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印度LCA光輝戰斗機
聊勝於無的面子工程!LCA的教訓在於:高的做不了,低的不想要。
1、眼高--大國雄心。印度自尼赫魯以來,一向以大國自詡,從來是要最好的東西。再加上國際政治左右逢源,印度見過太多高大上的裝備,這造成軍方對裝備性能要求很高!
2、手低--印度孱弱的工業體系。印度工業發展的不晚,但早期一直是英國的配套,體系不完整,尤其是包括軍事工業在內的重工業。
具體到LCA項目,面對軍方無止境的需求變更,研製機構沒有能力實現。造成進度拖延,性能縮水(參數那麼牛逼的戰斗機做這么小幾個意思?我又想起了心神),可用性極差,綜合成本又太高(很好的繼承了達索的傳統),其性能和印度主力戰機
su30mki,幻影2000比起來,必要性不大!更何況,寄予厚望的卡佛里發動機項目失敗,只能買美帝的f404/414,貴啊!
㈡ 介紹一下印度自行研製的LCA光輝戰斗機的相關情況,並說明LCA能否抗衡殲
1980年開始研製,至今32年,尚未具備完整作戰能力
當初設計的時候是想成為印度的主力戰機,現在已經修改為替代Mig-21
印度的主力戰機將由Su-30MKI和陣風承擔
發動機為美國的F404,起飛重量8.5噸,最大速度1.7倍音速(無任何掛載),最大機內燃油航程1300公里
目前印度已經聘請達索公司做最後的收尾工作,自己已經沒有能力完成最後的修改了
32年的時間,已經不斷下調要求,隱身不指望了,空戰掛載時1.5倍音速也不指望了,航程也不指望了,電子掃描雷達也沒戲了
不可能是J-10的對手,實際上,連中國外銷的梟龍都很難抗衡
㈢ 2019年2月26日印巴沖突,印軍損失2架戰機。印度為什麼不用光輝戰斗機和F-16戰斗機參加戰斗呢
印度的光輝只是剛剛達到FOC(全面作戰能力)狀態,尚未裝備部隊
而且印度目前沒有F16
出動不了
㈣ 印度光輝戰機有多強,發動機點火就噴葉片,就這水
印度作為南亞大陸最強大的國家,一直以來都是雄心勃勃要當世界大國,但它的能力卻遠遠跟不上野心。上世紀80年代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開始裝備先進的美製F-16戰機,作為三代機中的佼佼者,F-16性能遠超印度當時大量裝備的米格21。為了抗衡巴基斯坦的F-16,1983年印度決定自行研製比F-16更先進的戰機,以替換大量服役的米格21,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光輝戰機。
▲印度亮瞎狗眼的五代機計劃
㈤ 請問大蝦們,為什麼印度的光輝戰機性能那麼差勁,那麼依賴外國進口部件,但是人家還是堅持要上馬
各國有各國的考慮,需求不同嘛,印度國防工業一向不是很在乎國產化程度,而且它的自主研發實力也確實不怎麼樣,但不能因此就放棄先進武器的引進吸收,雖然光輝(LCA)並不算什麼先進玩意兒,但總不能完全靠進口來維持空軍的戰鬥力吧,光輝再依賴引進也比直接買國外戰機的生產線要劃得來得多,而且只要LCA的生產線工作一天,那麼對印度這樣一個航空工業實力很一般的國家來說其意義是非常巨大的,能夠積攢很多經驗。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再怎麼樣人家也是一個有國際地位的大國,這么做自然有人家的道理,我們不能理解是我們的事,不能怪人家,就像前幾年印度全力引進SU-30MKI一樣,SU-30MKI其實就是個多用途戰斗機,適合於那些空軍比較薄弱的中小國家使用,印度卻大量引進之當做空軍的主力,這種做法在行家看來是十分幼稚的,反觀其他三個空軍大國(中,美,俄),其空軍主力戰斗機的裝備都講究專用性,比如中國制空主力SU-27,對地主力SU-30,俄國則是SU-27SK配SU-34,美國是F-15C/D配F-15E,這三個空軍大國都不強調其主力戰機的多用途性,因為這樣對於飛行員的培養以及戰略配置都有比較大的弊端,但人家印度作為一個空軍大國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外國同行除了罵他們幼稚又能說什麼,這樣一個牽涉到空軍未來建設的戰略性問題阿三們都能處理的這么草率,一個區區LCA是否上馬的問題又算什麼..........
㈥ 美國要買印度光輝戰機,如果摔機算誰的
如果摔機了的話,那肯定是算印度的。因為摔機情況那肯定是印度光輝戰機質量不行。
㈦ 印度有座躺著的雕像,花費10年時間為啥卻建反了
印度喀拉拉邦賈塔尤自然公園的雄鷹雕像,據說是為了紀念曾經的印度女神而刻意把雄鷹建成“被殺”的外形,它並非建反了,而是刻意讓他看起來倒下了!這座雄鷹雕像的建築其實也是刻意的,畢竟它並非單獨的雕像,雕像地下是可以進入的景點,因此藝術家就特意把雄鷹用反面的方式顯示在遊客年前;除了可以突出傳說,還可以讓雕像得到了合理的使用,一舉兩得。
印度這座雄鷹雕像並非建反了,而是藝術家特意營造“被印度女神打倒的模樣”,想讓遊客深刻記住這里的傳說,也希望雕像的內部得到更多的使用。
㈧ 印度光輝戰機服役了嗎有幾架服役了。
服役了好幾年了,為了跟「梟龍」爭口氣,實際上並沒有量產,但是生產速度相當慢,2016年的每年兩架,到了2017年的一年四架,2018年裝備到了第8架,按照這個速度而印度計劃裝備180架估計還得需要20年才能到位。
馬來西亞據說選中了LCA,主要是LCA採用的是改進於F/A18的發動機,和馬來西亞的F/A18有一定的通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