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有多少墓地

印度人有多少墓地

發布時間:2023-01-25 19:12:56

1. 印度人竟然大量收集屍體,還以販賣親人遺體為榮,這究竟是怎麼了

在我們都知道醫學院、醫院和實驗室,有很多的人骨被用於許多標本制備和學習道具。那這么多醫學院、研究所和人骨是從哪裡來的,有什麼地方會有這么多的人骨供我們做成標本那答案你一定想不到就是印度,那是因為可以省下來火葬的費用還能撈一筆金錢。

此外,印度的窮人很喜歡把屍體埋在水裡,並經常把裹好的屍體扔進恆河。這些屍體已經成為人體骨骼黑市利潤的重要來源,並被運送到世界各地的手術台。根據印度警方的調查,每年約有200塊人骨被秘密「出口」到孟加拉國和尼泊爾等不發達國家和地區。人骨黑市猖獗,已經成為印度東部一個「欣欣向榮」的盈利行業。

2. 印第安人保護土地的故事

中國網12月28日訊據美聯社12月27日報道,美國印第安人部落正花錢買回自己祖先曾居住過的土地,他們表示,購回土地將幫助他們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及生活習俗。

美聯社從美國印第安事務管理局得到的消息稱,印第安人部落將共計購回約84萬英畝土地,相當於整個羅德島的面積。報道稱,印第安人還將保留一些墓地及葬禮儀式,他們還會將購買的土地用於耕作及封山育林,並努力讓印第安人部落實現自給自足。

這些購買土地的印第安人部落包括溫尼貝戈族及波尼族。溫尼貝戈族在過去5年時間內將內布拉斯加州東部的700英畝的土地從聯邦手中買回,波尼族在俄克拉荷馬州購回1600英畝土地。這些印第安人擁有的土地雖然不受大部分州法律制約,但必須服從聯邦法律。

另外三個部落購買了南達科他州布拉克山四周的土地,以此防止開發者利用土地破壞當地環境,另外,來自美國達科他州、內布拉斯加州、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及俄克拉荷馬州的17個印第安人部落,還要利用布拉克山進行宗教儀式活動。

南達科他州組織「RosebudSioux」成員艾米莉-懷特表示,印第安人部落購回土地的行為表明,他們正在努力保存自己的傳統文化及生活方式。懷特說:「所有這些都是相互關聯的,如果你有土地,你也會將土地與文化聯系起來」。

該組織主席羅德尼-波爾多還表示,印度人部落不該用購買的方式收回這些土地,因為這些土地本來就是被非法強占的。但他也承認,如果不採取購買方式收回土地,這些土地將得不到保護。

美國印第安事務管理局發言人蓋里-加里森表示,依據18世紀聯邦政府與印第安部落間協定,沒人知道聯邦政府應歸還多少土地給印第安人部落,因為多個世紀以來,聯邦政府一直在修改協定條款,他們要優先將土地分給開拓者、鐵路公司及電信公司。

另外,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聯邦政府將花20億美元,幫助印第安人部落得到幾個世紀前失去的土地,聯邦政府還將幫助部落重新控制這些土地。(王凱)

3. 印度宮殿藏有一餐桌,人們去那裡不是為了吃飯,是啥目的

在中國,我們把死神看的很敬重,對鬼神更是敬而遠之。但在印度,人們似乎把鬼神當成一種信仰。去過印度旅遊的人都知道,印度的人們似乎都與“鬼神”生活在一起,印度的泰姬陵、甘地陵、胡馬雍墓等實際上都是墓地。印度很多墓地都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印度人對它們並不避諱,反而把它們當做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樣的餐桌上跟朋友聊聊人生,思考生死,會讓自己原本浮躁的心安靜下來。同樣這也是離鬼神最近的地方,能讓鬼神更好的保佑它們,給他們帶來好運。這樣古怪的餐桌有沒有吸引到你呢?大家想不想離鬼神近一點思考人生呢?

4. 帕西人的教徒墓地

鴉片戰爭以前,已有帕西人到廣州經商,其後亦有帕西人在香港定居。帕西人向來親英國,相傳香港在日佔時期,日本人將帕西人與英國人關押在一起,與印度人分別看待.有部分帕西人以販賣鴉片起家,原來在香港居住的帕西人,大都在1997年前移民外國
廣州的長洲(著名的黃埔軍校正位於長洲島上)有「帕西教徒墓地」,墓地原已荒廢失修,在2002年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墓地在2005年完成修繕,附近有「外國人公墓」,在鴉片戰爭以前,由於外國人不得進入廣州城,因此外國商船隻能停泊在長洲島,不幸客死的外國人唯有葬在長洲島上的山頭。
在香港,比較著名的帕西人有摩地(摩地是香港大學的創辦人之一,尖沙咀有摩地道),律敦治(香港今有律敦治醫院),香港現時亦有帕西人墓地。
在澳門仁伯爵綜合醫院下方,有一個白頭墳場,也是祆教教徒的墓地。

5. 唐墓壁畫

圖在這里: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C%C6%C4%B9%B1%DA%BB%AD

全國發現的唐墓壁畫墓共計百餘座,其中陝西關中最為集中,數量也最多,共有壁畫墓86座[1]。人們對唐墓壁畫的性質、形式、內容、分期以及所用顏料和製作技法進行了有益的探討,獲得了多方面的豐碩成果。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遺跡,唐墓壁畫的內涵無疑是極為豐富的,其研究價值也是多層面的。但作為考古學標本,在多大程度上可視為可信的史料,卻大打折扣,至今人們對此見仁見智。筆者以為,將其作為反映唐代社會生活與風尚的考古學資料的價值則尤為明顯。

一 將唐墓壁畫視為制度史研究的資料缺乏確切性

在所有的唐墓壁畫研究中,對於乾陵陪葬墓壁畫的研究工作無疑最為熱烈。但時至今日,對其中的絕大多數壁畫內容的認識尚處於模糊狀態,只有對章懷太子墓中的《客使圖》的研究相對深入、確切。即使如此,專家學者對其中個別人物的國別、族屬的認識仍然沒有十分確切的把握。在關於《客使圖》的研究成果中,以王仁波等人的《陝西唐墓壁畫之研究》[2]和王維坤的《唐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辨析》[3]最具代表性,連同雲翔的《唐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中「日本使節」質疑》[4],基本將東西兩壁上的外國使節鎖定在新羅、東羅馬、中國東北少數民族首領(渤海靺�或室韋)及大食、高昌和吐蕃等政權的使節身上。對這六人國別族屬的論證,學界沒有大的爭議。大家藉助文獻資料和有關考古資料在對這一具體壁畫的認識上,達到科學可信的程度。但是,以上作者和其他學者在對東西《客使圖》性質的認識上,缺乏共識。王仁波先生等認為《客使圖》是歷史上某一次禮迎賓客的紀實圖寫。有人認為是「唐朝鴻臚寺官員正要引領賓客,謁見太子」[5]。而王維坤教授則認為這是「弔唁雍王」場面的縮寫。我們認為人們在壁畫性質的甄別上產生分岐的原因在於,唐墓壁畫並不能和己有的史料作一一對應的互證,且「逾禮」現象較普遍。例如按照《舊唐書》輿服志、職官志的記載看,章懷太子墓壁畫上鴻臚寺官員所執笏板為六品以下,而其服飾、服色則是五品。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都是「號墓為陵」,但前者為12桿列戟為公主級,而後者為兩組共24桿為天子級,其輅車又是太子級的。

二 以彩繪壁畫裝飾三品以上官員墓室成風尚而未制度化

從考古發掘的成果來看,壁畫至遲在先秦時期就己存在。最早的壁畫實物為秦都咸陽宮遺址中出土的440塊壁畫殘片[6],但至今還沒有發現秦代的墓室壁畫。上世紀20年代發現的洛陽八里台空心磚壁畫被人認為是發現最早的西漢壁畫,1931年遼寧金縣營城子壁畫墓的清理是東漢壁畫墓發現的開始,現在漢代壁畫墓大約有40多座。魏晉南北朝墓室壁畫繼續流行,值得注意的是,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內容成為壁畫的重點,儀衛出行、狩獵、天象等題材較為普遍。其中以1979年發現的北齊東齊王壁畫墓最具代表性,共計71幅、200平方米,人們猜測當時的著名畫家楊子華可能是其主要作者。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各類文化事業得到了空前發展,壁畫作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成熟,漸成畫中顯流。吳道子成為壁畫中的領軍人物,其畫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人間壁畫自然影響到墓室壁畫的創作。百餘座壁畫墓和數千平方米的壁畫作品,充分反映了壁畫墓至唐己經成為貴族和高級官員葬儀的普遍風尚。以西京長安地區為壁畫墓的中心,並以此中心向四周輻射、傳播。

在壁畫墓的發展過程中,各地在接受長安影響的過程中,雖然也形成了各自特色,但在墓室結構、壁畫布局、壁畫內容等方面還是形成了規律和共性[7]。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階段性、階級性。作為厚葬之風的產物,作為唐代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8],唐墓壁畫的題目材大致為七類:即四神圖、儀衛圖、列戟圖、建築圖、內侍圖、游獵圖和星象圖[9],這些是唐墓壁畫的共性。雖然唐墓壁畫的規律性和共性特徵極為鮮明且具有超強的穩定性,但是作為墓葬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沒有形成制度,葬儀制度並沒有包括壁畫的製作的規格。

《舊唐書·職官志》載:「右校署:令二人(從八品下),丞三人(從正九品下),府五人,史十人,監作十人(從九品下),典事十四人。右校令掌供版築、塗泥、丹�之事。」王仁波先生認為壁畫的製作屬將作右校署管理[10]。須指出的是,右校署所負責的是宮廷的壁畫製作。太宗貞觀十七年繪長孫無忌等二十四功臣於凌煙閣,開元年間於東都上陽宮含象亭畫張說等十八學士像,開元八年圖畫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廟壁上。代宗廣德二年在凌煙閣繪三十二功臣像。平朱泚之亂後,德宗命繪褚遂良以下至李晟等二十七勛臣像於凌煙閣。宣宗大中初詔求李�等三十七人像於凌煙閣。太和二年(828)文宗自撰集尚書中君臣事跡,命畫工畫太液亭,朝夕觀覽。無疑,這些宮廷壁畫的內容須經皇帝欽命,因為它要昭彰忠君愛國、挺身國難、襄助王化的文武英才。充分體現「成人倫,助都化」的宮廷藝術的政治宗旨。無疑,以封建帝王為首的皇室和宮廷對壁畫的重視和支持確實為壁畫的發展和繁榮起著重要的無以替代的巨大作用。同時,對墓室壁畫的製作提供了藝術氛圍和技術條件。但是,我們看到,在幾乎所有的文獻中,並沒有將壁畫列為墓葬製作的部分。《舊唐書》卷四四在記載了右校署的機構和人員後,對甄官署作了記述:「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府五人,史十人,監作四人,從九品下。典事十八人,甄官令掌琢石陶士之事。凡石磬碑碣、石人獸馬、碾磑、磚瓦、瓶缶之器,喪葬明器皆供之。」在負責喪葬事務的甄官署的職責中並沒有製作壁畫這一項內容。

既然壁畫並非唐代葬儀制度所嚴格規定的必然項目,那麼,墓葬中壁畫的內容更沒有歷史的必然確定性。因此,我們認為,將唐墓壁畫作為研究唐代政治史、制度史的考古學資料,必須慎之又慎。唐墓壁畫的非制度化決定了其內容的不確定性;墓主人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必然決定其內容的非固定化。

三 唐墓壁畫首先是裝飾品和藝術品

就壁畫的題材而言,壁畫內容與墓主人所生活時代的生產、生活、社會交往、風格習尚以及墓主人的生平經歷息息相關,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間接的。有表現農業生產的耕地圖、耙地圖;有表現日常生活的蒸饃圖、殺豬圖;有表現墓主生平的狩獵圖、宴飲圖;表現社會交往的禮賓圖等等。總之,唐墓壁畫的絕大多數內容以墓主時代的現實生活為題材,與以敦煌為代表的石窟寺壁畫差異很大,反映抽象的宗都思想的內容很少,以寫實主義手法反映現實的世俗社會的內容較多。雖然如此,唐墓壁畫的作用和意義並不在於一草一木、一發一須地記錄墓主,留存紀念。其意義和直接目的在於裝飾墓室,是事死如奉生的觀念在唐人墓葬制度中的體現。以乾陵陪葬墓為代表的唐代壁畫墓的修建,目的是盡量將墓室建成墓主人另一個世界的院落,其闕樓、墓道、天井、便房、甬道、墓室以墓主人生前的層層宮府為藍本進行模擬。從模擬院落這一點來看,其手法是象徵性的,有抽象的藝術味道,同時也反映了壁畫墓的裝飾性,曲折地、虛擬地反映現實生活,而不是照相機式地留存墓主生活的空間——宮廷府邸。從早期李壽墓上下分欄繪制農耕牧養狩獵圖帶有明顯的魏晉北朝遺風[12],到初唐晚期盛唐早期的乾陵三墓中影作結構[13],到中晚唐的楊玄略墓[14]、高克從墓[15]等的屏風畫,唐墓壁畫更接近於其本質——裝飾性。

作為裝飾手法,唐代貴族的墓葬普遍採用壁畫的形式以提高墓葬的尊貴性,對壁畫的藝術水準必然有較高的要求。對此,我們可以發現,大型墓葬的壁畫都表現了極高的藝術價值。作為藝術品,唐墓壁畫反映唐代社會生活是間接的藝術化的。墓室壁畫是唐代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繪畫的基本態勢:以人物畫為唐代繪畫的主流;在「史實風俗畫與日俱增」[16]的趨勢中,墓室壁畫則成為現實習俗畫的重要表現場所;肖像畫、仕女畫日益獨立的時候,在幾乎所有的壁畫墓中,都有仕女畫和肖像畫。這固然與皇室貴族生前聲勢浩大前呼後擁宮女如雲的活動場面有關,但藝術本身的發展則使墓室仕女畫日臻高妙。在我們欣賞永泰公主墓等乾陵陪葬墓壁畫時會發現,壁畫作者與其說是渲染皇室貴族宏大的場面,不如說是在展現各種各樣美麗多恣的宮廷仕女。她們身著各種色彩的艷麗的服飾,手捧各種各樣的容器,在車家筆下展現的是她們的各種姿勢,有正面、側面、側後、側前;有各種各樣的表情,或天真,或憂郁,或無助,或高傲。在刻畫人物表情方面,乾陵壁畫可謂爐火純青,章懷太子墓墓道東壁的《客使圖》(或雲《禮賓圖》)將唐朝鴻臚寺官員的優雅從容和外國來使的謹怯弱對比得淋漓盡致。此墓前室的《捕蟬圖》將三個年齡段的女性的表情和步履姿態也刻畫得恰到好處,將唐朝宮女們從單純天真到無聊郁悶的生活軌跡濃縮於畫幅之中,引起人們無限聯相,堪稱唐墓壁畫中的代表作。

成功的畫作特別是經典之作,不僅在繪畫技法車畫經驗上有豐厚的積累,同時在繪畫理論上有很深的造詣。唐墓壁畫也反映了當時的繪畫理論。

四 壁畫反映社會生活的現實性和同步性

對唐墓壁畫所進行的考古學分期的標準是壁畫的布局和內容,而不是墓葬制度和禮儀規范。我們發現壁畫內容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基本是同步的。

1.《客使圖》與初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隋朝的短暫統一為李唐的統一不僅在文化思想認同上創造了條件,也為治理和控制前所未有的大帝國積累了經驗。這些經驗對於剛剛建立的唐王朝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受到高度重視。《資治通鑒》卷198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647)條記載:(太宗)問侍臣曰:「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者。」

有著鮮卑裔脈的李唐皇室在思想感情上親近少數民族本是夷夏觀念淡薄的表現。作為漢化較久並且成為李唐第二代君主的李世民,在民族政策上能有如此開明的認識確屬可貴,特別是在移徙大量少數民族充實內畿的同時,在邊疆地區實行帶有民族地方自治性質的羈縻州、府,展示了他高遠的歷史視野和尊重時事的政治覺悟,體現了時代的進步性。接下來的高宗、武則天統治時期,又是一個對外交往極為繁榮的時代。這一時期,征高麗大獲全勝,收復西域疆土重置安西四鎮,建立了歷史帝王夢寐以求的歷史功勛。唐代外交不僅是中國古代外交發展的鼎盛階段,而且在當時的世界上也處於領先地位[17]。而且與當時的法蘭克王國、拜占庭帝國、大食帝國相比,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諸領域均處於領先地位,因而在對外交往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優越勢位。

唐墓壁畫緊緊把握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重要活動。當然這種反映是曲折的藝術化的。在反映中外交流內容的壁畫中,乾陵的兩幅壁畫——章懷太子墓墓道東西壁《客使圖》,堪稱同類題材的經典之作。王仁波、王維坤諸先生己經考證出其中的外來使節的國別和族屬。連同各個唐墓出土的唐三彩,以及以西安、固原、洛陽一線為國心地帶的粟特人墓地[18],使人們看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壯麗畫面。在這個畫面中,除了上述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以外,還有印度人、孟加拉人、巴基斯坦人(五天竺)、阿富汗人(吐火羅)、日本人(倭國)、越南人(交趾)、柬埔寨人(扶南)、斯里蘭卡人(獅子國)的祖先,而且,這個畫面是即時性而不是追憶性、紀念性的。

如宿白先生所指出的,唐代諸王擊球,最早記錄見載於《封氏聞見記》所記景雲中(710—711)諸王與吐蕃擊球,章懷太子墓壁畫造繪於此時。懿德太子壁畫繪架鷹牽豹。波斯、粟特地區狩獵用豹,文獻記載這個地區貢豹始於開元初,盛於開元、天寶時。「波斯國多駿犬,今所謂波斯犬也」,文獻記載昭武諸國貢犬,也多在開元、天寶時。而懿德、章懷墓壁畫資料或早於或與文獻記錄約略同時[19]。這表明,唐墓壁畫反映唐代社會生活是很及時的同步地。

另外還有。。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a4f8e10100as8j.html

6. 色雷斯首領的墓穴有哪幾處

在現今保加利亞西北部的瓦拉察一地發掘的色雷斯人部族首領的墓穴,向人們展示了當年色雷斯人的一些生活場景,它包括三外墓葬點,其中主要一處陵墓由兩間墓室組成,在前室入口處停放著一架裝飾豪畢的四輪馬車。引人注目的是,三匹拉車的馬連同銀制的馬具也成了殉葬品。在馬的骨骼旁邊還有一位女子的骨骼,肋骨間插有一把已生銹的利矛,這顯然是當殉葬人反抗時有意加害的。主墓室內擺放著部族首領和他妻子的棺材。部族首領年為30歲,身上配有全副盔甲、短劍以及裝有70支箭鏃的箭筒。其中頭盔做工尤為精細,樣式也與只露有兩眼的希臘式銅板頭盔不同,它依照人的五官位置雕刻成面形圖案,甚至頭發、眉毛也清清楚楚。首領妻子的隨葬物品,其工藝精湛更是令人叫絕。其中金制的月桂樹葉花冠,恐怕只有中國古代的皇後之冠可與之相比。但這位年約18歲的「王後」竟也死於非命,一把利刃深深地刺進了她的胸骨!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們考察,造成這種悲劇的原因是,色雷斯人部族實行一夫多妻制,首領或武士在預感到死神將至時,命令族人殺死他們最寵愛的、也是最漂亮的一位妻子作為陪葬者。從這種非常荒謬和野蠻的規定中,人們也不難看到色雷斯人部落首領的權威性和父系氏族社會的某些特點。

奇怪的是,色雷斯人在保加利亞史前文化的舞台上做了一番頗有光彩、頗有建樹的歷史活動之後,卻不知何故地突然中斷了他們的英雄業績。有人猜測他們可能遷徙到歐洲其它地區去了。也有人推斷是外敵入侵戰禍所致。但這些說法都缺乏可信的證據。相比之下,倒是希臘大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意見,對探討這個問題有些啟發。他說:「色雷斯人是繼印度人之後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如果他們由一人統治,或如果他們內部一致的話,那他們將攻無不克並無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但他們卻不能團結一致從而失去了這種可能性,這也是色雷斯人衰落的原因。」

保加利亞史前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目前仍在進行。僅瓦爾納一地發現的金制或銅制器物,已達2000多件。人們還在烏爾奇圖姆發現了歐洲大陸青銅時代最大的黃金儲地。許多考古學家認為一定還會有更大的奇跡出現,到那時人們也許才能夠對保加利亞史前文化成就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做出准確的評價。

7. 印第安人賣藝前面放的小人是什麼

祖先的干屍,亦是木乃伊,一般置於家旁墓地,或是土罐中、籃中,放於門前,靜心照料,和古印第安人祭祀有關,祖先的靈光和生者同在,至於街頭藝人前的應該是人偶,象徵意義。

印第安土著人又稱美洲原住民,是除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總稱。義大利航海家C·哥倫布航行至美洲時,誤以為所到之處為印度,因此將此地的土著居民稱作「indians」,以後雖然發現他的錯誤。

但習慣稱法已經普及了,所以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稱印地安人為「西」印度人,在必要時,為了區別,稱真正的印度人為「東」印度人。漢語翻譯時直接把「西印度人」這個單詞翻譯成「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煩。此人種分布於南北美洲各國,屬蒙古人種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語,包括十幾個語族,至今沒有公認的語言分類。

印第安人,黃種人,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據傳在15000—25000年前由亞洲經白令海峽陸續遷入,分布南北美洲。在極北部有埃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在北美有阿塔巴斯幹人、阿爾貢金人、易洛魁人、蘇人和馬斯科基人等;在中美有阿茲特克人、瑪雅人、加勒比人、奇布查人等;南美有印加人、瓜拉尼人和阿拉烏幹人等。

語言屬印第安語族。最先種植玉米、馬鈴薯、向日葵、棉花、金雞納樹等作物,對人類作出貢獻。16世紀前,多半尚處於母系氏族階段,也有少數象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已形成早期奴隸制國家和有相當高的文化。

16世紀起遭歐洲殖民者的摧殘和殺戮,發展中斷,人口下降。現有3200餘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北美約剩80餘萬人,大都被趕入保留地,生活艱苦。在中美和南美一般都受所在國統治者的歧視和同化。

8. 不是清明節可以去墓地燒紙嗎

不是清明節可以去墓地燒紙嗎

不是清明節可以去墓地燒紙嗎, 祭祀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很熟悉,中國家庭在清明節、春節, 家家都要掃墓、 祭祀。但是很多人因為工作所以節假日都沒有機會祭祖,那麼不是清明節可以去墓地燒紙嗎

不是清明節可以去墓地燒紙嗎1

可以燒。燒紙錢就是一項由來已久、延續至今的傳統習俗。

古代有陰陽的觀念,以死生為界,死後的人去了陰間,活著的人在陽間。古代還有「事生如事死」的說法,即是生前有的,死後也要有。所以古人的墓里通常有很多陪葬品:陶器、玉器、金錢等等。而燒紙錢,就來源於古代喪葬中的「瘞錢」,「瘞錢」解釋一下,就是用來給死者陪葬的錢。

「紙錢」也並不只是錢幣的樣子,有紙衣、紙褲、紙鞋、紙帽、紙牛紙房、紙人等等。「紙錢」也不一定是「燒」的,也可能用來撒、埋等。撒紙錢一般是在辦喪事、移棺材時,把紙錢灑在路、河川上,用來收買路上、河川的鬼神,避免他們刁難死者亡魂,俗稱「買路錢」。

至於為什麼用「燒」,可能是受到了佛教影響。在印度人觀念里,火可以將祭品傳遞給鬼神,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東漢以後,隨著佛教從印度傳人,傳入中國。而通過「焚化」能從「現界」轉入「冥界」的觀念也被人們接受,用到了紙錢中,出現了「燒紙」。

不是清明節可以去墓地燒紙嗎2

上墳注意事項

1、忌諱清明後上墳。農村風俗,從春分到清明節令之間是上墳的時間,但禁忌清明節令後上墳,因為清明過後,祖輩墓門會在清明節那天關閉,後人送再多的東西也無法受用。

2、忌諱早晨和黃昏後上墳。農村裡有講究,清明上墳最佳時間要選擇在午後到太陽落山之前上墳,因為這段時間的陽氣旺盛,其它時間上墳陰氣重不利於後人,禁忌上午和黃昏後上墳。

3、忌諱墳頭有枝葉雜草。農村俗語說,清明時節添新墳,有後墳頭飄紙錢,無後墳頭草長清。清明節要為祖墳添置新土,清楚枝葉雜草,特別是有樹枝長出的墳頭一定要鏟除,否則樹根纏棺後人必有疾患。

4、忌諱墳塋鼠蟻之穴。農村習俗,清明添墳時候要清除填平鼠蟻之穴,有塌陷的地方也要修整完好,否則會危及後代子孫家業根基。

5、添墳取土禁忌。農村裡清明添墳取土有很多禁忌,禁忌取太歲方位土,太歲方位是流年地支所指方位,不取與流年相沖方位土,不取碑前墓後方位土,不取西北方位土,否則會引起對上蒼和先人的不敬。

6、忌諱年老,體弱,病重,孩童上墳。農村裡有講究,禁忌年老體弱,重病之人和幼童去掃墓,因為這部分人正陽哀弱,會招致陰氣上身,屬大忌。

7、忌諱孕婦和女身不爽人上墳。農村清明禁忌有孕在身的人和正在月假之中的人去上墳,因為孕期婦女要保養胎氣,不能去陰氣重的地方,月假婦女沖紅也不宜參加祭奠活動。

8、忌諱空腹上墳。農村裡有講究,不能空腹去上墳,要吃好飯或者喝點稀飯才能去上墳,因為空腹體力弱,容易疲勞,墳地陰氣重,會引發陰氣上身帶來紛擾。

9、忌諱穿紅戴綠上墳。清明添墳是後人寄託哀思的活動,禁忌穿著鮮艷服裝上墳,禁忌濃妝艷抹,禁忌佩戴金銀首飾,禁忌嬉鬧喧嘩,禁忌拍照留影。

10、忌諱參與別人家上墳。農村風俗,清明不能參與別人家的添墳活動,因為各家先祖所賦予後人的氣運不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紛爭,以免霉運上身。

11、忌諱空手回家。農村風俗,清明添墳後不能空手回家,要在墳邊取一把土放在袋子里帶回放到家門口,以示後人能得到先祖福壽蔭澤。

12、忌諱回頭張望。農村裡有講究,清明上墳後不要回頭張望,以免將先祖魂靈招領跟隨附身,會帶來俗事紛擾。

13、忌諱拜親訪友。農村裡有講究,上墳後不要拜訪親友,不要串門,因為上墳剛從墳地回來,難免有些陰氣相隨,如果串門會把陰氣帶到別人家裡,會引起別人家不滿。

不是清明節可以去墓地燒紙嗎3

沒到清明節可以去墓地嗎

沒到清明節也可以去墓地。

清明節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日子。但各地有各地方的`習俗。我們這里有句俗語:早清明,晚十一之說,也就是說,清明祭祖可盡早,不可延遲清明。如提前,一般提前個一周為宜,太早了與節日脫節,也沒有清明節的含義了。當然,現在人們時間緊,工作壓力大,由於各種原因造成清明節不能及時掃墓,其實只要有心意,什麼時間都行,只要盡到心意就行了。

清明掃墓提前去有什麼說法嗎

清明掃墓提前去沒什麼說法。

清明節掃墓祭祖,是可以提前去的,在清明節的前十天都可以,再往前趕就不太合理了,再往前趕就不是清明而是春分了。都說是"前十後三″,但都是趕在清明之前,極少有錯在清明之後的。另外清明掃墓祭祖最大的講究就是要在上午,中午十二點之後祭祖是對祖先的不敬。

所以不僅可以提前去,還要提早去,以防堵車把時間耽誤了。一定要趕在中午十二之前完成祭拜儀事,這是對祖先對長輩的尊敬。

清明節應不應該回家掃墓

清明節,回家祭祖掃墓,不僅是對亡親的敬重,也是對活著親人的安慰。所以如果時間允許,盡量回去祭拜已逝親人。

清明掃這是祖先遺留下來的節日,希望能繼續傳承下去。現在國家也很重視清明節,已把它定為法定節日。可見清明節的重要性。所以,我認為,清明天盡可能的回去掃墓。

9. 古印度的喪葬習俗有哪些

古印度存在一種非常罕見的習俗,當人們認為自己要死時,如年老病重,甚至在一切如意但為了怕將來的不幸時,他們都會自焚,以求早登極樂。人們把死當做一件幸福的事,認為「死只不過是從一個不愉快的夥伴即身體的糾纏之下得到了解脫」。有這樣一段故事說,亞歷山大離開印度時,勸說印度的智者卡蘭那斯去波斯。卡蘭那斯到了波斯但卻因不適應那裡的生活而一天天消瘦下來,但他堅決拒絕治療,最後他下定決心要自焚,任憑亞歷山大怎樣勸說都無濟於事。於是,亞歷山大隻好按卡蘭那斯的要求准備火堆,並安排子一個儀仗隊。自焚那天,卡蘭那斯頭戴印度式花環,在萬人注目下從容地登上柴堆。當柴堆點火時,按照事先的安排,喇叭吹響,軍人吶喊,以向死者致敬。

有祭禮圖像的印章在古印度文明中,還存在另一種較為文明的喪葬習俗——土葬。在哈拉巴古城發掘時,發現了個人墓葬和家族墓葬。這些墓葬為我們研究古印度人的宗教信仰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

根據考古發掘,個人墓葬的往往是較為上層的人物,棺材也很講究,是用當地珍貴的青龍木和雪松製成。而普通老百姓則一般葬於公墓。古印度人相信,人死後到了另一個世界,墓地就是死者另一種生活的地方。幾乎在所有墓葬中都有隨葬品,根據生前地位的高低,決定隨葬品的多少。在隨葬品中,有天青石、玉髓或銅珠等裝飾品。

在哈拉巴文明時期,墓的形狀通常是長方形的,挖得比較深。在出土的男性隨葬品中,有日常用的各種陶器,估計當時裡面盛滿了水和酒,准備給死者享用;而女性隨葬品中,則少不了首飾、鏡子等美容用品。

在哈拉巴文明衰落後的幾千年中,這種習俗仍在延續。1978年,烏茲別克考古學家維克多·薩里爾尼第在阿富汗的泰里爾·泰普發現了七座墓葬。經過考證,年代為公元1世紀左右,當時這里由印度的貴霜王朝所統治。每座墓中都有一口無蓋的木棺、一具骷髏和大量的金匾、珠寶及其他隨葬品。在一個女性墓中還發現一頂可折疊的王冠,由此推斷,此墓的主人地位很高,可能是王妃之類的人物。

10. 左宗棠收復新疆,士兵卻極度不滿,挖開阿古柏墓穴:讓你灰飛煙滅

說起清朝時期的功臣,左宗棠一定是繞不過去的,但是,若讓後代世人具體談談左宗棠的事跡以及他的功績卻很少有人能具體說出幾點, 只知其偉大卻不知其為何偉大

但是,非要說起左宗棠一生之最, 那收復新疆的功勞一定是不可磨滅的 。收復新疆這件事是被載入史冊的,如此大的事在 歷史 上卻存在著種種疑點——收復新疆中竟然發現有5000印度人的存在,當時的新疆為何會發現如此龐大數量的印度人呢?

既然左宗棠有如此豐功偉績,那麼首先,還要從做左宗棠此人開始介紹。

左宗棠1812年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的一個小村莊里,家境極度貧寒,父母都是務農的農民,等到左宗棠能言能走時,便開始幫著家裡干農活,他從小就看到父母被嚴酷的苛稅制度所剝削。

本就收入甚少,交稅之後就更是難以維持家計,就是從此開始,左宗棠便立志讀書考官,一是為了改變家裡的現狀,二是希望能給百姓造福,讓本就貧窮的務農人員可以免受苛稅制度的剝削。

左宗棠為了能考出個好成績,整日埋在書桌前學習,可謂是廢寢忘食了。終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而且幸運的是左宗棠還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一位伯樂,也就是 他的老師賀熙齡

在賀熙齡的幫助下,左宗棠終於又在會試中取得了十五名的好成績, 並與賀熙齡的女兒喜結連理 。之後,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左宗棠認為自己即是這國家之臣,便理應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左宗棠就此首次出山,去鎮壓太平天國的反面力量

太平天國被左宗棠打跑之後,他便有了"賢能之國"的稱號。至此之後,左宗棠還乘勝追擊,清理了太平天國剩餘的殘留力量,並且從西洋引進人才和技術,壯大自己的隊伍。因為他知道了軍事力量的重要性,並決定繼續為國報效。

這些確實是左宗棠的功績,戰績赫赫但卻沒有提到左宗棠在 歷史 上最為著名的一大事件——收復新疆

簡而言之就是在1878年1月初,左宗棠大軍擊潰了阿古柏在新疆和田的殘余勢力,收復了新疆最南端的一座城市,同時還俘獲了大量外國人。

能如此順利收復新疆,是因為這其中蘊含了左宗棠在收復時運用的一個巧妙的戰略,那就是 "緩進急戰" ,既然明知沙俄軍事、 科技 遠比中國發達,那麼要取得勝利,就需要從長計議、速戰速決,此法果然奏效,新疆最終歸於中國。

新疆是收回來了,卻是帶著重重疑點的,收回的新疆地域竟然發現了眾多外國人,且在這龐大數量的外國人中, 竟然有5000名是印度人 ,這是令當時的左宗棠十分費解的。

若是要解開這個謎題,就要介紹一位這一事件中極度重要的一個人物了, 他就是阿古柏 ,簡而言之,此人便是 收復新疆時左宗棠最大的對手 ,他原本是安集延的大將軍,在沙俄和英國的幕後支持下,在1865年侵略新疆喀什,進而強占我新疆大部分領土,建立了 所謂的"洪福汗國"

那麼這五千印度人究竟從何而來呢?左宗棠收復新疆,俘虜了這些外國人之後,便開始一一進行審訊。

原來 阿古柏竊居新疆時,一直都在與英國以及英殖印度勾結 ,阿古柏能坐上今天的位置也是因為得到了英國的很多援助,所以至此之後為了強權強政,便一直不斷的招外國人來新疆經商。

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來到新疆的印度人竟然達到了五千人之多。經過左宗棠的一番調查,這些印度人在新疆這個地方,並沒有接觸到任何軍事、政治方面的東西,更沒有與阿古柏勾結,就談不上是阿古柏的支持者,只是單純在新疆和田進行商貿的來往,做一些生意、賺一些錢。

所以,左宗棠便沒有對這些外國人進行殺戮,而是 制定了一套只針對這些外國人的治理辦法 :第一,除了貿易之外的任何領域都不得干預;第二,售賣商品不得涉及到軍火等危險物品;第三,允許暫時居住在新疆和田,但是不允許在城內走動和流動。

那麼,這五千印度人最終的歸宿是什麼呢?左宗棠雖沒有殺掉這些外國人,但是對於他們也是極度不信任的,最令他擔憂的是害怕這些印度人與造反分子或者他們本國內的一些人結盟,這的確是非常大的隱患。

因此,他提出要將這些印度人遣返回印度,如若想繼續留在中國的,也不能居住在新疆,而必須住在中原地區。這樣便去除隱患,保和田一方百姓平安,也是肅清殘敵的好辦法。

但是,這個辦法存在的唯一缺點就是工作量實在太大,當時的官兵對此產生了極大的不滿,他們認為收復新疆時的最大對手阿古柏實在令人可恨,他們把所有的不滿全部都歸結於阿古柏的頭上,本想找阿古柏泄憤。

但是,阿古柏早在收復新疆前半年就暴斃了,將這五千印度人遣返之後,士兵們為解心頭之恨,便將阿古柏的墓穴拋開,將它的骨頭拿出來搗碎,之後便上演了 歷史 上著名的 挫骨揚灰這一場景

回顧 歷史 可知,阿古柏的行為是可恨的,崇洋媚外、甚至割裂中國,這都是遭世人唾棄的。

但是,轉眼看到那些阿古柏的反面,也就是中華民族 歷史 上的正能量,類似於左宗棠這樣為國效力的英雄也是讓人倍感欣慰的。

就是因為這些為國獻身的民族英雄們的付出,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繁榮昌盛,回顧 歷史 、學習 歷史 ,除了了解過去之外,也應讓我們懂得珍惜現在的來之不易,崇敬那些像左宗棠這樣的 歷史 上的民族英雄。赤子之心、愛國之魂不論何時都是值得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下去的。

與印度人有多少墓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人流量多少 瀏覽:690
刺激戰場印度服怎麼登錄 瀏覽:800
3d印尼龍粉末哪裡有 瀏覽:772
印尼青山工作簡歷怎麼寫 瀏覽:829
中國信必可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470
中國現在發快遞到美國要多久 瀏覽:686
義大利的國旗跟什麼相似 瀏覽:233
匡威與義大利utt哪個好 瀏覽:800
中國心冠疫苗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瀏覽:36
伊朗有多少新型冠狀病人 瀏覽:583
伊朗美軍基地有多少 瀏覽:97
伊朗和伊拉克哪個實力 瀏覽:911
美國拒絕伊朗總部說明什麼 瀏覽:210
義大利簽證有什麼用 瀏覽:508
伊朗國內油價多少 瀏覽:652
伊朗疫情怎麼穩定 瀏覽:45
加拿大人在中國哪個城市 瀏覽:336
越南當地人買什麼禮物 瀏覽:545
印尼虎一直張著嘴怎麼辦 瀏覽:990
在韓國如何申請去越南簽證 瀏覽: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