓長途電話集團
十五、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電信有限公司( PTCL )、國家電信公司( NTC )、特殊通信組織( SCO )
十六、 印度 BSNL 、Reliance Infoco
十七、 孟加拉 GrameenPhone 、Teletalk Bangladesh Limited 、SHEBA、 PACIFIC 孟加拉電信( Citycell ) 、 TMIB
十八、 哈薩克 哈電信公司 、TOO GSM-Kazakhstan
十九、 西班牙的主導移動運營商Telefónica 公司(全球TOP 10電信運營商)
二十、 巴西三大運營商Vivo Telecom Italia SpA Claro(巴西是世界上移動市場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二十一、 芬蘭電信運營商Sonera(全球第一家提供定位服務的移動通訊服務供應商)
二十二、 肯亞的兩個手機運營商Safaricom 和 Celtel 經營
二十三、 印度手機運營商協會(COAI)
二十四、 Asiacell(伊拉克北部運營移動業務)
二十五、 Investcom黎巴嫩移動電信公司
二十六、 澳大利亞電訊(市場資本在世界電信業排名第七)
二十七、 Mobilcom(奧地利移動通信運營商)
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