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道路橋梁太差,印軍沒有輕型坦克怎麼上高原
截至到2020年,他們在別的國家購買類似的坦克。
最近,印度的多邊界行動給印度帶來了巨大壓力。邊境的緊張局勢升級了。為了繼續增強其在邊境的威懾力量,印度將坦克開到高原上。最近,一批印度軍隊空運T-72 和T-90 輛主戰坦克前往拉達克東部地區進行緊急救援。在海拔 4000-5000米米的高原山區作戰的最佳選擇是輕型坦克。由於印度沒有可用的輕型坦克,印度軍隊只能將最精英的T90 坦克送到前線。
截至到2020年面對 15 型坦克非常心慌,所以印度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讓塔塔先進系統公司和印度國防研發組織聯合開發茶獵鷹8x8 輪式步兵作戰車輛底盤,配備 105毫米榴彈炮,然後它被改為輪式突擊槍,類似於美國的M1128斯崔克機動火炮系統。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這款國產茶獵鷹輪式步兵車出現在高原。
『貳』 我們打得過印度和俄國的t-90坦克不啊
打不過。
中國最新的99 坦克 是俄羅斯T 72 的改進型。但是印度的出口型,可能是簡化版。
冷戰時期,前蘇聯陸軍曾有主戰坦克5萬輛之多,其中T-90是在役的最新型主戰坦克。在它之前,前蘇聯還有幾種主戰坦克也相當出名,而且它們之間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血緣關系,外形也基本差不多。
前蘇聯的第一種第三代主戰坦克是T-64。這是一種先進的高級坦克,主要為對付當時北約的威脅而研製,幾乎全部都部署在與北約靠近的戰區,而且從未出口過。但由於T-64的價格昂貴、結構復雜、保密程度又高,不可能大量生產裝備,也不能提供給盟國,所以70年代初,前蘇聯在它的基礎上研製了一種比較簡單廉價的主戰坦克,這就是大名鼎鼎的T-72。因此也可以說T-72就是T-64的簡化版本。T-72主要部署在遠東地區,不但大量出口,而且還有許多國家進行了仿製,其產量相當大,改進型號也非常多。直到現在,俄羅斯和不少國家還在不斷推出新改進的T-72主戰坦克,當然,其性能與早期的型號已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在中東戰爭和海灣戰爭中,T-72的幾種出口型號表現不佳,敗在了以色列的「梅卡瓦」和美國的M1A1手下。所以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前蘇聯為對付西方新型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威脅,以T-64以基礎,研製出了一種比較先進的T-80主戰坦克。T-80是前蘇聯第一種採用燃氣輪機為動力的坦克,目前世界上除它之外只有M1系列使用同類發動機。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又以T-80和T-72為基礎,發展出了T-90主戰坦克。
事實上,T-90主戰坦克在研製初期也是T-72的一種改進型,但由於使用了T-80的先進技術,並且性能提高相當大,因而重新命名為T-90。它主要採用了T-72BM坦克的裝甲防護系統和T-80坦克先進的火控系統,戰斗全重50噸,乘員3人,發動機功率840千瓦,最大公路行駛速度6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650千米。
與T-72和T-80相比,T-90的火力和防護系統都有不少改進。火力系統的改進表現在火控系統上。T-90的火控系統為1A45T型,是T-80y坦克上的1A45型的改進型,改進項目包括:彈道計算機、炮長測距/瞄準鏡、火炮穩定器等。T-90坦克的火炮和T-80y的型號相同,為1門125毫米滑膛炮,但彈葯做了改進,採用新型破甲彈和殺傷爆破彈,提高了對付反應裝甲的破甲能力。另外,T-90配有4枚9M119型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由125毫米滑膛炮發射,可用車內的自動裝填機裝填,最大有效射程5000米,最大穿甲厚度約750毫米,可使該坦克在敵坦克、車載反坦克制導武器和攻擊直升機攻擊T-90之前將其消滅。
防護系統的改進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炮塔的改進,二是加裝了「施托拉」-1型光電干擾系統。T-90坦克的炮塔是T-72BM坦克炮塔的改進型,是俄羅斯坦克炮塔中防護性能最好的一種,其基體是類似於英國「喬巴姆」裝甲的復合裝甲,加上附加裝甲而成。它的裝甲由一個交替地鑲有多層鋁板和塑料板的主裝甲殼體和一個可控制變形的部分組成。在主裝甲外面,還加裝了「接觸」-5爆炸反應裝甲。「施托拉」-1型光電干擾系統由四大部分組成:光電致盲器、激光報警探測器、抗激光煙幕彈發射器和系統控制裝置。在炮管的兩側裝有2個光電干擾發射器。該光電干擾系統通過產生一對酷似導彈後部的跟蹤應答信標的兩個假圖像,使制式有線制導的反坦克導彈的跟蹤器「受騙上當」。激光報警探測器受到激光的照射時能向乘員發出報警,該光電干擾系統可以自動方式工作,發射煙幕彈,使激光測距儀或激光指示器失效;也可以半自動方式工作,由車長決定是否發射煙幕彈。T-90坦克上採用的是3D17型煙幕彈,該彈形成煙幕的時間約3秒,煙幕持續時間為20秒。這套光電干擾系統能連續工作6小時,能有效地對付諸如美國「陶」式、「龍」式、「海爾法」、「小牛」等導彈和激光制導炮彈,使西方國家大多數反坦克導彈的命中概率降低75%~80%。
T-90坦克從1994年開始小批量生產裝備俄陸軍起,即在不斷改進和提高。目前,它至少已有兩種變型車,即T-90E和T-90C,估計未來幾年還會有新的改進型出現。T-90及其改進型坦克很可能成為俄陸軍2000--2020年間的主要作戰裝備。這期間,俄陸軍將是T-64、T-72、T-80和T-90坦克並存的時代,但為簡化後勤保障,T-90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性能數據:
乘員:3人
武器配備:125mm火炮/導彈發射器×1門;7.62mm機槍(並列)×1挺;12.7mm機槍(高射)×1挺;煙幕彈發射器2×6具
彈葯基數:125mm炮彈×43發;7.62mm機槍彈×2000發;12.7mm機槍彈×300發
車長(炮向前):9.53m
車體長:6.86m
車寬:3.78m
車高(至炮塔頂):2.226m
車底距地高:0.47m
戰斗全重:46,500kg
凈重:44,500kg
單位功率:0.91kg/cm2
發動機:V-84MS型12缸柴油機 840hp
公路最大速度:60km/h
公路最大行程:550km
燃料容量:1,200L
涉水深:1.8m
有準備涉水深:5m
攀垂直牆高:0.85m
越壕寬:2.8m
爬坡度:60%
側傾坡度:40%
裝甲厚度:保密
裝甲類型:鋼/復合/反應
三防系統:有
夜視裝置:有(車長、炮長及駕駛員使用)
主要識別特徵:
車體前上裝甲傾斜明顯,裝有附加裝甲。炮塔位於車體中部,動力艙後置。通常在車尾裝有自救木和附加油箱。發動機排氣口位於車體左側最後一個負重輪上方。
球型炮塔,頂部右側裝有一挺12.7mm高射機槍。炮塔後部兩側安裝有煙霧彈發射器。125mm火炮兩側各有一個shtora-1輔助防禦系統的箱式感測器。
車體兩側各有六個負重輪,主動輪後置,誘導輪前置。行動裝置上部遮有側裙板,裙板靠車前端部分裝有附加的大塊方型裝甲板。
變型車種:
有供出口的T-90E/T-90S車型。
99式坦克
是我軍最新型主戰坦克,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型,其炮塔和車體均採用復合裝甲,抗彈能力成倍提高,是我軍裝甲師和機步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的陸戰王牌。
該坦克戰斗全重51噸,炮口向前時全長10米,車長7.6米,寬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80千米/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鍾。99式改型換裝新發動機後,最大公路時速80千米/小時,越野最大時速60千米/小時。我軍ztz99式主戰坦克,裝有一門125毫米高膛壓滑膛坦克炮,它裝備三種彈種,分別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榴彈。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初速為1760米/秒,直射距離 2300米,對均質裝甲的穿甲厚度600毫米以上,發射破甲彈時初速1000米/秒。該炮裝有性能可靠的自動裝彈機,火炮射速可達10發/分。使用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850毫米的均質裝甲,而使用特種合金穿甲彈時,同距離穿甲能力達960毫米以上,該炮還能發射我國仿製的俄125毫米口徑炮射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5.2公里,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輔助武器:12.7毫米高射機槍一挺,[備彈500發];7.62毫米並列機槍,一挺[備彈2500發]; 炮彈基數40發;炮塔兩側各有5個82MM煙幕彈發射器。火控系統,採用了國際上先進而流行的獵-殲式火控系統(也稱雙指揮儀式),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車長可以對火控系統進行超越(炮長的)控制,包括射擊、跟蹤目標和指示目標等;在坦克炮塔後部裝有激光目眩壓制干擾裝置。最大作用距離4000米,「激光壓制觀瞄系統」,就目前來看,相對於西方主要國家的主戰坦克,我們的這套系統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獨具特色,夜戰能力,裝有熱成像儀,夜間或復雜氣象條件下,對坦克目標觀察距離達2000米,具備了在晝/夜間於運動狀態下對運動目標射擊能力;坦克防護能力:炮塔由復合裝甲板構成,可掛裝復合反應裝甲板或屏蔽裝甲。車內裝有高效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可在10毫秒內熄滅火災;99式坦克目前採用了883千瓦(1200馬力)的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機,最大公路時速達80公里/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 最大行程為600公里。
●坦克火炮威力:美國m1a2主戰坦克在20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為810毫米,德國的豹2a6主戰坦克約為900毫米,日本的90式主戰坦克為650毫米,這一項技術指標無疑是我們居於領先地位;另外該坦克炮還可發射125毫米的炮射導彈。
●坦克防護水平:
99式坦克的車體及炮塔均為全焊接鋼裝甲結構,並在正面防護弧度范圍內安裝了復合裝甲。炮塔構形扁平,擁有極佳的抗彈性。炮塔前的復合裝甲厚度 600毫米左右,炮塔的其它部位則被鐵柵欄及各種附加物所包圍(這些東西對破甲彈又一定的防護力)。由於復合裝甲為組合件,故可隨著裝甲技術的進步而更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98式坦克炮塔右後部有一部車載式的光電對抗裝置,它主要對付敵方坦克的激光測距機和反坦克導彈的紅外製導系統,它針對敵方發出的激光束和紅外製導信號向坦克乘員及時發出警告,並自動控制對抗系統加以迷茫。它的出現,使得98 式坦克有了近程反導的主動防禦能力,此類設備屬世界領先水平的設備。另外,99式坦克還可以加裝我國已經研製成功的三代附加反應裝甲,使得其防護力更加強大。
99式主戰坦克,炮塔正面的防護達700毫米,車體防護能力相當於500~6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如果再炮塔和車體上加裝新型雙防反應裝甲後,抗裝甲和破甲彈的能力可達1000~1200毫米。 防護能力:美國的m1a2車體和炮塔的裝甲厚度相當於60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質裝甲,德國的豹2a6車體和炮塔的裝甲厚度相當於580毫米和700毫米的均質裝甲,日本的90式車體和炮塔的裝甲厚度相當於500毫米和560毫米的均質裝甲,由此看來,我們的ztz99主戰坦克與西方坦克的防護水平基本上在同一層次上
● 坦克的火控系統:
98式採用先進的計算機穩像式火控系統,包括熱成像儀、穩定式測距瞄準具、彈道計算機、車長控制面板、橫風感測器、傾斜感測器、角速度感測器等。其炮塔左後方的組合式光電系統,包括有熱成像儀和激光測距機,它的出現表明我國坦克的夜視夜瞄能力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火控系統的反應時間小於 6秒。由於採用了先進的計算機穩像式火控系統,使得98式坦克具備了在行進中對活動目標的射擊能力,首發命中率在90%以上。
採用了國際上先進而流行的獵-殲式火控系統(也稱雙指揮儀式),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車長可以對火控系統進行超越(炮長的)控制,包括射擊、跟蹤目標和指示目標等;在坦克炮塔後部裝有激光目眩壓制干擾裝置。最大作用距離4000米。夜戰能力方面裝有我國第二代凝視焦平面熱成像儀,夜間或復雜氣象條件下,對坦克目標觀察距離達7--9公里,平均無故障時間為4000小時,在能見度只有100米左右的惡劣環境中對目標的發現距離為4,000米,識別距離為3,100米,具備了在晝/夜間於運動狀態下對運動目標射擊能力.
●坦克的動力系統:
採用了883千瓦(1200馬力)的渦輪增壓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機,最大公路時速達70公里/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為12秒。機動能力:西方國家工業基礎雄厚,發動機水平高、動力傳動系統的可靠性好,我們的坦克無論與m1a2、豹2a6或者90式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不過隨著我國新一代大功率1103千瓦(1500馬力)發動機的研製成功,這種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叄』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是怎樣的
個人認為阿瓊不屬於坦克,屬於超重型拖拉機!
因為根據英媒報道,阿瓊坦克的英國老式線膛炮使用印度國產彈葯後,穿甲距離只有230毫米!
這火炮威力怎麼說呢,打現代坦克別想了,打穿普通59式沒毛病,打59IIA都費勁!
而且這火炮裝彈也設計的別拘一格,發射炮彈後需要炮塔回歸正前方才能裝彈!
再說說阿瓊的裝甲,阿瓊的裝甲是極度絕密的,據說連印度總參謀長都說不清這種高科技!
印媒說阿瓊的坎昌復合裝甲是純國產,世界超一流水平,但沒有任何測試數據,沒有任何描述!
但根據印度的工業水平來看,阿瓊的裝甲估計還真是全球獨有,就是加厚的鋼板!
最後說說阿瓊坦克的動力系統,採用德國老式的MTU838Ka501型發動機!
雖然在印度高溫高濕的環境下不適應,經常罷工,但作為一輛超重型拖拉機還算過得去!
但極易變形的鋁合金輪負重輪和劣質的印度國產履帶,使阿瓊跑幾十公里就得全部更換!
所以個人認為,阿瓊真的不能算是坦克,也只有閱兵式的道路和環境才適合阿瓊的存在!
『肆』 印度在中印邊境爭議地區部署了多少部隊,裝備如何,中
中印戰爭,中國大概部署了10000多人大概4個團的兵力,印度部署了20000多人的人兵力。
在兵力部署上印度更占優勢。
戰績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繳獲
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消耗
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可以說中方大獲全勝,不過忌憚於美國的壓力,我們及時撤軍!
『伍』 誰有關於坦克世界印度豹的資料啊!求大神。
印度豹是德國裝甲設計師們汲取了二戰寶貴教訓的產物,現代的工藝與精良的設計成就了它紙面上不平凡的性能。雖然「印度豹」未能誕生於世,但坦克世界為我們忠實地還原了它,「印度豹」在我們優秀的玩家們手中能否創造光輝的戰績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陸』 印度的軍事體制結構是
樓主是什麼意思。印度和大部分西方國家一樣:
總統是軍隊名義上的最高統帥(印度是虛位總統,這和美國不一樣,和德國是一樣的)
總理是軍隊名義上的副統帥和實際控制者。
國會擁有軍費預算權,戰爭發動和終止的權利。
國防部是印度軍隊的最高統帥機構,文職國防部長。
印度陸軍、印度海軍、印度空軍是國防部下屬的部隊,接受國防部指揮。
『柒』 坦克世界德系的「印度坦克方案」歷史上真的存在過嗎有什麼依據
德系Lv.8 MT印度坦克方案?
其實這玩意兒算是存在吧,勉強算是吧,
如果你要追究他有沒有實車的話,那就算是沒有,
畢竟他沒有實體,只有圖紙。
20世紀50年代,為了對抗蘇聯,北約意識到聯邦德國是必須抱緊的盟友,畢竟人家是最接近赤色勢力的前線,不過如果學蘇聯一個勁的往前方輸血的話肯定是比不過的,沒辦法,他們只能默許了德國軍工的復甦,希望他們有一定自給自足的能力免得把其他北約人啃沒了。
復甦的起步並不是很順利,畢竟德國人上一次整活都是1945年了,算一算沒個十年也有個五年了,這么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們也沒敢搞小動作,真要重操舊業的話,除了自己造過坦克大概明白該往什麼方向走這一點之外幾乎都是從零開始,
另一方面,搞不出好東西,甭說聯邦不要,其他盟友也不會給自己面子,所以咱復甦必須開門紅,不過你連個試一試的機會都不給就要我一搞就得搞一個成功的,成功到聯邦軍見了就能不顧揚基的面子直接把手頭的M47和M48扔了,我上哪說理去?咱有這個興趣但是你總得給錢啊?
正好,遠在南亞的印度在印巴分治後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巴基斯坦拿到了美國的M48之後他們更緊張了,沒辦法自造坦克對抗巴基斯坦的印度緊張地搞了一場招標會向全球求購新坦克,西方世界消息靈通,聯邦立刻將保時捷、戴姆勒賓士、采埃孚等公司召集過來讓他們出人出力組建一個聯邦德國團遠赴印度撈第一桶金順便小試牛刀看看是否寶刀未老。
這些老伙計蟄伏在瑞士,利用殘存的德三圖紙做了個方案給阿三,據悉這個最初的方案是個E-50換皮減配......阿三說話憨但是人不傻,第一個方案是來騙錢的他們也懂,然後呢,團隊給了第二個方案,沒錯還是一個騙錢騙眼球的,在原來的基礎上給E-50設計了一個「多邊形炮塔」,主炮炮口加個制退器,交錯式負重輪從兩個做一對直接搞成一邊一個的設計......
是,你們缺錢,阿三當然知道,你們不缺錢的話怎麼會來我這里跟我臊皮?但是我不管你多少年沒造過坦克還是覺得老本啃著比較舒服,事不過三,拿不出36~39噸坦克新設計方案就滾蛋!
團隊自然也知道不能再這樣拖時間,所以他們在1954年完成了設計圖紙,該車的車體設計基於E-50,而炮塔設計參考了獅式坦克,雖然盡可能的減重了但是預計重量還是在40噸。
很新穎對吧?這就是聯邦踏出的第一步。
1955年,該車設計又進行了一些調整,最大的特點是換裝了一門由90mm M36簡單改一改得來的90mm Kanone以及車頂加裝雙聯20mm遙控防空炮,為了哄印度軍方開心,他們還提出了一個「可靠的國產化流程」——由保時捷製造車體,由魯爾鋼鐵製造炮塔,由戴姆勒賓士製造發動機,由采埃孚負責傳統系統,這些東西最終會運到印度塔塔公司由印度自行組裝。
1956年,競標宣告結束,印度曾經的老東家英國拿下了印度國產坦克競標。
相比起聯邦團隊的新穎,英國團隊更懂印度軍方的心,你不是著急嗎?我這有一批現成品——百夫長主戰坦克,怎麼樣,這東西當年大家看了都說好,只要你開口買,足以裝備四個團的百夫長就送到你家。
當然了,如果只是賣百夫長給你們,你們也不一定接受,維克斯防務公司還是很精明的,他們仿製了百夫長並命名為維克斯Mk.1,也就是後來的「勝利」主戰坦克。
英國的勝利靠的是印度的燃眉之急,但是他們同樣也利用了西德團隊出現的問題:相比起維克斯Mk.1的均質鋼板焊接炮塔,印度坦克方案的大型鑄造炮塔在當時的印度是實現不了國產化的,印度坦克方案計劃採用的光學瞄準儀器也是當時的印度眼中的奢侈品,而且之前這三個方案實際上都是E-50改,光是E-50這要後勤的命的設計都夠印度哭十年的了,真要接了怕不是沒等自家開始量產就被巴基斯坦嚇死了,這么一算,造這個印度坦克方案需要付出更多的錢,德國和英國的方案能力相似,我為什麼不選擇有現貨、給技術我立馬就能量產、價格相對便宜的英國貨呢?
沒有終結的道路——印度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印度拿著手頭的百夫長Mk.7和巴基斯坦的M48A2交鋒,得到的結果是五五開,維克斯防務公司自然明白阿三的需求,便告訴他們「給你們提供的坦克包含了酋長主戰坦克的一些技術」,就這樣,印度開心的接下了這么一批貨,維克斯防務也得到了錢,皆大歡喜。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勝利主戰坦克徹底證明了自己的有能,再加上蘇聯的支援,成功的將美國支援的巴基斯坦打了個落花流水,他們著實喜歡這款「國產MBT」,即便是有蘇聯的T-55都不願意放手。
1983年,勝利主戰坦克宣告停產。
1987年,為了讓仍然在服役的勝利主戰坦克繼續發光發熱,印度軍方啟動了「野牛計劃」,該計劃的升級方案如下:安裝康達CV-12發動機、馬可尼SFCS 600火控系統、印度自主研發「坎昌」附加復合裝甲,火炮配有印度設計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炮口校正系統。
1993年,勝利主戰坦克大批量退役,部分車輛被改造為「石弩」自行火炮繼續服役,維克斯防務當時為了繼續騙氪所以拿出了安裝39倍徑155mm榴彈炮的GBT 155方案幫助印度改造手頭的勝利坦克,但是他們因為犯了當年聯邦德國犯過的錯誤最終也沒能騙到錢——對於當時的印度而言,這樣的東西只有樣品沒有一堆成品給我先用著,而且價格貴,製造復雜我還不一定能國產化。
勝利主戰坦克的後續改造計劃沒了後文,所有工作都為印度自主研發MBT「阿瓊」讓步,不過,如果沒有勝利坦克的話,印度也不一定會有今天這般膨脹的信心,畢竟讓他們自主研發阿瓊的起因,就是因為在英國的援助下擁有了一定的軍工業能力。
得以傳承的碩果——瑞士
西德團隊鎩羽而歸,帶著他們的方案回到了歐洲,這次競標給他們的教訓只有一個——當年的輝煌已經不是今天可以復制的了,啃老本是沒有用的,在1956年法國、義大利和聯邦德國聯合起草的《歐羅巴主戰坦克聯合要求》的交流啟發下,他們才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
印度坦克方案被德國人拋棄了,但是他被瑞士人拾起來了,這個方案多多少少也有瑞士人的參與,面對蘇聯的威脅,他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方案,他們希望在這個方案的基礎上發展出一款適用於阿爾卑斯山脈的、擁有優秀的火力和機動力和相對可觀的防護能力的坦克。
瑞士人沒有陷入真正的從零開始,1950年開始他們就在籌備KW30計劃,印度坦克方案只是他們改造KW30的墊腳石,1957年,KW30最後一款方案的原型車製造完成,他被命名為Pz85,一號原型車安裝了德國的90mm Kanone,二號原型車則安裝了英國的20磅炮。
1961年,Pz58的升級版——Pz61完成,最大的變化在於使用了一門105mm L7,並且將20mm同軸機炮更換為7.5mm機槍,換裝了賓士V8發動機,懸掛系統則使用的是拜勒維爾碟盤彈簧懸掛。
1971年,Pz61的升級版——Pz68完成,最大的變化在於更換了雙向穩定器、改進了發動機和傳動系統、履帶和負重輪輪緣加寬、炮塔左側增設炮彈補給口,該車後來還發展出Pz68/75、Pz68/75GT、Pz68/88等改進型號。
後來,瑞士因為預計研發費用高昂、預計研發時間漫長而中止了瑞士自主研發坦克的一切工作,1983年,他們購買了一批豹2主戰坦克,後來得到了生產許可開始自主生產該型坦克,該坦克也被更名為Pz87,一直服役至今。
的確有,50年代的時候印度為了對抗巴基斯坦的巴頓,想製造個坦克來制衡,但由於當時印度工業水平不行,所以放棄自研,轉而投向最好的坦克設計師—德國,德國工程師為了顯示他們的技術,絞盡腦汁研發了這么一款坦克,其中保時捷、戴姆勒賓士和ZF公司一起聯合研製中型坦克方案。然而該方案對於當時的印度來說過於精密復雜,最終被放棄,我印度最後選擇了百夫長,讓印度坦克始終在藍圖上了沒有量產。
有,確實有。
我們又該講故事了。
印度有關的武器裝備一般大都跟巴基斯坦有關系。第幾次「印巴戰爭」是不是在高中地理, 歷史 課本上經常看到呢?
印度豹就是這個環境下的衍生物。
50年代初,阿三為了對抗巴鐵的巴頓坦克,(軍售一般都帶有政治影響的,當時我們還不稱呼其為巴鐵,當時的巴基斯坦是親美的,後面巴基斯坦在關鍵時刻被美國擺了一道,幸虧東方巨人出手相助,才讓巴基斯坦免去了亡國的危險,從此以後便有了巴鐵,有興趣可以去查查)想發展自己的裝甲力量,無奈工業底子薄,起點低,短時間是無法依靠自身力量對抗巴基斯坦的。
這時候阿三就想到了多快好省的辦法――買!
找坦克界的大佬,德國。
德國工程師也是跟打了雞血一般熱情高漲的為印度嘔心瀝血的研發新型坦克,別誤會,不是兩國友誼多麼好,都是看在錢的份上。
最後的結果是德國工程師的各種方案被阿三推翻,德國工程師的一切努力白費了,據說最大原因是阿三國內製造業不行,德國技術過於精密,阿三跟不上。好尷尬的存在。其實個人認為這只是哄人理由,技術跟不上都可以解決,花錢是可以解決的,前面說過了,軍售都是帶有政治影響的。
最終印度的前宗主國英國以百夫長坦克中標了。
到了現在,阿三的坦克之路還是坎坎坷坷,阿瓊坦克更是難產。
圖紙拿出來說我們一起搞這個好不好,賣給你絕對吊打周邊國家,印度人還好沒傻到那種程度,說這坦克好是很好,就是印度現在工業水平造個t34都著急,e50不僅需要造零部件來換,就光是平常維護都成問題,於是德國人又拿出了幾個方案,有的用e50簡化版,其中有一個就是這個,但是最後還是被印度否決了。印度最後找到英國買了點百夫長和法國的amx13系列。
『捌』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是怎樣的
阿瓊主戰坦克是印度耗費三十多年,花費數十億盧比,研製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的一種有可能先進坦克。
1972年,印度陸軍提出用新型主戰坦克替換正在生產中的勝利式坦克的要求,同年8月,印度戰車研究院即開始新型主戰坦克方案研究。1973年5月中旬,印度國防部長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在印度議會決定自行研製一種新型主戰坦克。
阿瓊主戰坦克是印度自行研發和製造的第三代(自稱)坦克。起初命名為MBT80,後以印度教神話中戰神的名字改稱為「阿瓊」。印度曾經自稱「阿瓊」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種坦克之一,另外兩種是美國的M1A1和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阿瓊」坦克的設計得到以製造「豹1」和「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馬菲-韋格曼公司的幫助,然而性能上與豹式坦克有著天壤之別。印度為「阿瓊」坦克專門研製了一種「坎昌」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的「喬巴姆」裝甲,但最終也證明只是號稱而已。
印度正式批准研製該坦克的時間是1974年3月,該研製計劃同時得到第一次撥款為1.55億盧比,預研工作自此開始。
該坦克重50號,主要部件例如發動機、傳動裝置、120毫米線膛火炮及其彈葯、先進的裝甲和火控系統均要求在印度生產。
直至1984年3月第一輛阿瓊式坦克樣車製成時,該項計劃已支出3億盧比。1985年3月,對外展出了該樣車。到1988年年底,印度擬製造20輛阿瓊坦克樣車以便對武器、火控系統、發動機及傳動裝置和懸掛裝置等部件進行廣泛試驗。然而截止1987年年底,才製成10輛樣車,其中6輛交給印度陸軍試驗,其餘4輛留在戰車研究院供院方試驗和改進發展。
該坦克正式研製以來計劃一再延期,時過15年仍未完成,原來確定的1990年裝備部隊的目標至少要推遲到90年代中期。研製經費一再追加,已達29.20億盧比,是第一次撥款的20倍,其中,對外交流費用為8.936億盧比,約占總經費的三分之一。僅戰車研究院1986年3月以前的開支就達到6.882億盧比,其中對外交流費為3.286億盧比。
印度陸軍對阿瓊坦克的評價不高,在樣車鑒定報告中指出:「試驗結果表明,阿瓊坦克在設計和性能方面不能滿足用戶的驗收條件」,「最糟糕的是發現設計阿瓊坦克時未考慮安全性、可靠性和易保養性」。
2008年4月16日,印度國會的防務委員會提交的第29份報告中,引用一名印度軍官的話說,「我們進行了冬季測試,這款坦克表現很差,共有4台發動機出現故障」。印度斯坦時報的文章說,「阿瓊」坦克正遭受一系列問題的困擾,包括火控系統、懸掛系統,機動性也很糟糕。一度被寄予厚望的「阿瓊」坦克,經過30多年的研製仍然沒有達到預定的指標,不僅在時間上創造了3代主戰坦克研製周期的世界之最,而且性能上甚至不如某些二代主戰坦克,足以哂笑大方。
到1991年底,印度陸軍參謀長對「阿瓊」大為失望,要求中止整個計劃。然而已經騎虎難下,印度陸軍只好降低了的技術要求。但1995年的試驗表明,「阿瓊」連降低了的要求也難以滿足。印度陸軍稱「阿瓊」為「不適宜上戰場」,只能訓練時使用。
印度阿瓊主戰坦克
『玖』 印度阿瓊坦克性能怎樣
印度曾經自稱"阿瓊"坦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三種坦克之一。另外兩種是美國的M1A1和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阿瓊"坦克的設計得到以製造"豹1"和"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馬菲―韋格曼公司的幫助,然而性能上與豹式坦克有著天壤之別。印度為"阿瓊"坦克專門研製了一種"坎昌"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的"喬巴姆"裝甲。
另外性能存在很多缺陷:
炮塔和車體設計不適於順利、安全地操作,例如駕駛員開窗駕駛時,炮塔轉動會碰到頭部;火炮處於正前方向時,駕駛員無法出入駕駛艙。
火控系統的部件既未做到一體化,又缺乏相互配合。
炮彈裝填速度慢得無法接受,例如裝待發射彈一發需15s,裝非待發射彈的時間更長。
裝填炮彈時火炮必須調到一定仰角,否則無法裝彈。
高射機槍由裝填手在車外操作,操作高射機槍與裝炮彈不能同時進行。
炮塔中只有3發待發射彈,陸軍要求至少有12發待發射彈。
樣車炮塔結構不合理,容易卡彈。
樣車重達52~60t,比原計劃的45t增加太大,嚴重影響坦克的機動性並造成鐵路運輸困難和超過橋梁安全通過標准。
乘員工作環境對發揮乘員最佳效能不利,例如座椅調節量小、坐著不舒服、乘員不易接近操縱設備。
動力缺陷
在的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上安裝的由德國製造的MTU838Ka-501發動機出現了大量的問題。為此,印度方面不得不向德國方面尋求幫助,以解決發動機方面暴露出來的缺陷。
在野外測試中,"阿瓊"主戰坦克底盤採用的油氣懸掛系統中的活塞桿也出現了失靈等故障。同時,"阿瓊"主戰坦克上的空氣過濾器的早期報警裝置也出現了故障。
『拾』 國產的99主戰坦克是否能比過印度現有各型號坦克
作為世界上最強的主戰坦克之一,我國99A重型坦克表示:我是為了防守北面大規模坦克作戰而存在的,要是拿正眼瞧一下印度坦克就算我輸。
可以說印度陸軍的王牌裝備,現役的最強的T-90S主戰坦克,在遇到我國的99A主戰坦克時,就沒任何優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