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手機贏得了印度市場嗎
據11月22日報道,中國創新型科技企業小米決定在印度設立第三家智能手機工廠,並將與印度公司合作在北方邦諾伊達設立第一家充電寶工廠。
中國手機在印度民眾中的品牌形象也發生巨大改變。「中國手機在印度掀起第一次浪潮的,其實是深圳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叫做基伍,曾經在印度出貨量曾遙遙領先當時的諾基亞和三星。和上一波相比,這一波手機品牌更強調紮根印度和樹立品牌意識,在國際化和本地化上做得非常出色。」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印度市場,正在成為中國手機品牌走向全球的跳板。
❷ 小米在印度有多火
一位小米高管,這么評價小米在印度市場取得的成功,「過去兩三年時間,我們在印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兩三年之前我們是0,現在我們已經佔領了他們市場23%」。
從進入印度市場時僅有幾名員工,到如今擁有工廠,僱用數千印度員工,小米僅用了3年多時間。小米國際部副總裁、小米印度董事總經理摩奴向本報記者分析了小米在印度的成功原因:首先是高性價比;第二是功能本地化;第三是跟「米粉」緊密連結。
據印度《商業旗幟報》11月22日報道,中國創新型科技企業小米決定在印度設立第三家智能手機工廠,並將與印度公司合作在北方邦諾伊達設立第一家充電寶工廠。
另據印度《經濟時報》援引最新數據顯示,小米今年第三季度在印度的手機出貨量為920萬台,同比上年增長290%。市場佔有率達到24%,與三星並列成為印度手機市場第一大品牌。報道稱,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名中有4家中國廠商,小米追平三星,而第三至五名則分別是聯想(包括摩托羅拉)、vivo與OPPO。
報記者分析了小米在印度的成功原因:首先是高性價比;第二是功能本地化;第三是跟「米粉」緊密連結。
印度手機注冊用戶超過9億,但智能手機普及率只有不到20%,因此印度國民對智能手機的需求非常強烈。印度是中國、美國之後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潛力巨大。為此小米公司不斷加大對印度市場布局,計劃未來兩年在印度開設100家「小米之家」。
❸ 小米宣布!新建3家工廠,99%印度小米手機和電視會在印度製造
王爺說 財經 訊: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國產手機開始走向海外,特別是印度,而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市場佔有率高而且影響力比較大的莫過於小米。
日前(25 日),據《今 日俄羅斯》(RT)報道,為了進一步提高市場佔有率,小米正在計劃通過新設3家工廠來滿足印度當地的市場需求,目標是實現99%的手機和電視在印度本土製造。
報道稱,就在周四(25 日),印度小米公司宣布,與比亞迪(BYD)和DBG兩家本土公司合作,成立手機製造廠。
報道稱,其中一個工廠位於哈里亞納邦北部,隸屬於DBG,現已投入使用;此外,泰米爾納德邦的另一家工廠也將於今年上半年上線。
與此同時,小米還在Telangana與Radiant技術公司合作,建立了一家電視製造廠,雖然小米沒有詳細說明第三家新工廠什麼時候開業。
對此,小米全球副總裁、主管印度業務的詹恩(Manu Jain)宣布,為加強參與「印度制 造」計劃的力度,小米將聯合印度本土2大企業在印度南北部新設手機工廠,而還與新夥伴設立新的電視工廠。
這位小米高管表示,新的規劃將使小米在印度的手機產能提升20%,最終將使得多達99%的印度小米手機將在當地生產,與此同時,小米印度手機約75%的價值都是來自向印度當地廠商采購。
此外,在新廠規劃下,印度所有小米電視也會在印度當地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王爺說 財經 過去也曾報道過,就在之前小米已和鴻海以及偉創力在印度設廠生產手機。
對此,小米印度負責人詹恩指出,在2020年,小米就已經與合作夥伴在印度提供1萬個新的就業機會,而現在小米已經在印度創造了超過6萬個工作機會。
當然,小米之所以花重金在印度建廠,主要還是在於小米持續看好印度手機未來的市場潛力,而且小米公司還認為,今年1季度,小米在印度的銷量將再創新高。
對此,你怎麼看?你如何評價小米在印度新投資建3個工廠這件事?此外,你認為,為何小米如此看好印度市場?
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留言、評論,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下方直接點贊、推薦一下。
❹ 小米的發展戰略
1、小米起於手機業務。小米公司成立於2010年4月,同年,小米推出MIUI操作系統,2011年推出小米手機。小米手機2017年全球出貨量9141萬台,市佔率4.6%,全球和中國市場份額均排名第四。
2、以硬體為營收基礎,卻不以硬體盈利為目標。小米手機、IoT與生活消費品毛利率均不到10%,僅互聯網服務毛利高達60%-65%,綜合毛利率僅為11%-13%。反觀其歷史發展軌跡,我們認為小米的價值觀、營銷理念共同形成其產品力,硬體產品力與粉絲文化構成其品牌價值的基石,依靠品牌價值正反饋於硬體產品,並形成互聯網服務的利潤增值。
3、因時制宜推出新系列,形成包括小米MIX、小米系列和紅米系列三大類覆蓋高中低端市場。2015年推出紅米系列助推其在新興市場份額提升;2016Q1以來,中國手機市場已成為存量市場,而成熟市場消費者更追求創新升級賣點,因此MIX是小米創新力的重要輸出口。
4、加快國際化進程。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的智能手機已經進入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以中國、印度、印尼為主要出貨區域。就2017年第四季度出貨量而言,公司在15個國家及地區位列智能手機品牌前五名。
5、低端產品出貨高增,初步完成高端機型布局,整體均價仍有提升空間。近兩年,通過小米對手機黑科技不斷應用,使得小米手機從傳統的低端形象漸漸成為一家高中低端產線完整的互聯網生態企業。但是,2017年中端機型和入門機型仍是小米的主力機型,而3000元以上的高端旗艦機型出貨量尚不足一千萬只,2000元價位的旗艦機型銷量同比亦未見顯著增漲。在中國市場上,2018Q3小米100美元以下機型佔比仍有18%,而中國市場主流需求為100-400美元,100美元以下需求只佔5.9%。在印度市場,低價有助於份額進一步提升。2018前三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均價同比略有下降,但低於同期印度市場整體均價。
目錄
1. 起於手機,立於三足
2. 小米手機業務戰略特點
2.1 擇時推出精準差異化品牌
2.2 從性價比戰略到重視黑科技
2.3 輕資本的營銷理念與銷售策略
2.4 以本地化實現國際化戰略
2.5 電子消費品平台型企業
3. 小米手機簡史:不同定位,同樣發燒
3.1 旗艦機系列,極致性價比時代
3.2 紅米系列,讓千元機品牌化
3.3 MIX系列,以創新獲獎無數
4. 產品結構仍有優化空間
❺ 48億元資金險被凍結,小米印度保衛戰
編輯 李薇
頭圖攝影 鄧攀
「Are you OK?」2015年,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小米印度新品發布會上向用戶喊出這句英語時,可能沒想到小米在印度會接二連三遇上麻煩。
2022年4月30日,印度財政部下屬的執法機構發布的公告顯示, 由於小米(印度)非法向境外機構匯款,將扣押小米印度公司銀行賬戶中555.1億盧比(約合48億元人民幣)的資產。
與此同時,據媒體報道,小米全球副總裁馬努·賈恩已被印度執法局傳喚,對其外匯合規情況進行調查。但根據領英頁面顯示,馬努·賈恩的定位已經變成迪拜,職位也抹掉了「小米印度負責人」的身份,只保留了小米全球副總裁的職位。
印度法院5月5日在聽取了小米方面律師的意見後,暫停了執法局的決定 ,給予解除的條件是,小米將向印度當局通報資金轉移情況,如特許權使用費支付等。
印度法律網站Livelaw.in報道,在5月12日舉行新一輪聽證會後,印度Karnataka高院宣布,允許小米印度通過銀行授信額度繼續使用賬戶向離岸主體進行付款,以用於進口生產和銷售智能手機的必要部件,但不包括特許權使用費的支付; 5月5日法院給與小米的「暫停指令」繼續生效至下一次聽證會,即5月23日。
對此,小米集團回應稱,公司所有運營活動都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小米印度公司向銀行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和賬單合法且真實,所支付版稅均用於公司印度版本產品所使用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是合法的商業行為。此外,小米表示,將與當地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誤會。
此事件已不是小米第一次在印度受到侵擾。就在今年年初,小米印度公司剛被印度政府以逃稅為由追繳65.3億盧比(約5.6億元人民幣)。但屢次讓小米吃上官司的印度市場,對小米來說至關重要,雷軍曾表示對印度市場的極度重視,並數次親自站台。
2014年,小米將印度作為國際化首站。短短3年時間,小米就在2017年底超過三星成為印度市場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品牌,並一直保持這一優異成績。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 小米仍是2021年印度市場份額最高的智能手機銷售商,市場銷售份額為24%。
過去幾年,雷軍一直大力拓展包括印度在內的國際市場,一個重要的背景是,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
市場研究機構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420萬台,同比下降14.1%;小米出貨量1100萬台,同比下降18.4%,市場份額14.9%,排名第五。國內市場下滑,重要的印度市場受阻,這對小米的影響自然不小。
其實, 小米之外,OPPO、vivo等布局印度的中國手機企業也均曾遭受稅務糾紛。 從2020年開始,印度政府還將微博、微信等中國300多款APP列入禁用清單。今年3月底,東南亞跨境電商巨頭Shopee更是直接宣布退出印度市場,被認為與其「中國血統」有關。
「出海印度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嗎?」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疑慮。
關鍵的印度市場
2021年,小米的國際化營收已與國內收入並駕齊驅。
根據小米最新財報, 2021年小米境外市場收入人民幣1636億元,同比增長33.7%, 占總收入的49.8%。 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曾短暫地登上世界第二的位置,當時,雷軍立下「沖擊世界第一」的目標。
印度是小米國際化的首站,小米已在這個市場苦心經營8年之久,常年穩坐市場第一的位置 ,自然在國際化市場中佔到重要地位。2020年,小米在印度就已擁有4100萬的出貨量,超過小米全球出貨量的四分之一。
過去8年,無論在人才還是工廠等固定資產投入上,小米在印度都進行了大量的投資。
小米在剛進入印度時,選擇了重用印度高管馬努·賈恩。他是小米集團唯一一個外籍副總裁級別高管,在小米印度本地化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2017年,雷軍受到印度總理莫迪接見時,馬努·賈恩緊隨在旁,小米手機配備雙SIM卡、支持WhatsApp「應用雙開」、針對印度語言眾多提供可視化撥打功能等,也都離不開他的推動。
與此同時,小米也在印度開啟了本土化生產。
2015年,小米進入印度市場的第二個年頭,就聯合富士康向印度政府承諾,在印度投資35億美元設立生產線,隨後雙方合作建立的生產線落成投產,2015年8月,小米在印度發布的紅米手機2增強版,就是由富士康印度工廠代工生產。2020年,全球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小米隨即找來三家新的合作夥伴——比亞迪、DBG和Radiant,共同在印度建廠和生產小米設備。
截至目前,小米在印度已經擁有7家製造工廠,每秒可以生產3台小米手機。 小米在印度銷售的手機中,99%都在印度生產。
此外,在印度,小米還聯合順為資本投資了眾多印度公司,如在線小額貸款平台KrazyBee、在線音樂和視頻供應商Hungama Digital Media Entertainment、二手手機回收及維修公司Cashify等,以期形成本地化生態。在2021年底國際業務變革之前,小米印度都像一個完善的獨立王國。
2021年底,小米對國際業務部進行過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打通各個區域和渠道,重點將原先按地區劃分的海外各銷售大區、按渠道劃分的國際全網電商銷售部、運營商與商務拓展部,以及原本不屬於國際業務部的印度區域運營部等多個部門,整合成國際「銷售部」,由向征負責,向國際業務部總裁盧偉冰匯報。外部猜測,馬努·賈恩職位的變化以及離開印度,與此調整有關。
「小米的改革,對馬努·賈恩來說是個巨大的削藩的過程。」一位接近小米印度的從業者告訴《中國企業家》。
此次印度執法局扣押小米48億元資金的理由是,小米違反了當地《外匯管理法》的規定。
印方公告顯示,小米從2014年開始在印度經營業務,2015年開始匯款,該公司已經向三個外國實體匯出了相當於555.127億盧比的外匯,其中包括一家偽裝為版稅的小米集團實體。
當時,小米就曾表示:「此次的稅務問題,根源是各方對進口商品的價格認定存在分歧。對這一問題,小米也會繼續和印度有關部門進行溝通。」
事實上, 這涉及到企業跨國經營中的「特許權使用費」。 該費用可簡單理解為總公司對子公司收取的知識產權費用,其中包括研發費用、專利費用等等。它是作為財產收入的一種支付,而不屬於商品經營的支付,且這幾乎是所有跨國公司的常規操作。
不過,知識產權費、專利費收取多少,怎麼收,國際上都沒有統一的定論,因此「特許權使用費」收多少,怎麼收一般也是由跨國公司決定的。此次印度政府給予解除48億元人民幣資金的條件,也正是要求小米向印度當局通報資金轉移情況,如特許權使用費支付等。
鄭文慧曾在印度工作多年,現在是國內某互聯網公司印度負責人。在他看來,從法律程序上說,印度執法局有權對重大公司的經濟事件調查和凍結資金,但除了特許權使用費等具體案件細節,不可忽視的兩個宏觀背景是,印度當地的民粹化傾向,以及美國曾在特朗普時期就推行的印太戰略,這些都會對中國企業在印度經營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在眾多出海創業者看來,小米的遭遇並非獨立事件,而是中國公司在印度營商環境惡化的注腳。 因為公司一旦被當地政府監管或調查,「即便你選擇專業的律師顧問等團隊來反駁,中間也會花費巨大的時間、人脈和金錢成本,最終你發現這些花費和直接付給執法部門的費用差距不大。」鄭文慧表示。
中國企業出海印度還是一個好選擇嗎?
從2020年以來,印度多次對中國出海企業展現出不友好的態度。2020年4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起草的《印度大型電子製造業的生產掛鉤獎勵計劃(PLI計劃)》正式發布。該計劃顯示,印度將在未來5年內,共支出超過4000億盧比以激勵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電子製造業發展。
此後,包括印度本土公司Lava、Dixon、Micromax,國外手機廠商三星、蘋果,手機代工廠富士康、和碩等在內的22家公司,出現在該激勵名單中,但占據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過半份額且在印度建廠的國內手機廠商,如小米、OPPO、vivo等均未出現在名單之內。
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在加大對中國互聯網產品的出海限制。2020年6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決定禁用包括TikTok、微博、微信、UC瀏覽器等在內的59款應用。2020年7月27日,又有275個中國APP被納入禁用「清單」。
在被忽視、被禁用之後,緊接著是頻繁的審查。
2021年10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向vivo、OPPO、小米和一加發出通知,要求獲取這些手機及其組件的有關數據和細節,並稱可能在未來幾周內發布第二份通知,涉及要求對這些手機進行測試。
鄭文慧告訴《中國企業家》:「事實上,印度並非排斥一切中國企業,而是取決於公司所處的細分領域、成長階段以及其對印度製造業的幫助。比如同樣是中國的新能源電池企業ATL,在印度就很受歡迎,正如多年前小米Ov受歡迎一樣。」ATL全稱為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東莞。2018年,該公司設立NVT印度工廠,邁出海外運營第一步。
2020年5月12日,莫迪在全國電視講話中宣布推出總金額20萬億盧比的經濟刺激計劃。他表示,其核心目的是藉助疫情影響推動對華產業鏈脫鉤,通過大力改革發展本土產業,讓印度成為「自力更生」的經濟強國。
莫迪也一直將製造立國作為國策之一,在加大對高尖端製造技術引進的同時,也在對部分本土製造進行保護。 過去數年,小米等製造廠商在印度形成了穩定的產業鏈,並刺激相關產業的發展,但印度卻在該領域逐漸開啟本土保護。
Counterpoint最新研究顯示,2021年印度智能手錶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274%,創 歷史 新高,印度本土品牌Noise以27%的份額領先市場,印度國產品牌占據了市場總出貨量的75%。
面對印度當下的經營環境,中資企業該如何選擇?
鄭文慧告訴《中國企業家》:「對於有充足的理由要進入印度市場的中國企業,可以盡可能地選擇輕資產的運營方式,通過產業鏈轉移等方式,做好利潤結構的設計; 對於已經在印度完成落地,且多年經營的中國企業,則可以考慮選擇公司代持或股權出讓的方式,將部分股權出讓給本地的利益集團 ,並且在聘請專業的國際法務、稅務團隊外,還得重視本土政府關系的處理。」
小米印度事件,也引起外交部的重視。
參考資料:
《小米印度內變》 ,志象網
《小米的印度危機》 ,連線Insight
❻ 印度線上手機市場佔有率小米排第一,蘋果投資印度會不會影響小米的銷量
如今,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小米、華為、OPPO、vivo等國產智能手機廠商不斷發力海外智能手機市場,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專業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6億台,中國智能手機佔比超40%,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近半。並且,近日,根據多家科技媒體的消息,專業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還公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印度線上手機市場的銷量排名。在這份市場佔有率的排行榜中,小米以46%的市場份額拿下了第一名的成績。
印度去年售出了1.4億多部智能手機,而蘋果有170 萬部。消費者更青睞來自中國的便宜型號。小米在印度主打Redmi(紅米)品牌,價格相當於蘋果iPhone Xs的十分之一。但是如果蘋果的價格降低20%,銷量也會隨之增長,但是目前來看印度的消費水平還相對較低。iPhone X降價20%也要5000多,和小米的幾百塊來說差距還是很大的。所以蘋果直接在印度建廠或許會對小米的銷量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問題不大。蘋果轉戰印度,或許是因為中國市場被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蠶食的太厲害,迫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