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和印度關系怎麼樣
中印尚有領土爭端
又同為發展中大國
民族、文化也截然不同
曾今有交戰歷史
貿易摩擦不斷
中國和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關系非常好
印度親美 是美國亞洲戰略包圍中國的棋子
綜上所述:中印關系很扯淡
㈡ 中印的關系怎麼樣會惡化嗎
中印關系有點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說關系好吧,又不可能,畢竟印度受美國挑撥總是把中國崛起當做是一種威脅,況且還有藏南問題一直阻礙兩國發展。
說中印關系不好吧又不太實際,畢竟兩國身為發展中國家有很多共同利益,在應對西方霸權,氣候變化等等問題兩國都是很好的夥伴,而且從地緣政治來講,中印關系不可能徹底惡化,這不符合根本利益,地緣政治決定了兩國的友好合作基調。
中印兩國都是悠久歷史的國家,都受到過殖民,所以兩國內心都有著特別強烈的民族自尊心,都強烈希望復興,都希望現有的西方國際秩序重新洗牌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但是兩國間的阻礙也多。
㈢ 除了中國,印度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如何
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印度在國際舞台的發聲也越來越頻繁,甚至想通過其他國家的幫助,獲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那麼,除了中國人所熟知的印度與中國關系,印度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如何呢?為此,小編來到所在城市的某座高校,與一些印度留學生探討了這個問題。
最後一位印度留學生表示,在當今世界上,能夠同時與中美俄三個大國保持友誼的國家,只有印度。此外,我們向很多欠發達地區援助食品,並在聯合國的授權下派遣維和部隊。印度與其他國家相處不僅僅是以印度的利益為基礎,還有著人道主義、做負責任國家的考慮。因此,印度在世界上的口碑非常好,與很多國家關系融洽。
㈣ 中國與印度的關系
中印關系(Sino-Indianrelations),現代意義上指位於東亞中華民國及其繼任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位於南亞印度共和國之間的關系,二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和相鄰國家,其關系伴隨著沖突與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印度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1954年兩國總理實現互訪,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由於二國近2000公里的漫長邊界和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領土糾紛,最終導致1962年的邊境戰爭,之後關系冷淡;接著就是中、蘇對抗和印、蘇結盟。1976年二國恢復互派大使,雙邊關系逐步改善和發展。
(4)印度之間的關系如何擴展閱讀
印中貿易自2000年以後才獲得較快增長。雙邊貿易額從1991年僅有的2.65億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35.96億美元。
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期間,二國簽署<全面經貿合作五年規劃>,制定雙邊貿易額到2008年達到200億美元或更高的目標,到2006年雙邊貿易達到248.6億美元,提前實現預期目標。
印度成為中國第15大貿易夥伴(按照經濟體排序),中國對印度出口145.8億美元,主要出口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
自印度進口102.8億美元,主要進口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由於各種因素的限制,目前雙方投資規模較小,僅限於部分領域,印在華投資256個項目實際投資1.72億美元,中國對印投資(非金融類)僅為1700萬美元。
中印貿易增長迅速。2007年雙邊貿易額386.5億美元,同比增長55.5%。目前,中國是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
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中國自印度主要進口商品有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
㈤ 印度尼西亞與印度的關系是怎麼樣的
印度與印度尼西亞,都是殖民者對東方殖民地的稱呼,一個在南亞,一個在東南亞,語言不同,宗教也不同,兩者相隔千里,並沒有直接關系。
㈥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是什麼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是合作關系。鄰國關系,中國和印度是鄰國,歷史上有友好時機,也發生過戰爭,總體來說是合作關系,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 ,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
中國與印度關系的由來
中印關系,指中國與印度共和國之間的關系,二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和相鄰國家,其關系伴隨著沖突與合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印度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1954年兩國總理實現互訪,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由由於之後關系冷淡;1976年兩國恢復互派大使,雙邊關系逐步改善和發展。
㈦ 印度與中國關系現狀2022
當前,中印關系的領域更加寬廣,不同領域之間的聯動關系也更加密切。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訪問,中印雙方同意通過和平友好方式協商解決邊界爭端,同時積極發展其他方面的關系。從那以後,是否解決邊界爭端不再是中印關系發展的前提條件。
從客觀上看,當前中印關系已經與1988年大為不同,雙方的邊境管控能力都顯著上升,兩軍從在邊界地區的時空錯位式管控加偶然相遇,轉變成同時空管控加常態化相遇。中印的經貿關系也更加密切,中國成為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另外,中印兩國還歷史性地在海上相遇,兩國同時追求海洋大國身份,使得兩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互動日益頻繁。這些都使得低水平時代的1988年原則變得難以為繼。
一個領域的中印關繫上升到一定高度,一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中印關系從幾根相互孤立的支柱,變成一座由不同支柱相互支撐、相互影響的大廈。這種新形態的中印關系,在不同領域之間將更加具有聯動性,但也將更加具有穩定性。2022年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談及中印關系,他表示,兩國應「彼此做相互成就的夥伴,不當相互消耗的對手」。(攝影/新華社記者金立旺)中印兩國是搬不走的鄰居,兩個強大的鄰居之間不競爭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最基本的政治規律。但是,中印兩國僅僅是國際體系中兩個較大的行為體,還沒有進行全球性戰略競爭的能力,仍然有比雙邊戰略競爭更加重要的戰略利益和發展目標。因此,中印兩國都有迫切的需求,去改善當前的兩國關系。
㈧ 印度與美國和俄羅斯的關系是怎樣的
印度與美國和俄羅斯的關系非常復雜。時而親近俄羅斯,時而親近美國,印度未來方向不明!
印度未來的方向不明。
無論印度與美國俄羅斯的關系如何,都是以雙方各自利益為准則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利益,印度不會做出任何親近美國或者俄羅斯的行為,同樣的如果美國想要拉攏印度,一定是二者存在著必然的經濟利益,同樣的俄羅斯如果想拉攏印度的話,那麼俄羅斯與印度一定存在著某些共同的利益,正像我國古代的一句話所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時勢造就關系!
㈨ 印度與哪國關系好 印度在哪裡
1、很多國家和印度的關系都很好,除了世仇巴基斯坦和中國。特別是對於美俄來講,印度都是其拉攏的對象。
2、印度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㈩ 當下中印關系如何
當下中印關系突顯出兩國關系中存在的持續緊張。長期存在的邊界爭議,加之對能源的爭奪,以及印度人根深蒂固的疑慮:印度對華出口的多是一些低附加值產品,偏重於未加工的自然資源。而中國對印度出口最多的則是電氣產品和機械設備,那麼,其國內企業能否與中國同行匹敵?這些都使得兩國經濟關系處於不安定狀態。所以盡管印度已同意,在2010年之前將中印雙邊貿易額提高至300億美元,但是印度政府對於是否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仍猶豫不決。而對中國來說,印度的反對令人莫名其妙,因為中國對印度的出口大多數來自私營企業,它們並未享受補貼,並且自貿協定將使雙方受益。但分析認為,中印關系的最大障礙不在於印度對其經濟實施保護主義,而在於印度把美國遏制中國當作其發展的「絕好」戰略機會:在美國構建的對華包圍圈上,印度是重要的一環,只要印度體現出這種價值,那麼美國自然會對其「愛護有加」。所以,印度毫不猶豫的以安全理由拒絕和記黃埔港口在印度的三個港口建立集裝箱碼頭——這與美國國會議員反對該公司在美國擴張的理由十分類似。因此,胡主席這次訪問印度對雙邊關系能有所推動,但兩國關系還很難有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