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印尼,泰國,它們是什麼關系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是兩個不一樣的國家,印度在南亞大陸,是南亞最大的國家,是個臨海的內陸國家,人口以印度族和孟加拉族為主。而印度尼西亞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人口以爪哇族與華人為主,所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別名:因德坭坹,「印度尼西亞」一名,據說是來自希臘文,意為「水中島國」。另一種說法是:16世紀末荷蘭侵佔這里後,稱這些島嶼為「荷屬東印度」。19世紀末,德國民族學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亞作為地理名稱首先使用。一批留學荷蘭的印尼學生正式倡儀以印度尼西亞作為他們的國名,並將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義組織命名為「印度尼西亞協會」。1928年印度尼西亞青年代表大會決議:「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從那時起,印度尼西亞就作為國名使用了。1945年8月17日,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9年11月改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屬於荷印聯盟。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為東南亞國家之一,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陸地面積為1,904,443平方公里,海洋面積3,166,163平方公里(不包括專屬經濟區)素稱千島之國。各島處處青山綠水,四季皆夏,人們稱它為「赤道上的翡翠」,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1998年5月13日,印度尼西亞發動大規模「針對華人的暴亂」。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的簡稱,是英語系國家對印度的稱呼,也是別國對它的稱呼。在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地語中,印度實際上對自己的國家卻另有稱呼,這個稱謂用羅馬字母拼寫為「Bharat」,中譯名就是「婆羅多國」之意。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發源地。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萬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北鄰中國、尼泊爾和不丹,西北部是巴基斯坦,東北部和東部同緬甸和孟加拉國接壤,南瀕印度洋,西部和東部分別瀕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
泰王國,通稱泰國,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和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泰國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它們是三個獨立的國家,彼此之間有外交。
⑵ 柬埔寨為什麼襲擊印度
出門不過五步就是一條人命,這是世界上最接近死亡的地方。
敘利亞的戰火紛飛、伊拉克的導彈襲擊、伊朗的瘋狂報復,曾經我們以為這個世上距生命盡頭最近的地方在中東,在那裡生命脆弱如草芥。直到2020年疫情的爆發,紐約時代廣場那跳動著的「死亡時鍾」讓我們意識到撒旦就在美國,而今卻不得不再度醒悟,真正的死亡之谷在亞洲——柬埔寨。
世人皆知柬埔寨淳樸的民風,與中國的友誼,而又有幾人知曉,這熱帶的曠野之下卻連接著生命的盡頭?本文我將帶大家了解一下柬埔寨為何被人稱為「最接近生命盡頭的地方」。
1、霸主
但凡存在,皆有其用。
雅利安人入侵使得印度文明湮滅,種姓制如一道枷鎖禁錮印度人3000年之久,看似毫無用處卻成為了南亞文化的催化劑。逃避奴役的印度商人紛紛出海謀求生存,他們沿岸抵達印尼,又迂迴到達中國,往返的商人將整個亞洲連接在一起,佛教、印度教也隨之傳播而出。
公元2世紀,大乘佛教率先在爪哇島生根發芽,室利佛逝逐漸崛起,7世紀時達到巔峰。8世紀室利佛逝北上入侵一路直取今柬埔寨,整個中南半島惶惶不可終日,國王被斬、平民被屠、財富被奪,印尼人的獠牙盡顯無疑。
室利佛逝擴張
與各國的臣服相反,柬埔寨選擇了抗爭,9世紀獨立的吳哥王朝在反抗中攻城略地,熱帶雨林復雜的氣候與地形、多年來的忍辱負重是他們的底蘊。不甘沉淪的心早已紮根在他們的血液中,是極盡輝煌,亦是民族之殤。
正是有這樣的支撐吳哥一步步發展壯大,在13世紀達到權力的巔峰,統治中南半島,成為東南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戰象二十萬,所過之處,摧枯拉朽,無人能與之爭鋒。
柬埔寨可以笑傲南亞,自豪地說:我曾把越南按在地上摩擦,那個反華的小丑...
2、沉淪
興久必衰,仿若一道魔咒。
在古老的東方流傳著一句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僅是東方,此話適用於任何一個國家、地域,就像一道穿越萬古的魔咒般縈繞在世間。14世紀後強大的吳哥王朝大興土木,民不聊生,民間起義不斷,西方的泰族各國崛起,普天之下全是反抗的大旗,1431年極盡繁華的首都在戰火中淪陷。
吳哥通的淪陷像是命運的轉折點一般,柬埔寨在合適的時候被放進合適的命運軌跡。
15-16世紀,泰國與越南的保護國;
1596年,西班牙入侵;
1643年,荷蘭入侵;
1863年,被法國佔領;
1940年,被日本從法國手中奪走...
吳哥,是柬埔寨最輝煌的時期,也是命運的終結。一直到1953年才從再度入侵的法國手中獨立。歷經滄桑,我們以為看到的是希望的曙光,卻不知絕望才剛剛開始。
獨立?柬埔寨的災難才剛剛開始...
3、厄土
法國退出不代表和平,因為這世間從未有過凈土,那無非傳說而已。
20世紀後半段,美蘇爭霸風靡全球,他們在所有地方進行斗爭,法國離去印支半島成為「無人區」,60年代美國大兵肩負著「18個月平定半島」的使命降臨。越南、寮國、柬埔寨都被美國視為盤中餐、腹中肉。
B-66所過之處,50多萬噸未爆彈被投入半島,90%以上都落在柬埔寨。未爆彈,這是一種可以被遺失、布置在幾十年後爆炸的武器。柬、越邊境成為人間地獄,血肉蔓延千里,然而戰爭中爆炸的只是部分,更多地被埋藏起來等待後期使用,美國人沒有等到,因為他們敗了,狼狽逃離半島。
這場戰爭被人稱為「第二次印支戰爭」,還有另一個名字——越南戰爭。
越戰不是終結。
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這次背後的黑手卻是蘇聯。節節敗退的柬埔寨政權化整為零,退守西部山村與越軍進行游擊戰。越南想阻止柬埔寨東歸,柬埔寨又想阻止越南西進,二者選擇了同樣的策略——布置地雷。
瘋狂埋雷,沒有人知道埋下了多少顆地雷,戰後被統計到的已達1000萬顆,這只是有模糊印象,在登記的,沒有登記的只會更多...
獨立後的日子,有欣喜,更多的還是暗黑。
4、困境
身在局中不知局,除非出局。
90年代隨著戰爭的落幕,柬埔寨迎來新生,在興奮地同時人們卻意識到一個巨大的問題——到處都是地雷。除了地雷還有美國遺留下的未爆彈,深深埋在地下,50萬噸並非一個小數目。
戰時,地雷是生命的保護傘;戰後,卻是那來自九幽的死亡鐮刀,無時無刻不在收割著生命。出門、上學、甚至是走在路上隨時都有可能踩到雷,幸運的能夠保住一條命,但後半生也要成為殘疾人,不幸運的就要直接到西天覲見佛祖。
埋在地下的雷不僅是對生命的威脅,同樣也是國家發展的障礙。
500年的被奴役和抗爭,新生後又經歷了40年的戰爭和動盪,90年代的柬埔寨已淪為亞洲最窮的國家行列。沒有工業,沒有現代化,能發展的只有農業,實際上從古至今農業也一直是柬埔寨最重要的支柱產業。貧窮落後的農業國。
埋在底下的雷,無疑是農業最大的阻礙,想發展農業只能面對數以千萬計的雷。
柬埔寨,站在地雷上的國家,生死一念間。
5、掃雷
90年代至今,踩雷而亡的人已接近10萬。
地雷一日不除,國家就一日不安穩,從恢復和平之初柬埔寨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掃雷運動,當年一片一片地埋,如今一顆一顆地挖,這樣的反差讓人們越發感到不真實,數千萬顆雷,還有數不清的未爆彈何時是個頭?
k5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雷場之一,位於柬埔寨和泰國邊境,探明的未爆彈已經達到2000萬顆...
為了排雷國家出手組建了多個專業排雷機構成為排雷主力,他們每天的任務就是排雷,一顆一顆地用手挖。雖然是專業機構,但由於柬埔寨的技術落後,很多時候不能及時探明地雷的位置,所謂的專業人員時刻徘徊在生死之間,甚至被排過的「安全區」依舊會發生爆炸事件。
和平年代,人口在增長,買不起房的人被迫搬到雷區居住。為了安全居民也加入了掃雷大軍,但更多的還是為了混口飯吃:接受過培訓的平民每月能拿到300美元,自助排雷每公頃可獲得250美元。在經濟落後的柬埔寨,這已經是一筆豐厚的回報,而代價卻是用生命去博弈,只為混口飯。
30年來柬埔寨已完成500萬的地雷清理,剩餘的他們准備在2030年之前完成,即便如此依舊是個艱巨的任務。那些清理出來的土地,有80%化作農業用地,雖然填飽了不少人的肚子,但還是會時不時發生幾次爆炸事件...
唯一安全的地方就是長久居住的家裡。
在柬埔寨艱難與危險並存的背後,卻是一顆忠貞不二的心。2016年首相洪森怒斥道:
絕不屈服外部壓力,絕不從事反華活動!
日本,柬埔寨第一援助國。私下以中斷援助威脅柬埔寨共同譴責中方,遭到的是公開的拒絕,與日本帶有目的的援助不同,中方無私的援助早已獲得柬埔寨人民的認可,更重要的是洪森,是一名華人首相。
柬埔寨的未來,任重而道遠,只是我相信地雷無法阻擋一個擁有浩然正氣的國度,他們終將會沖破束縛,擺脫困境。因為,後面還有中國。
⑶ 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有什麼關系
這些國家都是東南亞國家。
越南,全稱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英語: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語: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是亞洲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位於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與寮國、柬埔寨交界,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柬埔寨全名柬埔寨王國(Kingdom of Cambodia),通稱柬埔寨,舊稱高棉,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及西北部與泰國接壤,東北部與寮國交界,東部及東南部與越南毗鄰,南部則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領土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闊而富庶的平原,佔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內有湄公河和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又稱金邊湖),首都金邊。
寮國全名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是中南半島上的一個內陸國家。歷史上曾是真臘王國的一部分。13至18世紀是南掌,之後受暹羅和越南入侵,後來又受法國入侵,1893年淪為法國殖民地。寮國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也是最不發達國家之一,於1997年7月加入東盟。
寮國工業基礎薄弱,以鋸木、碾米為主的輕工業和以錫為主的采礦業是最重要部門。金三角寮國部分的琅南塔曾經是世界出產鴉片最多的地方。
寮國飲食上接近泰國。它也是東南亞地區中僅有的兩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另一為越南。
泰王國(泰語: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通稱泰國(泰語: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泰國位於中南半島中部,其西部與北部和緬甸、安達曼海接壤,東北邊是寮國,東南是柬埔寨,南邊狹長的半島與馬來西亞相連。
泰國舊名暹羅,1949年5月11日,泰國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稱,把「暹羅」改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5000年前,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境內最大城市仰光遷至新都內比都。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
⑷ 柬埔寨和寮國和越南原來是不是一個國家叫印度支亞
印度支那,亦稱中南半島或中印半島,指亞洲東南部的半島,東臨南海,西瀕印度洋,因位於中國以南,印度以東而得名。中南半島的南部也稱「馬來半島」。中南半島通常特指曾經是法國殖民地的「法屬印度支那」,包括今日的越南、柬埔寨(舊稱高棉)、寮國三國,簡稱「越老柬」
⑸ 柬埔寨的來歷
柬埔寨是東南亞地區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建國於公元1世紀,在古代歷經扶南、真臘時期,其中9到15世紀初的吳哥王朝國力強盛,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16世紀末開始,真臘走向衰落,到了18世紀末,柬埔寨基本上處於強鄰的控制之下,成為屬國。同時,從17世紀到18世紀越南逐步吞並了下柬埔寨的全部領土,形成了今天的越南南方。 柬埔寨為中南半島古國,有兩千年以上之歷史。 扶南為秦、漢屬國。《後漢書》稱為「究不事」,《隋書》首先稱為真臘(來自暹粒 Siem Reap 對音)。《唐書》稱為吉蔑、閣蔑(都是Khmer的對音)。宋代稱為真臘,一名真里富,元朝稱為「甘勃智」,《明史》稱「甘武者」,明萬曆後稱「柬埔寨」。「究不事」、「甘勃智」,「甘武者」、「柬埔寨」都是 Camboja 對音,真臘、真里富來自「暹粒」Siem Reap。 西元一世紀時,柬境建立扶南國,奉印度教為國教,故受印度文化影響甚深。扶南王國國都是毗耶陀補羅城(Vyadhapura,梵文:獵人城),在今巴南(Banam)附近,有湄公河西北流東入海。高棉語中扶南國王叫Kurung bnam,Kurung(帝) bnam(山),扶南是bnam(山)的對音。扶南國有屬國真臘。公元七世紀中葉,扶南國為北方倔起的真臘所滅,扶南王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 9世紀至15世紀出現的吳哥王朝,被稱為高棉帝國,國勢鼎盛,文化燦爛,版圖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國之部份地區。明宣德五年(1430年)暹羅入侵柬埔寨,包圍吳哥城七個月,最後攻破吳哥。因為吳哥太靠近暹羅邊境,柬埔寨放棄吳哥,遷都金邊。 此後柬埔寨國勢衰敗,倍受越南侵略。1863年後又淪為法國保護國。1941至1945年曾遭日軍佔領,戰後於1953年11月9日脫離法國獨立。而後柬國歷經王國(施亞努)時期、高棉共和國(朗諾)時期、赤柬統治(波爾布特)時期、金邊政權(韓桑林)暨三派聯合政府時期、全國最高委員會(四派領袖)時期、駐柬機構(UNTAC)時期乃至目前之聯合政府時期。
滿意請採納
⑹ 柬埔寨現在是哪個國家的殖民地謝謝!
歷史上柬埔寨1863年淪為法國保護國。
1940年被日本佔領。
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法國重新佔領。
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王國擺脫法國殖民統治宣告獨立,這天被定為柬埔寨國慶日。
1978年12月,越南出兵侵略柬埔寨,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1993年11月成立君主立憲制柬埔寨王國.
⑺ 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關系好嗎
好。
同屬於東南亞國家,兩國在經濟、外交上都有邦交往來。
⑻ 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有什麼關系
不明白你問的關系指什麼?
1、以前都是中國的地方!
2、都是東南亞國家
3、相互接壤
4、種族在中國都有分布,如泰國人種民族,在中國是傣族;越南是京族
5、都是佛教國家
6、長的多瘦小
7、都比較窮
⑼ 柬埔寨跟中國這么近為什麼他們的眼鏡跟印度人一樣,那我們怎麼跟日本人一樣是鳳眼呢
是由於東亞與南亞地域氣候的差異
氣候的不同,會影響當地人的一部分面貌特徵。
中國還是和日本一樣是東亞國家
柬埔寨和印度是南亞國家
⑽ 為什麼叫越南 寮國 柬埔寨為印度支那三國
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島,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另有同名電影《印度支那》。
印度支那(英語Indochina,法語Indochine)是指中南半島,因為新航路開辟之後,歐洲人普遍認為亞洲只有兩個國家,即中國和印度,所以對於印度和中國的「結合部」,即中南半島,稱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
此地在華人地區普遍亦稱作「中南半島」,主要是中國抗日戰爭時,認為「支那」一詞含有污辱中國之意,在於右任的倡議下改稱。
從公元前2世紀起,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亞洲的文明古國開始進行輾轉的貿易。在古代從中國到印度之間可能的通道有四條:直接翻越青藏高原穿過喜馬拉雅山脈;穿過西域和中亞的戈壁沙漠再經過現在的阿富汗向南(玄奘取經的路線,絲綢之路南支);穿過雲南和緬甸的熱帶雨林(南方絲綢之路);從海路過南中國海經馬六甲海峽繞過馬來半島(海上絲綢之路)。其中前兩條路線去印度十分艱險,故而大多數商人都選用後兩條路線,尤其是海路。由於後兩條路線都要經過印度支那諸國,這些國家得以逐漸發展起來。這也是「印度支那」名稱的由來。
從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這個地區除了泰國獨立以外一直都被法國和英國殖民統治。其中寮國、柬埔寨、越南被法國統治,所以被稱為法屬印度支那。緬甸、馬來亞、新加坡被英國統治。1893年法國人建立第一個印度支那聯邦,1942年日本開始佔領印度支那,1954年日內瓦會議以後,印度支那各國才獲得真正的獨立。
該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27℃,干雨季分明,均為農業國家。礦藏有錫、鎢、鉻、煤等,產柚木,橡膠、稻、甘蔗等。
在現代漢語中,印度支那一般特指法屬印度支那,即越南、柬埔寨、寮國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