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印度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古印度存在一種非常罕見的習俗,當人們認為自己要死時,如年老病重,甚至在一切如意但為了怕將來的不幸時,他們都會自焚,以求早登極樂。人們把死當做一件幸福的事,認為「死只不過是從一個不愉快的夥伴即身體的糾纏之下得到了解脫」。有這樣一段故事說,亞歷山大離開印度時,勸說印度的智者卡蘭那斯去波斯。卡蘭那斯到了波斯但卻因不適應那裡的生活而一天天消瘦下來,但他堅決拒絕治療,最後他下定決心要自焚,任憑亞歷山大怎樣勸說都無濟於事。於是,亞歷山大隻好按卡蘭那斯的要求准備火堆,並安排子一個儀仗隊。自焚那天,卡蘭那斯頭戴印度式花環,在萬人注目下從容地登上柴堆。當柴堆點火時,按照事先的安排,喇叭吹響,軍人吶喊,以向死者致敬。
有祭禮圖像的印章在古印度文明中,還存在另一種較為文明的喪葬習俗——土葬。在哈拉巴古城發掘時,發現了個人墓葬和家族墓葬。這些墓葬為我們研究古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根據考古發掘,個人墓葬的往往是較為上層的人物,棺材也很講究,是用當地珍貴的青龍木和雪松製成。而普通老百姓則一般葬於公墓。古印度人相信,人死後到了另一個世界,墓地就是死者另一種生活的地方。幾乎在所有墓葬中都有隨葬品,根據生前地位的高低,決定隨葬品的多少。在隨葬品中,有天青石、玉髓或銅珠等裝飾品。
在哈拉巴文明時期,墓的形狀通常是長方形的,挖得比較深。在出土的男性隨葬品中,有日常用的各種陶器,估計當時裡面盛滿了水和酒,准備給死者享用;而女性隨葬品中,則少不了首飾、鏡子等美容用品。
在哈拉巴文明衰落後的幾千年中,這種習俗仍在延續。1978年,烏茲別克考古學家維克多·薩里爾尼第在阿富汗的泰里爾·泰普發現了七座墓葬。經過考證,年代為公元1世紀左右,當時這里由印度的貴霜王朝所統治。每座墓中都有一口無蓋的木棺、一具骷髏和大量的金匾、珠寶及其他隨葬品。在一個女性墓中還發現一頂可折疊的王冠,由此推斷,此墓的主人地位很高,可能是王妃之類的人物。
② 印度人的遺體火化後,是埋葬還是放河裡邊
摘要 印度人以死後能到恆河邊的聖城瓦拉納西火葬而感到欣慰,因為死後,他們需要恆河水洗滌罪惡。
③ 印度教死後用墓地嗎
印度教習俗,印度人死後火化,骨灰撒入江河,不建墓地,不留名於史書。
④ 印度人死了不火化嗎
火花太浪費資源,水葬、天葬、這樣的方式更可取,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人類從大自然獲取那麼多,為什麼死了也還要浪費寶貴的屍體?給其他動物當作食物有什麼不好呢?這也是一種對自然的回報。
⑤ 印度人民將屍體扔進恆河裡,是一種「洗禮」嗎
許多印度人死後會選擇在恆河邊火葬或者水葬。火葬後的骨灰會撒到河裡,水葬則是直接把屍體放到水中漂流,火葬不盡的屍體也照樣拋屍河中。印度人覺得這樣的安葬可以讓逝者免受輪回之苦,直接進入天堂。
不過也有另一種原因,因印度的木材較少,火葬費也越來越高,就導致這情況了。當地政府也辦法處理。
他們都是習慣了,作為印度的母親河,他們可以和屍體共浴,還喝恆河的水。
⑥ 印度人死了,他的家人如何為他辦後事
先把屍體放在用鮮花裝飾的車上,在大街上敲鑼打鼓的慢慢地運往火花的地方~
⑦ 印度人死了丟在什麼河
印度人死了丟在恆河。
恆河是印度人崇拜聖浴之地,但就是這條「聖河」如今遭到了嚴重污染,垃圾泛濫,河水渾濁,成了世界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可印度教的人們對此視而不見,依然在恆河中洗浴、洗衣、焚屍、刷牙等等活動,更為神奇的是當地人很少因此得病。
所以印度教徒一直堅信恆河可以洗滌一切污穢,而在一些遊客眼裡,這里簡直就是人間煉獄。甚至有外國人吃了用恆河水做的冰棍後,上吐下瀉,而印度人因為喝慣了恆河水,而習以為常,一點問題都沒有。
生態:
恆河—亞穆納河地區曾經森林密布;史實記載在16世紀,可在當地獵到野象、水牛、野牛、犀、獅和虎。多數原有自然植被已從整個恆河流域消失,土地被強化耕種以滿足總是在增長中的人口的需要。
除了鹿、野豬和野貓以及狼、胡狼和狐之外,野生動物絕無僅有。僅在孫德爾本斯三角洲地區還可以發現有一些孟加拉虎、鱷和沼澤鹿。所有河流,特別是在三角洲地區,魚類均十分豐富,它是三角洲居民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⑧ 是不是印度人死後就讓屍體漂浮在野外
你說的應該是恆河
死屍漂浮是因為印度人視之為聖水,於是乎有印度教徒宣揚此水可洗刷罪孽,便有大批受此等妖言蠱惑之民來此投水斃命,以求升天;待漂浮數日臭不可耐時便撈起火化,骨灰亦撒入此水;更有愚者將自家死者屍體拖來此處火化撒骨灰;有膽怯怕死者亦欲求福,只好在此洗澡洗刷冤孽
印度諸輩自以為聖水可自凈,於是履行宗法教義,大量飲用此水,殊不知此水已為國際組織列為污染極致之河流之一
印度有一變態之廟會稱為「宮巴廟會」,每至此日上億印度教徒便紛至沓來,洗漱沐浴
⑨ 印度有哪些喪葬民俗
按印度教風俗,人死後,由家屬給屍體洗澡,穿上新衣服。然後,將屍體放上柴堆,覆蓋乾柴,澆上酥油。在祭司的指揮下,死者直系男親屬高舉火把,繞柴堆轉多圈後,點火將屍體焚化。火葬後第四天,死者家屬到火葬場取死者骨灰,並盛放在一個金屬罐里,後投到聖河裡。伊斯蘭教徒和基督教教徒不火化,按教規,實行土葬,葬禮由阿訇或牧師主持。
在印度,一個印度教徒死了,大家出於禮貌,都要向死者的家屬致哀表示哀悼,否則被旁人和家屬看不起,人死後,從哀悼的那一天開始,死者的家屬要停止做飯,不動煙火,有的地方長達十天之久。
印度教一般實行火葬,這與我們中國一樣,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史書記載,我們的火葬是從印度傳過來的。我們是死者被拖入火葬場,整容化妝後,搞一個簡單的悼念儀式就被送入專門的焚燒屍體的火爐中焚燒。而在印度是有一個專門的露天焚燒實體的場所。有的地方只有一個供焚燒的火化台,有的地方有十幾個火化台,屍體多了就排隊,一個一個地輪流進行。
火葬時,人們要把屍體抬到焚屍場或運到河邊,用木材或牛糞焚燒,在抬死者到焚屍場或運到河邊的路上,人們嘴裡不停地喊著:「拉姆,拉姆,瑟迭咳!(意思是「羅摩的名字是真理)」,即羅摩在召喚,死者要回到羅摩那裡去了,也就是說,死者要升天了。一般的家庭用普通的木柴加上汽油、煤油或植物油等焚燒,而一些富有之家則用帶香味的木材或在上面澆上煤油或酥油焚燒。點火之前家屬要圍繞屍體連饒四圈,從右往左,死者的頭部朝西面,長子才能舉火點柴,從頭部開始燒起,焚屍時,除死者的妻子以外其他女性都不得在場。因為她們屬於不祥之物,有的地區是禁止所有女性不得在場。死者的頭顱不易燒透,由長子敲碎表示死者的靈魂已經升天。在印度教徒看來,兒子的作用是很大的。
焚屍場的場面,一字排開的火化台上燃燒著熊熊烈火,人們不斷地加油,屍體在木柴與油料的作用下越燒越旺,濃重的黑煙和焦糊味撲面而來,周圍全是或站或坐死者的家屬。
死者的骨灰最後被撒入神聖的恆河讓河水沖走,隨水流去,印度教徒們認為,這樣做可以洗掉死者生前的罪過,變得聖潔,可以升天。印度人稱恆河為「聖河」,是母親河,河水可以洗滌凈化人的靈魂,感激它,尊敬它,很多人跳進河裡洗澡,有時早晚洗一次,有時一天洗幾次。到恆河裡洗澡的人擁擠不堪,場面也很壯觀。人們更願意死後在河邊焚屍體,然後再把骨灰撒到河裡,好讓自己的靈魂上天。
屍體火化完畢,家屬回家後先要洗澡,否則不能接觸別人和任何東西,喪事過後有的還要去廟里拜神,給些施捨,有的還請窮人吃飯,就是在印度各地做法都不一樣。
⑩ 印度河人去世後是怎麼處理的
:火葬是中國應用最普遍的,基本都是火葬,像天葬是少數民族區和國外比較多見,比如西藏都把遺體放入神湖裡,而印度也是燃燒一部分遺體,然後將骨灰和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