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一箭36星成功發射,它為何如此痴迷一箭多星技術
因為印度航天局希望能夠在航天技術領域一蹴而就,就如同我國一樣,在航天技術方面實現彎道超車。
航天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需要依靠國家的綜合實力來體現。單單依靠模仿其他國家完全是無法做到的,模仿其他國家的製造,只能夠起到短期之內的效果。因此我國在航天技術領域方面的研究,完全是獨立自主完成的。一方面是考慮到國家的技術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西方歐美國家對我國展開技術封鎖的主要原因。
根據印度時報媒體報道,印度航天局在近期成功發射了衛星火箭。不同以往的衛星發射,此次衛星發射火箭做攜帶的衛星數量已經達到了36個。並且成功發射到了太空當中,也已經到達了預定的軌道。因此印度航天的技術,相比於之前而言,的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❷ 航天硬實力!印度1箭104星與「長八」1箭22星哪個更厲害
北京時間2022年2月27日11:06,執行1箭22星「拼車」發射任務的「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201發射塔發射升空,拉開文昌發射場商業發射大幕。
此次發射打破了由「長六」遙一在2015年9月20日創造的我國1箭20星的紀錄,這讓很多人想起了印度,其PSLV-C37火箭在2017年2月15日創造了1箭104星的世界紀錄,直到2021年1月24才被執行Transporter-1任務的「獵鷹九號」以1箭143星打破。
那麼,PSLV的1箭104星與「長八」1箭22星哪個技術難度更大?哪個更有含金量?為此,可以從多個方面加以比較,得到更接近真實的答案。
在PSLV-C37執行的1箭104星任務中,104顆衛星的總質量為1378千克[1],單顆衛星的平均質量只有13.25千克。而「長八」遙二執行的1箭22星任務則有很大不同,22顆衛星的總質量達到1758.5千克[2],單顆衛星的平均質量為79.93千克,是前者的6倍,如果將前者比作「土豆」,那麼後者則更像是「西瓜」,平均體量差距十分懸殊!
單星平均質量體現的不僅是運力問題,質量更大的衛星其發射難度更大、入軌要求更高。同時,質量更大的衛星意味著擁有更大的平台,可以搭載更強大更先進的載荷,總體技術含量更高,這也是「長八」1箭22星比起PSLV的1箭104星更優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PSLV-C37執行的1箭104星任務是1次搭載任務,其中印度Cartosat-2D高解析度遙感衛星是此次發射的主載荷,質量714千克[1],佔到載荷總質量的52%,其餘103顆衛星為搭載星,質量之和約664千克[1],搭載星平均質量只有6.45千克。這些搭載星均屬於微納衛星,除了來自印度的2顆衛星質量稍大,分別為8.4千克和9.7千克,其它來自美國、以色列、哈薩克、瑞士、阿聯酋和荷蘭等國家的101顆衛星,最大質量不超過4.7千克。這些搭載星大部分採用立方星的標准製造,遵循標準的尺寸規格和機械、電氣介面,對釋放精度和釋放姿態也沒有特殊的要求,技術要求相對簡單。
形象一點表達,這種主星加搭載星的模式屬於「順風車」業務,一切以主星的需求為准,目標軌道、發射窗口等基本上都是依據主星的要求來確定的,搭載星只能確認是否可以在這樣的軌道上工作,並且不能影響到主星的安全,才能確定能否搭載。在搭載任務中,搭載星只是被順路捎帶,需要滿足較多的約束條件才能「上車」。
在「順風車」模式下,運載火箭對於主星之外的搭載星採取相對粗放的部署方式,PSLV的1箭104星任務中,其中101顆納米衛星的釋放過程不到10分鍾,足見這就是按順序「撒土豆」,「土豆們」除了能夠大致入軌也就不能有更高的要求了。
不同的是,「長八」遙二作為「共享火箭」,其1箭22星任務屬於「拼車」業務,每一顆衛星都是主星。在此次任務中,雖然22顆衛星的質量有著明顯差別,最大的一顆為北京微納星空的「泰景四號」01星,質量為350千克,但是其中17顆衛星質量都在40千克以上,低於20千克的只有長沙天儀研究院的「創星雷神號」,質量為14千克,沒有PSLV-C37任務中的101顆不超過4.7千克的「土豆」衛星。
在「拼車」模式下,每一顆衛星的釋放姿態、速度、時間都有嚴格要求,遙二1箭22星先後分12批次完成釋放,實現衛星精準入軌,自火箭發射到衛星完成部署歷時長達40分鍾。相對PSLV火箭1箭104星粗放「撒土豆」,「長八」1箭22星就像是集約播種,在指定位置精準投放。
印度PSLV(極軌衛星運載火箭)採用4級半構型,4個芯級火箭串聯,並在芯一級周身捆綁6枚固體火箭助推器,其6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SSO)運力為1.75噸[3]。由於PSLV使用的是不具備2次啟動能力的常溫上面級,在執行1箭104星發射任務時,只能將衛星部署在同一軌道,即執行同軌多星的部署,上面級在關機並完成主星部署後無法進行大幅機動,只能在微小的時間、速度、角度差異下完成部署工作。說到底,還是火箭能力限制了任務執行的空間。
「長八」遙二採用2級構型,其配備了具備2次啟動能力的氫氧上面級,700千米SSO運力達到了3噸。雖然都是執行同軌多星的發射任務,但是遙二擁有2次啟動能力的上面級提供了大范圍機動的能力,能為22顆衛星的部署提供更合適的時間、速度、角度,最終實現精準入軌。
總體而言,印度PSLV-C37的1箭104星任務是充分利用主星之外剩餘運力的「順風車」業務,在同一軌道「撒土豆」並沒有太大的技術難度,比起印度更早的1箭20星紀錄也不存在技術上的突破,只是在一枚火箭里裝了更多的「土豆」。而「長八」遙二執行的則是個個都是主角的「拼車」業務,沒有能力強大的上面級、沒有嚴密的部署設計是完不成的,並且部署的大都是質量相對較大的、有較高要求的衛星,總體技術難度明顯高於PSLV-C37的1箭104星。
不過,PSLV-C37的1箭104星也有過人之處,任務之中有101顆搭載衛星來自印度之外的國家,是一次成功的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實踐,而「長八」遙二1箭22星均來自國內,這一方面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未來,期待「長八」在國際商業航天發射市場能夠有所斬獲!
作者:大白高國
參考資料
[1]數據引自新華網發布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2/16/c_129481524.htm
[2]數據引自北京微納星空發布https://mp.weixin.qq.com/s/O7dHLPbyOPHSSxLE_M1lPQ
[3]數據引自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官網https://www.isro.gov.in/launchers/pslv
❸ 印度航天的印度的運載火箭
截至2006年印度擁有4種類型國產運載火箭
衛星運載火箭3(SLV-3) 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 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 2001年4月,印度用「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一顆2.54噸的通訊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2001年10月22日,用「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把3顆衛星送入軌道。
2002年2月9日,自行開發的火箭超低溫發動機試驗成功,可將衛星送入地球上空3.6萬公里的軌道。
2004年9月,印度的第二代「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一顆1.95噸的教育衛星送入地球上空3.6萬公里的軌道。繼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和日本之後,成為第六個具備使用超低溫發動機發射對地同步衛星能力的國家。
2007年1月10日,印度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從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送入太空。3顆衛星包括一顆印度自行研製的680公斤的遙感衛星、一顆印度尼西亞的地球觀測衛星和一顆阿根廷的小衛星。印度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圖)發射升空。
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英文縮寫:GSLV),印度自行研發為主的運載火箭。 印度太空研究機構利用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全國衛星系統類型的衛星送至地球同步軌道。火箭多為俄羅斯協助建造,並非印度獨立建造。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為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之改良版,增加捆綁式液態輔助火箭為一三節式火箭。第一節為固態推進器;第二及第三為液態推進器。固態及輔助火箭是極地衛星運載火箭 之延續,所以低溫液態引擎由俄羅斯提供,共買了七個末端節引擎。印度試著去建造低溫末端節引擎並向俄羅斯買技術,但遭美國施壓,因此俄羅斯並未提供此項技術給印度。所以在過去的十一年印度空間研究機構持續研發如何建造低溫液態引擎。
❹ 一次發射104顆衛星,印度火箭真的很牛嗎
情人節剛過,鄰國印度的航天界弄出了一個大新聞:他們用該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英文簡稱PSLV),一次將104顆衛星發射進了太空之中,打破俄羅斯在2014年6月創造的一箭37星世界紀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
(Dove 衛星)
一箭多星的真正挑戰,是將軌道參數相差較多的衛星發射到各自的預定軌道上。這需要在火箭上配備能夠多次開機、變軌,並能夠在太空中工作較長時間的上面級。在這方面的技術上,除了美國、俄羅斯這兩個老牌航天強國遙遙領先外,中國、歐洲也已經熟練掌握。在長征七號發射時,其搭載的遠征一號甲火箭上面級在軌飛行48小時,發動機啟動9次,將7名不同用途的「太空乘客」准確的送入了各自的軌道。而目前印度自行設計製造的火箭上面級,僅具有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向地球同步軌道發射飛行器的單一功能。
❺ 印度發射過多少火箭成功了幾次其航天實力在世界算什麼水平
其實印度已經發生過很多火箭,但是並沒有成功過幾次。總體上來講,印度的航天實力在全世界當中算是中等國家的水平。
隨著人類社會科技不斷的進步,人類已經將目光轉向了太空當中。不僅僅局限於地球的內部,所以目前各個國家正在積極發展屬於自己國家的航天技術。但是不同於深海探測,要想發展航天技術,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以及力量。最主要的是一個國家必須擁有充足的航天技術作為儲備,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真正做到獨立自主發射太空探測器。
想必大家想到太空強國,首先想到的是中國美國以及俄羅斯。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中美俄是現如今世界上太空領域最為先進的三個國家。在全世界所有航天國家當中,中美俄三個國家的技術最為先進,而且都有獨立自主研製太空探測器的能力。相比之下,印度雖然也在航天技術方面有所發展,但是發展的進度是非常緩慢的。截至目前為止,印度發射過將近十幾次的火箭,可是十幾次火箭的發射並沒有成功過幾次。
❻ 630噸火箭成功發射,一箭36星不可小覷,印度終於追上中國腳步了嗎
這次發射一箭36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就是印度未來航天計劃的一大關鍵所在。這也是印度在航天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對印度今後的發展來說也是意義重大。這次印度所發射的火箭型號為長征三號乙(P-1),重量達到了630噸,火箭最大推力高達775噸。這枚火箭採用“二級固體火箭+一級液體火箭+二級液體火箭”組成的混合動力系統,可將有效載荷送入近地點2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遠地點2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和近地點3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由於火箭還具有一級入軌高度低、發射周期短等特點所以在近地點200公里上空飛行效率高達90%以上。
❼ 印度最強火箭發射成功:一箭36星,印度製造衛星的水平如何
印度的衛星製造水平非常糟糕,並且還嚴重依賴國外技術支持,除此之外,印度的衛星質量根本不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在看到印度一次性發射了36顆衛星的新聞後,很多人都覺得印度的衛星製造水平已經迎來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在我看來,印度的衛星水準根本沒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雖然印度在航天領域迎來了路小的進步,但是在一些細節處的打磨上,印度卻存在著非常糟糕的情況,要知道衛星製造水平關乎一個國家的航天事業發展進度,如果衛星製造水平非常落後的話,那麼必然會給航天事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正是由於印度的衛星製造水平非常糟糕,所以印度的航天事業發展才沒有太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