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孫悟空的形象在古代是什麼樣的,是不是來源於印度
作為中國最受歡迎的神仙,孫悟空的來歷一直備受爭議:是吳承恩創造了一個人物,還是本就有歷史依據?敦煌千佛洞里一幅900年前的壁畫,揭開了孫悟空的真面貌!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孫悟空的來源,應該是先有胡僧石磐陀這一真實歷史依據,然後吳承恩給予加工,將無支祁的傳說疊加到石磐陀身上,才形成了《西遊記》中的孫悟空。
至於胡適的觀點,後世不少學者不客氣的指出「哈奴曼說根本不足信」,「孫悟空與哈奴曼之間毫無任何親緣關系」。
當然,吳承恩未必看過《玄奘取經圖》,但《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載的石磐陀,和宋朝流傳下來的唐僧取經故事,給了吳承恩足夠的靈感和啟發。總之,孫悟空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一個典型,和印度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② 孫悟空的原型,到底是印度神猴還是山海經里的水怪
兩者皆有可能,不過個人認為後者比較有可能,因為作者吳承恩漢族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是 《西遊記》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沿海地區當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述。
1.印度神猴來自胡適當年在《西遊記》研究剛開始的時候曾提出孫悟空的原型來自印度的「外來說」,他介紹說印度有一部長篇史詩叫《羅摩衍那》,故事中有一個神猴叫哈羅曼,正直仗義,神通廣大,也有一大幫隨風呼嘯「孩兒們」,他就是孫悟空的原型。啟示是:古代的孫悟空不可能與印度的神猴發生直截的聯系,是不是可以通過西域的文化發生間接的聯系?專家們發現西域一帶古絲綢之路上確實有許多與猴有關的文化現象,這些都有可能漸漸的被吸引到唐僧取經的故事裡,最後成為了孫悟空。
2.水怪。魯迅說過,孫悟空受過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影響,舉的例子是淮水水神無支祁(巫枝祗)。無支祁故事出在唐代,大意說大禹治水的時候,曾把作怪的水神鎖住鎮壓在龜山之下,到唐代時人們無意中把無支祁從龜山下拖了出來,才看清這位大名鼎鼎的水神是一個雙目發光的大猴。魯迅認為這個猴子就是孫悟空的原型。 元末明初,楊景賢將唐僧取經故事改為雜劇時,把原來取經故事中的神猴孫悟空和民間猴精齊天大聖合並,創造了一個佛道合一的齊天大聖孫悟空。福建發現的齊天大聖石雕像,證明了民間確實早就有了猴精齊天大聖家族,也就是證明孫悟空確實受過道教文化的影響。
③ 印度人說孫悟空是他們的!孫悟空其實是印度猴
近日,國產動畫電影《大聖歸來》超越《功夫熊貓2》,成為中國內地動畫電影票房冠軍後,《印度時報》26日以題為《基於有關印度的故事改編的中國動畫電影破了紀錄》的文章,報道《大聖歸來》破紀錄一事。
這家報紙說,《大聖歸來》是根據《西遊記》改編,而《西遊記》講述的是一隻「有趣的」猴子保護唐三藏前往印度的故事。這只有趣、有時又有些「搗蛋」的猴子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很相似,「猴王孫悟空有一些特點,打鬥、法術等與印度的哈奴曼一樣」。
那麼,孫悟空這個形象是否真的來源於印度哈奴曼呢?對此,學術界有不同的認識。有學者認為,孫悟空來自於新野猴戲。因為吳承恩曾任新野知縣,他通過對新野的傳統民間藝術猴戲的深入了解,才塑造出了《西遊記》中招人喜愛的猴王形象,但是,甘肅壁畫中的圖案卻表明《西遊記》故事在唐代已有流傳,至少比吳承恩的《西遊記》小說早300餘年。
魯迅則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是無支祁。無支祁是中國神話中的水怪,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在《太平廣記》(成書於公元978年,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傳說)中就有詳細的無支祁的傳說。無支祁的故事,至少流傳了五百多年以後,民間才出現了唐僧取經的故事,比吳承恩加工整理《西遊記》更是早了800年。
有學者認為,孫悟空是唐代高僧釋悟空的誤傳。釋悟空於公元751年隨張光韜出使西域,較玄奘晚了40多年,但在「取經」故事的流傳過程中,人們逐漸將釋悟空與唐僧取經的「猴行者」混為一談,逐漸形成了「孫悟空」的藝術形象。
印度神猴哈奴曼
也有學者認為,認為孫悟空的現實原型為《三藏法師傳》所載玄奘西行最困難時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因胡僧與「猢猻」音近,在故事流傳中「唐僧取經,胡僧幫忙」變成了「唐僧取經,猢猻幫忙」,從而為玄奘取經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機。
不過,胡適對此看法不同,他說:「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他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詩《羅摩衍那》(成書時間約公元前300年)中找到一個神猴哈奴曼,認為這才是孫悟空最早的原型。史學大家陳寅恪對佛經極為熟悉,他不僅驗證孫悟空的原型即《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而且又以另一部《賢愚經》作為復證,發現「大鬧天宮」的故事,本來源自兩個絕不相乾的印度民間故事,傳入中國後,佛經傳播者在講說時有意無意將二者合一。
魏晉以來,佛教典籍的翻譯漸多,所以印度的故事也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文人們喜歡其新穎奇異,於是有意或無意中使用,於是這些故事慢慢變得中國化。所以,季羨林在「《羅摩衍那》在中國」一文中表示,「這個猴子(孫悟空)至少有一部分有《羅摩衍那》中神猴哈奴曼的影子,無論如何標新立異,這一點也是否認不掉的。」
④ 誰有和孫悟空齊名的那隻印度神猴的資料拜託各位了 3Q
印度盛產長尾葉猴,並被賦予神話色彩。長尾葉猴又名哈努曼葉猴、喜馬拉雅葉猴、普通葉猴,是印度最普通的一種猴,也是體型最大的一種葉猴。其體態修長,頭小面黑,雙耳尖聳,長尾高翹宛如旗桿。古典小說《西遊記》中提到猴王孫悟空變幻多端,卻常常忘記收起尾巴的情節,使人很容易的聯想到長尾葉猴。有人提出孫悟空的原型是金絲猴,但金絲猴之尾不善高豎,又不及長尾葉猴的尾長,且遠離塵市,隱居深山,所以被文人詳細描述的機會較小。 長尾葉猴恰恰相反,自古與印度人相伴左右,早在公元前五世紀,著名史詩《羅摩衍那》中的一個重要角色——神猴哈努曼,便是長尾葉猴的化身。 傳說神猴哈努曼為印度人民除暴安良立過大功,所以被奉為神,受到敬重。據考證,吳承恩的《西遊記》取材於《大唐西域記》,這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後寫的回憶錄。那麼,孫悟空的形象源於印度的神猴哈努曼,便是順理成章的了。 印度的神猴不像中國僅僅出現在小說、戲劇中,而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清晨的花園中,黃昏的屋頂上,繁忙的公路甚至叫賣的市場,都會有長尾葉猴的身影。它們無處不在,又居無定所,來去無蹤,神乎其神。
滿意請採納
⑤ 孫悟空究竟是起源於中國還是印度有什麼證據
作為最受中國人喜愛的妖魔,孫悟空的來歷卻備受爭議:是源於印度,還是地道的“國產貨”?敦煌榆林窟中的西夏壁畫,揭開了孫悟空來歷之謎。
顯然,敦煌西夏壁畫中“相貌醜陋”的孫悟空,應該就是以甘肅胡僧石磐陀為原型創作出來的。因此,具體到孫悟空形象起源問題上,就是先有石磐陀這一真實歷史人物,然後再有無支祁化的神通廣大、膽大無比的孫悟空。
至於孫悟空的名字來源,這可能與“釋悟空”、“猢猻”(胡僧諧音)有關。
總之,孫悟空中國元素的一次大綜合,與印度神猴沒有半毛錢的關系,純屬國產貨。
⑥ 印度神猴哈奴曼,中國神猴孫悟空,二者是一樣的嗎
西遊記作為一本家喻戶曉的書籍,其中的孫悟空形象也是讓大眾留下了很多的印象,那麼在印度的神話當中神猴哈奴曼也是和中國的孫悟空相同的存在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孫悟空是出自西遊記這本書籍,所以在神話當中也是被虛構的一種成分。孫悟空是天生石猴在經過一系列磨難之後才學會了他的本領,72變,筋斗雲等一些高超的武藝,而且他使用的兵器也和其他人不一樣是金箍棒。
不過隨著時間的吞噬,很多神話故事當中在代代,相傳中都有一部分缺失,在我們現在理解的孫悟空可能與當時吳承恩所想的就並不相同,而印度神猴哈魯曼也可能並不是現在的這個樣子。
⑦ 哈奴曼的與孫悟空
胡適認為《西遊記》的美猴王孫悟空原型就是取自哈奴曼,他說:「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又說,「我依著鋼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記事詩《拉麻傳》里尋得一個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齊天大聖的背影了」隨著印度佛教東傳中國,《羅摩衍那》記載的「楞伽城大戰」中大鬧無憂園的情節,就被改編成《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陳寅恪與季羨林皆同意此說法。吳曉鈴在《〈西遊記〉和〈羅摩延書〉》一文對孫悟空受哈努曼影響說提出異議。
也有史學家表示,對於「孫悟空起源印度神猴」的說法,大家不必太較真,由於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和傳播,才能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印度人把孫悟空稱為「中國的哈努曼」,中國人完全也可以把哈努曼稱之為「印度的孫悟空」。
許多佛經都有彌猴的記載,如:《賢愚經》卷十二,又出《彌沙塞律》卷十、《僧祇律》卷二十九、《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大唐西域記》卷四「彌猴獻密及釋迦等遺跡」事載:「在昔如來行經此處,時有彌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眾。彌猴喜躍,墮坑而死;乘茲福力,得生人和,成阿羅漢。」 在印度文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的「神猴」 哈奴曼將首次在中國展出,它出現時間比中國的孫悟空還早了1000多年。(12月18日《京華時報》)
雖然胡適、陳寅恪二位先生提出孫悟空的原型是哈奴曼的說法已經很久,但很多視悟空為「國粹」的人仍難接受。人們會舉出諸如吳承恩是不是看過《羅摩衍那》這本書這樣的理由來反駁「原型」論,人們會毫不在乎敦煌壁畫中已有「猴行者」形象的事實,人們寧願相信魯迅的考證——孫悟空的原型是大禹治水時降服的淮渦水神無支祁。
追尋傳說的真相
出自於對民國大師身份的尊敬,很多人至今仍然不加考證地隨意斷言孫悟空源自哈奴曼,事實上大部分人卻連佛教跟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基本關系都沒搞清楚。在中國傳播的眾多佛教故事中,雖然有選擇性的引入了一部分婆羅門教中的人物,卻沒有任何關於猴神哈魯曼的痕跡。
在中國歷史上佛教有著強大的民間影響力,但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影響力則幾乎等於零,佛教僧人完全沒有任何去宣傳印度教神祇的理由和動機,所以僅僅因為都發源自印度,就妄斷哈奴曼是通過佛教傳播到中國來的,就跟斷言古羅馬的主神朱庇特是被羅馬國教基督教的傳教士傳播到美洲的一樣毫無道理。
退一萬步來說,凡是人類經過的地方,必然留下痕跡,如果在吳承恩寫下西遊記之前,哈努曼的傳說已經在中國有所流傳,那麼在各地民間傳說的演變中,高僧寺廟的論法中,都應該有所記載,出現各種妖猴神猴的故事,在沒有這些證據的情況下,光憑著後世對印度教傳說的聽聞就斷言古人如何,是沒有說服力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