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人每天的飲食都是什麼組成的,嘗起來味道怎麼樣
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我們的鄰國。提到印度,大家可能會想到美麗的泰姬陵,但對於印度飲食卻始終不敢恭維,因為印度天氣炎熱,食物本身就容易腐敗,再加上印度的特色咖喱,總給人一種有味道的感覺。再加上網上流傳的印度飯菜的照片,讓人完全沒有食慾。
但據說印度飯菜看著丑吃著香,非常下飯,事實是這樣嗎?
㈡ 印度的食物
萬物都可拌咖喱
㈢ 現在印度最火的食物是什麼東西做的
印度人飲食口味的基本特點是淡而清滑。他們喜吃的主食是印度烙餅和咖喱米飯;喜食的肉類是雞鴨和魚蝦;喜愛的蔬菜是番茄、洋蔥、土豆、白菜、菠菜、茄子、菜花,尤其愛吃洋山芋,認為洋山芋是菜之佳品;所喜歡的飲料是紅茶、咖啡、冷開水等。無論做飯或做菜,印度人絕不用醬油或醬類調料,而總是離不開咖喱。常用的咖喱粉可達二十餘種。除此之外,他們做豆湯、素菜或雞鴨魚蝦時,也往往要使用金色的鬱金花等類調料,有時也拌用香辣料。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最注重的是烹調多用調料。做咖喱雞要用17種調料,燉菜所用的調料最多。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具特色。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虔誠的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由於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數(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歐洲市場上價格最貴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個盧比一公斤,價格之低廉令人咋舌。豬肉也比較便宜,因為穆斯林和高種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豬肉,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豬肉。羊肉價格最貴,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每樣菜都燒得爛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黃色。長時間的熬煮使維他命盡失,令人覺得可惜。印度人的早餐已經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幾片麵包,果醬、黃油,但中午飯和晚飯則是地道的印度風味,每餐都有豆子湯。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印度最馳名的一道菜大概是「燉杜里雞」,其名聲猶如北京烤鴨。做法是把雞腿、雞塊沾滿香料,放在爐子里用炭火燒烤而成。出爐時味鮮肉嫩,十分可口。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㈣ 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為何印度能出口糧食
首先印度是一個非常適合種植水稻的國家,所以水稻種植的面積較大。印度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該氣候常年高溫多雨,降水集中於夏季,雨熱同期,有利於水稻的種植。南方的平原遼闊,有利於大規模的水稻穀物種植類農業發展。土壤肥沃,有利於高品質水稻生長。
還有就是印度的工業化水平還不太高,印度民眾大部分從事的還是農業方面的工作。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就必須通過出售自己的糧食。這恰恰表明當前的印度還是一個農業國,印度的生活水平還是非常低的。
㈤ 印度人常見的美食他們的分布和當地盛產的農作物之間會有什麼聯系
印度美食之旅:沒有一種「印度」美食。有29個州-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地形和傳統-國家的食物體驗因地形、氣候、移民模式、貿易聯系、統治者和宗教而異。
印度北部:在印度北部,jalebi麵糊-麵糊炸成圓形或旋轉形狀-是一種很受歡迎的甜味,尤其是配以煉乳和加香料時。
印度北部:在查謨和克什米爾,你會在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像對硫磷(Paratha)這樣的街頭小吃-平面麵包。
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則市場是探索當地香料、蔬菜和街頭食品的絕佳途徑。
印度北部:藏紅花是查謨和克什米爾的一種常見香料,數百年來一直生長在潘布爾鎮。
德里:在新德里,一個小販在做烤盤,這是一種用蔬菜和芝士(農民的乳酪)做的烤盤。
德里:在老德里,你可以在錢尼·喬克市場的狹窄小巷裡找到一些最好的街頭食品。
德里:在眾多的街頭小吃中,尋找由香蕉花和小扁豆製成的油炸薄餅。
德里:在舊德里以外的地方,遊客可以在北部的馬基努-卡-蒂拉(又稱「小西藏」)的住宅區探索藏式美食,比如一種喜瑪拉雅山面湯(一種喜瑪拉雅山面湯)。
印度中部:專業廚師和寄宿服務生阿米特·帕姆納尼(Amit Pamnani),總部位於中央邦,推薦當地主食,比如SEV(一種美味的炸面點心)和dahi vada(酸奶和辣醬覆蓋的扁豆餃子),如圖所示。
印度中部:在北方邦首府勒克瑙,羊肉(用米飯、香料和肉類或蔬菜製成)是餐館和路邊攤上常見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