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現金貸:賺錢的天堂和慾望的地獄
什麼是財富天堂?
豪傑的發跡之地,勇者的埋骨之所。
有人在此升騰,有人在此隕落。
財富天堂,也被稱作是冒險者樂園。
一面是酒池肉林,別墅嫩模;一面是血本無歸,鎩羽離場。
任何稱之天堂者,無不與地獄雙棲雙生。
淘金者境遇必然大相徑庭,人生若何看時看運也看命!
而今,印度這座僅次於中國、世間唯二的現金貸天堂,已重啟天堂模式。
作者 | 大司馬
編輯 | 見時君
印度現金貸市場現狀剖析
4月份,我們曾推送過一篇《疫情之下的印度,還是現金貸天堂嗎?》,對疫情中後期的印度現金貸市場做了預測。
在彼時言道: 疫情將天堂調至暗黑模式。這時候,越是在市場活躍,越可能被喪屍吞噬。只有等待疫情過去,天堂重啟至淘金模式,才適宜再出沒。
文中預測頗多,有些言過其實,有些也僥幸言中。
印度封鎖期間,那些未曾縮量或不願止損的放貸者,損失慘重。據悉,其中就有一些曾在國內玩的風生水起的大佬。
同時,我們也認為,彼時印度現金貸市場的冷凍,也可以稱之為「借貸人孵化」。疫情必然會引發破產潮、失業潮和返貧潮,也就會製造大量的借貸用戶。並言及, 現金貸行業很多時候是反周期的,經濟大環境不好,反而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對現金貸利好。
對此,我們先來驗證下,疫情是否已引發印度破產潮、失業潮和返貧潮呢?
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MIE)曾在9月18日表示,「2020年5月至8月,印度白領工作人數降至1220萬,比去年減少660萬人。」也就是說,疫情期間,有660萬印度白領失業,更可悲的是,「長時間的封鎖,也讓這群人把過去四年工作的積蓄都消耗空了」。 這660萬人,不僅是失業,還會因入不敷出或坐吃山空而返貧。
雖然,9月份前三周印度的平均就業率已增至37.9%,上周的失業率降至6.4%。但CMIE依然悲觀的表示,印度30天平均勞動參與率由8月份的40.96%降至40.3%。
什麼是勞動參與率? (中國)是指勞動力參與率=(有工作人數+目前正在找工作人數)/(16歲-64歲人口)*100%
印度有工作或者找工作的人在減少。隨著印度工作崗位的減少,出現大批量的失業者,找工作失敗後,放棄找長期工作,開始以打零工的方式維持生存。
打零工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僅能溫飽,是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非良性循環,一旦有一天工作續不上,就需要靠借貸來維持生存。而這種循環,持續的時間越久,用戶的資質就會越差。能夠通過印度銀行借到錢的幾率越低。
對印度貧困者而言,舉目四顧,無所倚傍。唯有中國人操盤的現金貸機構,願意慷慨解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前期的文章中說, 對目前的印度貧困者而言,中國的現金貸機構就是救世主。 畢竟,相比可以活下去,高利息又算得了什麼。
毀滅向來簡單粗暴,而重建卻是長期繁瑣的。
失業和返貧,對老百姓的打擊,並不是一找到工作就可以立馬恢復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在短期債務的泥潭中掙扎一陣子。這段在債務中的掙扎,對現金貸機構而言自然是大利好,因為用戶需要不斷復借,直至工作收益完全覆蓋債務才可以脫身。
對此,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份國內信息: 2017年末阿里平台拍賣的房產數量為9000套,2018年末增長到兩萬套,2019年底飆升至50萬套,到了今年6月就達到了116萬套。報道還預測,到今年年底,阿里法拍房的數量將突破150萬套,甚至逼近200萬套。
誰的房子在被拍賣?自然是那些以前收入不錯如今入不敷出的失業者,杠桿炒房者以及創業失敗的小老闆。如今他們將面臨什麼,無非兩個字——「返貧」。
返貧之後,自然就需要重新開始由「貧」至「小康」再至「富裕」的爬坡,可能有些人需要一年,有些人需要兩三年,有些則十年,甚至一輩子。爬坡的過程中,自然免不了要在債務中掙扎。
對此,大家可能會發現,雖然國內媒體一直在報道「報復性消費來了」、「多少萬/晚的海景房售罄」、「免稅店排了多少米的長龍」等等,但那些繁榮都綻放在報道里,以及那些本來就高消費的群體。環顧身邊的普通人,則大多數選擇縮緊褲腰帶過日子。還有一個更大的群體,李克強總理說的「月入一千塊以內的6億人」,則是失聲的,沉默的,也是受影響最大的。
曾經,有人不理解國內的現金貸,區區一千多塊,誰會借?這就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
想想,中國都如此,印度自然更甚 。
相比中國,印度還有更大的一個困難,那就是國家也缺錢。
美國經濟不行,可以放水,因為有全球做承接。印度經濟不行,可以放水嗎?當然不行,一旦放水,就會導致盧比貶值,通貨膨脹,物價飆漲,讓那些沒有收入來源,手裡只有三瓜倆棗積蓄的印度老百姓生存愈發艱難。放水催漲股市這類美國玩法,印度是行不通的,這只會讓富者愈富,窮者更窮。
印度政府該怎麼辦?來錢最快的方式,自然是借錢。光是為了抗疫和搞基建,印度政府就從亞投行(中國是最大出資方)借了近300億人民幣。但現在印度借錢也不好借了。因目前國際嚴打洗錢,印度幾乎所有的銀行都被美國銀行標記涉嫌進行可疑交易,涉及洗錢、恐怖主義和毒品等。二十六家印度銀行的國際貸款被叫停。內憂外患之下,印度政府自然會採用多種方式來搞錢。大家回顧下近幾個月來的印度政府操作,是不是如此。
同樣在4月份的文章《疫情之下的印度,還是現金貸天堂嗎?》中,我們就給大家做了預警,主要有三點:
如今回顧,三點都言中了。
說這些,其實是想表達:作為一個具備強韌性、強活力和年輕化的經濟體,印度經濟的復甦是必然的。但因今年經濟崩潰,政府缺錢,老百姓失業嚴重,復甦的周期會比較長。這對現金貸行業而言,其實是利好。怕的是不復甦,借了錢還不了,變成壞賬。但有復甦這個的預期在,困難期越持久,借貸群體規模越大,又因最終老百姓的收入會慢慢增加,脫離債務,這樣一個現金貸盤子炸的幾率就相應變小,生命周期也會延長。不過,也有一個前提,就是現金貸平台不要自己作死。
當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不同的借款人面臨的債務泥潭和能夠為放貸機構帶來的利潤自然也不同。
在文章《疫情之下的印度,還是現金貸天堂嗎?》中,我們把借款人劃分為「劣質借款人」、「優質借款人」和「理想借款人」,目前我們的看法和4月份保持一致,對此就不在贅述,大家可點擊文章標題查看。
印度現金貸市場重啟天堂模式
近來,有不少從業者表示,見時 財經 的推文量減少了。
原因無他,市場回暖,影響行業的突發性新聞事件也在減少。
市場已進入悶聲發財模式,我們也沒必要為了吸引眼球而製造新聞。
現階段, 沒有新聞,就是最好的新聞。
同時,也有一些從業者表示,為什麼中印邊境沖突、疫情,甚至印度政府要徹查印度現金貸行業以及中資企業洗錢等事件也不跟了。
因為此類信息已被常規化, 人是容易被環境和信息「馴化」的,「常規化」即「馴化」,「馴化」也就意味著人們對這類信息的「麻木」,讓這類信息不再具備沖擊力。
譬如:近期再有中印邊境摩擦,如果不出現死人或真槍真炮的對壘,老百姓就會覺得沒意思,見怪不怪了。
當然,還有印度「排華」情緒消退,打砸中國製造的事件消失。罵中國老闆的印度員工開始惦著臉求上班。
這些,我們都可以稱之為「 大義不在上頭,利己主義開始佔領智商高地了 」。畢竟,口號喊得再響亮,也填不飽肚子,現實的敲打,會讓熱血冰涼。
這類信息,對行業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了。
關於印度政府要敲打現金貸行業,對此我們認為,是從業者過於把自己所在的行業當回事了。 以目前印度現金貸市場的體量來看,無論是放貸甲方數量、放貸資金體量以及借貸用戶規模,都還沒有到能入執法機關法眼的地步。
如果不發生像幾個月前出現的暴力催收事件,印度現金貸在印度國內都不具備新聞報道性。畢竟 印度光NBFC牌照就有九千多張,被中國人拿來放貸的才幾張。 所以,沒必要自我設限,畏手畏腳,只要不作死,紅利就會很豐厚。
當然,也有反面的,譬如:在支付通道崩塌的時候,我們提醒大家,最好找有中資背景的支付通道做備用,但隨著支付通道危機弱化,一些人就被信息「馴化」,覺得後面不會出問題,依然還是選擇全接印度背景的支付通道。這就是典型的心存僥幸。
目前,印度現金貸市場的數據如何呢?
給大家幾個大概的數據做參考。以某中小盤數據為例。
8月底九月初的時候,日放單量在1000左右,首逾率在25%左右,壞賬15%左右。
9月中旬,日放單量在1500左右,首逾率在20%以內,壞賬10%以內。
9月下旬,日放單量在2000左右,首逾率在20%以內,壞賬在10%以內。
放單量在增加,首逾和壞賬已控制住,甚至還在不斷降低。 目前,該盤子依然保持放量沖刺的狀態。
因圈子太小,為避免大家猜出是誰家的盤子,數據已作修飾。
不同的盤子,不同的操盤團隊,數據肯定是不一樣的。但行業整體的趨勢,是一致的。
據我們所知,目前日單量破3000的已不在少數,破4000的也大有人在。一些大體量的系統商,綜合日放單量已是20000+、30000+甚至是40000+。
春江水暖鴨先知,隨著市場數據回暖,持續再放的甲方基本都在不斷加量。如果大家經常關注行業群,也會發現甲方的身影越來越少了,原因無他,賺錢去了。
近來,有不少國內大佬,拿著錢,想要進入印度現金貸市場。但卻遇到了幾個難題。
一、中國資金如何去印度?
4月22日,印度政府修訂《外匯管理法》,要求印度接壤國家的非公民實體在印度投資時,需在政府路徑下進行提前審批。
走印度政府審批,基本無望,目前已有海量中資申請被壓。 現在基本上只能通過CN和CB的形式進入。有一年期和三年期兩種。如果選擇一年期,則印度主體公司必須要拿到初創公司資格。
目前,也有很多企業選擇直接對敲。 目前印度對洗錢查的很緊,如果拿的是 游戲 的錢,就有一定風險了。
不過,無論如何圍追堵截,資金終會找到最佳途徑,流向利潤最高的窪地。
二、不去印度,如何選擇靠譜代運營?
還有些資金方,本身沒有操過盤,自己去印度拿牌放貸,先不說200W前期費用會攔住一些人,光是把整個項目落地所花費的時間,就讓很多人擔心,會不會自己盤子還沒落地,好時光就已遠去。
所以就有一些資金方希望自己不去印度,組盤或找人代運營。
組盤,就是直接找成熟想擴大資金規模的團隊,投個一兩百萬甚至更多,別人吃肉,自己喝湯。
找人代運營,自然就是做自己的盤子。
但自己搞個盤子,問題又來了。 現金貸四大痛點:資金、流量、風控和催收。
自己可以搞定的只有資金,流量、風控和催收該怎麼解決呢?
目前,一些系統商提供一條龍服務,一站式提供流量、風控和催收。
但有國內和印尼市場爆發的種種問題在前,很多人也不免擔心,大的系統商,服務的甲方多,無法量身定製服務,自己會不會變成被割的韭菜。同樣的,小的系統商,系統靠不靠譜,是否有操盤經驗,有些系統商系統開發出來後都沒人用過,暴雷的風險自然比較大。
前期,見時 財經 已對大多數系統商進行了調研,為避免對系統談的太具體,被他人誤解為影射,在此就不多言。如有甲方需要了解,可直接與見時聯系。
目前,印度現金貸市場已然復甦,相信會日好一日,鏈條之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機會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也希望諸位從業者不要太過於嘚瑟,不要製造新聞事件。前期出現的那些問題,隱患猶在,禁忌墳頭蹦迪。
㈡ 印度出口連續第二個月下滑,將對經濟造成什麼傷害
出口連續下滑將導致印度當地的失業率上升,更多的就業崗位可能會消失,當地工人的收入水平也會下降。近日,有媒體披露印度已經連續第二個月出口下滑了,這將會嚴重影響到印度製造業的發展。從最新的數據顯示,印度債務和GDP的比值增長了17%,預計到明年三月份,這個數字將達到了90%。而且隨著疫情的影響和出口的下滑,印度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將提升到11%。而印度中央銀行自己發布的數據顯示,到明年三月份,印度的壞賬率可能提升4%,達到12.5%,這對銀行來說是巨大的風險。
如果把印度內部各個城市對外的負債全部加起來,其政府部門的債務將高達1.17萬億美金,遠遠超過其外匯儲備,目前為止印度的盧比已經連續三年為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
㈢ 印度面臨的諸多經濟問題有哪些
(1)失業和貧困失業和貧困是印度經濟發展的兩大痛楚。雖然歷屆政府都把增加就業和消除貧困作為執政的重要目標,但一直收效不大。印度的10億人口中有1/3文盲。年人均收入目前還不足480美元,其中有3億人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赤貧的城市新移民在印度各大城市隨處可見。印度經濟增長緩慢,人口迅速增長,目前印度人口超過10億,比獨立初期翻了兩番,且還在以2%的年增長率增加,每年新增人口及新增勞動力都在1500萬人以上,這使印度經濟難以吸收不斷增加的勞動力,印度的失業問題日趨嚴重。在「一五」計劃結束時,印度積存的失業人數為530萬,到1980年增加到2070萬,約占勞動力總數的8%。同時也使人均收入增加不多。由於印度製造業增長速度遠低於服務業,因此能夠提供的就業機會很少。2002年,印度製造業吸納了620萬勞動人口,而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製造業有1.6億名從業人員。高速發展的印度IT產業約有100萬名從業人員,不足全部勞動力的1%,雖然其產值佔印度GDP的4%。失業一方面將擴大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隊伍,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解決就業問題的難度,從而繼續阻礙印度經濟發展,特別是現代化進程。(2)製造業發展滯後印度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經濟增長主要還是靠服務業的增長,服務業也主要是靠軟體IT產業,製造業還不強。2003年的特點是服務業還在高速增長,農業年景較好,有了3%-4%的增長,製造業開始有所增長,所以這一年經濟發展比較平衡,也更快一些。製造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是:由於它們是傳統部門,所以有很多傳統體制還沒有改革,包括政府對產業和投資的管制,對勞動力市場的管制等各種制約,不利於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服務業,尤其是軟體業的發展較快,是因為其作為新興部門,政府對其控制較少,所以發展較快。雖然20世紀90年代印度開始經濟改革,但是在製造業方面步伐比較慢,市場開放程度小,沒有利用好廉價勞動力的優勢。(3)投資環境欠佳印度投資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效率低下。印度政府機構辦事效率較低,世行報告顯示,在印度成立一家企業需要89天的時間,而中國則需41天。印度的勞動生產率也很低,雖然平均工資比中國低25%左右,但每個工人的產出卻比中國低50%。2、能源不足。印度的電力狀況落後,平均缺電率超過10%,嚴重影響企業的贏利能力。加之資金短缺使印度在短期內難以大量進口石油和建更多的核電站,進一步制約了印度投資的增長。3、政局不穩。印度社會結構、財富分配、種姓制度、貧富分化等常常會引發政治不穩定,進而影響吸納國際資本。4、勞動法嚴格。印度是惟一一個解僱員工需要得到政府批準的國家,企業停業或關閉也受到嚴格限制,客觀上限制了企業投資的積極性。5、環境受損。印度荒漠化程度較高,有1.43億公頃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蝕。現代工業發展和城市人口增加使河流污染和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更加嚴重,影響到經濟持續發展,而且危及人民生命安全。(4)財政赤字居高不下長期以來為解決資金問題,印度政府借諸赤字財政政策,1950年度到現在,幾乎年年有赤字。為彌補財政赤字,政府不得不大量舉借內外債,使得印度的債務增多,幾十年來內外債如滾雪球似地不斷擴大,利息成為印度政府最大的非生產性支出項目。財政赤字居高不下,使物價指數反彈,造成通貨膨脹,對政府平衡預算增加了更大壓力。1990/1991年度財政開支失控,總赤字達到4333億盧比,竟佔到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8.4%,這一時期印度出現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80年代實行高額財政赤字的結果。1991年實行經濟改革以來,財政困難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十幾年來,中央政府財政赤字占國內總產值的比率一直超過5%。雖然近年來印度制定了《財政責任和預算管理法》,削減某些財政補貼,但財政狀況尚未根本好轉。印度現已成為世界上財政赤字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多次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警告。(5)基礎設施落後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增長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關系密切,一個國家基礎設施不足就會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影響跨國公司的投資興趣,嚴重阻礙經濟發展。在印度,公路狀況極差,缺少高速公路,通訊不暢,電力供應不穩,能源嚴重短缺,尤其是石油,基礎設施的滯後影響了外國投資環境,嚴重製約了印度經濟的發展。以交通為例,印度雖然有亞洲最龐大的鐵路網,但陳舊不堪,大部分是國家獨立以前殖民地時代建設的,很難實現現代化的運輸任務。印度目前還沒有一條國際標準的全封閉、全立交的高速公路,港口與機場設施陳舊,所有的港口都出現擁堵情況,交通運輸極端落後
㈣ 自己人都不放過!美國再次「剪羊毛」,使印度陷入債務危機
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利用美元霸權收割他國財富一直都是美聯儲的拿手好戲。他們先將大量美元資本輸入到其他國家的市場中去,從而讓該國債務堆積膨脹,等膨脹程度達到極限時,再突然將原來的美元資本撤回,從而達到收割財富的效果。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吃過類似的虧,美國這種行為,用俗話來說就是「剪羊毛」。
或許有人會感到疑惑,為什麼那麼多國家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呢,就不能長點教訓嗎?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美元誘惑太大,不吃一次虧的話,往往是無法抵抗得了的。如今又到了收獲季節,美國又要開始「剪羊毛了」,這一次的對象不是旁人,就是自己的忠實粉絲——印度。
據了解,印度現在已經陷入了美國的債務危機當中,其公共債務總額已經突破1.2萬億美元,但是外匯儲備卻僅僅只有4900億美元,由此可見,印度債務現在正處於倒掛狀態,這種現象是非常可怕的。然而就在這種危機時期,大量美元資本正在快速撤離,這對於印度經濟來說,將是一大挑戰。
綜合相關報道可知,美聯儲已經開啟了無限印鈔模式,大量美元正在向市場流入,如今不少國際投資者都開始了轉移資產購入美元,因為在此次衛生事件期間,股票市場和實體經濟都遭到了重創,在這個時候購入美元是最好的避險方式,不僅可以避免他們的資產貶值,說不定還能賺上一筆。
據相關數據顯示,過去一段時間,印度聯邦和企業債券的流出已經達到了137億美元,這種現象對盧比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就目前來講,印度的經濟局勢已經非常危急了,很多投資者紛紛選擇放棄購買盧比。對此,多名經濟專家做出推測,印度貨幣盧比,或將成為亞洲最不具備價值的貨幣。
不得不說,與美國親近真的就像是與虎謀皮,到了危急時刻,利益當前,它完全就是連自己人都不放過,你們認為呢?
㈤ 為什麼2016年印度企業外債那麼多
2016年印度企業外債那麼多的原因是大量銀行不良貸款和壞賬等。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2016年11月廢鈔令後和今年四月兩度上演的錢荒,其背後是大量銀行不良貸款和壞賬、跑路等現象比比皆是。
㈥ 印度尼西亞欠債會死嗎
印度尼西亞欠債不會死。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12月28日,印尼政府債務達7002兆盾,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88%,環比有所下降。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在安全、合理和可控的范圍內,在印度尼西亞欠債不會死。
㈦ 印度每年都有很多的外債,會不會有人借機做空
國際資本從未停止准備攻擊印度經濟,近年來印度多次遭受經濟危機,還好在千鈞一發的危難之際,印度領導人懂得及時止損。早在2017年7月,海外投資者購買的印度公司債券比配額多92%,因此印度停止發行離岸盧比計價債券。
事實上,資本利潤的最終目標,做空印度市場除了這個國家的商業環境中,有一層最重要的原因:印度的經濟增長背後是高額的美元債務在支撐,這些美元資本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在印度套現的目的。
㈧ 印度外債1.4萬億美元,每年財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於還外債,會被人做空嗎
印度不會被別人做空。印度外債總額1.4萬億美元,相比外匯儲備和美債比例,印度的外債金額是比較大的。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債務比例都遠高於印度,所以印度的外債危機也沒那麼可怕。所以種種現象表明印度的外債不會被別人做空,因此不用那麼擔心。
總而言之,不能太過於擔心國債的問題,所謂關心則亂,但我們也不能心太大,放任不管。還是得需要好好經營,好好打理。我們對於印度這個國家,我們對於他們不能絕對的放棄,畢竟我們也要相信印度的經濟實力,民族凝聚力。
㈨ 印度孟加拉等多國訂單斷崖式下跌,這會對他們的經濟造成哪些影響
三星在越南的工廠的一名員工說,他現在每周只工作三天,一些生產線已經從每周六天調整到每周四天。在前幾年,淡季是在2022年6月和7月左右,只是那時沒有加班或減少工作日。該員工透露,管理層的說法是庫存量很高,而且沒有多少新訂單。去年,當疫情爆發的高峰期,商業活動甚至更高,但現在則更慢。
印度依賴石油進口和購買日常必需品,而進口則意味著巨大的外債。多年來的債務積累也使印度經濟不堪重負。截至目前,印度的整體債務接近GDP的70%,印度的外債規模為1.4萬億美元。每年,印度必須將其財政收入的20%用於償還債務。這使得印度沒有更多的錢來大量投資於經濟、公共設施和教育。太多的債務已經使印度的財政捉襟見肘。改變這種狀況不可能一蹴而就。
㈩ 印度為什麼要廢鈔:印度為什麼要深夜作廢大額紙幣
根據權威經濟學者發表的分析,主要目的是為了清理地下經濟。
印度的做法主要是為了清理所謂的地下經濟。其實印度的國家經濟很大程度上靠紙幣來運行的,大量的貨幣囤積到民間,無論對於經濟的正常運轉還是對於國家財政稅收來說,其實都是不太容易整頓的秩序。
兩個原因——通貨膨脹、財政赤字
在金融史上,廢除貨幣或者變換貨幣,只有兩個原因,第一個通貨膨脹特別嚴重,第二個財政赤字難以控制,印度這次恰恰反映的真實原因就是這兩個。
第一個通貨膨脹,從2010年開始,印度的通脹率是7.5%,從2010年開始到2016年,印度央行一月份自己公布的預測,2016年的通脹率是在6%左右,也就是說通脹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第二個財政赤字,印度政府債務這十幾年像滾氣球一樣越滾越大,已經滾到難以控制,這兩項加在一起實際上遠遠超過了它經濟增長的速度,所以這才是它最深層次的原因。
以清理現金市場的形式清理地下經濟。它的支付系統基礎設施不太發達,如果基礎設施比較發達,就不會有那麼多到人到銀行去兌換現金,這樣國家因為地下經濟比較發達,所以現金交易才比較發達。
為了整頓這種秩序,可能莫迪政府才做這種努力,要清理現金市場,以清理現金的形式清理這個事,另外就是他將來強迫走現代的支付系統,也就是電子交易這樣的系統,其實對於整個地下經濟的控制會比現在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