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欠外國錢最多十個國家
欠中國錢最多的十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西班牙、巴西、加拿大、印度、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日本。
而欠我們錢最多的國家,就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老美,足足欠了我們22.63萬億美元,如果這筆錢要還上,老美人民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行。
這就要說到各國的產業構成了,按照每個國家的情況來分,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梯。
底層的是第一產業,也就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包括非洲的很多國家,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等都屬於這一類的,這類國家進口產品少,出口也少。
第二類,也是第二產業,就是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我們中國了,我們是全球唯一擁有完整工品種類的國家。
美國人家裡的電腦,日本人手裡的手機,法國人家裡的電視,大部分都是中國生產的。
我們通過出口產品換回了大量外匯,然後再用這些賺來的錢,購買各個國家的國債,自然就成了他們的債主。
第三類,就是以美國為首的第三產業國家,這些國家的服務業非常的發達,同時工業外遷,這就導致他們所需的產品基本都依靠著進口。
要買東西就要有錢,那麼錢怎麼來:
就是通過透支未來的政府收入,找其他國家借錢。就拿老美來舉例子,老美政府可以說是全球最窮的,因為他們動不動就發行債券,到處借錢。
所以,老美既是世界上的第一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負債最多的國家。如今老美光是每年支付給各國的利息,就很嚇人。
B. 曾經的金磚五國,現在成了一金四磚
從2010年南非加入金磚五國開始,中國便以6.09萬億美元的GDP,力壓剩下四塊土磚。
也是從那時開始,金磚五國其實就中國是金,其他是磚。
這個組織後來也因為中國實在太強、特別是加上繼承大陰帝國攪屎棍屬性的印度後,在國際上越發沒有存在感。
這五家裡面中國這座金礦越來越耀眼,而印度在牛糞統計這方面也有值得吹噓的地方。
但南非、俄羅斯和巴西則徹底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和資源型國家的困境,十年來,GDP不增反降。
2010年,金磚五國總GDP為11.54萬億美元,中國GDP占金磚五國之和的53%,可以說半壁江山,其他四個土磚加起來也沒有中國這塊金礦耀眼。
而2020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印度2020年GDP嚴重負增長,但根據新統計方式(牛糞經濟),其勉強達到了2.62萬億美元,十年累計增長55.95%,在四磚中排在第二。
但負債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幾的印度,在新冠疫情之後,唯一能拯救他們經濟的,只有買國企(印度是 社會 主義國家,大企業基本都是國企),走自由經濟,換取外國投資這一條飲飢止渴的不歸路。
俄羅斯2020年GDP也是負增長,全年只有1.47萬億美元,相比2010年下降了3.3%,一個國家和廣東省落到了一個層次。
而且巴黎氣候大會之後,俄羅斯依靠賣資源的經濟是沒有未來的,與廣東省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2020年,依賴賣資源的巴西也是嚴重負增長,GDP只剩下1.44萬億美元,相比2010年下跌了35%。
與俄羅斯一樣,相信未來十年,陷入資源困境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巴西經濟,大概率還是螺旋式下降,為中國種大豆玉米和養牛,是他們能拯救自己經濟的唯一出路。
南非在2020年不僅經濟負增長, 社會 也動盪不安,當年GDP只剩下3019億美元,比2010年下降了20%。
筆者相信自斷雙臂的南非,在未來十年,只有更慘,沒有最慘,最終會回歸到我們熟悉的非洲大區優秀的匹配機制中,這是一條回不了頭的死路。
2020年,總體上,金磚五國GDP總和是20.57萬億美元,中國佔比已經提升到71.6%。
也就是說,過去十年,四塊磚不僅沒有從土磚變成銅磚,而且與中國的巨大差距已經大到完全完全不可逆的地步。
而2020年中國GDP已經達到了14.73萬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141%,直接從一塊金磚變成了一座金礦。
當然,話不能說得太滿,飯不能吃得太飽。
說不定未來某年,剩下的四磚便爆種,一下成了糞磚了呢?
不過,筆者覺得這種可能性還是太低了,畢竟印度就算三億人十億牲口,一人存一斤牛糞一斤牛尿,印度未來的經濟也不會跌倒糞坑裡去。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大舒己見,談談自己對四塊磚未來的想法。
C. 國際上公認的負債率的警戒線為多少
國際公認的標準是負債率應該控制在20%以下,即20%是所謂的「警戒線水平」。
因為負債率是將外債與經濟總規模結合起來分析外債狀況,所以,利用負債率測算一國經濟對外債的依賴程度,確實是一個較好的指標。
計算公式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1、負債總額:指公司承擔的各項負債的總和,包括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2、資產總額:指公司擁有的各項資產的總和,包括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
反映企業財務結構是否合理的指標有:
(1)凈資產比率=股東權益總額/總資產
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的資金實力和償債安全性,它的倒數即為負債比率。凈資產比率的高低與企業資金實力成正比,但該比率過高,則說明企業財務結構不盡合理。該指標一般應在50%左右,但對於一些特大型企業而言,該指標的參照標准應有所降低。
(2) 固定資產凈值率=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
該指標反映的是企業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和生產能力,一般該指標應超過75%為好。該指標對於工業企業生產能力的評價有著重要的意義。
(3)資本化比率=長期負債/(長期負債+股東股益)
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需要償還的及有息長期負債占整個長期營運資金的比重,因而該指標不宜過高,一般應在20%以下。
D. 輪到我們急了8家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後,數萬失業者怎麼辦
一、首先我們看看報道資訊
在蘋果准備搬遷之後,近日也傳來了另外一個消息。根據一家名為9to5Mac的國外媒體表示,蘋果正在計劃將 iPad的組裝生產線搬遷至印度,而這一舉動則意味著庫克這是「鐵了心」將繼續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程度。
二、為什麼蘋果要搬
1、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不僅僅擁有十多億人口,聚集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所以在印度建設iPhone、iPad等代工廠商,無疑有助於進一步降低成本。
2、印度擁有非常龐大的廉價勞動力人口,薪資方面成本更低,從而可以讓蘋果擁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所白了,作為商業,降低成本,追逐利潤,很正常。
三、我們要急嗎?
首先蘋果遷移過去,需要解決很多問題,例如印度工人的素質、當地的供應鏈體系建立等等,所以搬遷需要時間,不至於這么快。
其次,對於中國,隨著人口的降低,人力的成本一定會越來越高
再是我們這些年沉澱了一些製造、創造的經驗,各方面產業鏈、供應鏈配套也完善,我們應該向更高級的發展,比如筆者所在的深圳,03年來的時候,工廠遍地開花,現在呢,沒幾個了,難道深圳經濟不行了嗎?!當然不是。
事情是這樣的: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是世界製造中心,因為這個原因,中國製造開始遍布全球,但目前該稱號的含金量正在慢慢降低,因為越來越多的製造業開始從中國遷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非常多,但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外商覺得賺的少了!就拿蘋果來說,一開始幾乎所有的代工廠都在中國,但現在卻開始慢慢向印度轉移!
一開始為了試水,蘋果只選擇把6條手機生產線遷往印度,當時不少人都在嘲笑蘋果,稱以後蘋果的新機會充滿咖喱味!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嘲諷印度的製造業不行,認為印度最多隻能在低端製造業——紡織業上有所建樹,對於蘋果手機這種高端製造業,印度只會扯後腿,畢竟工業水平擺在那,也強求不來!
但話說回來,印度真的製造業真的有那麼差嗎?連蘋果的手機都組裝不好?從蘋果的反應來看顯然不是,因為在遷走6條手機生產線後,蘋果又從中國遷走了8家代工廠,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還包括平板和mac電腦產品!如果印度製造不給力的話,那麼蘋果公司也不會一下子遷走8家代工廠!
也正因為如此,一些外媒直接報道,這下應該輪到中方哭了,一下子遷走8家代工廠,必定會有上萬人失業,政府也必須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才能解決這些失業者帶來的 社會 麻煩!這些外媒為了體現事態的重要性,甚至直接表示,當初三星從中國搬走後,有1萬人失去了工作,雖然後面三星在中國建造了晶元工廠,但只提供了1000個工作崗位,剩下的9000多人也還是失業了!
對於這樣的報道,不少中國網友直接表示,自己身邊並沒有那麼多失業的人,就像當初三星搬走一樣,這些工人完全可以去其他工廠工作!蘋果也同樣如此,畢竟現在國產手機的銷售量也越來越好,需要的工人也非常多,所以即使都搬走了,我們也不擔心!這么說其實並沒有錯,稍微關心一點工廠招聘的人都知道,各個地區的工廠幾乎都在招人,並且永遠也招不滿人!
話說回來,蘋果公司之所以搬走,除了印度的勞動力更便宜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蘋果手機在印度的市場佔有率不高,不像我們,蘋果公司在我國的市場佔有率非常高,已經形成了用戶黏性,直白點來說就是被偏愛的有恃無恐,蘋果即使搬離中國,出新品的時候,中國用戶也會排著長隊購買!
印度這不同,由於消費水平不高,印度手機市場幾乎被中國國產手機包圓了,蘋果想要拿下印度市場,在印度建工廠絕對是最好的做法,畢竟當初蘋果就是通過這種方法拿下中國市場的,現在故技重施,印度估計遲早也會淪陷,而拿下兩個人口大國的手機市場較大份額後的蘋果,可想而知未來會變得多恐怖,所以我們不得不警惕!
我的看法:
雖然蘋果代工廠的遷移會導致大部分人失業,但是在另一個角度看來,既然有挑戰就自然有機遇,蘋果代工廠的遷移說不定也能造就國產手機的崛起和增強國人對國產手機的粘度
國內8家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留下的數萬失業者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嚴重,當初三星代工廠從中國搬走以後,造成了上萬人的失業,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嗎?下面分析一下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的原因以及對我國的影響。
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勞動力成本提高。
中國以前可是號稱世界製造中心的,全球大多數的製造業都願意把工廠建設在中國,因為中國當時的勞動力廉價,很多大小品牌的商品,當你翻到它的標簽的時候就會發現:made in china,但如今這種情況正在逐漸減少,因為中國的經濟騰飛了,勞動力不再廉價,外商們的利潤變少了,所以他們就在慢慢的尋找更加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來代替中國,印度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印度人口多,貧富差距大,國土面積大,廉價勞動力也多,在這次遷走8家代工廠之前,蘋果已經把之前設立在中國的6條手機生產線遷往了印度,目的只是為了先趟趟水,畢竟印度之前做的大多是低端製造業,紡織業,然而經過一番試水之後,發現印度的工業水平並沒有那麼差,6條手機生產線運行良好,所以這次蘋果遷走8家代工廠並不偶然,也並不是針對中國,就是因為印度的勞動力廉價,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利潤。
第二:蘋果在中國的市場飽和度高,用戶粘性高,開發潛力小,印度的手機市場蘋果佔比例非常低,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中國是蘋果手機最大的用戶市場,有非常多的鐵粉用戶,其餘的市場都被國產安卓手機分割,已經沒有什麼開發價值了。
而在印度,那可是中國手機品牌的天下,各種來自中國的手機品牌在這里非常吃香,蘋果手機在印度的佔比非常低,蘋果這次把手機生產線和代工廠搬過去,另一個目的就是開拓印度市場,增加當地的市場份額,別說蘋果手機貴什麼的,整個生產鏈條都搬過去了,勞動力又廉價,降低市場零售價不就行了,蘋果不是做不了中低端,是不願意做,而且你真的以為印度人就用不起蘋果手機嗎?
1,依我看來,這數萬失業者完全不算什麼問題,像我一開始提到的,之前三星代工廠遷走,留下的上萬失業者去哪了呢?當然是進了其他工廠,如今蘋果留下的數萬名打工人自然也可以再去其他工廠謀求工作,不要怕安排不下,隨便找個招聘網看一下你就會發現,各種工廠永遠都在招人,就沒有夠用的時候。
2,對於這些失業者來說,蘋果代工廠的工作也只是一時的,誰也沒有把它當做一個鐵飯碗准備干一輩子,所以在失業的時候也不會有什麼失落感,多數工廠工人都曾輾轉數家工廠工作,沒有一棵樹上弔死的,蘋果搬走了,那就換其他工廠,或者做其他工作,生活還會繼續,一切照常運轉。
3,蘋果代工廠雖然搬走了,場地搬不走吧?會有其他人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的,到時候也會提供同等的就業崗位,不要太高看蘋果了,他們遠不能影響一個國家的就業,更別提這是21世紀的中國。
這些年我們國產手機的發展不比蘋果來的迅猛?國產手機的代工廠一樣有大量的用人缺口,剛好可以滿足國內的用人荒了,這對於國內的手機企業來說是件好事情,所以我認為蘋果把代工廠遷往印度,不會對我國的就業情況產生什麼大的影響,短期影響也不大,剛過完年,正是各個企業招聘的高峰期。
這話不是現在說的,是2020年9月6日,印度電信部長拉維•尚卡爾•普拉薩德(Ravi Shankar Prasad)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說的。
這就是上面問題的背景。但是,在印度電信部長說這話的3個月,也就是2020年的12月12日, 中國台灣 科技 公司緯創(Wistron)設立在印度卡納塔卡省(Karnataka)那薩普爾(Narsapur)工業園區的蘋果 iPhone 代工廠(就是上面說的那個工廠)因薪資問題發生了暴力打砸事件。
緯創暴利打砸,造成了2.1萬台新的iphone手機被搶被毀,大量設備被毀。總計損失在4000萬美元左右,約為2.5億人民幣。(網傳有10億歐元損失,這個肯定是沒有那麼多,畢竟10億歐元已經可以建一個這類工廠了)
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拖欠薪水,秉承著事實來說,並不能完全責怪印度的員工。確實是存在拖欠薪水的問題。
我們說到這里,恰好可以來說幾個問題了:
1、為什麼蘋果的代工廠,尤其是以台資,韓資為主的企業,會願意搬去印度?核心的是:印度是下一個智能手機最大的消費市場。
很多人會說:是印度的人工成本低,你看上面說的一個工程畢業生的月薪才1864元人民幣。這里要說一下,印度的工程畢業生,並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 本科生。他們類似於中國的高職畢業的專業技校的畢業生。
印度在產業布局上面,包括上世紀就聞名世界的軟體代工市場,也是大量的培養高職類人才,成為產業工人。他們並不是綜合類大學的畢業生。
那麼即使是高職類技校人才,薪資1800人民幣/月,也比較低啊!是不是?
確實是,但是薪資低不是代工廠要去印度的核心原因!
核心的原因是印度的市場,智能手機市場容量極為龐大,很有可能復制中國的成功,甚至再造一個小米,OPPO,vivo體量的企業都完全有可能。
雖然這數據比較老,但是這個數據用來解釋,2019年-2020年有代工廠從中國搬去印度,非常合適。
但是我們能夠看到,印度智能手機銷售量的增速,每年都在20%以上的增速。對於擁有13.7億人口的印度來說,這點增速並不大。
如果看到印度功能機和智能機的市場保有量,你就能發現印度市場絕對是一個潛力股。
2018年,印度人均智能機的保有量才達到0.27個,功能機也才達到0.36個。也就是說一家能有一個手機都達不到。
但是手機製造成本在降低啊!千元機,百元機,功能機完全可以適應於印度民眾的收入水平啊!畢竟這可以比非洲要稍微富裕的地方。
這才是蘋果要去搶佔印度市場的核心。更重要的是,蘋果已經搶佔了,中國,歐洲,美洲的所有大容量市場。就剩下印度,非洲沒有搶佔到。相比於非洲,定位於高端機領域,售價比較高的蘋果手機,並且要走全球評價策略(也就是說每個地方都以美國售價乘以匯率)。
所以蘋果選印度市場攻克肯定是明智的選擇!
但是蘋果在印度市場,其實並沒有小米,OPPO,vivo,三星等品牌市場份額大。
2、為什麼說:勞動力成本低廉,並不是印度吸引外資的核心要素?機器人觀察本身就是做工業自動化,跟國內3C市場不少廠商打過交道。立訊精密,富士康,藍思 科技 ,順宇光學,伯恩光學等等。
事實上,手機OEM代工廠,零部件大廠,自動化程度都非常高。當然因為產量大,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工。並不是說所有的工序都使用的是 工業機器人和非標自動化設備。
不管是組裝,還是多種元器件插件,都在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包括各種檢測儀器,也在使用工業視覺。
這也是中國為什麼會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量最大的國家的原因。
每年中國使用了全球35%的工業機器人。2020年約為16.9萬台工業機器人應用到各個產線中。
這么跟你說吧!搬走幾個廠帶來的員工遣散,可能都不如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帶來的數量大!
因此,可以很明確地說,代工廠搬走,並不會造成大量的失業。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
3、中國是不是丟失了手機代工生產領域市場,會被印度完全超越?很現實的問題是:不會。中國手機代工廠仍然很多,正如我們前面說的,完全搬走的基本都是台資,新加坡資本,日資,韓資企業。國內代工廠其實也在印度設廠,同樣是為了爭取印度的市場。
包括立訊精密,聞泰 科技 這些手機代工大廠。
為什麼,我們本土的代工廠也要去印度?因為,中國的品牌也去印度了。我們總要為小米,為OPPO,vivo,realme服務吧?有錢誰不想掙?
比如中國的企業光弘 科技 ,光弘在印度市場的主要客戶群包括小米、三星、諾基亞、聞泰、華勤、龍旗等。
事實上,中國不單單有代工廠——品牌商開始在海外征戰。包括自動化廠商,也在智能手機領域開始發力。 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產業鏈往上做。
像國內的博眾精工等等,可能沒有在印度設廠,但是大量的生產設備,都是在中國生產,然後運到國外。
手機電池,藍牙耳機電池TWS,無線充電器,玻璃面板,OLED屏幕等等都還是在中國生產。
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一直不曾限制外資廠商轉移的核心原因。
畢竟外資廠商,就好像是貨郎一樣,人家是走到哪裡賣到哪裡。哪裡市場飽和了,就去下一個地方。
4、順應產業的發展,做出改變。盡管中國的產業並沒有達到真正的高端。但是時代是在改變的,2015年前後,我們都在討論富士康代工廠生產一台iphone的利潤可能只有20美元左右。那時候大家是看不起代工廠,覺得low。如今,國內手機產業鏈也起來了。
中國的手機品牌,中國的手機製造產業鏈也必然要走出去。不可能一直固守在一個地方。
5、本地化生產經營的必須要性。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蘋果一定要在中國代工iphone,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很低嗎?不是。
也是因為中國市場的容量很大。
作為一個銷量數億部的產品,如果全部依靠進口。跟當地的生產生活完全沒有瓜葛。海關的關稅一定不會低。
畢竟你是在這里賣東西掙錢,交稅必然不低。同時要處理當地的渠道商,政府關系等等都非常麻煩。
因此,本地化生產,相當於讓利於當地政府。畢竟投資建廠,帶動當地人就業,同時也扶持了一部分當地的企業。
在生意市場中,任何國家的招商都是有條件的,例如特斯拉在上海建設超級工廠,就是承諾了稅收金額。這樣才獲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資金支持。
同時如果完全不跟當地有生產上面的往來,那麼說禁止就禁止,或者當地的利益團體一個起訴就可能要大量地賠錢。
你看蘋果,谷歌,facebook在歐洲,因為反壟斷要求賠償多少錢。
任何的產業都是生意,生意就在於利益的分配。因此,只要市場足夠大,一定需要到當地設廠,品牌商去了,代工廠,設備廠一定要跟著去。
我想這個壓根不用著急吧,蘋果招工的都是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肯進工廠的,壓根就不愁找工作的。
現在全國各地有多少工廠想招年輕人招不到的,所以壓根不用擔心那幾萬人會失業。
反而應當是那些代工廠去了印度以後遭遇的種種事情,應該感覺上火吧。印度那邊基礎設施差,運輸電力等等的都跟不上,經常停電,工人不好管理,前一段時間還有代工廠鬧罷工,把廠子都給燒了的。
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經濟轉型了,不再是以前的世界加工廠,不再像以前那樣靠廉價勞動力來吸引投資。
中國經濟發展,導致人力成本上升,中美博弈只是一個導火索,人力密集型產業往第三世界國家遷移是大勢所趨。作為普通人應該多學文化跟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現在國家有很多行業人力還是缺少的。個人拙見。
這個題目除了「8家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屬實之外,前後的描述顯然與現實相距甚遠。
實際上,印度經濟在2020年是所有主要經濟體中衰退最為嚴重的國家,根據印度統計部門的預估,2020財年(截至2021年3月)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將萎縮7.7%,是1952年來的最大衰退。2020年,印度新增貧困人口達到了8500萬。
更嚴重的是,當前印度疫情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很可能在數年內都難以消除。根據牛津經濟研究所的預測,即使疫情得到緩解,印度經濟5年內仍然難以恢復,預計2025年印度的GDP仍然會比新冠疫情暴發前低12%左右。
而反觀中國,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經濟就呈現出強勁復甦的態勢,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保持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那麼回到開頭說的「8家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的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消息的出處:這是由2020年9月8日印度媒體報道的,印度通訊與資訊 科技 部長普拉薩所透露的消息。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中印兩國各自的經濟背景,就不難得出答案。
印度經濟:疫情重創之下,不惜血本吸引外資
2020年第二季,印度經濟在疫情的打擊下,遭遇了斷崖式的下滑,萎縮幅度達23.9%。為了對沖疫情影響,印度政府出台了多輪財政刺激措施,使得政府負債率大幅攀升。其中,就有一項名為「製造業激勵計劃」的項目,用來吸引手機製造商在印度投資建廠。為此,印度政府不僅給參與該項目的企業提供了各種優惠政策,並且還從已經捉襟見肘的財政中拿出了66億美元,作為各種建設各種配套設施的投資。
蘋果的三大代工企業:鴻海、緯創、和碩,分別向印度遞交了申請,也就是題目所說的:這三家企業計劃將位於中國的8家代工廠遷往印度。但實際上這8家代工廠也僅占蘋果在中國產能的20%。
中國經濟: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蘋果面臨被反制的可能
2020年第三季度,正是中美貿易戰最為激烈的時候,當時美國對華為的極限制裁於5月15日宣布,並將在9月15日後生效。一時間國內各種要求對等制裁蘋果、高通等美國高 科技 企業的聲音越來越大。與此同時,華為高端手機的銷量開始一路高歌,國內佔有率一度接近50%。而「樹大招風」的蘋果成為很多人的抵制對象,短短幾個月內,蘋果手機在中國的佔有率則降到了十幾年來的最低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蘋果將20%的產能從中國遷出,遷往不惜血本給出大量優惠條件的印度,是一個很明智也很自然的選擇。所謂的數萬失業者也是不存在的,蘋果失掉的市場份額,自然被華為等廠商瓜分,這些廠商自然會增加產能,總的產能沒有減少,自然也不會造成大量的失業。
因此,這件事情完全沒有必要過度渲染和誇大,包括印度在內的亞洲發展中國家,接收中國轉移出去的低端製造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印度要威脅到中國的製造業,至少要先等幾年把經濟恢復到疫情之前再說吧。
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表面看上去好像會導致數萬工人失業,但是對於中國龐大的市場而言,市場本身就會有自我調節能力,那些失業者會重新在市場上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工作崗位,因此,根本不需要急。同時,還要看到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後,也並非想像中的那般美好。
一、印度遠不及中國龐大市場的全產業鏈。大家是否還記得很多跨國企業以中國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本趨高,企業利潤下降等理由紛紛遷至東南亞一些國家,最初他們想像得很美好,但是僅過幾年便後悔做出遷離中國的舉動。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現在那些遷離的外資企業又開始醞釀再回歸中國市場。現在蘋果恐怕還沒有深刻體驗到印度市場在產業鏈上面的短板,當吃過苦頭之後,必然還會回到中國。
二、印度工人的素質遠不及中國工人,必然會累及蘋果系列產品的質量。盡管從目前來看,蘋果代工廠遷往印度會從勞動力市場中贏利資本競爭的優勢,但這也僅限於紙面上的推算。而當真放眼印度市場時,蘋果遲早會發現印度工人的素質遠不及中國工人,而蘋果又特別強調產品質量。如果因印度工人素質差而導致產品質量不過關的話,最終會讓蘋果不得不考慮遷離中國市場不是理智的選擇。
三、蘋果代工廠遷離後,大量中國員工會迅速流向中國其他同行業,或者轉向其他產業再就業。一個蘋果左右不了中國市場的就業大局,僅拿同業來說,中國本身就有華為、小米、OPPO、中興等多家知名企業,這些公司會吸納大量失業而技術成熟的專業工人,這反而能增強這些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於部分暫時不能進入同行業的工人來說,他們會在勞動力市場上選擇其他行業再就業,如此說來,蘋果代工廠雖然遷離了,但不會對留下的中國員工造成本質的就業影響。
最後,我們必須要放眼全球看問題,中國如今已經是世界工廠,我們有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具備的全產業鏈優勢,從2020年中國經濟成為世界各國唯一正增長的數據來看,中國經濟正以蓬勃的活力向前發展,所以,根本無需為蘋果代工廠的遷離而焦慮。
#福牛賀新歲# 相信國家 相信政府 相信市場 相信未來
對於題主提出的8家蘋果代工廠遷出之後、造成數萬人失業的問題,我想這也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遇到的必然現象,對此大可不必過於著急。對這種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從國家層面考慮,必定有解決問題的預案。國家在處理紛繁復雜的國際市場關系中,是有相當的能力與方略的,對此,我們應該相信國家,對這種事件有高級層面的考慮,會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即保證國家在國際市場的利益,以保證從業者的利益。
二是,從政府層面考慮,一直對就業高度重視。我們政府是為人民群眾真心著想的,對解決就業問題、防止失業問題都有相關的法律和政策。畢竟我們有大量的勞動力需要解決,不僅是這幾萬蘋果代工廠從業人員的問題,還有許多勞動力的問題,政府會有對策的,應該相信政府。
三是,從市場方面考慮,有能力有態度就能就業。從蘋果代工廠走出來的工人,應該是有相當的技術與能力的,他們也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積極性。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相信他們應該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加入到產業工人隊伍中來。
四是,從未來角度考慮,相信我們會越來越好。中國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解決就業、防止失業的問題也會解決的越來越好。我們應該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信心。
在牛年已經到來之際,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行業、許多企業的復工復產問題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許多打工者已經回到工作崗位上。特別是隨意我國通信產業的迅速發展,移動5G、全球通、全千兆等業務迅猛擴展,蘋果代工廠能做到的事我們一定能夠做得更好,蘋果代工廠做不到的事,我們也一定能做到。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第一我們不會著急,著急的應該是蘋果公司或是代加工工廠,像富士康。第二,在國內不會出現數萬名的失業者。
分析:為什麼我們不會著急?
1、國內產業也在不斷的調整升級,像蘋果代工廠這種純粹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也不是中國想要的,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遷往東南亞或是印度是必然。
2、國內的手機生產商的崛起,現在蘋果的銷量不斷下滑,而國產的華為、小米、OPPO等不斷再崛起,走一個蘋果有什麼了不起,這樣做只會讓蘋果損失更多的中國市場份額。
分析:為什麼著急的是蘋果及代工廠
1、首先遷往的是印度,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邦聯制的國家,每個邦之間本身就存在隔閡,在加上印度的種姓制度,我們可以看到印度經常爆發遊行示威,打砸搶燒,強健殺人等事件,這樣的背景下能給蘋果代工廠提供一個安全的生產環境嗎?這還不考慮交通、電力、廠房等基礎設施保障。
2、產業工人招募,在全世界能一次性輸出幾萬名成熟的產業工人,那隻有中國,中國在這些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批的產業工人,而印度沒有。舉個例子,產業工人雖然工作機械化,但能找到認識26個字母,熟悉生產線的很難,即使是培訓這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花時間和成本去教育。蘋果能否等的起,現在時間就是金錢就是市場,蘋果停產一年,可能就是下一個諾基亞。
分析:數萬名失業者?
1、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30年前的中國了,30年前進廠需要花錢找關系還不一定能進,現在是工廠花錢找中介還不一定招到人,會有失業者?如果蘋果代工廠宣布明天搬走,第二天代工廠門口絕對是停著大巴在搶人。
2、現在招工難、用工成本高是很多生產型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所以不會存在工人失業的說法,如果失業的話首先失業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和所謂的公司白領,工人是最後一批。
E. 國際上負債率警戒線是百分之多少
國際上公認的短期債務比率的警戒線為25%
國際上公認的償債率的警戒線為20%
國際上公認的負債率警戒線為100%
國際上公認的債務率的警戒線為20%
F. 資產負債率的正常范圍是多少
資產負債率是沒有標准值的,0-1之間都是合法的,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經營狀況下的企業資產負債率都是不可能相同的,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考慮才行。
通常,工商年檢會要求資產負債率不高於1,銀行貸款會要求企業貸款後資產負債率不高於70%。
一般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應控制在50%左右。從公司債權人的立場來講,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這樣,公司的償債能力有保證,借款的安全系數就高。
從公司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如果公司總資產利潤率高於借款利息率,則資產負債率越高越好;反之,則越低越好。
(6)印度負債率多少擴展閱讀:
資產負債率的分析
第一,了解資產負債表的性質,了解資產負債表能向公眾揭示哪些方面的信息。具體來說,資產負債是一種靜態的、反映企業在一定日期(即某一時點上)的財務狀況的財務報表。
它除了直接反映在報表編制日企業所掌握或擁有的經濟資源(資產)、所負擔的債務以及股東在企業中應享有的權益外,還可以通過對報表中的有關資料進行處理後間接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結構是否健全合理和償債能力高低等多方面的情況。
第二,了解一些與該企業有關的背景資料,如企業的性質、經營范圍、主要產品、財稅制度和政策及其變化、全年年度中所發生的一些重大事項等等。除此之外,還須了解一些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如產業政策、金融、財會制度、稅收等方面的變化。
第三,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在對財務報表進行基礎分析時,最常用且最便捷有效的方法不外乎有結構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三種。
困難的是要能夠熟練地並能綜合地運用這些方法去分析一些企業財務報表那些貌似孤立、單一的信息。最不容易掌握的卻是選擇何種標准去評價注冊會計師或你自己已經獲取或處理過的那些信息。
面對資產負債表中一大堆數據,你可能會有一種惘然的感覺,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何處著手。根據我在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和體會,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游覽一下資產負債表主要內容,由此,你就會對企業的資產、負債及股東權益的總額及其內部各項目的構成和增減變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由於企業總資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經營規模,而它的增減變化與企業負債與股東權益的變化有極大的關系,當企業股東權益的增長幅度高於資產總額的增長時,說明企業的資金實力有了相對的提高。
反之則說明企業規模擴大的主要原因是來自於負債的大規模上升,進而說明企業的資金實力在相對降低、償還債務的安全性亦在下降。
對資產負債表的一些重要項目,尤其是期初與期末數據變化很大,或出現大額紅字的項目進行進一步分析,如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固定資產、有代價或有息的負債(如短期銀行借款、長期銀行借款、應付票據等)、應收帳款、貨幣資金以及股東權益中的具體項目等。
G. 印度富豪欠中國120億!謊稱沒錢成「老賴」,現今如何
引言
商業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財富圈,有人會走的圈中去,但是有總有人會被轉到圈外去,那麼轉到圈外他就可能面臨著失敗的困境。在商業之中,即便是身家擁有幾百個億的大佬也會有失敗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說是可以一生順風順水,在商業中做什麼什麼能成功。但是即便是有風險,很多人還是會為了自己以後的財富選擇邁入商業的行界之中,但是只要是走錯一步,就有可能面臨著巨大的負債壓力,成為每天都被追債的人。
但是有一些有錢的人仍然也是天天被追債,甚至他的哥哥還是前世界首富,這樣的一個人他就是印度的一個富豪——阿尼爾安巴尼。
總結
但是即便是這種情況我們也不需要擔心他會怎麼樣,因為作為實力雄厚的家族,他的哥哥是曾經的額亞洲首富,實力定當能夠還上這一筆債務,即便是兄弟二人不和睦,但在是是非非面前仍然可以拿捏得清楚,所以面對這種情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認真的審核他是否具有貸款的能力,以及貸款給他多少錢財。
H. 城市負債率高說明什麼
城市的負債增高說明了該城市的支出大於了收入。一般負債率高是否意味著政府基礎設施投資仍然肯定對當地人的生活便利和質量有幫助。當然也有可能做面子工程。政府會熱衷於賣地。如果是經濟發達地區,房價肯定會高。如果經濟不發達,會有很多空城。國家去杠桿化,嚴格控制地方債規模。對於負債高的地方政府來說,借新還舊很難再行了。稅收本身是透明的,國稅和地稅合並後地方委員會很難干涉。只有在費用上想辦法才是可行的。城市的負債增高有可能是在短時間內快速發展,比如基建、服務場館類的建設急速增加,為將來需要准備。
拓展資料:
1、數據寶、騰訊財經聯合推出《城市負債率排行榜》,排行榜顯示,地區間負債水平不均衡顯現,經濟欠發達地區負債率較高,深圳在主要城市債務率最低。2021年底的時候,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5.66萬億元,加上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債務余額20.89萬億元以及國債,中國政府杠桿率57.1%(廣義負債率,債務余額/GDP),低於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風險總體可控。
2、新冠疫情沖擊下,全球各國大舉加杠桿,再加上財政收入的下滑,各國負債率急速飆升。據全球經濟指標數據網(tradingeconomics)的數據,委內瑞拉廣義負債率全球第一,達到350%。歐美日發達國家負債率大幅上升,日本負債率接近240%,是中國的4倍多,義大利、美國均超過100%,印度也接近70%。中國政府廣義負債率相對較低,政府債務負擔較輕,在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負債率排名相對靠後。
3、不過,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政府負債率有所上升,中西部負債較重,東部沿海地區負債較輕,這種區域不均衡的風險值得警惕。負債率代表經濟規模對債務的承擔能力。數據寶統計顯示,2009年以前,地方債務杠桿率(以下均稱為負債率)與人均GDP呈正相關關系,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負債率越高;但2009年之後,兩者呈負相關系,經濟越落後的地區,負債率越高。2021年負債率超過50%的城市共有10座,增加了鎮江、哈爾濱。貴陽、天津及昆明的政府負債率超過60%,貴陽略有下降,天津負債率大增,接近80%。
I. 東南亞國家負債最高的國家
東南亞國家中印度是負債最高的國家。印度是東南亞國家中,借外債最早也最多的國家。從1960年起印度就開始對外借債。 印度人口達13億,這里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地方之一,但印度經濟落後,有很多人身陷貧富兩極分化的折磨當中。
印度文化說明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為溫帶氣候,印度年平均氣溫在22攝氏度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攝氏度以上,年降雨2000至4000毫米不等。
印度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業由嚴重缺糧到基本自給,工業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資源豐富,有礦藏近100種。森林67點83萬平方公里,覆蓋率為百分之20點64。
J. 城市負債率說明什麼
城市負債率能夠說明一個城市經濟總規模對政府債務的承載能力或經濟增長對政府舉債依賴程度的指標。2021年底,我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5.66萬億元,加上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債務余額20.89萬億元以及國債,中國政府杠桿率57.1%(廣義負債率,債務余額/GDP),低於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風險總體可控。
一般負債率高是否意味著政府基礎設施投資仍然肯定對當地人的生活便利和質量有幫助。當然也有可能做面子工程。政府會熱衷於賣地。如果是經濟發達地區,房價肯定會高。如果經濟不發達,會有很多空城。國家去杠桿化,嚴格控制地方債規模。對於負債高的地方政府來說,借新還舊很難再行了。稅收本身是透明的,國稅和地稅合並後地方委員會很難干涉。只有在費用上想辦法才是可行的。
新冠疫情沖擊下,全球各國大舉加杠桿,再加上財政收入的下滑,各國負債率急速飆升。據全球經濟指標數據網(tradingeconomics)的數據,委內瑞拉廣義負債率全球第一,達到350%。以2021年數據來看,歐美日發達國家負債率大幅上升,日本負債率接近240%,是中國的4倍多,義大利、美國均超過100%,印度也接近70%。中國政府廣義負債率相對較低,政府債務負擔較輕,在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負債率排名相對靠後。
拓展資料:
1、廣州2020年債務率最高,超過200%,深圳債務率最低,不到20%,但略有上升。深圳地方政府債務余額不到1000億元,債務負擔較輕,主要系深圳市財政收入較高,接近萬億(包含中央級收入),另外深圳城市本身較小,且城市開發和基礎設施已經較為完善,不用再大規模燒錢。北京債務率超過200%,是深圳的10倍有餘。
2、省會城市中,2021年債務率居前的扎堆分布在西北地區,這些城市雖地方政府債務余額不高,城投債也較低,但由於財政收入一般,導致債務率較高。債務率較低的有合肥、杭州、沈陽、銀川等,均低於300%;西寧、呼和浩特、蘭州債務率均超過400%,均有下降。非省會城市中,溫州、贛州等城市債務率也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