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的代表動物是什麼
牛。
在印度,牛是主神濕婆的坐騎,超過80%的印度人都是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每頭牛背上似乎都乘坐著濕婆神,巡視著印度大地,那種神聖的宗教感情確實很難用世俗的眼光來理解。
孟加拉虎印度象印度獅 獨角犀 野驢 雪豹印度大鴇印度羚印度豹印度野牛 黑鹿印度斑犀鳥、尼科巴野鴿、冢雉等。
『貳』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類是什麼
牛,是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為哺乳動物,容易發生羅伯遜易位(絲粒融合)改變染色體數降低生育率,草食性,部分種類為家畜。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類,希望你們喜歡。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類:印度野牛
印度野牛也叫野牛、野黃牛、白肢野牛等,以體軀巨大而著稱,是現生牛類中體形最大的一種。雄獸的體長為250—330厘米,尾長70—105厘米,肩高190—220厘米,體重650—1000千克,雌獸較比雄獸小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它的頭部和耳朵都很大,眼睛內的瞳孔為褐色,但透過反光,常呈現出藍綠色。鼻子和嘴唇都呈灰白色。額頂突出隆起,肩部隆起然後向後延伸至背脊的中部,再逐漸下降。四肢粗而短。尾巴很長,末端有一束長毛。雄獸和雌獸均有角,但雌獸的角較小。雄獸的雙角非常雄偉,彎度相當大,由額骨高起的棱上長出,先垂直上升,再向外彎,復又向上,最後角尖又向內並略向後彎轉,長度可達60—75厘米,基部粗約45厘米,兩角之間的寬度達90餘厘米。角的顏色主要是淡綠色,只有角尖為黑色,靠基部的四分之一較為粗糙,以上的大約四分之三部分則很光滑。體毛短而厚,而且很亮,毛色隨著年齡和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顏色最深的是成年雄獸,近於黑色,雌獸呈烏褐色,幼仔和亞成獸則是淡褐色或赤褐色。但無論雄獸、雌獸或是幼仔,四肢的下半截都是白色的,就像是穿了白色的長筒襪,所以被叫做白肢野牛,在產地更是被形象地稱為“白襪子”。
印度野牛產於亞洲南部和東南部一帶,在我國分布於雲南西雙版納的勐養、勐臘、勐阿、易武、勐棒、景洪,以及思茅、江城、瀾滄等地。棲息在熱帶、亞熱帶的山地森林和草原中,通常都是坡度較陡、林木蔥郁、環境清幽、食物豐富、遠離人繁,但卻離水源不甚遠的地方,最高可達海拔2000米左右,並且有垂直遷移的習性,夏季多在海拔較高的山上,冬季則逐漸下降,活動范圍較廣,過著游盪的生活,沒有固定的住所。喜歡群居,但群體不大,由數只到20—30多隻不等,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其中有一隻體形較大的雌獸為首領。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時,它就會用鼻子哼氣,整個群體立即奔逃離去。雖然軀體十分笨重,但在受驚逃跑時,卻非常迅速。如果領先的幾只跑得太快,在跑了一段距離後會停頓下來,等待落後的個體跟上時再一起前進,表現了群體中團結互助的情感。
成年雄獸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是獨自棲息,或僅有2—3隻在一起同棲,所以多是“孤牛”,僅在發情期回到群體中生活,交配之後再離開。覓食主要在早晨和黃昏,炎熱的白天則躲在密林深處進行反芻和休息。以野草、嫩芽、嫩葉等為食,特別喜食嫩竹和筍,也常常舔食鹽鹼。它的聽覺和嗅覺都非常靈敏,在密林之外迎著風也能聞到350米以外的氣味。在自然界中,它的天敵只有兇猛的孟加拉虎,但它也不敢招惹體大力強的成年印度野牛,而只能伺機襲擊幼仔。
印度野牛過去曾經被人們描述成一種極其兇猛而又狡猾的動物,是森林中特別危險的猛獸,並且流傳著不少它襲擊、傷害人類的 故事 ,其實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言過其實的。事實上,印度野牛是羞澀避人的,只要嗅到人的氣味或者聽到人的聲響,馬上就躲開了。只有在受了傷或被逼得走投無路時,才會變得十分兇狠,立即猛沖過來。有時也可能採用野牛類司空見慣的伎倆,即假裝逃走,然後繞個彎子倒轉回來,埋伏在道邊密叢中,等人走近時才突然沖殺過來。此外,雌獸在攜帶幼仔的時期,也勇猛異常,如果見到有人走近,便會誤認為來者會傷害它的幼仔,因而奮不顧身地撲將過來。
印度野牛每年11—12月發情交配,此時雄獸之間難免發生一場激烈的爭雌格鬥。在爭斗中,雙方以堅硬的角作為武器,互相劇烈撞擊,並發出大聲吼叫,其聲音可以傳到1公里以外的地方。雌獸的懷孕期約為9個多月,每胎僅產1仔。初生的幼仔的體色為淡褐色或赤褐色,2—4歲性成熟。壽命為20—30年。
印度野牛的外形特徵
印度野牛也叫野牛、野黃牛、白肢野牛等,以體軀巨大而著稱。公牛的體長為2.8米~3.3米,尾長90~100厘米,一般肩高1.8-2.0米,通常體重800千克,其中巨大體型的公牛肩高可達2.2米,最重可達1200公斤,比非洲野牛體型更大。母牛體長為2.5米~2.8米,尾長90~100厘米,一般肩高1.5-1.8米,通常體重500~600千克。頭部和耳朵都很大,眼睛內的瞳孔為褐色,但透過反光,常呈現出藍綠色。鼻子和嘴唇都呈灰白色。額頂突出隆起,肩部隆起然後向後延伸至背脊的中部,再逐漸下降。四肢粗而短。尾巴很長,末端有一束長毛。
體毛短而厚,而且很亮,深暗褐色、近似黑色,身肩高約2m,體重1500 kg,個頭比家牛大。毛色隨著年齡和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顏色最深的是成年雄獸,近於黑色,雌獸呈烏褐色,幼仔和亞成獸則是淡褐色或赤褐色。但無論雄獸、雌獸或是幼仔,四肢的下半截都是白色的,就像是穿了白色的長筒襪,所以被叫做白肢野牛,在產地更是被形象地稱為“白襪子”。雄獸和雌獸均有角,但雌獸的角較小。雄獸的雙角非常雄偉,彎度相當大,由額骨高起的棱上長出,先垂直上升,再向外彎,復又向上,最後角尖又向內並略向後彎轉。角的顏色主要是淡綠色,只有角尖為黑色,靠基部的四分之一較為粗糙,以上的大約四分之三部分則很光滑。
印度野牛的生活習性
一般在晨昏活動。夏季在海拔高的山上,冬季則逐漸下降。喜群居,通常每群10-30頭,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其中有一隻體形較大的雌獸為首領。成年雄獸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是獨自棲息,在交配期間才和雌獸接觸。性情兇猛。以草、樹葉、嫩枝、竹筍和樹皮等為食,也常舔食鹽鹼。聽覺和嗅覺靈敏。成年的自然天敵只有孟加拉虎。
印度野牛有垂直遷移的習性,夏季多在海拔較高的山上,冬季則逐漸下降,活動范圍較廣,過著游盪的生活,沒有固定的住所。喜歡群居,但群體不大,由數只到20~30多隻不等,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有一隻體形較大的雌獸為首領。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時,就會用鼻子哼氣,整個群體立即奔逃離去。雖然軀體十分笨重,但在受驚逃跑時,卻非常迅速。如果領先的幾只跑得太快,在跑了一段距離後會停頓下來,等待落後的個體跟上時再一起前進,表現了群體中團結互助的情感。
成年雄獸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是獨自棲息,或僅有2~3隻在一起同棲,所以多是“孤牛”,僅在發情期回到群體中生活,交配之後再離開。覓食主要在早晨和黃昏,炎熱的白天則躲在密林深處進行反芻和休息。以野草、嫩芽、嫩葉等為食,特別喜食嫩竹和筍,也常常舔食鹽鹼。它的聽覺和嗅覺都非常靈敏,在密林之外迎著風也能聞到350米以外的氣味。
增加林木覆蓋率、減少道路修建引起的生境破碎化、保證水源是印度野牛保護的主要 措施 。
印度野牛的保護級別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易危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猜你喜歡:
1. 世界體型最大的狗叫什麼名字
2. 世界體型最大的狼
3.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犀牛是哪種?
4. 世界體型最大的牛
5.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鱷魚
『叄』 印度為什麼吃牛的佛鵝呢
印度人吃的佛鵝呢是牛屎。佛鵝呢在印度是牛的排泄物,即牛糞。把牛糞製成「牛糞餅」,一個「牛糞餅」大約200克左右。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
印度地形地貌: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
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肆』 印度的佛鵝呢咖喱是什麼做的
牛糞。
佛鵝呢在印度是牛的排泄物,即牛糞,把牛糞製成「牛糞咖喱」,在印度是一種暢銷的食品。印度之所以會出現「牛糞咖喱」,其實這跟他們內心的執著有關,跟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在印度人看來,牛是神聖的動物,所以牛的排泄物也是神聖的,尤其是牛糞,他們認為是可以治病。
咖喱
咖喱(也寫作咖哩)是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醬料,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和日本菜等菜系,一般伴隨肉類和飯一起吃。咖哩是一種多樣變作及特殊地調過味的菜餚,最有名的是印度和泰國的咖喱烹飪方法,咖喱已經在亞太地區成為主流的菜餚之一。
除了茶以外,咖哩是少數的真正泛亞的菜餚或飲料。印度口味是以混合各方的風格而做出含有異國風情菜餚而聞名的咖喱菜譜。
『伍』 佛鵝呢是什麼東西
佛鵝呢是牛糞。
佛鵝呢在印度是牛的排泄物,即牛糞。把牛糞製成「牛糞餅」,一個「牛糞餅」大約200克左右,在印度牛糞餅是一種暢銷的食品。
引用示例:印度的各種黑暗料理真的太像佛鵝呢了。
梗的來源
「佛鵝呢」是漢語拼音「fen」的空耳,既「米共」的意思。
這個說法起源於一些旅居印度的美食博主,對印度特有的一種食物的代稱,因為這些食物是糊狀,顏色大多以黃褐色為主,看上去「干凈又衛生」,因此戲稱為「佛鵝呢」。
而有一些博主為了獲取流量,直接說這些食物是用牛的「佛鵝呢」做的,對於這點印度博主@印度胖娃snjy曾辟謠,這個其實是印度尼西亞的黑蝦醬。
『陸』 印度的吉祥動物是什麼
印度的吉祥動物是牛。
印度人認為,牛既是繁殖後代的象徵,又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基本保證,到今天印度人對牛仍然是敬之有佳,印度雖有養牛業,但只能提供牛奶、黃油及牛糞作燃料,喝牛奶允許的。特別是水牛奶,印度人格外喜歡。牛雖然不能宰殺吃肉,少數地方有用作役牛(民間運輸、耕地)。
其他國家的吉祥物還有:
1、貓是西方人的寵物。美國人特別喜歡純白色的貓,而歐洲人卻認為純黑色的貓才能帶來好運氣。
2、日本人忌用荷花做圖形標識,因為日本人把荷花作為葬禮專用之花。但日本人自古至今都喜愛龜,因為日本人始終視龜為長壽的象徵。
3、英國人忌用象作商標圖形,而泰國、印度等地對象卻情有獨鍾,視其為吉祥之物。如13屆曼谷亞運會吉祥物就是一隻可愛的象,在印度舉辦的亞運會上吉祥物同樣也是象。大象在斯里蘭卡被作為庄嚴的象徵,美國共和黨還把它作為黨徽。但歐洲人把它作為笨拙的同義詞。
4、孔雀是印度的國鳥,東南亞國家把它當作美麗的象徵。但在歐洲卻被視為禍鳥。
5、澳大利亞不喜歡別國用袋鼠和樹熊(學名考拉)作識別圖形,因為他們把這種圖形視為本國的特權。
6、埃及把荷花和鱷魚作為吉祥動物,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