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毗濕奴的武器叫什麼
毗濕奴的武器說法眾多,一般認為叫查克拉以及伽陀神杵。在印度教造像中,毗濕奴通常是四臂手持法螺貝、妙見神輪、伽陀神錘、神弓或寶劍(他的武器有時以擬人化的形象出現)、蓮花。據說毗濕奴之體為耀眼的光輝所籠罩,無論是神,還是精魔,均無法視之。
神位:
毗濕奴又譯遍毗搜紐。印度教保護之神毗濕奴(Viṣṇu),在吠陀時代原來是吠陀太陽神之一,在印度教時代升格為維持宇宙秩序的主神,成為印度三大神之一。
傳說毗濕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盤繞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當宇宙循環的周期一「劫」之始,毗濕奴一覺醒來,從他的肚臍里長出的一朵蓮花中誕生的梵天就開始創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濕婆又毀滅世界。
毗濕奴反復沉睡、蘇醒,宇宙不斷循環、更新。在吠陀神話中的毗濕奴並非有力量的神。但在印度神話中,他卻在三大主神之一,占據有力的地位,並衍生出無數的神話。
在印度教造像中,毗濕奴通常是王者衣冠,身著黃色的綢衣,膚色紺青,面如滿月,目如綻開的蓮花只花瓣,胸前飾有寶石喬濕圖跋(獲自攪拌乳海之時)、聖線粗大的花環。
其體上之表徵「濕哩婆陀娑」,或被描述為胸前的發結,或被描述為持力仙人為干擾毗濕奴祈禱而向其傾倒之水流下的印記,又有說這是濕婆三股叉的印記。
他有時坐在蓮花上,有時躺在一條千頭蛇身上,有時騎在一隻大鵬鳥迦樓羅上。千頭那伽舍沙(或稱阿南塔龍)將其掩蔽。毗濕奴他的肚臍上長了一株蓮花,梵天(亦為三大主神之一)由此而生,創造新世界。
Ⅱ 濕婆是印度的什麼神
【濕婆】是印度的【毀滅之神】。
濕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呈現各種奇譎怪誕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恐怖相、溫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等變相,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象徵。
【濕婆地位】
濕婆(Shiva)與梵天(Brahma)和毗濕奴(Vishnu)為印度教三大主神。濕婆的地位是毀滅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
神的十個狀態
神作為生發者,維持者與融化者。在此狀態,神發揮其生發、維持和融化三個主要屬性(sifat)。這個「三合一」狀態相應於吠檀多的三位一體:梵天(Brahma,創造者),毗濕奴(Vishnu,維護者)和濕婆(瑪亥希Mahesh,毀滅者)。蘇非教的同義詞是阿法伽(Afridgar),帕瓦蒂伽(Parvardigar)和法那卡(Fanakar)。
【濕婆形像特徵】
在印度教現存的聖像中,最重要、最著名的,就是鑄造於朱羅時代的濕婆銅像,稱為納塔羅闍,意為舞蹈之王或舞蹈者之王。這種像大量創作於朱羅時代,在南印度一直延續到12世紀。
在印度教造像中,濕婆通常是瑜伽苦行者打扮,遍身塗灰,發結椎髻,頭戴一彎新月,頸繞一條長蛇,胸前一串骷髏,腰圍一張虎皮,四手分持三叉戟、斧頭、手鼓、棍棒或母鹿。他額上長著第三隻眼睛,可以噴射神火把一切燒成灰燼。傳說愛神迦摩在濕婆修苦行時打擾,濕婆第三隻眼噴射的神火把愛神燒得形銷骨滅,但愛神並沒有死,只不過沒有了形體,所以說愛是無形的。
濕婆被表現為跳著創造和毀滅世界的天舞。他的頭發隨著舞蹈而紛亂地飄散開來,隨著他右側上手所持沙漏裝小鼓的節奏而飄盪。與這創造的瞬間產生互補的,是同時發生的宇宙之毀滅,由那輪環四周的火焰和濕婆左手中的獨朵火焰來象徵。這朵單獨的火焰使一切化為虛無:恰恰與他右手中的創造之鼓保持平衡。下邊的右手錶示要撫慰他的信徒,作出令人放心的無畏勢以賜福。進一步賜福的是下邊左手的「象手」(gaja hasta)。這種「旗子」手勢由手指下垂撫摸象鼻構成,在此指向從無知的侏儒背上翹起的左腳。這一象徵手勢能使信徒解脫摩耶的苦難。
在其他許多有意思的細節中,有一顆飾在此神寶冠上的骷髏,還有一彎新月,象徵著濕婆分階段出沒於宇宙,即使隱藏時也一直在那裡。在他那夾雜著死者骨灰的發髻中,濕婆承接了從天而降的恆河——一尊恆河女神微像立於他右側頭發上。她是一尊混合的美人魚像,上身是女性,下身是摩卡羅。這種象徵性是無窮無盡的,對於濕婆教信徒來說,這尊聖像在闡釋這位跳著舞創造和毀滅宇宙的憐憫與力量。
Ⅲ 印度教三大主神分別是誰
印度教 是起源於古印度的一個宗教,它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宗教,大約擁有10.5億的信徒,和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卻又有著本質的區別。
那麼,在印度教的宗教文化中,印度教三大主神分別是誰呢?一起隨我來看看吧!
印度教的創造之神梵天(Brahma),他創造了世界萬物,坐騎為孔雀,妻子SARASWATHI。與毗濕奴以及濕婆並稱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主管「創造」。由於他已完成了創世的任務,印度教徒對梵天的崇敬程度相對來說不高,反而較崇保護神毗濕奴以及敬畏破壞神濕婆,還有就是是萬物創造之神和人距離比較遠,就好像思想境界相差比較遠的人不在一起一樣,由於他的等級太高了,所以和人溝通的距離也就拉遠了。
毗濕奴(vihshu),也名為維修奴、黑天、那羅延天(Narayana),佛教稱為遍入天,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主管『維持』。他的坐騎為迦樓羅,妻子是吉祥天,印度教的毗濕奴派(Vaishnavism)專門供奉他,全國有1000多座廟宇。毗濕奴在印度神話中,常被視為保護之神。
濕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濕婆是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的職能,是印度民眾最為敬畏的神,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妻子PARVATI,濕婆的兩個兒子分別叫室健陀和群主,前者是天國軍團的統帥,後者是侍候濕婆的諸小神之首。他是印度最受崇拜的神所以關於他還有他家人的文字介紹相對比較多些。
Ⅳ 毗濕奴幾個老婆
5個。
毗濕奴(Viṣṇu,也譯為毗紐笯、毗濕紐、維濕奴、維修奴,較確切的音譯應為威西努,其他稱號有訶利(Hari)、幻惑天王、那羅延,佛教稱為那羅延天或遍入天),印度教三相神之一。
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掌「毀滅」,而毗濕奴即是「維護」之神。
神位
毗濕奴又譯遍毗搜紐。印度教保護之神毗濕奴(Viṣṇu),在吠陀時代原來是吠陀太陽神之一,在印度教時代升格為維持宇宙秩序的主神,成為印度三大神之一。
傳說毗濕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盤繞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當宇宙循環的周期一「劫」之始,毗濕奴一覺醒來,從他的肚臍里長出的一朵蓮花中誕生的梵天就開始創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濕婆又毀滅世界。毗濕奴反復沉睡、蘇醒,宇宙不斷循環、更新。
在吠陀神話中的毗濕奴並非有力量的神。但在印度神話中,他卻在三大主神之一,占據有力的地位,並衍生出無數的神話。
Ⅳ 印度神話里的三大主神是哪幾個
三大主神指印度神話的三位最高主神:梵天(Brahma)、濕婆神、以及毗濕奴(Vishnu)。
1、梵天是創造之神,是婆羅門教作為宇宙最高本體的梵的人格化。一般而言,梵天有四顆頭、四張臉及四隻手臂。他的四張臉象徵四大皆空,四隻手臂象徵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也象徵心靈(右後方手臂)、智慧(左後方手臂)、自我(右前方手臂)、自信(左前方手臂)。
在東南亞地區,華人普遍稱梵天為四面佛,尤其在泰國,四面佛形象的梵天具有保佑人間富貴的功能,因此廣受眾人愛戴。
2、毗濕奴是保護之神,是懲惡獎善大慈大悲之神.當世界要被惡魔毀滅時,他就以某種化身的形態出來救世.印度古籍或神話傳說中常把他描述有四隻手,分別拿著輪寶,法螺,仙杖,蓮花,他常躺在巨蛇身上,肚臍上長著一朵蓮花.他的坐騎是金翅鳥-迦樓羅。
3、濕婆是屬性最復雜的神之一,集水火不相容之特性於一身;既是毀滅者又是起死回生者,既是大苦行者又是色慾的象徵;既有牧養眾生的慈心,又有復仇的凶念。
濕婆是善與惡的毀滅之神,在印度教中被視為最高位的神,主要能力是創造(轉化)。佛經中稱濕婆為大自在天,住在色界之頂,是三千界之主,其後成為密教護法神大黑天。
雖然濕婆主宰毀滅,印度人相信毀滅帶來的再生與創造,因此他在教徒心中深受愛戴。
(5)印度神毗濕奴如何讀擴展閱讀
印度教為多神信仰,有梵天、毗濕奴、濕婆、因陀羅、阿耆尼、雙馬童、伐由、俱吠羅、蘇利那、樓陀羅、格涅沙、哈奴曼、黑天、辯才天、吉祥天、雪山神女、薩蒂。
其中又以三大主神—創造之神梵天、維護之神毗濕奴、毀滅之神濕婆力量最強。
梵天是創造之神,宇宙之主;濕婆是三隻眼的破壞之神(鬼眼王);濕奴是宇宙與生命的守護神。這三大神皆能自由變化,神格十分崇高,在印度諸神只中處於最頂尖的地位。
Ⅵ 印度神話——關於濕婆、梵天、轉輪明王的具體信息
三大主神之一——毗濕奴 (Vishnu)
毗濕奴是敘事詩中地位最高的神,掌維護宇宙之權,與濕婆神二分神界權力。毗濕奴和神妃吉祥天住在最高天,乘金翅鳥。通常以『四臂』握著圓輪、法螺貝、棍棒、弓的形象出現。其性格溫和,對信仰虔誠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種形象,拯救危難的世界。
毗濕奴的神位
毗濕奴又譯遍入天、毗搜紐。印度教保護之神毗濕奴(Vishnu),在吠陀時代原來是吠陀太陽神之一,在印度教時代升格為維持宇宙秩序的主神,成為印度三大神之一。傳說毗濕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盤繞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當宇宙循環的周期一「劫」(相當於人間43億2千萬年)之始,毗濕奴一覺醒來,從他的肚臍里長出的一朵蓮花中誕生的梵天就開始創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濕婆又毀滅世界。毗濕奴反復沉睡、蘇醒,宇宙不斷循環、更新。在吠陀神話中的毗濕奴並非有力量的神。但在印度話中,他卻在三大主神之一,占著有力的地位,並衍生出無數的神話。
毗濕奴的穿著
在印度教造像中,毗濕奴通常是王者衣冠,膚色紺青,佩戴寶石、聖線和粗大的花環,四臂手持法螺、輪寶、仙仗、蓮花、神弓或寶劍(他的武器有時以擬人化的形象出現),坐在蓮花上或乘騎金翅鳥伽魯達。有四隻手,分別拿著神螺、神盤、神杵和蓮花。他還有一張神弓和一把神劍。他有時坐在蓮花上,有時躺在一條千頭蛇身上,有時騎在一隻大鵬鳥上。他的妻子是天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出現的,名叫吉祥天女。毗濕奴居住在迷盧山頂的天國韋孔塔,吉祥天女拉克希米(Lakshmi)和大地女神昔彌(Bhumi)是他的神妃。毗濕奴下凡救世的故事在印度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毗濕奴手持法螺貝,光環、棍棒與蓮花,座騎是一隻稱為加爾達的大鳥。千頭的舍沙龍(或稱阿南塔龍)將其掩蔽。
毗濕奴的身體特徵
毗濕奴他的肚臍上長了一株蓮花,梵天(亦為三大主神之一)由此而生,創造新世界。毗濕奴最為顯著的特色就是阿哇陀那(權化或稱化身)的神話,化身的種類沒有一定,但一般都稱他以十種化身來救世。有四隻手,分別拿著神螺、神盤、神杵和蓮花。
毗濕奴的化身
1.靈魚馬特斯亞,洪水泛濫時拖曳"方舟",拯救了人類的始祖摩奴。(一說魚是大梵天的化身)。
2.神龜庫爾馬,以龜背支撐曼陀羅山作為攪棒攪拌乳海,使諸神重獲不死的甘露。
3.野豬瓦拉哈,與妖魔搏鬥了一千年,最後殺死妖魔,從洪水深淵中拯救出沉溺的大地女神昔彌。
4.人獅那羅辛哈,把蔑視毗濕奴的魔王希蘭亞卡西普撕成碎片。
5.侏儒瓦摩納,又叫三步神,向魔王巴利要求三步地方,結果三步跨越天、空、地三界(隱喻太陽早、午、晚跨越宇宙空間)。
6.持斧羅摩,為了維護婆羅門至上的地位而懲治傲慢的剎帝利,先後21次從地球上肅清傲慢的剎帝利,維護婆羅門的統治地位。
7.羅摩,即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主人公,在神猴哈奴曼(曾有人說是孫悟空的原型)協助下,戰勝了楞伽島(斯里蘭卡)的十首魔王羅波那,奪回了被魔王劫持的妻子悉達公主。
8.克里希納,馬圖拉地區的牧神和英雄,也是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阿周那王子的御者和軍師。
9.佛陀,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陀降格為毗濕奴的化身之一,慫恿妖魔和惡人渺視吠陀、棄絕種姓、否認天神,引導他們自我毀滅。(說明佛教在印度本土已走向衰微,被印度教吸收同化)。
10.白馬卡爾基,在世界毀滅前夕,毗濕奴本人將騎著白馬持劍而來,重建宇宙秩序。
Ⅶ 印度主神故事濕婆是什麼意思
古印度神話中的一切都圍繞著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梵天 (Brahma):作為宇宙萬物的創造者,梵天可以說是在中國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盤古的印度同行。不過以中國人的觀念而言這為創世神的模樣實在是古怪:梵天通常被描繪成一個騎鵝的紅皮膚老人,他身穿白袍,有四臂,手持《吠陀》和權杖,或一把匙子,或一串念珠,或一張弓,或一個水罐。梵天最顯著的特徵是他的四個頭:傳說梵天原來只有一個頭,後來耐不住寂寞的梵天從自己的身體上創造了一個女伴,並瘋狂地愛上了她。這位端莊的姑娘被梵天熾熱的目光看得局促不安,便走開以躲避他的凝視。但無論她躲到他的右邊、左邊和背後,他都在每個方向長出一個新的頭。最後她升上天空,但那裡又出現了第五個頭注視著她——這樣說起來梵天大人的造型有點像《變形金剛》里的五面怪,但最後容易沖動的熱血青年濕婆砍掉了梵天的第五個頭。
毗濕奴 (Vishnu):毗濕奴這個名字也譯為妙毗天,他在佛教稱為那羅延天,由此也可見證古印度神話對於佛教的影響之深。由於世界已經被創造,所以梵天無可奈何的退居二線——古印度人本能地對能庇護自己的守護神毗濕奴更感興趣,連梵天的十種形狀都被挪去充當毗濕奴的化身。作為保護神的毗濕奴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具有無所不能的力量,保護和維持著宇宙和宇宙秩序。毗濕奴被描繪成一個藍皮膚、穿皇袍的英俊青年。他有四臂:一手持法螺;第二隻手持一件輪寶即鐵盤狀武器;第三隻手持一根權杖;第四隻手持一朵蓮花。作為保護者的毗濕奴會化身下凡以匡扶正義、消滅邪惡並建立法治。所以他有很多化身,如魚、龜、野豬、人獅和侏儒等。隨著毗濕奴的地位逐漸上升,最後竟然連梵天的創世神地位都受到了沖擊——每一次世界毀滅以後的再生過程首先是從沉睡的毗濕奴的肚臍中長出蓮花,梵天出現在蓮花中然後再開始創造工作。
毗濕奴最有名的一個傳說是關於長生甘露的。
濕婆(Shiva):雖然濕婆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創造和毀滅之神,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佛教中的大自在天,這有點如伊斯蘭教義中也承認耶穌一樣的有趣。作為破壞神的濕婆負責在舊時代結束時毀滅世界以便為新世界的再生做准備,而他毀天滅地的偉大力量據說來自於來自於刻苦修煉瑜伽。神話中的濕婆皮膚白皙,有著藍色喉嚨,五個面孔,四條手臂和三隻眼睛。對於年輕一代的讀者而言,日本國寶級漫畫家高田裕三的《3X3隻眼》中那位鬼眼王濕婆可能更令他們有熟悉的感覺吧?濕婆的第三隻眼睛是一件強大的武器,當濕婆用它盯住敵人時,它能噴火燒死他們。在宇宙周期性的毀滅之際,他用這隻眼睛殺死所有神和其他生物。他另外的武器還有一柄稱作比那卡的三叉戟,是閃電的象徵,標志著濕婆是風暴之神;有一口劍;一張稱作阿賈伽瓦的弓和一根底端有一個骷髏的棍棒,被稱作卡特萬伽。另外的武器是三條蛇,它們纏在他身上,能飛快地沖向敵人:一條蛇纏在他束起的頭發中,在他的頭上揚起頭兜;一條蛇纏在他的肩上或頸上;另一條蛇構成他的聖線。除了這些武器之外,濕婆的大部分狀貌特徵都強調此神凶暴的方面,這些特徵包括他的蛇作的頭飾和骷髏的項鏈,伴隨他的公牛南迪或者是南迪的新月形標志雖然破壞神的名號很恐怖,但濕婆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神——他是印度舞蹈的始祖,因此被尊稱為「舞王」。濕婆是是節奏之神,會跳一百零八種舞蹈,分別屬於女性式的軟舞或柔舞和男性式的剛舞或健舞兩大類型。濕婆在歡樂與悲哀時喜歡跳舞,或是獨自跳舞,或是與他的妻子黛維一起跳舞。舞蹈既象徵著濕婆的榮耀,也象徵著宇宙的永恆運動,運動是為了使宇宙不朽。但是在一個舊時代結束時,他通過跳坦達瓦之舞完成世界的毀滅並使之合並到世界精神之中。會跳舞的濕婆還是生殖之神,古印度人的生兒育女都要勞煩濕婆大人的神力護佑。
雖然在形式上古印度神話的三大主神同等受尊敬,但濕婆被認為是力量最強大的神,他作為毀滅者的活動實質上相當於梵天作為創造者的活動。有一個這樣的神話講到毗濕奴與梵天陷入了他們誰更值得崇敬的爭論。就在他們爭論不休的時候,他們面前出現了一根火柱,熊熊大火好象要燒毀宇宙。兩位大神見狀大驚失色,都決定應當去尋找火柱的來源。於是毗濕奴變成一頭巨大的野豬,順著柱子向下追尋了1千年;梵天變成一隻迅飛的天鵝,順著柱子向上追尋了1千年。但是他們都沒有到達柱子的盡頭,於是又回來了。當他們疲憊不堪的回到他們出發的地方相見時,濕婆出現在他們面前;此刻他們才發現這根柱子原來是濕婆的林伽,於是就把濕婆奉為最偉大最值得崇敬的神。
濕婆有一個妻子,帕瓦蒂(pravati), 他們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戰神鳩摩羅,就是他打敗了那位糊塗焚天造就的無敵阿修羅王,還有一位是象頭人身的智慧之神迦內什。
關於濕婆的有趣傳說還有幾個,其中一個是關於他兒子迦內什的。據說有一次迦內什的母親帕瓦蒂要沐浴,於是就讓迦內什在門口守著誰也不許進來。這時候濕婆回來了,迦內什這笨蛋連自己的父親也擋在了門外,濕婆於是一怒之下又(汗,多少次了……)拔刀咔嚓一下把自己兒子的腦袋砍掉了。帕瓦蒂出來後大吃一驚,這時候濕婆才知道真相,可是兒子的頭早被他不知道扔哪裡去了。於是他對老婆說,你拿著刀子出門去,然後把見到的第一個動物的頭給砍回來。帕瓦蒂出門沒多遠就遇到了一頭大象,於是就把象頭砍了回來,濕婆把象頭安在自己兒子的頭上,從此,可憐的迦內什就頂著個象腦袋了
濕婆應該是三大主神中,最痴情的一個,他和他第一個老婆沙蒂的愛情故事最讓人感動。帕瓦蒂是沙蒂死後的轉生。
印度神話的三個主神里邊,也許只有毗濕奴是沒有作過錯事的神,他是那麼的完美,以至於都不可愛了……不過這也許跟毗濕奴在印度神話中成型較晚有關。梵天早在雅力安人進入印度前的傳說中就已經存在了,而濕婆本身雖然在傳說中出現得最晚,但是在印度人早期的神話中就出現過類似的神,後來的濕婆實際上是早期的幾個類似神的混合體,所以梵天與濕婆身上都有很深的原始宗教神靈的兩面性和復雜性,而毗濕奴的大部分傳說則是在宗教比較成熟的時期才開始出現的,隨著毗濕奴教派的地位越來越高,這位大神在眾神中間的地位也相應的提高了,甚至融合了一些早期傳說中其他英雄的事跡(這也許就是他的稱號和化身特別多的原因)。
Ⅷ 誰知道毗濕奴是怎麼來的嗎(我要詳細的故事、要是有佛經舉例就最好了)
毗濕奴是印度教中最高的神,掌管宇宙,與佛教是兩碼事。相當於佛教中的帝釋,仍屬六道輪回。
關於他的故事主要是他十個化身的傳說,分別是魚、龜、野豬、人獅、侏儒、持斧羅摩、羅摩、黑天、釋迦佛和迦爾吉。
在吠陀時代,毗濕奴可能是太陽神的一個稱號;在史詩和往世書時代,他被認為是印度三大神中的保護之神。他有四隻手,分別拿著神螺、神盤、神杵和蓮花。他還有一張神弓和一把神劍。他有時坐在蓮花上,有時躺在一條千頭蛇身上,有時騎在一隻大鵬鳥上。他的妻子是天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出現的,名叫吉祥天女。毗濕奴下凡救世的故事在印度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他曾多次下凡救世:1.當洪水來到時,毗濕奴化身為一條頭上長角的魚,拯救摩奴(一說魚是大梵天的化身,詳見大梵天)。2.當天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毗濕奴化身為一隻海龜,潛入海底,以龜背作為天神和阿修羅攪乳海的攪棒──曼德羅山的底座。3.妖魔希羅尼亞克夏將大地拖進海底,毗濕奴化身為一頭野豬,潛入海底,與妖魔搏鬥了一千年,最後殺死妖魔,救出大地。4.毗濕奴化身為一個半人半獅的怪物,殺死魔王希羅尼耶格西布(詳見人獅)。5.魔王伯利奪得三界的統治權,毗濕奴化身為一個侏儒,向魔王乞求三步之地;魔王答應,毗濕奴邁出兩步就跨越天堂和人間,然後停步不前,將地獄留給了魔王。6.毗濕奴化身為手持利斧的羅摩,即持斧羅摩,先後21次從地球上肅清傲慢的剎帝利,維護婆羅門的統治地位。7.毗濕奴化身為羅摩,消滅十首魔王羅波那(詳見《羅摩衍那》)。8.毗濕奴化身為黑天,來到人間除暴安良(詳見黑天)。9.毗濕奴化身為佛陀,慫恿妖魔和惡人渺視吠陀、棄絕種姓、否認天神,引導他們自我毀滅。10. 毗濕奴化身為婆羅門,身騎白馬,手持明劍,鏟除惡人,重建「圓滿時代」。
但這十個故事來自不同的時代,因此關於釋迦佛的傳說很顯然是後期印度教人士加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