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洋是什麼地形類型

印度洋是什麼地形類型

發布時間:2023-02-03 15:01:15

1. 印度洋形狀略呈什麼形

印度洋形狀略呈「入」字形。

印度洋海底地貌錯綜復雜,除洋底中部有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東部尚有東印度洋海嶺和島弧、海溝帶,在海嶺、海丘、海台之間分布著許多海盆。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包括中印度洋海嶺、阿拉伯一印度海嶺、西南印度洋海嶺和東南印度洋海嶺。

水文特徵:

洋流的流向基本是穩定的。南赤道洋流自東到西橫過印度洋,直達馬達加斯加島附近,一部分由北繞過該島,穿過莫三比克海峽南流稱為莫三比克暖流。

另一部分直接沿島南下;稱馬達加斯加暖流。這兩股暖流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南匯合後,沿著非洲東海岸南流,直至厄加勒斯角附近,稱厄加勒斯暖流。

到南緯40°附近,厄加勒斯暖流匯入南印度洋的西風漂流,流向澳大利亞西南海域,大部分繼續東流進入太平洋,小部分沿大陸西南海接,形成印度洋南部的逆時針環流。

2. 印度洋大陸的地貌特徵是怎樣的

印度洋大陸的地貌特徵是大陸架的平均寬度比大西洋狹窄,大陸坡的坡度也較小。此外,大陸隆或海台較多且分布較廣也是印度洋大陸邊緣地貌的突出特點。印度洋大陸隆有的是濁流或大陸坡滑動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質堆積於深海平原邊部而成;也有的原是大陸的一部分分異沉降而成。在非洲沿岸有厄加勒斯海台和莫三比克海台,馬達加斯加島南部有馬達加斯加海台。在澳大利亞沿岸有埃克斯默思海台和納徹臘利斯特海台。在印度半島的西側有查戈斯一拉克代夫海台。正是因為這些海台形成印度洋大陸地貌有著顯著的特點。

熱帶海洋性和季風性是印度洋氣候的明顯特徵。我們知道,印度洋大部分位於熱帶、亞熱帶范圍內,因而廣闊的海域受氣溫的影響而變化,氣溫的分布也隨緯度的改變而變化。因此,形成印度洋明顯的氣候特徵。

印度洋的氣候受溫度的分布而改變的。印度洋南緯40°以北的廣大海域全年的平均氣溫為15~28℃。而赤道地帶全年氣溫為28℃,有的海域高達30癈。印度洋氣溫要比同緯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的氣溫高,因而被稱為熱帶海洋。

在印度洋上,氣溫的分布是隨緯度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的。赤道地區全年平均氣溫約為28℃。在印度洋北部,夏季氣溫為25~27癈,冬季氣溫為22~23℃,全年平均氣溫25℃左右。其中阿拉伯半島東西兩側的波斯灣和紅海一帶,夏季氣溫常達30℃以上,而索馬里沿岸一帶的氣溫最熱季節一般不到25℃。前者與周圍乾熱陸地的烘烤有很大關系。對於後者而言,由於西南風吹走表層海水使得深層冷水上泛,進而使氣溫下降。

在印度洋南部,氣溫也隨著緯度的改變而變化。夏季,印度洋南部的氣溫在南緯20°附近為25~27℃,南緯30°附近為20~22℃,南緯40°附近約15℃,南緯60°附近在0℃左右;冬季,印度洋南部的氣溫在南緯20°附近22~23℃,南緯30°附近15~17癈,南緯40°附近為12~13℃,南緯60°附近低達-10癈。由於溫度的分布不均,印度洋的氣候也有關著很大的變化。

印度洋氣候特徵還表現在降水量上。赤道帶的降水量最豐富,年降水量在2000~3000mm。此外,降水季節分配也比較均勻:印度洋北部,一般年降水量2000mm左右,2/3的降水集中在西南風盛行的夏季,而東北風盛行的冬季,降水量較少,是熱帶季風分布區。紅海海面和阿拉伯海西部,全年降水都很少,年降水量約100~200mm,為熱帶荒漠氣候區。在南印度洋的廣大海域中,全年降水一般在l000mm左右。可見,印度洋除了赤道帶較為豐富,南北印度洋年降水量分配較為均勻。

3. 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河流特點主要氣候類型以及特點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喜馬拉雅山脈以南、印度洋北部,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低緯度地區。
印度地形北部最高,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一部分。中部地勢低,以恆河平原為主;南部地勢比較高,是德干高原。
印度氣候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年降水量豐富,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
印度的河流主要是恆河,受氣候影響河流水量大,水量季節變化明顯,冬季河流沒有結冰期。

4. 印度的地形地勢特徵是什麼

印度的地形特點:北部(喜馬拉雅 )山地,中部(中央平原 )平原,南部(德干 )高原。氣候以(季風 )氣候為主,特點(冬季吹東北季風,少雨 )( 夏季吹西南季風,濕潤多雨),該氣候除了這里分布外,還在(中南 )半島上分布

1、印度位於亞洲南部,中國西南面,是一個世界文明古國。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耕地面積為亞洲第一。印度人口增長過快,目前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

2、印度地形分布特點:北部為喜馬拉雅山地,中部為恆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3、印度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量受夏季風影響,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4、印度由於推行『綠色革命』,糧食自給有餘。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和水稻。水稻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和恆河平原,小麥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
印度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這種氣候分為旱季和雨季.夏天是,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轉變為西南風,由印度洋吹向印度大陸,因此帶來了大量濕潤的氣流,形成降雨.旱季時,吹來自亞歐大陸東部東北風,氣流寒冷乾燥,因此形成旱季.在東南亞的中南半島上也分布這種氣候.

5. 印度洋有什麼地理特徵

印度洋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徵如下:

第一,印度洋呈水平輪廓,北部封閉,南部開敞。印度洋北部的海岸線較為曲折,而且東、西、南三面海岸陡峭平直。

第二,在印度洋底,展布著較為突出的「入」字型大洋中脊,而且有著特殊的東經90°海嶺,巨大的水下沖積錐等,構成印度洋復雜的海底地貌景色。

第三,印度洋主要位於赤道帶、熱帶和亞熱帶范圍內,因而稱被為熱帶海洋。

第四,印度洋與亞洲大陸之間交互作用,就形成世界上特有的季風洋流。

在印度洋上,屬海較少。主要內海有紅海和波斯灣;邊緣海有西北部的阿拉伯海,東北部的安達曼海,東部的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大海灣有西北部的亞丁灣和阿曼灣,東北部的孟加拉灣,澳大利亞北面的卡奔塔利亞灣、南面的大澳大利亞灣。此外,南極洲海域也有一部分屬海。

印度洋上的海岸線除了北部比較曲折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平直,少島嶼的。大島有馬達加斯加島、索科特拉島、斯里蘭卡島,還有塞席爾群島;火山島有葛摩群島、馬斯克林群島和凱爾蓋朗群島;珊瑚島有馬爾地夫群島。大陸邊緣地帶包括大陸棚和大陸坡。大陸棚一般比較狹窄,大陸棚較寬的海域有阿拉伯海、安達曼海、孟加拉灣和大澳大利亞灣,最寬處在澳大利亞至新幾內亞島之間約965公里。大陸坡陡峻的地方其坡度大約在10°~30°間,一般坡度都較小。在印度河、恆河的入海口處,有面積寬廣的水下沖積扇,被水下峽谷所切割。

印度洋的島弧帶,是從緬甸直到澳大利亞延伸達5150公里。印度洋的島弧帶可分為兩列平行的島鏈:內弧屬火山島,有大、小巽他群島(包括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帝汶島等);外弧為非火山島,有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明打威群島等。在印度洋的島弧外緣,其中爪哇海溝是印度洋最深的水域,最深點為7450公尺。

印度洋中央的海嶺可分為3支:其一,北支的阿拉伯-印度海嶺;其二,西南支的印度洋西南海嶺,它與大西洋-印度洋海嶺相連;其三,東南支的中印度洋海嶺,它與印度洋東南海嶺相接。北支海嶺和西南支海嶺是結構復雜的海底山脈,寬度400~970公里,相對高度1830~3050公尺,海嶺的中脊為裂谷帶,地貌極為崎嶇險峻;東南支海嶺從中印度洋海嶺至阿姆斯特丹島的寬度達1450公里,裂谷很少。然而,印度洋中央的這些海嶺總被大小不一的斷裂帶所切割。

那麼,在印度洋中,海嶺被哪些斷裂帶切割呢?比如歐文斷裂帶,即延伸至阿拉伯海盆和索馬利海盆,海底岩層位移達320公里。印度洋東部海域1962年發現的東印度洋海嶺(或稱「東經九十度海嶺」),南北直線延伸約4990公里,為印度洋中最長最直的海嶺。由於海嶺被斷裂帶所切割,進而形成一系列海盆。

印度洋上一系列的海盆有:北部和西北部有阿拉伯海盆、索馬利海盆;中部自西而東,有馬達加斯加海盆、中印度洋海盆、科科斯海盆和北澳大利亞海盆;南部最重要的是克羅澤海盆。根據大陸漂移學說,印度洋是在中生代(距今6500萬~22500萬年前)南半球貢德瓦納古陸解體的。正在此時,印度、澳大利亞大陸、南極大陸、非洲大陸和南美大陸發生了漂移現象,進而形成了現在的第三大洋——印度洋。

6. 印度地形類型

印度北邊為珠穆朗瑪峰山地,南邊為印度高原,終年炎熱,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印度洋季風不穩定,經常會有旱澇災害。)

7. 印度洋的地質是怎樣的

印度洋的地質年代非常年輕,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大洋,它是岡瓦納古陸破裂和解體的產物。但其洋底的地殼擴張形式,卻頗具特色:它不但有東西方向的擴張運動,還有南北方向的擴張運動。在大擴張運動中,同時又「套」著小擴張運動,如馬達加斯加島與非洲大陸主體的分離,就是一種特殊的洋底小擴張運動的結果。印度洋板塊北行與亞歐板塊發生碰撞時,產生了世界上最雄偉的喜馬拉雅山,並使山北的青藏地區,抬升為世界最高的高原。所有這些東、西、南、北、不同方向的擴張運動,總合起來,就形成了印度洋底復雜的地形結構。印度洋今日的「人」字型大洋的中脊,即為印度洋底地殼產生的地方。在大洋中脊的周圍還形成了不少海盆。

8. 印度的地形主要是什麼 科普小知識送給你

1. 印度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山地和高原。它從喜馬拉雅山向南延伸到印度洋。北部是山區,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沿海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僅佔25%,高原佔1 / 3,但這些山脈和高原的海拔大多不超過1000米

2. 地勢低緩,在全國具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合作的熱源的季風氣候區,肥沃的沖積土等土壤條件和熱帶黑土適合農業生產,大部分的土地可用於農業,全年都可以種植作物,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9. 印度洋海底有哪些地貌

印度洋底分布著一條「入」字型的中央海嶺,特殊的東經90°海嶺,巨大的水下沖積錐等,構成了印度洋復雜的海底地貌特徵。

印度洋海底的中央海嶺,是由中印度洋海嶺、西印度洋海嶺和南極—澳大利亞海丘組成的,三者的交匯點是羅德里格斯島。中央海嶺的北部有一條分支,為中印度洋海嶺,它由一系列嶺脊組成,一般高出兩側海盆1300~2500米,有些高出海面形成島嶼,如羅德里格斯島、阿姆斯特丹島等。中印度洋海嶺向西北叫阿拉伯—印度海嶺,再向西延伸進入亞丁灣,與紅海和東非裂谷系統連接。西印度洋海嶺是中央海嶺的西南分支,在阿姆斯特丹附近與中印度洋海嶺相連,經愛德華群島後,稱為大西洋—印度洋海丘,與大西洋海嶺南端相連。南極—澳大利亞海丘是中央海嶺的東南分支,在阿姆斯特丹島附近與中印度洋海嶺相連。印度洋中央梅嶺由一系列平行於中脊軸的嶺脊組成,嶺脈崎嶇不平,寬度最大可達1500公里,其中還有許多橫向斷裂帶展布。

10. 印度洋海底地貌是怎樣的

由於印度洋海底地貌的錯綜復雜,所以除了洋底中部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東部東印度洋海嶺和島弧、海溝帶,在海嶺、海丘、海台之間分布著許多海盆。印度洋的大洋中脊,包括中印度洋海嶺、阿拉伯一印度海嶺、西南印度洋海嶺和東南印度洋海嶺。中印度洋海嶺從阿姆斯特丹島向北延伸,一般高於兩側海盆1300~2500m,平均寬度達800km左右。在印度洋海底,由於被一些垂直或斜交的斷裂帶切斷,就形成了中脊裂谷表現為時斷時續。所以,印度洋海嶺看上去形態崎嶇破碎。

此外,中印度洋海嶺向西北地區延伸,進而形成阿拉伯一印度海嶺,高度較大,繼續向西北延伸,進入亞丁灣和紅海。中印度洋海嶺從羅德里格斯島向西南分出西南印度洋海嶺,經愛德華太子群島,接大西洋一印度洋海嶺;中印度洋海嶺至聖波爾島向東南連接東南印度洋海嶺,再向東連接太平洋一南極海嶺和東太平洋海嶺。因此,印度洋海嶺是海底地貌顯著的特徵之一。

構造帶是印度洋海底除了中脊海嶺外,另一種地貌形式。這些構造帶相互平行,綿延很遠,其中東印度洋海嶺,走向與東經0線一致,是世界上最直的一條海嶺。它北起北緯10°附近的安達曼群島,南至南緯3l°的斷裂海嶺,長約5000km,東西寬約150~250km。由於它沿著東經90°分布,故又叫東經90°海嶺(或卡彭特海嶺)。印度洋中脊呈「入」字形,將印度洋分為下列三個海域:

第一,東部海域區。這個海域被東印度洋海嶺分割,兩側有中印度洋海盆和西澳大利亞海盆。中印度洋海盆南北縱貫,北部為恆河水下沖積錐所掩蓋的斯里蘭卡深海平原。西澳大利亞海盆北部連接著深海溝,而東南部則被海嶺、海丘和海台分割,形成復雜的海底地貌。

第二,西部海域區。這個海域的海底地貌最為復雜,海嶺和島嶼將其分割,主要分為索馬裏海盆、莫三比克海盆和馬達加斯加海盆。

第三,南部海域區。這個海域的海底地貌比較簡單,主要分為三個海盆:克羅澤海盆、大西洋一印度洋海盆和南極一東印度洋海盆。

印度洋大陸的地貌特徵是大陸架的平均寬度比大西洋狹窄,大陸坡的坡度也較小。此外,大陸隆或海台較多且分布較廣也是印度洋大陸邊緣地貌的突出特點。印度洋大陸隆有的是濁流或大陸坡滑動崩塌使大量的碎屑物質堆積於深海平原邊部而成;也有的原是大陸的一部分分異沉降而成。在非洲沿岸有厄加勒斯海台和莫三比克海台,馬達加斯加島南部有馬達加斯加海台。在澳大利亞沿岸有埃克斯默思海台和納徹臘利斯特海台。在印度半島的西側有查戈斯一拉克代夫海台。正是因為這些海台形成印度洋大陸地貌有著顯著的特點。

熱帶海洋性和季風性是印度洋氣候的明顯特徵。我們知道,印度洋大部分位於熱帶、亞熱帶范圍內,因而廣闊的海域受氣溫的影響而變化,氣溫的分布也隨緯度的改變而變化。因此,形成印度洋明顯的氣候特徵。

閱讀全文

與印度洋是什麼地形類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客人喜歡吃什麼菜 瀏覽:735
大衛塑像在義大利哪裡 瀏覽:885
義大利怎麼坐大巴 瀏覽:32
印尼林區有什麼規劃 瀏覽:693
義大利為什麼崇拜狼 瀏覽:421
中國多少人在用海爾 瀏覽:105
目前坐什麼飛機可以入境越南 瀏覽:750
義大利在哪裡可以換歐元 瀏覽:142
伊朗在什麼的北部 瀏覽:355
哪個國家會幫伊朗 瀏覽:495
越南總統有多少錢 瀏覽:78
義大利面和披薩哪個更難吃 瀏覽:206
伊朗人做生意為什麼不收錢 瀏覽:851
義大利軍團叫什麼 瀏覽:10
怎麼看待伊朗襲擊伊朗 瀏覽:423
崇左和越南哪裡交界 瀏覽:438
伊朗人平時吃什麼 瀏覽:580
義大利在什麼時候幫助過中國 瀏覽:25
英語單詞印度怎麼寫 瀏覽:673
尼泊爾與印度哪個更窮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