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有哪些知名品牌是出自印度
印度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有哪些知名品牌是出自印度?
印度的品牌主要有:布哈拉特石油、印度斯坦石油、瑞萊斯、印度理工學院、印度國家銀行等,主要都是大型資源型企業、銀行及大學等,在國際上知名度並不是很高。
Ⅱ 你知道哪些世界五百強企業
2022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最新
1、沃爾瑪美國
2、亞馬遜美國
3、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
4、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5、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6、沙特阿美公司沙烏地阿拉伯
7、蘋果公司美國
8、大眾公司德國
9、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0、CVS Health公司美國
11、聯合健康集團美國
12、埃克森美孚美國
13、豐田汽車公司日本
14、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美國
15、殼牌公司英國
16、麥克森公司美國
17、Alphabet公司美國
18、三星電子韓國
19、托克集團新加坡
20、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1、美源伯根公司美國
22、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3、嘉能可瑞士
24、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5、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6、開市客美國
27、道達爾能源公司法國
28、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9、Stellantis集團荷蘭
30、信諾美國
31、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32、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美國
33、微軟美國
34、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5、英國石油公司英國
36、嘉德諾美國
37、雪佛龍美國
38、梅賽德斯-賓士集團德國
39、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0、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中國
41、三菱商事株式會社日本
42、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3、家得寶美國
44、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5、沃博聯美國
46、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7、安聯保險集團德國
48、安盛法國
49、馬拉松原油公司美國
50、Elevance Health公司美國
51、克羅格美國
52、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羅斯
53、福特汽車公司美國
54、威瑞森電信美國
55、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56、富騰公司芬蘭
57、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58、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59、寶馬集團德國
60、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61、本田汽車日本
62、德國電信德國
63、摩根大通公司美國
64、通用汽車公司美國
65、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66、Centene公司美國
67、盧克石油公司俄羅斯
68、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69、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70、中國華潤有限公司中國
71、Meta Platforms公司美國
72、義大利忠利保險公司義大利
73、美國康卡斯特電信公司美國
74、Phillips 66公司美國
75、恆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76、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77、廈門建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78、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日本
79、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80、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81、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82、瓦萊羅能源公司美國
83、日本電報電話公司日本
84、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法國
85、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86、戴爾科技公司美國
87、塔吉特公司美國
88、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日本
89、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90、義大利國家電力公司義大利
91、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92、現代汽車韓國
93、房利美美國
94、日本郵政控股公司日本
95、法國電力公司法國
96、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97、聯合包裹速遞服務公司美國
98、印度人壽保險公司印度
99、德國郵政敦豪集團德國
100、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01、美國勞氏公司美國
102、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03、雀巢公司瑞士
104、信實工業公司印度
105、美國銀行美國
106、廈門國貿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07、強生美國
108、博世集團德國
109、巴斯夫公司德國
110、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11、埃尼石油公司義大利
112、意昂集團德國
113、日立日本
114、Equinor公司挪威
115、皇家阿霍德德爾海茲集團荷蘭
116、索尼日本
117、SK集團韓國
118、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
119、家樂福法國
120、物產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21、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122、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23、法國巴黎銀行法國
124、ADM公司美國
125、綠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26、樂購英國
127、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28、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巴西
129、聯邦快遞美國
130、Engie集團法國
131、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32、哈門那公司美國
133、慕尼黑再保險集團德國
134、美國富國銀行美國
135、州立農業保險公司美國
136、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37、輝瑞制葯有限公司美國
138、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139、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40、引能仕控股株式會社日本
141、花旗集團美國
142、印度石油公司印度
143、百事公司美國
144、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45、英特爾公司美國
146、西班牙國家銀行西班牙
147、Seven & I 控股公司日本
148、日本永旺集團日本
149、匯豐銀行控股公司英國
150、太平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51、美國郵政美國
152、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53、安賽樂米塔爾盧森堡
154、寶潔公司美國
155、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56、迪奧公司法國
157、丸紅株式會社日本
158、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加拿大
159、西門子德國
160、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61、日產汽車日本
162、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63、晉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64、日本生命保險公司日本
165、通用電氣公司美國
166、墨西哥石油公司墨西哥
167、第一生命控股有限公司日本
168、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美國
169、瑞士羅氏公司瑞士
170、艾伯森公司美國
171、聯想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72、豐田通商公司日本
173、大都會人壽美國
174、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75、保德信金融集團美國
176、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77、泰國國家石油有限公司泰國
178、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79、蘇黎世保險集團瑞士
180、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81、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82、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183、華特迪士尼公司美國
184、Energy Transfer公司美國
185、洛克希德-馬丁美國
186、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87、LG電子韓國
188、浦項制鐵控股公司韓國
189、河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90、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印度
191、房地美美國
192、豐益國際新加坡
193、松下控股公司日本
194、巴西JBS公司巴西
195、高盛美國
196、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197、雷神技術公司美國
198、英傑華集團英國
199、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00、荷蘭全球保險集團荷蘭
201、力拓集團英國
202、惠普公司美國
203、英國法通保險公司英國
204、波音美國
205、聯合利華英國
206、馬士基集團丹麥
207、空中客車公司荷蘭
208、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09、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210、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中國
211、摩根士丹利美國
212、起亞公司韓國
213、必和必拓集團澳大利亞
214、日本制鐵集團公司日本
215、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16、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馬來西亞
217、鞍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18、萬喜集團法國
219、邦吉公司美國
220、法國興業銀行法國
221、HCA 醫療保健公司美國
222、英國勞埃德銀行集團英國
223、印尼國家石油公司印度尼西亞
224、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25、台積公司中國
226、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27、艾伯維美國
228、法國達飛海運集團法國
229、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30、德國聯邦鐵路公司德國
231、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巴西
232、加拿大鮑爾集團加拿大
23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34、軟銀集團日本
235、陶氏公司美國
236、印度國家銀行印度
237、雷諾法國
238、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39、百威英博比利時
240、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日本
241、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42、特斯拉美國
243、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44、Talanx公司德國
245、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46、好事達美國
247、沃達豐集團英國
248、諾華公司瑞士
249、韓國電力公司韓國
250、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日本
251、雷普索爾公司西班牙
252、聖戈班集團法國
253、東京海上日動火災保險公司日本
254、拜耳集團德國
255、美國國際集團美國
256、德國艾德卡公司德國
257、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258、百思買美國
259、特許通訊公司美國
260、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61、西斯科公司美國
262、默沙東美國
263、美國紐約人壽保險公司美國
264、浙江恆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65、卡特彼勒美國
266、小米集團中國
267、中國聯合網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68、埃森哲愛爾蘭
269、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70、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俄羅斯
271、Orange公司法國
272、伍爾沃斯集團澳大利亞
273、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274、思科公司美國
275、美洲電信墨西哥
276、路易達孚集團荷蘭
277、宏利金融加拿大
278、電裝公司日本
279、住友商事日本
280、TJX公司美國
281、日本KDDI電信公司日本
282、法國BPCE銀行集團法國
283、大眾超級市場公司美國
284、康菲石油公司美國
285、美國利寶互助保險集團美國
286、前進保險公司美國
287、英格卡集團荷蘭
288、友邦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289、美國全國保險公司美國
290、東京電力公司日本
291、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92、泰森食品美國
293、EXOR集團荷蘭
294、葛蘭素史克集團英國
295、巴拉特石油公司印度
296、瑞士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瑞士
297、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298、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義大利
299、蘇商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00、西班牙電話公司西班牙
301、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美國
302、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03、賽諾菲法國
304、Iberdrola公司西班牙
305、利安德巴塞爾工業公司荷蘭
306、韓華集團韓國
307、加拿大皇家銀行加拿大
308、Alimentation Couche-Tard公司加拿大
309、MS&AD保險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日本
310、采埃孚德國
311、和碩中國
312、德國大陸集團德國
313、耐克公司美國
314、法國布伊格集團法國
315、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
316、費森尤斯集團德國
317、仁寶電腦中國
318、迪爾公司美國
319、喬治威斯頓公司加拿大
320、美國運通公司美國
321、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22、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23、沃爾沃集團瑞典
324、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25、雅培公司美國
326、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27、StoneX集團美國
328、首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29、Plains GP Holdings公司美國
330、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奧地利
331、英美資源集團英國
332、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33、伊塔烏聯合銀行控股公司巴西
334、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335、法國國營鐵路集團法國
336、杭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37、德國中央合作銀行德國
338、安達保險公司瑞士
339、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40、法國郵政法國
341、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42、森寶利公司英國
343、Enterprise Procts Partners公司美國
344、蒂森克虜伯德國
345、瑞銀集團瑞士
346、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47、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美國
348、甲骨文公司美國
349、廣達電腦公司中國
350、德意志銀行德國
351、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日本
352、西班牙對外銀行西班牙
353、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354、大和房建日本
355、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美國
356、新希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57、KOC集團土耳其
358、日本鋼鐵工程式控制股公司日本
359、可口可樂公司美國
360、廣州市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61、通用動力美國
362、CHS公司美國
363、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64、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65、西班牙ACS集團西班牙
366、多倫多道明銀行加拿大
367、歐萊雅法國
368、巴登-符滕堡州能源公司德國
369、LG化學公司韓國
370、印度塔塔汽車公司印度
371、ELO集團法國
372、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373、SK海力士公司韓國
374、巴克萊英國
375、Enbridge公司加拿大
376、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377、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日本
378、義大利郵政集團義大利
379、聯合服務汽車協會美國
380、Finatis公司法國
381、阿斯利康英國
382、KB金融集團韓國
383、損保控股有限公司日本
384、Cenovus Energy公司加拿大
385、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86、敬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387、西北互助人壽保險公司美國
388、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日本
389、紐柯美國
390、現代摩比斯公司韓國
391、Exelon公司美國
392、麥格納國際加拿大
393、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中國
394、菲尼克斯醫葯公司德國
395、萬通互惠理財公司美國
396、德訊集團瑞士
397、怡和集團中國
398、Raízen公司巴西
399、美國諾斯洛普格拉曼公司美國
400、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401、三菱化學控股日本
402、3M公司美國
403、英美煙草集團英國
404、日本瑞穗金融集團日本
405、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06、新加坡奧蘭集團新加坡
407、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08、賀利氏控股集團德國
409、愛信日本
410、Travelers公司美國
411、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12、龍湖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國
413、蜀道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414、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15、艾睿電子美國
416、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17、霍尼韋爾國際公司美國
418、日本三菱重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日本
419、Dollar General公司美國
420、施耐德電氣法國
421、湖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22、潞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23、西門子能源德國
424、波蘭國營石油公司波蘭
425、荷蘭國際集團荷蘭
426、菲尼克斯集團控股公司英國
427、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法國
428、Coop集團瑞士
429、高通美國
430、上海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31、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432、CarMax公司美國
433、SAP公司德國
434、新疆中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435、塔塔鋼鐵印度
436、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37、Rajesh Exports公司印度
438、Inditex公司西班牙
439、巴西布拉德斯科銀行巴西
440、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41、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42、住友生命保險公司日本
443、第一資本金融公司美國
444、佳能日本
445、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46、富士通日本
447、雲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48、武田葯品公司日本
449、鈴木汽車日本
450、Migros集團瑞士
451、TD Synnex公司美國
452、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53、新疆廣匯實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
454、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公司美國
455、全球燃料服務公司美國
456、加拿大豐業銀行加拿大
457、森科能源公司加拿大
458、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59、海亮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60、CRH公司愛爾蘭
461、Investor公司瑞典
462、緯創集團中國
463、林德集團英國
464、三星人壽保險韓國
465、巴西銀行巴西
466、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67、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68、Performance Food Group公司美國
469、上海德龍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
470、GS加德士韓國
471、Mercadona公司西班牙
472、CJ集團韓國
473、美敦力公司愛爾蘭
474、三星C&T公司韓國
475、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76、住友電工日本
477、X5零售集團荷蘭
478、達美航空美國
479、美國航空集團美國
480、東芝日本
481、Netflix公司美國
482、麥德龍德國
483、派拉蒙環球公司美國
484、普利司通日本
485、US Foods Holding公司美國
486、丹納赫公司美國
487、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國
488、霍爾希姆公司瑞士
489、Medipal控股公司日本
490、捷普公司美國
491、任仕達公司荷蘭
492、星巴克公司美國
493、Coles集團澳大利亞
494、瑞士信貸瑞士
495、萊茵集團德國
496、DSV公司 丹麥
497、瑞士ABB集團 瑞士
498、億滋國際 美國
499、達能 法國
500、優美科公司 比利時
Ⅲ 印度有哪些世界品牌
一、捷豹
捷豹(Jaguar)是英國皇室御用的頂級豪華車品牌,1935年誕生,創始人為威廉·里昂斯爵士。2008年3月,福特汽車公司宣布已簽署向印度塔塔汽車出售捷豹和路虎業務的最終協議。
二、路虎
路虎(landrover)是英國一家古老的汽車公司,羅孚(rover)是北歐的一個民族,生產自行車時就使用羅孚作商標名。
2008年3月26日,印度塔塔集團出資23億美元,收購福特旗下的捷豹和路虎兩大品牌,在國際車壇引起震動。
三、manish arora
manish arora是印度設計師manish arora的同名服裝品牌,曾獲得"2004年度印度時裝大獎"之"最佳女裝設計師"獎。2007年manish arora第一次闖盪巴黎時裝周,他那充滿異域風情而又摩登的多彩設計,無論是買手還是時裝編輯都大聲喝彩,這場巴黎處女秀為他在巴黎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四、TaTa
TaTa是一家生產客車、功能型汽車、卡車、大巴和防爆車的汽車的印度公司。2008年1月10日其推出號稱世界最便宜的汽車塔塔NANO,售價在2500美金左右。
五、巴拉特石油
巴拉特石油公司是印度第二大石油公司,也是印度第一個擁有高級信息處理設備並在信息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國有企業。巴拉特的前身是成立於1860年的標准石油信託公司,早期它與英荷殼牌以及ROTHSCHILDS合並成立了印度 ASIATIC石油公司,隨後又與BURMAH石油公司合作成立了印度BURMAH-SHELL石油儲備和分銷公司.最終在1976年經國有化成為巴拉特石油公司。
Ⅳ 印度石油公司有多少家公司
1、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成立於1959年,總部位於印度新德里,擁有280億美元營業額和超過35000名員工。印度石油公司業務遍布全球,在斯里蘭卡,模里西斯和阿聯酋設有子公司。
2、印度石油和天然氣公司
印度石油和天然氣公司(Oil and Natural Gas Corporation)總部位於印度Uttarkhand德拉敦。印度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成立於1956年,營業額為65億美元。公司擁有超過33000多名員工,是印度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知名企業之一。
3、巴拉特石油有限公司
巴拉特石油有限公司(Bharat Petroleum Corporation Limited)在石油,天然氣和石油領域享有盛譽,總部位於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孟買,營業額為400億美元,擁有超過15000名員工。公司在孟買和科欽有兩家主要的煉油廠。
4、信實石油有限公司
信實石油有限公司(Reliance Petroleum Limited)是信實有限公司子公司,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營業額為6.7億美元,擁有10000多名員工。Jamnagar煉油廠是信實石油有限公司石油來源,也是印度最大的煉油廠。
5、埃薩石油有限公司
埃薩石油有限公司(Essar Oil Limited)從事原油勘探和天然氣銷售,總部位於印度孟買,營業額為90億美元,共有75000多名員工。埃薩石油有限公司主要煉油廠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Vadinar,是印度最大的非國有煉油廠。
6、凱恩印度
凱恩印度(Cairn India)是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新興公司之一,成立於2007年,總部位於印度哈里亞納邦古爾岡,營業額為34億美元,擁有2000多名員工,首席執行官是Mayank Ashar,主席是Navin Agarwal。凱恩印度主要在印度開展業務,並在斯里蘭卡和南非擁有控股公司。
7、印度天然氣管理有限公司
印度天然氣管理有限公司(Gas Authority of India Limited)是一家印度國有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總部位於新德里,擁有超過4000名員工,營業額為80億美元。
8、印度斯坦石油公司有限公司
印度斯坦石油公司有限公司(Hinstan Petroleum Corporation Limited)是一家印度國有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總部位於孟買,擁有18000多名員工,營業額為800萬美元,成立於1974年,印度政府擁有該公司51.11%股份。
9、印度石油有限公司
印度石油有限公司(Oil India Limited)是印度第二大油氣勘探公司,總部位於阿薩姆邦杜利亞揚,擁有超過11000名員工,營業額為350億美元。印度石油有限公司創建於1889年,是印度最古老的石油公司之一。它是一家國有Navratna,在諾伊達設有辦事處。
10、TATA Petrodyne Limited
TATA Petrodyne Limited是印度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領先集團之一,總部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孟買,營業額為1000億美元,它是由J.R.N.創立的塔塔集團子公司。TATA Petrodyne Limited與多家國際公司建立合資企業
Ⅳ 世界上最大的煉油廠
現代的交通那麼方便發達可以說與燃料息息相關,那麼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煉油廠在哪嗎?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下吧。
全球最大的10個煉油廠大部分分布在亞太地區,印度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煉油廠基地,其次是委內瑞拉、韓國。根據煉油加工的產能,Hydrocarbons-technology.com列出了全球10大煉油廠名單。
1)印度賈姆納加爾聯合煉油廠(Reliance Jamnagar Refinery)
賈姆納加爾聯合煉油廠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賈姆納加爾,所有者為印度瑞來斯實業公司(Reliance Instries),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煉油廠,每天的煉油總產能為124萬桶/天。
賈姆納加爾煉油廠投資約60億美元,佔地7500多英畝,耗時三年才建成,擁有50多套煉油加工裝置,把原油加工成各類成品油。
煉油廠賈姆納加爾煉油廠擁有加氫脫硫、催化重整、流化床催化裂解、延遲焦化等工藝裝置,還包括硫磺回收、產氫裝置、merox工藝、TAME等工藝裝置。
2)委內瑞拉帕拉瓜納煉油中心(Paraguana Refining Centre)
拉帕拉瓜納煉油中心是全球第二大煉油廠,建於1949年,位於委內瑞拉帕拉瓜納半島。煉油廠所有者為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煉油產能為95萬5000桶/天。
3)韓國蔚山煉油廠(Ulsan Refinery)
蔚山煉油廠位於韓國蔚山市,由韓國SK Energy集團公司所有,煉油產能為84萬桶/天,主要的產品有液化石油氣、汽油、柴油、航空燃油還有瀝青。
蔚山煉油廠建於1964年,初期產能為3萬5000桶/天,1996年進行了擴建,產能增加到了81萬桶/天,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煉油廠。
4)韓國麗水煉油廠(Yeosu Refinery)
韓國小城麗水市擁有世界第四大煉油廠,加工原油的產能為77萬5000桶/天, 煉油廠由GS加德士(GS Caltex)集團運營,是韓國GS控股和美國雪佛龍的合資企業。煉油廠建於1969年,擁有27萬桶級別的加氫脫硫裝置,還有加氫裂化裝置和基礎油加工廠,2007年新配備的重油加工裝置,可以把渣油轉化為價值更高的輕質油,如煤油、柴油。
5)韓國溫山煉油廠(Onsan Refinery)
溫山煉油廠位於韓國蔚山市,加工原油的產能為66萬9000桶/天,由韓國雙龍石油化工有限公司(S-OIL)所有, 生產石油化工產品和潤滑油基礎油,其中,Bunker-C裂化生產中心(BCC)和潤滑油基礎油生產中心出產的產品質量最佳。2011年,公司投入了12.8億美元,增建了一個芳香烴加工廠。
6)美國亞瑟港煉油廠(Port Arthur Refinery)
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亞瑟港,石油加工產能為60萬桶/天,由Motiva公司所有,該公司是殼牌和沙特阿美的合資企業,雙方各持有一半股份,是目前全美最大的煉油廠。
亞瑟港煉油廠已經有100多年歷史,1903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重要的高辛烷值飛機燃料生產基地。2012年,產能擴展到了60萬桶/天,成為了全美最大煉油廠,主要的產品有汽油、餾分油、飛機燃油、潤滑油基礎油、石油化工產品和溶劑。
7)埃克森美孚新加坡煉油廠(ExxonMobil Singapore refinery)
石油加工產能為59萬2000桶/天,在新加坡裕廊的煉油廠建於1966年,以煉油、乙烯及下游石化產品為主,其中還包括一個化工廠,帶有兩個世界級的乙烯裂解裝置。
8)埃克森美孚貝塘煉油廠(ExxonMobil's Baytown Refinery)
貝塘煉油廠是全美第二大、世界第八大煉油廠,石油加工的產能為58萬4000桶/天,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貝塘,由埃克森美孚公司獨資運營。貝塘煉油廠建於1919年,次年開始運營,1940年增建了化工廠。
貝塘煉油廠生產飛機燃油、柴油、煉油氣體、丙烷、化工原料、汽油、基礎油等產品,煉油廠集成了兩個化工廠,形成了高科技含量的石化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
9)沙烏地阿拉伯塔努拉角煉油廠(Ras Tanura Refinery)
該煉油廠位於波斯灣海岸城市朱拜勒附近,建於1945年,由沙特阿美公司運營,最初的產能為6萬多桶/天,目前石油加工的產能為55萬桶/天。
10)美國Garyville煉油廠(Garyville Refinery)
Garyville煉油廠位於美國路易斯安娜州,是美國第三大煉油廠,目前石油加工的產能為52萬2000噸/天,是馬拉松石油公司旗下的煉油廠。Garyville煉油廠1973年開始建設,1976年竣工,2009年經過擴建,達到了目前的產能。Garyville煉油廠主要生產汽油、柴油、瀝青、聚丙烯、丙烷、硫磺等。
Ⅵ 印度海洋油氣發展史有多久
早在1956年,印度政府就建立了石油與天然氣委員會,該委員會後來成為印度首要的石油勘探公司。該公司在古吉拉特邦、阿薩姆邦打了若干口油井,1958年在坎貝地區探測到石油,後來於1960年在安克萊斯瓦爾、1961年在卡洛爾、1964年在拉克瓦、1968年在加勒基發現石油。古吉拉特邦、阿薩姆邦就成為首先產油的兩個邦。雖然在泰米爾納德邦、安德拉邦、阿魯納恰爾邦有一些陸上油田,但大多數陸上油田仍需在古吉拉特邦、阿薩姆邦尋找。
印度近海勘探始於1973年,目前印度的海上石油勘探能力水深已達到500米,大陸架開采水深在100米左右,現又在孟加拉灣發現了三個含油構造,兩個含氣構造。
印度在其西海岸附近經過廣泛的近海勘探之後,於1975年發現了孟買高地油田。這是印度第一個近海油田。1976年印度開始商業性石油生產,不久印度國內石油產量大幅度增加。至1993年印度的陸上油田原油產量達1120萬噸。近海油田原油產量達1570萬噸,總計2690萬噸。在發現了孟買高地油田之後,探明的石油儲量幾乎年年增加,顯示了迅速的增長率。但是,探明的石油總儲量於1991年達到8.06億噸的最高點後開始下降,1992年下降到8.01億噸,1993年為7.79億噸。孟買油田是印度最大的油田,位於印度的西部、阿拉伯海岸,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積603平方千米,人口約有1400萬。瀕臨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被稱為印度的「西部門戶」,是印度海軍的重要基地,在印度的政治、經濟、金融、軍事及文化等各方面都佔有重要地位。
印度是石油消費大國,海上石油的發現為印度國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進了其工業的發展,為印度崛起提供了強有力的能源保障,因此印度越來越重視海洋石油的勘探與開發,其海上石油的發展步伐也邁得越來越大。
以印度最主要的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和國家油氣公司為例展開其歷史過程。
一、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的前身是印度政府於1958年成立的印度煉油有限公司。1959年,印度政府成立印度石油公司,主要目標是為印度國有企業提供石油產品並銷售國營煉油企業的產品。1961年以後成為印度主要的石油有限公司,之後合並成立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政府除採用上述辦法減少國內石油消費量以緩和石油漲價帶來的矛盾以外,主要把重點放在加速勘探和開採石油上,特別是大力開發海上油田。第六個五年計劃撥款287.4億盧比用於石油天然氣委員會的石油勘探和開發工作。
印度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約為140萬平方千米,水深20米以下的近海沉積盆地面積大約是38萬平方千米。全部沉積盆地的碳氫化合物總儲量估計為127億噸。目前可探明的石油儲量估計為40億噸,其中陸上佔40%,近海佔60%。天然氣93%的儲量在近海。陸上油田勘探開發工作主要依靠蘇聯。印蘇雙方1980年簽訂合同,由蘇聯幫助在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進行石油勘探。1981年蘇聯石油工業部正、副部長接連到印度訪問,並將派40名技術人員幫助制訂詳細勘探計劃。1981年經過反復談判,英資緬甸石油公司和印度政府合股經營的印度石油有限公司由印度政府接管。印度石油工業全部實現國有化,有利於加速勘探開發工作。現印度政府正計劃對最老的迪格博伊油田加強勘探,以發現更多的石油儲量。
印度從1962年開始在坎貝灣進行海上油田地震勘探工作。1964—1967年在近海地區進行區域普查。70年代初期發現孟買淺海儲油結構。1974年2月19日,在孟買西北90千米的海上鑽探成功。孟買淺海油田的建立開始了印度石油工業的新時期。孟買淺海油田於1976年5月開始投入生產,現在成為印度石油的重要產地。這個油田現在已進入建設的第四階段。第一階段(1976年5月至1977年1月)達到日產4萬桶(年產20萬噸)的目標;第二階段(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實現日產8萬桶(年產40萬噸);第三階段(1978年l月至1981年1月)除把石油產量提高到日產14萬桶(年產70萬噸)以外,還建成烏蘭天然氣田(已於1981年3月正式投產),達到日產40萬立方米(年產19.8萬噸)。1981年5月28日烏蘭低溫液化石油氣廠舉行開工典禮,這是印度第一個從天然氣生產液化石油氣的工廠,日產3.8萬罐。孟買淺海油田第四階段到1982年日產提高到24萬桶(年產1200萬噸)。1981年8月12日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和法國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在4年內使孟買淺海油田的產量提高到1900萬噸(1981—1982年估計產油840萬噸)。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根據協議付給法國公司500萬美元的技術轉讓和技術服務費,生產的石油全部歸印度使用,雙方不進行產品分成。截至1981年3月,共鑽井91口,其中56口出油,成功率較高。到1980年1月已探明石油可采儲量為2.5億噸,天然氣為2700億立方米。孟買淺海地區陸續發現新的石油儲藏,主要的有1976年2月發現的北巴塞因淺海結構,在水深1714米處鑽探成功。1977年9月和1979年5月在該地區分別打出油井。在孟買以東35千米的地方,發現80平方千米的油區。此外還發現南巴塞因—塔普提結構,據石油和天然氣委員會估計,總蘊藏量約為2500億立方米,每天可產氣180萬~200萬立方米,已於1983年投產。
除孟買淺海油田外,1981年8月在東海岸考維里盆地保克海峽北部打出一口油井,日產1500桶。另外在印度東海岸安得拉邦的戈達瓦裏海灣(1980年中打出一口日產650桶的油井)、奧里薩邦的馬哈納迪海灣、安達曼尼科巴群島(1980年打出一口油氣井)等近海地區也進行了勘探活動,並且發現了一些油氣結構。為了解決當前石油短缺的問題,根據陸上和海上石油勘探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印度政府提出了爭取石油自給的遠景目標。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和印度石油有限公司的官員和技術專家制訂石油生產20年發展計劃。印度政府決定要使油田的石油產量到1984—1985年達到300萬噸,國內石油自給率達到75%。屆時將生產摺合40萬噸原油的天然氣,煉油能力將達到450萬噸。印度石油天然氣委員會決定在1982年對印度近海和大陸架40萬平方千米地區內所有有可能蘊藏石油的地區進行地震探測工作。除此之外,印度政府還決定開放17個近海地區(約40萬平方千米)和15個陸上地區(約30萬平方千米)供外國石油公司投標進行勘探。最初應招投標的有67家外國公司,由於種種原因,到1981年5月份僅剩下14家。
要完成石油開發計劃,就必須大量增加石油勘探和生產設備。印度政府除向外國購買和租用以外,還計劃發展本國的製造能力。根據現在的石油生產計劃,到1984—1985年需要增加40~50架進行海上勘探的鑽井機和40座海上採油平台。印度馬扎貢造船廠從1978年開始製造海上採油平台,在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已有7座交付使用。
為了得到更多的石油美元,印度政府曾多次派人訪問中東產油國家,大力發展同這些國家的經濟合作。經過印度政府的努力,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國際發展基金組織已同意貸款6.72億盧比幫助印度實行能源發展計劃。其中有3.52億盧比用於發展孟買淺海油田。貸款償還期20~25年,包括寬限期5年,年利率3.5%~4%。印度極力爭取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7億美元的貸款,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於發展國內石油工業。
從長遠看,印度需要更多地發現新的、大的石油儲藏結構。印度現在不惜花費巨額投資大力加強石油勘探開發工作,因此債務負擔將要加重。印度雖已發現了一些有產油希望的結構,但尚未最後查明情況,已探明的油田要投入商業生產也還需要時間。所以印度要實現石油工業發展計劃,特別是達到石油自給,尚需付出極大努力。
二、國家油氣公司
印度在21世紀初加快了對阿拉伯海西海岸油氣的勘探開發步伐,其中以國家油氣公司ONGC為首,印度信賴實業集團(RIL)、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古吉拉特邦石油公司(GSPC)、Essar Oil公司、印度天然氣管理局(GAIL)、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和Phoenix公司以及一些國際石油公司如India Ltd(GAIL)公司、英國Cairn Energy公司、BG公司、埃尼和加拿大Niko資源公司等緊隨其後。
這些公司以前的活動僅限於一些老油氣區內(包括孟買高地),直到最近才開始把勘探開發工作的重點轉移到Saurashtra盆地、Panna-Mukta-Tapti油氣區、Kutch灣、孟買高地的新D-1油氣田和其他一些小油氣田以及阿拉伯海上的邊際油田上。
目前,阿拉伯灣的油氣生產能力佔印度全國油氣產量的71%。由於印度是目前世界上鑽井密度和勘探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因此在阿拉伯灣發現新的油氣資源的可能性要高於世界其他海域。
隨著油價的一路攀升,該國開始加強了深海的勘探活動。ONGC公司表示,希望在深海區域獲得780億桶石油發現。截至2007年3月,該公司在阿拉伯海坎貝灣已獲得三個新發現,在孟買高地也獲得了一個新發現。
2007年,孟買海上的石油產量約1.28億桶,天然氣產量6.18億立方英尺,主要來自於五個油氣田:孟買高地、Heera、South Heera、Neelam和Bassein。Bassein氣田的天然氣初始地質儲量為9.67萬億立方英尺,位於世界最大的10個投產氣田之列。目前該區域47個生產井的日產量為12.3億立方英尺,占該國天然氣總產量的一半以上。BPA平台目前的日產量為5.56億立方英尺。
三、印度海上油氣區介紹
1.Saurashtra盆地
到2008年,該區塊上已經打過兩口探井,第二口井1-B井在井口流壓1346磅力/平方英寸條件下通過156/64英寸油嘴測得天然氣流量為1860萬立方英尺。該井位於256英尺水深海域,鑽井總深度達7487英尺(2282米)。測試證實在中新系碳酸岩儲層含有天然氣。信賴實業公司是GS-OSN-2000/1區塊作業者,持有其90%的權益;印度Hardy石油公司持有剩餘10%的權益。由ONGC和Cairn Energy成立的合資企業完成了對海上Gujarat-Saurashtra 盆地GS-OSN-2003/1區塊510千米的三維地震資料採集工作,作業者ONGC公司持有其51%的權益,Cairn持有49%的權益。
RIL公司在Saurashtra盆地SR-OS-94/1區塊發現儲量可觀的天然氣田。作業者信賴實業公司持有該區塊70%的權益,OIL公司持有剩餘30%的權益。
2.Panna、Mukta和Tapti油氣田
由BG公司、RIL公司和ONGC組成的財團投資5.2億美元進一步開發Panna、Mukta 和Tapti油氣田,旨在將其天然氣日產量提高30%,由當時的4.59億立方英尺提高到2008年的6億立方英尺。此前ONGC公司曾投資2億美元將其石油日產量由29000桶提高到42000桶。ONGC持有該油氣田40%的權益,BG和RIL公司各持有其30%的權益。該財團宣布在49~131英尺水深海域發現石油可采儲量約3000萬桶的油藏。另外,海上Gujarat油田目前石油日產量為45000桶。
3.孟買高地和D-1油氣田
孟買高地油氣區位於印度西海岸110~200千米處,一直是印度主要天然氣生產區,也是世界上低硫和輕質原油高產區。由於該地區產量曾下降40%,ONGC公司在2001年宣布採用新技術對該區域的北部和南部進行二次開發。該項目將在未來30年內使油田的採收率提高4%,增產石油4.5億桶。該油田的估計儲量近120億桶。
繼該油田平台在2005年發生火災造成重大損失後,ONGC公司投入了6.5億美元用於修建新的處理平台聯合體。2010年5月竣工後,其液體日處理能力可達255000桶,包括日處理石油48000桶,日處理天然氣2.401億立方英尺,大火燒毀的13個生產平台已經全部升級並修復後投入運行。Mum High North和South油氣田位於孟買西北部160千米處,其石油日產量占該國日產量(682000桶)的一半以上。
於1976年發現的D-1油田石油可采儲量約1.35億桶,但由於各種困難和離岸較遠等原因直到最近才得到開發。
D-1油田於2006年開始投產,最高日產量達3000桶。其生產期到2015年,該油田原油總產量預計可達1.32億桶。該油田位於孟買西南部約200千米處,有255千米的延伸區域,其南部和北部分別有隆起,油藏主要在南部,因此目前主要開發南部區域。其二期開發項目2009年完工,包括6口井的作業。
4.Kutch灣和小型油氣田
ONGC公司曾在2008年3月份要求政府允許GX Technology公司獲取Kutch灣區塊的三維地震和探井數據資料。該公司希望印度國防部准許GX Technology公司採用其成像專利技術開展GK-28/41和GK-3區塊上300平方千米的三維地震勘測。
ONGC公司目前正在阿拉伯海開發28個小型和邊際油氣田,希望可以在2008年實現石油產量3500萬~5600萬桶,天然氣產量達到5.3億~7.06億立方英尺。該公司已經開始在大型處理平台聯合體附近著手一些邊際油氣田的開發工作,目前正在開展的工程包括B-22邊際油氣田群的開發工作(包括South Bassein大氣田西部的BS-12、BS-13和B-149區塊),但這些氣田主要為酸性氣田。該油氣田群的開發工作主要包括打10口氣井和6口油井。其中兩口井位於South Bassein氣田BF平台附近。
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一個油氣集輸處理平台,兩個三腳式生產井平台,一條長56.5千米的不同口徑的海底管道,以及對BB平台和BF平台的修建工作等。該工程計劃於2009年9月份完工,有望於2020年石油最高日產量達到6700桶,日產凝析油8200桶,日產天然氣1.589億立方英尺。
據悉,剩餘資金將用於另外三個大項目:B-22邊際油氣田群的開發項目、一條新的Uran-Trombay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以代替原管道),以及海底集輸管道鋪設項目(包括在Mum High油氣田平台安裝海底電動泵)。
總結印度石油產業政策的變化,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積極推進石油產業市場化改革,如對外資和私人企業開放油氣勘探領域並給予稅收上的優惠,允許外資進入煉油和管輸業務,允許私人企業進入油品銷售業務,逐步取消政府對油品價格的管制;二是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如增加偏遠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確保這些地區的消費者能夠獲得石油產品,要求銷售公司公布最高零售價格,並對牟取暴利的行為進行糾正,對價格承受力差的部門進行補貼;三是政府的職能從直接管制逐步向監管和服務轉變,如明確市場准入條件並進行監管,制定作業規范並確保施工安全,維護石油工業相關資料庫以對政府的宏觀決策提供支持,健全監管法制並明確監管主體;四是構建國家石油安全和戰略體系,如加強國內油氣勘探確保石油安全,建設石油期貨市場牟取石油定價權。
我國目前面臨石油產業逐步走向市場化和維護國家石油安全的雙重挑戰,印度的改革經歷無疑對中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Ⅶ 印度有哪些世界五百強企業你知道嗎
印度排名前三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如下。
一、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石油公司是印度的國企,也是印度排名第一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實力非常強大,它的營業額和利潤都非常高,在世界五百強中能排到168位,營收高達535.6億美元,凈利潤高達29.6億美元,這還僅僅是前幾年的水平,而且印度石油公司在1959年就成立了,是正宗的老牌企業,具有根深蒂固的發展模式,其利潤來源非常穩定,依託印度十多億人口的石油消耗量,後續發展潛力巨大。堪稱印度版的“中石油”。
綜上:印度的實力還是很強的,有很多排名世界五百強的企業,同時也有很多傑出的人才,雖然印度很窮,但是閃光點依然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