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疆與印度接壤的地方在哪裡
新疆與印度接壤的地方在阿克賽欽。
阿克賽欽位於中國新疆與西藏交匯地帶,與印度霸佔的中國故土拉達克地區的邊界東方,大部分在和田縣南部(劃於喀什塔什鄉和郎如鄉)、小部分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總面積4萬2685平方公里,有新藏公路通過(北方是康西瓦)。
主權為中國,不存在主權爭議(而且其西方的拉達克地區是中國故土、應歸還中國,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時期印度很擔心中國收回拉達克,但中國還是維持1959實控線),且一直在中國政府實際控制之下,絕大部分屬於新疆和田地區管轄,南部很小一部分屬於西藏阿里地區管轄。
重要意義
阿克塞欽的重要意義是它是從新疆通往西藏的必經之地。如果中國失去阿克賽欽,新疆和西藏的陸地聯系就中斷了,所以,中國絕對不可能讓出阿克賽欽。
從地理上來說,阿克賽欽並不是中亞的制高點,中亞的制高點在蔥嶺(帕米爾高原)上,占據阿克賽欽,要威脅印度,還需要過兩個大山(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所以,所謂占據阿克賽欽可以威脅印度的說法,不太成立,這個地區對於中國的意義遠大於對於印度的意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阿克賽欽
2. 印度和中國哪個省交界
中國新疆和西藏與印度交界。以下為爭議地區:
1、東段邊界。中印東段邊界問題源自英治印度時期。
2、錫金邊界。中國和印度在錫金邦的金手指地區存在領土爭議。
3、中段邊界。在中段,印度實際控制巨哇,曲惹地區,什布奇山口以西地區,桑、蔥莎、波林三多地區,烏熱、然沖、拉不底(即香扎、拉不底)地區,共約2000餘平方公里的領土。
3、西段邊界。中國實際控制位於克什米爾以東的阿里地區(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闐縣),印度控制巴里加斯的部分地區約450平方公里。
(2)與印度最近的是哪個省擴展閱讀
中印邊境東段爭端,是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傳統習慣線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以此線作為邊界,約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屬於中國;而麥克馬洪線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將藏南土地劃歸印度。
西線邊境爭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歸屬之爭。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屬於中國,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要求。
3. 我國與印度相鄰的省有哪些71
如下圖所示,我國與印度相鄰的有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 中國離印度最近的是哪個城市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到最近的印度邊境(錫金),直線距離約132公里,是中國離印度最近的地級市。
日喀則和平機場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東方江當鄉境內東部,318國道旁,距離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城區43公里,於2010年10月30日上午9時50分正式通航。
日喀則建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後藏曾經的政·教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之地,境內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日喀則市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南與尼泊爾、不丹、印度三國接壤,西銜阿里地區,北靠那曲市,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7°13′—31°49′,東經82°1分—90°20′。全市國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20公里。
為打破制約青藏高原社會經發展的交通「瓶頸」,自1984年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通車至今,中國在「世界屋脊」修建鐵路的步伐就從未停止。2010年9月,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正式開工建設,意味著青藏鐵路走出向外延伸的第一步。第二條延伸線拉薩至林芝的鐵路將於年內動工。
西藏自治區鐵路辦公室副主任楊育林說,繼拉日鐵路之後,「十三五」期間日喀則至吉隆口岸的鐵路、日喀則到亞東口岸的鐵路也有望開工。根據國家規劃,拉日鐵路將會北接青藏鐵路,南連日喀則至聶拉木、日喀則至吉隆、日喀則至亞東口岸的鐵路,通往尼泊爾和印度的國際鐵路大通道也將會在此基礎上形成。
5. 印度與中國哪個省交界
印度和中國的西藏自治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交界。中印自古相鄰,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但自從英國佔領印度後,英印政府試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裂出去,為後來的中印爭端留下隱患。
中印有爭議的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由於錫金段不存在爭議,故不含錫金段)。西段長600公里,中段長450公里,東段長650公里。
中印邊界第九輪軍長級會談
2021年1月24日,中印兩軍在莫爾多/楚舒勒會晤點中方一側舉行第九輪軍長級會談。雙方就中印邊界西段實控線地區脫離接觸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雙方均認為本輪會談積極務實且具有建設性,進一步增進了雙方互信和相互理解。
雙方同意盡早推動一線部隊脫離接觸,同意遵照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繼續保持對話談判勢頭,盡快舉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共同努力推動降溫緩局。雙方同意繼續採取有效措施,確保一線部隊保持克制,穩控西段邊境實控線地區的局勢,共同維護和平與安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邊界問題
6. 雲南與印度接壤的地方叫什麼名
雲南並未與印度接壤,與雲南接壤的國家是緬甸、寮國和越南。
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寮國是一個位於中南半島北部的內陸國家,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臨越南,西北毗鄰緬甸,西南毗鄰泰國,國土面積23.68萬平方公里,人口700萬(2018年),首都萬象。
越南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中國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6)與印度最近的是哪個省擴展閱讀:
西藏印度接壤
西藏北鄰新疆,東接四川,東北緊靠青海,東南連接雲南;周邊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克什米爾等國家及地區接壤,陸地國界線4000多公里,是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
印度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西藏,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7. 雲南離印度最近的城市
雲南並未與印度接壤,與雲南接壤的國家是緬甸:
雲南省,簡稱雲或滇,中國23個省之一,位於西南地區,省會昆明,介於北緯21°8′~29°15′,東經97°31′~106°11′之間,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
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雲南省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雲南是全國邊境線最長的省份之一,有8個州(市)的25個邊境縣分別與緬甸、寮國和越南交界。
北回歸線橫貫雲南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級下降,為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88.64%,地跨長江、珠江、元江、瀾滄江、怒江、大盈江6大水系。
雲南氣候基本屬於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滇西北屬高原山地氣候,雲南動植物種類數為全國之冠,素有動植物王國之稱,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歷史文化悠久,自然風光絢麗,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
截至2019年8月,雲南省下轄16個地級行政區,其中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18個縣級市、65個縣,29個自治縣,合計129個縣級區劃。
截至2019年末,雲南省常住人口4858.3萬人,比2018年末增加28.8萬人,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
雲南省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入選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全國熱門旅遊目的地和文旅大省,2020年,雲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4521.90億元,比上年增長4.0%。
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開西地南夷,置縣24,雲南為其一,取縣名為雲南有三種說法,一是彩雲南現說,建縣時,縣治駐地現雲南驛村北面的龍興和山出現五彩雲霞,縣城在彩雲之南稱雲南。
二是雲山之南說,雲山即(現賓川雞足山),常凝雲氣高數丈,縣城在雲山之南稱雲南,三是,武帝追夢說,相傳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在今祥雲縣境追到彩雲,因置雲南縣。
8. 印度離中國最近的地方是哪裡
印度離中國最近的地方是「薩地亞」。
薩地亞是印度阿薩姆邦東北部城市。地當迪漢河、迪班河、盧希特河的匯合處。鄰近中、緬兩國。是中印公路的起點。工業有制茶與鋸木業。
薩地亞屬於熱帶季風氣候,3-9月降雨量較多,夏季潮濕,氣溫通常比較舒適。地理上呈T字形,由北部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中部的卡比和卡查爾山區以及南部的巴拉克河流域組成。每年的三月到九月是當地降雨量最多的月份,當地的夏季十分潮濕。氣溫通常比較舒適,四季中很少出現氣溫極高或極低的情況。
9. 印度與我國哪省接壤
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
西線邊界:克什米爾東半部(含拉達克地區),7世紀時東半部開始屬於吐蕃(今天中國西藏)版圖,1242年吐蕃全境並入中國元朝(蒙古大汗國)版圖,元朝在此駐軍,為宣政院轄地。 中線邊界:錫金、不丹自8世紀即為吐蕃(西藏)領土,元朝統一西藏後,成為中國的領土,到清朝時才分裂出去,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 東線邊界:公元1228年,中國雲南、緬甸東北部一帶的傣族越過阿薩姆東部山脈,統一了各部族,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建立了阿洪王朝(Ahom),史稱阿霍姆王國或阿薩姆王國。
錫金、不丹和阿薩姆邦地區等從來不是印度的一部分,不丹也與印度基本上沒有聯系,印度東部從來就沒有和中國交界。錫金、不丹自7世紀開始即為吐蕃(西藏)領土,元朝統一西藏後,成為中國的領土,不丹到清朝時才分裂出去,但作為清朝的藩屬國,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錫金大部分仍然是中國領土,從7世紀到1890年的1200多年屬於中國的領土。1890年中英在加爾各答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主要內容為:清廷承認錫金割給英國保護;劃定中國和錫金的邊界;由此錫金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因為不丹和印度在1949年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內容主要是不丹內政和外交要接受印度的指導,印度在不丹駐軍,印度開始干預不丹,卻導致了中國與這個曾經是中國領土和藩屬國的國家一直無法建交。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參加的解決西藏問題的「(印度)西姆拉會議」上,英方代表亨利.麥克馬洪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炮製了一條新的印藏邊界線,將中國藏南約 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英屬印度。這是一條非法的邊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