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建的橋不出一個月坍塌,建橋經費有多少
俗話說得好: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現在的印度真的是應了這句話了,但是應該改一下這句話,就是幹啥啥不行,甩鍋吹牛第一名。說起印度的基建,大家都能想到那純屬就是一個豆腐渣工程。可是印度人根本就意識不到這一點呀,然後還隔三差五的就宣揚自己的基建是多麼牛逼,實力是多麼牛逼,甚至還說比中國強。最後還是把自己的臉給打了,咱們經常說的一句話,話說得太滿容易啪啪打臉,這就是說的印度呀,哈哈哈。最近印度又出現了一個工程事故,這臉打的真響呀。
❷ 印度政府計劃未來投資1.4萬億美元辦基建,這會對印度帶來什麼改變
印度此次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增加投入,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旅遊收入,對印度的經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印度是個比較貧窮的國家,這個國家不僅人多,而且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落後,所以此次印度政府計劃未來投資1.4萬億元辦基建,對於印度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基礎建設設施上來了,會給國家帶來非常大的好處,對外可以提高本國的旅遊收入,這對於拉動印度經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礎設施建設也可以拉動旅遊收入。印度本來是一個風景十分優美的國家,然而因為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很多遊客提到印度就望而卻步,如果基礎設施上來了,旅遊收入會大大增加,不僅增加了印度的知名度,也增加了收入。
❸ 為救經濟,印度斥資100萬億搞基建,終將有何作用
印度這100萬億資金可以解決印度的道路交通堵塞問題,還有投資環境改善問題。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印度現實的情況,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非常的根深蒂固。而且印度的土地都多數集中在少數人手裡,這使得印度很多的老百姓並沒有土地。所以也使得很多的國際投資者來印度投資建廠變得非常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印度沒有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因為印度並沒有太多的廉價勞動力。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現實的問題,就是印度雖然出巨資來搞基礎建設,但是由於印度並沒有完成工業化,使得印度建造的一些質量並不是太好,所以如果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的質量不好,這樣反而會給老百姓帶來非常大的危害。
❹ 印度基建差馬路上到處都是牛,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嗎
先來看一下印度的高速公路,印度的高速公路有兩種,一種是全封閉式的高速公路Expressway。全封閉的高速公路的數量在印度並不多,不過現在印度也在大力建設全封閉式的高速公路。這樣的高速公路我一共走過三條。一條是印度的首都德里到印度著名的 旅遊 城市阿格拉的雅姆納高速公路(Yamuna Expressway)。一條是從印度的經濟中心孟買到印度的工業製造中心的普那的高速公路。另外一條是從印度的阿格拉到勒克瑙的高速公路。這些高速公路和中國的高速公路看上去沒什麼區別,公路的質量也很好,印度人為了測試公路的質量, 還把購買的法國的幻影戰機在雅姆納高速公路進行降落,以此來證明印度的高速公路的質量。
除了高速公路外,還有普通國道公路。這樣的國道像是我國一級公路。這樣的國道公路是目前印度骨幹公路網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為雙向四車道,有些地區也有雙向六車道的。這些國道都是印度政府於2001年開始實施龐大的國家公路開發項目後改建的,該項目計劃是將印度的普通雙車道國道按照國際標准升級為雙向四車道或者六車道現代化公路。這種具有中間隔離帶的國道公路比原來的普通兩車道國道安全系數提高了很多,但是由於成本的問題並不是全封閉的,因此行車速度一般超不過100公里/小時。這些公路在我們在印度騎行的公路中佔了至少50%。除了摩托車,半封閉式的國道上行駛的車輛全部是收費的,路況相比我走過的國內的一些國道要好得多。
印度縣道和鄉道我們也走過不少,這些縣道和鄉道的樣子,和在網上看到的印度的公路的樣子差不多,路上有各種神牛,人們也不遵守交通秩序。這些路也是印度非常難走的路。我們在印度騎行的時候發生了兩次交通事故,這兩次交通事故都發生在印度的縣鄉道上,都是我和我的小夥伴在過減速帶的時候相互追尾了。
以上就是我們騎行完印度後對印度的印象,想了解更多關於印度的信息,可以觀看我們騎行的視頻。
❺ 印度公路高達800萬公里,自稱全球公路基建第一,是這樣嗎
從以上來看,印度在公路上面的數據完全是徒有其名,無實際意義。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印度有著不甘平凡的野心,也有發展成為強國的潛質。同時近幾年印度的發展不容小覷,截至目前印度的GDP增速已經超越了中國並保持持續增長,在教育方面也向世界各地輸出了許多優秀的頂尖人才。
不過公路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點,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印度要想真正崛起,在公路建設上還得花些心思去完善改進,路很長,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實,走得穩,才能走遠。
❻ 印度不惜貸款搞開發,想成為下一個基建狂魔,能成嗎
近年來,我國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基建方面的成就,讓同屬亞洲的印度,既羨慕又嫉妒,更多的還有恨,於是他們也想要效仿我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欲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基建狂魔。
印度雖然人口數量和我們差不多,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便卻被中國甩出幾條街去。印度的鐵路到現在開的還是跟我們老式的綠皮車一樣的火車,民眾開掛式的掛在火車上。
印度的火車
印度的 高速公路里程僅為942千米,不到中國高速公路里程的1%。如果你走在印度的大街小巷,抬頭往上一看,全是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式的 電線。我就佩服印度的電話修理工,電話壞了他是怎麼找出壞的那條電線的。
密密麻麻的電話線
印度政府早就看到這個問題了,應該講莫迪是一個運氣極好的印度總理,他從一開始上台就自帶主角光環。他執政的初期正趕上國際油價的大跌,而印度當時飽受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困惑,印度的石油完全靠進口,一直是印度的輸入性通脹的主因, 他一上台,國際油價立馬大跌,國內的通貨膨脹戛然而止。更為神奇的是老天爺也在幫忙,自從莫迪上台後,印度風調雨順,以前的印度不是洪澇就是乾旱,導致印度的糧食產量忽高忽低,這下可好了,莫迪上台後,農業大豐收,印度人民開始吃飽飯了。你說神奇不神奇。
印度總理莫迪
但是莫迪作為男主角,肯定不會滿足於溫飽層次,他還要帶領印度走向富強之路,於是他把 目光瞄向了東方,他發現中國是個神奇的國度,只要經濟速度放緩,立馬防水基礎設施,經濟馬上就會起色,基礎設施建設簡直成了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葯。莫迪一想為什麼我們也不能搞基礎設施建設呢?於是莫迪發誓要把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搞上去,而這時候不幸卻來了,國際石油開始上漲了,但是莫迪鐵了心的要搞基礎設施建設,為此 他不惜貸款,加大財政赤字。
印度真能成為基建狂魔嗎?我是不看好印度,主要原因如下:
一 是印度缺少大一 統 的基礎, 在英國殖民地之前,印度只是個地理名稱,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英國過來後將這個地方的大大小大的各個小國家,整合為一個印度。因此, 印度到現在很多邦還各自為政,地方的分裂勢力很強。而要搞基礎設施建設,難免要牽扯到各個邦之間的利益協調,但是因為 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全國大范圍的修建鐵路、公路都成了問題。
二是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制。 印度和我們的體制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是土地國有制,而印度幾千年來土地私有的格局並未改變,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大規模搞基礎設施建設,肯定要牽扯到很多私人的土地, 如不一一加以協調解決,路很難修成。
三是缺少完備的工業體系。 人家都是先發展第二產業,再發展第三產業,而印度恰恰相反,先發展第三產業,再發展第二產業,導致印度的 的工業體系極為落後,突出表現在以軍工為代表的重工業體系方面,印度號稱「萬國武器庫 」 ,別國的武器應有盡有,就是沒有自己國產的。
印度決堤的大壩
四是缺少一支高素質的工人隊伍。 印度因為種姓制度的存在,大量中下階層的教育得不到保障,印度現在還有30%以上的文盲率。沒有一批受到過高素質教育的工人隊伍,怎麼來修路架橋。光有人當民工,沒人看圖紙,能行嗎,我們看印度的很多橋梁大壩,建了不久就垮了,這可不是豆腐渣工程,而是設計質量不過關。
結論:這個世界上一些東西不是中國行,印度就行的。
印度也有一個「基建夢」。去年9月,印度政府公布了一項萬億基建計劃——將砸600億美元(約4.3萬億盧比)在未來10年到15年內建100座新機場,這可能成為其經濟增長的助力。然而,隨著這一大型基建計劃箭在弦上,印度對於基建的執念也越變越深,已經到了「寧願到處借錢,也要爭當第二個基建狂魔」的階段。
為當「基建狂魔」,印度不惜借錢搞基建!
高居不下的財政赤字一直是印度政府心裡的痛。印度財政部日前提交的2018-2019年度財政預算提案顯示,該國政府預計總支出將超過24.4萬億盧比,財政赤字目標被設定為GDP的3.3%,高於其之前定下的3%的目標(3%同時也是一國財政是否安全的警戒線)。大規模的超支早已讓印度政府捉襟見肘,再面對龐大的基建項目的支出,印度只能通過借錢來維持自己的「野心」。
由中國主導建立的亞投行似乎成了印度的一大幫手。亞投行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在成立的頭兩年裡,亞投行批准了43億美元的貸款,用於為亞洲各地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其中印度獲批的貸款總額達到17.69億美元(約1258.9億盧比),主要集中在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藉此,印度也成為亞投行最大借款國。
援助成印度打響「基建狂魔」名聲的途徑?
雖說是借錢搞基建,但印度對於通過援助他國來打響自己「基建狂魔」的名聲可是絲毫不吝嗇。據日本共同社日前消息,印度在去年12月底提出向不丹提供450億盧比(約6.3億美元)的援助計劃,以支持後者的水力發電及多項基礎建設。有分析指出,印度此舉主要是為了抗衡中國在基建方面的影響力。去年11月,印度也表示其正在沙特價值5000億美元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上尋找投資機會。
早些年,印度也計劃在伊朗南部城市恰巴哈爾投資5億美元,用於港口及基礎設施的建設,並在恰巴哈爾周邊投資160億開發一個自由貿易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還在去年12月表態將向馬爾地夫提供14億美元的援助,而其開出的條件是「疏遠中國」。
實力比不上野心?印度尋求中國協助建設鐵路走廊
除了不斷拉攏其他國家,印度還攢了一個「大招」。據《印度時報》近日報道,印度將在不丹、尼泊爾、馬爾地夫、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這5個鄰國建立5個大型衛星地面接收站和500多個小型終端設施,用以接收通訊、網路、災害管理等衛星的數據。有國際專家就指出,印度為這5國建造地面基站其實是「截胡」了中國企業的訂單,畢竟此前這些國家的基建訂單基本都是交由中國方面負責。
盡管印度努力「追趕」中國,但這個野心滿滿的國家似乎還是逃不過活在基建狂魔的陰影之下。日前,印度就提出希望可以得到中國的幫助,以將班加羅爾-欽奈鐵路走廊的時速提高到所計劃的每小時150英里。此外,印度也再次強調了此前曾向中國提議的、重建阿格拉和佔西兩地火車站的計劃。
渴望能成為下一個「基建狂魔」的印度,最後卻不得不再次向中國求助。如此看來,印度空有基建雄心卻難有與其匹配的基建實力,其基建大國的美夢恐怕短期內很難實現。
如果印度是在現今的這種政治框架,宗教,種姓一成不變,他永遠也成不了像我國這樣的基建狂魔。
想要成為基建狂魔,印度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改革政治框架,來場像我國一樣的全民大翻身。推翻現有的所有政治體系,不過好像不太可能。
二是宗教不能涉政,不能讓牛滿街走。
三是取消種姓制度,什麼年代還以姓分高低,不過也很難。
而我國之所以被稱為基建狂魔,一是文化價值觀不同,理念不同,最主要的是西方心虛害怕了。
只要印度還存在種姓制度,別說基建狂魔,就連最基礎的基建都不一定能搞好。
以《廁所英雄》這部片子為例,大部分印度人家裡都沒有廁所,一方面是裝不起,而最主要的是不想裝,因為印度教說了,家裡不能留污穢。該片有相當一部分鏡頭是引自紀錄片的,可以從中看到印度政府修的公共廁所大部分沒人用,有的甚至拿來住人,由此可見宗教和種姓制度對於印度基礎建設的阻礙非常大。
其次印度是聯邦制國家,本身就是各個土邦捏起來的,印度的聯邦政府無法整合各邦,所以執行的效率低,難度大。比如2000年印度政府就要喊著給農村地區修路,結果修了十年才不到30萬公里,而且基本都是碎石路,不是柏油路。在2011年曾經有份報告,說印度政府每年拿出3%的政府預算去修路,但是三分之二都被各級政府中飽私囊,最後雇不起建設公司只能讓村民們自己去修。
最主要的是,印度是民選政府,往往任期短,通常對於急功近利地項目非常歡迎,而對基礎設施建設這種長期回報的項目並不上心。再加上政績並不是印度地方官員強制考核績效,所以在基礎建設問題上投入少,不關心,直接導致發展緩慢。而且印度腐敗指數並不低,位列世界第81位,就連當初上戰場的印度軍隊都曾遇到過半路被印度鐵路員工勒索的事件,所以印度的基礎建設發展任重道遠。
「基建」是印度的軟肋,獨具咖喱味的「Make in India」一經提出,就包括要發展基建。 印度總理【莫迪】特別重視製造業,在拋棄「Made in India」的提法後,近些年來大手筆投資鐵路網、公路網、智能城市的建設。
現任印度商工部副部長艾米塔爾·康特,一再強調印度正在大興製造業,尤其是鼓勵基建領域的發展,因此特別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為成為「基建狂魔」,印度政府的確是不惜貸款搞開發,一直在跟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投行等金融機構在接觸。
哪有隨隨便便的基建狂魔?中國人有錢、有技術、有人員,那是實至名歸的基建狂魔。印度就沒有這么簡單,世界銀行就曾拒絕過印度的基建項目,所以面對未來10年印度國內基建融資近1萬億美元的龐大缺口,莫迪老仙也是施法吃力。
印度瘋狂要搞基建,我們還是要謹慎看待,總覺得三哥是要挑戰世界和平。 印度跟鄰國的邊境沖突,常常由於當地的基礎設施不給力,導致兵力、軍備投送有相當苦難。假如,印度把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搞得很好,那麼跟鄰國發生的摩擦會更多?
這也不是聳人聽聞,前幾年看的視頻,印度的邊境道路破破爛爛。最近一次看到的視頻,6月底印度媒體報道有5萬增援印軍調往中印邊境,你可能也已經發現,印度運兵的道路是沒一點毛病。
經常有人會損三哥,其實三哥的發展趨勢不錯,特別是在一些新領域。如果說印度基建落後中國15年的話,那麼互聯網領域跟中國的差距就不到5年,現在印度的在線支付、國內物流等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不過,印度在新冠疫情的打擊下,各種 社會 弊端到也是集中呈現在吃瓜群眾面前。
也正因為印度基建落後,意味著印度的基建市場潛力巨大,眾多的海外資本都想搶佔先機。很多中國人也會跑去競標,不過你們來幫助印度建設普通道路、橋梁是沒問題,印度人既能偷學技術又能改善硬體,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你們要是觸及印度人敏感的項目,他們自認為事關國家安全。對不起,中國人靠邊站,會設置各種認為障礙,比如華為公司的投資被拒絕、印度高鐵建設放棄中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缺乏中國人的參與,印度要成為基建狂魔還要走更長的路。 但是,中國公司不參與,或者少參與,並不見得就是壞事。
除去外部因素外,印度國內也有各種問題,要開開心心發展基建不容易。 主要有以下幾條:1、印度很分裂,各邦有著較大的獨立自主,基建工程往往要跨邦,各種利益糾葛導致紛爭不斷。2、印度土地私有,基建工程涉及到老百姓拆遷,一家一家談條件也是耗時耗力;3、印度基建人才缺乏,要短時間內培養出來並非易事,有些事還是要遵循「一步一個腳印」。
此外,印度政府體系的效率奇低,公務人員總體作風拖拉、貪腐嚴重。基建項目里的各種涉公事務,很容易被公務人員「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明裡暗裡要回扣、吃分紅也是司空見怪。
總而言之,印度要成為基建狂魔,問題多多。不僅僅是貸款搞基建,還要解決技術的獲得、人才的培養,以及國內各種體制性弊端。 當然,印度要是成為基建狂魔,對印度的前程影響深遠,最顯著的是GDP就不會被扯後腿。然而,果真是如此,對鄰國很可能是一件大壞事。
在可預見的未來,印度是沒有可能成為基建狂魔的。這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體制原因,另一個是物質基礎。
首先,幾句簡單的話來討論一下印度的體制原因。印度的土地是私有的,印度農民雖然大多數很窮,但很多人還有土地。而印度又從英國那裡繼承了議會制,搞選舉。因此,在印度搞建設,征地非常困難,最直觀的一個案例就是印度高鐵項目。當年日本費盡心思拿下印度高鐵項目,還以近乎倒貼的方式,按照0.1%的利率貸款給印度買日本技術修高鐵,結果因為征地困難,至今未能開工。要知道,印度人可是信誓旦旦地說要2022年建成通車的。
這個案例就說明了,在印度征地是多麼困難和低效率的一件事情。那麼,要成為基建狂魔,在自家土地上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沒有適用的土地,去哪裡建什麼基礎設施呢!這就是印度不可能成為基建狂魔的體制因素。
而印度無法成為基建狂魔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物質基礎。搞基建的物質基礎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原材料,比如鋼筋水泥。二是專用設備,比如工程機械、盾構機等。
我們一年的鋼鐵產量約在10億噸左右,而印度預計2021年鋼鐵產量達到1.2億噸。從規模上來看,印度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鋼鐵生產國。但是,和我們這個級別來比一比,還差得太遠。
2020年,我國水泥年產量為23.77億噸。印度水泥產量能夠查到2015年的數據,是產能4.1億噸,實際產量2.7億噸。雖然絕對數額也挺大了,但是和我們比一比實在是差太遠。
雖然普通的鋼筋水泥稱不上高 科技 產業,印度如果真想投資,那麼有的是企業願意賣生產線給他們。但是,印度的根本問題在於,因為印度未能建立自己完善的重工業基礎,使得自身未能具備工業自我造血能力,而最終不得不依靠進口工業產品和技術來維持本國工業體系的運行,從而消耗了太多寶貴的外匯。這是制約印度進行大規模基建的經濟瓶頸。
如今,很多朋友都在網上看過盾構機故事的文章。1997年,我們首次從德國引進了兩台盾構機,用於挖掘秦嶺隧道造鐵路。當年,一台盾構機的進口價格就是3億人幣。而且,外方對我們進行嚴格的技術封鎖,連盾構機的維護過程,都不允許我方人員在場觀看。很多文章都說,盾構機的維護都要外國技術人員從本國飛過來,住五星級酒店,支付每小時幾百甚至上千美元的服務費。
目前,我們沒有看到關於印度國產盾構機的新聞。而根據2020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入圍的僅有一家印度廠商貝姆勒,排名第47位,年營業額3.16億美元。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印度如果真的變身基建狂魔,將需要消耗天量的外匯資金來進口工程設備,並且像曾經的我們那樣,花費巨額的服務費來聘請外國的技術人員。
這樣的經濟成本是不可想像的。這種條件下,印度造出來的公路、鐵路、機場、房屋、市政設施等,都將是成本巨高的、大多數人用不起的。如果印度官方承擔大部分的費用和成本,這將輕易地將其財政壓垮;如果印度按照市場化原則,讓使用者付費,那麼很顯然,價格將高到很少有人能用,最終導致這些項目虧損,進而使得沒有人敢投後續項目。
厚積薄發這個詞不僅僅適用於個人,同樣適用於一個國家。我們1988年才開始建設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現已變成一條城市快速路),2008年才擁有國產盾構機,基建狂魔這個名詞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講的。在這之前,是幾十年的物質積累和技術積累,才能使我們擁有基礎設施建設的物質能力和技術能力。
關於印度,開頭就說了體制問題,這個問題貌似要伴隨印度很久很久。目前看來,官方強人要樹立絕對的威信,只有戰爭這唯一的一條路。印度獨立就是英國人安排的,沒有經歷獨立戰爭就成功了,還被安排上一個議會體制。這就讓任何一個印度官方老大都不具備絕對的威信來改變體制上的弊端。就像現在莫迪要做很多有意義的改良體制的動作,總有反對派要站出來,為反對而反對,而並非站在印度民族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此,無論從體制來看,還是從物質基礎的角度來說,印度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成不了基建狂魔。
所謂 基建狂魔 ,是屬於我們的專用名詞。意思是,我們國家近些年來,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改善了生產和生活條件,還拉動了經濟發展。具體特徵是, 數量多,速度快、質量高、難度大。
比如, 港珠澳大橋 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橋隧全長55千米,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總投資額1269億元。毫不誇張地說,不管從那個角度看,都屬世界第一。
相比較來說,以印度的基建能力,修一座類似的大橋,不現實。
對印度來說,雖然他們國家的基礎設施也需要升級,基建需求很大,但想達到 基建狂魔 水平,是不可能的。進而,也就無法實現靠基建拉動經濟發展的設想。
首先,從規模上看,印度沒錢搞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據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心的數據,到2040年,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將達4.5萬億美元。就在2019年,印度自己表示,將籌措1.39萬億美元,進行國內基礎設施建設。
然而,印度2018年的財政收入僅為0.52億美元左右,手中的錢不夠怎麼辦?印度一方面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投行貸款,一方面爭取國際資金。
據統計,從2016年算起,印度累計從亞投行借走了41.5億美元,用作基礎設施建設。按這個情況看,印度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的數量也不會超過100億美元。但這點錢,與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來說,就是杯水車薪。
同時,印度人也用其他方式爭取 國際資本 。比如,莫迪政府第一次上任的時候,就和日本簽訂了阿默達巴德到孟買的高鐵項目,但至今未開工建設。
總體算起來,印度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資金缺口非常巨大,這種情況下,指望印度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達到基建狂魔水平,需要有強大的工業化水平作支撐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有先進的機械做後盾,但印度的工業化水平離中國差很多。舉個例子,印度在孟買和班加羅爾修建地鐵,需要應對玄武岩、角礫岩和頁岩等復雜地質條件,最終從中國購買了三台 盾構機 。
為什麼從中國買?印度一直排斥中國,不應該買中國的工程機械啊!關鍵是,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 盾構機 確實質量好,價格便宜。同樣,在機場和港口建設、高壓線布設等方面,印度的工程機械水平也不足以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沒有先進的機械做保障,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就提不起來,也就達不到基建狂魔的水平。
再次,工程師和施工工人的水平,也決定了基建工程的水平在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中,發現問題並隨時解決問題非常重要。而這,就需要工程師和施工工人的水平很高。
我曾經作為甲方代表,在施工工地呆過,施工經理的水平往往決定了工程進度。比如,施工機械出現故障了,小的問題,施工經理有可能就地解決了。大的故障,需要施工經理及時聯系維修。維修過程中,施工經理會利用這段時間,為下步工程做好各種准備,從而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
可以說,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工人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影響了工程進度。我們在視頻中,經常能看到印度工人慢騰騰施工的場面,這在中國的建設工地上,是不可想像的事。
感謝閱讀!
首先印度工業基礎不如中國,機械製造業明顯落後我們
其次:印度種姓氏制度非常根深蒂固,姓氏不好出身不好,階級流動差,嚴重影響經濟發展
最後:印度土地制度嚴重製約發展,大規模建設太難
❼ 印度為迎接莫迪視察翻建的路一天就塌了,當地的基建能力如何
印度給人的印象是比較落後的,基建這塊還要靠其他國家的援助,當地的基建能力不容樂觀。印度的發展緩慢,從而也導致了當地的基建不好,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首要的就是強國,再尋求其他在基建方面做得好的國家的幫助,達到幫助印度發展的目的。
印度雖然很窮,但也有一些家族是有錢人,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是去其他國家學習,但這個基數太小了,不足以改變印度的大環境。就算這些有錢人家有心拿錢支援國家基建,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效果幾乎是沒有,所以,想要發展基建,全民小康是很必要的。
總結
一個國家的基建是要在大多數家庭都達到了小康的水平,才有發展起來的希望,如果一直都在解決自己的生計問題,是沒有足夠的金錢和人力來搞基建的。這樣的國家基建能力也不成熟,就算是打算發展了,也要藉助其他國家的幫助才行。
❽ 印度基礎設施落後,為什麼還被稱為金磚國家之一
這是因為印度被認為是亞洲最大的民主國家。所以和西方國家之間的關系非常的密切,並且每年印度都會和西方國家進口大量的軍事武器裝備,這也讓印度在外交領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再加上印度這兩年的經濟發展非常的迅速,才會使得印度成為金磚國家。但是印度這樣一個金磚國家往往有些名不副實,這是因為印度的基礎設施非常的落後,使得印度國內並沒有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
金磚國家這個概念其實是西方國家發明的,之所以印度會成為金磚國家之一,主要是因為印度是亞洲最大的民主國家,這和西方國家之間的理念是非常相近的,所以西方國家為了支持印度,才會說印度是金磚國家。
❾ 正式投入運營一周,印度「半高鐵」列車撞牛受損,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肯定是有些技術方面沒有過關。不然的話,怎麼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❿ 500年都不會倒,印度工人用48小時建造的30米大樓是怎麼回事
印度作為全球人口排名第二的國家,一直以來都想要超越我們中國,無論在哪方面都想和我們做對比,在之前我們湖南省修建了一座30層的高樓,僅花費了20天,印度知道以後便想要超越我們,於是他們在兩天內修建了一座30米的大樓,但是他們修建的方法其實非常不靠譜,在修建完成的第2天大樓就已經有了明顯的傾斜,這種明顯的豆腐渣工程和他們自己所說500年都不會倒的大樓完全不一樣。
而他們修建的這座大樓,雖然號稱500年都不會倒,但是在第2天人們就發現大樓已經有了傾斜的痕跡。所以印度工人花費48小時修建的這座大樓和他們當初花費是42年的大壩有了同樣一個稱號--“豆腐渣工程”。無論花的時間長或者短,印度現在的修建水平始終超越不了中國,這是印度不得不承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