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的戰斗機有哪些
問題一:印度的戰斗機有哪些,以及數量? 印度空軍目前擁有272架蘇-30MKI戰機,66架米格-29UPG戰機、51架幻影2000-5戰機, 125米格-21Bison型戰機,139架美洲豹攻擊機,超過100架米格-27戰斗轟炸機。總數量約789架。LCA戰機雖已有20架定單,但還未形成全面戰力。另外海軍還擁有大約20架米格-29K艦載機和11架海鷂艦載機。
問題二:印度有多少架第三代戰機,分別是哪些 二樓的你答錯問題了
印度空軍總兵力為14萬人,主要裝備有作戰飛機700餘架,編有由戰斗機、直升機和運輸機組成的40個中隊,號稱名列「世界第四位」。日前,印度空丹公布了其新的戰略方案,表示還要新增加15個戰斗機中隊。
其空軍六大主力戰機:
蘇-30MKI戰斗機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和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俄向印度轉讓成批生產蘇-30MKI殲擊機許可證的合同,這是兩國迄今為止簽訂的一項金額最大的軍事技術合同,價值33億美元。除了向俄羅斯直接購買32架蘇-30MKI戰斗機外,印度還得到俄方授權,在今後17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殲擊機。蘇-30MKI成了印度空軍裝備的最新型戰斗機。
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3梁式機翼;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5。
蘇-30MKI主要機載設備有N-101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激光測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戰機雙翼下有12個武器掛點,可以掛載4~6枚R-27中程空空導彈、R-73近距紅外空空導彈等。
「幻影」2000戰斗機
從法國進口的49架「幻影」2000戰斗機是印度空軍的新型主力戰機之一。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幻影」2000採用與「幻影」III相同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但應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以及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屬第3代超音速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裝備有9個外掛架(機身下5個,兩機翼下各兩個),執行截擊任務時可帶兩枚R530中距和兩枚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時可載各種炸彈。另外,印度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3.78億歐元的合同,以購買10架法國的「幻影」2000H型戰斗機。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蒂普尼斯稱,空軍計劃使用「幻影」2000型戰斗機來實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戰斗機
印度空軍還裝備有116架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種改型。
從外形上看,「美洲虎」頗有特點―――它在機翼上部裝備有導彈掛架,迎面一看,彷彿在肩膀上扛了兩枚導彈。該機最大飛行馬赫數為1.5,最大作戰半徑1300千米,機上裝有兩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最大載彈量約 4.5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戰機曾參戰實施對地攻擊,結果被地面火力擊傷多架。
LCA戰斗機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製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首次試飛成功。印度軍方高度評價這一成功,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為印度空軍的「未來之星」。
LCA飛機整個研發過程歷時近18年,可謂路途坎坷。據印度媒體稱,LCA整體技術十分先進,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多功能戰斗機」。這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集速度、機動性、加速性、可靠性於一體,符合現代空戰的嚴格要求,能實施全天......>>
問題三:印度空軍戰機到底有多少 印度空軍的飛機數量有不同說法,一般認為在1721~1724架左右;另一種說法,目前堪用的戰斗機/攻擊機約900架
其中,主要的機型有:
SU-30MKI: 242架
MiG-29 :69架
幻影 2000 :49架
HAL Tejas(光輝):約20架
美洲虎攻擊機:139架
MiG-27:85架
MiG-21:125架
問題四:印度有f35戰機嗎 no ,
問題五:印度有能力自行研製先進戰斗機么? 沒有,連三代戰機都很難啊,他的阿瓊坦克,光輝戰斗機已經研製了20-30年了,到現在還在測試階段,。。。阿三很會吹牛啊。。
問題六:印度的戰斗機轟炸機一共有多少架 印度的戰斗轟炸機有49架「幻影」-2000H、76架「美洲虎」IS/IB、85架米格27、194架蘇30(訂單總數272架)。最近新采購36架陣風,但尚未交付。註:1.幻影2000和陣風屬多功能戰斗機,但具備很強的對地攻擊能力。2.印空軍的美洲虎和米格27機齡太長,很多已經不能正常參加戰斗值班,在服役過程中也摔了不少。現在對地攻擊任務主要依靠蘇30和幻影2000。
問題七:印度空軍有多少架戰機 印度空軍戰機數量多少 印度軍方對其的要求一改再改,而且越改越高,就這樣極大地增加了研發難度和成本,加上印度自身工業水平先天不足才導致了印度「30年磨一劍」到現在還沒大規模列裝LCA(LCA原本就是印度打算用以替代本國大量的米格-21的)。
問題八:印度現役主力戰機機型有哪些,與中國殲十,殲十一戰機相比處於優勢還是劣勢? 印度現役的主力戰機是蘇30MKI,不久將會裝備大量法國的陣風,達120架。與我國的殲10,殲11比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都比較先進。且多次和西方發達國家進行聯合演練,獲得了一些現代空戰經驗。但性價比差,只適合小規模的、實力不對稱的沖突,不能夠應對大的全面的戰役。造成這一困局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從經濟增長形勢來看,印度的農業、服務業占的比重比較大,而工業占的比重很小。導致沒有相關的技術儲備,不能夠自己研發和生產戰斗機,只能做一些簡單的維護、保養工作。所裝備的戰斗機,大修,升級,仍舊需要國外的技術團隊來完成。
所謂的性價比不高,是因為在國防采購案中屢屢爆出腐敗丑聞,采購的裝備往往比市價要高出很多,被國際輿論嘲弄為「冤大頭」。比如購買法國的陣風戰斗機,126億美元,120架,每架的單價直逼1億美元,如果操作的好,1億美元完全可以購買技術更加優秀的四代機。且1億美元,可以購買3~4架殲10,殲11。
綜合比較處於劣勢,主要有三點。
1:性價比差.
2:沒有先進的、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萬國牌摻雜在一起,骸怕的就是不能有效整合和配合,難以形成協同作戰。
3:沒有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不能夠自研自產。這一點是最最致命的,戰端一開,這些裝備的消耗是非常快的,沒有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就代表了這些東西一拼光,就是」無米下鍋「的窘境。
問題九:中國最先進的戰機厲害還是印度的最先進戰機厲害? 兩國雖然都是蘇式或俄式戰機的客戶,但其實不難得出結論的。
印度的先進戰機主要來自俄羅斯,而中國擁有性能差不多的進口Su27.
Su27出口型的性能並不怎麼樣,與俄羅斯本土的相比,在雷達探測距離,同時跟蹤與打擊目標數上有很大的差異。Su27在全球范圍內的實戰中表現也不咋的。
中國看到這些問題所在,因此才有了J-11的問世,J-11在實際對抗演習中,最好的成績是可以以1:10以上的比例擊敗SU-27。原因是J-11內部系統比SU27有了飛躍的提高。但是與俄羅斯本土的SU-27相比是否還有優勢?可能還是有的,因為軍方就是瞄準這點進行改進和研發的。同時改進的J-11在模擬中對蘇-30也有優勢。因為蘇30在同時跟蹤與打擊目標方面不如J-11。
看到J-11的巨大成功,當年俄羅斯是比較生氣的,說中方侵犯其知識產權什麼的。呵呵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軍戰機性能只要勝過俄羅斯,印度的縮水版戰機就不在話下。
其次,中國的航空業基礎遠比印度發達和先進。
中國除了航空發動機技術落後外,其餘都有能力超越俄羅斯,甚至美國。發動機一般從俄羅斯進口吧。國產的實在不感冒啊。
中國自行研發的J-10就是很好的說明。另外中國的J-20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就是在試驗和小改調試中。
戰時,中國可以採取J-10,SU-30,J-11高低綜合搭配(少不了預警機),形成超強的戰鬥力,這點嚴重依賴外國的印度無法相比。
不要迷信俄制武器,SU-27在中方口碑並不咋的,幾乎成垃圾品了。
問題十:印度空軍戰斗機的實力到底有多大 印度空軍現有近140架SU-30MKI,約16架MIG-29K,63架MIG-29A/UB,51架幻影-2000H,共270架3代機。
另外,印度還購買了法國的陣風,大約36架。
就算全部交貨,也不過300架三代機。
② 印度空軍的戰斗機
蘇-30MKI戰斗機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和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俄向印度轉讓成批生產蘇-30MKI殲擊機許可證的合同,這是兩國迄今為止簽訂的一項金額最大的軍事技術合同,價值33億美元。除了向俄羅斯直接購買32架蘇-30MKI戰斗機外,印度還得到俄方授權,在今後17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殲擊機。蘇-30MKI成了印度空軍裝備的最新型戰斗機。
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3梁式機翼;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5。
蘇-30MKI主要機載設備有N-101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激光測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戰機雙翼下有12個武器掛點,可以掛載4~6枚R-27中程空空導彈、R-73近距紅外空空導彈等。
「幻影」2000戰斗機
從法國進口的49架「幻影」2000戰斗機是印度空軍的新型主力戰機之一。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幻影」2000採用與「幻影」III相同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但應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以及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屬第3代超音速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裝備有9個外掛架(機身下5個,兩機翼下各兩個),執行截擊任務時可帶兩枚R530中距和兩枚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時可載各種炸彈。另外,印度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3.78億歐元的合同,以購買10架法國的「幻影」2000H型戰斗機。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蒂普尼斯稱,空軍計劃使用「幻影」2000型戰斗機來實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攻擊機
印度空軍還裝備有116架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種改型。
從外形上看,「美洲虎」頗有特點———它在機翼上部裝備有導彈掛架,迎面一看,彷彿在肩膀上扛了兩枚導彈。該機最大飛行馬赫數為1.5,最大作戰半徑1300千米,機上裝有兩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最大載彈量約 4.5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戰機曾參戰實施對地攻擊,結果被地面火力擊傷多架。
LCA戰斗機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製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首次試飛成功。印度軍方高度評價這一成功,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為印度空軍的「未來之星」。
LCA飛機整個研發過程歷時近18年,可謂路途坎坷。據印度媒體稱,LCA整體技術十分先進,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多功能戰斗機」。這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集速度、機動性、加速性、可靠性於一體,符合現代空戰的嚴格要求,能實施全天候制空、對海、對地攻擊作戰任務。
從公布的照片看,LCA飛機頗似「幻影」2000的濃縮版。在未來,LCA飛機將與蘇-30MKI重型戰斗機構成輕、重搭配。LCA的機載雷達很有特點,它是一部多功能雷達。它具有探測、追蹤、地形迴避和制導武器發射等功能,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下,掃描和追蹤可同時進行。多普勒脈沖使其具有俯視射擊效果和地形繪制能力。LCA共有7個裝備外掛點,在武器的配置上力求作到最大的適應性,即可發射各種導彈、炸彈和火箭。根據任務需要,LCA可發射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
米格—21戰斗機
20世紀50年代初期,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出米格-21「魚窩」戰斗機,此後曾不斷改進,出口到全世界37個國家。印空軍擁有4種型號125架米格-21戰斗機。
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單發輕型超音速戰斗機,米格-21重量輕,機動性好,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縱性好。從外形上看,米格-21小巧靈活,戰機的最大飛行馬赫數能達到2.1,作戰半徑270千米。武器裝備有: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翼下4個掛架可帶4枚K-13A紅外空對空導彈或「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也可帶火箭彈或常規炸彈。載彈量一噸。
也許是由於服役時間太長的緣故,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斗機事故率較高。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空軍出資數億美元,從1999年開始與俄羅斯合作,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希望米格-21能繼續承擔主力戰斗機的重任。
米格—29戰斗機
作為當今世界優秀的第3代戰斗機之一,米格-29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一直頗為暢銷,曾出口10餘個國家。在印度空軍中,米格-29戰斗機也是當仁不讓的「頂樑柱」。
米格-29戰斗機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雙發高機動性超音速戰斗機,可執行截擊、護航、對地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俄羅斯出具的技術任務書上說明,米格-29的近距作戰和超視距作戰性能均優於美國的F-16和F/A-18。
米格-29戰斗機採用全後掠下單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帶有較寬的機翼前緣邊條,液壓助力機械式操縱系統,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復合材料結構佔全機重量的7%,作戰半徑574千米,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米格-29戰斗機的特點是強調飛機的高亞音速機動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但不具隱形能力,是典型的第3代戰斗機。
米格-29戰斗機裝備有大功率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和超視距攻擊,機翼下有8個外掛點,可攜帶先進的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如R-60紅外空空導彈,也可攜帶R-73A或R-73E紅外空空導彈以及各種炸彈和火箭等。機上裝有「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還有獨具特色的頭盔瞄準具(可用於導彈離軸發射)等。
印度「導彈之父」、總統卡拉姆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指出:「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軍事上)必須強大。」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印度「以軍強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三軍不斷購買先進武器裝備,修改作戰理論。作為未來戰場上的主力,針對宿敵巴基斯坦空軍的「先發制人」戰略,印度空軍認為,國土防空作戰理論已經過時,
並提出一種全新的作戰理論,即「戰略性威懾防空」。
「戰略性威懾防空」就是指印度空軍利用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優勢,在承受住敵對國最初的攻擊後,用現代化技術和高性能的遠程飛機,通過空中加油,延長空中作戰時間,對入侵之敵進行大縱深和遠距離的反擊作戰,以求「後發制人」。
印度空軍認為,巴基斯坦空軍已制定了「先發制人」的空戰理論,謀求將印空軍戰機摧毀於「巢穴」,縮小其空軍兵力的劣勢。因此,印度空軍必須要承受住巴基斯坦空軍的第一波「先發制人」的打擊,然後對巴基斯坦進行毀滅性的反擊,從而獲取戰爭的勝利。在2005年10月份巴基斯坦空軍舉行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高分2005」演習中,巴基斯坦空軍就重點演練了「先發制人」的打擊戰略。所以,印度空軍官員稱,「戰略性威懾防空」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強大的災難性的遠程戰略反擊能力給對手以震懾,讓其不敢輕舉妄動,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印度空軍的「戰略性威懾防空」理論指出,印度空軍能否「後發制人」,關鍵是能否在巴空軍「先發制人」的打擊中生存下來。因此,印度空軍必須構築完善的預警系統,盡早發現巴空軍襲擊徵兆,以進行有效防護。印度空軍已經與以色列簽署合同,購買4架「費爾康」預警機,並自行研製3架預警機,使印度空軍在2012年以前的預警機數達到7架,實現全天24小時的偵察監視和指揮作戰,並打造印度空軍的空中指揮中心。另外,為防止巴空軍的攻擊,印度還加緊打造可用於防空的導彈防禦系統,自行研製「天空」防空導彈。
同時,「戰略性威懾防空」還強調,反擊作戰應把戰場引向敵領空,以減少空戰的附帶損傷。為此,印度空軍決定購買空中加油機。據悉,印度已與烏茲別克簽署協議,購買6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並選派飛行員和技術人員赴烏學習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駕駛、空中加油及維護與保養技術。印度空軍已裝備4架空中加油機。印度空軍官員稱,經空中加油後,印度蘇-30MKI戰機的續航能力將提高3倍以上,其他飛機也可在空中加油機的幫助下攻擊7000公里范圍內的任何目標。
而且,為增強「戰略性威懾防空」的效應,印度空軍計劃從俄租賃或購買圖-22戰略轟炸機,並在未來15年內,將現有39個戰斗中隊擴編為55個,裝備190架可執行核打擊任務的蘇-30MKI戰斗機。軍事專家稱,一旦印度空軍裝備圖-22戰略轟炸機,印度空軍的戰略反擊能力將會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印度空軍的「戰略性威懾防空」理論還認為,取得空間優勢和信息優勢是印度空軍實施「戰略性威懾防空」的重要條件。因此,在該理論的指導下,印度空軍新戰略計劃《空軍2020年遠景規劃》就強調,印度應利用其在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加快天基預警、偵察、通信力量建設,奪取制空天權,全面提升空軍的縱深戰略打擊能力。
為此,印度不斷加大太空投入,分別參與俄羅斯和歐洲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研製各式衛星和太空武器。印度空軍計劃,最遲在2007年以前擁有一套以衛星為基礎的軍事偵察和監視系統。
③ 印度光輝戰斗機和殲十的對比
不論整體性能或是局部性能都是中國的殲-10更強,LCA連印度空軍自己都看不上,海軍更是直接拒絕。
1、動力系統對比
殲-10的首批生產型採用久經考驗的俄制AL-31FN渦扇發動機。後續生產的殲-10則將裝備WS-10A渦輪風扇發動機。更換WS-10後殲-10最大推力132kN,加力推力155kN。LCA戰機採用通用電氣F404-GE-IN20加力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53.9kN,加力推力89.8kN。
在動力系統方面殲-10可以說是完勝LCA戰機。
2、武器系統對比
殲-10的機身下設計了11個掛架:六個在機翼下、一個在機腹下中軸線上、其餘四個為機腹下方兩側半共開工的串聯掛架,標准配置下載彈7000KG。
殲-10的原型和預生產型機大多掛載兩枚PL-8近程紅外製導導彈。殲-10的武器系統還將包括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動制導導彈,以及中國的PL-12中程雷達制導空空導彈。
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殲-10也可以攜帶國產和俄制的空地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包括鷹擊-8K反艦導彈和新型鷹擊-9反輻射導彈),以及非制導炸彈和航空火箭彈。
除了外掛武器,殲-10還安裝了一門半埋入式雙管23毫米機炮(俄制Gsh-23型機炮的中國版),位置在進氣口下方前起落架左側。此外還可以掛載紅光-I型 紅外線搜索吊艙、BM/KG300G 防衛干擾吊艙、KZ900 電子偵察吊艙、藍天導航攻擊吊艙、FILAT 前視紅外線轟炸導引吊艙等。
LCA戰機有七個外掛點,可發射空對空、空地、空艦導彈、無制導火箭、反坦克炸彈、常規炸彈等,還可外掛電子戰吊艙和偵察吊艙、副油箱。內置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20發 。標准配置下載彈3500KG.
在武器系統方面殲-10完勝。
3、航電系統對比
在雷達方面,殲-10採用國產JL-10脈沖多普勒雷達,搜索距離100千米~130千米,攻擊距離80千米~90千米,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並選定4個加以鎖定摧毀;遠期將採用國產相控陣雷達或俄羅斯「甲蟲」、「珍珠」雷達。
殲-10 的脈沖多普勒雷達搜索距離在 100 至 130 千米之間,攻擊距離在 80 到 90 千米左右,應能同時對付兩個目標。
最初中國獲得的幼獅數字式四餘度飛行控制軟體,只是整個軟體的其中一部分。加上設計要求一直在改動,成飛為此在軟體設計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國對數字線傳飛行控制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礎,包括殲-6的變穩機、殲-8IIACT等,都是線傳控制的重要試飛機種。
611所僅用了3年時間就摸透了以色列的線傳技術,研製成功了使用ADA寫成了數字式四餘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軟體,為外界所稱道。即便是俄羅斯的相應系統,在同一時期也還只是在研究之中。
LCA戰斗機搭載的電子系統採用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LCA戰斗機的也搭載了大量的美製電子對抗設備,比如雷達告警接收機,激光警告系統,自衛干擾發射機,導彈接近警告系統,箔條和曳光彈投放器等,用於進行自衛。
在航電系統方面殲-10仍然是完勝。
④ 關於印度海空軍的問題(回答一定要客觀)
1、印度海軍向英國購買的「海鷂」FRS.Mk1戰斗機,訂購數為 23 架、「鷂」Mk60教練機(印度用於 FRS.Mk51 教練的型號)訂購數為 4 架,採用「鷂」T.4 的布局和 FRS.Mk1 除雷達外的機載設備。最近印度計劃采購英國海軍過剩的「海鷂」FA2型以代替老型號。「海鷂」戰斗機是一種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展起來的比較老型號的戰斗機,從飛機設備和空戰能力來看,「海鷂」FRS.Mk1 及其出口型屬於西方標准第 2 代戰斗機、FA.2 則屬於第 3 代。雖然飛機型號比較老,但由於獨特的飛行性能和作為世界上唯一在服役的成熟垂直/短距離起降戰斗機,在中小國家海軍中擁有比較吸引人的前景,在美國的F35沒有廣泛服役前,「海鷂」仍舊是一些中小國家特別是希望擁有航空母艦但又不能維持美國那樣重型航空母艦的國家的首選。
2、「戈爾什科夫」號尚未服役,但改裝計劃已經在進行中,准備2008年8月移交,2009年服役,艦名也相應改為了「維克拉瑪蒂亞」號。將裝備俄羅斯的米格29K戰斗機和印度自行研製的LCA戰斗機,總搭載數約28架。「海鷂」作為印度海軍信賴的裝備和成熟戰斗機仍舊有可能上艦,因為「海鷂」作為艦載飛機實在是適應能力太強。
3、印度空軍的米格29(海軍尚未裝備)是前蘇聯在 1986-1987 年總計運交的,共計 46 架 米格29A 和 4 架 米格29UB,在 1989 年出售 18 架 米格29A 和 2 架 米格29UB,1995/1996 年再出售 8 架 米格29SD 和 2 架 米格29UB。印度空軍將 米格29 編成第 47、第 28、第 223 三個作戰中隊,印度空軍稱 MiG-29 為鷹(Baaz)式戰機,共計80架,但交付以來印度空軍的事故「傳統」使它們至少已經墜毀了6架,因此印度現在有米格29大約74-76架左右。
印度空軍裝備幻影2000H/TH為35架。
1996年11 月 30 日印度與俄羅斯簽署了價值 15 億美元的蘇-30MKI 采購合同(I代表「印度」),根據合同俄羅斯將向印度提供 40 架蘇-30MKI,同時2000 年 12 月 28 日雙方簽署了在印度本土生產 140 架蘇-30MKI 多功能戰機、發動機和機載設備的合同,這樣包括之前交付的早期型號蘇30K(已升級為MKI),印度將可以擁有190架蘇30MKI。
樓上的朋友說到一個數據就是10架蘇30K、8架蘇30MK(I),這是1999年的數字,這裡面的那10架蘇30K,機號為 SB009 至 SB018,其實是第二批交付的,原定賣給印尼,但後因訂貨被取消而被轉給印度;而那8架蘇30MK實際上就是安裝了空中加油裝置的 Su-27UB,嚴格來說並不算是合同中約定的蘇30MK型號,機號為 SB001 至 SB008。2002年,10架真正的蘇30MKI交付印度並裝備部隊,之前的那些蘇30K(或蘇27UB)也可以被改裝為MKI的水平。2003年裝備了12架,2004年首架印度自行裝配的蘇30MKI出廠,按照合同中10年完成140架的生產進度和裝備部隊的情況,印度現在大約有10+8+10+12+20=60架的蘇30K/MK/MKI在服役。
4、印度空軍的米格29型號有米格29A、米格29UB、米格29SD 三種,其中米格29A是標准戰斗型,米格29UB是標准型的雙座教練型,米格29SD則是以前出口的米格29標准型升級到米格29S型的編號;幻影2000型號有幻影2000H和幻影2000TH兩種,其中後一種是前一種的雙座教練型。
5、印度自行研製的LCA的性能參數如下:
機型:單座、單發全天候多功能戰斗機。
機種:通用型;海軍型;雙座教練機。
幾何尺寸:翼展:8.2米;長:13.2米;高:4.4米。
飛機空重:5500公斤;正常起飛重量:8500公斤;最大外掛重量:4000公斤。
最大飛行速度:1.7 馬赫。最大航程:不詳。
武器裝備:23 MM雙管機炮(220 發炮彈);七個外掛發射點,可發射空空、空地、空艦導彈、無制導火箭、反坦克炸彈、常規炸彈等,還可外掛電子戰吊艙和偵察吊艙、副油箱。
對於LCA的性能評價,航空史學研究者韓亞梓評論到:「早在 1969 年航空委員會就建議 HAL 在某種可靠的發動機基礎上再設計發展一種先進技術戰斗機。這個建議很有爭議,因為很多人認為印度應該走漸進的道路:在發展一線飛機之前先製造一種高級教練機。盡管印度空軍根據其戰術空中支援飛機(TASA)計劃已經引進了 MiG-23BN、MiG-27「鞭打者」飛機,HAL 還是於 1975 年按該計劃要求進行了飛機設計研究。盡管失去了 TASA 計劃的機會,印度工業界還是致力於一種輕型作戰飛機(LCA)的發展,目標是替代印度空軍龐大的 MiG-21 機群。LCA 計劃無論對軍方、還是對印度航空工業甚至整個國家的技術水平都具重大意義。印度空軍中的 MiG-21 飛機數量最多,它的替代者要求廉價、性能好、有多任務能力。LCA 要求高速、加速性好、機動力超群、可分散配屬、可短距起降,並且配備高性能航電設備和多種武備。飛機價格要低,維護性可靠性都要達到現代飛機水平。雖然不是專用戰場阻斷飛機,LCA 要象 MiG-21 一樣可充當戰斗轟炸機。飛機要能攜帶適量的空地武器(4,000 千克)以及帶 220 發炮彈的 Gsh-23 23 毫米航炮。飛機也應有有限的精確武器制導能力。LCA 對工業界的價值是勿庸置疑的。因為該機始終將是一種尖端的高技術飛機,廣泛採用各種先進科技。該機將有靜不安定氣動布局、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基於開放體系的先進航空電子設備和多模式雷達。按照性能要求,該機將大量使用碳纖維增強材料(占 45% 的機體總重)和先進發動機。生產 LCA 這樣的飛機要求使用現代設計和製造技術,包括同步計算機輔助工程(含設計、分析、製造和測試)和數字原型技術等。LCA 計劃要求所有有能力的印度公司和組織都加入發展工作,該計劃同時也會大大提高這些機構的技術水平。有 60 家主要的工業公司、11 家學術機構和 33 家政府研究和發展機構加入了該計劃。有些人認為 LCA 計劃應該將次要系統外包,採用國外業經考驗的系統方案而不必事事從頭做起。這樣可能會使飛機成本較高,但可以節省發展時間,同時也使印度的力量集中於核心系統上,從而減少拖延。」
這段話比較好的解釋了這種十七年都未能成熟的飛機一些理想中的情況,但事實是:這種飛機現在尚不能有效的形成戰鬥力。
6、印度海軍最近提出了一個「145艘戰艦」的計劃,准備或者正在裝備145艘新型的戰艦,這其中有70%的遠洋戰艦,比較吸引人的,「除了德里和塔爾瓦」,包括航空母艦計劃(維克拉瑪蒂亞號和藍天衛士號,此外印度還在積極求購英國退役後的「無敵」級航空母艦),核潛艇計劃(尚在預研,反應堆已經研製成功,但印度也希望購買俄羅斯的阿庫拉級核潛艇,或者象以前租借「查克拉」號C級巡航導彈核潛艇那樣先租借),「75號項目」(與法國協作生產「蠍子」級常規潛艇,第一艘已經於2006年12月開工),這三大計劃是印度海軍的首要目標,另外在大型水面艦艇方面,印度加強與美國的合作,已經引進了美國的「特倫頓」號兩棲船塢運輸艦,成為印度兩棲力量的中堅,已經正在製造或改造「班加羅爾」級驅逐艦(25A型,4艘),「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16A型,3艘),「什瓦利克」級護衛艦(17型,計劃建造12艘,已經服役3艘)等等都屬於印度正在生產的新型水面艦只。
7、印度現有潛艇狀況是:德制209/1500型4艘,俄制F級(狐步級)8艘,K級(基洛級)877EM型8艘,K級636型2艘,俄羅斯2006年交付阿穆爾級1艘。現裝備數為23艘。其中F級將逐漸退役。
印度現在正大力推進「75號項目」,與法國合作生產「蠍子」級潛艇,預備生產數量為12艘,並最終將生產24艘。同時印度也與俄羅斯簽訂協議,以許可證方式自行生產阿穆爾級潛艇,最終將使印度潛艇部隊保持在30艘到40艘的水平。
印度正與俄羅斯協商購買或租借1到2艘阿庫拉級核潛艇,印度自行研製的核潛艇的反應堆已經生產出來,但何時達到實戰水平不得而知。
8、9題的答案,樓上朋友已經說了,就不一一贅述。
⑤ 印度LCA戰斗機載彈量多大
4噸!
機長:13.20米 機高:4.40米 翼展:8.20米 展弦比:1.8 機翼面積:37.5平方米 主輪距:2.20米 前後輪距:4.34米 空重:6.5噸 最大外掛量:>4噸 起飛重量(無外掛)8.5噸 翼載荷(無外掛)221.4千克/平方米 推力載荷(無外掛)106kg/kN 最大平飛速度(高空)M1.6 實用升限:15240米 限制過載:+9/-3.5g 武器裝備:23 MM雙管機炮(220 發炮彈);七個外掛發射點,可發射空空、空地、空艦導彈、無制導火箭、反坦克炸彈、常規炸彈等,還可外掛電子戰吊艙和偵察吊艙、副油箱。
⑥ 印度已進入戰備狀態,現部署裝備的情況如何
目前,印度空軍裝備有大批蘇30MKI,米格29以及幻影2000等先進戰斗機,並且已經開始將它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向前線機場部署,其中,蘇30MKI是印度空軍的絕對主力,航程遠且具備非常全面的作戰能力,並且火力強大,可以兼容俄羅斯現有幾乎所有型號的機載武器,甚至能夠在機腹進氣道中間的重掛點攜帶威力巨大的布拉莫斯反艦導彈。
但是,將蘇30MKI戰機靠前沿部署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尤其是高原地區惡劣的氣候加上崎嶇的地形非常不利於蘇30MKI戰斗機的運行保障,因為這款戰機需要良好的後勤條件,而很顯然高原機場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所以蘇30MKI戰斗機即使短時間內前沿部署,用不了多久還是需要撤回後方的平原機場休整,而如今印度在高原地區能夠依靠的就只有米格29與幻影2000戰斗機了。
(6)印度戰機有多少掛彈點擴展閱讀:
印度前線已進入戰備狀態
近期,印度前線的機場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為了應對不斷惡化的邊境局勢,印度已經開始向邊境部署大量軍用飛機。
另外,印度軍隊還將大批C17運輸機派遣到了前線機場,這些C17運輸機主要負責向前線運輸部隊士兵,武器裝備以及物資補給,不斷地將軍隊需要的物品和人員送往前線,在這么多軍用飛機中,C17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大批印度戰機掛彈升空巡邏,就連該國空軍司令也已經發出了戰爭信號,顯然印度高層的態度是決不能夠讓士兵白白犧牲,並且為此已經做好了開戰的准備工作,隨時准備打響第一槍,對於印度如此瘋狂的行為,其他國家必須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印度到時候狗急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