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戰斗機是如何分代的各代戰斗機的典型技術特徵是什麼
一 、按年代分:50年代初到50年中期算第一代,那時的戰斗機型號有
1、美國的:F——84,F——86,F——100,
2、前蘇聯:米格——15,米格——17,米格——19,
3、中國的:是仿製蘇聯的米格機,稱殲——5,少量的殲——6。
這一代的戰斗機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發動機的進氣口都在機頭前,進攻時主要靠航空機關炮消滅對手,所以近戰格鬥是家常便飯,飛機的速度還是在亞音速,作超音速飛行也是很暫短的,導彈還剛剛發明,遠不如機關炮管用,機關炮的口徑在20——37mm之間,這一時期的飛機性能差不多,各有千秋。
二、整個60年代可以算戰斗機的第二代,代表飛機有
1、美國的:F——105,F——106,F——111,F——4,F——5
2、前蘇聯:米格——21,蘇——9,蘇——11,米格——23,蘇——15
3、中國的:沒有變,還是殲——5,殲——6
這一代的戰斗機有一個共同特點,速度快,高空高速性能好,戰斗機向多功能方向發展,導致攻擊機的產生,專門用來對付地面目標。
三、70年代可以算戰斗機的第三代。是戰斗機發生質的變化,從原來單一求飛得快飛得高向高機動性和靈活性發展,電腦的出現,使機載設備得到了更新,雷達是戰斗機的必備設備。
導彈是主要攻擊武器,由於設備的增加,飛機有向重型化發展,飛機的性能有極大的提高,許多新的戰術動作也由此產生,戰斗機用導彈攻擊可以從遠距離外偷偷地襲擊,戰斗機和攻擊機的型號也多了許多,主要型號如下。
1、美國的:F——14,F——15,F——16,F——18
2、前蘇聯:米格——25,米格——29,米格——31,蘇——27,蘇——30,
3、中國的:殲——6,殲——7,殲——8少量裝備。
四、由於前蘇聯的解體,美國失去了最大的競爭對手和威脅,所以在70年代到90 年代,戰斗機沒有大的發展,只是在性能上加以完善改進。經過幾次局部戰爭,幾乎是美蘇兩國武器在這些國家的試驗對斗,逐步暴露出各自的問題。
1、美國為了始終領先於世界的武器市場,開始研製第四代戰斗機,F——22,F——35,
2、俄羅斯當然也不甘落後,他們也發展了蘇式家族,推出了蘇——35,蘇——37,
3、中國的改革發展也造出了新戰斗機,殲——8Ⅱ,FC——1梟龍,殲——10猛龍,和仿製俄羅斯蘇——27的殲——11,以及專門攻擊地面目標的FBC——1飛豹。
五、第四代戰斗機的特點是:
具有超機動性能,可以作超音速巡航,可以同時攻擊多個目標,可以垂直短距起降,多用途,具有隱身功能。
目前僅有中國的殲——20和美國的F——22,F——35能夠達到這些標准,其他各國的戰斗機只能達到部分性能。由於昂貴的製造價格,就連財大氣粗的美國也有點力不從心,紛紛削減生產數量,用第三代戰斗機補充。
❷ 戰斗機有一代,2代,3代,4代,5代 都有什麼區別
各代戰機都有著各自的突出優點,超音速戰斗機為第一代,超視距戰斗機為第二代,超機動性為第三代,隱身的為第四代。第一代追求速度,第二代追求視距,第三代准求機動性,第四代追求隱身性,這就是他們之間的區別。
第1代
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飛行速度低於聲速,為亞聲速戰斗機,最大航速M=0.8,作戰半徑約400~8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86,前蘇聯的米格-15。在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米格-15與美國的F-86進行過空中的殊死博斗,這也是世界第一次雙方均為噴氣式戰斗機的第一次空戰。現己退役,只能在航空博物館中見到。
第2代
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到七十年代初,最大飛行速度M-2.0,巡航速度M=0.8,作戰半徑約10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104(50年代後期)、F-4「鬼怪」式(60年代初),前蘇聯的米格-21(50年代末)、米格-23(70年代初)等,目前大部分仍在服役。
第3代
克上世紀70年代中至今。特點:具有高的機動性,要求飛機推重比(發動機推力/飛機重量)大於1.0,以往的戰斗機推重比均小為此要採用大量先進技術,特別是發動機的推重比(發動機推力/發動機重量)要達到8.0。飛機能垂直上升,飛機的最大飛行M=2.1~2.3,巡航M=0.8,作戰半徑=800~2000km。代表機種有:美國的F-15(1974)、F-16(1978)、F.A-18(1980),前蘇聯的米格-29(1983)、蘇-27(1984)。蘇-27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作了精彩的「眼鏡蛇」機動動作,令人至今不忘,代表了第3代戰斗機突出的高機動性能。這幾種飛機目前仍是在役機種中的姣姣者。
第4代
1997年9月7日美國F-22首飛,標志著戰斗機將進入第4代,隨後,俄羅斯的S-37、1.44,美國的聯合攻擊機JSF先後進行了各自的首飛。F-22將於2005年、JSF(現已命各F-35)將於2010年前後進入服役;俄羅斯的二型飛機則由於經濟問題,尚無明確的計劃。
❸ 印度LCA戰斗機有哪些服役經歷
印度2010年加入了從零開始自主研製戰斗機的為數不多的國家行列。在班加羅爾晴朗的冬日天空中,印度空軍放飛本土研製的多用途「光輝」輕型戰斗機。
LCA將為印度空軍組建一個有200架戰機的編隊,以取代日漸老化的俄制米格21戰機,並且在2012年之前增強空軍機隊的打擊能力。
「光輝」戰斗機的交付時間曾經一拖再拖,並且還有超支的問題。它是由印度航空發展局研發的,並由班加羅爾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與幾家國營一私營航空公司共同製造。
導致屢次推遲的因素有多個,其中包括美國十幾年前因為印度在1998年5月進行第二次核試驗而對其實施的制裁。屢次推遲使得該項目的成本由最初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估計的約合7.43億美元提高至577.8億盧比。
自這種戰斗機於2001年1月4日作為技術驗證機而進行首飛以來,印度航空發展局和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近10年來進行了1500次試飛,有11架飛機參與,其中包括5架原型機。
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正在生產8架量產飛機,並將為空軍首個20架飛機的訂單開始供貨。這20架飛機將用於組建第一個「光輝」戰斗機中隊,該中隊將建在泰米爾納德邦哥印拜陀附近的一個空軍基地。
印度空軍2010年又增訂了20架「光輝」戰機,用於將在該國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杜蒂戈林附近組建第二個中隊。空軍在本10年中還將在該邦建設一個新基地。
「光輝」戰斗機交付部隊後,一些印度媒體一度將其盛贊為「印度航空工業的里程碑」。來自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多位科學家甚至信誓旦旦地展望稱,印度有能力將「光輝」發展成「具備隱形能力的第五代戰斗機」。對於印度科學家們的樂觀,有印度媒體指出,當初在研發「光輝」時,有關方面本將其定位為第四代戰斗機;但到投產時,它僅僅可以算作是一款三代或是三代半戰斗機。更令人無奈的是,裝備美製引擎的「光輝」Mark-II型要等到2014年12月才能首飛,投入生產則要等到2016年。
報道稱,印度空軍和海軍已經表示要對「光輝」繼續進行測試。就連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也承認,「光輝」仍是「半成品」。
印度國內不少人指出,「光輝」戰斗機暴露出的種種問題都源於印度國防工業體系的落後。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前負責人、曾擔任國防部長技術顧問的阿塔就曾坦言,「我們這樣的國家連汽車發動機都造不出來,現在卻試圖研發戰斗機發動機!」言下盡顯對前景的悲觀。
據悉,「光輝」有40%的部件依靠進口,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發動機,因為印度自行開發「卡弗里」型發動機的努力已經失敗。此外,在1993年立項時,印度本打算實現戰斗機航電系統的100%國產化,但是直到現在國產比率才僅僅達到60%。
顯然,印度國內已經認識到國防工業整體落後的弊端。薄弱的航空工業基礎使印度只能專注於「光輝」一個項目,一旦某個子系統的研發進度拖延,整個項目就不得不叫停或只能靠引進外國裝備救急。這樣做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和時間,更嚴重的是,印度將大量精力集中於20多年前的老舊設計上,忽視了戰斗機領域的最新發展趨勢。
印度《新聞與分析日報》就在報道中毫不客氣地指出,「諷刺的是,當印度還在為研發國產的『光輝』戰斗機而奮斗的時候,只有很少幾個人意識到,中國已經研發出隱形戰斗機,而印度的同類產品還處於襁褓中。」文章最後提醒道,「如果想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防工業,印度必須轉變觀念。
❹ 世界上擁有第五代戰斗機的國家有哪些
第五代戰斗機是依照軍事上對噴氣式戰斗機的劃代標准,是世界現役機種最先進的一代戰斗機,截止2019年,世界上擁有五代戰機(已服役)的國家有:
1、美國,美國擁有五代戰機F-35及F-22戰機,F-35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研發的具備較高的隱身設計、先進的電子系統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的第五代戰機。它是美國和其盟國在21世紀的空戰主力之一,用於替代F-16、F/A-18等戰斗機,目前已服役 。
F-22戰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發的五代機,為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機,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斗機,亦是第一款服役的五代機。但由於越來越高的造價,以及美國為了保證自己的機密,導致最後一架F-22於2011年停產。
2、俄羅斯,俄羅斯擁有的蘇-57戰斗機,是一款由俄羅斯聯邦聯合航空製造公司旗下蘇霍伊航空集團主導並生產的高性能多用途戰機,大量採用復合材料,占機身總重25%,覆蓋70%表面面積。鈦合金佔75%機體重量,用於替代蘇-27戰斗機。原型是俄羅斯的T-50戰斗機。
3、中國,殲-20戰斗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研製、生產的單座、雙發、鴨式氣動布局第五代重型隱形戰機,於2011年1月11日首飛。該機於2017年開始服役A型,2019年裝備國產矢量發動機測試,2020年裝備渦扇15達到B型完全設計形態。
(4)印度五代機什麼時候服役擴展閱讀:
一到五代戰斗機劃分:
1、第一代次戰機
機型特點:採用大後掠機翼設計,擁有加力燃燒室的噴氣式戰機,採用羅盤導航;代表機型:F-100、F-86、米格-15、米格-17等。
2、第二代次戰機
機型特點:在最大實用升限及操控系統方面得到極大改善,具備初期的超視距攻擊能力;代表機型:F-8、F-104、米格-21、蘇-9/11等。
3、第三代次戰機
機型特點:擁有極為靈活的中低空機動能力,搭載先進的雷達系統及設備,作戰用途開始多元化(對海、對地、對空);代表機型:F-111、米格25、蘇-15、幻影-3等。
4、第四代次戰機
機型特點:專門為某類任務而設計的多用途戰斗機或專用戰機,兼具超視距和近距格鬥的優勢;代表機型:蘇-27家族、F-16家族、F-18家族等。
第五代戰斗機較前一代戰斗機最大的特點就是第五代航空發動機的使用以及低可偵測性技術的全面運用,並具備高機動性、先進航電系統、高度集成計算機網路,具備優異的戰場狀況感知能力以及信息融合能力。
❺ 世界有哪些五代機
目前已經開始服役的第五代戰斗機,僅有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生產的F-22猛禽戰斗機和F-35閃電II攻擊戰斗機。
俄羅斯PAK FA T-50戰斗機,T-50戰斗機是一款由俄羅斯聯邦聯合航空製造公司旗下蘇霍伊航空集團主導,在「未來戰術空軍戰斗復合體」計劃下開發、生產的高性能多用途戰機。T-50大量採用復合材料,占機身總重25%,覆蓋70%表面面積。鈦合金佔75%機體重量。T-50並未達到如F-22般的隱身能力,而是以復合材料、氣動布局、抑壓引擎特徵等手段以達至低雷達、光學及紅外線特徵。T-50在完全發展後其隱身能力可以達至F-35的水平,但俱有更好的氣動性能。
殲-20
中國殲-20(J-20),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研製、生產的單座、雙發、鴨式氣動布局第五代重型隱形戰機,於2011年1月11日首飛。殲-20其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鴨翼及垂尾和可調DSI進氣道,其機頭及機身橫截面大致呈五邊形、雙垂尾向外傾斜、彈倉及起落架艙門擁有鋸齒邊,這都是低可偵測性設計,是隱形戰斗機的主要特徵。200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何為榮將軍預期殲-20將會在2017年至2019年間投入服役。
殲-31
中國殲-31(代號:鶻鷹;英文:J-31或稱F60),是中國沈陽飛機公司正在研製中的雙發單座中型第五代戰斗機,於2012年10月31日首飛。殲-31採用常規氣動布局,具備DSI進氣道、梯形主翼、傾斜雙垂尾及內置彈倉等,其外觀具有典型的隱形戰機特徵,預計其定位將是類似美國空軍F-35閃電II攻擊戰斗機,與重型戰機形成高低搭配。因為採用雙前輪起落架,所以有猜測極有可能衍生出可以用於中國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
ATD-X
日本ATD-X,ATD-X「心神」是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以下簡稱TRDI)和三菱重工進行的開發計劃的通稱。是用於日本新一代戰斗機先進技術的實際飛行、技術驗證的機體。ATD-X為雙發動機、矢量噴嘴、雙垂直尾翼的機體。為了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機體形狀使用了不平整的表面以及帶有圓角的設計。採用了整合高性能主動相控陣雷達,電子戰系統以及高流量通訊能力的多功能射頻感測器,且利用了智慧蒙皮技術在機身上附著了瓦片式相控陣雷達天線。
先進中型戰機(AMCA)的風洞模型
印度AMCA「先進中型戰斗機」,先進中型戰機(Advanced Medium Combat Aircraft,縮寫:AMCA),或稱中型戰機(Medium Combat Aircraft,縮寫:MCA),是印度戰斗飛機的開發計劃,目標為設計一款單座、雙引擎、第五代隱形多用途戰機。AMCA將會有非常低的雷達反射截面、S型進氣道、內置武器艙以及機身製造運用復合材料。由2台印度國產引擎GTX Kaveri推動,達成推力矢量,更有可能達成超音速巡航。一件中型戰斗機的風洞模型已於2009年班加羅爾航展上亮相。
KAI KF-X
韓國KF-X戰斗機,KF-X是韓國(主導)和印度尼西亞(合作夥伴)聯合研製一款先進多功能戰機的計劃。它是韓國繼T-50高級教練機之後研發的第二款戰斗機。此計劃首度公開是在2001年3月時,韓國總統金大中在韓國空軍官校的畢業典禮中所提及,在2010年7月15日韓國和印尼雙方在首爾同意合作KFX戰斗機計劃。韓國國防科學研究院在KF-X計劃里要求開發一款單座,雙引擎的戰機,並且要有優於法國陣風戰機或歐洲的台風戰機,比較F-35閃電II戰斗機稍差的隱身能力。KF-X的重點目標為在2020年以前打造出比現役KF-16性能更優異的戰機。
土耳其TFX
土耳其TFX戰斗機,TFX戰斗機是由土耳其航空航天工業公司(TAI)主導,瑞典薩博公司輔助,正在研製的第五代噴氣戰斗機。
MIG1.44
俄羅斯米格-1.44戰斗機(俄語:Изделие 1.44)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再次研製米格-31的最終型雙發單座戰斗機,該機採用非常規的三角翼、雙垂尾的鴨式氣動布局和可調式S型進氣道,機體大量採用了復合材料和可降低紅外特徵的技術,機身表面和進氣道內也採用了吸波塗層。Mig-1.44是俄羅斯為與美國競爭第五代戰斗機而研發的。後來米高揚設計局因資金問題,只生產出一架Mig-1.44的技術驗證機。
Su-47
俄羅斯蘇-47「金雕」,是由俄羅斯聯邦蘇霍伊航空集團研發的超音速試驗機,曾在設計與試飛階段曾經給予Su-32和Su-37的編號。採用前掠機翼,有明顯的機翼翼根邊條和長長的機身邊條,能降低阻力和減少雷達反射信號,改善飛機的起飛著陸性能,在亞音速和大迎角時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可增加飛機的航程和高空機動性,並能充分利用復合材料的結構特性。扇形不可調進氣口道位於機身邊條下方,S形涵道側面靠近機翼前緣處裝有鴨翼。雙垂尾略向外傾斜,機身中部有兩個大的輔助進氣門,並且採用雷達吸波塗料對飛機進行了隱身處理。
❻ 第五代隱形戰斗機的名稱是什麼
1、F-35戰斗機
F-35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研發的具備較高的隱身設計、先進的電子系統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的第五代戰機。它將是美國和其盟國在21世紀的空戰主力之一,用於替代F-16、F/A-18等戰斗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五代戰斗機
❼ 印度空軍為什麼有錢卻也不到五代機
現今,各個國家都在努力發展自身實力,不僅僅是經濟水平,更重要的是軍事水平,如果連自己的國家都保護不了,經濟水平再高有什麼用呢對不對?那麼有人就發出了疑惑,為什麼印度空軍有錢也買不到五代機呢?原因其實是非常簡單的,這世上也多的是用錢也買不到的東西,至於具體是為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現今印度想要直接購買五代機難度是比較大了,至於自研的AMCA更是還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成果還遙遙無期。這說明掌握先進的技術才是最重要的,這么多年來,中國科研人員不斷的進行探索、創新,為的就是自己能夠掌握先進的技術,這樣才可以不受制於人,也可以極大程度的增強對國家的自信心,推動發展的進程,所以說,若是想要變得更強大,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