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先把問題說清楚。
印度的軍事裝備實力很強。
但印度的軍事工業很差。
印度的軍事裝備實力其實毋庸置疑,確實不弱。做為新興大國,一直都被傳統大國(美俄、西歐)做為拉攏對象用來對抗中國。這幾個國家對印度的軍售一直都是敞開大門的。
加上經濟發展態勢不錯,有錢,所以滿世界的買買買。從成品(俄羅斯坦克,美國運輸機,以色列預警機、法國、俄羅斯戰斗機等)到設計方案(阿瓊主戰坦克就是招投標的形式),甚至輕武器比如半自動步槍、子彈等。什麼好買什麼。
但那些賣給它武器的國家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所以在軍購方面也經常吃虧。尤其被俄羅斯坑的最厲害,比如俄羅斯賣給它的AK-47其實是中國產的56,一個航母從原先的十幾億變成最後的三十幾億,就連俄羅斯尚未完成研發的T50(第四代戰斗機)它都敢買。這就相當於一個人對它說「嘿哥們我要研製一個非常厲害的武器,雖然還沒搞完,但我決定賣給你了,你掏錢吧先」。
所以,印度的軍事裝備實力不容小覷。美國的運輸機C17,俄羅斯的戰斗機SU30MKI,這些東西對於中國來說依然是先進的。
但印度的軍事工業其差無比,和它自己標榜的大國地位嚴重不符。在外人看來甚至有點「搞笑」的意思。比如LCA輕型攻擊機,光研發就搞了三十多年(中國在這期間好幾代飛機都出來了),最後做出來後空軍都不願意買。
但這種現狀,結合印度的國情來看卻又是正常的。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這就導致大批的老百姓由於種姓的原因,不能接受先進的教育。貴族們又不願意下車間擰螺絲釘,工業人口嚴重不足。自主研發能力跟不上,就連維護都做不好。尤其經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維修的戰斗機,墜毀率異常的高。搞的印度國內網路上都流傳出「斯坦航空公司和中國有勾結,是共/諜」這種陰謀論了。
PS1:實際上印度政治非常腐敗,在軍購上嘗嘗內外勾結,印度打算購買的法國陣風戰斗機,比實際市價高的多的多。
PS2:中印其實有過聯合軍演,印度的武器裝備由於是著名的「萬國造」,到了中國,演習開始的時候印度的兵哥哥們居然得現找和自己配槍配套的子彈。這要真打起仗來,是要出大問題的。因為各國的武器裝備都是按照自己的國情為出發點進行研製的,大部分裝備互相之間並不兼容。維護起來非常麻煩。
2. 印度軍事力量怎麼樣
自詡為世界第三。
越南也曾自詡為世界第三。
3. 印度的軍事實力如何,真的有那麼差嗎
印度軍事實力難道真的那麼落後不堪?其實並非如此,你真的了解嗎?
大家都知道,最近印度和中國的關系因為邊境戰事很是吃緊,印度最高領導人甚至發言稱,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時代在發展,我們也很清楚的意識到,每一個國家都在進步和成長,中國也已經非1962年的中國,但是即使中國現在發展成世界上赫赫有名的第三大國,我們對於印度的態度是不容小看的,印度之所以敢說出這種話,他也是有一定的實力所在的。
烈火導彈發射瞬間
「大地」系列陸基彈道導彈是短程彈道導彈,分為「大地-1」「大地-2」和「大地-3」三種型號,射程分別為150公里、250公里和350公里。
在三軍航空兵中,海軍的圖-142、空軍的蘇-30和幻影-2000等機型均具備核作戰能力,可以配備核炸彈和核導彈。
印度一方面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戰略核威懾力量,並強調核反擊能力的建設。
目前,印軍已經配備反導系統,具備一定的反導作戰能力,能夠對幾千公里飛來的對方彈道導彈進行攔截,為首都新德里和金融中心孟買等大城市和其它戰略目標提供一定程度的空中保護。
所以中國今天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如果認認真真,用真實端正的態度面對別的國家的挑釁,不用輕視對方,也不可以強化多方,要與一個對手相抗衡,就要從這個對手的多方面考慮,腳踏實地的分析敵人的弱點和優點,這樣才會戰勝對方,贏得自己的領土與爭議。望採納
4. 誰有印度與中國軍事實力方面的比較
這個沒法比,印度在軍事上、經濟上、工業實力上、政治影響上完全不是中國的對手,只不過他們是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三世界國家裡得到西方的支持比中國大得多罷了。
5. 印度的軍事戰鬥力有多強
提到印度的軍事實力,我們很多網民肯定還記得曾經被我們在網路上當做笑談的印度大閱兵,大家的眼光都被那幾個疊羅漢的摩托車隊給吸引了。而在2017年美國媒體公布的世界軍事實力排名上,印度緊跟我國排在第四,將曾經佔領他們的英國甩在身後。一時間網上又出現了印度軍力即將壓倒中國的言論。
而且印度軍方如此依賴進口,嚴重打擊了國內軍工業的積極性。軍方越是看不起國產,國產的研發和生產越是滯後。倒是世界各個軍火出售國贏得了一個大客戶,美國和俄國甚至和印度簽署了研製條約。實際上到底有多坑印度自己知道,畢竟當年俄羅斯“好心”送了一架基輔級航母之後,又要了他們30個億的改裝費,可以說真的把他們當做冤大頭了。
6. 印度現行軍事戰略是什麼
1、戰略目標:統治南亞,控制中國,統治印度洋,努力成為世界軍事強國。俄羅斯的軍事收縮嚴重,美國也在減少其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從而在南亞造成相對的權力差距。在這方面,印度正在利用與美國,俄羅斯,日本和其他國家的戰略夥伴關系來加速核軍備和軍事現代化。加快建設和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軍事力量和「一流」力量的步伐。
2、戰略方針:
(1)在確定戰爭威脅時,強調在核威懾條件下高科技局部戰爭(低強度戰爭)的威脅,並為從全面戰爭到多次局部邊界戰爭的戰爭做准備。
(2)以「有限戰爭」為主要戰爭手段。即,通過對對手施加必要的懲罰,實現了相對有限的戰爭目標。
(3)巴勒斯坦和中國是主要敵人。它有能力對巴基斯坦發動全面戰爭,並迫使其撤出被佔領土。將中國視為潛在威脅,不要放棄其在中國的「既得利益」,而是促進新的擴張和共同進食。
(4)通過外交,軍事和經濟手段,特別是核威懾力,尋求和維持對南亞國家的威懾和控制。
(5)管理從阿拉伯海到南中國海的水域,並遵守不允許外國干涉南亞和印度洋問題的政策,特別是中國與印度鄰國之間軍事關系的發展。去做。
(六)加快建立與東盟的經濟戰略聯盟和「軍事合作」關系。
3、作戰意識形態:印度軍隊現在認為戰爭的基本目的是消滅敵人的軍隊,在進攻和防禦過程中以及在核威懾條件下倡導進攻意識。基於高科技的局部戰爭。基本內容如下。
(1)著眼於進攻性行動,先發制人行動和必要的跨界行動,努力將戰爭的火焰引向敵人領土。
(2)實施全面的三維防攻作戰。
(3)專注於移動作戰,並努力掌握戰場計劃。
(4)強調各種服務和武器的協作,強調空軍的作用,強調軍隊和空軍的協調協作。
(5)強調主力方向的絕對優勢,以達到快速戰斗,快速決策的效果。
(6)強調電子戰的作用,執行電子欺騙,抑制電子干擾,隱藏戰斗意圖,並結合電子殺手和火力。
(7)強調執行有效的作戰指揮。
7. 印度共和國的軍事
總統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統帥,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實行募兵制。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 5萬,分東、南、西、北和中央五大軍區,擁有中程導彈,已具備核能力。海軍7萬,分為西、東二支艦隊和南部科欽訓練基地;孟買和維沙卡帕特南為最大的海軍基地,分別是西、東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空軍17萬,分成西、西南、東、南和中央五個軍區,擁有米格29、幻影2000等先進作戰飛機。海岸警衛隊分西岸、東岸、安達曼和尼科巴三個大隊,指揮部分設於孟買、馬德拉斯和布萊爾港。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准軍事部隊。2001/2002年度國防預算開支為6200億盧比(約合13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 8%。
印度的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准軍事部隊和後備力量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現役兵力114.5萬。
8. 印度的軍事發展過程有什麼特點
作為標準的大英帝國殖民地,印度獨立之後繼承了大英帝國的擴張思想,政治思想都存在重大問題和缺陷,而印度政府並沒有認識到這樣的錯誤存在,或者是彌補這些錯誤的問題,印度什麼時候認識彌補這些錯誤,就什麼時候真正強大的時候開始了。
9. 張召忠:印度軍事哪些武器最厲害
印度武器的「萬國帽」,難摘
有事問局座
前幾天,印度媒體爆出,該國一艘核潛艇「趴窩」已長達十個月之久,卻一直瞞而不報……
「趴窩」的原因是什麼?因為進水了。進水的原因是什麼?因為船員忘了關門。
不知道哪個船員忘了關閉後側推進艙的一個艙蓋門,而且,還一直都沒有人發現。於是,艙門就這樣一直開著,海水就這樣一直灌著,潛艇就這樣一直在水裡泡著。
等發現時為時已晚,只能「開膛破肚」來一次大修。所以事故發生以後,十個多月的時間里,潛艇一直都在維修和清理,沒挪過窩沒下過海。據印度海軍稱,現在已經修得差不多了。
被弄壞的這艘核潛艇,叫「殲敵者」號,是印度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核潛艇。
作為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殲敵者」號的滿載排水量6000噸,滿員差不多100人,裝載的導彈射程最遠3500公里。而同樣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美國的「俄亥俄級」排水量都快接近兩萬噸了,是「殲敵者」的3倍,還裝備了24個垂直發射管,搭載的「三叉戟」導彈射程高達12000公里。再看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級,都是「萬噸艇+萬公里彈」的配置。
可就是這樣一艘「小兒科」級別的潛艇,一造還是30年,同級別三艘潛艇大約在5億美元左右,結果最後造出來,僅這一艘「殲敵者」號,就花了超過26億美元。
面對這樣一艘潛艇,印度卻還是信心爆棚,覺得自己的核潛艇綜合作戰性能已經超越了中國,足以比肩美俄等國最新的核潛艇。可就在不久之前,印度還把向俄租的潛艇給撞了個大窟窿。
印度第一次租核潛艇是在1988年,花了巨資租到了蘇聯的670型核潛艇,主要是想摸索核潛艇的構造和操作原理,為自行設計國產核潛艇打基礎,租借期滿以後就還回去了。2012年,印度花10億美元又向俄羅斯租了一艘「阿庫拉Ⅱ」級攻擊核潛艇。
結果,去年10月的一次訓練結束後,該潛艇在進港的時候,撞海底去了。潛艇腦袋給撞了個稀爛,聲吶罩嚴重受損。據說又花了6億美元請俄羅斯來修,好像到現在還沒修好。
印度挺「執著」,有點錢就造在武器上了。就在前不久,2017年底,印度的第二艘戰略導彈核潛艇,「殲敵者」的兄弟「阿里達曼」號,也下水了。
而且印度媒體近日又報道了一條消息,說印度海軍正盤算著向國防部提交今年的首份特大號「購物清單」。據說這份清單中除了第2艘國產航母之外,還包括額外57架進口艦載機,預計總額將高達1.6萬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620億元。
莫迪在2014年的時候就信誓旦旦地提出了所謂的「印度製造」計劃,根據當時制定的這個新政策,在未來10到12年,印度全部武器裝備中的至少一半要實現國內生產。到了第二年莫迪更是誇下海口,號稱印度將不再充當世界最大武器進口國的角色,要完成在5年內實現70%武器裝備硬體由國內生產的目標。
一直以來,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供給都嚴重依賴對外軍購,「萬國牌」的名頭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自打莫迪提出「印度製造」之後,這幾年印度在向美國法國以色列俄羅斯等國家購買武器的同時,都會附加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求與印度共同研發,或是在印度境內製造,不過很多時候,都會被無情地拒絕。
印度國產「光輝」戰機,本來是比照著美國的F-16那一代造的,結果一造就是三十多年,F-16都退役了,「光輝」呢?交付的數量一隻手就能數出來了。就連閱兵的時候,都不是飛過場的,而是被卡車拖著走過閱兵場的。
印度國產「阿瓊」坦克,全世界最貴的坦克,1972年就開始研製了,又是幾十年過去,還沒有達到預定的生產指標,印度陸軍也拒絕接收。而且根據印度媒體最近發布的消息,印度陸軍已經決定啟動未來新型主戰坦克的招標了,徹底放棄了「阿瓊」。不過,據說,這個招標項目要采購的200多輛坦克,還是要在印度境內生產。
印度什麼東西都想弄,什麼東西都想跟中國比著來,不顧國情,不考慮自己的國防工業實力,就急於上馬各種國產武器項目。搞到最後,就只能是問題百出。反觀我們的「中國製造」「中國配套」「中國創造」,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