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人不吃牛肉、羊肉還有豬肉,那他們吃什麼肉
在印度人中,印度教占人口的46.3%,而在整個印度,素食主義者,高達30%。即使不是素食主義者,印度人也不會吃太多肉。而他們能吃的只有羊肉、雞肉和魚肉。
在印度牛是神聖的,是被教徒們所尊重的,他們不僅把牛奉為神靈,更待之如母。在他們心裡,牛身上每一處都有無限的神力,甚至在節日里,虔誠的人們把牛糞塗抹在自已的腦門上,這認這樣會受得神的庇佑。瘋狂的印度人們雖然不吃牛肉,但卻開發出由牛奶、牛尿、牛糞等混合物做出的保健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教徒很少吃肉,大多數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印度快餐店有很多全素食選擇,這在印度象徵著高貴。
『貳』 正宗醬板鴨怎麼製作
正宗醬板鴨怎麼製作
正宗醬板鴨怎麼製作。很多人對於醬板鴨還是比較喜歡的,鴨子的做法也是很多的,醬板鴨製作需要幾十種名貴的葯材浸泡,再用香料熏蒸,風干、烤鹵等十幾道工序精製而成。以下看看正宗醬板鴨怎麼製作。
醬板鴨的做法一
選鴨、制板鴨的原料鴨愈肥愈好,並以未生蛋和未換毛者為佳。
腌制、
1、殺鴨退毛,去內臟,宰去翅尖,鴨腳,從胸脯剖開洗凈,再吊起滴干水份。
2、擦鹽。將精鹽於鍋中炒干,並加入0、125%的茴香,炒至水氣蒸發後,取出磨細。其後將鴨稱重,用其重的6、25%的干鹽。將鹽的3/4從頸部切口中裝入,反復翻揉,務使鹽均勻地粘滿腹腔各部。其的鹽擦於體外,應以胸肌、小腿肌和口腔為主。擦鹽後依次碼在缸中,經鹽漬12小時後取出,提起後翅,撐開肛門,使腔中鹽水全部流出,這稱為扣鹵。然後再疊於缸中,經8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扣鹵。
3、復腌。第二次扣鹵後,把花椒,五香粉,火硝(亞銷酸鹽),白糖混合均勻,抹在鴨子身上,肉厚處多抹。南京風味的應抹上甜面醬,湖南風味的加上辣椒粉,然後置缸內腓漬十個小時,中間翻一次,如果鴨大,腌的時間更長。
4、鴨子出缸後吊起滴干鹽水,用熱紗布把鴨子身內處擦乾,再用兩根篾架成十字形撐於鴨子腹中,壓成板狀,晾乾水分。
5、用穀草引火,撒上糠殼,待初燒青煙散去,將鴨子反復熏烘至金黃色即成。這一步另外一種方法是烤。
醬板鴨的做法二
用料:
主料鴨肉1隻
調料:食鹽30克、冰糖5塊、姜3片、八角適量、花椒適量、桂皮適量、干辣椒適量、老抽1勺、甜面醬3勺、蜂蜜1勺、香葉適量、陳皮適量、肉豆蔻適量、甘草適量、丁香適量、茴香籽適量、芝麻油3勺
1、鴨子最好從背部開膛,收拾干凈,剁去鴨腳。我跟殺鴨子的師傅說要把背部剁開,結果人家一刀下去,連腹部也給剁開了,只有一點皮連著,後來洗的時候皮徹底斷開,成兩個半隻鴨了
2、鴨子完全瀝干水後抹鹽,里外都要抹均勻,買的鴨子較小,大約用30克鹽,如果是5斤左右的鴨子,建議用40克鹽
3、抹老抽,里外都要抹到,老抽主要是為了上色,然後再抹薑末,去腥。然後用密實袋封好,放冰箱腌制24小時
4、准備好鹵制用的香料,下面圖中從上到下,從左至右依次為、第一幅小圖是較常見的鹵料,分別有花椒、八角、桂皮、香葉、辣椒和陳皮。第二幅小圖是豆蔻。第三幅小圖分別是甘草、丁香和小茴香。第四幅小圖是沙仁。所有小粒香料裝入香料盒
5、鴨子從冰箱取出後,抹去上面的薑末,放入預熱190度的烤箱烤30分鍾,大鴨子可以多烤約10分鍾。中間約20分鍾的時候,取出刷蜂蜜一次,再繼續烤到時間
6、烤鴨子的、時候,燒一鍋水,放入步驟4的香料、一勺甜面醬、鹽、生抽、老抽、一小塊冰糖,煮約15分鍾,鴨子烤好後立即放入沸騰的鹵鍋中,關小火,鹵約15分鍾,關火再燜15分鍾,取出放烤網上全身抹上一層薄薄的麻油,風干約15個小時以上。吃的時候直接斬塊即可。
醬板鴨的做法介紹完了,希望對此有興趣的朋友能夠滿意。醬板鴨口感香、辣、甘、麻、咸、酥、綿適中,不僅是一道佐酒佳餚,用來當送禮佳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想要做出正宗的醬板鴨,在做法以及配方上面都要牢牢的把控。同時要准備鴨肉食鹽等一系列配料,這樣的話在配料上面下功夫,才能夠讓醬板鴨更加的美味和正宗。
鴨子一定要從背部進行開膛,然後收拾干凈之後把鴨腳剁去。然後把鴨子瀝干水往身上抹鹽,然後抹老抽,但是里外一定都要抹到,而且抹了之後就是為了給鴨子上色。最後把膠沫抹在鴨子身上去腥,用密封袋把鴨子密封住,放到冰箱裡面腌制24小時。
做鹵料
隨後准備醬板鴨的鹵料,放花椒,八角,桂皮香葉等,然後放置起來之後鹵料就做好了。隨後把鴨子從冰箱裡面取出來,把上面的薑末去掉,放到烤箱裡面烤30分鍾。在烤的過程中可以取出來刷一次蜂蜜,繼續烤滿時間。而且烤鴨子的過程中可以燒一鍋水,把香料放到水裡面煮,大約15分鍾當鴨子烤好之後放到鹵鍋中。
腌制方法
用小火鹵15分鍾,最後關火燜15分鍾,並且把鴨子身上抹上麻油,風干15分鍾之後醬板鴨就做好了。其實醬板鴨還有很多改進的地方,例如在腌制的過程中可以多放一些花椒粒或者是辣椒段,這樣可以增加醬板鴨的味道。而且鹵制用的香料在中葯店裡面就可以配到,如果配不齊也並沒有關系,有什麼就用什麼。
名菜
醬板鴨也是一道名菜,在通過名貴中葯材進行浸泡的同時,經過風干,烤鹵,多種工序製造而成。而且醬板鴨的顏色是深紅色,在咸香麻辣的同時回味無窮。並且即使自己在家裡面做這道醬板鴨也會非常的簡單,只要在做的過程中能夠把順序拿捏,烤鹵的過程中放入正確的調料,就能夠嘗試到美味。
一、導具、鹵鍋(鍋子)、掛架(掛鴨子專用)、壓板(鹵水鍋里壓鴨子用,就是圓形的鐵篩即可)、繩子、棒子、撐子、掛鉤小鐵絲、墊圏上下兩個(下面一個要留1寸左右的腳)、烤爐、電子秤、大盆、濾水藍(或細濾篩等)
二、調料、鹽、老抽、味精、雞精、白糖公丁香、桂皮、八角、干紅辣椒、生薑、高度散裝白酒、色拉油、白扣、花椒、香葉、香砂仁、白芷、甘草
注意、1、墊圈用304鋼做,做成圓形,下面一個要留三個或者四個ー寸左右的.腳
2、散裝白酒就6元/斤的,45度以上的
三、醬板鴨的製作(一)第一鍋製作
1、進貨、選取無毛、翅臍較老、開背、嘴巴完整、鮮鴨子重量在2、2-2、4斤/只左右,凍貨去內臟後在1、6-1、8斤/只左右的鴨。
注意、A、如果選鮮鴨子,鴨齡在55天左右的,不要選白條鴨(因為白條鴨太嫩,且油多)
B、凍鴨子就去問要55天左右的麻鴨或水鴨,重量在1、6-1、8斤左右/只,主要是湖北產
C、鴨子要從背上開背,不能從前面開邊
D、1、8斤左右的半邊鴨也可以,要在鴨子大腿小腮上改花刀
E、鹵制醬鴨脖子時要用鐵絲串起來,讓它保持筆直的,不彎曲,直到鹵制完畢
2、清洗、解凍後去除血水,取出鴨舌(凍鴨已去舌),開背去內臟及淋巴、肺、油,有毛的除毛注意
A、開背時先剪掉屁股上的淋巴,並且保持屁股完整
B沿著背上脊柱右側下剪刀,一直沿著往上剪到殺鴨子的刀口處,清掉淋巴、食管及氣管等
C、剪破鎖骨,以方便烤時撐開更寬,但要注意度
D、最後去內臟時腸子最未端接近屁股處要稍微留長點,以免剪破起個洞
E、最後從腔門處剪開
3、腌制、鹽100g、老抽300g、水5000g的比例攪拌均勻,把鴨子放入湯汁中完全浸泡40分鍾,然後取出濾干待烤制注意
A、此過程是上色的過程,同時可以碼點底味
B、不能腌制時間過長,否則在烤制時顏色會太深,也不能壓得太緊,否則顏色不均勻
C、此鍋腌制料可以腌三次,如用此湯汁第四次腌制時顏色淡了可以添加再加老抽,鹽
4、撐開定型、選擇長短合適的撐子讓鴨子最大的撐開,成等腰梯形,自已用鐵絲做即可,兩邊留下彎曲的地方以方便撐到骨頭上有檔處。
A、選擇長短差不多的二根撐子,小邊取右下端硬骨頭,左上邊胸骨以上ー寸位置上,撐到鴨脖子上。
B、右上邊找到鴨架子正三角形位置骨頭上左下邊對著外面硬骨頭,全部要撐到硬骨頭上
C、從背後看要成等腰梯形,不能一邊高邊低
D、屁股處要綳緊,脖子繞著邊拉到翅膀下用翅膀別住頭,如果別不住頭就用小鐵絲串好固定在邊上定型,最成掛起來呈圓形,不再是等腰梯形。
5、烘烤、放鴨子時先烤背,先用大火將鴨子水氣和油烤出,但也不能太急了,這樣會使鴨子變形太大。後關成小火,中間要經常觀看,如果火不均勻,要經常翻動,鴨子腿變色就行,即7-8成干最促。如果全烤幹了,沒有鴨子味,是乾柴味,烤乾後取下撐子及固定頭的鐵絲,放涼後即可鹵制
A、烤鴨子時先把背部朝爐子內,因為腿肉厚
B、先大火130-150度,烤約1、5個小時,讓鴨子充分出水氣,出油,這過程中爐子頂上的出氣口要一直打開,讓鴨子出水氣,不能溫度超過160度,過高了鴨子會起泡
C、待鴨子油烤出得差不多了,關小火,溫度調到90-95度,關頂上的出氣口,同時調整下面的火門,中間要加二次碳,這樣一直烤,烤約8小時,看鴨子腿部顏色均勻即可
E、單獨烤鴨脖時用手捏,脖子硬硬的不軟即可
F、烤其它鴨副件,如鴨掌、鎖骨、鴨胗等因為沒有油,只需2、5小時左右
6、鹵水底湯配置、10斤高湯、丁香25g、八角10g、桂皮60g、甘草15g、香葉15g、花椒25g、白芷20g、白扣15g、砂仁15g、干印度辣椒300g、老抽250g、白酒75g、生薑125g、鹽300g、味精200g、雞精200g、白糖500g、色拉油適量。味溢匙爆烤鴨香膏(某寶有售)50克,味溢匙乙基增香劑(某寶有售)10克。
A、燒底湯時要邊燒邊攬,以免糖糊鍋,同時讓調料和香料充分濕潤和勻,把底湯燒開5-10分鍾下鴨子
B、色拉油以鹵水鍋里有一指厚的油即可
C、一般首次配20斤高湯來操作
7、煮鴨子、另外再配料,10隻鴨子、鹽300g、白糖350g、味精135g、生薑150g,攪勻,下鴨子小火煮40-45分鍾、白酒60g
A、先把有腳的墊圈墊在下面,然後上面鋪鴨子,最下面一層鴨子肚子朝下背朝上,以後上面的每層全是肚子朝上,背朝下,目的是不讓香料糊在上面,同時脖子朝鍋周圍,屁股朝中間,順著鍋邊一層一層擺放,上面用墊板和重物壓住,讓鴨子完全浸泡在鹵水裡煮
B、如果用凍鴨就小火微開煮35分鍾,然後最後5分鍾開大火,下白酒,40分鍾關火起鍋,將鴨子取出晾乾即可
C、如果用鮮鴨就小火微開煮40分鍾,然後最後5分鍾開大火,下白酒,45分鍾時關火起鍋,將鴨子取出晾乾即可,下白酒的目的是去腥和起醬香味作用
8、炒香料油泡鴨子、第一鍋鴨子因鹵水香味不夠,可把香料和辣椒一起濾起,再另起鍋下色拉油,將料渣全部倒進去翻炒,直至炒出辣椒的紅色為止,再加鹵湯煮5分鍾。然後取出料油再泡製鹵好的鴨子,泡半小時,這時的鴨子可以達到老鹵水的味道,香味入
(二)、第二鍋醬板鴨製作
1、因為第一鍋鹵水起的20斤,鹵鴨子時揮發了帶走了部分水,所以這時要加清水,加4斤
(二)、第二鍋醬板鴨製作
1、因為第一鍋鹵水起的20斤,鹵鴨子時揮發了帶走了部分水,所以這時要加清水,加加4斤清水,即按第一鍋鹵水底湯的20%加清水第二鍋沿用以前的香料,不用再加香料2、每10隻鴨子再配鹽300g、味精135g、白糖350g,生薑可不加,辣椒75g、白酒60g,邊放料邊攪拌,下鴨子,重復上面的操作,最後關火前5分鍾放白酒
(三)、第三鍋醬板鴨製作
1、這時香料味已經開始淡了,每10隻鴨子按上面的香料比例1/3加香料和辣椒,同時再配調料
2、保持原有的老香料和新加入的香料,操作同第一鍋操作
(四)、第四鍋製作、重新配香料,將原來的香料打掉,但10斤鹵水的丁香可增加到37、5g,其餘香料比例不變,循環就形成了老鹵水注意
A、原則上第一次兌鹵水放了老抽,以後基本上不用再放,因為每次都要加白糖,有一部分轉換。
B、隨時觀察顏色變換,可據實際情況來調色
C、在烤制過程中,會有部分毛突現出來,經過鹵制過程吸水,這部分毛又看不見了,鑽到肉裡面去了以此循環
以此循環
鴨附件、操作流程除烤制時間要短之外,只烤2-3小時,先烤水氣,再烤油,其餘操作和鴨子操作一樣
鹵制鴨子附件、如果用的活鴨,鴨附件也可以鹵制,鹵制可以用以上的鹵水、一份鹵水+2份清水的打出來鹵鴨貨,同時按10斤鴨貨配配、0、3斤鹽、白糖0、5斤、味精0、25斤即可
最後說一下食品添加劑的事情
只要是做餐飲的,基本上都得用食品添加劑,1是為了調味,讓你的食品更好吃,其實我們平常老百姓的調味品也都是食品添加劑,比如說味精,味極鮮醬油等都是添加劑,2也是為了節約成本,有的香料在第二次使用的時候功效會大打折扣,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添加劑,好用又省錢。
『叄』 印度人不吃牛肉、羊肉還有豬肉,那他們吃什麼肉呢
印度人不吃牛羊豬肉這一說法是不錯,但是也不能算是全部吧。
我來印度洋這么久了,來之前剛開始也在想,沒有肉吃怎麼辦。在國內聽說印度人大都以素食為主其實到了印度以後發現也並非想像中的那樣。
初到印度時,看到路邊好多賣東西的攤位,還有賣小吃的攤位,五花八門什麼都有。但是看了一眼,本來飢餓的感覺瞬間就沒有了,真的是「干凈又衛生」。直到現在依然不敢享受印度人做的「干凈又衛生的」食品,在項目還是吃中國廚師做的菜。
印度人不殺生,殺魚都是讓魚往刀上撞,證明魚是自殺並非他殺。有一次集裝箱里發現幾只老鼠,本想殺了它們,結果還是在印度人的勸說下放生了。
印度人和中國人的賣飯窗口是分開的在項目餐廳,好幾次跑到印度人窗口轉了一圈看著滿滿的金黃的咖喱飯還是不敢嘗試。我們吃的主菜,牛羊肉和豬肉都是有的,而且這里的物價比國內要低的很多。偶爾印度人也會在中國人窗口買菜,肉肯定不能明著吃,威士忌也回去偷著喝。
項目上有一個印度人員就是一酒鬼,幾乎夜夜醉,難道他不知道肉比素菜香嗎。不過以黃牛居多,牛肉比國內的要勁道,吃著很費呀的。
重點:白牛是沒人敢動的,神一樣的存在!!!
印度阿三的事情,總是讓人搞不懂。比如,把牛當做了神獸,牛肉出口卻是世界第一;比如,都有衛生紙了,還要麻煩「左手」親自擦屁股。
印度大部分人是不吃牛肉、羊肉、豬肉的,那這些動物怎麼辦?他們又吃的什麼肉呢?
(印度神牛)
印度的牛其實也是有等級的,最高級別的牛叫印度瘤牛,那就是所謂的印度神牛,婆羅門牛,只能看,不能殺,還要好吃好喝伺候。因為瘤牛的原因,印度大部分人也不吃牛肉。
那些水牛 、黃牛被用作擠奶,公牛或沒有奶的牛統統送到屠宰場,殺了取肉,然後出口。
( 印度黃牛)
羊和豬,和水牛、黃牛的命運差不多,大部分被殺了出口,或者有印度教外的人進行小范圍食用。在他們看來羊肉也是產奶的哺乳動物,最好不吃。而豬,在印度人看來,不是一個「愛清潔」的動物,他們也不吃。
既然,大部分人不吃牛肉、羊肉和豬肉,那印度人吃什麼?
首選雞肉,印度每年的雞肉消耗量非常巨大,家家都吃雞肉。如果說,這里是瘤牛的天堂,那這是就是所有公雞、母雞、小雞的地獄,各種吃。用雞肉做出的各種菜餚,是印度人的最愛。
(印度雞肉)
除了雞肉外,印度人吃的第二多的肉類是魚肉。魚肉蛋白質豐富,肉質鮮美,實在是居家或出行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但是,魚肉在沿海一帶吃的比較廣泛,那些邊遠的土邦山區,魚肉海鮮運送過去,價格不低,所以在印度全國,魚肉的普及程度遠不如雞肉。
印度人除了吃肉主要吃雞肉和魚肉外,蔬菜也是常吃的,不過他們大多數時候是將土豆、香菇、洋蔥等蔬菜剁碎了,一鍋燉,燉完食用,這就是他們常吃的咖喱湯。
總之,印度這個國家,大部分人不吃牛肉、羊肉和豬肉,肉類裡面,主要吃雞肉和魚肉,蔬菜主要用來做咖喱湯。
(咖喱湯)
也許我們覺得他們的食物很難下咽,但他們自己樂在其中,這就是習俗的力量吧!
我曾去印度旅行一個月,時間不算長,但足夠可以觀察到當地的風土人情,盡管表面,卻也能說明一個大概情況。
就印度人不吃牛肉、羊肉和豬肉而言,這個問題本身不完全對。印度人不吃牛肉是正確的。在印度教中,牛是神明的象徵,殺牛或吃牛肉得下場很嚴重,不僅要接受處罰和判刑,還要遭受神明譴責。因此,牛的地位相對其他動物地位,是非常高的。
但羊肉,印度人不是不吃,而是吃得不普遍,通常會有許多富人會吃羊肉。再則就是豬肉。在印度教中,豬是妖魔和災星,印度人比較忌諱和豬接觸,認為和豬接觸的人會倒霉。加上印度也有穆斯林,因而吃豬肉的現象幾乎不存在,在印度的市場也基本上是買不到豬肉的。
切記,去印度 旅遊 不要張口就問有沒有牛肉、豬肉。不但沒禮貌,還因不尊重對方而遭到謾罵。
但印度人非常喜歡吃雞肉,偶有魚肉。雞肉在印度人的日常因素中非常常見,通常以咖喱雞肉或咖喱雞肉飯等為主。味道還不錯。我個人比較喜歡吃。
其次,印度人並不愛吃狗肉,或者說是不接受狗肉。印度有許多流浪狗,但它們逍遙自在,從沒有人驅趕它們。據悉,狗在印度神話中一席地位。同時,蛇肉更不會吃。
像鴨肉,我並沒有發現。
總體來看,印度人很喜歡吃雞肉。
我是做國際貿易的,公司主要海外市場就是印度。從2017年開始每年飛印度最少兩到三次,對印度的飲食有一定的了解。
印度人口眾多,宗教信仰復雜,飲食習慣跟我們也相差甚遠。印度的肉類消費在整個食物攝入結構裡面佔比很低。
首先,印度有大量的素食主義者,按我平常接觸人群的比例評估,素食者佔比最少三分之一以上。
印度人由於宗教信仰的關系,牛是神一般的存在。可以在大街、甚至高速公路上閑逛。
在印度城市的大型超市裡,可以買到羊肉、雞肉和魚肉。羊肉一般都是帶骨頭的,雞肉去皮,魚肉還比較正常。但令人諷刺的是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牛肉出口國之一,他們自己不吃,卻會賣給外國人吃。
同時印度還有大量的穆斯林人口,在穆斯林聚集區,是有屠宰和銷售牛肉的攤位的,但一般都比較隱蔽,比較難找。因此,對於外國人來說,在印度豬肉是最難吃到的。
常規的烹飪方法,羊肉一般是燉煮,或者混合濃重的咖喱一起炒飯,雞肉一般會炸制或者烤制,會放很多辣椒,魚肉的做法和雞肉差不多。
印度首都新德里高檔一點的酒店餐廳會為外國人提供牛肉和豬肉菜餚,但用餐時一定要低調。
印度街邊小吃建議就不要嘗試了,我們根本駕馭不了,拉肚子拉到你懷疑人生。
印度好一點的酒店都會有比較豐盛的早餐,但肉類也都是羊肉、雞肉和魚肉,以煎炸為主。
這是印度比較常見的早餐主食之一(Dosa),我們都叫它印度大煎餅,有的裡面會加一些土豆泥,味道還可以,壞肚子的風險比較低。
如果您是無肉不歡的人,印度絕對會讓你抓狂,再好的食材,被他們處理過後,都會完美的打消你的食慾。
另外,印度的麵食(餅類)味道都不錯,也比較衛生。
印度人不吃豬肉,不吃牛肉,那他們一日三餐吃什麼呢?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吃貨大國,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吃」這個字,中國吃貨的本事可是不能小覷的,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中國人都無所不及,還有很多生物被中國人吃的瀕臨滅絕,看到國外海鮮泛濫的地方,中國人也迫不及待飛過去幫助他們吃掉。
中國人這么能吃,主要是因為中華的 美食 有著讓人慾罷不能的魔力,和其他國家的 美食 相比,簡直就是完勝,其他國家的 美食 簡直就是弱爆了,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印度這個國家,我們都知道,印度是一個很貧窮很落後的國家,那裡富有的人很富有,貧窮的人很貧窮。
印度的貧富差距十分巨大,這就使得他們吃不起豬肉,牛肉,羊肉等等,還有一個原因是牛在當地是一種很神聖的動物,是他們信仰的代表,所以很少人會去吃牛肉,就連有些餐廳的門口都會寫著沒有牛肉售賣的招牌,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你去了之後會發現他們不僅不吃牛肉,還不吃豬肉。
這是有原因的,印度人很多人都是終生吃素,這是因為他們所信仰的宗教有這樣的要求,不允許吃肉類等食物,所以他們也就跟從不吃肉類,難怪印度人看起來那麼瘦小,還體弱多病,那麼印度人不吃肉,他們的一日三餐都是吃些什麼食物呢?一起來看看吧。
印度人的一日三餐選擇吃米飯配蔬菜,麵包,水果等食物,對於很多印度人來說,他們的需求很簡單,只要是能夠填飽肚子就可以了,不在乎吃的有沒有營養,吃不吃肉根本就是無所謂的,好了看到這里,你對印度的飲食應該有些了解了吧,你還有哪些看法呢?
印度人並不是不吃牛羊肉,只是吃的少一些。在印度大概有82%的民眾信奉印度教,12%的民眾信奉伊斯蘭。在82%的信奉印度教的民眾中,是很少吃肉的。印度教和佛教在教義上有點類似,眾所周知,佛教發源於印度,因此,佛教受印度教的影響很大。而佛教中的吃素在印度教中也廣泛存在。
因此,大部分信奉印度教的民眾是吃素的。而牛因為是印度大神濕婆神的坐騎,在印度更是被當成聖物。印度的牛在印度可謂是活得非常瀟灑,它們可以在大街上自由穿行,而不用擔心人為刀俎我為牛肉。因此走在印度的大街上一定要小心,因為,不小心就可能會踩到「地雷 」。牛不僅被供奉為神物,連牛屎也被計入到了GDP中,牛尿更是被當成強身健體治、消災怯病之良葯,有事沒事喝兩口。
面對這樣一頭神物,印度人怎麼敢剝皮吃肉呢?因此,印度很少有人吃牛肉。據說, 當年美國的餐飲巨頭麥當勞殺入印度後,一度因水土不服而瀕臨破產,原因就是在印度人發現這些美國佬們簡直是太大逆不道了,他們竟然把他們的神物做成了漢堡,夾在麵包里吃掉了。因此,麥當勞在印度遭到了民眾的普遍抵制,後來,當地的麥當勞被逼的沒有辦法了,只好針對印度人發明了素漢堡。
但印度人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吃肉,大部分伊斯蘭民眾都是吃肉的,只不過他們不吃豬肉,只吃牛羊肉,這和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穆斯林沒有多大的區別。
雖然,印度人不吃牛肉,但是印度卻大量出口牛肉,印度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牛肉出口國,為什麼提倡不殺生的印度人會大量出口牛肉。這是因為,印度的牛跟人一樣,也有種姓制度,被分為三六九等,最高等級的是白牛,被封為印度神牛,而大量從事苦力勞動的水牛則是可以被屠宰的,因此,大量的水牛在印度被屠宰,製成牛肉出口世界。
去過印度或者對印度有點了解的小夥伴肯定對印度的環境以及衛生印象很深刻,比如印度人大都上廁所不用紙而是用手,這樣還不算,他們吃飯也用手,還有就是被印度人們尊為「聖河」的恆河也只能用「臟、亂、差」來形容,甚至印度還流行在恆河中水葬,關鍵是他們還喝恆河的水等等等等,在這里我們就不一一的贅述了。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印度人不吃牛羊豬肉,那他們吃什麼肉呢?
(印度的恆河一隅)
牛、羊、豬是我國人民主要的肉食動物。尤其是今年的豬肉價格,一路飆升到了 歷史 新高,讓許多人有了吃不起豬肉的感嘆。而且隨著豬肉的「高歌猛進」,牛羊等肉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那麼,印度人為什麼不吃這些動物的肉呢?
01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牛。
牛在印度是一種很神聖的動物,因為印度是一個宗教信仰非常普遍和嚴重的國家,他們大都信奉印度教,而在印度教中,牛是聖物,尤其是白色的母牛更是神聖中的神聖的存在。
在我國的早期,牛大都會用來耕田,但是在印度無論體格多麼健壯的牛是絕對不會下地幹活的,相反主人們還得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即使有些牛誤入田間造成了莊稼的破壞,他們非但不會生氣,還會放任牛任意的破壞,而且破壞的越多,主人越高興。
有了這種光環,牛可以在印度的大街上橫行。舉個例子,如果開車撞到人可能會賠錢私了,但是一旦撞了牛,那可是要上法庭而且是要坐牢了。
可見,牛在印度的地位。所以,自然就很少人吃這種聖物了。(PS:除了印度教的信徒太多,即使不信奉印度教也大都不敢吃)
(可以在印度的公路上隨意排便和休息的牛們)
02 印度人為什麼不吃豬肉?
印度人不吃豬肉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不吃,而是一部分人不吃而已。這與印度人很少吃牛肉一樣,都是宗教信仰的原因。在印度,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信徒最多。印度教的聖物是牛,所有沒人吃。而伊斯蘭教不吃豬的原因卻截然不同,因為豬並不是伊斯蘭教尊崇的動物,但是在教規中卻有明確的規定不讓吃豬肉,在伊斯蘭教的《古蘭經》里就有這樣的說法:豬乃不潔之物。
所以,在印度也很好人會吃豬。現在豬肉價格如此之高,根本就影響不到人家印度人,因為人家壓根就不吃。
至於說印度人不吃羊,是沒有這個說法的,這種說法源於印度有許多的素食者,他們是有一大部分是絕對的素食者,什麼肉都不會吃。
既然豬和牛,一個不準吃,一個不能吃,那能吃的肉類就比較的局限了。去過印度的小夥伴肯定都知道,印度餐館最常見的就是魚、羊肉以及雞肉和鴨肉了。其實,這正是印度人日常吃的主要肉類。
但是,印度人最鍾愛的還是魚肉,因為印度大都用手吃飯,他們習慣把肉菜和飯捏成一個團然後再吃,在這幾種印度人常吃的肉類中,顯然只有魚肉能夠捏成球了,其他的肉質都比較的緊實有點難捏。所以,魚類是印度人最長吃的肉類。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魚都能吃。被印度尊為「聖河」的恆河中有大量的魚蝦,但是,這裡面的魚蝦是絕對不能吃的,原因也是宗教信仰的問題。再加上恆河中的魚蝦大都有人投喂,所以恆河中的魚格外的大。但是盡管這樣,也沒人會吃恆河裡的魚。
印度由於宗教信仰比較的普遍,而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禁忌,所以一旦一種動物被一種宗教「保護」起來,其他即使不是宗教信徒的人也很少會去自找麻煩的去吃這種動物。所以也就造成了印度大都不吃牛、豬的現象。當然不吃這兩種動物的肉,還有許多替代品,比如雞鴨魚羊肉等等。
但是,讓獵奇君比較疑惑的是,印度被牛視為「聖物」,但是印度卻是世界上第二大牛肉出口國,這實在是讓人費解。
根據印度傳說,牛是濕婆的坐騎,所以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如果牛進了家裡,也是不能驅趕的。
由於這個原因,印度人不吃牛肉。
伊斯蘭教徒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所以有一部份印度人也是不吃豬肉的。
三哥吃個雞,先要把毛給去了,然後,再把新的「毛」插進去。再裹上料,炸吧。
三哥就是三哥,凡事都要開個掛,連吃個炸雞都要開個外掛。
印度人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他們能把所有的食物都做成一個顏色。魚肉也能做成這樣。
三嫂們先把魚肉以這個體位進行切割。我就在想,小孩子都不摔跤的嗎?
切好了之後要腌制。
隨後,要炸。
炸完之後,又要放進印度專屬調料。做成這樣子。。。。
好吧,這個顏色很正宗很印度。
三哥的肉食,我我也不太好解釋。直接上圖吧。
這個畫面還是非常正常的。肉看起來相當有食慾。
然後。。。。。空氣中已經開始彌漫特殊、獨有的風味。
上吧,黃咖喱!
不知道這個肉的口味怎麼樣,咱也不敢問啊。
大功告成!
不過,豬牛肉對於印度人來說吃或不吃其實意義不是很大,因為他們總能把所有的食材做成一個味,一個樣。所以,雞肉、魚肉、羊肉就很有代表性了嘛!
印度菜餚因地區而異,一些常見的主食包括大米、全麥麵粉、珍珠米、扁豆、鴿子豆、鷹嘴豆、綠豆和芸豆。雞肉和羊肉是最受印度人歡迎的肉類,羊肉、魚和牛肉在一些地區經常食用。由於宗教文化的影響,印度人很少吃豬肉和牛肉。
印度以味道濃郁的咖喱菜餚而聞名。印度食物中通常使用的調味品包括辣椒、豆蔻、姜黃、辣椒粉、生薑、黑芥子、芫荽、大蒜、孜然、肉桂、丁香、藏紅花和肉豆蔻。印度的各個烹飪地區都有自己的香料混合物,叫做加蘭馬薩拉。許多廚師也有自己定製的加蘭馬薩拉。
一些常見的咖喱組合包括土豆配豌豆、鷹嘴豆、花椰菜、次粉葉或菠菜、茄子配西紅柿或洋蔥、農家乳酪配菠菜和各種扁豆。咖喱肉通常含有雞肉、山羊、羊肉或魚。咖喱通常與巴斯馬蒂米飯和一種發酵烘焙麵包一起食用。
在東印度,許多菜餚都是芥末和魚肉為主。北印度常見的配料包括牛奶、酸奶、酥油、藏紅花、辣椒和農家乾酪。南方烹飪食物通常使用椰子和椰子油,以及羅望子和胡椒。西印度菜往往是所有印度食物風格的融合。大多數印度餐由多道菜組成,包括酸辣醬、泡菜等佐餐。
一、 吃雞肉或者是魚肉
在印度他們的國家裡邊,宗教是特別多的,為了照顧大家的一些宗教理念,避免了很多沖突,大部分人是不吃肉的,也是不吃魚的, 想要吃肉的時候就是簡單的吃一點雞肉或者是魚肉。
二、 用香料來調制食品
在印度他們的食材是比較少的,想要吃一些東西都是比較簡單的,印度人們吃東西的時候都是用香料來調節食品的,因為喜歡吃一些咖喱,就是隨著這些豐富的營養里邊也會特別的流行, 想要知道什麼樣香味的東西,就是用這些香料來調制的就會在這些食物上面倒一些香料,使這些食物變成想要的口味。
三、 多數人吃素
大部分國外 旅遊 的人到印度也是感覺特別的痛苦,因為這里邊人們大部分人都是吃素的,基本上就是沒有吃肉的,印度有80%的人都是吃素這種吃法也是當地的一種傳統, 所以說來印度 旅遊 的人一定要注意,這里的吃東西都是特別的,有講究的,想要吃到肉來這里是非常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