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21印度人口多少億人
截止2021年4月,印度人口13.24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全國共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其餘分別為: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納達族佔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1)印度人口怎麼分布擴展閱讀: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
㈡ 印度的人口分布在哪的地理
據印度政府1991年人口普查結果,近10年印度的人口增長率為23.5‰,1991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1‰。80%的人口居住於農村,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227人,恆河與亞穆納河河間地區,每平方公里達400~600人,孟加拉灣三角洲平原地區,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高達1000人以上。但在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拉賈斯坦西北部沙漠地帶、喜馬拉雅山北部高山地區,以及德干高原中部,人口少到每平方公里只有4人,西部刻赤地區每平方公里也只有16人左右。獨立以來,印度人口由農村大量向加爾各答、德里、馬德拉和孟買等大城市移動。
印度全民有大小民族幾十個,「部落民」300多。各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4~96%,「部落民」占人口總數的4~6%。主要民族有:印度斯坦族、佔全國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和比哈爾部分地區。泰盧固族,佔8.6%,主要分布在泰來爾納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孟加拉族,佔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和比哈爾邦。馬拉特族,佔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拉特邦和中央邦。(5)泰米爾族,佔7.4%,主要分布在泰米爾納都邦,安得拉邦和喀拉拉邦。古吉拉特族,佔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坎納達族,佔3.9%,主要分布在卡納塔克邦及鄰近各邦。馬拉雅拉姆族,佔3.9%,主要分布在喀拉拉邦及相鄰諸邦。奧里雅族,佔3.8%,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旁遮普族,佔2.3%,主要分布在旁遮普邦。
印度土著部落民人數,約為3800多萬,占人口總數的6.94%。百萬以上的土著部落有9個,最少者,如安達曼部落只有幾百人。他們主要聚居在東北地區、喜馬拉雅山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南部地區和島嶼地區。
㈢ 印度2022人口總數是多少
印度人口14.1565億人。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印度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為溫帶氣候,印度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年降雨2000-4000毫米不等,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
印度的民族:
1、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2、泰盧固族(TELUGU)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3、孟加拉族(BENGAL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4、馬拉地族(MARAT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㈣ 印度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2021年,印度人口13.24億人。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印度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印度人口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根據普查結果,過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764%,普查結果還顯示,印度擁有自獨立以來的最低兒童性別比例,即男女比例為1000:914。
印度人口的民族構成:
1、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2、泰盧固族(TELUGU)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3、孟加拉族(BENGAL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㈤ 印度人口特點
印度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ia,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政體:
印度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實權由總理掌握。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總統職位因去世、辭職或罷免等原因而出缺,印度憲法第65條規定由副總統代行總統職務。
當新總統被選出及就職後,副總統恢復原有職務。總統如果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副總統暫時代理總統職能直至總統返回辦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㈥ 印度人口密度
印度的目前人口密度已經達到平均每平方公里382人,相當於中國人口密度的2.5倍。而由於分布不均,導致一些相對發達的地區人口過於密集。
截止到2021年5月份,印度的人口還沒有我國多。預計到到2028年左右,印度人口將達到14.5億,有望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人口比例
據印度國內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人口總量目前已經超過1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7.5%,成為當今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大體上相當於排列第三位至第七位的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排列第十位的日本的人口總和。
在總體數量上升的情況下,印度幾個人口大邦的人口增長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長的速度減緩,增長幅度減小。但在人口增長慣性推動的作用下,印度人口的總體規模仍處於繼續擴大狀態。此外,數據顯示印度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目前,印度男性人口約為6.55億,占總人口的51.63%;女性為6.14億,占總人口的48.36%。也就是說每1000名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940。
㈦ 印度有多少人口
印度人口有13.24億。
印度的人口為13.26億人(2016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
根據普查結果,過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764%,較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2.115%出現明顯下降。普查結果還顯示,印度擁有自獨立以來的最低兒童性別比例,即男女比例為1000:914。
B.s.古哈於1935年,將印度的種族劃分為五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亞人(the Proto-Austr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印度土著人。
印度的民族及人口佔比:
1、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2、泰盧固族(TELUGU)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3、孟加拉族(BENGAL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4、馬拉地族(MARAT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5、古吉拉特族(GUJARATH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語,多數人信仰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和耆那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較發達。
6、加拿達族(KANNADA)
佔印人口3.87%,說加拿達語,分布在卡納塔卡邦。
7、馬拉亞拉姆族(MALAYALAM)
佔印人口3.59%,說馬拉亞拉姆語,分布在喀拉拉邦。
8、旁遮普族(PUNJAB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語,少數操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信奉錫克教和印度教。多數人從事農業,少數人從事畜牧業和手工業。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9、阿薩姆族(ASSAMESE)
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薩姆邦,操阿薩姆語。信奉濕婆神。多從事農業、畜牧業。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喝茶。
10、奧里薩族(ORISSAI)
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奧里薩人主要信奉印度教,奧里薩一向被譽為印度教之鄉,素有印度教聖地之稱。奧里薩人以米飯為主食,衣著簡單樸素。
㈧ 為什麼印度人口分布主要在內陸,而不在
因為瘦印度地形影響印度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
㈨ 印度的語言,人種,以什麼資源為主,人口分布。
印度的語言:印地語、英語
印度的人種:尼格羅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地中海人、迪納拉人、以及印度土著人。
礦產資源: 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鐵礦、錳礦、鉻鐵礦、銅礦的儲量也很豐富。
主要民族:
印度斯坦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泰盧固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孟加拉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馬拉地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㈩ 印度人口居世界第幾位
世界第二人口國家,共計1,395,200,000人。
2011年3月31日,印度人口普查委員會對印度全國的人口進行了普查,結果顯示印度的人口達到1,210,193,422人,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的人口第二大國,於2001年至2011年間的年均人口增長率為1.76%,較前一個十年(1991年至2001年)的2.13%為低。
性別比為0.94女/男,於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年齡中位數為24.9歲。
截止至2019年,印度的人口數為1368,737,513,每年以1.08%在增長。過去50年來的醫療進步及綠色革命使農業生產力提高促使人口快速成長,但印度仍面臨數個公共衛生相關的挑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印度每年有90萬人死於飲用受污染的水以及呼吸受污染空氣,每10萬人約有50名醫師。於1991至2001年間,都市人口成長了31.2%,然而,全國仍有超過7成的居民居於鄉村。
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統計,印度共有27個百萬人以上的城市,其中孟買、德里、加爾各答及金奈人口最多。人口主要分布於恆河平原。2001年人口普查表明,72.22%的人生活在超過55萬個村莊中,其餘生活在2000多個城鎮和城市中。
印度於2011年的識字率為74.04%(男:82.14%;女:65.46%),識字率以卡拉拉邦最高,比哈里邦最低;性別比是1.064男/女,預期壽命68.59歲,人口增長率為1.606%,出生率為22.69/1,000人。
民族
印度的主要族群包括了72%的印度-雅利安人和25%的達羅毗荼人。印度還有一群非定居的族群,如以打鐵聞名的加督利亞洛哈爾人,以游牧為生的拉巴里人;也有以採集和狩獵維生,或是從事鹽商、算命師、法術師、阿育吠陀治療師、變戲法者、石磨工、刺青師傅等行業。
人類學家已辨識出印度約有500個非定居的流浪團體,人數可能高達80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