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為什麼叫india
ggxsg瞎說,不負責任。
印度原為婆羅多,是古印度一個名叫婆羅多的國王建立的國家。印度一詞由信德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以信度一詞表示河流,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這個地理名稱。後來,才逐漸包括恆河流域以至整個南亞次大陸。古波斯語將信度變為「印督」;古希臘人又變「印督」為「印度伊」,在希羅多德的《歷史》中,印度稱為「印度斯」,後來羅馬沿襲了這個詞。
我國史書中,最初稱印度為「身毒」,後又有「天竺」、「忻都」等稱。我國用「印度」這個詞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書中載:「譯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歸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印度這個名稱就是這樣演變而來的。
記得採納~
② 印度之前是英國殖民地,印度人為何不反感英國人
世界殖民史上,英國進行殖民擴張歷史一直佔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從16世紀開始,英國之所以能保持數百年之久的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也與其殖民擴張有直接的關系。而在英國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中,位於南亞四大陸的印度以其豐富的資源、人口,和無與倫比的收益,在英國的殖民體系中一直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為了徹底占據印度,英國人花費了上百年的時間,難以數計的人力物力財力,花費如此大的精力,英國人當然不是為了給印度人獻愛心、送溫暖。相反,赤裸的利益訴求,才是英國人的目的。自然,英國曾經在印度的殖民侵略和統治,給這個國家的人民帶去了巨大災難。
南亞次大陸獨立後的國家
而且,一個民族和國家有怎樣的想法,與其思維方式有直接的關系,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印度人的思維是十分奇特的。中國人講究的是槍桿子里出政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印度人不但有著種姓制度,就連獨立的方式都很奇葩,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更是令無數中國人大跌眼鏡。也因此,思維完全迥異於中國人的印度人有此想法,雖然中國人依然難以完全理解,但也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③ 印度洋為什麼要以印度命名印度洋和印度有什麼淵源嗎
太平洋最初沒有統一的稱呼,我國古代把它籠統地稱為"滄海」、"東海」等,在國外也曾有人將它命名為"南海」。現在使用的名稱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麥哲倫所起的。1519年,這位探險家帶著由幾只帆船組成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幾個月後到達南美洲的巴西海岸。接著他們沿海岸繼續向南航行抵達南美洲最南端,然後從東而西穿過一條曲曲折折、長達100多千米的海峽棗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海域。麥哲倫發現這里波平如鏡,與洶涌澎湃、波浪滔天的大西洋形成鮮明的對照,因此,他給這片大洋起名為"太平洋」。
大西洋在西方各種語言中把它稱為"阿特蘭他洋」。這個名字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英雄阿特拉斯的名字。在古代希臘神話故事中阿特拉斯是普羅米修斯的兄弟。普羅米修斯因盜取天火給予人類而觸犯了天條,被萬神之王宙斯判處死刑,綁在高加索山上,讓雄鷹啄其心肝。阿特拉斯也因此受到株連,宙斯令他頭頂肩扛巨大的地球,永遠不準放下。傳說這位頂天立地的大力神住在極遠極遠的西邊,人們看到大西洋海域寬廣,無邊無際,以為它就是阿特拉斯的棲身之所,就把它稱為阿特蘭他(阿特蘭他是阿特拉斯的形容詞)。然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大西洋這個名字卻與大力神阿特拉斯無關,而是根據明朝時歐洲傳教士編繪的世界地圖上拉丁文名稱意譯過來的。而且在古代,大西洋南北則被稱為"西洋」或"北海」。直到17世紀中期,西方各國才把"阿特蘭他洋」一名擴大到大西洋北部。
印度洋在我國古代被稱為"西洋」。我們平常所說的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就指的是印度洋。在古希臘時期,著名地理學家、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公元前484~425年)曾稱之為"厄利垂亞海」,意為"紅海」。初時指的可能就是現在的紅海,以後穿過曼德海峽發現還有更大的海域,遂用這個名稱泛指整個印度洋。到古羅巴時期,印度洋被羅馬人稱為"魯都姆海」,但這個名字只不過是希臘語"厄利垂亞」的意譯,也是"紅海」的意思。同一時期,印度洋還被人稱為"南海」、"東海」等等。直到15世紀末,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達·伽馬為了尋找通往印度的航線,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進入這個大洋後,才開始使用印度洋這個名稱。這個名稱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成為通用的名稱。
北冰洋名稱的由來,一則因為它處於以北極為中心的地區,二則因為這一地區氣候嚴寒,洋面上常年覆有冰層。所以,人們稱之為"北冰洋」。
④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名字是一個名詞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么一句話——「印度從來不是一個國家名,而是一個地理名詞」。說這句話的不是別人,而是英國歷史上的著名首相丘吉爾。為此丘吉爾還打過這么一個比方,說印度和赤道一樣,都是一個地理概念。丘吉爾為什麼這么說呢?原因是印度歷史上曾四次遭到外族佔領,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
第一次:月氏人建立貴霜帝國
公元前2世紀,印度的孔雀王朝滅亡後,不斷有外族入侵印度,最著名的就是月氏人建立的貴霜帝國。在全盛時期,貴霜帝國的版圖西至印度洋東至恆河流域。這段時期也是佛教在印度興盛的時期。
第二次:阿拉伯帝國的入侵
712年,穆罕默德·比因·卡西姆統率阿拉伯軍隊攻佔達里巴爾,然後佔領信德地區。1001~1024年,伽色尼王朝國王馬赫穆德入侵印度達12次之多,吞並以拉合爾為中心的旁遮普地區,從此旁遮普成為穆斯林地區。12世紀後期,阿富廓爾王朝控制西北印度。
第三次:蒙古軍隊入侵
蒙古人帖木兒在15世紀後半期侵入印度,16世紀上半期入主印度,帖本兒的孫子建立莫卧兒帝國。莫卧兒帝國時期的統治集團原是蒙古-突厥族後裔。最早的兩代國王是巴布爾和胡馬雍。
第四次: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
中世紀末西方國家覬覦印度的富庶,千方百計想到印度發財致富。大航海時代,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相繼在印度開展了殖民活動。1600年12月31日,英國為了同荷蘭商人競爭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到了1623年,英荷才達成默契,荷蘭壟斷東印度群島,英國壟斷印度次大陸。
⑤ 印度是什麼詞,名詞嗎
印度是一個國家,當然是名詞
⑥ 為什麼在二戰結束後,丘吉爾願意放棄印度,卻不願意歸還香港
印度本來是個地理名詞,英國將互不相屬的領土整合在一起,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緬甸、印度,形成 英國對印度實行了長達一百九十年的殖民統治,在此期間,英國通過各個擊破的手段,逐步控制了整個南亞地區。
丘吉爾不願意放棄香港,正是因為香港能給英國帶來巨大的利益。英國想藉此地,來保持戰後與中國及遠東地區的貿易。不願放棄香港,成為英國政商界的共識。
中國自秦漢以來,就形成大一統國家的概念,國家統一成為每個中國人的目標和追求。無論歷史的齒輪如何轉動,亘古不變的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有強國夢、大國夢,國家復興,民族昌盛是每個時代永恆不變的主題。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每個人才有更好的生存環境和發展空間,所謂國強則民富,正是這個道理!
⑦ 為什麼歐洲殖民地叫「印度」India的本意是什麼
India的本意就是印度,是印地語音譯的(印地語至今也還是叫Hindi),哥倫布航海到了美洲,以為到的是印度,所以稱他在那裡看見的人為「印度人」(Indian),後來人們弄清楚了那不是印度人,所以在英語里就稱他們為American Indians或者Native Americans,以和印度人區分,在漢語里則選擇了不同的音譯「印第安人」,以區別「印度人」。
⑧ 印地指的是什麼 india indian hindi 印度 印第安的英文為什麼都是india
印度,印第安和 印地語 的 英文翻譯都不一樣.是這樣的:
1.印度:英文名字是 India,指的是印度共和國,中國的鄰國
2.印地語:英文翻譯是 Hindi.是印度的30 多種語言其中的一個.在1965年1月26日成為了印度中央政府的官方語言(連同英語).1997年的調查發現,66%的印度人會說印地語,77%的印度人把印地語視為國家的共同語言.在印度,4億2200萬左右的人把印地語當作母語,大部分是印度北部的人.
3.印第安:英文音譯是 Indian,指的是 印度人.
⑨ 印度的近義詞是什麼
印度是個名詞,用於地名,國家,沒有反義詞或者近義詞。
反義詞或者近義詞,常用於形容司或者動詞,用於名詞的很少。
⑩ 印度是什麼詞,名詞嗎馬上
印度是名詞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
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
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