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疫情大爆發,背後原因是什麼
印度疫情大爆發,背後原因是沒有健康意識。
1.疫情期間百萬人聚會恆河,這是沒有健康意識的表現;
2.沒有任何防疫政策,這是疫情爆發的主要原因;
3.信念高於生命導致付出生命的代價。
印度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之間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信任,這就導致了面對疫情很多地方做出防控政策完全不一樣。印度疫情大爆發,背後原因還是沒有健康意識,沒有把生命當成一回事。疫情期間為了自己的信仰百萬人在恆河聚會,這完全是沒有健康意識的表現,這種行為讓人感到震驚,這是沒有防疫政策的表現,這也是信念高於生命導致付出的代價,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三、印度基本上沒有任何防控這是疫情大爆發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況下,國家對於恆河這種幾百萬規模的聚會肯定都會阻擾,但印度並沒有這么做,這說明印度的防疫政策有問題,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任何防疫政策,這才導致印度疫情大爆發。
❷ 莫迪稱全印進入疫情戰時狀態,印度的戰時狀態都有哪些措施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印度地區已經突破單日新冠死亡病例超過4000人,印度總理莫迪在5月17日宣布度將全面進入疫情的戰時狀態,首都將延長封鎖一周的時間。而此次疫情對印度的影響恐怕會更深遠,尤其是當前印度並沒有足夠的疫苗來支撐。對於印度一些偏僻的農村地區,幾乎是毫無抵抗力。莫迪在電視講話中發表聲明目前印度的疫情日趨嚴重,而印度武裝部隊、科學家們也在夜以繼日的抗擊病毒。
當下印度新德里地區的疫情通過封鎖的形式已經有所緩解,病毒陽性出檢率也不斷的下降,目前現存病例數超過6.6萬人,戰時狀態下的措施包括民眾非必要情況不得外出,一切外部的大型活動暫時不開放舉辦。一心抗疫,確保當地的抗疫結果能夠有所成效。
❸ 印度或將遭遇第3輪疫情,面對嚴重的疫情當地有什麼應對措施
印度或將遭遇第3輪疫情,面對嚴重的疫情當地有什麼應對措施?印度現在新冠疫情非常嚴重,而且還有再次爆發概率,甚至很可能會在全國加速蔓延,這樣情況下,印度也確實做出一些應對舉措,下面介紹一下:
第三,印度各個地區,增加了醫療方面投入,希望能夠讓目前困難的醫療得到緩解:
印度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國家,所以說他們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整個醫療機構處於崩潰邊緣。現在印度各個地區政府,也作出一些相關舉措,那就是大量投資醫療設備。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減緩新冠疫情傳播,同時讓醫護人員能夠盡量多救治病人。不過由於這項政策推出時間太短,而且也沒有全世界的幫助,所以說印度在這方面,所有的舉措並沒有什麼太明顯效果。甚至可以說他們這些舉措,也僅僅是口頭上的喊話而已,沒有任何的實際作用。
❹ 印度的疫情現狀如何為何突然失去了媒體的關注
印度目前正在醞釀新的一波,媒體也有些疲沓了。
印度衛生部每日報告的新增病例數據,仍在不斷刷新「全球紀錄」。新冠病毒「不加選擇」地波及了印度衛生部長、總理莫迪的親屬,以及美國駐印外交人員。
印度的醫療系統幾近崩潰,病房告急、葯品告急、氧氣告急。英國首相約翰遜、日本首相菅義偉相繼取消了原定於4月下旬訪問印度的計劃。已有十幾個國家對來自印度的乘客實施了限制。來自印度政府的抗疫物資援助請求擺在了美歐多個國家領導人的辦公桌上。
印度的疫情不是突然的風暴來襲:
綜合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和印度衛生部的統計數據,早在今年2月底,即全球整體新增新冠病例持續下降的時候,印度疫情已開始出現明顯反彈,單周新增病例這一數據指標重回全球前五。
印度單日新增病例幾乎直線上升。印度以單日新增確診逾31.4萬例創世界各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最高紀錄。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一直高於30萬例,並持續增加。印度總理莫迪25日承認,「一場感染風暴已經撼動了這個國家」。
❺ 新冠疫情致印度7500萬人跌入貧困,你如何看待此現象
由於全球疫情的肆虐,不僅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同樣也讓很多家庭以及很多國家陷入到了貧困當中。我國作為受到波及較早的國家之一,迅速干預,並且針對此次疫情作出緊急預案。雖然說在最初的時候,的確帶走很多人的生命,並且也讓很多家庭支離破碎。而在疫情過去之後,我們內心當中除了仍舊留有恐懼之外,還有一絲慶幸。
雖然疫情對很多國家,以及很多國家的經濟形成損失。但是我們的國家從來沒有一個看熱鬧的心態,而是及時幫助其他的國家挽救損失。因為如果每個國家都封閉大門,那麼對於全球的經濟來說都是一種重創,只有每個國家敞開大門,全球的經濟才能夠恢復正常。
❻ 疫情致印度7500萬人跌入貧困,疫情帶來的危害還有哪些
三、疫情對人心理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全世界的人民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災難,據媒體報道,疫情導致印度貧困人數急劇上升,2020年印度便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而新增了7,500萬人貧困人口,印度在脫貧方面的功績,因為這場疫情全部被抵消。那麼疫情除了可以使人們返回到貧困,還有許多其他的危害。
疫情除了會對經濟和人們的收入水平產生影響,還會對人們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如果在這種大規模的疫情過後,國家相關部門沒有對經受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的人們進行心理輔導和死亡教育,那麼這些人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可能會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在疫情爆發的過程中,很多人會喪失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難以接受。還有些人在疫情爆發過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名化,這對他們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❼ 中國正在遭受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印度對中國做了哪些落井下石的事情
當中國疫情肆虐時,周邊友好國家紛紛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日韓兩國分別捐獻了100萬或200萬口罩,而印度方面卻做出了損人不利己的事情,禁止商家向中國出口口罩,而且謊稱中國故意拖延從武漢接回印度僑民,並且扣留中國香港商船大翠雲,上船搜查無果,於是便謊稱船上可能有用於軍事的高壓蒸汽釜。印度這一行為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體現,使得中印關系本來就不好,這次再雪上加霜。
之後他們又毫無理由扣押中國貨輪,在沒有發現什麼事情之後,謊稱有關於軍事目的的高壓蒸汽閥,他們真的是黔驢技窮,讓人可笑。
❽ 在疫情嚴重時,印度成千上萬人擠爆菜場,印度官方為何沒有實施相應措施
經過近日的新聞,大家對於印度近幾日的情況應該是相當了解了。目前印度病情仍然非常嚴重,每天新增新冠疫情確診人數在20萬以上;每天死亡人數4000人以上;總確診人數高達將近3000萬,而這種局面全部都是印度人自己不聽勸阻,肆意妄為所導致的。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印度疫情相對來說緩和了很多,但是平均每天上漲人數仍然在2萬人左右,本來應該繼續加強對於疫情的管控,當時印度專家預計四個月左右印度疫情大致就能控制住,可是就在這關鍵的時刻,巨大多數印度人認為疫情已經控制住了,認為印度人在神明的幫助下已經戰勝了新冠疫情,已經可以肆意出門玩耍了,於是不顧政府的警告,印度人開始慶祝自己的各個節日,並享受美好的“自由”,就這樣,因為大批量的聚集,導致在今年的4月份印度爆發了第二波病毒感染。就是在如此嚴重的情況下,印度居民竟然還是不聽從政府和警察的勸阻。
❾ 印度現在的疫情有多嚴重
6個月之前,印度每天都還有超過400000人成為新的感染者,感染人數佔全球總感染數量的三分之一。
但如今有人注意到嗎?我們好像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有關印度疫情的消息了,此時正值在國內疫情第一波高峰,「水深火熱」之際,莫非印度就已經在短短半年時間中擺脫疫情困擾了嗎?
如今印度的疫情究竟怎麼樣?
在2022年4月份時,印度國內第二波疫情,導致在短短一周的時間內,就有2.3萬人失去生命,醫院和火化場每天都「爆滿」,就連恆河水邊都到處是焚燒的屍體,當時許多人都在擔憂是不是「天要亡印度」?
但實際結果卻是,在印度沉默一段時間後,就出現感染人數劇降的情況。
而根據2022年12月29日的相關新聞報道顯示,當天只出現了268例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就等於在29日當天只有不到3.3%的印度人被感染,而因新冠失去生命的人數更是降到了總人數的0.038%。
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讓我們對比我國當天的疫情統計狀況:
2022年12月29日,全國31個省(包括直轄市、自治區)全國新增新冠肺炎病毒確診人數為5491人。
放眼全世界,中國的疫情防治能力都是數一數二的,很少有國家能夠達到中國的防治力度。但與中國同為人口大國的印度,在我國的新感染人數尚且以「千」為單位時,印度報道中感染人數就已經下降到兩百多。
❿ 印度疫情崩盤,莫迪的困局,拜登的十字路口
印度疫情的崩盤為美印關系帶來了更多變數,面對印度的危局,拜登必須做出選擇,是儲存更多的物資應對未知的風險,還是全力援助盟友,重塑美國的亞太同盟。
一、印度疫情崩盤
印度疫情毫不意外的崩盤了,4月22日,印度衛生部表示,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病例314835例,創下全球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紀錄。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止4月22日,印度病例總數已達1590萬例,僅次於美國的3190萬例。
印度的數據低於美國,但更可能是被低估了。相比於醫療資源豐富的美國,印度無論是病床數、醫護人員比例還是醫葯物資,均處於全面劣勢,印度也沒有美國大規模檢測的能力。印度政府隱瞞了疫情的嚴重性,試圖矇混過關,最終付出了血的代價。
就印度病例迅猛的增速看,新冠病毒早已傳播開,現在隔離為時已晚,新德里的實驗室主席,微生物學家Navin Dang表示,他們的數據表明,在新德里,新冠病毒檢測的陽性率為30%,而印度只有1.5%的人完整接種了新冠疫苗,印度已無力阻止新一波的疫情。
照目前的趨勢,印度病例有可能破億,等於十分之一的印度人都感染病毒。這樣龐大的病患數目,遠遠超出了莫迪政府的應對能力。
《華爾街日報》描繪了印度的慘狀,因為病例激增,印度資金不足的公立醫院不堪重負,而私立醫院更是一床難求, 許多人別無選擇,只能在一家公立醫院門外排隊等候床位,或者在多家醫院間往返,懇求能住進醫院哪怕得到醫生一分鍾的看診,很多家庭傾家盪產,夜以繼日的尋找氧氣和新冠治療葯物,但諸如瑞德西韋的葯物在醫院都是緊俏商品。
大量的印度人無法住進醫院,他們只能任由親人死去,然後在大街上將屍體焚燒,印度的街道濃煙滾滾,到處是屍體的殘渣,來自遠方不知情的旅人可能以為自己回到了中世紀,那時,絕望的歐洲人面對黑死病束手無策,只能默默流淚將親人的遺體焚燒。
印度的噩夢還不止於此,印度已接連發現英國、南非和巴西的變種病毒,還有一個印度獨有的變異毒株,實驗數據顯示,輝瑞疫苗對南非病毒的有效率大為下降,變異病毒的傳播讓印度的疫情雪上加霜。
印度大規模的傳染也為病毒的滋生提供了溫床,病毒可以在傳染中不斷進化,產生更多的變種,讓疫苗無效化,印度會成為病毒進化的基地,產生更多危險的變種。
病毒為了生存需要,進化的方向始終是高傳染率,低死亡率,印度的變種病毒傳染力大為增強,連續4天,印度的新增病例都在20-35萬之間,有專家認為,印度的病例激增很可能和新的變種病毒有關。
擠兌的醫院,急缺的醫療物資,新的變種病毒,都讓印度的疫情變得不可遏制,面對危局,莫迪一籌莫展,他感到了莫大的恐懼,不得不大量刪除印度網民的批判言論。
印度疫情的爆發,莫迪無疑負有責任。
(印度淪為地獄)
二、莫迪的困局
印度疫情崩盤,莫迪無疑是第一責任人,他提早放鬆了社交隔離限制,妄圖矇混過關,最終他為自己的愚昧付出了代價。但莫迪的無為也有無奈的成分,無論是印度的政治制度,印度的醫療資源,還是印度的物流體系都不支持莫迪採取中國式的社交隔離。
中國封城、社交隔離能夠成功,離不開中國高度發達的基建、大數據互聯網系統。封城期間,大量的外賣員、快遞員往來其中,保證了社區的物資供應,正常的工作生活,都可以藉助互聯網實現。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只有立足於這樣的技術條件上,才能有效執行社交隔離和封城,而印度顯然沒有這個條件。
印度的政治制度並非鬆散的邦聯制,而是較為集權的聯邦制,印度中央政府的權力並不小,理論上也可以執行一定的封城和社交隔離,但印度最大的問題是缺乏資源。
印度的基礎設施遠不如中國,印度的物聯網系統方興未艾,印度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的物資配送。印度的國民素質、財政資源、醫療資源也都遠不如中國,即使富裕如中國,在武漢抗疫時也調集了全國的資源,這才迅速穩定了局勢,印度顯然沒有這個能力。
莫迪提早結束社交隔離,不是他愚蠢,而是他發現印度根本沒有能力模仿中國,即使印度人聽從他的命令自覺隔離在家,他也沒有能力保證物資的供應,倘若真的實行,不少印度人會活活餓死。他的放鬆禁令頗有破罐破摔的意味。
但病毒是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不會因為印度貧窮就放它一馬,它在印度的貧民窟中迅速蔓延,窮人骯臟的居住環境成為病毒滋生的溫床,病毒肆虐下,不怕死的印度窮人這次也怕死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窮人區淪陷了,富人區也不能倖免,新德里的富人區也被病毒攻陷,大量的富人被感染,新冠病毒,已經成為印度的舉國災難,無論窮富,皆深受其害。
這樣的困局,遠遠超出了莫迪的應對能力,如果放任下去,莫迪將無緣下任總理,他將名聲掃地,成為印度的罪人,他唯一能指望的只有美國。
如果美國、歐盟能傾盡全力援助印度,莫迪或有一線生機。
三、拜登的十字路口
對拜登來說,印度是他重塑亞太同盟必不可少的一環,拜登號稱要團結盟友對抗中國,而印度是南亞最強大的力量,印度和中國也確實有難以化解的領土糾紛,印度是美國遏制中國最佳的棋子。
因此面對莫迪的求教,拜登很快作出了回應,他承諾美國會竭盡全力,支援印度疫苗、醫葯、疫苗生產原材料等物資,並稱美國疫情嚴重時印度出手相助,如今美國不會坐視不管。
拜登提到,會在以下六個方面給予莫迪幫助:
1.供給大量疫苗製造原材料,印度是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生產基地,獲得原材料的印度可以提高疫苗生產速度。
2.供給大量醫療物資,如防護服,面罩等,保護印度的醫護人員。
3.供給大量呼吸機,降低印度病患的死亡率。
4.擴大輝瑞疫苗在印度的生產基地,爭取在2022年生產出一億疫苗。
5.派出疾控中心專家,和印度合作抗疫。
6.號召國際力量幫助印度,和印度共渡難關。
拜登話說的很好,但執行到何種程度就不一定了,對拜登來說,他必須在未來的風險和盟友的需求間做出選擇。
選擇前者,就是對印度見死不救,將失去盟友的忠心,選擇後者,則必須承擔美國疫情復發的可能。
美國疫苗接種速度快,疫苗產能高,很多州儲存了一年都打不完的疫苗,但美國儲存疫苗是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全球疫情並無好轉,疫情仍存在反復的可能,美國必須為疫情復發做好准備。而且美國疫苗雖多,但印度人口更多,要想達到群體免疫,印度可能需要20億支疫苗,即使按50%人口接種算,印度也至少需要13億支疫苗。
目前的美國還沒有能力幫助印度。
疫苗是控制疫情最快的方式,其他的諸如提供呼吸機、防護服、專家等,都是杯水車薪,對疫情已經失控的印度聊勝於無。
雖然拜登盡力也不能挽救印度,但美國的援助更多是態度,表明美國重視印度這個盟友,表明美國是具有信譽的大國,對莫迪和人民黨來說,只要拜登盡力,就算結果不盡如人意,也是一份莫大的恩情。拜登的援助將起到馬歇爾計劃的效果。
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講,幫助印度是必須的,但是,拜登要考慮的不僅是國家利益,還有選舉利益。
如果說美國大舉援助印度,美國疫情因為各種原因復發,沒有足夠的疫苗,那麼公眾一定會把怒氣撒向拜登,那樣不要說拜登的總統大選,民主黨的中期選舉也會滿盤皆輸,拜登如果選擇國家利益,就必須承擔可能出現的選舉風險。
選舉利益還是國家利益,是擺在拜登面前的十字路口。他必須在可能的風險和美國的信譽前做出抉擇,拜登的抉擇將是對他真實成分的考驗,拜登,是一個虛偽至極,貪圖私利的政客還是心懷大志的政治家,將在此刻集中體現,拜登是否願意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承擔選舉失敗的風險。
印度疫情崩盤,既是莫迪的困境,也是拜登的十字路口,美印關系走向了新的階段,拜登的處置將決定美國亞太戰略的成敗。
當然,我們還要預想一種最糟的情況,那就是拜登全力援助印度,美國疫情沒有反復,莫迪感激不盡,並將中國作為轉移矛盾的對象,通過宣傳中國製造病毒來轉移印度國民對他的聲討,那樣,美國成為印度的救星,而我們則承擔了莫迪的罪責,這種情況,無疑是最壞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