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泰戈爾獲得了什麼獎項
拉賓德拉納特 · 泰戈爾(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後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
詩作[2]
《野花》(1875)
《林花》(敘事詩) 《詩人的故事》(1913)
詩集[3]
《心聲集》 《金帆船集》 《繽紛集》 《吉德拉星集》
《暮歌集》 《收獲集》 《塵埃集》 《幻想集》
《晨歌集》 《帕努辛赫詩抄》(1884) 《畫與歌集》(1884) 《剛與柔集》(1886)
《剎那集》(《瞬息集》)
《微思集》
《故事詩集》(1900)
《敘事詩集》
《祭品集》(1901) 《回憶》(《懷念集》) 《兒童集》 《渡口集》(1906)
《吉檀迦利》(1910) 《獻歌集》 《獻祭集》 《歌之花環集》
《妙曲集》 《新月集》(1913) 《飛鳥集》(1916) 《園丁集》
《童年的濕婆集》(1922) 《普爾比集》(1925) 《隨感集》(1926) 《穆胡亞集》(1929)
《森林之聲集》
《通俗讀物集》(1931) 《總結集》 《再次集》(1932)
《五彩集》(1933) 《最後的星期天集》 《小徑集》(1935) 《黑牛集》
《葉盤集》(1936) 《錯位集》 《兒歌之畫集》 《邊沿集》(1937)
《晚祭集》(1938) 《戲謔集》 《天燈集》(1939) 《新生集》
《嗩吶集》 《病榻集》(1940) 《康復集》 《生辰集》
《兒歌集》
《最後的作品集》(1941)
短篇小說[2]
《女乞丐》
《郵政局長》 《河邊的台階》 《還債》(1891)
《棄絕》 《素芭》(1893) 《人是活著,還是死了?》 《摩訶摩耶》(1892)
《太陽與烏雲》(1894)
中篇小說[2]
《科魯娜》(1877未完稿)
《四個人》(1916) 《兩姐妹》(1933) 《人生四幕》
《花圃》(1934)
長篇小說[2]
《王後市場》
《賢哲王》 《眼中沙》 《沉船》(1906)
、《天賜良緣》 《戈拉》(1910) 《家庭與世界》(1916) 《兩姐妹》(1932)
《小沙子》
劇作[2]
《蟻垤的天才》 《破碎的心》(詩劇) 《憤怒的濕婆》(歌劇) 《死神的狩獵》(歌劇)
《虛幻的游戲》(詩劇) 《根本錯誤》 《離別時的詛咒》 《馬麗妮》
《拜貢特的巨著》 《滑稽劇本集》(1907) 《秋天的節日》(1908) 《國王與王後》
《犧牲》 《國王》 《郵局》 《頑固堡壘》(1911)
《法爾袞月》 《古魯》 《無形珠寶》(1919) 《還債》
《摩克多塔拉》(1922) 《春天》(1923) 《遷居》(1925) 《獨身者協會》
《舞女的膜拜》 《報復心理》 《南迪妮》 《最後一場雨》
《人紅夾竹桃》(1926) 《舞王》(1927) 《最後的拯救》(1928) 《太陽女》(1929)
《新穎》(1930) 《禳解詛咒》(1931) 《時代之旅》(1932) 《昌打爾姑娘》
《紙牌王國》 《邦蘇莉》(1933) 《斯拉萬月之劇》(1934) 《花釧女》(舞劇,1936)
《昌打爾姑娘》(歌舞劇,1938)
《薩瑪》(1939)
演講[2]
《詩人的宗教》 《普及教育》 《韻律》(1933)
講話[2]
《羅摩·摩罕·羅易—印度的先驅》(1933)
《中國和印度》(1937)
論文和論文集[2]
《古代文學》
《現代文學》 《民間文學》 《文學》(1907)
《詞學》 《宗教》 《文學的道路》 《韻律》(1936)
《孟加拉語》(1938) 《路上的積蓄》(1939)
雜文集[2]
《幽默》(1907)
散文集[2]
《死亡的貿易》(1881) 《雜談》 《自己的力量》(1905) 《五彩繽紛》
《膜拜品德》(1907)
《國王與平民》(1908)
《繁多》 《祖國》
《社會》 《教育》(1908) 《孟加拉掠影》(書信集) 《積蓄》
《身份》 《照主人的意志辦事》 《訪日散記》(隨筆,1919) 《隨想》(1922)
《中國的談話》(1924) 《俄羅斯書簡》(1931) 《劃時代》(1936) 《世界的真相》(1936)
《瀛洲紀行》(游記,1936) 《他》(1936) 《學院的形式與發展》(1941)
現中小學課文[2]
《對岸》
《職業》 《金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