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最具有神秘色彩的風景在哪裡
世界七大奇跡
世界七大奇跡是指古代世界上7處宏偉的人造景觀:
埃及的金字塔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土耳其以弗所的亞底米神廟
希臘羅得島的太陽神銅像
埃及的亞歷山大燈塔
希臘奧林匹亞的宙斯神像
土耳其的摩索拉斯王陵墓
最早提出世界七大奇跡的說法的是前3世紀的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
由於這些奇跡大多已經毀滅,後人又提出了世界中古七大奇跡:
義大利的羅馬大斗獸場
利比亞沙漠邊緣的亞歷山大地下陵墓
中國的萬里長城
英國的石圍圈
中國南京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
土耳其的索菲亞大教堂或聖索菲亞聖殿
此外,美國人洛厄爾·托馬斯還曾提出世界七大自然界奇觀: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
非洲維多利亞大瀑布
阿拉斯加冰河灣
美國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瑪洞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美國黃石公園
另外中國的秦始皇兵馬俑也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跡」。
新七大奇跡選舉
在二零零五年,由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前主席發起新七大奇跡網上選舉.由當中二百多個世界的景點中選出七十七個較優的景點,供網民投票,現今已篩選出最後二十一個景點,活動會於二零零七年七月七日終止並公報:
七十七個景點為:
亞洲:
柬埔寨,吳哥窟
中國,萬里長城
中國北京,紫禁城
中國拉薩,布達拉宮
中國西安,兵馬俑
印度,泰姬陵
印度,Brihadeshwara Temple
印度,Arunachaleshwara Temple
印度,Bahubali Gommateshwara Statue
印度,千柱之廟
印度阿姆利則,金廟
印度馬杜賴,密納克西神廟
印度新德里,蓮花廟
印度泰米爾納杜邦,馬哈巴利普拉姆
日本京都,皇居
日本京都,清水寺
約旦,佩特拉古城
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子塔
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及紅場
斯里蘭卡,獅子岩要塞
泰國曼谷.Dhammakaya Cetiya
阿聯酋,帆船酒店
,薩那城
歐洲:
捷克布拉格,布拉格古堡
捷克布拉格,查理四世大橋
法國,凡爾賽宮
法國,聖米歇爾山
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
希臘雅典,衛城
希臘雅典,帕那辛納克體育場
德國,阿亨大教堂
德國,Goeltzschtal Bridge
德國,科隆大教堂
德國德雷斯頓,聖母教堂
德國菲森,新天鵝堡
德國慕尼黑,奧運場及奧運公園
匈牙利布達佩斯,國會大樓
愛爾蘭米斯郡,紐格萊奇墓
義大利比薩,比薩斜塔
義大利羅馬,羅馬競技場
義大利羅馬,聖彼得教堂
義大利羅馬,西絲汀教堂
義大利威尼斯,公爵府
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
西班牙巴塞羅那,聖家堂
西班牙畢爾包,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西班牙哥多華,清真寺天主堂
西班牙格拉納達.阿爾罕布拉宮
西班牙馬德里,皇宮
西班牙塞維亞,塞維亞大教堂
西班牙塞哥維亞,羅馬水道橋
瑞士盧塞恩,教堂橋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聖索非亞大教堂
英國阿姆斯伯利,石柱群
英國倫敦,倫敦塔
英國倫敦,大笨鍾
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
英國倫敦,國會大樓
英國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英國倫敦,英國航空倫敦眼
非洲:
埃及,吉薩金字塔
埃及,帝皇谷
埃及亞斯旺,阿布辛貝神廟
馬里,廷巴克圖
美洲:
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加拿大,加拿大國家電視塔
智利復活節島,復活節島摩艾石像
墨西哥提奧提華坎,提奧提華坎金字塔
墨西哥猶卡坦,奇琴伊察金字塔
巴拿馬,巴拿馬運河
秘魯,馬丘比丘
秘魯,納斯卡巨畫
美國紐約,自由神像
美國紐約,帝國大廈
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
美國南達科他州,總統山
大洋洲:
澳大利亞悉尼,悉尼歌劇院
在2500年前,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寫下了眩人耳目的七大奇跡清單:
·埃及吉札金字塔——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奧林匹亞宙斯巨像 ——世界七大奇跡之二
·阿耳忒彌斯神廟——世界七大奇跡之三
·摩索拉斯陵墓——世界七大奇跡之四
·亞歷山大燈塔——世界七大奇跡之五
·巴比倫空中花園——世界七大奇跡之六
·羅德港巨人雕像——世界七大奇跡之七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王自己修建的陵墓。埃及的吉札金字塔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在埃及的大小金字塔,大多都建築於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一些有4000多年歷史的金字塔主要分布在首都及尼河上游西岸吉等地。吉札金字塔左邊屬於卡夫拉王,右邊屬於庫夫王,附近連著一座獅身人面像。主要建材是石灰岩,部分為花岩。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2700-2500年
建造地點:埃及開羅附近的吉薩高原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他用上採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在古代埃及文中,因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所以被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
埃及共有金字塔八十座,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全部都是由人工建成。古代埃及人如何把坎石雕刻及砌成陵墓,陵墓內部的通道和陵室的局宛如迷,古代埃及人是用什麼方法建造它呢?
2. 宙斯神像
宙斯是希臘眾神之神,為表崇拜而建的宙斯神像是世上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源地,部份奧運項目就曾在此行。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457年
建造地點:希臘西海岸奧林比亞(Olympia)的古城中
宙斯神殿建於公元前470年,於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築師Libon設計,宙斯神像由雕刻家Pheidias雕刻。
神殿是以表面鋪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頂則使用大理石興建而成,神殿共由三十四高17米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支柱支著,,宙斯神殿是多利斯式的建築,整座神像及他穿的長袍都是由黃金製成,他頭戴橄欖編織的環,右手握著由象牙及黃金製成的勝利女神像,左手拿著一把鑲有閃爍耀眼金屬的權杖,上面有一隻鷹停留著,而他所座的寶座則以獅身人面像、勝利女神及神話人物裝飾,不包括寶座,僅神像就相等於四層高的現代樓宇,使坐在寶座上宙斯頭部差不多頂著神殿頂。位於奧林比亞的神殿於公元5年被大火摧毀。宙斯神像雖然因被運到君士坦丁堡而倖免於難,可是最終亦難逃厄運,於公元462被大火燒毀。
3. 羅得斯島巨像
羅得斯島巨像是七大奇觀中最神秘的一個,這座巨像建在羅德市港口的入口處。它是希臘太陽神赫利俄斯的青銅鑄像,高約33米。因為它只在短短五十六年間便毀於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考古學家甚至連它的確切位置及外觀都未能確定。
建造時間:公元前282年完工
建造地點:愛琴海,希臘羅德港
羅得斯島巨像位於希臘羅得斯島(island of Rhodes)通往地中(Mediterranean Sea) 的港口。公元前的羅德島是重要的商務中心,它位於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處,羅德港於公元前408年建成。歷史上羅德島曾經被許多勢力范圍統治過,其中包括毛索洛斯(他的陵墓也是七大奇跡之一)和亞歷山大大帝。但在亞歷山大大帝歸天之後,全島又陷入了長時間的戰爭。馬其頓(Macedonia)侵略者德米特里帶領四萬軍隊(這已超過了整個島上的人口)包圍了港口。經過艱苦的戰爭,羅德島人擊敗了侵略者。為了慶祝這次勝利,他們決定用敵人遺棄的青銅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築了十二年,高約33米,與紐約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裡面用復雜的石頭和鐵的支柱加固。但這個偉大的雕像建成僅僅50年多後就被強烈地震毀壞了。傳說中雕像兩腿分開站在港口上船隻是從腿中間過去,非常壯觀而有趣。
這座巨像其實是希臘人的太陽神及他們的守護神赫利俄斯(Helios),由建築師Chares設計,經過十二年的興建,羅德島巨像於公元前282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33米,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銅包裹,以後更被用作燈塔。但公元前226年的大地震卻把這幢偉大巨像推倒,脆弱的膝蓋成為了巨像的致命傷,巨像從此倒在Mandraki港附近的岸邊。公元654年,羅德島被阿拉伯人入侵,入侵者更把遺跡運往敘利亞,使這個奇觀的考察更加困難。
4. 巴比倫空中花園
與羅得斯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跡,事實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園的古人也只是從別人口中聽回的,並沒有真的看到,到底空中花園是否純粹傳說呢?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600年
建造地點:巴比倫,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河東面,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50里外左右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 - 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患上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鄉而興建了空中花園。據說它要由奴隸們轉動機械裝置從下面的幼發拉底河裡抽上大量的水來灌溉花園里的花草。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幼發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系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築物,要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n plain)沒有太多石塊,因此研究人員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是與別不同,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更有文獻指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
5. 阿提密斯神殿
阿提密斯是希臘的狩獵女神,阿拉伯人稱她Lat,埃及人稱她依西斯(Isis),而羅馬人則稱她黛安娜(Diana),在古代的希臘阿提密絲女神深受敬仰,因此建了七大奇觀之一阿提密絲神殿。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550年
建造地點:希臘古城愛菲索斯(Ephesus)中,大約在土耳其的Izmir(Smyrna)南面50公里
神廟建築以大理石為基礎,上面覆蓋著木製屋頂。整個建築的設計師是Chersiphron父子,它最大的特色是內部有兩排,至少106根立柱,每根大約12至18米高。神廟的底座約為60乘120米。原廟毀於公元前356年的大火,在原址後建起的廟於公元262年再罹火難。
阿提密斯神殿曾經歷過七次重建,首座阿爾忒彌斯神殿於公元前550年由建築師Samos、Chersihon及他的兒子Metagenes設計,以愛奧尼亞柱式(Ionian)大理石柱支撐的建築。是首座全部由大理石建成的當時最大的建築物。整座建築物均由Pheidias、Polycleitus、Kresilas和Phradmon等當時著名的藝術家以銅、銀、黃金及象牙浮雕裝飾,在中央的「U」形祭壇擺放著阿爾忒彌斯女神的雕像,供人膜拜。後來在公元前356年,神殿為大火及侵略所毀,其後的重建,,並且多了十三級階梯圍繞在旁邊。最後,由於愛菲索斯人轉信基督教,神殿在公元401年被St. John Chrysostom摧毀後,從此永遠在世界上消失了。
6. 毛索洛斯墓廟
據說,哈利卡納蘇斯的毛索洛斯墓廟約45米高,底座上部呈階梯形的金字塔狀,卡里亞王國摩索拉斯國王的塑像可能矗立在頂端。陵墓毀於公元三世紀的一次地震中。
建造時間:大約公元前353年
建造地點:現在的土耳其西南地區
這座偉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
2. 我想去旅遊 可以提供世界各地的名勝嗎
美國大峽谷——The Grand Canyon
美國大峽谷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自然奇觀,位於西部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凱巴布高原上,總面積2724.7平方公里。由於科羅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羅拉多大峽谷,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受保護的天然遺產之一。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世界上有一個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它就是有名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它縱貫蜿蜒於澳洲的東海岸,全長2011公里,最寬處161公里。南端最遠離海岸241公里,北端離海岸僅16公里。在落潮時,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島。
美國佛羅里達州——Florida
佛羅里達風景最亮麗的棕櫚海灘是全球著名的旅遊天堂之一,適宜的氣候、美麗的海灘、精美的飲食、藝術展覽和文藝演出,即使是最挑剔的遊客,在棕櫚海灘也能滿意而歸。每年的四月,棕櫚海灘的藝術活動是最豐富多彩的,包括各種海灘工藝品展覽,其中於4月4日啟動的棕櫚海灘爵士節以展示美國最傑出的爵士音樂而贏得了藝術愛好者的青睞。
紐西蘭的南島——Sout Island
紐西蘭位於南太平洋,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西距澳大利亞1600公里,東鄰湯加、斐濟國土面積為二十七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900千米,海岸線上有許多美麗的海灘。紐西蘭主要由南島和北島組成庫克海峽將兩島分開。還有許多較小的島嶼。全境多山,山地面積佔全國面積的50%。南島西部綿亘著雄偉的南阿爾卑斯山脈。庫克峰海拔3764米,為全國最高峰。無論是茂盛的雨林、清澈的湖泊,還是綠草茵茵的和山坡、水清沙白的海灘,無不顯示紐西蘭的清新和美妙。
好望角——Cape Town
到南非游覽,千萬不可錯過到非洲尖端好望角參觀的機會。好望角距離開普敦約六十公里,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匯處。其實,好望角是一個突出的小山岬,過去曾被稱為暴風角,因為這里的天氣惡劣,昔日不少航船都在此處遇險。但在印度洋航線通航後,聞說當時的葡萄牙王便把她改名為好望角,因為登上角點,可以眺望到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壯大景色。好望角為太平洋與印度洋冷暖流水的分界,氣象萬變,景象奇妙,聳立於大海,更有高逾二千尺的達卡馬峰,危崖峭壁,卷浪飛濺,令人眼界大開。
金廟——Golden Temple
金廟位於印度邊境城市阿姆利則。作為錫克教的聖地,阿姆利則意為「花蜜池塘」。當年只是印度教改革派分支的錫克教,經過幾代教徒的不懈努力,最終於16世紀發展成完全獨立的宗教,為此,當年錫克教第4代祖師羅姆·達斯曾修建了一座水池,名為「花蜜池塘」,阿姆利則由此得名。而金廟則由錫克教第5代祖師阿爾瓊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年歷史。因該廟門及大小19個圓形寺頂均貼滿金箔,在陽光照耀下,分外璀璨奪目,一直以來被錫克人尊稱為「上帝之殿」。
悉尼——Sydney
作為200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悉尼市的最重要的特徵可能就是悉尼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港之一了。悉尼港上美麗的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更增加了它的知名度,海港有許多小的海灣、海港和海灘,這些都讓當地的居民和來自各地的旅遊者著迷。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悉尼歌劇院是公認的20世紀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認出的建築,它白色的外表,建在海港上的貝殼般的雕塑體,象飄浮在空中的散開的花瓣,多年來一直令人們嘆為觀止。它內設音樂廳、歌劇場、戲劇場、兒童劇場和一個攝影場,每個月甚至每星期這里都要舉行拍賣會、音樂會和其它各種活動,是悉尼最受歡迎的地方。海港大橋則是為數不多的得到世界廣泛贊譽的大橋,這座與眾不同的灰色的拱形橋是將悉尼港連接在一起的空中長廊,它高134米、長503米的雄偉身姿也是各類電影電視中的常客。自1930年建成以來,海港大橋一直見證著澳大利亞特別是悉尼的發展。
紐約——New York
除了帝國大廈和自由女神像,橫跨紐約東河的布魯克林大橋當數紐約的又一個標志性建築了。至少在電影和電視畫面中,人們對這座以曼哈頓的璀璨燈海為背景的長達487米的懸索橋已經不陌生了。除了充當影視作品中的場景外,布魯克林大橋在過去的120年中還無數次的被藝術家們再現在自己的畫布上。美國著名詩人克萊恩於1930年發表的詩作《大橋》更是給這座連接紐約曼哈頓半島和布魯克林區的雙層懸索橋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印度泰姬陵——Taj Mahal
坐落於印度古都阿格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到印度旅遊的人士,大都是慕它的盛名而來。這座世界七大建築奇跡背後其實有一段哀怨纏綿的歷史,了解它的歷史的背景,確能增加觀賞泰姬陵的趣味。17世紀莫卧兒帝國皇帝沙傑漢為紀念其愛妃慕塔芝瑪,動用了數萬名工人,以寶石鑲飾修建陵寢,圖案之細致令人叫絕。泰姬陵最引人矚目的是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築,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六十二米,令人嘆為觀止。四周有四座高約四十一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
滿三十五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的墓碑。陵園佔地十七公頃,為一略呈長形的圈子,四周圍以紅沙石牆,進口大門也用紅岩砌建,大約兩層高,門頂的背面各有十一個典型的白色圓錐形小塔。大門一直通往沙傑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則擺放了他們的石棺,壯嚴肅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條清澄水道,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分別象徵生命和死亡。
拉斯維加斯——Las Vegas
在通過一片乾燥的不毛之地後,大地的邊緣突然出現一個金碧輝煌的不夜城,一定會為這個特別的城市所震撼。是的,這就是拉斯維加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工化城市。當沿著15號高速公路逐漸接近市區時,任何人的目光都會被那閃耀的霓虹燈及極有特色的豪華觀光旅館所吸引,甚至於在完全脫離日常生活的幻境中迷失自我。這里是全世界的娛樂中心,所有城市的設計都是為了盡情的享樂。歡迎您來此一游,體驗一下真實的夢境。
拿大洛基山脈——Canadian Rockies
加拿大境內有著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巍峨的高山,雄渾的高原,富饒的谷地,眾多的湖泊以及縱橫交錯的河流與星羅棋布的島嶼一起構成了加拿大獨特而別具魅力的自然風光。洛基山脈是加拿大境內最著名的山脈。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高聳入雲的山峰上終年覆蓋著皚皚白雪,在蔚藍色天空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高遠,令人心馳神往。山上有各種各樣的樹木,待到秋日來臨,一片絢爛的色彩,可謂美不勝收。山間的河流,湖泊是釣魚者的天堂,其間盛產蹲魚,北極茴魚及北美狗魚等多種魚類,即使最挑剔的垂釣者也會對這里贊不絕口。
澳州艾爾斯岩——Uluru
在澳大利亞中部一望無垠的荒原地帶,大自然鬼斧神工劈鑿出好幾處奇絕景物,其中最負盛名者當推艾爾斯岩。艾爾斯岩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8.5公里,東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上最大的獨塊石頭。它氣勢雄峻,猶如一座超越時空的自然紀念碑,突兀於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 的陽光下散發出迷人的光輝。1873年一位名叫威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測量員橫跨這片荒漠,當他又飢又渴之際發現眼前這塊與天等高的石山,還以為是一種幻覺,難以置信。高斯來自南澳洲,故以當時南澳州總理 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這座石山。如今這里已辟為國家公園,每年有十多萬人從世界各地紛紛慕名前來,欲求一睹艾爾斯巨石風采。
墨西哥瑪雅古跡——Chichen Itza Mexico
奇琴伊察瑪雅城邦遺址曾是古瑪雅帝國最大最繁華的城邦。遺址拉於尤卡坦半島中部。始建於公元514年。城邦的主要古跡有:千柱廣場,它曾支撐巨大的穹窿形房頂。可見此建築物之大。武士廟及廟前的斜倚的兩神石像。9層,高30米的呈階梯形的庫庫爾坎金字塔。以及聖井(石灰岩豎洞)和築在高台上呈蝸形的瑪雅人古天文觀象台,稱「蝸台」。
秘魯印加遺址——Machu Picchu Peru
20世紀初,人們傳說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的崇山峻嶺中有一座神秘的古城。西班牙人在長達300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對它一無所知,秘魯獨立後100年間也無人涉足。400多年的時光,只有翱翔的山鷹一睹古城的雄姿。它,就是今天的馬丘比丘印加遺址。
尼亞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
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位於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尼亞加拉河上。它號稱世界7大奇景之一,以其宏偉的氣勢、豐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前來觀賞的遊人。尼亞加拉河是連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條水道,僅長56公里,卻從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河道上橫亘著一道石灰岩斷崖,水量豐富的尼亞加拉河經此,驟然陡落,水勢澎湃,聲震如雷。湖水經過河床絕壁上的山羊島(Coat Island),分隔成兩部分,分別流入美國和加拿大,形成大小兩個瀑布,小瀑布稱為美國瀑布(American Falls),在 美國境內,高達55米,瀑布的岸長度328米。大瀑布稱為加拿大瀑布或馬蹄(Horseshoe Falls),形狀有如馬蹄,在加拿大境內,高達56米,岸長約675米。馬蹄瀑布由於水量大,水從50多米的高處直而沖下,氣勢有如雷霆萬鈞,濺起的浪花和水氣,有時高達100多米,當陽光燦爛時,便會營造出一座七色彩虹。人稍微站得近些,便會被浪花濺得全身是水,若有大風吹過,水花可及很遠,如同下雨,冬天時,瀑布表面會結一層薄薄的冰,那時,瀑布便會寂靜下來。小瀑布因其極為寬廣細致,很像一層新娘的婚紗,又稱婚紗瀑布。由於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呈漩渦狀落下,與垂直而下的大瀑布大異其趣。因此尼亞加拉瀑布也成為了情侶幽會和新婚夫婦度蜜月的勝地。
約旦佩特拉城——Petra Jordan
佩特拉是約旦著名古城遺址,位於約旦安曼南250公里處。希臘文意為「岩石」。佩特拉古城處於與世隔絕的深山峽谷中,位於乾燥的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幾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圍懸崖絕壁環繞,其中有一座能容納兩千多人的羅馬式的露天劇場,舞台和觀眾席都是從岩石中雕鑿出來,緊靠山岩巨石,風格渾然一體。佩特拉古城反映了納巴特王國五百年繁榮時期的歷史,古城多數建築保留了羅馬宮殿式的風格,表明古納巴特人曾受到羅馬文化的影響。因此,從古城的遺跡,我們可以了解古納巴特文明,還可以從中了解到許多羅馬文化,是羅馬文明研究的重要參考。公元3世紀以後,佩特拉城逐漸趨向衰落,之後古城湮沒了一千多年。
埃及金字塔——The Pyramids Egypt
據拜占庭菲羅所分類的七大奇觀中,只有埃及金字塔(Pyramids of Egypt) 巍然獨存,目前埃及約有八十多座金字塔,始建於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重點位於『基沙』(Giza)、『薩卡拉』(Saqqara)及『孟斐斯』(Memphis)。它能被列為七大奇觀之首,是因為在沒有先進的科技協助下,單靠一些原始工具及人力,竟可建成如此宏偉的建築。甚至現今最先進科技也未能做到,那古代埃及人到底是怎樣建造?另外,金字塔的神秘至今仍是一個謎。無怪不少人認為金字塔是古代外星人留下的建築物。更有人指出金字塔並非埃及人所建,而是外星文明所建的遺跡。
威尼斯——Venice
水是威尼斯城靈魂,蜿蜒的河道、流動的清波,水光斂艷,賦於水城不朽和靈秀之氣,晨光暮色中,城光水色相得益彰,更加庄嚴肅穆,詩情畫意。懂得欣賞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應是在月夜裡,招手叫一支「貢多拉」 ,沿著運河曲折的水道,讓自己迷失在迷濛夜色中,領略這水上古城永恆魅力……
馬爾地夫——Maldives
當地流傳著這么一件真事兒:一位孤島上的居民過著清苦的生活,每天的樂趣就是眼巴巴看著椰子落下來。直到有一天,一家酒店租用了他的島開發度假村。如今的他已經不再關注椰子,每天飄落的鈔票已經數不過來了。也許馬爾地夫就是上天專為人類度假而設,旅遊在這里幾乎就意味著一切。無際的海面上,星羅棋布一個個如花環般的小島,猶如天際抖落而下的一塊塊翠玉。小島中央是綠色,四周是白色,而近島的海水是淺藍色、水藍、深邃的藍,逐次漸層……陽光太多、海水太藍、時間太多、美女太艷、俊男太猛,這些太多,成了馬爾地夫獨特的赤道風情。赤足一雙腳在細白沙灘上,感受馬爾地夫的體溫;泅泳於海洋里,聆聽馬爾地夫的心跳頻率。忘記時間、忘記工作,盡情的吃喝玩樂,是上帝允許你的放縱……
柬埔寨吳哥窟
義大利比薩斜塔
羅馬競技場
法國埃菲爾鐵塔
美國金門橋
伊斯蘭古城開羅
義大利聖彼得教堂
莫斯科聖巴西利亞大教堂
比利時布魯塞爾市政廳廣場
馬來西亞雙塔
希臘神廟
英國白金漢宮
法國盧浮宮
法國古城堡
遺失的古城
巴塞羅那聖家族大教堂
埃及金字塔
悉尼歌劇院
西藏布達拉宮
德國科隆大教堂
法國凱旋門
美國國會大廈
土耳其藍色清真寺
德國黑天鵝堡
阿聯酋迪拜酒店
倫敦塔橋
3. 印度最古老和最神聖的城市,然而聖城卻不守人間規矩
這個世界上,估計不會有第二個地方像印度的瓦拉納西那樣能活生生地重現 歷史 ,游覽這里就如坐上時光機器,進入了 歷史 長河。在這里,印度 歷史 上的印記,從宗教到生活,從建築到交通,在這里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以平面和立體的方式被完整的呈現了出來。
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之前已經充滿了期待,相傳這是一個6000年前由濕婆建立的城市,如今的瓦拉納西分為新城和舊城,舊城就是印度教徒和遊客集中的恆河沿岸,新城為市民主要居住區,以製造業為主,絲綢紡織是瓦拉納西的支柱產業,如今 旅遊 產業也逐漸占據了一定的比例。
瓦拉納西的大街小巷,似乎到處都是各種神明。在小巷裡穿行,腳踩著瓦拉納西的地,身邊不時有各種人流穿過,覺得再接地氣不過了,人都感覺有點恍惚,真的很難相信,這竟是自己夢想了好幾年的地方,一些牛嫌棄熱就直接躺在路邊,和行走的人群自成一幅和諧的畫卷。
不知道是因為對瓦拉納西充滿了太高的期待,還是因為此刻的瓦拉納西的確太過於接近人間煙火,眼前的一幕幕令人驚訝無比,難道這就是想像中它的真實模樣?事實上,的確如此!曾經在很多的記錄中看到過有太多類似的記錄,當你自己真正走進這里體驗才發現這種真實感令人驚訝!
這里是瓦拉納西的舊城,目前應該是遊客最為集中的地方,而且也是現存寺廟最多的地方,有1500座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印度教神廟和伊斯蘭教建築。經歷了在莫卧兒王朝時期統治者推行伊斯蘭教,從拆毀了大批印度神廟,佛教寺廟之後,現如今的瓦拉納西那些古老神廟從此消失了。
對於生活在瓦拉納西的人們來說,無論是哪一種信仰似乎也並不影響代代相傳,根據調查在現有的市民中,75%左右信仰印度教,24%左右信仰伊斯蘭教,其他宗教比例不足1%,可見這座曾經作為佛教聖城的地方,幾乎很難尋覓佛教的蹤跡!
讓人遺憾的是,就算是經歷了多重信仰的變革之後,如今的瓦拉納西卻並沒有變好,反而顯得更加不宜人居,雖然做好了心理准備,依舊是被瓦拉納西的混亂和骯臟深深震撼。很難相信,瓦拉納西竟然是這么不堪的展示在世人面前。
塵土恣意飛揚的馬路邊,就有很多小攤販坐在邊上做生意,依舊有人買賣,空氣中彌漫著一陣陣煙火繚繞的氣息,夾雜著塵土若不是戴口罩,幾乎令人難以正常的呼吸。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擁擠的街頭,幾乎沒有任何的間隔。
戴著頭巾的婦女蒙著臉,看不清楚表情,而小孩子坐在路邊,眼神里有一種令人難過的情緒,天真無邪的眼神中,有一種渴望,我並不知道這些孩子是不是不在上學,這些人是不是無家可歸,但是可以想像,他們的生活很艱難,而在我們看來,似乎又顯得樂觀。
接近傍晚的時候,人漸漸開始比白天更多一些,此刻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了恆河邊上,附近的市場,街道和台階上坐滿了各色的人群。
有人告訴我,居民區到恆河邊上的這些台階時間太久了,有些甚至長達幾百年,因為寺廟可以被拆除,神像,佛像可以被摧毀,但是這些都是日常人們都要用的,而且在過去很長的時間里,這些台階都是巨型的石頭打磨而成,非常堅固,也才被得以保留。
這些姑且被稱為河階的,的確是很多遊客喜歡的地方,也是很多印度的修行者和小販兜售貨物的地方,當你一步步的踏足這里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感受到那種來自於遠古時光的獨特的感受。
陳舊的建築,殘存的千年的寺廟,古樹夾雜其間。越來越多人聚集在恆河邊上,開始就要舉行的恆河夜祭,成為這里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每一個遊客來到這里,似乎也會因此而迷失在時光之中。這里的每個人,每一種生活方式,似乎都蘊涵著說不盡的故事。
恆河夜祭開始前,身著白衣的年輕婆羅門在舞台上擺好了五張床,床頭對著恆河,用綢緞紮好的祭台上擺放著神像,周圍是花瓣、鈴鐺、海螺和熏香。一直到天黑下來,廣場上的燈光全部亮起來了,突然安靜下來,儀式拉開序幕。
遊客們也紛紛都乘坐遊船,來到恆河之中,沿途看到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紛紛包船前來參觀這一場大型盛典, 恆河夜祭每天晚上都會在瓦拉納西恆河邊上演,恆河夜祭熱烈的氛圍,是流轉了千年的靡靡之音。幾千年來從未間斷過的恆河祭祀,用聖火、法螺和鮮花表達對恆河的崇敬,也是人們內心是世界對信仰的一種執著!
也許這座城市帶給人太多的震撼,普通人生活的無奈和掙扎在這里被展現,祭祀不分年齡和種族的在這里日日夜夜呈現,就如同在印度教徒的心目中,人生的四大樂趣———「住瓦拉納西、結交聖人、飲恆河水、敬濕婆神」其中的三個願望都需要在瓦拉納西實現,我們也很期待這個城市有一天會真的變成一個宜居的魅力之城!
【作者:剛行路上】
4. 古代印度有哪些著名的古城或古建築
泰姬陵是莫卧兒王朝一位王後的陵墓
佛教建築
古代印度遺留下了窣堵波、石窟、佛祖塔等佛教建築。窣堵波是一種用來埋葬佛骨的半球形建築,最大的在桑吉,約建於公元前250年。半球體直徑32米,高12.8米,下為一直徑為36.6米,高4.3米的鼓形基座。半球體用磚砌成,紅色砂岩飾面,頂上有一圈正方石欄桿,中間是一座亭子,名曰佛邸。窣堵波周圍樹有石欄桿,四面正中均設門,門高10米,門立柱間用插榫法橫排三條石坊,斷面呈橄欖形。門上布滿浮雕,輪窣上裝飾圓雕,題材多是佛祖本生故事。
石窟分兩種。舉行宗教儀式的石窟叫支提窟,平面長方形,縱端為半圓形,半圓形的中間有一窣堵波。除入口處外,沿內牆面有一排柱子。另一種石窟稱為精舍,以一個方廳為柱心,三面鑿出幾間方形小室,供僧侶靜修之用,第四面為入口,沒有門廊。精舍和支提窟常相鄰並存,如阿旃陀的石窟群。
在相傳為佛祖釋迦牟悟道的地方——菩拉迦耶耶建有一座廟和一座塔。塔即佛祖塔,始建於公元2世紀,14世紀重建。塔為金剛室座式,在高高的方形台基中央有一個高大的方錐體,四角有四座式樣相同的小塔,襯托出主體的雕佛。塔身輪廓為弦形,由下至上逐漸收縮,表面布滿雕刻。
印度的佛教建築隨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的石窟藝術有一定的影響。
婆羅門教建築
從公元10世紀起,印度各地普遍建造婆羅門教廟宇。形式和規格都參照農村的公共集會建築和佛教的支提窟,用石材建造,採用樑柱和疊式結構。其外形從台基到塔頂連成一個整體,布滿雕刻,建築形式各地不同:北部的寺院體量不大,有一間神堂和一間門廳,都是方形平面,共同立於高台基上。門廳部分的檐口水平挑出,上為密檐式方錐形頂,最上端是一個扁球形寶頂。神堂上面是一個方錐形高塔,塔身密布凸棱,塔形曲線柔和,塔頂也是扁球形寶頂,神堂是一間聖殿,四方正方位開門,整個廟宇象徵婆羅門教濕婆、毗濕奴、梵天三位一體神。最傑出的是科納拉克的太神寺。
南部寺院規模龐大,通常以神堂為主體,還有僧舍、旅驛、浴室、馬廄等。周圍是長方形圍牆,神堂頂上,每邊圍牆中央的大門頂上都有高聳的方錐形塔,造型挺拔、簡潔,雖滿布雕刻,仍保持單純幾何體的輪廓。典型的例於是馬村拉大寺。
中部寺廟的四周有一圈柱廊,內為僧舍或聖物庫。院子中央寬大的台基正中是一間舉行宗教儀式的柱廳,它的兩側和前方,對稱地簇擁著3個或5個神堂。神堂平面為放射多角形。神堂上的塔不高,彼此獨立,塔身輪廓為柔和的曲線,有幾道尖棱直通相輪寶頂。一圈出挑很大的檐口把幾座獨立的神堂和柱廳殿聯為一體。
伊斯蘭建築
崇拜伊斯蘭教的莫卧兒帝國統治印度時,各地建造了大量清真寺、陵墓、經學院和城堡。這此建築的形式和規格雖受中亞、波斯的影響,但已具有了獨立的特徵。穹頂有了很大的改進,清真寺、陵墓多以大穹頂為中心作集中式構圖,四角則是體形相似的小穹頂襯托。立面設有尖券的龕,牆體多用紫赭色砂石和白色大理石裝飾。廣泛使用大面積的大理石雕屏和窗花,建築輪廓飽滿,色彩明朗,裝飾華麗,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代表建築:
巴利赫蒂希爾神廟
中世紀德乾地區諸王朝處於雅利安文化與達羅毗荼文化混雜的中間地帶,頻繁的戰爭導致南北方美術風格的交流。早期遮盧迦王朝(535~753)在邁索爾的 3座都城巴達米、阿胡爾和帕德達伽爾的神廟群,最初的形制由佛教支提堂演變而來,中世紀接受了南方式印度教神廟的影響,同時滲入了北方式神廟的成分。帕德達伽爾的維盧巴克夏神廟是建志補羅的凱拉薩納特神廟的仿製品。拉施特拉古德王朝(753~949)繼續開鑿埃洛拉石窟。
埃洛拉第16窟凱拉薩神廟,是仿照帕德達伽爾的維盧巴克夏神廟設計的,鏤空整塊山岩鑿成,不愧為舉世無匹的巨構傑作。凱拉薩神廟的雕刻,綜合了笈多時代的典麗、遮盧伽王朝的渾厚與帕拉瓦王朝的秀逸,動態強烈,變化豐富,活力充沛,代表著印度巴洛克美術的最高成就。約在同時期開鑿的象島石窟濕婆神廟,雕刻也富有印度巴洛克美術的特色,其中的巨岩雕刻《濕婆三面像》集優美、崇高、獰厲於一身,寓創造、保存、毀滅之奧義,堪稱世界雕刻名作。後期遮盧迦王朝(10~12世紀)的神廟群,外壁壁龕密集,裝飾漸趨繁瑣。曷薩拉王朝(1100~1300)在德干西南的貝盧爾、赫萊比德、索姆納特普爾修建的神廟,平面設計呈星形,悉卡羅較低,外壁裝飾浮雕更加細密纖巧,亦流於羅可可風格。
凱拉薩神廟
中世紀北印度諸王朝奉為正統的雅利安文化,愈來愈多地吸收了達羅毗荼文化的因素。孟加拉、阿薩姆流行的□多羅教(性力崇拜),同時影響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及其美術。巴拉王朝(約750~1150)是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最後庇護所。波羅諸王擴建增修了那爛陀寺和佛陀伽耶大菩提寺等寺院。佛陀伽耶的金剛寶座塔分層立龕的角錐形高塔形制,可能與印度教神廟的悉卡羅有關。那爛陀等地出土的波羅石雕或銅像,如寶冠佛、多臂觀音、密教女神多羅菩薩等雕像,受有笈多古典雕刻與南印度銅像的雙重影響,感染了巴洛克的豪華、繁縟、怪誕,被稱作火焰式的藝術。巴拉美術對尼泊爾、中國西藏、緬甸、爪哇等地的佛教美術影響較大。東恆伽王朝 (8~13世紀)在奧里薩境內營造了宏偉的神廟群。奧里薩神廟是北方式神廟的亞種之一,曲拱形的悉卡羅呈玉米狀,代表作有布巴內斯瓦爾的林伽羅神廟、布里的扎格納特神廟、康那拉克的太陽神廟等。奧里薩雕刻裝飾繁麗、動態誇張,屬於爛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風格。康那拉克太陽神廟的巨大的浮雕車輪富麗堂皇,被視為印度文化的象徵。金德拉王朝(950~1203) 的都城卡朱拉侯的印度教、耆那教神廟群可與奧里薩神廟群比肩。卡朱拉侯神廟也是北方式神廟的亞種之一,悉卡羅呈竹筍狀,主塔周圍環峙多層小塔,代表作有根達利耶·摩訶提婆神廟等。卡朱拉侯雕刻以神廟外壁高浮雕嵌板帶上千姿百態的女性雕像和愛侶(密荼那)雕像著稱,變形極美,性感極強,亦屬於爛熟期的印度巴洛克風格。卡朱拉侯出土的雕刻珍品《情書》是印度雕刻的壓卷之作。北印度西部拉賈斯坦奧西亞的蘇利耶神廟和阿布山的毗摩羅塔樓,古吉拉特的蘇利耶神廟,也屬於北方式神廟,比例勻稱,裝飾華麗。克什米爾地區仍然營造著犍陀羅傳統的寺廟,重要的有摩爾坦德和阿萬蒂普爾的廟宇。
建築
從建築藝術看,吠陀時代與列國時代基本上是木質結構,這些建築物現已盪然無存。阿育王時,開始用磚石建築材料,桑奇地方保存的佛塔就是用磚建成,以後又擴大,並砌上一層石塊。該佛塔呈半圓形,直經約30餘米,頂端為平台,台上造一方壇,壇上豎立層疊著的傘形柱,這是佛教徒奉祀佛骨的地方。該佛塔周圍有環形道路,並繞以柵欄和四個大門,四個大門都布滿了以佛教題材為中心的精緻雕刻。 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築藝術的重要遺跡。這些高達15米的石柱,最重的達50噸左右,除奔馬、瘤牛、大象等造型的柱頭外,最著名的是薩爾納茲大石柱,其柱頭的四個背對背蹲踞著的獅子,栩栩如生,雄勁有力,象徵著帝王的權威。
石窟
造型藝術中的重大成就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石窟藝術,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於海德拉巴省溫德亞山脈的深山中,大約於公元前1世紀開鑿,公元7世紀完成。因其在深山中,建成後約有1000年人煙絕跡,直到1819年才被歐洲人發現。石窟開鑿在河流旁半圓形的懸崖上,共29個石窟。石窟的建築有佛殿和僧房兩種,內有大量的以佛教為題材的精美繪畫和雕刻,也有以現實為題材的作品,體現了古印度藝術的獨特風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築、雕刻、繪畫三種藝術結合的範例,被譽為世界藝術精萃之一。據說唐玄奘到印度時曾拜訪過這里。古印度人竟把一座石山變成壯麗的藝術寶庫,充分體現了古印度人民的偉大創造力。
摩亨約.達路考古遺址
摩亨約.達路考古遺址 ——史前被毀滅的印度古城
摩亨約.達路位於巴基斯坦信德省境內,拉爾卡納縣城南20公里處,距卡拉奇約500公里,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城市遺址之一。這座遺址的發現,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古代印度歷史的看法,從此,印度河河谷文明被公認為古代世界主要文明之一,並與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相提並論。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人類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22年,一支由約翰.馬歇爾率領的考古隊在印度河谷下游一個名叫摩亨約.達路的土丘挖掘一座佛塔的廢墟。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發現挖掘出的一些古代石雕遠比佛教的時代更為古老。經過十年的挖掘,一座被塵土掩埋、沉睡了幾千年的古城遺址破土而出。這時人們才想到,這里與哈拉帕發現的遺物屬於同一類型、同一文化的物品,便將其稱之為哈拉帕——摩亨約.達路文明,或曰印度河谷文明,並開始發掘哈拉帕古城的遺址。 考古學家在印度河谷地區共發現了5座古代城市,其中最大的兩座是位於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爾卡納縣境內的摩亨約。達路和位於旁遮普省的哈拉帕。這兩個城市每座約有居民5萬多人,其他三個城市人口略少。 最使挖掘者們震驚的是,這兩座古城實在是太古老了,它們最初的建設始於公元前 2500 年,幾乎像蘇美爾文明和埃及文明一樣古老,比人們原來所了解的古印度文明向前推進了整整1000年。 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不但城市的年代異常古老,更令人驚奇的是,這兩座城市在建造之前,似乎就已經作了非常細致的設計。不論是公共建築、住宅、街道、商業區還是倉庫,都規劃得極有條理。 摩亨約.達路可謂上古時代城市設計的最佳典範,整座城市布局合理、規范,極端重視條理、秩序和計劃,頗具現代化城市特徵。每個城市都分為幾個區,每個區都有牆圍繞著。全城是四方網格設計的整齊街道,寬闊的街道呈棋盤式布局向四面伸延。兩條南北向和三條東西向大路縱橫交錯,四周築有城牆、塔樓、壕溝,均用燒制磚石砌成。人們居住的房屋設計風格基本相同,均是中間有天井的四合院結構。樓梯直接通往樓上或屋頂,窗戶上裝有活動的木格窗。
5. 印度人為什麼把神廟建在山的附近
像巴比倫人崇拜山嶽一樣,印度人相信神是住在山上和岩洞里的。於是,他們開始建造可以稱其為山丘和洞窟的建築。黑格爾指出:「按照印度人的觀點,人類本身是神或要變成神,活人與死人的嚴格區分在印度就不存在。因此,印度的建築在未受到伊斯蘭教來源影響的時候,不是用來住死人的,而是像上述那些奇特的洞穴一樣,屬於建築藝術的一個較早的時期。」在印度,寺廟因其巨大的體量成為山的隱喻。在印度人看來,山是宇宙之柱和世界軸心的象徵。而神廟只有和山聯系起來的時候才真正具有神聖性。
6. 游記 | 印度 | 2 神廟篇1
先簡單介紹下印度的宗教史。
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古印度《吠陀經》問世,印度神話由此而出現了輪廓。吠陀神話里所描述的最大的神是因陀羅,他是天帝,眾神之首。
在這一時期誕生的古婆羅門教強調種姓制度,宣揚諸生生而不平等的教義。婆羅門教發明了輪回與因果報應的學說,認為今世的禍福是前世的修行和種種善惡的報應,而今世的種又可決定來世的禍福。
自婆羅門占據印度社會的首要地位後,印度便永遠成為宗教的國家,人民的一切生活都要照宗教的規定去做了。受到婆羅門教影響的古印度神話除了鼓吹種姓制度之外,還存在著嚴重的女性歧視現象,女神不僅數量少,而且地位低。
在公元前四世紀之前,印度最大的兩部史詩出現——《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在這里,因陀羅等神的地位被削弱,印度神話中出現了三大主神,他們分別是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梵天(Brahma):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四面四臂,手持吠陀,坐在蓮花上或乘騎天鵝。
濕婆SHIVA:創造和毀滅之神。
毗濕奴VISNU:保護之神。
印度比較大的神廟,基本供奉的就是這三大神。
BRIHADISHWARA TEMPLE.THANJAVUR.布里哈迪錫瓦拉寺 (始建於1003)
從欽奈驅車到位於坦賈武爾的神廟約350KM,需6個小時。
布里哈迪錫瓦拉神廟(BrihadishwaraTemple),又稱朱羅神廟,是世界第一個全部用花崗岩建造的印度教寺廟,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由朱羅王朝國王在1003-1010年(羅賈羅賈一世時期)建立,供奉濕婆神。用了上萬噸世界上最硬的花崗石來建其理想廟宇。所搬運的花崗石足夠建造吉薩金字塔。至今1000多年.
坦賈武爾(Thanjavur)是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城市之一,位於高韋里河(Kaveri)的南岸,曾經是朱羅王朝的國都。
神廟是典型的南印神廟風格,平面為長方形,兩重城牆,外牆四角有圓形角樓,內牆有一圈石柱廊,中間為主殿。
據神廟石碑上的銘文記載。公元11世紀初期,坦賈武爾有數百名祭司和神廟中的舞者、鼓手、吹笛人、灑水人、點燈人、洗衣人等,總數超過600人。這些人每天在神廟里工作半天,其餘時間去國王賞賜的農田幹活。他們和寺廟間的契約刻在石頭上,上面寫明,使用耕地的代價是參與神廟建造,並且要在舉行儀式時拉裝飾豪華的神車。
第一道門
第二道門,門的兩邊有舞蹈中的濕婆的兩個雕像。
神廟坐西朝東,東門建有門塔。神廟長240米、寬125米,院落由迴廊環繞,圍廊頂上立了一排小小的神牛。
院內最東為神牛殿,內供濕婆的座騎神牛黑色石雕,據說這是印度第二高大的神牛像,高4米,重25噸,用一整塊黑色花崗岩雕刻而成。
穿過神牛殿,是高66米13層的天宮大寶塔。裝飾精細、神龕和壁柱眾多,頂上飾有八匹公牛描繪印度教萬神殿的雕帶,使它成為朱羅藝術的一件傑作.
下層以其壁畫之精美而著稱於世,七層則有《舞論》中介紹的約80種舞姿的優美的浮雕像。《舞論》是一部公元一世紀時的論著,也是印度古典舞蹈原則的基礎。
主殿周圍有一組保護性的小神殿。其中之一是專門奉獻給羅羅王的精神導師喀魯武拉的。
7. 印度哪個城市多廟宇
印度首都新德里,寺廟就挺多的,而且還很大。比如賈瑪清真寺、蓮花廟、比爾拉廟、讓人嘆為觀止的Akshardham廟等等。而且其他景點也多,比如紅堡、總統府、國會大樓、印度門、顧卜特塔、甘地紀念館、CP廣場、月光市場、胡月雍陵等等。
我還去過印度北部城市Ranchi的一個著名寺廟,名字記不清了,躲在一個偏僻的地方。但是印度全國各地每年都有無數人千里迢迢趕去,據說很准。
這些景點,包括泰姬陵等,我都去過,有問題可以問我。
8. 印度有哪些宗教古跡。。
在印度的世界遺產項目中,許多都與宗教有關,其中古代石窟建築數量很多,如阿旃陀石窟、埃羅拉石窟、戈納勒格太陽神廟、默哈布利布勒姆寺、中央邦的克久拉霍古跡、帕塔達卡爾石雕群、哈姆皮神廟、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桑吉佛教古跡、象島石窟等
聖城瓦拉納西 (Varanasi)
聖城附近的鹿野苑 (Sarnath) 亦是重要的佛教遺跡,是佛陀初次講學的地方。
耆那教寺廟是印度教的歷史遺跡,寺內精雕細琢,當中尤以 Ranakpur 的「千柱之廟」叫人驚嘆
http://india.go2c.info/religious/rnp/a7ine03514.jpg(千柱之廟圖片)
普希卡 (Pushkar) 和錫克教的聖地金廟所在的 Amritsar
「黃金城市」Jaisalmer 城堡里的耆那教寺廟
9. 世界歷史古跡(10)個
美國大峽谷——The Grand Canyon
美國大峽谷是一個舉世聞名的自然奇觀,位於西部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凱巴布高原上,總面積2724.7平方公里。由於科羅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羅拉多大峽谷,
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受保護的天然遺產之一。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世界上有一個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它就是有名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它縱貫蜿蜒於澳洲的東海岸,全長2011公里,最寬處161公里。南端最遠離海
岸241公里,北端離海岸僅16公里。在落潮時,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島。
美國佛羅里達州——Florida
佛羅里達風景最亮麗的棕櫚海灘是全球著名的旅遊天堂之一,適宜的氣候、美麗的海灘、精美的飲食、藝術展覽和文藝演出,即使是最挑剔的遊客,在棕櫚海灘也
能滿意而歸。每年的四月,棕櫚海灘的藝術活動是最豐富多彩的,包括各種海灘工藝品展覽,其中於4月4日啟動的棕櫚海灘爵士節以展示美國最傑出的爵士音樂而贏得
了藝術愛好者的青睞。
紐西蘭的南島——Sout Island
紐西蘭位於南太平洋,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西距澳大利亞1600公里,東鄰湯加、斐濟國土面積為二十七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900千米,海岸線上有許
多美麗的海灘。
紐西蘭主要由南島和北島組成庫克海峽將兩島分開。還有許多較小的島嶼。全境多山,山地面積佔全國面積的50%。南島西部綿亘著雄偉的南阿爾卑斯山脈。庫克峰
海拔3764米,為全國最高峰。無論是茂盛的雨林、清澈的湖泊,還是綠草茵茵的和山坡、水清沙白的海灘,無不顯示紐西蘭的清新和美妙。
好望角——Cape Town
到南非游覽,千萬不可錯過到非洲尖端好望角參觀的機會。好望角距離開普敦約六十公里,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匯處。其實,好望角是一個突出的小山岬,過去曾
被稱為暴風角,因為這里的天氣惡劣,昔日不少航船都在此處遇險。但在印度洋航線通航後,聞說當時的葡萄牙王便把她改名為好望角,因為登上角點,可以眺望到大西洋
和印度洋的壯大景色。好望角為太平洋與印度洋冷暖流水的分界,氣象萬變,景象奇妙,聳立於大海,更有高逾二千尺的達卡馬峰,危崖峭壁,卷浪飛濺,令人眼界大開。
金廟——Golden Temple
金廟位於印度邊境城市阿姆利則。作為錫克教的聖地,阿姆利則意為「花蜜池塘」。當年只是印度教改革派分支的錫克教,經過幾代教徒的不懈努力,最終於16世紀發
展成完全獨立的宗教,為此,當年錫克教第4代祖師羅姆·達斯曾修建了一座水池,名為「花蜜池塘」,阿姆利則由此得名。而金廟則由錫克教第5代祖師阿爾瓊1589年主持
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年歷史。因該廟門及大小19個圓形寺頂均貼滿金箔,在陽光照耀下,分外璀璨奪目,一直以來被錫克人尊稱為「上帝之殿」。
悉尼——Sydney
作為200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悉尼市的最重要的特徵可能就是悉尼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港之一了。悉尼港上美麗的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更增加了它的知名度,
海港有許多小的海灣、海港和海灘,這些都讓當地的居民和來自各地的旅遊者著迷。
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悉尼歌劇院是公認的20世紀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認出的建築,它白色的外表,建在海港上的貝殼般的雕塑體,
象飄浮在空中的散開的花瓣,多年來一直令人們嘆為觀止。它內設音樂廳、歌劇場、戲劇場、兒童劇場和一個攝影場,每個月甚至每星期這里都要舉行拍賣會、音樂會和其
它各種活動,是悉尼最受歡迎的地方。海港大橋則是為數不多的得到世界廣泛贊譽的大橋,這座與眾不同的灰色的拱形橋是將悉尼港連接在一起的空中長廊,它高134米、
長503米的雄偉身姿也是各類電影電視中的常客。自1930年建成以來,海港大橋一直見證著澳大利亞特別是悉尼的發展。
紐約——New York
除了帝國大廈和自由女神像,橫跨紐約東河的布魯克林大橋當數紐約的又一個標志性建築了。至少在電影和電視畫面中,人們對這座以曼哈頓的璀璨燈海為背景的長
達487米的懸索橋已經不陌生了。除了充當影視作品中的場景外,布魯克林大橋在過去的120年中還無數次的被藝術家們再現在自己的畫布上。美國著名詩人克萊恩於1930年
發表的詩作《大橋》更是給這座連接紐約曼哈頓半島和布魯克林區的雙層懸索橋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印度泰姬陵——Taj Mahal
坐落於印度古都阿格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到印度旅遊的人士,大都是慕它的盛名而來。這座世界七大建築奇跡背後其實有一段哀怨纏綿的歷史,了解它的
歷史的背景,確能增加觀賞泰姬陵的趣味。17世紀莫卧兒帝國皇帝沙傑漢為紀念其愛妃慕塔芝瑪,動用了數萬名工人,以寶石鑲飾修建陵寢,圖案之細致令人叫絕。泰姬陵
最引人矚目的是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築,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六十二米,令人嘆為觀止。四周有四座高約四十一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
滿三十五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的墓碑。陵園佔地十七公頃,為一略呈長形的圈子,四周圍以紅沙石牆,進口大門也用紅岩砌建,大約兩層高,門頂的背面各有十一個典型的
白色圓錐形小塔。大門一直通往沙傑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則擺放了他們的石棺,壯嚴肅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條清澄水道,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分別象
征生命和死亡。
拉斯維加斯——Las Vegas
在通過一片乾燥的不毛之地後,大地的邊緣突然出現一個金碧輝煌的不夜城,一定會為這個特別的城市所震撼。是的,這就是拉斯維加斯,一個不可思議的人工化城市。
當沿著15號高速公路逐漸接近市區時,任何人的目光都會被那閃耀的霓虹燈及極有特色的豪華觀光旅館所吸引,甚至於在完全脫離日常生活的幻境中迷失自我。這里是全世
界的娛樂中心,所有城市的設計都是為了盡情的享樂。歡迎您來此一游,體驗一下真實的夢境。
拿大洛基山脈——Canadian Rockies
加拿大境內有著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巍峨的高山,雄渾的高原,富饒的谷地,眾多的湖泊以及縱橫交錯的河流與星羅棋布的島嶼一起構成了加拿大獨特而別具魅力的自
然風光。洛基山脈是加拿大境內最著名的山脈。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高聳入雲的山峰上終年覆蓋著皚皚白雪,在蔚藍色天空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高遠,令人心馳神往。山上
有各種各樣的樹木,待到秋日來臨,一片絢爛的色彩,可謂美不勝收。山間的河流,湖泊是釣魚者的天堂,其間盛產蹲魚,北極茴魚及北美狗魚等多種魚類,即使最挑剔的垂
釣者也會對這里贊不絕口。
澳州艾爾斯岩——Uluru
在澳大利亞中部一望無垠的荒原地帶,大自然鬼斧神工劈鑿出好幾處奇絕景物,其中最負盛名者當推艾爾斯岩。艾爾斯岩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8.5公里,東
高寬而西低狹,是世界上最大的獨塊石頭。它氣勢雄峻,猶如一座超越時空的自然紀念碑,突兀於茫茫荒原之上,在耀眼 的陽光下散發出迷人的光輝。1873年一位名叫威
廉——克里斯蒂——高斯的測量員橫跨這片荒漠,當他又飢又渴之際發現眼前這塊與天等高的石山,還以為是一種幻覺,難以置信。高斯來自南澳洲,故以當時南澳州總理
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這座石山。如今這里已辟為國家公園,每年有十多萬人從世界各地紛紛慕名前來,欲求一睹艾爾斯巨石風采。
墨西哥瑪雅古跡——Chichen Itza Mexico
奇琴伊察瑪雅城邦遺址曾是古瑪雅帝國最大最繁華的城邦。遺址拉於尤卡坦半島中部。始建於公元514年。城邦的主要古跡有:千柱廣場,它曾支撐巨大的穹窿形房頂。
可見此建築物之大。武士廟及廟前的斜倚的兩神石像。9層,高30米的呈階梯形的庫庫爾坎金字塔。以及聖井(石灰岩豎洞)和築在高台上呈蝸形的瑪雅人古天文觀象台,
稱「蝸台」。
秘魯印加遺址——Machu Picchu Peru
20世紀初,人們傳說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的崇山峻嶺中有一座神秘的古城。西班牙人在長達300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對它一無所知,秘魯獨立後100年間也無人涉足。400多
年的時光,只有翱翔的山鷹一睹古城的雄姿。它,就是今天的馬丘比丘印加遺址。
尼亞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
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位於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尼亞加拉河上。它號稱世界7大奇景之一,以其宏偉的氣勢、豐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前來觀賞的遊人。尼亞
加拉河是連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條水道,僅長56公里,卻從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河道上橫亘著一道石灰岩斷崖,水量豐富的尼亞加拉河經此,驟然陡落,水勢
澎湃,聲震如雷。湖水經過河床絕壁上的山羊島(Coat Island),分隔成兩部分,分別流入美國和加拿大,形成大小兩個瀑布,小瀑布稱為美國瀑布(American Falls),在
美國境內,高達55米,瀑布的岸長度328米。大瀑布稱為加拿大瀑布或馬蹄(Horseshoe Falls),形狀有如馬蹄,在加拿大境內,高達56米,岸長約675米。馬蹄瀑布由於水
量大,水從50多米的高處直而沖下,氣勢有如雷霆萬鈞,濺起的浪花和水氣,有時高達100多米,當陽光燦爛時,便會營造出一座七色彩虹。人稍微站得近些,便會被浪花
濺得全身是水,若有大風吹過,水花可及很遠,如同下雨,冬天時,瀑布表面會結一層薄薄的冰,那時,瀑布便會寂靜下來。小瀑布因其極為寬廣細致,很像一層新娘的婚
紗,又稱婚紗瀑布。由於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呈漩渦狀落下,與垂直而下的大瀑布大異其趣。因此尼亞加拉瀑布也成為了情侶幽會和新婚夫婦度蜜月的勝地。
約旦佩特拉城——Petra Jordan
佩特拉是約旦著名古城遺址,位於約旦安曼南250公里處。希臘文意為「岩石」。佩特拉古城處於與世隔絕的深山峽谷中,位於乾燥的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幾乎全在
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圍懸崖絕壁環繞,其中有一座能容納兩千多人的羅馬式的露天劇場,舞台和觀眾席都是從岩石中雕鑿出來,緊靠山岩巨石,風格渾然一體。佩特拉古
城反映了納巴特王國五百年繁榮時期的歷史,古城多數建築保留了羅馬宮殿式的風格,表明古納巴特人曾受到羅馬文化的影響。因此,從古城的遺跡,我們可以了解古納巴
特文明,還可以從中了解到許多羅馬文化,是羅馬文明研究的重要參考。公元3世紀以後,佩特拉城逐漸趨向衰落,之後古城湮沒了一千多年。
埃及金字塔——The Pyramids Egypt
據拜占庭菲羅所分類的七大奇觀中,只有埃及金字塔(Pyramids of Egypt) 巍然獨存,目前埃及約有八十多座金字塔,始建於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重點位
於『基沙』(Giza)、『薩卡拉』(Saqqara)及『孟斐斯』(Memphis)。它能被列為七大奇觀之首,是因為在沒有先進的科技協助下,單靠一些原始工具及人力,竟可建成如此
宏偉的建築。甚至現今最先進科技也未能做到,那古代埃及人到底是怎樣建造?另外,金字塔的神秘至今仍是一個謎。無怪不少人認為金字塔是古代外星人留下的建築物。
更有人指出金字塔並非埃及人所建,而是外星文明所建的遺跡。
威尼斯——Venice
水是威尼斯城靈魂,蜿蜒的河道、流動的清波,水光斂艷,賦於水城不朽和靈秀之氣,晨光暮色中,城光水色相得益彰,更加庄嚴肅穆,詩情畫意。懂得欣賞威尼斯水
城之美的人,應是在月夜裡,招手叫一支「貢多拉」 ,沿著運河曲折的水道,讓自己迷失在迷濛夜色中,領略這水上古城永恆魅力……
馬爾地夫——Maldives
當地流傳著這么一件真事兒:一位孤島上的居民過著清苦的生活,每天的樂趣就是眼巴巴看著椰子落下來。直到有一天,一家酒店租用了他的島開發度假村。如今的他
已經不再關注椰子,每天飄落的鈔票已經數不過來了。也許馬爾地夫就是上天專為人類度假而設,旅遊在這里幾乎就意味著一切。無際的海面上,星羅棋布一個個如花環般
的小島,猶如天際抖落而下的一塊塊翠玉。小島中央是綠色,四周是白色,而近島的海水是淺藍色、水藍、深邃的藍,逐次漸層……陽光太多、海水太藍、時間太多、美女
太艷、俊男太猛,這些太多,成了馬爾地夫獨特的赤道風情。赤足一雙腳在細白沙灘上,感受馬爾地夫的體溫;泅泳於海洋里,聆聽馬爾地夫的心跳頻率。忘記時間、忘記
工作,盡情的吃喝玩樂,是上帝允許你的放縱……
我國的長城——Great Wall of China
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西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嘉峪關,東到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亘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
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沖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長城是有史以來唯一在太空中可看到的三度空間建築物。以現代科技來修
築都不容易,而我國竟能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實在難得。長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頗不相同。漢代以泥和蘆葦修築長城。長城體積也各不相同,以居庸
關一帶來說,高約8.5公尺,下部寬8.5公尺,上部寬約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當於城樓),高約12.3公尺,多數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則置兩、三重。長城
東段經過山地或丘陵地,古稱「塹山堙古」、「用險制塞」,起伏蜿蜒,形式雄偉;中段、西段都在乾燥區域,人煙稀少,僅色荒涼。如果登臨其間的雁門關、居庸關、古
北口或山海關,遙望我國山川的偉大形勢,將令人嘆服先民開疆拓土的艱難,而激起無限的壯志雄心。
世界名人就更多了,可以簡單給出:布希、安南、布來爾等。
10. 印度的神廟數量之多,堪稱世界之最,哪個是最值得一去的
卡帕里士窪爾神廟天而上的三角塔廟震攝到,威武雄壯如同一隻雄獅盤踞在上面,走近看上面雕刻了許多密密麻麻的神像,形態各異,色彩斑斕,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