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怎麼找印度歷年經濟增速

怎麼找印度歷年經濟增速

發布時間:2023-01-25 15:40:36

① 求98~07年美國和印度人均GDP和經濟增長率

美國年均經濟增長率3%
印度年均經濟增長率7.7%

2007年中國人均GDP世界排名第104

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十名的國家分別是,盧森堡102284美元、挪威79154美元、卡達70754美元、冰島62976美元、愛爾蘭58883美元、丹麥57035美元、瑞士56711美元、瑞典47069美元、美國45594美元、荷蘭45429美元。我國排名第104,為2460美元。

1 Luxembourg 102284
2 Norway 79154
3 Qatar 70754
4 Iceland 62976
5 Ireland 58883
6 Denmark 57035
7 Switzerland 56711
8 Sweden 47069
9 United States 45594
10 Netherlands 45429
11 United Kingdom 45301
12 Finland 44912
13 Austria 44308
14 Canada 42738
15 Australia 42553
16 United Arab Emirates 42275
17 Belgium 41605
18 France 40782
19 Germany 39650
20 Italy 35386
21 Singapore 34152
22 Japan 34023
23 Brunei Darussalam 32501
24 Kuwait 32259
25 Greece 32010
26 Spain 31471
27 New Zealand 29698
— European Union 29,476[1]
— Hong Kong, PRC 29149
28 Cyprus 26386
29 Bahrain 22109
30 Slovenia 22079
31 Israel 22073
32 Portugal 20665
33 The Bahamas 19781
34 South Korea 19624
35 Czech Republic 16372
36 Taiwan 16274
37 Malta 16049
38 Trinidad and Tobago 15908
39 Saudi Arabia 15416
40 Oman 15412
41 Estonia 15310
42 Barbados 13605
43 Hungary 13560
44 Slovakia 13227
45 Antigua and Barbuda 12968
46 Saint Kitts and Nevis 12595
47 Latvia 11826
48 Croatia 11271
49 Poland 10858
50 Libya 10840
51 Lithuania 10472
52 Chile 9698
53 Seychelles 8852
54 Russia 8612
55 Mexico 8426
56 Venezuela 8252
57 Equatorial Guinea 7895
58 Romania 7352
59 Botswana 7270
60 Gabon 7218 N/A
61 Brazil 6842
62 Uruguay 6616
63 Turkey 6548
64 Lebanon 6398
65 Kazakhstan 6314
66 Argentina 6310
67 Malaysia 6146
68 Panama 5767
69 Saint Lucia 5747
70 South Africa 5724
71 Mauritius 5572
72 Serbia 5397
73 Grenada 5162
74 Bulgaria 5116
75 Costa Rica 5102
76 Turkmenistan 5055
77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4939
78 Suriname 4254
79 Belize 4195
80 Dominican Republic 4045
81 Belarus 4013
82 Jamaica 3998
83 Iran 3920
84 Fiji 3783
85 Dominica 3745
86 Angola 3738
87 Algeria 3702
88 Azerjan 3633
89 Peru 3616
90 Colombia 3614
91 Macedonia 3574
92 Thailand 3400
93 Bosnia and Herzegovina 3400
94 Tunisia 3313
95 Albania 3256
96 Namibia 3248 1994
97 Ecuador 3243
98 Maldives 2968
99 El Salvador 2841
100 Ukraine 2830
101 Cape Verde 2766
102 Jordan 2741
103 Guatemala 2504
104 China 2460 (偉大的祖國)
105 Morocco 2368
106 Swaziland 2299
107 Armenia 2248
108 Georgia 2186
109 Tonga 2138
110 Samoa 2047
111 Republic of the Congo 1931
112 Syria 1928
113 Vanuatu 1842 1999
114 Indonesia 1824
115 Egypt 1739
116 Paraguay 1715
117 Philippines 1590
118 Sri Lanka 1558
119 Mongolia 1470
120 Bhutan 1454
121 Zimbabwe 1378
122 Honras 1327
123 Bolivia 1293
124 Guyana 1285
125 Sudan 1257
126 Moldova 1187
127 Cameroon 1110
128 Djibouti 1090 N/A
129 Côte d'Ivoire 1042
130 Yemen 1020
131 Papua New Guinea 977
132 India 965
133 Nicaragua 937
134 Mauritania 928
135 Pakistan 909
136 Zambia 895
137 Senegal 875
138 São Tomé and Príncipe 871
139 Kenya 851
140 Nigeria 825
141 Vietnam 809
142 Uzbekistan 753
143 Kiribati 745
144 Solomon Islands 704
145 Benin 691
146 Comoros 682
147 Ghana 682 N/A
148 Chad 677
149 Kyrgyzstan 663
150 Laos 653
151 Lesotho 648 1996
152 Haiti 614
153 Cambodia 592
154 Mali 531
155 Tajikistan 522
156 Burkina Faso 500
157 Guinea 464
158 East Timor 453
159 Bangladesh 444
160 Nepal 400
161 Mozambique 397
162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386
163 Madagascar 371
164 Togo 370
165 Afghanistan 362
166 Tanzania 362
167 Uganda 360
168 Niger 316
169 Rwanda 303
170 Eritrea 293
171 Sierra Leone 270
172 Malawi 257
173 Myanmar 239
174 Gambia, The 239
175 Ethiopia 206
176 Guinea-Bissau 204
177 Liberia 195
178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161
179 Burundi 127 N/A

以助人為快樂之本。

② 印度2014GDP增長率和GDP總值,最好附上2013數據!

2014年印度貨物貿易總額7776.61億美元,同比下降0.3%。其中:出口總值3168.91億美元,同比增長0.6%;進口總值4607.70億美元,同比下降1.0%;貿易逆差1438.80億美元,同比收窄4.4%。2月10日凌晨消息,印度統計部預計,當前財年中該國經濟的增長率將會達到7.4%,這一增長率可與中國相比,反映了印度經濟復甦進程的增強,但同時也反映了最近該國對其GDP總額計算方法做出的根本性修改。

③ 2008年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分別是多少

國內生產總值(GDP)以美元計,排名全球184個國家和地區前十位的依次為:美國(11.6675萬億)、日本(4.6234萬億)、德國(2.7144萬億)、英國(2.1409萬億)、法國(2.0026萬億)、義大利(1.6723萬億)、中國(1.6493萬億)、西班牙(0.9914萬億)、加拿大(0.9798萬億)、印度(0.6919萬億)。 另外中國香港以1630億美元排名第三十三位,中國澳門以68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百一十位。世界銀行沒有公布中國台灣地區的數據。 分析排名可看出,世界財富的分布極不平均。排名前五十位的國家和地區,有二十三個在歐洲和北美洲,十五個在亞洲,六個在拉丁美洲,四個在非洲,兩個在大洋洲。非洲國家大都人口眾多,排名靠後。亞洲國家如中國、印度,雖總量排名靠前,但人口分居世界第一、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然靠後。 全球去年40.8萬多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有32.7萬多億集中於高收入國家,大量人均GDP在8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國家只創造了1.2萬多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 增長率 Rank Country GDP - real growth rate (%) Date of Information 1 Azerjan 26.40 2005 est. 亞塞拜然共和國 2 Angola 19.10 2005 est. 安哥拉共和國 3 Equatorial Guinea 18.60 2005 est. 赤道幾內亞共和國 4 Armenia 13.90 2005 est. 亞美尼亞共和國 5 Liechtenstein 11.00 1999 est. 列支敦斯登公國 6 Cyprus 10.60 2005 est. 賽普勒斯共和國 7 Latvia 10.20 2005 est. 拉脫維亞共和國 8 Faroe Islands 10.00 2001 est. 法羅群島 9 China 9.90 2005 est. 中國 10 Estonia 9.60 2005 est. 愛沙尼亞共和國 11 Dominican Republic 9.30 2005 est. 12 Venezuela 9.30 2005 est. 13 Kazakhstan 9.20 2005 est. 14 Ethiopia 8.90 2005 est. 15 Qatar 8.80 2005 est. 16 Argentina 8.70 2005 est. 17 Libya 8.50 2005 est. 18 Vietnam 8.40 2005 est. 19 Afghanistan 8.00 2005 est. 20 Tajikistan 8.00 2005 est. 21 Belarus 8.00 2005 est. 22 Liberia 8.00 2005 est. 23 Congo, Republic of the 8.00 2005 est. 24 Cuba 8.00 2005 est. 25 India 7.60 2005 est. 26 Lithuania 7.50 2005 est. 27 San Marino 7.50 2001 est. 28 Hong Kong 7.30 2005 est. 29 Laos 7.20 2005 est. 30 Uzbekistan 7.20 2005 est. 31 Cook Islands 7.10 2001 est. 32 Moldova 7.10 2005 est. 33 Georgia 7.00 2005 est. 34 Mozambique 7.00 2005 est. 35 Trinidad and Tobago 7.00 2005 est. 36 Sudan 7.00 2005 est. 37 Pakistan 6.90 2005 est. 38 United Arab Emirates 6.70 2005 est. 39 Peru 6.70 2005 est. 40 Congo,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6.50 2005 est. 41 Uruguay 6.50 2005 est. 42 Panama 6.40 2005 est. 43 Singapore 6.40 2005 est. 44 Russia 6.40 2005 est. 45 Sierra Leone 6.30 2005 est. 46 Mongolia 6.20 2005 est. 47 West Bank 6.20 2004 est. 48 Nigeria 6.20 2005 est. 49 Iran 6.10 2005 est. 50 Saudi Arabia 6.10 2005 est. 51 Senegal 6.10 2005 est. 52 Jordan 6.10 2005 est. 53 Algeria 6.00 2005 est. 54 Cambodia 6.00 2005 est. 55 Chile 6.00 2005 est. 56 Chad 6.00 2005 est. 57 Mali 6.00 2005 est. 58 Sao Tome and Principe 6.00 2004 est. 59 Czech Republic 6.00 2005 est. 60 Bahrain 5.90 2005 est. 61 Serbia 5.90 2005 est. 62 Solomon Islands 5.80 2003 est. 63 Bangladesh 5.70 2005 est. 64 Iceland 5.70 2005 est. 65 Sri Lanka 5.60 2005 est. 66 Turkey 5.60 2005 est. 67 Indonesia 5.60 2005 est. 68 Albania 5.50 2005 est. 69 Mauritania 5.50 2005 est. 70 Slovakia 5.50 2005 est. 71 Gambia, The 5.50 2005 est. 72 Cape Verde 5.50 2005 est. 73 Bulgaria 5.50 2005 est. 74 Bosnia and Herzegovina 5.30 2005 est. 75 Malaysia 5.30 2005 est. 76 Bhutan 5.30 2003 est. 77 Israel 5.20 2005 est. 78 Rwanda 5.20 2005 est. 79 Kenya 5.20 2005 est. 80 Colombia 5.10 2005 est. 81 Zambia 5.10 2005 est. 82 Philippines 5.10 2005 est. 83 Madagascar 5.10 2005 est. 84 Samoa 5.00 2002 est. 85 Egypt 4.90 2005 est. 86 South Africa 4.90 2005 est. 87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 4.90 2000 est. 88 Kuwait 4.80 2005 est. 89 Ireland 4.70 2005 est. 90 World 4.70 2005 est. 91 Bermuda 4.60 2004 est. 92 Botswana 4.50 2005 est. 93 Burkina Faso 4.50 2005 est. 94 Thailand 4.50 2005 est. 95 Syria 4.50 2005 est. 96 Romania 4.50 2005 est. 97 Niger 4.50 2005 est. 98 Gaza Strip 4.50 2003 est. 99 Ghana 4.30 2005 est. 100 Tunisia 4.30 2005 est. 101 Oman 4.30 2005 est. 102 Honras 4.20 2005 est. 103 Barbados 4.10 2005 est. 104 Hungary 4.10 2005 est. 105 Andorra 4.00 2004 est. 106 Costa Rica 4.00 2005 est. 107 Croatia 4.00 2005 est. 108 Uganda 4.00 2005 est. 109 Turkmenistan 4.00 2005 est. 110 Nicaragua 4.00 2005 est. 111 Bolivia 4.00 2005 est. 112 Ecuador 3.90 2005 est. 113 Norway 3.90 2005 est. 114 Korea, South 3.90 2005 est. 115 Slovenia 3.90 2005 est. 116 Belize 3.80 2005 est. 117 Cyprus 3.80 2005 est. 118 Taiwan 3.80 2005 est. 119 Greece 3.70 2005 est. 120 Macedonia 3.70 2005 est. 121 Luxembourg 3.70 2005 est. 122 Aruba 3.50 2004 est. 123 Namibia 3.50 2005 est. 124 United States 3.50 2005 est. 125 Djibouti 3.50 2002 est. 126 Benin 3.50 2005 est. 127 Bahamas, The 3.50 2005 est. 128 Denmark 3.40 2005 est. 129 Spain 3.40 2005 est. 130 Saint Lucia 3.30 2002 est. 131 Guatemala 3.20 2005 est. 132 Poland 3.20 2005 est. 133 Antigua and Barbuda 3.00 2002 est. 134 Mexico 3.00 2005 est. 135 Tuvalu 3.00 2000 est. 136 Mauritius 3.00 2005 est. 137 Guernsey 3.00 2003 est. 138 Comoros 3.00 2005 est. 139 Burma 2.90 2005 est. 140 Canada 2.90 2005 est. 141 Papua New Guinea 2.90 2005 est. 142 Anguilla 2.80 2001 est. 143 Cameroon 2.80 2005 est. 144 Macau 2.80 3rd Quarter 2005 145 El Salvador 2.80 2005 est. 146 Japan 2.70 2005 est. 147 Sweden 2.70 2005 est. 148 Nepal 2.70 2005 est. 149 Paraguay 2.70 2005 est. 150 Australia 2.50 2005 est. 151 Puerto Rico 2.50 2005 est. 152 Grenada 2.50 2002 est. 153 Reunion 2.50 2005 est. 154 Brazil 2.40 2005 est. 155 Ukraine 2.40 2005 est. 156 Yemen 2.40 2005 est. 157 Somalia 2.40 2005 est. 158 Guinea-Bissau 2.30 2005 est. 159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2.20 2005 est. 160 Finland 2.20 2005 est. 161 New Zealand 2.20 2005 est. 162 Gabon 2.10 2005 est. 163 Eritrea 2.00 2005 est. 164 Guinea 2.00 2005 est. 165 Haiti 2.00 2005 est. 166 Suriname 2.00 2005 est. 167 Virgin Islands 2.00 2002 est. 168 Kyrgyzstan 2.00 2005 est. 169 Austria 1.90 2005 est. 170 Greenland 1.80 2001 est. 171 United Kingdom 1.80 2005 est. 172 Swaziland 1.80 2005 est. 173 Morocco 1.80 2005 est. 174 Switzerland 1.80 2005 est. 175 Brunei 1.70 2004 est. 176 European Union 1.70 2005 est. 177 Fiji 1.70 2005 est. 178 Cayman Islands 1.70 2002 est. 179 Belgium 1.50 2005 est. 180 Kiribati 1.50 2001 est. 181 Jamaica 1.50 2005 est. 182 France 1.40 2005 est. 183 Tonga 1.40 FY03/04 est. 184 Burundi 1.10 2005 est. 185 Netherlands 1.10 2005 est. 186 Vanuatu 1.10 2003 est. 187 Micronesia, Federated States of 1.00 2002 est. 188 British Virgin Islands 1.00 2002 est. 189 East Timor 1.00 2004 est. 190 Togo 1.00 2005 est. 191 Marshall Islands 1.00 2001 est. 192 Palau 1.00 2001 est. 193 Netherlands Antilles 1.00 2004 est. 194 Malta 1.00 2005 est. 195 Cote d'Ivoire 1.00 2005 est. 196 Korea, North 1.00 2005 est. 197 Germany 0.90 2005 est. 198 Monaco 0.90 2000 est. 199 Lesotho 0.80 2005 est. 200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0.70 2002 est. 201 Lebanon 0.50 2005 est. 202 Portugal 0.30 2005 est. 203 Italy 0.10 2005 est. 204 Tanzania 0.00 2005 est. 205 Niue -0.30 2000 est. 206 Dominica -1.00 2003 est. 207 Montserrat -1.00 2002 est. 208 Saint Kitts and Nevis -1.90 2002 est. 209 Guyana -2.50 2005 est. 210 Iraq -3.00 2005 est. 211 Malawi -3.00 2005 est. 212 Seychelles -3.00 2005 est. 213 Maldives -5.50 2005 est. 214 Zimbabwe -7.00 2005 est.

④ 2006~2011年印度的GDP,每年的GDP增長率以及其在世界排名

2006 12 印度 9106
2007 12 印 度 11413
2008 012 印 度 1206.684
200910、印度 1.3萬億
2010 11 India 1,430,020 印度
2011 第十名:印度共和國。GDP初估18393億美元,同比名義增長14.1%,實際增長7.3% ,增量2267億美元,人均1530美元。

⑤ 歷年世界經濟增長率

您好!沒有歷年的世界經濟增長率資料。建議你按照國家、年份進行網上搜索查找吧,或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

2008年、2009年世界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前15位排名如下(單位:萬億美元):

國 家 GDP 實際增長率

2008年、2009年預計(根據各國GDP增長率)

[--]歐盟 18.93 1.5% 18.55 —2.0%

[1]美國 14.33 1.4% 14.62 2%

[2]日本 4.844 0.7% 4.69 —3.0%

[3]中國 4.222 9.0% 4.601 9.0%

[4]德國 3.818 1.7% 3.779 —1.0%

[5]法國 2.978 0.9% 2.918 —2.0%

[6]英國 2.787 1.1% 2.703 —3.0%

[7]義大利 2.399 0.0% 2.327 —3.0%

[8]俄羅斯 1.757 6.0% 1.827 4.0%

[9]西班牙 1.683 1.3% 1.683 0.00%

[10]巴西 1.665 5.2% 1.732 4.0%

[11]加拿大 1.564 0.7% 1.548 —1.00%

[12]印度 1.237 7.3% 1.311 +6.0%

[13]墨西哥 1.143 2.0% 1.143 0.00%

[14]澳大利亞 1.069 2.1% 1.069 0.00%

[15]韓國 0.953 4.3% 0.972 2.00%

2008年世界各國GDP排名及分析2009-02-19 20:34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網站世界概況欄目發表了2008年各國最新的GDP數據,前15名如下:美國、日本、中國、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加拿大、印度、墨西哥、澳大利亞、韓國。

1. 美國遙遙領先,其領先地位至少還要保持二三十年。

美國2008年GDP14.33萬億美元,繼續居世界首位。但其實際經濟增長率僅為1.4%,是其近十多年來最低的,而2009年則會陷入負增長,表明美國經濟衰退已不可避免,什麼時候能復甦尚不能確定。名義增長率方面,2008年美國GDP僅增長了3.9%,而其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漲4.2%,其PPI則是負增長,說明美國通縮的趨勢已經顯現。由於美國GDP總量比第2名日本、第3名中國、第4名德國的總和還多1.4萬多億美元,表明美國的領先優勢未來二三十年內不可動搖。

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經突破5萬億美元,接近6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的50%,但是此後卻是連續十多年陷入滯漲期,如今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其人均GDP已是西方七國中最後一名。美國自1894年超過英國躍居世界首位以來,已經114年了,在今後的20-30年內,還將繼續占據世界經濟總量頭名的位置,總共可能要保持150年吧,超越美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的任務也就只有指望中國了。

2.日本繼續穩居第二位,但領先第三名的優勢大大縮小。

2008年以美元計算的日本GDP為4.844萬億,名義增長了11.5%,這主要因為去年下半年最後幾個月日元對美元大幅度升值,因而拉高了日本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實際增長率日本2008年僅有0.7%,接近於零增長,因為2007年日本經濟實際增長率還有2.1%。日本2007年的實際GDP為5608164億日元,名義GDP為5158048億日元(日本自2000年以來進入通貨緊縮期,因此各年的名義GDP都要低於當年的實際GDP),2008年實際增長0.7%,CPI上漲1.8%。

2009年,日元匯率如果繼續保持在高位運行,那對日本經濟的打擊將是巨大的,因為升值以來的2008年11月份,日本出口負增長27%,12月份負增長35%,2009年1月份繼續惡化,有國際機構預測2009年日本經濟將負增長2.6%。也就是說日元如果不貶值,2009年日本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將只會比2008年略多一點,在4.9-5.1萬億美元之間。

2007年,日本GDP領先第3名中國9957億美元,2008年則只領先中國6220億美元,而2008年中國GDP的最終核實數加上經濟普查數,估計還得增加2-3萬億元人民幣,也就是增加2800-4200億美元,中國2008年最終GDP按照CIA的年平均匯率將達到4.502-4.642萬億美元,只落後日本3400-2200億美元。 2009年日本經濟繼續惡化,預計將出現3個點的負增長,這從大批日本企業巨額虧損可以看出苗頭,如日本所擬、冬知、奔天、風天、日麗、散林等等在中國很有影響力的公司都在去年出現不同程度的巨額虧損可以看得出來。2009年中國按照9個點的增長GDP幾乎達到了4.6,隨後按照相關參數修正,實際可以達到4.8,這樣在今年中國GDP完全超過日本應該是沒有懸念的。這樣中國就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後,如果在按照三大經濟體的標稱,那就是美、中、歐了,而不是以前的美、日、歐了。在隨後近20年的時間內,追趕美國經濟,就成為只有中國能做到的事情了。如果沒有大的世界格局變化,中國應該在30年的時候即2040年GDP總量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過按照人均論,此時中國人均產值也只是美國的1/5,日本的1/2.要實現人均總量達到美國的水平,中國需要用50年趕上日本,即中國GDP總量要是日本的6倍數,要用100年趕上美國,即中國GDP總量要是美國的5倍。

3.中國急劇拉大和德國的差距。

2008年下半年以來,雖然歐元急劇貶值,最後幾個月就貶值了20%,但是上半年歐元兌美元卻是升值至歷史最高位,所以全年平均下來,歐元兌美元還是是升值。以美元計價的德國2008年名義GDP比2007年增長了17%,而其實際增長率不過1.7%,CPI為2.8%。2007年中國GDP超過德國,領先德國不過913億美元,而2008年則急劇拉大到4040億美元,如果以最終核實數和普查數來看,差距將會擴大到6000-8000億美元。

2008年,中國初步核算數據是GDP實際增長9.0%,名義增長21%,CPI上漲5.9%,PPI上漲6.9%,人民幣對美元升值7%。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到了6.80左右,之後就小幅貶值到6.83後保持穩定。2009年,人民幣不大可能大幅度升值,也不大可能大幅度貶值,可能就在6.83上下徘徊,全年平均匯率或許會小幅上升2%-3%。

4.英國和法國移形換位。
2008年,法國超過英國居第5位。2007年,英國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以2.756萬億領先法國的2.515萬億,領先法國2410億。2008年由於英鎊的加速貶值超過歐元,所以法國以2.978萬億,力壓英國的2.787萬億,由落後英國2410億變成領先1910億。其實,2008年法國經濟實際增長只有0.9%,不如英國的1.1%,CPI方面,法國也以3.4%低於英國的3.8%。

5.金磚四國的經濟增長大大高於發達國家。
2008年,金磚四國的實際增長率仍大大高於西方發達國家,最快的中國增長9.0%,最慢的巴西也有5.2%。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中國增長了29.9%,俄羅斯增長了36.6%,印度增長了13.5%,巴西增長了31.2%。

俄羅斯和巴西暴漲這么多是因為2008年石油和鐵礦石大部時間價格處於高位,暴跌也只是最後幾個月的事情,所以全年平均下來,再加上俄羅斯全年的通脹率在13.9%,巴西的通脹率在5.8%,俄羅斯和巴西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才能暴漲這么多,因而俄羅斯由第10位上升到第8位,巴西由第11位升至第10位。

但是2009年原油價格很難再次上漲到100美元以上,基本上在30-50美元之間徘徊,加上俄羅斯和巴西貨幣急劇貶值,這兩個國家的以美元計價的GDP可能出現負增長。印度全年經濟雖然增長了7.3%,通脹率也在7.8%,但在國際金融危機出現後,盧比也貶值了20%以上,所以去年以美元計價的GDP才只增長了13.5%。2009年,這三個國家的以美元計價的GDP可能增長幅度不大,甚至有的負增長。

6.義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韓國的變化則是由於匯率的影響。
2008年義大利繼續保持第7位,以美元計價名義GDP增長16%,而其實際為零增長,這是因為歐元升值的影響。同樣的原因,西班牙增長18.9%,加拿大增長11.2%,墨西哥增長28.9%,澳大利亞增長20.2%,都是因為本國貨幣兌美元升值的影響,澳大利亞則還有鐵礦石暴漲的原因,而韓國負增長3%,則是因為韓元貶值。這樣,它們這幾個國家的排位就發生了變化。韓國由第13位降到第15位,墨西哥升至13位。

⑥ 印度GDP是多少

印度在2018年的GDP為2.726萬億美元。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

2016年印度經濟首次超過英國,按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在成長速度方面,印度在2014/15財政年度的GDP增長達7.3%,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成長最快的經濟體。

(6)怎麼找印度歷年經濟增速擴展閱讀:

印度2019-2020財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經濟增速預計為5%,低於上一財年的6.8%,與印度央行去年12月的預測值一致。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印度經濟增速為5%,第三季度增速為4.5%。分析人士認為,去年第四季度印度經濟增速可能觸底回升。

不過,由於外需疲弱,國內投資意願不強,增速回升幅度預計不會很大。印度本財年經濟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製造業明顯下降,預計本財年製造業增速將從上財年的6.9%降至2%。此外,農業、建築業等行業增速也有所下滑。

⑦ 印度1900——1950年經濟增長狀況

在獨立之後的30年裡,人們用「印度式的」(Hin)經濟增長率這個詞語來形容印度的經濟表現,意思是令人失望但並非災難性的結果,而且與印度宗教所宣揚的安於此生的宗教信條相一致。

當然,隨著過去20年印度發生的巨變,這一陳詞濫調逐漸被廢棄了。自1980年開始,印度的人均經濟增長率增加了一倍多,從1950-1980年的1.7%上升到1980—2000年的3.8%。過去,在社會主義政策和許可證、配額制度的束縛下,印度經常被作為錯誤發展戰略的反面典型。現在,印度成了一個模範生,人們用她作為例子,來說明如果轉向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經濟增長潛力可以得到多麼大的發揮.雖然印度的經濟增長率沒有中國高(收入水平也不及中國),但由於其可靠的民主制度和信息技術領域的強勁表現,在許多觀察家的眼中,這個國家就算是不能取代中國的地位,也越來越對中國形成了強有力的挑戰。

印度的經濟進步對於她的10億國民來說是一個福音。同樣重要的是,這一轉變也給其他貧困國家帶來了希望,她向世界表明,如果採取適當的政策,快速的經濟增長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那些產生印度奇跡的「適當」政策是什麼呢?在政策報告和報刊上,充斥著許多關於這一問題的答案。傳統和常見的觀點認為,在1991年之前,印度實行貿易管制政策,印度經濟與外隔絕,在國家引導下建立的產業非常低效,過度管制阻礙了私有部門的發展,政府的控制和官僚主義窒息了私有經濟的活力,但這些情況在1991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國際收支危機的刺激下,印度的政策制定者起用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這樣的專家來治國。辛格很快啟動了經濟自由化進程,貿易壁壘被拆除,外國直接投資受到鼓勵,許可證制度被廢除,私有化開始了。在軟體出口和呼叫中心業務的帶動下,印度經濟開始騰飛。

如同所有的簡單描述一樣,上述觀點確有一定的道理。印度的經濟一度是世界上管制最嚴厲、最封閉的經濟之一,這種情況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變。的確,1991年的經濟自由化可以說是印度經濟的分水嶺。但是,上述觀點沒有認識到的一點是,印度經濟的加速增長早在1991年前的10年就開始了。只要對印度的經濟增長歷史做一個粗略的觀察,就可以發現印度的經濟加速增長起步於1980年左右,這一增長趨勢在1991年後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實際上,一些指標,如社會全要素生產率甚至在1991年後表現出相反的特徵,增長速度有所下降。因此,1980年後,印度經濟的良好表現並不能歸因於1991年改革。1991年改革可能的確對維持和加快印度經濟增長起到了作用,但是我們需要有更寬廣的視角來理解印度經濟增長中的變化。由此得出的一個相關論點是,最近出現的一些現象,如IT產業和相關服務業的崛起並非印度經濟增長的源泉。

本文將對印度經濟增長提供一個不同的解釋。我們認為,印度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中央政府於1980年採取了支持私有部門的態度。在此之前,執政的國大黨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和偏向窮人(pro-poor)的政策。當英迪拉·甘地於1980年重掌政權之後,她調整了自己的政治盟友,與私有部門代表結合在一起,開始拋棄以前華而不實的政策。中央政府對企業的態度從敵視轉變為支持。1984年,拉吉夫·甘地上台之後,英迪拉·甘地的政策得到進一步推進和強化,而且不像以前那麼含蓄。在我們看來,這是80年代早期釋放印度私有部門活力的關鍵轉變。

正確地描述印度政府的這一態度轉變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們對促進市場導向(pro-market)和促進企業導向(pro-business)加以區別。前者著重於消除市場障礙,致力於經濟自由化,為新設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好處。而促進企業導向則著重於提高現有企業的盈利性,它對現有企業和生產者有利。促進企業導向的政策包括減少現有企業生產能力擴張限制、消除價格控制和降低公司稅(這些都發生在80年代),等等;而促進市場導向的政策的典型例子是貿易自由化(直到90年代,這一政策轉變才取得進展)。通過比較東亞和拉美的改革方式,可以理解促進市場導向和促進企業導向之間的區別。韓國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改革基本上是促進企業導向而非促進市場導向的,而拉美90年代的改革基本上是促進市場導向的。

印度80年代早期的政策變化可以被稱為促進企業導向的,而非促進市場導向的。在那一時期,對於已有企業來說,真正的自由化基本上是不受歡迎的。與獲得已有企業的政治支持相比,英迪拉·甘地對實行對外開放和消除競爭障礙相對不感興趣。拉吉夫·甘地本人更傾向於自由化,但是由於他步子邁得過大,博福斯軍火丑聞(Bofors scandal)使他的威信受損,他又不得不走了一段回頭路。因此,這一時期改革的受益者主要是已有企業和原有業務,而非新企業和新業務。但是,我們認為,這一時期向促進企業導向的政策轉變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推動80年代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基本因素。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們發現1991年之後的真正自由化並沒有改善總體的經濟表現。很明顯,雖然存在價格扭曲和其他市場扭曲,這一時期的政府態度轉變是經濟增長的一個有力推動器。

政府的態度變化之所以能夠對經濟增長產生重大影響,與印度的初始改革條件有關。相對於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來說,印度具有很好的政治經濟制度。她是一個民主國家,存在廣泛的法治,產權得到充分保護。如果按照其他類似國家的標准來看,印度的收入水平應該是現在的好幾倍。這背後的隱含之義是政策環境的較小改變都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巨大影響。我們可以將政府取消對私有部門的敵意視為改變之一,這對於實際政策來說並非一個很大的變化,但是對投資者的心理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文將首先介紹印度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轉變並進行相應比較。我們認為,這一轉變是基於生產率的巨大進步(而非要素積累)。我們還認為,印度已經從1980年之前的落後者轉變為一個優勝者。

接著,我們將提供對這一轉變的一系列解釋,並指出為什麼它們不能令人滿意。在80年代,印度並沒有出現過很多自由化政策,而且為數不多的一些還是發生在80年代後期。在這一時期,印度經濟仍然與外界隔絕,甚至在某些方面保護程度還有所加劇。綠色革命並不能成為非農業部門發展的源泉,因為我們沒有發現內部貿易條件的必需變化。需求因素也不足以解釋生產率的上升。公共部門投資也不可能提供充分的解釋,除非我們做出滯後假設。

隨後,我們提出自己的解釋,並提供一些經驗數據進行支持。我們尤其強調,1980年之後的經濟增長在某些特定的經濟活動領域和特定的地區更為強勁,這些經濟活動領域和地區最容易享受政府態度轉變帶來的好處,它們就是在以前的政策體制下建立的正規製造業部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以前政策體制下產生的知識和現代製造業基地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一旦政策環境發生就了有利於私有部門的轉變,經濟可以順利起飛。所以,在前期的投資已經發生的地方,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

本文的分析重點是80年代印度經濟向高增長的轉變,而很少涉及1991年改革和90年代的經驗。我們認為,啟動經濟增長和保持經濟增長是截然不同的挑戰,需要不同的政策和方法(Rodrik,2003;Hausmann等,2004)。本文主要關注啟動經濟增長的挑戰以及印度的相關經驗。

一、事實

本文所基於的一個關鍵事實是印度經濟增長的轉折點發生在1980年左右而非大多數人所認為的90年代。正是從1980年開始,印度開始揮手告別過去的「印度式的增長」。其實,我們並不是第一個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德龍(DeLong,2003)、威廉姆森和扎哈(Williamson和Zagha,2002)都強調了印度經濟增長速度的翻倍早在1991年改革前10年就發生了。但是,我們沒有發現運用標準的政策導向因素來分析印度經濟快速增長的文獻,而且所有的解釋給人的印象都是90年代的改革導致了印度卓越的經濟表現(Ahluwalia,2000;Srinivasan和Tenlkar,2003)。

圖1描繪了與總體經濟表現有關的3個指標:實際人均GDP、每個工人創造的實際GDP和全要素生產率。從1980年開始,這3個指標都呈快速上升勢頭,而此前20年間基本保持平穩。表1也表明,80年代與70年代相比,前者的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比例都要高出大約3個百分點。盡管90年代仍然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但各個生產率指標的增長呈下降趨勢,比80年代下降了0.3到0.6個百分點不等。不管90年代是否比80年代略差(或略好),數據已經充分證明印度的經濟增長是從1980年左右才開始大幅度改善的。

許多研究都提供了印度經濟增長轉折點發生在1980年左右的證據。首先,利用白聚山和佩龍(Bai和Perron,1998,2003)所描述的方法,我們計算了四個增長率的最優單轉折點、最優兩轉折點和最優三轉折點,這四個增長率的基礎指標分別是以固定美元價格(世界銀行)計算的人均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每個工人創造的GDP和全要素生產率(Bosworth Collins,2003)。在所有的情況下,我們都發現單轉折點發生在1979年。第二,奧斯曼等人(Hausmann等,即將發表)利用大量的跨國數據分析了向高經濟增長的轉變,將印度的經濟增長轉折點定為1982年。最後,沃勒克對印度GDP及其分解項目進行了節點分析。她發現在80年代初中期印度的GDP增長出現節點。在1980年,存在節點的F統計值最高(Wallack,2003,第4314頁)。

1980年之後印度總體生產率的提高是由於什麼原因?僅僅是資源從低生產率部門(農業)轉移到高生產率部門(製造業和服務業),還是私人部門的表現改善了?在三個主要部門的勞動力構成方面,曾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顯著的是農業部門的勞動力比例從1975年到1995年間下降了大約10%,同時服務業和工業的勞動力比例分別上升了大約7.5%和2.5%。但是,這一變化僅僅能夠解釋總體生產率上升中的很小部分(不到10%)。例如,當利用固定(基期)就業比例計算總勞動生產率時,80年代的增長速度比70年代提高2.6%-2.9%,90年代的增長速度比80年代下降0.4%-0.6%(表1)。

表1 印度總增長和部門增長核算(年均增長率,除非特別說明)

時期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1990-1999
Bosworth-Collins(B-C)
產出
3.84
2.98
5.85
5.59
工人的單位產出
1.87
0.69
3.9
3.27
工人的人均資本
0.83
0.61
1.06
1.32
教育
0.29
0.58
0.32
0.34
全要素生產率
0.74
-0.5
2.49
1.5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產出
3.75
3.16
5.64
5.61
工人的單位產出
1.77
0.86
3.69
3.3
全要素生產率①
1.17
0.47
2.89
2.44
全要素生產率②
-0.94
-2.07
1.28
0.94
根據當前就業比例分解的工人產出增長率
農業③
1.2
0.13
2.57
1.29
製造業④
2
6.3
6

服務業(B-C)⑤
2.12
6.32
6.57

服務業(IMF)⑥
3.14
5.3
6.69

以基期的就業比例為權重測算的總的工人單位產出增長率
總(Bosworth-Collins)

0.69
3.66
3.08
總(IMF)
0.86

3.49
3.11
勞動轉移對總的單位工人產出增長的貢獻
總(Bosworth-Collins)
n.a.

0.24
0.19
總(IMF)
n.a.

0.2
0.19
就業比例

1975
1985
1995
農業

70.8
64.4
60.8
工業

12.4
15.2
15.8
服務業

16.8
20.4
23.4

資料來源:Bosworth和Collins(2003);Ghose(1999);和作者的估計。

①根據勞動力。

②根據15歲以上人口上學的平均年數

③根據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

④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數據摘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工作論文,70年代的數據,根據Ahluwalia(1995)估計而來。

⑤通過從B—C的單位工人產出總增長率中減去平均部門生產率增長率而計算出來的殘差。

⑥通過從IMF的單位工人產出總增長率中減去平均部門生產率增長率而計算出來的殘差。

⑦得自Ghose(1999)。其中,1977和1978年的數字是通過運用1977/1978-1983年間的趨勢回推至1975年推算出來的,而1993-1994年的數字是通過運用1987/1988—1993/1994年間的趨勢前推至1995年推算出來的。

作者:丹尼·羅德里克 阿爾溫德·蘇布拉馬尼揚 來源:《比較》第十四輯

⑧ 求中國和印度近十年的經濟比較!期待能得到答案,謝謝!

印度從1991年才開始實行經濟改革,在那之後的10年中,年平均增長率則在6.1%。但是近年來,印度經濟增長的腳步開始快,2004年的增長速度達到6.9%,2005年達到8%,2006年9.4%。2004年以來,印度經濟一直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長,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閱讀全文

與怎麼找印度歷年經濟增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人流量多少 瀏覽:690
刺激戰場印度服怎麼登錄 瀏覽:800
3d印尼龍粉末哪裡有 瀏覽:772
印尼青山工作簡歷怎麼寫 瀏覽:829
中國信必可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470
中國現在發快遞到美國要多久 瀏覽:686
義大利的國旗跟什麼相似 瀏覽:233
匡威與義大利utt哪個好 瀏覽:800
中國心冠疫苗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瀏覽:36
伊朗有多少新型冠狀病人 瀏覽:583
伊朗美軍基地有多少 瀏覽:97
伊朗和伊拉克哪個實力 瀏覽:911
美國拒絕伊朗總部說明什麼 瀏覽:210
義大利簽證有什麼用 瀏覽:508
伊朗國內油價多少 瀏覽:652
伊朗疫情怎麼穩定 瀏覽:47
加拿大人在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336
越南當地人買什麼禮物 瀏覽:545
印尼虎一直張著嘴怎麼辦 瀏覽:991
在韓國如何申請去越南簽證 瀏覽: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