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現在有多少艘基洛級潛艇 – 鐵血網
在訂購了第一批4艘"基洛"級潛艇之後,有報道指出,中俄兩國在1995年1月又簽訂了一份15億美元的合同,采購6艘新建造的636型"基洛"級潛艇。但這些報道都沒有得到進一步證實。2002年中,俄羅斯塔斯社率先曝光中國增購了8艘"基洛"級潛艇,這批潛艇將在5年內交付中方,並稱這筆軍售合同是在2002年5月3日達成的,每艘潛艇都裝備"俱樂部"潛射反艦導彈系統。國外及港台媒體都對這一事件進行了長時間的追蹤報道。照這樣計算,中國海軍一共采購了12艘"基洛"級潛艇。
② 中國和印度的實力差距有多大
軍事實力差距如下:
1、航母。
印度2艘4萬噸(其中一艘沒服役),中國2艘6萬噸(1艘服役,1艘海試)
2、神盾艦
印度3艘,中國22艘(有些沒服役)
3、核潛艇
中國大約15艘(含未服役),印度2艘(含租借俄羅斯1艘)
4、三代戰斗機
中國1300架,印度不到400架。
5、常規潛艇,中國60艘,印度14艘
6、四代戰斗機,中國10+架,印度0架
7、預警機,中國20+架,印度3+1架。
綜合而論,印度與中國差距甚遠
經濟實力——GDP
中國13萬億
印度2.3萬億
③ 印度海軍監視下,中國科考船傳來捷報,在印度洋成功布放觀測儀器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中國作為新興大國,自然在很多方面備受矚目,比如說印度,就對中國的一舉一動達到了極度敏感的程度。據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1月3日公布的消息, 正在印度洋進行科學考察的「向陽紅01號」科考船傳來捷報,該船首次成功在印度洋底布放綜合觀測潛標 ,這將為 探索 印度洋海嶺提供珍貴的科學觀測資料。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科考船隊在印度洋進行的是正常的、非軍事化的科學考察工作。但這還是引起了印度方面的強烈擔憂, 中國科考船在印度洋的活動長期受到印度海軍的監視。
具體來說,其目的就是為了搜集印度海軍的關鍵數據,特別是印度的潛艇。《印度時報》甚至表示,中國在印度洋地區部署了數十艘無人潛航器,印度安全機構極為擔心,它們或在進行反潛作戰。
事實上,包括「向陽紅01」、「向陽紅06」在內的中國科考船,這10年來一直在印度洋斯里蘭卡海域從事相關科研工作,這與所謂的軍事活動毫不相關。但是印度的疑心病始終難以痊癒,依然對中國船隻的出現難以適應。究其根本原因,主要還是霸權思維作祟。
簡單講,新德里認為印度洋就是印度的。中國的科考船等船隻進入印度洋,新德里就會天然地覺得不舒服,感覺到「被侵犯」了,因此不斷炒作中國科考船在公海的正常科研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前不久,印度還和越南在中國南海舉行了聯合海上演習。
印度總理莫迪甚至還對外宣稱,支持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和「飛行自由」。怎麼中國科考船在印度洋進行科學考察,就要受到印度海軍的監視了?不是說好了要尊重「航行自由」、「飛行自由」嗎?這就是赤裸裸的雙標,啪啪打自己臉還不覺得疼。不過,印度針對中國其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就在目前,印度在邊境陳兵10萬和中國軍隊展開對峙,並不斷往賭盤上丟籌碼,施加更大的壓力,企圖迫使中國讓步。
印度媒體也民族情緒泛濫,毫無「無冕之王」應有的理智客觀,不斷煽風點火,賊喊捉賊地指責中國「入侵」了印度的控制區,導致新德里也失去了轉圜的餘地。如今數萬印度士兵在前線挨凍受餓,和這些印度媒體的操弄不無關聯。另外,中印關系演變成今天這幅局面和部分印度媒體針對中國的炒作也脫不開關系。
④ 蛟龍號簡介 蛟龍號應用領域
1、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也是863計劃中的一個重大研究專項。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
2002年中國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製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啟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工作。2009年至2012年,接連取得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成功。2012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2014年12月18日,首次赴印度洋下潛。
2015年1月14日,在西南印度洋龍旂熱液區執行印度洋科考首航段的最後一次下潛,這也是其在這個航段的第9次下潛。3月17日,搭乘「向陽紅09」船停靠國家深海基地碼頭,正式安家青島。
2016年5月22日,成功完成在雅浦海溝的最後一次科學應用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6579米。
2017年3月4日和7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分別在西北印度洋卧蠶1號熱液區和大糦熱液區進行了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第3次下潛和第4次下潛。這兩次下潛都在調查區域發現了熱液噴口並獲取了硫化物樣品。5月23日,「蛟龍」號完成在世界最深處下潛,潛航員在水下停留近9小時,海底作業時間3小時11分鍾,最大下潛深度4811米。
2018年5月8日,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總工程師丁忠軍透露,「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計劃於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執行環球航次。
2、蛟龍號應用領域:
運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進入深海,在海山、洋脊、盆地和熱液噴口等復雜海底進行機動、懸停、正確就位和定點坐坡,有效執行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學、海洋地球環境和海洋生物等科學考察。
「蛟龍號」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與捕獲、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可以開展:對多金屬結核資源進行勘查,可對小區地形地貌進行精細測量,可定點獲取結核樣品、水樣、沉積物樣、生物樣,可通過攝像、照相對多金屬結核覆蓋率、豐度等進行評價等;對多金屬硫化物熱液噴口進行溫度測量,採集熱液噴口周圍的水樣,並能保真儲存熱液水樣等;對鈷結殼資源的勘查,利用潛鑽進行鑽芯取樣作業,測量鈷結殼礦床的覆蓋率和厚度等;可執行水下設備定點布放、海底電纜和管道的檢測,完成其他深海探詢及打撈等各種復雜作業。
⑤ 中國現役潛艇大約有多少
中國海軍的潛艇兵力,大致包括1艘夏級戰略導彈核潛艇、5艘漢級攻擊型核潛艇和64艘常規動力潛艇(包括4艘從俄羅斯購買的基洛級在內)。常規動力潛艇中,老式潛艇佔了一多半,從艦齡來看,今後一段時間會迅速退役,在今後10年內,中國必須考慮潛艇部隊的更新問題。 R級潛艇:眾所周知,常規潛艇是中國海軍潛艇兵力的主力,而其中約有一半都是R級潛艇,中國自上世紀60年代初至80年代後期,共製造了84艘該型潛艇。這型艇還曾經向朝鮮出口7艘,埃及4艘。目前這型艇雖然可能改進了蓄電池和聲吶系統,但由於其自持能力的限制,無法在遠距離上執行長期任務,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有限。中國還曾經改裝了其中的一艘(舷號351),在其艇身兩側各加裝了3具YJ—1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可以在水面狀態下發射導彈,但據說最近其已經有了在水下通過魚雷發射管發射導彈的能力,不過由於艇體阻力增大,該艇的最大水下速度有所降低。根據1999年的消息,大概還有32艘在役,另有8艘處於預備役狀態。 高爾夫級潛艇:中國還擁有一艘彈道導彈常規潛艇(舷號200,1966年下水),是以許可生產方式製造的前蘇聯高爾夫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其指揮塔內有兩具彈道導彈發射裝置,據說該艇於1995年被改裝為JL-2潛射彈道導彈的試驗艇,現在正在從事幾—2型導彈的測試工作。該艇水下排水量2950噸,長97.5米,寬8.6米,吃水6.6米,3軸推進,主機最大功率6000馬力,裝備10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乘員86人。 明級潛艇:在R級潛艇的基礎上,中國改進出了明級潛艇,並於1971年完成了首艇的製造,現在共有18艘服役,而且還有至少1艘在建。明級潛艇的設計和R級相差不大,其作戰能力估計也不會有太大提高。不過雖然從技術角度看來,這型艇的設計已經十分落後,但是由於其後繼產品宋級艇進度的停滯,為了滿足數量上的要求,同時也由於造價低廉的緣故, 此型艇可能會不得不繼續建造下去。目前已知的明級潛艇舷號如下:232、305-309、342、352~354和356-363,據說其最初3艘中的某——艘因為火災失事。該級艇水下排水量為噸,長X寬X吃水為76米X7.6米X5.1米,雙軸推進,主機最大功率5200馬力,最大水下航速為18節,裝備有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乘員57人。 宋級潛艇:此型艇是小國獨立建造的最新型常規潛艇,也是中國海軍第一種有著現代外型的常規潛艇。目前已知4艘艇的舷號為320-323。1991年,宋級1號艇(舷號320)開工,1994年下水,1995年開始海上測試,但其服役則一直推遲到了1999年,主要是因為此前中國雖然長期建造和使用R級或明級這樣的潛艇,但始終缺乏獨立設計一型全新潛艇的經驗。而且又突然在一級艇上採用如此大量的新技術,自然會出現種種技術問題,比如在測試中發現其水下雜訊過大,機械故障較多,而且據說1號艇由於魚雷發射管發射YJ-82導彈的測試,長期沒有能夠實現戰鬥力。不過這也是艦艇建造中必須經過的技術積累階段。 宋級潛艇水下排水量2250噸,長X寬X吃水為74.9x8.4x5.3米,單軸推進,主機根據現有資料為4台德國設計的MTUl6V396SE柴油機,最大功率6092馬力,但尚不清楚發動機是德國製造還是中國許可生產的產品。該級艇水下最大航速為22節,裝備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使用Yu-1、Yu-4(前蘇聯SEAT-60型魚雷的國產型,射程8.1海里,航速40節,被動聲制導,彈頭重量400千克)等型潛用魚雷和YJ-82潛射型反艦導彈,乘員60人,據說還採用了法國的聲吶設備和綜合戰斗指揮系統。它在尺寸上和明級沒有大的區別,但長寬比降低,單軸推進,採用明顯不同於水滴形的線型,更接近於鯨形,艇體前部上方有幾個柱狀突起,明顯是主被動聲吶系統。艇體上開有不少十分明顯的排水孔,還有一個造型獨特的靴狀雙層指揮塔(其形狀多少給人一種技術上不完整的感覺),上有圍殼舵,不過指揮塔的外形設計的確讓人迷惑一—即使上部構造是專門用於收容各種天線和潛望鏡的,也不至於需要那麼高——這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1999年,宋級1號艇服役,2號艇(舷號321)亦於2000年服役,3號艇(舷號322)和4號艇(舷號323)應該分別於2001年和2002年服役。該型艇計劃目前為止好象僅有這4艘,至於4號艇以後的計劃尚不清楚。總體來說,這型艇的技術水平可能達到日本春潮級潛艇的高度。 基洛級潛艇:為了彌補先進常規潛艇數量上的不足,填補宋級服役前的空白,中國於1993年向俄羅斯訂購了4艘先進的基洛級常規潛艇,最初的2艘是877EKM型(1995年交貨),交貨後艇的蓄電池和推進系統出現了一些故障,經過很長時間才得以克服。其後2艘是更加先進一些的636型
⑥ 中美俄核潛艇總量比較,俄羅斯48艘,美國74艘,中國總數多少
核潛艇只有美國,英國,法國,中國等6個國家擁有,美國有將近74首核潛艇,俄羅斯則有48艘,而我國僅有16艘左右的核潛艇,不過差距那麼大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國在核潛艇研究方面起步較晚,雖然只有16艘,但是還是很不錯了,什麼種類的核潛艇幾乎都有,像導彈式的核潛艇和巡航式的核潛艇甚至於攻擊型的核潛艇我國也有所研發,核潛艇技術在國際上還是可以排得上數的。
除了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印度也有屬於自己的核潛艇,甚至是自主研發的和前提,並於2009年正式下水測試的,在威力上也毫不遜色美國和俄羅斯的核潛艇,中國開始研發製造核潛艇是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並於1974年交付於中國海軍,而且不同型號的核潛艇不只有一艘,也充分說明了我國非常看重技術領域的發展。
⑦ 世界都那幾個國家擁有核潛艇各國的裝備數量是多少按戰鬥力排名是什麼
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
美國現有75艘核潛艇,其中攻擊型核潛艇56艘、巡航導彈核潛艇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14艘(原有18艘,有4艘改裝為巡航潛艇)、輔助核潛艇1艘。
俄羅斯現在有42艘核潛艇,其中攻擊型核潛艇15艘,巡航導彈核潛艇6艘,彈道導彈核潛艇16艘、輔助核潛艇5艘。
英國現有17艘核潛艇,其中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3艘快速級和7艘特拉法爾加級攻擊型核潛艇,3艘最新的機敏級攻擊核潛艇。
法國現有10艘核潛艇,其中4艘戰略核潛艇,6艘攻擊核潛艇。
中國現有10多艘核潛艇,其中擁有3-4艘戰略核潛艇,5-6艘「商」級攻擊核潛艇,2-3艘「漢」級攻擊核潛艇。
印度現有兩艘核潛艇,其中從俄羅斯租借一搜,印度國產一艘。
各國戰鬥力排名: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